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脂四项测定参考
- 格式:ppt
- 大小:786.50 KB
- 文档页数:15
血脂四项是哪四项,升高降低有何意义血脂指的是血液中胆固醇以及脂类的总称。
一般血脂四项包括总胆固醇、甘油三酯、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你知道这四项指标的升降代表什么吗?下面让我们一起了解一下。
一、总胆固醇是指血液中所有脂蛋白所含胆固醇的总和,包括游离胆固醇和胆固醇酯,参考区间是2.83-5.20mmol/L。
总胆固醇可用于检测胆汁淤积性黄疸、甲状腺功能减退症、类脂性肾病、肾病综合征、糖尿病、脑梗塞、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等。
胆固醇跟很多疾病有密切关系,如动脉粥样硬化、心脏病或是其它血脂代谢异常。
总胆固醇储存在肝脏,当胆固醇水平很高时,可能会出现脂肪肝的情况,而且胆固醇跟遗传因素和环境因素都有密切关系,有些人胆固醇高跟饮食有一定相关性,如进食过多油脂,但有些人是天生的,即遗传因素,所以总胆固醇水平升高时,一定要先分析自己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另外,如果总胆固醇水平非常高,建议在控制饮食的情况下,需要进行药物干预,因为总胆固醇较高可能会带来心血管方面的风险,造成不好的影响。
反之,总胆固醇偏低的原因包括疾病因素和非疾病因素,其中疾病因素包括低脂蛋白血症、甲状腺功能亢进症、肝硬化、急性重型肝炎、贫血、恶性肿瘤等。
非疾病因素包括营养不良,如长期素食、偏食、服用某些药物,如雌激素、甲状腺激素、降脂药物等均可导致总胆固醇偏低。
临床上导致总胆固醇偏低的疾病不同,其治疗不能一概而论,需根据具体疾病进行不同的治疗,主要包括一般治疗、药物治疗、放化疗、手术治疗等,治疗后需根据实际情况定期复诊。
饮食方面需注意均衡饮食,营养搭配,避免进食过多油炸、烧烤等不健康食品,日常多吃新鲜的瓜果、蔬菜等。
二、甘油三酯甘油三酯是一种中性脂肪,是血脂的一种类型。
主要功能是为细胞提供能量,它不能溶于水,在血浆转运中和其他极性强的物质,如脂蛋白、胆固醇结合成大分子,并不断于组织交换中保持动态平衡。
甘油三酯的正常范围是0.56-1.71mmol/L。
血脂四项的临床意义血脂四项主要包括了:总胆固醇(英文缩写:TC)、甘油三酯(英文缩写: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英文缩写: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英文缩写:LDL-C);TC参考值:2.84~5.20mmol/L,TG参考值:0.56~1.70mmol/L,HDL-C参考值:1.00~1.55mmol/L,LDL-C参考值:2.1~3.1mmol/L;血脂四项最好空腹检查,避免影响检查结果。
虽然总胆固醇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可以非空腹检查,但是血脂四项一般都是成套一起采血检查,所以建议清晨空腹采血检查;还有就是,检查前24小时内不要饮酒,避免影响甘油三酯水平;还有就是,看血脂报告单时还应考虑患者是否有受到服用某些药物的影响,如降血脂药、避孕药、噻嗪类利尿剂、受体阻滞剂、免疫抑制剂、某些降压药、降糖药、胰岛素及其他激素类制剂等影响。
总胆固醇TCTC是血液中各脂蛋白所含有胆固醇的总和,分为酯化型胆固醇(又称胆固醇酯,CE)和游离型胆固醇(FC),其中CE约占60%~70%,FC约占30%~40%,健康个体或个体之间两种类型的比例保持稳定。
FC在卵磷脂胆固醇酯酰转移酶(LCAT)的作用下形成CE。
血清低密度脂蛋白中胆固醇含量最高,其次是高密度脂蛋白和极低密度脂蛋白,乳糜微粒最低。
胆固醇是合成肾上腺皮质激素、性激素、胆汁酸及维生素D等生理活性物质的重要原料,也是构成细胞膜的主要成分,其血清浓度可作为脂代谢的指标。
