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章 平面控制测量
- 格式:ppt
- 大小:1.99 MB
- 文档页数:74
《控制测量》课程教学教案
《控制测量》课程教学教案
《控制测量》课程教学教案
《控制测量》课程教学教案
《控制测量》课程教学教案
《控制测量》课程教学教案
《控制测量》课程教学教案
《控制测量》课程教学教案
《控制测量》课程教学教案
《控制测量》课程教学教案
《控制测量》课程教学教案
《控制测量》课程教学教案
《控制测量》课程教学教案
《控制测量》课程教学教案
《控制测量》课程教学教案
《控制测量》课程教学教案
《控制测量》课程教学教案
《控制测量》课程教学教案
《控制测量》课程教学教案
《控制测量》课程教学教案
《控制测量》课程教学教案
《控制测量》课程教学教案
《控制测量》课程教学教案
《控制测量》课程教学教案
《控制测量》课程教学教案。
铁路工程测量规范全文(2008.7.28)《新建铁路工程测量规范》(报批稿)《新建铁路工程测量规范》编写组2008年7月前言本规范系根据铁道部经规院经规标准(2005)17号文的要求,对《新建铁路工程测量规范》(TB10101-99)进行全面修订而成。
本规范共分八章,主要内容为:总则、术语和符号、平面控制测量、高程控制测量、线路测量、隧道测量、桥涵测量、构筑物变形测量,另有三个附录。
本次修订的主要内容:1.强调了控制测量在新建铁路工程测量中的重要性,增加了第3章平面控制测量和第4章高程控制测量的内容,把线路、桥梁、隧道有关控制测量的主要技术要求都集中到第3章和第4章中。
2.体现了新建铁路工程测量“三网合一”的测量理念为保证控制网的测量成果质量满足新建铁路勘测、施工、运营维护三个阶段测量的要求,适应铁路工程建设和运营管理的需要,三阶段的平面、高程控制测量必须采用统一的基准。
3.确定了新建铁路工程平面控制测量分级布网的布设原则。
4.提出了新建铁路工程测量平面坐标系统宜满足投影长度变形值≤25mm/km的要求。
5.提高了新建铁路工程测量高程控制网的精度等级。
6.将采用定测中线控制桩作为联系铁路勘测设计与施工的线路平面测量控制基准,修改为以平面控制网为新建铁路设计与施工测量的基准。
7.对施工复测的内容进行修改。
8.增加GPS RTK定测放线及航测法测绘路基横断面等内容。
9.在高程控制测量中增加了在山区采用光电测距三角高程测量方法进行三等水准测量的内容。
10.增加构筑物变形测量和轨道施工测量章节的内容。
在执行本规范过程中,希望各单位结合工作实践,认真总结经验,积累资料。
如发现需要修改和补充之处,请及时将意见和有关资料寄交中铁二院工程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四川省成都市通锦路3号,邮政编码:610031),并抄送铁道部经济规划研究院(北京市海淀区羊坊店路甲8号,邮政编码100038),供今后修订时参考。
本规范由铁道部建设管理司负责解释。
《测量学》复习资料第一章绪论1.测量学:就是研究地球的形状与大小以及确定地面点位置的学科。
2.测量学的任务:测图、测设、用图。
3.测量学的作用:测量在国民经济、国防和科学研究中起着重要作用。
4.测图:也称测绘,就是使用测量仪器和工具,将测区内的地物和地貌缩绘成地形图,供规划设计、工程建设和国防建设使用。
5.测设:也称放样、标定,就是把图上设计好的建筑物和构筑物的位置标定到实地去,作为施工的依据。
6.用图:指识别和使用地形图的知识、方法和技能。
7.铅垂线:重力的方向线。
是测量工作的基准线。
8.水准面:海洋或湖泊的水面在静止时的表面。
