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教案 人教版 新 历史与社会 百家争鸣 教案 公开课

教案 人教版 新 历史与社会 百家争鸣 教案 公开课

教案  人教版  新  历史与社会  百家争鸣  教案   公开课
教案  人教版  新  历史与社会  百家争鸣  教案   公开课

百家争鸣

教学目标:

1、了解什么是“诸子”,什么是“百家”,什么是“百家争鸣”

2、认识百家争鸣出现的背景、主要派别、主要思想观点及代表人物;

3、知道孔子的思想体系及对后世的影响

4、通过课内的诸子扮演活动,让学生积极参与,提高学生学习该门课程的兴趣

教学重点:

诸子百家的思想特点及其主要代表人物

教学难点:

孔子的思想体系及其对后世的影响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播放“塞翁失马”的FLASH

2、这个故事是由春秋战国时期的一位大学问家——老子告诉我们的。在春秋战国时期,象老子这样有学

问的人还有很多,历史上把他们称为“诸子百家”

二、教与学过程

1、什么是百家争鸣

(1)、百家——数量多,例如:阴阳家、杂家、名家、兵家、小说家等等,其中对后世影响较大的是儒家、墨家、道家、法家、兵家。孔子和孟子是“儒家”的代表,老子和庄子是“道家”的代表,孙子和孙膑是“兵家”的代表,墨子是“墨家”的代表,韩非子是“法家”的代表。

(2)、争鸣——当时代表各阶层,各派政治力量的学者和思想家希望按照本阶级利益和要求,对宇宙和社会做出解释,于是争相发表自己的见解。

综上所述,所谓的“百家争鸣”指的是春秋战国时期知识分子中不同学派的涌现及各流派争芳斗艳的局面。

2、产生百家争鸣的时代背景

(1)、提问:假如你是一位经历过春秋战国时代的长者,请把你在这两个时期中最深刻的印象告诉我们!(分春秋和战国回答)

(2)、时代背景(投影)

3、主要学派的代表人物及其主要观点(投影)

(1)、针对当中比较难理解的观点,有必要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向学生解释清楚。

(2)孔子的思想体系及其对后世的影响(投影)

(3)、角色扮演:主要角色:儒家、道家、墨家、法家代表各一人,国君。

剧情:一人因赋税过重,生活困难。偷了人家的钱财,被官府抓获。

如果你是儒家、道家、墨家、法家代表,你对此行为作出怎样的评价?

如果你是一国之君,你会采纳哪一派的观点?为什么?

4、百家争鸣的历史意义

三、小结:各抒己见

四、作业:课本82页第2题

第8课百家争鸣

宁国市河沥溪初中“五航远行”教学模式七年级历史学科导学案

航 课堂练习: 1、故宫里有一块牌匾上写着“中正仁和”,其中“仁”的思想来自 于() A.道家 B.儒家 C.法家 D.墨家 2、春秋战国时期的思想家中,具有环保意识的思想家是() A.孔子 B.荀子 C.墨子 D.孟子 3、战国末期,主张“君主应凭借权力和威势,保证法令的贯彻执行, 以巩固君主地位”的思想家是 A.孔子 B.老子 C.韩非子 D.孙子 4、主张不过分捕捞鱼鳖、要按时令进山伐树的战国时期的思想家 是 A.老子 B.墨子 C.孟子 D.庄子

远航5、战国时期,墨子提出的思想主张是 A.“为政以德” B.“兼爱”“非攻” C.“无为而治” D.“法治”6、400多年前,意大利传教士翻译了记录孔子言行的著作并带到欧洲,孔子学说开始西传。到目前,全球已建成的孔子学院有140所。 当年传教士翻译的这部著作应是 A.《离骚》 B.《论语》 C.《道德经》 D.《孙子兵法》 教师引导、学生自我小结: 学派时期代表人物著作思想主张 儒家 战 国 《孟子》提出“”,要求统治者用“ 还主张自然资源利用。 荀子主张按去办事墨家战国主张“”、“”,支持正道家战国要顺其自然,“”。 法家战国末期主张,反对,提 提出建立国 布置作业: 完成基础训练 护达标检测: 1、以下是小丽同学对七年级上册第二单元学习内容进行的整理,其中错误的是:A.夏朝出现甲骨文 B.西周实行分封制 C.孔子创立儒家学派 D.商鞅在秦国主持变法 2、学习历史有一个基本的结论就是“思想文化是一定现实的反映”。“百家争鸣”学术局面反映的社会现实是 A.孔子“有教无类”,使社会上有学问的人增多 B.夏桀暴政,人民怨声四起 C.西周灭掉商朝,实行分封制 D.春秋战国时期社会急剧变化 3.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由分立趋向统一的春秋战国时期,造就了孔子、老子等一大批杰出的思想家,形成了“百家争鸣”的局面,学术思想繁荣。其中,对后世影响最大的思想家是孔子。 (1)指出孔子创立的学派及其思想的核心。古时候儿童入学堂都要先拜孔子,你知道这是为什么吗? (2)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的局面是怎样形成的?列举各学派的名称及代表人物。 4、“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阅读后,请回答:

第8课《百家争鸣》教学设计

百家争鸣 【教学目标】 1.重点掌握孔子在思想教育文化方面的主要贡献,知道“百家争鸣”中的主要派别、代表人物及思想。 2.通过随堂讨论、分组活动等形式,发挥主动性,将春秋战国时期经济、政治历史与本课思想联系起来,启发大家认识到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提高初步运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解释现象的能力。 3.了解孔子的教育思想,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了解老子的哲学思想,培养辩证看待事物的能力;学习诸子百家在社会大变革时期,敢于独立思考、勇于创新,创造性探索的勇气和精神,确立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 【教学重点】 孔子的政治主张和教育成就;老子的思想主张。 【教学难点】 理解“百家争鸣”对后世的深远影响。 【教学过程】 故事激趣,导入新课。解读学习目标,要求学生划记其中的关键词,明确学习目标。 方法指导一: 孔子是本课的重点基础知识,主要教学任务是让学生从思想和教育两个领域了解孔子,即孔子的“仁”“礼”学说和在教育方面的贡献。 方法指导二: 要求学生结合书本归纳梳理,识记第3题的知识点。第3题知识点相对较多难度较大,几位思想家和一位军事家,用表格的形式进行分类总结,对比记忆。要求学生学会编制表格,增强阅读能力,学习制表的基本方法。 方法指导三: 知识模块一可以采用教育论坛。专家访谈的形式进行展示。知识模块二可以用情景剧的形式进行展示。 情景导入生成问题 老师讲述“苛政猛于虎”的故事,提出问题:孔子是反对苛政的,在他的思想中,就有仁政