TC增高:多见于脂肪肝、甲状腺功能减退症、严重糖尿病、动脉粥样硬化、肾病综合征等疾病;当长期进食高胆固醇、高饱和脂肪,缺少运动、脑力劳动、精神紧张,及遗传因素等都可是TC增高;TC降低:多见于肝硬化、急性肝坏死、溶血性贫血、甲亢、恶性贫血等疾病。
甘油三酯TGTG构成脂肪组织,参与TC、CE合成及血栓形成。
由于其甘油骨架上分别结合了3分子脂肪酸、2分子脂肪酸或1分子脂肪酸,所以分别成为甘油三酯、甘油二酯和甘油一酯。
血脂四项实验室检测方法
血脂四项实验室检测的方法是通过用血清中微量抗原的定量化检测,
来确定血脂水平,进而诊断患者是否患有血脂异常症,是一种常用的实验
室诊断技术。
其主要检测项目包括: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
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
1.血液抽取:将病人的全血或半血加入标本管中,按常规方法进行血
液采集抽取;
2.血清分离:将标本管中的血液经过慢慢的分离和排放,把血清和血
清细胞分开;
3.定量测定:对血清中的4种血脂抗原,分别采用催化反应,放电泳,荧光法,电化学发光等定量技术进行测定;
4.数据分析:对实验测定结果进行临床数据分析,以确定患者是否患
有血脂异常症。
解读血脂四项指标1.引言1.1 概述概述血脂四项指标是指血液中的四种脂质物质,包括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
这些指标是评估人体脂质代谢状况的重要指标,对于预防和治疗心血管疾病至关重要。
血液中的脂质物质主要由肝脏和饮食中摄入的脂肪合成,其中总胆固醇和甘油三酯是两种主要的脂质成分。
总胆固醇是人体内的一种脂质物质,由脂肪和胆固醇组成,是构成细胞膜的重要成分之一。
然而,当总胆固醇水平过高时,会增加心血管疾病和中风的风险。
甘油三酯是一种能量来源,也是人体内的一种脂质物质,当甘油三酯水平升高时,会导致动脉疾病的风险增加。
与总胆固醇和甘油三酯相比,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对健康的影响更具有重要性。
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被称为“坏胆固醇”,它会在动脉内沉积,形成动脉粥样硬化,增加心血管疾病的风险。
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被称为“好胆固醇”,它能够将体内的多余胆固醇运送到肝脏进行代谢和排除,起到清除血液中过多胆固醇的作用。
了解血脂四项指标的定义和意义对于我们关注自身的健康非常重要。
通过测定血脂四项指标,我们可以及早发现脂肪代谢异常的情况,采取相应的干预措施来降低心血管疾病的风险。
在接下来的文章中,我们将深入探讨血脂四项指标的常见异常情况以及如何维持正常的血脂水平的方法。
请继续阅读后续内容,以更好地了解并管理自己的血脂水平。
1.2 文章结构文章结构部分的内容可以参考以下写法:在这篇文章中,我将对血脂四项指标进行详细解读。
文章主要分为三个部分:引言、正文和结论。
接下来,我将为您介绍每个部分的主要内容。
引言部分主要对文章的主题进行简要概述。
我将介绍血脂四项指标的背景和意义,以及该指标对人体健康的重要性。
同时,我还将介绍本文的结构和目的,以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阅读后续内容。
正文部分将详细探讨血脂四项指标的定义和意义。
我将解释每个指标的具体含义和测量方法,并分析每个指标的正常范围。
血脂四项实验室检测方法血脂四项实验室检测是指检测血液中的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的含量,用于评估血脂水平和心血管疾病的风险。
下面将详细介绍血脂四项的实验室检测方法。
一、总胆固醇(TC)检测方法:1.试剂与仪器准备:质控品、标准品、血清分析试剂盒、全自动生化分析仪。
2.样本处理:将待测血清标本离心,用无菌管吸取上清液,将其转移到分析管中。