9.水平面:与水准面相切的平面。
10.大地水准面:与平均海水面相吻合的水准面。
是测量工作的基准面。
11.大地体:大地水准面所包围的地球形体。
12.参考椭球:旋转椭球面所包围的球体。
长半径a =6378143 m;短半径b =6356758 m;扁率f= a-b/a=1:298.25513.高斯投影规律:1中央子午线投影后为直线,长度不变,其他子午线为对称且凹向中央子午线的曲线。
2赤道投影后为直线,与中央子午线正交,其他纬线为对称且凸向赤道的曲线。
3经纬线保持正交,投影后无角度变形。
14.高斯平面直角坐标系的建立:X轴:中央经线;Y轴:赤道;原点:交点。
通用坐标:Y=带号+y(自然) + 500000 m15.高斯坐标系与数学坐标系的异同:坐标轴不同;坐标象限不同;方位角的起算基准不同。
16.相对高程:地面点沿铅垂线到假定水准面的距离。
17.绝对高程:地面点沿铅垂线到大地水准面的距离。
18.高差:地面上任意两点之间的高程之差。
后视-前视。
Hab=a-b(负,a高)19.1956年黄海高程系统H水准原点=72.289 m20.1985年国家高程基准H水准原点=72.2604 m21.测量工作的基本内容:距离测量、角度测量、高程测量、制图。
22.测量工作的原则:由高级到低级、先控制后碎部;步步有检核。
施工测量基本知识第一节施工测量概述一、施工测量的工作内容各种工程在施工阶段所进行的测量工作称为施工测量。
施工测量的主要工作,是将设计图纸上的建筑物和构筑物,按其设计的平面位置和高程,通过测量手段和方法,用线条、桩点等可见标志,在现场标定出来,作为施工的依据,这种由图纸到现场的测量工作称为测设,也称为放样。
施工测量除了测设外,还包括为了保证放样精度和统一坐标系统,事先在施工场地上进行的前期测量工作——施工:控制测量;为了检查每道工序施工后建筑物和构筑物的尺寸是否符合设计要求,以及确定竣工后建筑物和构筑物的真实位置和高程,而进行的事后测量工作——检查验收与竣工测量;为了监视重要建筑物和构筑物,在施工过程和使用过程中位置和高程的变化情况,而进行的周期性测量工作——变形测量。
由于工程类型的不同和施工现场条件的不同,具体的施工测量工作内容会各有所不同,相应的施工测量方法也各有所不同,本章先介绍最基本、最常用并可普遍应用于各种工程的施工测量方法,即基本测量要素(水平距离、水平角和高差)的测设方法,以及地面点位的测设方法,然后在下一章详细介绍工业与民用建筑工程施工测量的具体内容与方法。
二、施工测量的特点1.测量精度要求较高总的来说,为了保证建筑物和构筑物位置的准确,以及其内部几何关系的准确,满足使用、安全与美观等方面的要求,应以较高的精度进行施工测量。
但不同种类的建筑物和构筑物,其测量精度要求有所不同;同类建筑物和构筑物在不同的工阶段,其测量精度要求也有所不同。
为了满足较高的施工测量精度要求,应使用经过检校的测量仪器和工具进行测量作业,测量作业的工作程序应符合“先整体后局部、先控制后细部”的一般原则,内业计算和外业测量时均应细心操作,注意复核.防止出错,测量方法和精度应符合有关的测量规范和施工规范的要求。
2.测量与施工进度关系密切施工测量直接为工程的施工服务,一般每道工序施工前都要先进行放样测量,为了不影响施工的正常进行,应按照施工进度及时完成相应的测量工作。
