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秋五年级语文上册第七单元24月迹课文原文素材新人教版20190905177
- 格式:doc
- 大小:15.00 KB
- 文档页数:2
《月迹》的课文原文:我们这些孩子,什么都觉得新鲜,常常又什么都不觉得满足。
中秋的夜里,我们在院子里盼着月亮,好久却不见出来,便坐回中堂里,放下帘子,快速地跑到门道,仰起头伸出脖子,等着。
“奶奶,月亮出来了。
”我们都起来了,纷纷进了屋,开了灯,就湿湿的吃起指头。
“你们瞧,它不就是先在这院子里逛逛吗?”奶奶说。
我们都以为月亮死了,就哭着嚷着要出门找月亮,所以人都抱着希望。
我们一出门,便抬头找月亮,虽然院子里没有,但堂屋的窗里是有的。
我们便争先恐后地跑进屋。
谁最先看见了月亮?我看见了。
我们都向院子的中央跑去,一直跑到奶奶的怀里。
那个渴望已久的月亮,就在我们抬头仰脸的那一瞬间,惊喜地出现在窗前。
月亮终于理解了我们的心情,于是借助穿衣镜,给每一个人都均分了一缕她的光线。
我们都陶醉了。
她又跑出去玩。
我们当然不能冷落了她,就跟着玩。
我忽地感觉自己仿佛骑上了一匹的白色战马,就顺势再倒竖蜻蜓,拔出腰刀乱砍。
突然间,地上的小河银波翻滚,月亮变成了装着金粉的袋子掉了下来。
又一声“哎呀”,月亮不见了。
正在失望之际,她忽然又跑到了镜子里了。
好粗好高啊!就像一个大玉盘放在桌上一样。
她调皮地用中间的大半图形咬了一口,扔在桌角。
我惊奇地发现,待在那里时,月亮比任何时候都大,都圆,都亮。
我被她迷住了。
“进屋去吧。
”奶奶说,“待在这里会感冒的。
”我有些恋恋不舍地跟奶奶进了屋。
一会儿之后又忍不住向窗外看了一眼。
不看还好,一看就忍不住出去了。
因为我发现月亮正躺在水缸里睡觉呢!她的皮肤白净净的,一定是世界上最漂亮的睡美人!我出去之后对弟弟妹妹们说待会儿肯定可以看到月亮从水缸里升起来。
但是说归说,我其实也没有把握。
过了好久之后我又看了一会儿电视准备睡觉但始终没有看见她升上天去。
我很生气!到院子里一望!别说月亮了!连她的影子也没看见!“都到水里游泳去了!”妹妹说。
我恍然大悟:“原来我们被她骗了——她一人到天上游泳去了!”于是我们又回到屋里去睡觉了。
《月迹》是一篇非常优美的散文,通过描绘不同时间、不同地点的月亮,表达了作者对自然美景的热爱和赞美。
以下是《月迹》的原文:我们这些孩子,什么都想去看一看,尤其是新来的事物。
我们在盼望中把中秋盼望来了。
这天晚上,奶奶在院子里放了一张桌子,上面摆着一个红色的大枣山,山尖上挂着一颗金黄的桂冠。
奶奶说:“每年中秋,要供奉月娘娘。
红枣是给月娘娘当眼镜用的,桂花是给月娘娘当手环用的。
我们把月娘娘请到西屋里,好让她看看我们过节的热热闹闹的场面。
”我们跟着奶奶来到西屋里,站在月光下,抬头看月亮,月亮晶莹透亮。
奶奶说:“你们背月亮吧!”我看着奶奶的满头白发,和月光下银白的院子和树木,眼睛闪亮起来,迟迟不敢举手。
我看到自己的影子时,又高兴起来。
原来月亮长了腿,爬进床底了。
屋子里再找它,就找不到了。
弟弟跑到院子里找它,月亮还在那呢。
我跑到院子里找它,月亮还在那呢。
奶奶说:“不用找——它先在你们的眼睛里,再在你们心里——它明明白白你们的心里呢。
”我们越发觉得奇了怪了:月亮原来不是长了腿的!它先是我们的眼睛里的一个明亮的珠子,再是我们心里的一个明亮的珠子!既然在所有的东西上面都有光亮,所有的东西就都能闪光的了!我们跑出院子看那口大盆。
盆里只剩一汪清水了。