的内容。那么,孔子在其他领域还有哪些成就呢? 自学互研生成新知 知识模块一老子 自主阅读课本P36内容,完成第1题。 1.简述老子的主要思想并说出其代表作。 主要思想:一切事物的存在都是相互依存的,都有对立面,对立的双方相互转化;善于从正反两方面考虑问题。 代表作:《道德经》。 知识模块二孔子和儒家学说 自主阅读课本P36—38内容,完成第2题。 2.请你写出孔子的政治主张及教育成就。 政治主张:核心思想“仁”,主张爱人,为政以德,反对苛政和任意刑杀。 教育成就: A.创办私学,广收门徒,有教无类。 B.注意因材施教。 C.教育学生要有老老实实的学习态度,谦虚好学。 D.时常复习学过的知识,“温故而知新”。 E.编成《春秋》。 知识模块三百家争鸣 自主阅读课本P38—39内容,完成第3—4题。 3.阅读《百家争鸣》子目,完下成列表格。

最新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8课百家争鸣优质课公开课教案

第8课百家争鸣(1课时) 【学习目标】 1.重点掌握孔子在思想教育文化方面的主要贡献,知道“百家争鸣”中的主要派别、代表人物及思想。 2.通过随堂讨论、分组活动等形式,发挥主动性,将春秋战国时期经济、政治历史与本课思想联系起来,启发大家认识到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提高初步运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解释现象的能力。 3.了解孔子的教育思想,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了解老子的哲学思想,培养辩证看待事物的能力;学习诸子百家在社会大变革时期,敢于独立思考、勇于创新,创造性探索的勇气和精神,确立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 【学习重点】 孔子的政治主张和教育成就;老子的思想主张。 【学习难点】 理解“百家争鸣”对后世的深远影响。 故事激趣,导入新课。解读学习目标,要求学生划记其中的关键词,明确学习目标。 方法指导一: 孔子是本课的重点基础知识,主要教学任务是让学生从思想和教

育两个领域了解孔子,即孔子的“仁”“礼”学说和在教育方面的贡献。 方法指导二: 要求学生结合书本归纳梳理,识记第3题的知识点。第3题知识点相对较多难度较大,几位思想家和一位军事家,用表格的形式进行分类总结,对比记忆。要求学生学会编制表格,增强阅读能力,学习制表的基本方法。 方法指导三: 知识模块一可以采用教育论坛。专家访谈的形式进行展示。知识模块二可以用情景剧的形式进行展示。情景导入生成问题 老师讲述“苛政猛于虎”的故事,提出问题:孔子是反对苛政的,在他的思想中,就有仁政的内容。那么,孔子在其他领域还有哪些成就呢? 自学互研生成新知 知识模块一老子 自主阅读课本P36内容,完成第1题。 1.简述老子的主要思想并说出其代表作。 主要思想:一切事物的存在都是相互依存的,都有对立面,对立

教案 人教版 新 历史与社会 百家争鸣 教案 公开课

百家争鸣 教学目标: 1、了解什么是“诸子”,什么是“百家”,什么是“百家争鸣” 2、认识百家争鸣出现的背景、主要派别、主要思想观点及代表人物; 3、知道孔子的思想体系及对后世的影响 4、通过课内的诸子扮演活动,让学生积极参与,提高学生学习该门课程的兴趣 教学重点: 诸子百家的思想特点及其主要代表人物 教学难点: 孔子的思想体系及其对后世的影响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播放“塞翁失马”的FLASH 2、这个故事是由春秋战国时期的一位大学问家——老子告诉我们的。在春秋战国时期,象老子这样有学 问的人还有很多,历史上把他们称为“诸子百家” 二、教与学过程 1、什么是百家争鸣 (1)、百家——数量多,例如:阴阳家、杂家、名家、兵家、小说家等等,其中对后世影响较大的是儒家、墨家、道家、法家、兵家。孔子和孟子是“儒家”的代表,老子和庄子是“道家”的代表,孙子和孙膑是“兵家”的代表,墨子是“墨家”的代表,韩非子是“法家”的代表。 (2)、争鸣——当时代表各阶层,各派政治力量的学者和思想家希望按照本阶级利益和要求,对宇宙和社会做出解释,于是争相发表自己的见解。 综上所述,所谓的“百家争鸣”指的是春秋战国时期知识分子中不同学派的涌现及各流派争芳斗艳的局面。 2、产生百家争鸣的时代背景 (1)、提问:假如你是一位经历过春秋战国时代的长者,请把你在这两个时期中最深刻的印象告诉我们!(分春秋和战国回答) (2)、时代背景(投影) 3、主要学派的代表人物及其主要观点(投影) (1)、针对当中比较难理解的观点,有必要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向学生解释清楚。 (2)孔子的思想体系及其对后世的影响(投影) (3)、角色扮演:主要角色:儒家、道家、墨家、法家代表各一人,国君。 剧情:一人因赋税过重,生活困难。偷了人家的钱财,被官府抓获。 如果你是儒家、道家、墨家、法家代表,你对此行为作出怎样的评价? 如果你是一国之君,你会采纳哪一派的观点?为什么? 4、百家争鸣的历史意义 三、小结:各抒己见 四、作业:课本82页第2题