第一章总论1什么是测绘学?它是研究什么的?➢测绘学的概念是以地球为研究对象,对他进行测定和描绘的科学➢测绘学是研究测定和推算地面及其外层空间点的几何位置,确定地球形状和地球重力场,获取地球表面自然形态和人工设施的几何分布以及与其属性有关的信息,编制全球或局部地区的各种比例尺的普通地图和专题地图,为国民经济发展和国防建设以及地学研究服务的科学与技术2测绘学包含几个子学科?每个子学科的基本概念是什么?➢大地测量学:研究地球表面及其外层空间点位的精密测定、地球的形状,大小和重力场,地球整体与局部运动,以及它们的变化的理论和技术的学科【几何法(三角测量-水平控制网;水准测量-高程控制网)物理法(大地水准面差距、扁率等)】➢摄影测量学:利用摄影或遥感的手段获取目标的影像数据,研究影像的成像规律,对所获取影像进行量测、处理、判读,从中提取几何的或物理的信息,并用图形、图像和数字形式表达测绘成果的学科【航空摄影、航空摄影测量(地形图)、地面摄影测量(近景摄影测量)】➢地图制图学:研究地图制作的基本理论,地图设计、地图编制和制印的技术方法及其应用的学科【地图设计、地图投影、地图编制(制图资料的分析与处理、地图原图的编绘及图例、表示方法、色彩、图型和制印方案等编图过程的设计)、地图制印、地图应用】➢工程测量学:研究在工程建设和自然资源开发各个阶段进行测量工作的理论和技术的学科。
是测绘学在国民经济、社会发展和国防建设中的直接应用,因此包括【规划设计阶段的测量、施工建设阶段的测量、运行管理阶段的测量高精度工程测量(毫米级)】➢海洋测绘学:研究以海洋水体和海底为对象所进行的测量和海图编制理论和方法的学科3测绘学中发展了哪些新技术?这些新技术对测绘学科发展有何影响?由于传统测绘学的相关理论与测量手段的相对落后,是的传统测绘学具有很多的局限性。
随着空间技术、计算机技术和信息技术以及通信技术的发展及其在各行各业中的不断渗透和融合,测绘学这一古老的学科在这些新技术的支撑和推动下,出现了一“3s”技术为代表的现代测绘科学技术,从而使测绘学科从理论到手段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
修订说明本规范是在《水运工程测量规范》(JTJ203 —94) 的基础上,吸收近年来不断发展的测量新技术,充分考虑测量新设备和新方法的发展,并参考国内外的相关标准修订而成。
本规范主要包括平面控制测量、高程控制测量、地形测量、水位控制测量、水深测量、施工测量、水文观测、变形测量和制图等技术内容。
本规范主编单位为天津航道局,参加单位为中交第一航务工程勘察设汁院、天津海事局、上海航道局、长江航道局、中港第三务工程局和天津水运工程科学研究所。
《水运工程测量规范》(JTJ 203 —94) 颁布实施7年来,为水运工程的测量技术发展和工程建设都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但由于测量的新技术和新设备发展很快,测量方法也随之不断的改进,该规范中的部分内容已不能适应目前水运工程测量的要求。
为此,交通部水运司组织天津航道局等单位对原规范进行了全面修订。
本次修订中主要增加和补充了GPS测量、RTK-DGPS测量、数字化测图、施工定位、机助制图、多波束测深和适航水深测量等内容,并对原规范中的部分条文进行了修改和完善。
本规范共分11 章56 节21 个附录,并附条文说明。
本规范编写人员分工如下:1 总则:郭文伟2 术语:郭文伟3 平面控制测量:张铁军、郭文伟4 高程控制测量:张铁军、李素江、袁世中5 地形测量:李金亮6 水位控制测量:袁世中P17水深测量:郭文伟、张铁军8施工测量:李为荣、郭文伟9水文观测:李金亮、万大斌、唐友田10 变形测量:李为荣、郭文伟11制图:冯立新、万大斌附录A:郭文伟附录B、C:张铁军附录D:万大斌附录E、F:袁世中附录G^ H、附录J~ M:郭文伟附录N:张铁军附录P〜R:郭文伟附录S:万大斌附录T:张铁军附录u:万大斌附录V:冯立新、万大斌附录w:郭文伟本规范于2000年12月23日通过部审,2001年9月5日发布,2002 年1月1日实施。