3.加样:根据试剂盒说明,加入足量的试剂,轻轻摇晃均匀。
4.反应:根据试剂盒说明,在恒温箱中将标本与试剂充分反应。
5.测定:使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测定样本的吸光度,并根据标曲计算出样本中总胆固醇的浓度。
二、甘油三酯(TG)检测方法:1.试剂与仪器准备:质控品、标准品、血清分析试剂盒、全自动生化分析仪。
2.样本处理:待测血清标本离心,用无菌吸管吸取上清液,转移到分析管中。
3.加样:根据试剂盒说明,加入足量的试剂,轻轻摇晃均匀。
4.反应:在恒温箱中将标本与试剂充分反应,使甘油三酯被分解成甘油和游离脂肪酸。
5.测定:使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测定样本的吸光度,并根据标曲计算出样本中甘油三酯的浓度。
三、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检测方法:1.试剂与仪器准备:质控品、标准品、血清分析试剂盒、全自动生化分析仪。
2.样本处理:待测血清标本离心,用无菌吸管吸取上清液,转移到分析管中。
3.加样:根据试剂盒说明,加入足量的试剂,轻轻摇晃均匀。
4.反应:在恒温箱中将标本与试剂充分反应,使高密度脂蛋白与其他成分分离开来。
5.测定:使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测定样本的吸光度,并根据标准曲线计算出样本中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的浓度。
四、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检测方法:1.试剂与仪器准备:质控品、标准品、血清分析试剂盒、全自动生化分析仪。
2.样本处理:待测血清标本离心,用无菌吸管吸取上清液,转移到分析管中。
3.加样:根据试剂盒说明,加入足量的试剂,轻轻摇晃均匀。
血脂五项指标解读
血脂五项:包括胆固醇(TC)正常值<5.20mmol/L、高密度脂蛋白(HDL)正常值在1.16~1.42mmol/L(45~55mg/dl);低密度脂蛋白(LDL)正常值≤3.4mmol/L、极低密度脂蛋白(VLDL)正常值是0.21-0.78mmol/L、甘油三酯(TG)正常值在0.56~1.70mmol/L。
1.总胆固醇升高一般提示有高脂血症,是动脉粥样硬化的一种危险因素。
总胆固醇低有可能是因为日常生活中饮食营养不合理,胆固醇摄入太少。
也多见于因减肥而长期素食的人,所以日常饮食搭配是很重要。
2.甘油三酯升高主要见于高脂血症、高尿酸血症或痛风、糖尿病、高血压等问题的代谢综合征人群。
甘油三酯降低一般是由于严重的肝脏疾病、营养吸收不良等疾病引起。
3.低密度脂蛋白升高提示发生动脉粥样硬化性疾病的风险高,另外遗传性高脂蛋白血症、甲状腺功能减退症、肾病综合征等疾病,也可以导致LDL升高。
4.高密度脂蛋白升高有助于身体清除胆固醇,从而防止动脉
粥样硬化性疾病的发生。
出现数值降低多见于急性感染、糖尿病、肾病综合征、使用雄激素等情况。
5.极低密度脂蛋白升高见于高甘油三酯血症、糖尿病、胰腺炎、甲状腺功能减退等;极低密度脂蛋白降低无临床意义,主要见于营养不良、脂肪摄入过低者及过度减肥者。
当血脂检查出现异常时,需及时就医,在医生的指导下明确病因后进一步处理或治疗。
40岁以下人群的血脂参考值制订及分析摘要】目的:制订本地区40岁以下人群的血脂参考值。
方法:随机选定正常体检人员458人,按年龄及性别分组,然后测定血脂四项指标,并计算其参考值。
结果:体检人员总的参考值如下:Chol 2.73~5.77mmol/L; TG 0.45~3.79mmol/L; HDL-C >0.95mmol/L; LDL-C 1.36~4.44mmol/L。
随着年龄增加,血脂有增加的趋势。
结论:各个地区、不同人群应制订血脂的参考值【关键词】血脂;参考值;分析【中图分类号】R44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6)08-0379-02参考值是临床应用检验项目的重要参数,血脂项目检测是临床诊治心、脑血管疾病的重要指标。