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8课《百家争鸣》优质教案

《百家争鸣》 第一课时 中国两千多年以前出现的以儒、墨、道、法等四派为代表的诸子百家在相互辩难中形成的“百家争鸣”,不仅对中国传统文化产生了深刻的影响,而且对后世中国人的心理、观念、习惯、行为方式产生了巨大影响,形成了汉民族独具的文化传统。但是,教材在这方面的结构安排上存在着一定的缺陷,几乎只是在介绍各派学说的观点,而没有能够很好体现地“争鸣”这一内容,因此在教学的过程当中如何体现“争鸣”这一重要的内容也是本节课的一大难点。另外,关于百家争鸣的原因和意义,教材中并没有涉及到这一块的内容,这就要求教师必须要在教学的过程中深入地挖掘这方面的内容;进而体现整节课的深度。 【知识与能力目标】 了解百家争鸣的时代背景、诸子百家的具体内容(代表人物、时期、主张)、百家争鸣的影响与现实意义。 【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分组收集资料、角色扮演等学生活动,使学生学会团结协作。提高从历史材料中最大限度地获取有效信息,分析问题、提炼观点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通过讲述百家争鸣的具体内容与意义,表现我国的悠久历史文化,增强学生民族自豪感与爱国热情,树立自主创新意识及正确对待人类文化遗产的科学态度。

【教学重点】 孔子的政治主张和教育成就;老子的思想主张 【教学难点】 理解“百家争鸣”对后世的深远影响 (2)课前让学生分工合作,分组收集资料,并作一定分析,并能结合学生实际、社会实际进行联系和简单运用。同时将有关资料制作成幻灯片。 一、导入新课: 新课导入:同学们,上课了,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历史上的大圣人孔子,同学们还记得孔子是哪一学派的吗?——(众答:儒家) 对,那同学们想一想除了儒家这一学派,还有其他派别吗?——(众答:有)对,在春秋战国时期,社会上流行着这样一句话“春秋战国乱纷纷,诸子百家闹哄哄”,大家可以从这一句话中,可以看到春秋战国的哪两种局面?——(学生:乱,闹)那在这样一个乱纷纷的时代里,诸子百家们到底在闹什么?诸子是谁?百家是什么?让我们带着这些疑问,一起在今天的新课《百家争鸣》中找到答案,请同学们翻开课本第36页。 二、进入新课: 知识模块一可以采用教育论坛。专家访谈的形式进行展示。知识模块二可以用情景剧的形式进行展示。 老师讲述“苛政猛于虎”的故事,提出问题:孔子是反对苛政的,在他的思想中,就有仁政的内容。那么,孔子在其他领域还有哪些成就呢? (一)老子 自主阅读课本P36内容,完成第1题。 1.简述老子的主要思想并说出其代表作。 主要思想:一切事物的存在都是相互依存的,都有对立面,对立的双方相互转化;善于从正

百家争鸣优质课教案

百家争鸣 A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知道诸子百家,认识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局面形成的重要意义;了解孔子、孟子和荀子的主要观点,理解儒家思想的形成。 二、过程与方法:适度引入古代中国政治发展与传统文化方面的材料,启发学生思考百家争鸣局面形成的重要意义。以列表的方法,从时代、主要观点、影响等方面,指导学生归纳孔子、孟子和荀子的主要内容。以百家争鸣为主题,组织学生谈一谈继承中国传统文化思想的认识和感受。组织一次“我读《论语》的读书活动”。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中国古代思想的博大精深:通过学习早期儒家的民本思想,培养学生的人文关怀精神;了解儒家文化是我国传统文化的最主要部分,认识其在世界文化史上的地位和对后世的影响;联系现实,使学生正确对待儒家传统文化,发挥其在当代的积极意义。 B重点与难点 重点:“百家争鸣”局面出现的历史意义;孔子、孟子、荀子的主要观点,了解儒家思想形成。 难点:儒家思想的形成,认识其在世界文化史上的地位和对后世的影响。 C教学方法:材料分析法、对比法。 D教学过程 【单元解读】 本单元主要系统阐述了作为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儒家思想的兴起、发展和演变的历史过程。主要介绍了以下四个问题: (1)主流思想是什么? (2)它是怎样出现和形成的? (3)它怎样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思想? (4)成为主流思想后,它是如何演变的? 主流思想是什么呢? 时间上:主要指古代中国文化的内容 内容上:传统文化的主流思想的演变 内涵上:作为传统文化主流的儒家思想的产生、发展和演变历史 【导入新课】 1988年,一位诺贝尔奖金获得者在巴黎一次集会上说,人类要在21世纪生存下去,还要到2500年前孔子的思想中去寻找智慧。 看到这些,老师感慨是:孔子究竟有什么价值,让这些政要精英们有如此行动、如此断言呢?今天就让我们走近圣贤,领悟传统文化的精髓,感受他们的魅力,寻找启迪。” 【讲述内容】 一、“百家争鸣”局面的出现(请同学们看书,思考什么是百家争鸣?) 1、“百家争鸣的概念 师:首先,让我们一起来解读本课的课题。“百家争鸣”,所谓“百家”指的是什么? 生:所谓“百家”,是指“诸子百家”。春秋战国时期,在社会上形成的一些以传播文化、发展学术为宗旨的学者和思想流派。

第八课《百家争鸣》公开课教案(区级获奖教案)