本规范由交通部水运司管理和解释。
请各有关单位在执行过程中,将发现的问题和意见及时函告交通部水运司和本规范管理组,以便再修订时参考。
工程测量规范GB50026-93第1章 总则第2章 平面控制测量2.1 一般规定2.2 设计、选点、造标与埋石2.3 水平角观测2.4 距离测量2.5 内业计算第3章 高程控制测量3.1 一般规定3.2 水准测量3.3 电磁波测距三角高程第4章 地形测量4.1 一般规定4.2 图根控制测量4.3 一般地区地形测图4.4 城镇居住区地形测图第四节 城镇居住区地形测图 4.5 工矿区现状图测量4.6 水域地形测量4.7 地形图的修测第5章 线路测量5.1 一般规定5.2 铁路、公路测量5.3 架空索道测量5.4 自流和压力管线测量5.5 架空送电线路测量第6章 绘图与复制6.1 一般规定6.2 绘图6.3 编绘6.4 晒蓝图、静电复印与复照6.5 翻版、晒印刷版与修版6.6 打样与胶印第7章 施工测量7.1 一般规定7.2 施工控制测量7.3 工业与民用建筑施工放样7.4 灌注桩、界桩与红线测量7.5 水工建筑物施工测量第8章 竣工总图的编绘与实测8.1 一般规定8.2 竣工总图的编绘8.3 竣工总图的实测第9章 变形测量9.1 一般规定9.2 水平位移监测网9.3 垂直位移监测网9.4 水平位移测量9.5 垂直位移测量9.6 内业计算及成果整理附录一 本规范名词解释附录二 平面控制点标志及标石的埋设规格附录三 方向观测法度盘和测微器附录四 高程控制点标志及标石的埋设规格附录五 建筑物、构筑物主体倾斜率和按差异沉降推算主体倾斜值的计算公式附录六 基础相对倾斜值和基础挠度计算公式附录七 本规范用词说明工程测量规范-总则工程测量规范第1章 总则第1.0.1 条为了统一工程测量的技术要求,及时、准确地为工程建设提供正确的测绘资料,保证其成果、成图的质量符合各个测绘阶段的要求,适应工程建设发展的需要,制订本规范。
第1.0.2 条本规范适用于城镇、工矿企业、交通运输和能源等工程建设的勘察、设计、施工以及生产(运营)阶段的通用性测绘工作。
测绘工程作业指导书第1章测绘工程概述 (3)1.1 测绘工程的意义与任务 (3)1.2 测绘工程的基本原理 (4)第2章测绘基础知识 (4)2.1 测量坐标系与坐标转换 (4)2.1.1 测量坐标系 (4)2.1.2 坐标转换 (4)2.2 水平角与竖直角的测量 (5)2.2.1 水平角测量 (5)2.2.2 竖直角测量 (5)2.3 距离测量与高差测量 (5)2.3.1 距离测量 (5)2.3.2 高差测量 (6)第3章测量误差理论 (6)3.1 测量误差概述 (6)3.2 误差传播定律 (6)3.3 精度评定与最小二乘法 (6)第4章控制测量 (6)4.1 控制测量概述 (6)4.2 水平控制网布设与观测 (7)4.2.1 水平控制网布设 (7)4.2.2 水平控制网观测 (7)4.3 高程控制网布设与观测 (7)4.3.1 高程控制网布设 (7)4.3.2 高程控制网观测 (8)第5章地形图测绘 (8)5.1 地形图的基本知识 (8)5.1.1 地形图的概念 (8)5.1.2 地形图的分类 (8)5.1.3 地形图的比例尺 (9)5.1.4 地形图的坐标系 (9)5.2 地形图测绘方法 (9)5.2.1 测绘准备工作 (9)5.2.2 控制测量 (9)5.2.3 地形图测绘 (9)5.3 地形图测绘成果整理与检查 (10)5.3.1 成果整理 (10)5.3.2 成果检查 (10)第6章工程测量 (10)6.1 水工建筑物测量 (10)6.1.1 一般规定 (10)6.1.2 平面控制测量 (10)6.1.3 高程控制测量 (10)6.1.4 