那水也不是悠悠晃晃的动来晃去的流动着,像是静止了一般。
只有一枝藕还伸着长长的杆儿,却没有了叶子。
在那水里立着,一动不动的,像是睡着了。
仔细一看,那水里还有许多圆圆的指头蛋儿。
但一晃眼就变了样儿了,想要看得真切些吧——又不知道怎样看了——因为看了半天还是看不出它是些什么东西来!这就是长了腿的月亮吗?奶奶说:“盆里有个月亮——水里也有个月亮;天上有个新月亮——水里也有个月亮;每个小水塘里都有一个月亮;就是每个小水洼里也有一个月亮。
”我们都惊奇起来:原来在我们没有注意的时节里——月儿偷偷地跑了十五天——一直和我们一起赏月来了!一定一定是这样的!它一动不动的钉在水里——它还把我们每个孩子的脸呀、胳膊呀、还有奶奶的院子和房子呀都照了一遍了!都到盆边上来吧!它还要给你们每个人照一照相呢!我们呼地一声拥到盆边上来。
嫦娥奔月相传在远古的时候,天上突然出现了十个太阳,直晒得大地冒烟,老百姓实在无法生活下去了。
有一个力大无比的英雄名叫后羿,他决心为老百姓解除这个苦难。
后羿登上昆仑山顶,运足气力,拉满神弓,“嗖——嗖——嗖——"一口气射下九个太阳。
他对天上最后一个太阳说:"从今以后,你每天必须按时升起,按时落下,为民造福!"后羿为老百姓除了害,大伙儿都很敬重他。
很多人拜他为师,跟他学习武艺。
有个叫逢蒙的人,为人奸诈贪婪,也随着众人拜在后羿的门下。
后羿的妻子嫦娥,是个美丽善良的女子。
她经常接济生活贫苦的乡亲,乡亲们都非常喜欢她。
一天,昆仑山上的西王母送给帝俊一丸仙药。
据说,人吃了这种药,不但能长生不老,还可以升天成仙哩。
可是,后羿不愿意离开嫦娥,就让她将仙药藏在百宝匣里。
这件事不知怎么被逢蒙知道了,他一心想把后羿的仙药弄到手。
八月十五这天清晨,后羿要带弟子出门去,逢蒙假装生病,留了下来。
到了晚上,逢蒙手提宝剑,迫不及待地闯进帝后羿家里,威逼嫦娥把仙药交出来。
嫦娥心里想,让这样的人吃了长生不老药,不是要害更多的人吗?于是,她便机智地与逢蒙周旋。
逢蒙见嫦娥不肯交出仙药,就翻箱倒柜,四处搜寻。
眼看就要搜到百宝匣了,嫦娥疾步向前,取出仙药,一口吞了下去。
嫦娥吃了仙药,突然飘飘悠悠地飞了起来。
她飞出了窗子,飞过了洒满银辉的郊野,越飞越高。
碧蓝碧蓝的夜空挂着一轮明月,嫦娥一直朝着月亮飞去。
后羿外出回来,不见了妻子嫦娥。
他焦急地冲出门外,只见皓月当空,圆圆的月亮上树影婆娑,一只玉兔在树下跳来跳去。
啊!妻子正站在一棵桂树旁深情地凝望着自己呢。
"嫦娥!嫦娥!"后羿连声呼唤,不顾一切地朝着月亮追去。
可是他向前追三步,月亮就向后退三步,怎么也追不上。
乡亲们很想念好心的嫦娥,在院子里摆上嫦娥平日爱吃的食品,遥遥地为她祝福。
从此以后,每年八月十五,就成了人们企盼团圆的中秋佳节。
月亮月球,天体名称,人类肉眼所见称为月亮,古时又称太阴、玄兔、婵娟、玉兔、玉盘、婵娟等,是地球的卫星,并且是太阳系中第五大的卫星。
月球直径大约是地球的四分之一,质量大约是地球的八十一分之一。
月球是地球已知的质量最大的卫星,月球表面布满了由小天体撞击形成的撞击坑。
月球与地球的平均距离约38万千米,大约是地球直径的30倍。
月球可能形成于约45亿年前,在地球形成后不久,有关它的起源有几种假说,得到更多事实证据支持的说法是它形成于地球与火星般大小的天体-“忒伊亚”之间一次巨大撞击所产生的碎片,在地球外围聚集而形成的“大碰撞起源说”。
月球正面大量分布着由暗色的火山喷出的玄武岩熔岩流充填的巨大撞击坑,形成了广阔的平原,称为“月海”,实际上“月海”中一滴水也没有。