目前我国尚无全国通用的血脂参考值详尽调查资料。
国内有关血脂参考值范围的文献报道情况也不尽相同。
从已知的文献资料可知,血脂参考值范围的确定应把地区、年龄、性别、饮食习惯等诸因素考虑进去。
40岁以下人群当中,其血脂的检测情况和参考值应与中老年人的有所不同。
本人通过对体检人群血脂的检测,对40岁以下人群的血脂指标进行分析并制订有关的参考值。
1.材料与方法1.1 2014年10月在本医院体检中心体检者,共计458人,男性329人,女性129人,年龄20~39岁。
大多数为干部和职员,还有少量的工人和其它人员。
1.2 体检者标本采集和血脂项目测定体检者空腹12小时左右,需采取坐位,采集静脉血3ml左右,室温下静置,凝集后3000转/分离心10min,分离血清。
血脂检测项目包括:TC(血清总胆固醇)、TG(甘油三酯)、H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和L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TC、TG测定采用酶法,试剂来自德赛诊断(上海)有限公司。
HDL-C和LDL-C采用均相酶法,由罗氏公司提供。
以上测定在罗氏Modular生化分析仪上完成。
1.3 统计学分析所有资料由双人录入SPSS10.0,建立数据库。
检查报告血脂怎么看当我们拿到一份血脂检查报告时,面对上面密密麻麻的数值和指标,往往会感到一头雾水。
别担心,接下来我就用通俗易懂的方式为您详细解读一下血脂检查报告。
首先,我们要知道血脂检查通常包括哪些项目。
一般来说,主要有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这几项。
总胆固醇(TC)是血脂的重要组成部分。
正常范围在 28~517mmol/L 之间。
如果总胆固醇数值偏高,可能意味着您的饮食中摄入了过多的胆固醇,或者身体代谢胆固醇的能力出现了问题。
长期高水平的总胆固醇会增加动脉粥样硬化、冠心病等心血管疾病的风险。
甘油三酯(TG)也是血脂中的一项关键指标。
其正常范围在 056~17mmol/L 左右。
甘油三酯水平升高,常见于饮食过于油腻、肥胖、酗酒、糖尿病未控制等情况。
过高的甘油三酯可能导致急性胰腺炎等疾病。
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常被称为“坏胆固醇”。
理想水平应低于 312mmol/L。
它容易在血管壁上沉积,形成斑块,导致血管狭窄和堵塞,从而引发心血管疾病。
所以,LDLC 的数值越高,心血管疾病的风险就越大。
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则被称为“好胆固醇”。
正常范围在104~155mmol/L 之间。
它能够将多余的胆固醇从血管壁上转运回肝脏进行代谢,对心血管有保护作用。
HDLC 的数值越高,对心血管越有益。
那么,怎么判断这些指标是正常还是异常呢?一般来说,检查报告上都会有一个参考范围。
但需要注意的是,不同的医疗机构、不同的检测方法,参考范围可能会略有差异。
而且,对于一些有特殊疾病(如糖尿病、高血压、冠心病等)的人群,血脂的控制目标可能会更严格。
如果您的血脂检查结果超出了正常范围,也先别慌。
我们要综合考虑多种因素。
比如,您近期的饮食是否过于油腻?是否缺乏运动?是否有家族遗传史?有没有正在服用可能影响血脂的药物?对于只是轻微超出正常范围的情况,您可以先尝试通过调整生活方式来改善血脂。
血脂报告单怎么看
血脂报告单是医生通过分析患者的血液样本得出的结果,用来评估患者的血脂水平。
血脂主要包括胆固醇和甘油三酯两个指标,正常范围是通过参考该地区的人群血脂水平进行评估的。
一般情况下,血脂报告单会包括以下几个指标:总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和甘油三酯。
1. 总胆固醇(TC):总胆固醇是指血中胆固醇的总量,包括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正常范围一般在3.6-5.7mmol/L之间。
