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严》上课-课件
- 格式:ppt
- 大小:4.46 MB
- 文档页数:44
《尊严》教案设计1.1 设计背景1.1.1 本文选自人教版八年级下册语文教材,是一篇关于人性和尊严的课文。
1.1.2 通过学习本文,让学生理解尊严的重要性,以及如何在生活中维护自己的尊严。
1.1.3 本文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对学生提高语文素养有很大帮助。
二、知识点讲解2.1 课文内容分析2.1.1 本文讲述了一个关于尊严的故事,通过主人公的经历,揭示了尊严的重要性。
2.1.2 故事情节紧凑,人物形象鲜明,具有很强的感染力。
2.1.3 本文使用了丰富的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等,使文章更具文学色彩。
三、教学内容3.1 教学目标3.1.1 理解课文内容,体会尊严的重要性。
3.1.2 学习课文中的人物形象和故事情节,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3.1.3 欣赏课文的文学风格,提高语文素养。
四、教学目标4.1 知识与技能目标4.1.1 能够熟练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4.1.2 分析课文人物形象,概括故事情节。
4.1.3 学会欣赏课文中的修辞手法,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五、教学难点与重点5.1 教学难点5.1.1 理解课文中的深层含义,如尊严的含义、如何维护尊严等。
5.1.2 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等。
5.1.3 体会课文中所传达的人性光辉,如勇敢、坚持等品质。
5.2 教学重点5.2.1 熟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5.2.2 分析人物形象,概括故事情节。
5.2.3 欣赏课文文学风格,提高语文素养。
六、教具与学具准备6.1 PPT课件6.1.1 课件内容包括课文原文、人物关系图、重点句子分析等。
6.1.2 课件设计简洁明了,符合学生阅读习惯。
6.1.3 课件中插入相关图片,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
六、教具与学具准备6.2 课文原文打印稿6.2.1 打印稿字体适中,方便学生阅读。
6.2.2 打印稿附有注释和译文,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
6.2.3 打印稿分为若干份,便于学生分组阅读和讨论。
六、教具与学具准备6.3 学习笔记本6.3.1 笔记本用于学生记录学习心得、重点句子等。
小学语文《尊严》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大意。
(2)学会生字词,并能灵活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小组合作、讨论,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2)学会通过课文内容,分析人物的性格特点和情感变化。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尊重他人、自尊自爱的品质。
(2)懂得在生活中维护自己和他人的尊严。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正确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2)学会生字词,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通过课文分析,了解人物性格特点和情感变化。
2. 教学难点:(1)生字词的学习与运用。
(2)理解课文中所表现的尊严的重要性。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教师通过讲解尊严的重要性,引起学生对课题的兴趣。
(2)引导学生思考自己在生活中是否遇到过有关尊严的问题。
2. 自主学习:(1)学生自读课文,理解大意。
(2)学生通过课文,学习生字词,并进行组内交流。
3. 合作学习:(1)小组合作,讨论课文中所表现的人物性格特点和情感变化。
(2)每个小组选取一个最有代表性的例子,进行分享。
4. 课堂讲解:(1)教师针对课文内容,进行详细讲解,解答学生疑问。
(2)讲解生字词的正确用法和词义。
5. 课后作业:(1)学生回家后,向家长讲述课文的大意。
(2)运用生字词,写一篇关于尊严的小短文。