月海的外围和月海之间夹杂着明亮的、古老的斜长岩高地和显目的撞击坑。
它是天空中除太阳之外最亮的天体,尽管它呈现非常明亮的白色,但其表面实际很暗,反射率仅略高于旧沥青。
由于月球在天空中非常显眼,再加上规律性的月相变化,自古以来就对人类文化如神话传说、宗教信仰、哲学思想、历法编制、文学艺术和风俗传统等产生重大影响。
月球的自转与公转的周期相等(称为潮汐锁定),因此月球始终以同一面朝向着地球。
地球海洋潮汐的产生主要是由于月球引力的作用。
由于地球海洋的潮汐作用力与地球自转的方向相反,地球的自转总是受到一个极其微弱的作用力在给地球自转“刹车”,长期积累下来,有充分的证据表明,地球的自转周期越来越慢,一天的时间极其缓慢地增长,大约几年增加1秒;由于地球的反作用力,使月球缓慢地距离地球越来越远,每一年远离地球大约3.8厘米。
月球与太阳的大小比率与距离的比率相近,使得它的视大小与太阳几乎相同,在日食时月球可以完全遮蔽太阳而形成日全食。
月球是第一个人类曾经登陆过的地外天体。
1958年美国和前苏联发射的月球探测器都宣告失败。
1959年前苏联和美国分别成功发射了“月球号”和“先驱者号”月球探测器。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 课内阅读 24 月迹月到中秋(节选)快吃完晚餐的时候,有的儿童也已溜下饭桌,呼朋引伴,背着大人静静地潜藏到谁家的菜地里去了。
过去他们听大人说,八月半的夜晚,端一盆水放在菜地里的豆架或辣椒架下,耳朵贴在水面上,侧耳倾听,准能听到月宫里面嫦娥和玉兔的静静话儿呢!在娃娃们的世界里,充满了对这个美好传说的无穷神往。
他们叽叽喳喳地挤在菜架子底下,眼睛盯着刚才端出来的半盆水,屏住了呼吸。
领头的孩子先把耳朵贴到水面,仿佛并无听到什么。
其他孩子也一个接一个换着听,仍是没有!仰头看看天空中,月亮仿佛比傍晚时更高,更圆了,认真看去,月亮里面隐隐约约的,仿佛是吴刚在砍桂花树。
绝望写在一张张稚嫩的脸上。
有个捣乱包乘其他孩子不备,呼哨一声:“听,有声音了!”话音未落,一抬手,“哗啦”一声,把半盆水就掀翻到菜园里。
大家嘻笑着、骂着,一哄而散,把菜园子踩个乌七八糟。
月亮已经升到高空,蓝白色的天空比平常更显得高远。
村里村外吃过饭的大人们,成群结队地聚在一同聊天,“相见无杂言,但道桑麻长”。
大家围坐在院子里,各自点评着谁家的红麻长得旺势,谁家的水稻又遭了虫灾。
有的三三两两走出村庄,到庄稼地里去散漫步,也散散心。
冷风习习,寒蛩( qi óng)等秋虫在欢乐地鸣叫着。
白雾茫茫,露珠已经打湿了每一片庄稼的油绿的叶子。
早种的芝麻正在忙着开花,洁白的花朵垂着青露。
认真倾听,可以听到洪亮的“啪嗒”“啪嗒”的露珠落地的声音,更显得几分静谧。
(选自《七彩语文 ( 写字与书法 ) 》 2018 年第 8 期)1.解说词语。
呼朋引伴:成群结队:2.抄录文中描绘颜色的词语。
3.“绝望写在一张张稚嫩的脸上。
”这句话中“稚嫩的脸”是代指。
他们“绝望”是由于。
4.“相见无杂言,但道桑麻长”出自陶渊明的《归园田居·其二》,请你用自己的话写出它的意思吧。
5.选文写到了哪些人在中秋的活动?你从中感觉到了什么?【参照答案】1. 呼喊朋友,招引伙伴。
24 月迹
我们这些孩子,什么都觉得新鲜,又常常什么都觉得不满足。
中秋的夜里,我们在院子里盼着月亮,好久却不见出来,便坐回中堂里,放了竹窗帘儿闷着,缠着奶奶说故事。
奶奶是会说故事的,说了一个,我们还要她再说一个……奶奶突然说:“月亮进来了!”