2. 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有助于清除血管中的胆固醇,被认为是“好胆固醇”。
正常范围一般在0.9-1.68mmol/L之间。
3. 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是造成动脉粥样硬化的主要因素,被认为是“坏胆固醇”。
正常范围一般在1.8-
4.1mmol/L之间。
4. 甘油三酯(TG):甘油三酯是体内主要的能量储存物质,高水平的甘油三酯与动脉粥样硬化、心血管疾病等相关。
正常范围一般在0.6-1.7mmol/L之间。
在血脂报告单中,除了给出各项指标的数值之外,还会标注是否正常范围内或超出正常范围。
如果血脂超过正常范围,医生可能会提供一些建议以帮助患者控制血脂水平,以降低心血管疾病等风险。
对于血脂报告单的解读,需要结合个人的整体健康状况和具体情况进行分析。
如果发现血脂异常,建议咨询专业医生进行详细的评估和治疗建议。
此外,改善生活方式,包括均衡饮食、适量运动和戒烟限酒等,也是降低血脂的重要措施。
血脂的标准是多少正常血脂是指血液中的脂质类物质,包括胆固醇和甘油三酯等。
正常的血脂水平对于人体健康至关重要,而不同年龄段和性别的人群对于血脂的标准也有所不同。
首先,我们来看一下成人血脂的标准范围。
成人的胆固醇水平应该控制在总胆固醇小于5.18mmol/L,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小于3.37mmol/L,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大于1.04mmol/L,甘油三酯小于1.70mmol/L。
超出这些范围的血脂水平可能会增加心脑血管疾病的风险。
对于儿童和青少年来说,血脂的标准也有所不同。
一般来说,儿童和青少年的血脂水平应该低于成人的标准范围。
此外,不同年龄段的标准也有所差异,医生会根据具体情况进行评估。
血脂的标准范围是根据大量的临床研究和统计数据得出的,这些标准可以帮助医生评估患者的心血管健康状况,及时采取干预措施。
因此,了解自己的血脂水平是否正常,对于预防心脑血管疾病至关重要。
除了正常的血脂标准范围外,我们还需要关注一些影响血脂的因素。
饮食习惯是影响血脂的重要因素之一。
摄入过多的饱和脂肪和反式脂肪会导致血脂升高,增加心血管疾病的风险。
因此,建议大家多摄入富含不饱和脂肪的食物,如鱼类、坚果和橄榄油等,有助于维持良好的血脂水平。
此外,生活方式也会对血脂产生影响。
缺乏运动、过量饮酒、吸烟等不良习惯都会导致血脂异常。
因此,保持良好的生活方式,适量运动,限制饮酒和戒烟,对于控制血脂水平至关重要。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还可以通过一些简单的方法来监测自己的血脂水平。
定期进行血脂检测是非常有必要的,特别是对于有心血管疾病家族史的人群。
及时了解自己的血脂水平,有助于及早发现问题并采取相应的干预措施。
总的来说,血脂的标准范围是多少正常,需要根据年龄、性别和个人情况进行评估。
了解自己的血脂水平是否正常,保持良好的饮食和生活习惯,定期进行血脂检测,都是维护心血管健康的重要步骤。
希望大家能够重视血脂的健康,保持良好的生活方式,预防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
正常血脂指标血脂多少为正常血脂标准值正常血脂指标【血脂四项检查】总胆固醇:2.8~5.17mmol/L甘油三酯:0.56~1.7mmol/L胆固醇脂:2.8~5.17mmol/L(110~200mg/dl),占总胆固醇的0.70~0.75(70~75%)高密度脂蛋白:男性:0.96~1.15mmol/L;女性:0.90~1.55mmol/L低密度脂蛋白:0~3.1mmol/L【脂肪肝血脂化验单】临床上常用的化验工程主要有: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载脂蛋白A1(ApoA1)、载脂蛋白B(ApoB)等6项。