地形图测绘 (11)6.1.5 建筑物放样 (11)6.1.6 变形监测 (11)6.2 道路工程测量 (11)6.2.1 一般规定 (11)6.2.2 平面控制测量 (11)6.2.3 高程控制测量 (11)6.2.4 中线放样 (11)6.2.5 横断面测绘 (11)6.3 管线工程测量 (11)6.3.1 一般规定 (11)6.3.2 平面控制测量 (12)6.3.3 高程控制测量 (12)6.3.4 管线放样 (12)6.3.5 沉降观测 (12)第7章摄影测量与遥感 (12)7.1 摄影测量基本原理 (12)7.1.1 摄影测量基本概念 (12)7.1.2 摄影测量坐标系 (12)7.1.3 摄影测量基本公式 (12)7.1.4 摄影测量误差分析 (12)7.2 遥感技术及其应用 (13)7.2.1 遥感技术基本原理 (13)7.2.2 遥感数据类型与传感器 (13)7.2.3 遥感图像处理与分析 (13)7.2.4 遥感应用领域 (13)7.3 摄影测量与遥感在测绘工程中的应用 (13)7.3.1 地形图测绘 (13)7.3.2 工程勘察 (13)7.3.3 线路勘测 (13)7.3.4 城市规划 (13)7.3.5 环境监测 (14)7.3.6 灾害监测与评估 (14)第8章地理信息系统 (14)8.1 地理信息系统概述 (14)8.2 地理数据采集与处理 (14)8.2.1 地理数据采集 (14)8.2.2 地理数据处理 (14)8.3 地理信息系统在测绘工程中的应用 (15)8.3.1 数据分析与决策支持 (15)8.3.2 测绘成果可视化 (15)8.3.3 测绘项目管理 (15)第9章测绘成果管理与质量控制 (16)9.1 测绘成果管理 (16)9.1.1 成果分类与归档 (16)9.1.2 成果存储与保管 (16)9.1.3 成果更新与维护 (16)9.2 测绘质量控制 (16)9.2.1 质量控制体系 (16)9.2.2 质量检查与评估 (16)9.2.3 质量改进措施 (16)9.3 测绘成果交付与验收 (16)9.3.1 成果交付 (16)9.3.2 成果验收 (16)9.3.3 成果售后服务 (16)第10章现代测绘技术与发展趋势 (17)10.1 全球定位系统(GPS) (17)10.1.1 GPS概述 (17)10.1.2 GPS在测绘中的应用 (17)10.1.3 GPS现代化 (17)10.2 激光扫描与三维建模 (17)10.2.1 激光扫描技术概述 (17)10.2.2 三维建模方法 (17)10.2.3 激光扫描与三维建模在工程实践中的应用 (17)10.3 测绘技术发展展望与挑战 (17)10.3.1 新技术在测绘中的应用 (17)10.3.2 测绘技术面临的挑战 (17)10.3.3 发展趋势与建议 (18)第1章测绘工程概述1.1 测绘工程的意义与任务测绘工程作为国家基础设施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十分深远的意义。
[单选题]1.下列地籍要素中,对地籍管理最(江南博哥)重要的是()。
[2015年真题]A.土地权属B.土地价格C.土地质量D.土地用途参考答案:A参考解析:我国地籍管理的主要内容包括:土地权属调查、地籍测绘、土地登记、土地统计、土地分等定级、地籍档案与信息管理等。
“权属调查”和“土地登记”是地籍管理的主体内容,所以地籍管理中最重要的地籍要素是土地权属。
[单选题]2.地籍管理的内容包括土地调查、土地登记、土地统计、土地分等定级、土地估价、()等。
[2011年真题]A.地籍档案建立B.地籍图测绘C.界址点测定D.宗地图测绘参考答案:A参考解析:地籍管理是国家为获得地籍资料而采取的一系列地政措施。
