作者介绍
贾平凹,出生于陕西丹凤县, 1974年开始发表作品,1975年毕业于 西北大学中文系,他的作品洋溢着乡 土气息,文字简练,笔墨比较精醇, 构思小巧玲珑,能以少胜多。
代表作品有:《商州》《浮躁》 《废都》《白夜》《秦腔》等。
自读课文
要求: 1、不认识的字可以查字典。 2、读准每一个字的字音,圈出生字词; 3、读通每个句子,读不通顺的多读几遍; 4、给每个自然段写上序号。
将视觉形象变成了嗅觉、
触觉意象;独特的联想与奇妙的
感觉将明月这种真切的实在化为
虚拟,又转换为实感,使读者获
得一种美的愉悦。
新知讲解 我们越发觉得奇了,便在院里找起来。妙极了,它真没有走
掉,我们很快就在葡萄叶儿上、瓷花盆儿上、爷爷的锨刃儿上 找到了。我们来了兴趣,竟寻出院门。
寻月图:突出月亮无处 不在,只要你细心寻找。
穿衣镜上的圆便满盈了。
镜 中 月 拟人手法
月亮动态变化的全过程
新知讲解 我们都高兴起来,又都屏气儿不出,生怕那是个尘影儿变的,
会一口气吹跑了呢。月亮还在竹帘儿上爬,那满圆却慢慢又亏了, 末了,便全没了踪迹,只留下一个空镜,一个失望。奶奶说:“它走 了,它是匆匆的。你们快去寻月吧。”
体会我们的心情变化?
新知讲解 在寻找月亮的过程中,奶奶这个人物是不可忽略
的,那奶奶是个什么样的人物形象呢?
奶奶了解童心,自身对生活也充满了热情,奶奶又 是一个高明的教育家,注重引导孩子关注外界,探索自 然,注重调解孩子之间的矛盾纠纷,并把孩子心灵不断 带进新的高尚境地。
新知讲解 文章为什么要以“月迹”为标题呢?
月迹可以理解为月亮在孩子心中留下的美好印迹; 也可以理解为月的变化轨迹,寻月的过程就是寻找美的 过程,它有轨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