它们正常值为:TC:成人:2.86-5.98mmol/L(110-230mg/dl)TG:0.22-1.21mmol/L(20-110mg/dl)HDL-C:0.9-2.19mmol/L(35-85mg/dI)LDL-C:<3.12mmol/L(120mg/dl)ApoA1:110-160mg/dlApoB:69-99mg/dl脂肪肝本身即为一种代谢性疾病,主要表现为脂肪代谢异常。
脂肪肝患者血脂检查可见血脂明显增高,表现为TC、TG、ApoB均明显增高,另几项可不增高或增高不明显。
上述各指标数值因各个医疗单位检测方法、实验条件差异可出现不完全相同的正常值。
一般情况下,在化验单上都标有正常参考值,可比照测定的各项指标是否超过了正常范围。
血脂形成原因人体内血脂的来源有两种途径,即内源性和外源性。
内源性血脂是指在人体的肝脏、脂肪等组织细胞中合成的血脂成分;外源性血脂是指由食物中摄入的血脂成分。
具体来说,内源性血脂是指通过人体自身分泌、合成的一类血清脂类物质。
内源性血脂先经过肝脏、脂肪细胞,并与细胞结合后释放到血液中,便可成为供应人体新陈代谢和生命活动的能量来源。
相对于内源性血脂而言,来自外界、不能由人体直接合成的血脂称为外源性血脂,这类血脂大多是人体从摄取的食物中吸收而来的。
健康人的血脂四项标准《健康人的血脂四项标准:守护身体的血脂“红绿灯”》嘿,你有没有想过,我们的身体就像一个超级复杂的城市,而血脂呢,就像是在这个城市里穿梭的各种车辆。
如果血脂的水平乱了套,那这个城市可就要“交通瘫痪”啦!血脂四项标准,那可就是这个城市里至关重要的交通规则,要是不遵守,身体这个“城市”就会陷入各种健康问题的“泥沼”。
这可不是吓唬你哦,搞不清血脂四项标准,就像在黑暗中玩拼图,完全不知道从何下手,身体这个大拼图就会变得乱七八糟。
一、总胆固醇:血脂世界的“大佬”总胆固醇可是血脂世界里的“大佬”级别的存在呢!它就像一个大家族的族长,掌控着血脂家族的很多事务。
这个“族长”呢,可不能太嚣张,健康人的总胆固醇水平需要保持在合适的范围内。
一般来说,合适范围是小于5.2mmol/L。
这就好比是给“族长”划了一个活动范围,要是超出了这个范围,那可就会引发一些麻烦事儿。
你可以把总胆固醇想象成一群调皮的小怪兽,在正常范围内,它们可以为身体这座城堡做一些防御工作,比如说帮忙修补城墙(细胞结构)之类的。
但是一旦它们数量太多,就会变成一群到处搞破坏的“捣蛋鬼”,在血管里堆积起来,形成血栓这个“大怪兽”,堵塞血管这条“交通要道”。
比如说那些经常大鱼大肉、又不爱运动的人,就很容易让总胆固醇这个“大佬”失控,导致胆固醇超标。
绝绝子,这种情况就像在自己身体里埋下了一颗颗健康的“定时炸弹”,随时可能爆炸!二、甘油三酯:血脂家族的“活跃分子”甘油三酯呢,在血脂家族里就像是个特别活跃的“小年轻”。
它的合适范围是小于1.7mmol/L。
这个“小年轻”要是太兴奋了,在血液里到处乱窜,那也会出问题的。
甘油三酯就像身体里的“小油滴”,正常情况下,适量的“小油滴”可以为身体储存能量,就像给身体的“能量银行”存点钱,以备不时之需。
可是一旦甘油三酯超标,就好比这个“能量银行”发生了洪水,到处都是油乎乎的,这些多余的“小油滴”会让血液变得黏稠,就像原本清澈的河流变成了浓稠的泥浆河。
血脂高不高,四项指标综合着看大家如果去医院检查血脂,里面会有很多项目,但基本项目主要有四项。
无论是需要进行心血管危险评价,还是需要给予降脂药物治疗的患者,都必须进行这四项血脂检查。
所以,我认为大家很有必要了解这四项与血脂水平密切相关的因素,它们分别是TC(总胆固醇)、TG(甘油三酯)、H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和L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有高血脂的患者,一定对这几个英文名词不陌生,我希望大家能够记得它们分别代表什么,分别给我们透露出了哪些健康方面的信息。
●TC(总胆固醇)胆固醇这个名字大家也很熟悉,那它到底是一种什么样的物质呢?胆固醇可以说是一种不溶于水的“油”,但实际上血液中没有单独存在的胆固醇,胆固醇必须与载脂蛋白和磷脂结合后,才能在血液中自由流动。