第八课《百家争鸣》教案 教学设计思路: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热爱学校,爱护校园”是每一位学生应尽的义务和应有的美德。但平时在校园内,我们也经常会看到这样一些现象:花木被折断、桌椅被破坏,门窗玻璃被打破等不文明行为。针对校园内破坏公物的不文明行为,我们应该如何应对了?正所谓前事不忘后事之师,对于如何应对这种社会问题,2500多年的中国先贤也有他们的独到见解,就让我们今天进入第八课百家争鸣,看看先贤的智慧。 (板书)第八课百家争鸣 二、【自主学习】: 请同学们阅读教材36页到39页的内容,掌握以下知识: 1.了解孔子的主要思想和其在教育方面做出的贡献 2.掌握各个学派的代表人物及其思想 3.完成导学案学习内容(在6分钟内完成) 请学生自己举手发言,分享导学案学习成果,老师展示标准答案归纳总结。 自学完成后,这里将学生按小组分成几大学派制作诸子名片,分学派上台介绍本家学派的代表人物、主要思想、著作,梳理本课的基本知识内容,最后由老师汇总,以表格方式展示。具体流程: 1、儒家:孔子(展示孔子头像,学生上台讲解) 首先用名片的方式介绍孔子的基本资料,孔子:春秋末年鲁国人,名丘,字仲尼。我国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代表作《论语》。展示《论语》的句子:“仁者爱人”“己所不欲,勿施与人”——体现“仁”;《礼记》中:夫子曰:“小子识之,苛政猛于虎也。”——体现“以德治国”。《论语》:子曰:“有教无类。”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体现教育思想:“有教无类”、“因材施教” 孟子(展示孟子头像,学生上台讲解) 首先用名片的方式介绍孟子的基本资料,孟子:战国时期儒家学派的代表人物。主张“仁政”“民贵君轻”,代表作《孟子》。展示《孟子》内容:孟子曰:“王如施仁政于民,省刑罚,薄税敛···”——体现“仁政”;孟子曰:“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体现“民贵君轻”。 2、道家:老子(展示老子头像,学生上台讲解) 首先用名片的方式介绍老子的基本资料,老子:春秋时期道家学派的创始人,主张“无为而治”“顺应自然”,代表作《道德经》。 然后展示《道德经》的内容,分析老子的思想观点:“无为而无不为。”——体现无为而治;“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对立双方可以互相转化。 庄子:(展示庄子头像,学生上台讲解) 首先用名片的方式介绍庄子的基本资料,庄子:战国时期道家学派的代表人物。主张“无为而治”、“道法自然”,代表作《庄子》。展示《庄子》中的句子:“无为也,则用天下而有余;有为也,则为天下用而不足。”——《庄子》,翻译:无为,能利用天下,而闲暇有余;有为,被天下利用,而感到急迫不足。 3、墨家:墨子(展示墨子头像,学生上台讲解) 首先用名片的方式介绍墨子的基本资料,墨子,战国时期的思想家、科学家,墨家学派创始人。主张“兼爱非攻”,代表作《墨子》。展示《墨子》内容:“天下兼相爱则治,交相恶则乱。”——《墨子》,翻译:不分等级,不分远近,不分亲疏地爱天下所有的人。反对不

《劝学》公开课一等奖教案

——《劝学》教案方案 一、教案目标 1.通过课前学习,了解《荀子》及相关知识,掌握重要的文言实词、虚词 及句式。 2.通过课堂诵读,积累名句,背诵课文。 3.通过品味探究,理解文中比喻句蕴含的道理,形成良好的学习观。 二、教案重难点 1、重点:背诵课文,积累名句。 2、难点:理解文中比喻的含义及其阐述的道理。 三、教案创意 文言文教案须注重积累和诵读。本课文言知识的梳理,主要是以预习导学案的形式,让学生课前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自主完成的。课堂上则通过多种形式的诵读,力求使学生形成文言语感,最终达到熟读成诵。在诵读中,提纲挈领,理清文章脉络;品味探究,感受比喻之妙,进而领会荀子散文善用比喻、说理透辟的特点。 四、教案过程 (一)文化导入 (教师在黑板上写一篆体“儒”字。) 这是一个什么字?(生答。) 由这个“儒”字你们会想到哪些词汇?(儒雅、大儒、儒商、儒学等) 说到“儒”字,总让我们联想起饱读诗书、温文尔雅、羽扇纶巾等一些美好的形象。而儒家,作为中国古代最具影响力的思想流派,自东汉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以来,一直在中国文坛、仕坛独领风骚。这是为什么呢?我们不妨从“儒”字本身去寻找答案。我们看,把“儒”字拆开是“人”字和“需”字,我理解为:人之所需是为“儒”。那么,儒家思想里面到底有哪些为人处世、安身立命所必需的东西呢?《论语》里面有这么10个字:仁、义、礼、智、信、温、良、恭、俭、让。相信时至今日,这些仍然是我们塑造美好人格所必备的元素。诵读儒家经典,铸就道德人生。今天,就让我们走近先秦最后一位儒家大师荀子,去聆听他的《劝学》良言。 (二)文章诵读 1.一读:掌握技巧,读出语感 文言文的学习首先要注重诵读,所谓“书读百遍,其义自见”。文言文诵读有三个基本要求。[出示课件1]

第8课:百家争鸣

第8课:百家争鸣 1、春秋时期道家学派的创始人是谁?他有哪些思想主张?他的学说集中在哪本著作中? (1)创始人:老子 (2)思想主张:顺应自然;事物都有对立面,可以相互转化;无为而治。 (3)著作:《老子》(《道德经》) 2、春秋时期儒家学派的创始人是谁?作为大思想家,他的政治思想有哪些?作为大教育家,他的教育成就有哪些?他的思想后来由其学生整理成什么著作? (1)创始人:孔子 (2)政治思想:核心思想是“仁”,提出“仁者爱人”;主张以德治国;反对苛政,实行德政。 (3)教育成就:创办私学;主张“有教无类”;在教学中,注重道德教育和文化知识教育,发现和总结出许多教育规律,提出了一系列教学原则和方法。 ⑷著作:《论语》 3、战国时期为什么会出现百家争鸣的局面?主要有哪些学派、代表人物、思想主张?百家争鸣有何历史意义? ⑴原因:战国时期,铁质农具和牛耕的推广使用推动了社会生产力的极大发展,旧的社会制度进一步瓦解,新的社会制度逐步确立。此时的学术思想领域非常活跃,形成了“诸子百家”。各家学派提出各种政治主张和治国方略,希望用自己的学说解决社会问题。由于思想上、政治上观点不同,学派之间展开了激烈的辩论,相互抨击,有相互影响,取长补短,形成思想文化的繁荣局面,史称“百家争鸣”。 ⑵学派、代表人物、思想主张: (3)历史意义: 百家争鸣促进了思想和学术的繁荣,成为中国古代第一次思想文化发展的高峰,为中