镜上了:原来月亮是长了腿的,爬着那竹帘格儿,先是一个白道儿,再是半圆,渐渐地爬得高了,穿衣镜上的圆便满盈了。
我们都高兴起来,又都屏住气儿,生怕那是个尘影儿变的,会一口气吹跑了呢。
月亮还在竹帘儿上爬,那满圆却慢慢儿又亏了,末了,便全没了踪迹,只留下一个空镜,一个失望。
奶奶说:“它走了,它是匆匆的。
你们快出去寻月吧。
”
是玉玉的,银银的,灯光也没有这般亮的。
院子的中央处,是那棵粗粗的桂树,疏疏的枝,疏疏的叶,桂花还没有开,却有了累(léi)累的骨朵儿了。
我们都走近去,不知道那个满圆儿去哪儿了,却疑心这骨朵儿是繁星儿变的;抬头看着天空,星儿似乎就比平日少了许多。
月亮正在头顶,明显大多了,也圆多了,清清晰晰看见里边有个什么东西。
我们都面面相觑(qù)了,倏(shū)忽间,哪儿好像有了一种气息,就在我们身后袅(niǎo)袅,到了头发梢儿上,添了一种淡淡的痒痒的感觉。
似乎我们已在月里了,那月桂分明就是我们身后的这一棵了。
奶奶瞧着我们,就笑了:“傻孩子,那里边已经有人了呢。
”
“谁?”我们都吃惊了。
“嫦(cháng)娥(é)。
”奶奶说。
“嫦娥是谁?”
“一个女子。
”
哦,一个女子。
我想:月亮里,地该是银铺的,墙该是玉砌的,那么好个地方,配住的一定是十分漂亮的女子了。
“有三妹漂亮吗?”
“和三妹一样漂亮的。
”
三妹就乐了:“啊啊,月亮是属于我的了!”
三妹是我们中最漂亮的,我们都羡慕起来;望着她的狂样儿,心里却有了一丝嫉(jí)妒(dù)。
我们便争执起来,每个人都说月亮是属于自己的。
奶奶说:“月亮是每个人的,它并没走,你们去找它吧。
”
我们越发觉得奇了,便在院里找起来。
妙极了,它真没有走掉,我们很快就在葡萄叶儿上、瓷(cí)花盆儿上、爷爷的锨(xiān)刃(rèn)儿上找到了。
我们来了兴趣,竟寻出院门。
院门外是一条小河。
河水细细的,却漫着一大片的净沙,全没白日那么的粗糙,灿烂地闪着银光。
我们从沙滩上跑过去,弟弟刚站到河的上湾,就大呼小叫:“月亮在这儿!”
妹妹几乎同时在下湾喊道:“月亮在这儿!”
我两处去看了,两处的水里都有月亮,沿着河边跑,哪一处的水里都有月亮了。
我们都看向天上,我突然又在弟弟妹妹的眼睛里看见了小小的月亮。
我想,我的眼睛里也一定是会有的。
噢(ō),月亮竟是这么多:只要你愿意,它就有了哩。
我们坐在沙滩上,掬(jū)着沙,瞧那光辉……正像奶奶说的那样:它是属于我们的,每个人的。
我们又仰起头来看那天上的月亮,月亮白光光的,在天空上。
我突然觉得,我们有了月亮,那无边无际的天空也是我们的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