也就是说,总胆固醇就是血液中各种脂蛋白所含胆固醇的总和。
一般来说,我们血液中的总胆固醇主要受到三个因素的影响。
第一个是性别与年龄。
总胆固醇的水平常常随着年龄增长而上升,但到70岁后不再上升,甚至还有所下降。
而且,中青年女性总胆固醇水平低于男性,但女性等到绝经后,她们的总胆固醇水平会比同年龄的男性高。
第二个是饮食习惯。
长期摄入高胆固醇、高饱和脂肪酸的食物,会造成总胆固醇升高。
第三个是遗传因素。
例如与脂蛋白代谢相关的酶或者受体基因发生突变,就会让总胆固醇的含量出现明显的升高。
●TG(甘油三酯)临床上,我们测定的甘油三酯是血浆中各种不同的脂蛋白所含甘油三酯的总和。
甘油三酯的水平也受到遗传和环境因素的双重影响。
不过甘油三酯跟总胆固醇不大一样,我们每一个人的甘油三酯水平,受饮食和不同时间等因素的影响比较大,当我们在不同时间和不同状态下检查时,测出来的数值可能会有很大的差异,它只反映短时期内我们的身体状况。
●H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和L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这是两种胆固醇,只是一种“好”,一种“坏”。
简单来说,我们身体里面的胆固醇可以分成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两种,前者对心血管有保护作用,通常被称为“好胆固醇”,载有它的高密度脂蛋白,自然也就是好的,比如HDL,它能够把血管壁多余的胆固醇运送回肝脏进行代谢,从而保护血管免受侵害。
血脂四项是哪四项,升高降低有何意义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们健康意识的提高,血脂检查已经是大部分体检的必备项目,血脂就是指人体血浆内脂肪类化合物,包括甘油三酯(又叫中性脂肪)、胆固醇(包括胆固醇酯和游离胆固醇)、磷脂和游离脂肪酸。
由于这些脂肪多半不溶于水,所以在血液中,它们大都与蛋白结合,生成脂蛋白,所以,血脂异常,必然要表现为某些脂蛋白水平的升高或者降低。
那么血脂四项是哪四项,升高降低有何意义?一、血脂四项1、总胆固醇2、甘油三酯3、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4、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二、四项指标解读意义1)总胆固醇:(TC)合适水平<5.2mmol/L(200mg)。
影响TC水平的主要因素有:①年龄与性别:TC水平常随年龄而上升,但70岁后不再上升甚或有所下降,中青年女性低于男性,女性绝经后TC水平较同年龄男性高。
②饮食习惯:长期高胆固醇、高饱和脂肪酸摄入可使TC 升高。
③遗传因素:酶或基因受体基因突变,如家族性遗传性高胆固醇血症,是引起TC显著升高的主要原因。
④缺乏运动:TC升高常见于动脉粥样硬化、原发性高血脂、糖尿病等。
2)甘油三酯:(TG)合适水平为<1.7mmol/L(150mg)。
同一个体TG水平受饮食和不同时间等因素的影响较大,所以同一个体在多次测定时,TG值可能有较大差异。
临床上一般要求空腹测量。
TG升高可见于家族遗传性、糖尿病及酗酒;下降一般见于肝性疾病、甲亢等。
3)低密度脂蛋白:(LDL)理想水平<2.6mmol/L(100mg)。
影响TC的因素均可同样影响LDL水平。
LDL增高是动脉粥样硬化发生、发展的主要危险因素。
LDL 通过血管内皮进入血管壁内,在内皮下层滞留的LDL被修饰成氧化型LDL(ox-LDL),巨噬细胞吞噬ox-LDL后形成泡沫细胞,后者不断增多、融合,构成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脂质核心。
大量研究表明,动脉粥样硬化是一种慢性炎症反应疾病,LDL很可能是这种慢性炎症反应的始动和维持的基本要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