国古代文化的发展奠定了基础,对后世有十分重要而深远的影响。 示例 1、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他……30岁左右便收徒讲学,前后从事教育四十多年。相传他有弟子3000人,其中出名的有72人。他提倡“道之以德,齐之以礼”,主张“为政以德”。他有关教育思想和教育方法的许多言论,成为后世传颂的格言。 材料二:他生活在战国末期,是荀子的学生。他强调“法治”,并提出“事在四方,要在中央;圣人执要,四方来效”的理论。 (1)材料一中的“他”指的是谁?他在教育上有什么突出贡献? (2)材料二中的“他”指的是谁?他是哪一学派的代表人物? (3)在治理国家的问题上,材料一中的人物与材料二中的人物有何不同?请你联系实际,谈谈你对治国问题的认识。 (既要坚持依法治国,又要重视以德治国,要把两者有机结合起来。) 2、某校七年级学生开展题为“先秦诸子百家”的探究活动,请你也参与其中。 【图说历史】墨子孟子庄子韩非 (1)图中以这几个人物为代表的诸子百家在中国古代思想界掀起了一次解放风潮,它是什么?这一局面的出现有什么影响? 【理解学习】 (2)历史活动课上,四位同学在表演“诸子百家”论治国的短剧时,说了下列台词,请在括号内写出这四句台词的代表人物。 A.“民贵君轻,仁政于民”( ) B.“无为而治,顺应自然”( ) C.“爱人如己,崇尚和平”( ) D.“以法治国,中央集权”( ) 【学以致用】 (3)在你们班上,有同学乱丢垃圾,造成班级卫生状况糟糕。面对这种情况,你会运用“诸子百家”中哪家学派的思想来教育他,帮助他改掉乱扔垃圾的坏习惯?请说说你的具体做法。(儒家的思想教化:先制定一套班级卫生的礼仪规范,加强对该同学的思想教育。道家的顺应自然、无为而治:应顺应自然,让环境改变该同学的行为。法家的“用刑罚加强统治”的思想:用适当的手段对该同学进行惩罚,如罚款等方式,并督促其改正错误。墨家的“兼爱”思想:自己把纸屑捡入垃圾桶中,尽力维持教室的整洁。(任意一种即可)

百家争鸣优秀教案

百家争鸣 一、课题:百家争鸣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目标 (1)知道诸子百家,了解各家各派的代表人物及思想主张,并归纳“百家争鸣”的社会原因和历史意义。 (2)重点掌握儒家三子的思想:孔子的“仁”、孟子的“仁政”和“性本善”以及荀子的“性本恶”思想。 (3)了解儒家思想形成的原因,探究其在当世和后世的产生的深远影响。 2.过程与方法目标 (1)引入中国古代政治、经济、文化方面的相关内容,启发学生思考“百家争鸣”和早期儒学出现的时代背景。 (2)运用比较法、列表法和分析法指导学生对“百家争鸣”以及儒家思想的相关问题进行归纳。 (3)最后以早期儒学为重点,组织学生对儒学的存在原因以及现代儒学复兴情况进行探讨。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学习诸子百家的思想,让学生感受中国古代思想的博大精深。 (2)通过学习早期儒家的民本思想,培养学生的人文关怀精神。(3)了解儒家文化是我国传统文化的最主要部分,认识其在世界文

化史上的地位和对后世的影响。 (4)联系现实,使学生正确对待儒家传统文化,发挥其在当代的积极意义。 三、课型:新授课 四、课时:2课时 五、教学重难点: 1.重点:“百家争鸣”局面出现的历史意义;孔子、孟子、荀子的主要观点,了解儒家思想的形成。 2.难点:儒家思想的形成,认识其在世界文化史上的地位和对后世的影响。 六、教学手段:多媒体课件 七、教学方法:材料分析法、对比法。 八、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2分钟 提供三则材料,让同学们猜是哪位大家。然后从孔子引入。让学生谈谈对孔子的了解。 材料: 1.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把他列为影响世界进程的十大名人之首 2.世界75位诺贝尔奖获得者评价他:“人类要在21世纪生存下去,必须回到2500年前,从他那里寻找智慧。” 3.他的思想在1993年9月被全球主要宗教的代表人作为人类和平共存的基本原则写入《走向全球伦理宣言》

初中历史《1百家争鸣》优质课教案、教学设计

第8 课百家争鸣 教学设计 一、设计思想 “历史课程应使学生获得基本的历史知识和能力,培养良好的品德和健全的人格。” 这是《历史课程标准》规定义务教育阶段历史课程 的基本理念之一。本课教学贯穿了“走进圣贤,汲取智慧”的设计思想。 1、“一条线索”:诸子百家的思想主张。 本课是一个非常好的培养学生人生思想认识的教学案例,通过把老师搜集、整理、归纳起来的大量历史资料制作成PowerPoint 课件,用文字、图片、视频、表格等形式展现了古代思想家的风采,凸显了中学历史教学“思想教育”这个永恒不变的主题。 2、“两种能力”:基本的历史知识和基本的分析历史观点的技能。 根据学生已有的知识水平和对历史知识的理解能力,在传授基本知识的基础上鼓励学生自主探究,在探究学习的过程中进一步培养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学生在基本

知识和基本技能提高的前提下,实现教学形式为教学中心内容服务的目的。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知道、了解孔子在思想教育文化方面的主要贡献,知道“百家争鸣”中的主要派别及代表人物。 2、过程与方法:本课教学以学生活动为主,通过灵活运用随堂小品、知识竞赛、故事会等形式,发挥学生的主动性;通过分组活动这一形式,培养学生的协作性;通过假设历史情境,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探究能力,激发其历史学习的兴趣!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了解孔子的教育思想,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了解老子的哲学思想,培养辨证看待事物的能力;学习诸子百家在社会大变革时期,敢于独立思考,勇于创新,创造性探索的勇气和精神,确立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 三、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春秋战国时期儒家、道家、法家、墨家四家学派代表

【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 《百家争鸣》公开课教学设计

第8课 百家争鸣 1 教学分析 【教学目标】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孔子的政治主张和教育成就;老子的哲学思想、主张 教学难点:如何认识、理解春秋战国时期各家学派的思想 2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在孔子那里读到一颗爱心,构建和谐; 在孟子那里读到一股正气,平治天下; 在墨子那里读到一腔热血,救助苦难; 在韩非那里读到一双冷眼,直面人生。 ——易中天 上面是著名学者易中天对春秋战国时期几位思想家的评价,他为什么给予这些思想家这样的评价?这些思想家对历史的发展产生了什么影响?带着问题,我们来学习第8课《百家争鸣》。 二、新课讲授 目标导学一:老子 1.图片展示:老子像 2.学生自主学习:阅读教材,思考问题:老子的思想主张是什么?他的学说集中在哪一著作中? 3.教师补充: 老子,姓李名耳,字聃,春秋后期楚国人。是我国古代伟大的哲学家和思想家、道家学派创始人,曾做过周朝的史官,管理王室的藏书。被唐朝帝王追认为李姓始祖。老子乃世界文化名人,世界百位历史名人之一,存世有《道德经》(又称《老子》)。 书中包括大量朴素辩证法观点,如认为一切事物均具有正反两面,对立的双方是可以相互转化的。其学说对中国哲学发展具有深刻影响。在道教中,老子被尊为道教始祖。老子与后世的庄子并称老庄。 目标导学二:孔子和儒家学说 1.图片展示:孔子像