现阶段我国地籍管理研究的主要内容包括:土地权属调查、地籍测绘、土地登记、土地统计、地籍档案与信息管理等。
权属调查和土地登记是地籍管理研究体系的主体内容。
权属调查和地籍测绘是地籍管理的基础工作。
地籍档案与信息管理是土地登记、土地统计的后续工作,是地籍管理各项工作成果的归宿,并为土地管理各项工作提供参考和依据。
[单选题]3.下列选项说法错误的是()。
A.地籍调查是政府为了取得土地权属和土地利用现状等基本地籍资料而组织的一项系统性的社会调查工作B.地籍测绘和普通测绘一样也是一种非政府行为C.地籍测绘是为了获取和表达地籍信息所进行的测绘工作D.地籍调查分初始地籍调查和变更地籍调查参考答案:B参考解析:地籍管理是国家为获得地籍资料而采取的一系列地政措施。
现阶段我国地籍管理研究的主要内容包括:土地权属调查、地籍测绘、土地登记、土地统计、土地分等定级、地籍档案与信息管理等。
地籍测绘是一种政府行为,是测量技术与土地法学的综合应用。
[单选题]4.地籍调查包括地籍要素调查和()两部分工作。
A.土地利用现状调查B.土地条件调查C.地籍测量D.土地登记参考答案:A参考解析:地籍调查的主要内容可以概括为土地权属调查、地籍测绘、数据库与地籍信息系统建设。
第一章思考题与习题1、井下平面控制测量的基本原则及特点?2、简述井下平面控制测量的等级、布设和精度要求。
3、井下经纬仪导线有哪几种类型?4、简述矿用经纬仪的主要校验项目及校验方法。
5、简述井下测量水平角的方法及步骤。
6、井下钢尺测量边时应加入哪些改正?如何计算?7、简述松垂距f的实地测量方法?8、井下选设导线点时应考虑哪些因数?9、简述井下导线施测方法及精度要求。
10、井下导线测量的内业包括哪些内容?11、简述用“三架法”进行导线测量的具体方法。
12、如图1-1所示为某矿施测的15″级空间交叉闭合导线,沿A—1—2……7—B方向,均测左角,问所测角度总和在什么范围内可满足精度要求?13、某矿施测了如图1-2所示的15″级附合导线,起算及观测数据见表1-1,试按所介绍的几种简易平方差法计算各点的坐标并进行比较。
图1-1 15″级空间交叉闭合导线图1-2 15″级附合导线14、如图1-2中,A、B两点为巷道中的残留点,经检查确认,该两点未发生移动,点位可靠,可作为坚强点。
1、2、3为欲恢复的导线点,观测及起算数据见表1-1,试计算其坐标。
有测角粗差的导线点及有边粗差的导线边。
图1-3有测角粗差的附合导线表1-2观测及起算数据第二章思考题与习题1、井下高程测量的目的及任务是什么?2、简述水准仪的校验项目及校验方法。
3、为什么巷道倾角超过8°时,不宜采用水准测量?4、在井下水准测量时,立尺点位于巷道底板或顶板的不同情况下,计算两点间高差的公式。
5、用变更仪器高法进行水准测量时,每一站均符合要求,由此能否判定整个路线的水准测量符合精度要求?6、简述测绘纵断面图的外业及内业。
7、地面三角高程测量与井下三角高程测量有何异同?为什么井下三角高程测量一般都与经纬仪导线测量同时进行?第三章思考题与习题1、联系测量的目的和任务是什么?为什么要进行联系测量?2、采用几何法定向时,从近井点推算的两次独立定向结果的互差对一井定向和两井定向分别不得超过±2′和±1′,那么一次定向的中误差应为多少?3、近井点和高程基点的埋设有哪些要求?对近井点的精度要求如何?4、一井定向包括哪些工作?对所用设备有何要求?如何总体布置?5、何谓投点误差?减小投点误差的措施有哪些?6、何谓连接三角形?怎样才能构成最有利的连接三角形?7、试述连接三角形的解算步骤和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