2.孔子的政治思想 一是主张以礼治国,即是加强道德规范的约束,以恢复周礼来维系社会秩序;二是提出“仁”的学说,“仁者爱人”即要有爱心和同情心,人与人之间要相互爱护,并做到待人宽容,“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作为统治者则应体贴民意,爱惜民力,这样社会才能和谐;三是要求实行德政,反对苛政,主张爱护百姓,并以德来教化天下,人民才能心悦诚服。 3.孔子的教育成就: 一是主张“有教无类”,并创办私学,广收门徒,实现了教育体制的创新,打破了贵族垄断教育的局面,满足了平民入学受教育的愿望;二是主张德育与智育并重;三是提出了一系列教学原则和方法,如“因材施教”“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温故而知新”等。 4.对后世的影响:(1)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我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2)所创立的儒家思想为后人发扬光大,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3)儒家思想体系博大精深、影响深远,在世界文化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 目标导学三:百家争鸣 1.百家争鸣含义 百家争鸣是指春秋和战国时期知识分子中不同学派的涌现及各流派争芳斗艳的局面。所谓“诸子百家”,主要有儒家、墨家、道家和法家,其次有阴阳家、杂家、民家、纵横家、兵家等。 2.诸子百家代表人物及其主张 战国时期影响较大的思想家主要有墨家的墨子、儒家的孟子和荀子、道家的庄子和法家的韩非等。小组合作,完成以下表格内容。 百家争鸣促进了思想和学术的繁荣,成为中国古代第一次思想文化发展的高峰,为中国古代文化的发展奠定了基础,对后世有十分重要而深远的影响。 三、课堂总结 诸子百家的思想在今天大放异彩。如儒家的“仁政”——“以德治国”,孔子的教育思想——全民教育、素质教育、职业教育等;法家的法治思想——“依法治国”;墨家的“兼爱”“非攻”——平等博爱、热爱和平、反对战争等。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对其优秀部分我们应在继承的基础上,结合新时代

1《劝学》公开课一等奖教案【精】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劝学》教学方案 一、教学目标 1.通过课前学习,了解《荀子》及相关知识,掌握重要的文言实词、虚词 及句式。 2.通过课堂诵读,积累名句,背诵课文。 3.通过品味探究,理解文中比喻句蕴含的道理,形成良好的学习观。 二、教学重难点 1、重点:背诵课文,积累名句。 2、难点:理解文中比喻的含义及其阐述的道理。 三、教学创意 文言文教学须注重积累和诵读。本课文言知识的梳理,主要是以预习导学案的形式,让学生课前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自主完成的。课堂上则通过多种形式的诵读,力求使学生形成文言语感,最终达到熟读成诵。在诵读中,提纲挈领,理清文章脉络;品味探究,感受比喻之妙,进而领会荀子散文善用比喻、说理透辟的特点。 四、教学过程 (一)文化导入 (教师在黑板上写一篆体“儒”字。) 这是一个什么字?(生答。) 由这个“儒”字你们会想到哪些词汇?(儒雅、大儒、儒商、儒学等) 说到“儒”字,总让我们联想起饱读诗书、温文尔雅、羽扇纶巾等一些美好的形象。而儒家,作为中国古代最具影响力的思想流派,自东汉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以来,一直在中国文坛、仕坛独领风骚。这是为什么呢?我们不妨从“儒”字本身去寻找答案。我们看,把“儒”字拆开是“人”字和“需”字,我理解为:人之所需是为“儒”。那么,儒家思想里面到底有哪些为人处世、安身立命所必需的东西呢?《论语》里面有这么10个字:仁、义、礼、智、信、温、良、恭、俭、让。相信时至今日,这些仍然是我们塑造美好人格所必备的元素。诵读儒家经典,铸就道德人生。今天,就让我们走近先秦最后一位儒家大师荀子,去聆听他的《劝学》良言。 (二)文章诵读 1.一读:掌握技巧,读出语感 文言文的学习首先要注重诵读,所谓“书读百遍,其义自见”。文言文诵读有三个基本要求。[出示课件1]

第8课 百家争鸣教案

第8课 百家争鸣(1课时) 【学习目标】 1.重点掌握孔子在思想教育文化方面的主要贡献,知道“百家争鸣”中的主要派别、代表人物及思想。 2.通过随堂讨论、分组活动等形式,发挥主动性,将春秋战国时期经济、政治历史与本课思想联系起来,启发大家认识到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提高初步运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解释现象的能力。 3.了解孔子的教育思想,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了解老子的哲学思想,培养辩证看待事物的能力;学习诸子百家在社会大变革时期,敢于独立思考、勇于创新,创造性探索的勇气和精神,确立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 【学习重点】 孔子的政治主张和教育成就;老子的思想主张。 【学习难点】 理解“百家争鸣”对后世的深远影响。 教学过程 故事激趣,导入新课。解读学习目标,要求学生划记其中的关键词,明确学习目标。 温故知新 复习旧知 春秋战国时期,是中国历史上的一段大分裂时期,同时,也掀起了一场社会大变革的风暴。结合所学知识,这一时期的变化表现在哪些方面呢? 情景导入 生成问题 老师讲述“苛政猛于虎”的故事,提出问题:孔子是反对苛政的,在他的思想中,就有仁政的内容。那么,孔子在其他领域还有哪些成就呢? 自学互研 生成新知 知识模块一 老子 自主阅读课本P38内容,完成表格。 姓名 国籍 创立学派思想观点政治主张重要著作地位老子主张以柔克刚。相传老子曾经张开嘴让弟子们看,然后对弟子们说:“我那坚硬的牙齿早就掉了,可我那柔软的舌头却还在!”想一想,老子的话究竟是什么意思?它的这种思想在现实社会生活中是否有用?如果你认为有用的话,能不能举出一个实例加以说明? (1)老子的意思是坚硬的东西未必结实,柔可以克刚,体现了他辩证看问题的思想。

第八课百家争鸣教案

运城市东康一中课时教案 第八课百家争鸣 授课人: 授课时间:2018年10月日 教材分析 百家争鸣这是一个春秋战国时期诸子百家思想主张相辉映的局面,它谱F 写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序曲,其精华仍具有为现代社会服务的现实意义。同时它 涉及到的儒家学派是传统文化的主流,其发展形成是专题一中国传统文化主流 思想的演变中不可或缺的一环。该课的学习能让生深切体会中国传统文化的精华,增强其民族的自豪感和自信心。因此该课地位非常重要。但这节课知识容 量大,理论性强,人物多。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知道儒家、道家、墨家、法家等诸子百家的代表人物和主要 观点。 过程与方法:通过概念阐述、材料研读,理解和认知各派学说的主要观点,学会归纳知识的能力以及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了解孔子和战国诸子百家对后世及世界文化的深 远影响,增进民族自豪感;联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知传统文化的价值, 培养弘扬传统文化的意识。 教学课时 1课时 教学重点 孔子和儒家学说;百家争鸣。 教学难点 理解“百家争鸣”对后世的深远影响。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视频播放滚动图片,分析百家争鸣的时代背景。春秋时期政治风云变幻, 各诸侯国的经济、文化发生着翻天覆地的变化。许多有思想的人纷纷发表自己 的主张形成了很多学派,出现了百家争鸣的大好局面。设问:这一时期主要都 有哪些学派?这些学派的思想主张是什么?带着问题我们一起来学习第8课 《百家争鸣》。

一、老子 多媒体出示黑格尔的话,指出老子被世人称为哲学之父、智慧之父。 设问1:老子是何许人也? 设问2:老子主要思想是什么? 设问3:老子的这些思想主张集中在哪一书中? 老师讲解:老子的思想奠定了我国古代哲学的基础。我们现在还流传着很多故 比如“塞翁失马”“滴水穿石”,这些都体现了老子朴素辨证的思想。但他有 消极的一面。如清静无为,万事不要去争。所以我们要辩证的看待人和事。学 生介绍老子生平,结合课本,学生思考回答,并学生做好笔记。 二、孔子和儒家学说 过渡:春秋时期还有一位思想家,他被人们称为“孔圣人”,他是谁? 第一步:学习思想政治主张 设问1:在你的印象中孔子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播放孔子视频。 老师指出: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末年鲁国人,是伟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儒 家学派创始人。 设问2:为什么孔子是大思想家?他有哪些重要思想主张? 出示材料“马棚失火”“苛政猛于虎”典故。 设问3:这些典故体现了孔子怎样的思想?(“仁”;仁政,为政以德,反对 苛政和任意刑杀) 老师补充:孔子的仁包含“忠孝宽惠”等一切美德。是我们做人的最高标准, 也是我们创建和谐社会的基础。后来他的思想成为了我国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孔子不仅是伟大的思想家还是一位伟大的教育家。 第二步:学习教育成就 设问1:他在教育方面有什么贡献? 设问2:你知道孔子的哪些教育言论? 多媒体出示孔子言论。 设问3:这些言论对我们的学习有什么帮助或指导?安排学生进就行小组讨论。设问4:我们今天如果研究孔子的话,可以主要查阅哪些古籍?

【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百家争鸣》公开课 教学设计

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百家争鸣》 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百家争鸣》是中国历史七年级上册第二单元“早期国家的产生与社会变革”的教学内容。百家争鸣是一个春秋战国时期诸子百家思想主张相辉映的局面,它谱写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序曲,其精华仍具有为现代社会服务的现实意义。同时它涉及到的儒家学派是传统文化的主流,其发展形成是专题一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中不可或缺的一环。该课的学习能让生深切体会中国传统文化的精华,增强其民族的自豪感和自信心。因此该课地位非常重要。 【学情分析】 七年级学生刚刚接触历史,知识层次,理解能力都不强。前面已经学习了“战国时期的社会变化”,学生对战国时期的社会形势有了初步的了解和认识,但只经历过短期的中学历史课程学习,还没有形成比较规范、有效的历史学习能力和方法,尤其是学生阅读分析史料的能力。因此,需要着重引导他们以提取关键词的方法分析背景资料,掌握辩论方法,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世界观。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知道、了解孔子在思想教育文化方面的主要贡献,知道“百家争鸣”中的主要派别及代表人物。 过程与方法:

本课教学以学生活动为主,通过分组活动这一形式,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培养学生的协作性;通过假设历史情境,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探究能力,激发其历史学习的兴趣!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了解孔子的教育思想,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了解老子的哲学思想,培养辨证看待事物的能力;学习诸子百家在社会大变革时期,敢于独立思考,勇于创新,创造性探索的勇气和精神,确立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 【教学重难点】 孔子的政治主张和教育成就,老子的哲学思想;主张如何认识、理解春秋战国时期各家学派的思想。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猜猜我是谁?” 师:今天我们的课堂上将有许多大家熟悉的历史人物出现,我们先来猜猜他们分别是谁?(播放诸子百家人物图片,由学生竞猜人物名。导入新课《百家争鸣》。) 【设计意图:调动学习热情,激发学习兴趣,达到“课伊始,趣亦生”的效果。】 【新课讲授】 1、百家争鸣的时代背景(板书) [提问]春秋战国时为什么会出现百家争鸣? [讲述]百家争鸣的时代背景:当时社会动荡不安,各国纷纷变法图强、网罗人才;文化教育扩展出现文史阶层,文士们对社会问题提出不同看法和治国主张。因而出现了“百家争鸣”的局面。 2、[活动一]百家讲坛 合作展示:由各组用学习卡、图片、课件等形式展示各派主要人物图片及治国主张,加强合作学习能力和加深学生对诸子百家的了解,使课堂更生动丰富。(要求:学生展示、教师知识反馈、学生划要点)

第1课 “百家争鸣”和儒家思想的形成优质课教案整理

第1课“百家争鸣”和儒家思想的形成优质课教案整理 2016-01-21 11:40 422次 第1课“百家争鸣”和儒… 高中历史人教2003课标版 1、知识与能力 (1)知道诸子百家,认识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局面形成的重要意义;了解儒家学派 的思想家孔子、孟子和荀子的主要观点以及儒家思想的形成,以及其他学派的老子、庄子和韩非子的主要思想; (2)理解孔子“仁”的思想、墨子“仁政”的思想和“性本善”思想、荀子的性恶论、韩非子的 法家思想; (3)分析儒家思想的形成原因,总结儒家思想的形成过程,探寻儒家思想的深远影响。 2、过程与方法 引入中国古代政治、经济、文化方面的相关内容,启发学生思考“百家争鸣”和早期儒学出 现的时代背景。运用比较法、列表法和分析法指导学生对“百家争鸣”以及儒家思想的相关问题进行归纳。最后以早期儒学为重点,组织学生对儒学的存在原因以及现代儒学复兴 情况进行探讨。 3、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对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局面的研究探讨,让学生感受到中华民族文化的博大精深,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通过对“诸子百家”的分析以及了解,培养学生的“以人为本”的人 文关怀精神。认识儒学在中国和世界的发展中所处的重要地位,并且联系现实,使学生 能够正确对待中国传统文化,发挥儒学在现代生活中的积极作用。 本课的授课对象是高二学生。关于百家争鸣的有关内容,一方面学生在初中的时候已经有了一定基础,另一方面高二语文课本《先秦诸子散文》中也有很多的相关内容。但是,由于年代的久远,学生对这节课的内容仍旧是感到比较生疏的。因此,在讲授时要顾及到学生的基础知识的情况,用相对比较通俗的方式来呈现教学内容。另外,由于本节课的时代离学生比较远;因此,采用什么样的方式拉近与学生的距离并让学生深入其中来感受先代哲人的智慧成了一个必须要考虑的问题。此外,虽然高二学生的历史知识储备比较充分,但历史思维能力还有待提高,对历史的领悟力也还比较欠缺,需要教师的引导和帮助。 重点:百家争鸣局面出现的原因;早期儒学三大家的主要观点难点:理解百家争鸣局面 出现的历史意义

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 优质课教学设计一

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积累文言词语,借助注释,自译课文。 2.能力目标:感受庄子生活的诗意,了解庄子精神内涵。 3.情感目标:领会庄子对于中国文化的影响。 【教学重难点】 积累文言词语,借助注释,自译课文。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春秋战国时期,诸子蜂起,百家争鸣。诸子那纵横捭阖的雄辩,亲历躬行的实践,高尚傲岸的品格,光耀千古的思想,形成了我国历史上最为辉煌的文化现象,筑就了我国历史上不为多见的文化巅峰,也为我们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今天我们拜读《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感受庄子的人格光芒,感悟生活的真谛。 二、自主学习 (一)读中有品 分成两组演来读课文,要求读出语气。然后点评字音、停顿及语气是否到位。 (二)读中有思 学生借助注释、口译课文,说说应该掌握的重点词语。然后在文章中找出你所不理解的问题,可以是字词释义方面的,也可以是文章的写作手法或者是作者的创作意图。 (三)读中有编 演读课文——编演课本剧 我特别想请我们班的同学用现代汉语把当年庄子惠子的对话场景重新演绎一下。小组准备一分钟左右,请同学们发挥合理的想象,让我们一起穿越时空的隧道,回到两千多前的战国时代。 师:庄子与惠子在濠水滨上游玩,庄子说:“鲦鱼进进出出,游玩得这么从容,这真是鱼儿的快乐呀!”请学生续老师的表演往下演绎。 三、小组合作讨论 四人小组讨论取得共识后发言:

(一)《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围绕什么辩论?惠子凭什么肯定庄子不知道鱼的快乐?他是怎么得出这个结论的呢?(或惠子的思想有什么特点?) 庄子知道不知道鱼的快乐,其实这场千古之辩是可知与不可知的辩论,惠子说:因为我不是你,所以不知道你,你也不是鱼,所以我肯定你当然不知道鱼。他根据逻辑推理来得出的。所以说惠子的思想逻辑性非常严密。 (二)你认为在这场辩论中谁才占据了上风呢? 从逻辑上看,是惠子占了上风。庄子是靠故意曲解惠子的意思,而这是有悖于逻辑判断规则的,所以说,惠子才是胜者。 从形式上说,是庄子占了上风。因为惠子没有话可以用来反驳了。 (三)庄子最终击败了惠子靠的是什么? 庄子很聪明用了偷换概念的方法。关键是“安”字,在惠子那里,“安”的意思是“怎么”?在庄子那里变成了“哪里”。庄子最后说了那句话,你在哪里知道?我就是在桥上知道的。很明显,庄子在这儿偷换了概念。他靠耍小聪明,偷换概念取得了胜利。 (四)假如你是庄子,你如何取胜?用逻辑推理。 庄子完全可以这样回敬惠子:你既然可以知道我不是鱼,我当然也可以知道鱼快乐。 (五)庄子认为“出游从容”的鱼儿很快乐,表现了他怎样的心境?庄子为什么非常固执地认为鱼儿是快乐的?你觉得这么说有没有道理? 境由心生。庄子认为鱼“乐”,其实是他愉悦心境的投射与外化。 境由心生:意思是,人们眼中景物的好坏,与人的心情的好坏有很大的关系。 庄子为什么非常固执地认为鱼儿是快乐的?这和庄子超然的思想境界有关。因为庄子心境旷达,视荣华富贵如粪土,他有着高雅的生活情趣。所以他本来就是崇尚自然的,本来就是快乐的,所以他觉得鱼也很快乐。他站在自己的角度看这个问题。庄子觉得天地与我同乐,达到天人合一的境界。 1.我游濠上而乐,则知鱼游濠下亦乐也。——清宣颖 2.一个歌咏自然的人,用自己的心感悟自然看见了一支花,觉得花能解语,遇着了一只鸟,觉得鸟亦知情——美学大师宗白华。 由清宣颖及现代作家宗白华读庄子的评论来启示学生“移情现象”。这种现象还体现在我们以前学过的哪些诗歌中? 众鸟高飞尽,孤云独自闲。相看两不厌,惟有敬亭山。 ——李白《独坐敬亭山》 湖上风来波浩渺,秋已暮,红稀香少。水光山色与人亲,说不尽,无穷好。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