四、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1)学生课堂参与度。
(2)学生朗读课文、回答问题的准确性。
2. 作业完成情况:(1)学生课后作业的完成质量。
(2)学生运用生字词的能力。
五、教学反思教师在课后应对本节课的教学效果进行反思,包括:1. 教学目标的达成情况。
2. 教学方法的使用是否得当。
3. 学生的学习反馈,以便对后续的教学进行调整和改进。
六、教学策略1. 情境创设:通过图片、故事等方式,创设情境,引导学生进入课文内容。
2. 互动讨论: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分析问题。
《尊严》教案一、教材分析:《为了他的尊严》一课是北师大版五年级年级下册第七单元“尊严”中的一篇主体课文,课文记叙的是一位老妇人毫不客气地让乞丐搬砖,使乞丐获取劳动所得,从而获得了自信和做人的尊严,并依靠自己的劳动取得成功的故事。
要理解这样一篇情节复杂的故事,并悟出文章所蕴含的哲理,对生活阅历较浅的五年级的孩子的确有一定的困难。
因此,我在备课时反复钻研教材,为这篇课文确定了三个教学目标。
二、研读为本初读文本:《为了他的尊严》记叙的是一位老妇人毫不客气地让乞丐搬砖,使乞丐获取劳动所得,从而获得了自信和做人的尊严,并依靠自己的劳动取得成功的故事。
再读文本:本课我采用的教学方法是:课件出示以读促思、读中感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
这节课,我主要教给孩子们边读边悟并及时批注自己阅读感悟的学习方法。
在学生交流汇报的'过程中,我采用角色转换的方式,指导学生展开想象,带领学生走进文中乞丐的内心世界,从而更好、更准确地把握文章所说明的道理。
三读文本:这篇课文比较长,如果串讲的话,势必会减少学生独立思考的时间,而且显得琐碎。
因此,在简单的回顾课文主要内容后,直入重点,启发学生围绕妇人的话进行思考、质疑,从而产生主动探究的愿望。
多形式训练,突破重难点。
①读中感悟,悟后对比新课标指出:“阅读是学生个性化行为,不应该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
②角色互换,感悟内心为了让学生更好理解独臂乞丐复杂的心理变化。
引导学生通过个性化朗读感悟乞丐的内心世界。
③范读引导,启发想象第4自然段是课文的重中之重,因此,教学中我将采用范读引导、启发想象的方法,请学生在这段的发散点写下自己的感悟,然后有感情地朗读。
这样巧妙的处理,使理解、感悟、表达融为一体,让学生的情感在不知不觉的“读悟”中发生微妙的变化,从而懂得劳动可以使人获得尊严的道理。
(板书靠劳动有尊严)当学生理解了重点,再理解妇人的话就轻而易举了,从而也就突破了难点。
三、解读课标:1.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尊严》教学设计《尊严》教学设计1一、导入: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幅图片,看到图片,你想到了什么?简单的一幅图片,引发了大家这么多的思考,说明我们同学很会学习,今天我们学习图片中另一个主人翁年轻时的故事。
(师配乐介绍)那是一百年前的一个寒冷的冬天,南加州沃尔逊小镇上来了一群逃难的人,他们面呈菜色、疲惫不堪,究竟又发生了怎样的故事呢?这节课我们一起学习《尊严》。
二、初读课文:1、自由读课文,想一想,课文讲了一个什么故事?(概括课文提示:谁?遇到了什么事?怎么解决的?)2、谁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板书:年轻人杰克逊三、细读课文:1、让我们首先走进年轻人,走进这个年轻人的心灵世界。
请同学们默读课文,想想年轻人作为逃难人群中的一员,他与其他人有什么相同的地方?划出课文中有关的句子。
出示句子:“显然很久没有…就狼吞虎咽的吃起来”“年轻人立刻狼吞虎咽的吃起来”你感受到了什么?理解“逃难的人”——他们可能遇到了怎样的灾难?他们最想做的是什么?——吃(指导朗读)这个年轻人呢?他是个例外,出示“这是一个脸色苍白、骨瘦如柴的年轻人”,他也和逃难人一样,需要的是什么?可是他还需要什么?2、同桌阅读2——4自然段,他一共说了几次话?他想要表达什么意思?(出示对话,师生合作读)(一句一句的说)第一句:请求第二句:坚定第三句:迫切年轻人,你来说…(指导朗读)年轻人用他的语言和行动深深地打动了杰克逊大叔,大叔给他提供了一个捶背的机会,年轻人得到了食物,“年轻人立刻狼吞虎咽的吃起来”,他和其他逃难的人所得的食物有什么不同?(施舍、报酬)。
板书:自尊自强3、杰克逊大叔是怎么评价他的?指导朗读“别看他…因为他有尊严”。
(你为什么这样读?)单单只是富翁吗?还蕴含了什么?(理解“百分之百是个富翁”)——不是指拥有大批财产和亿万金钱的人,而是指拥有尊贵的人格的人,他不因穷困而向他人乞哀告怜,而是靠自己的双手去换取应得的报酬,只有这样,才觉得舒心、踏实,一个人懂得尊严就等于拥有了一笔巨大的财富,所以,杰克逊大叔把女儿嫁给了他。
尊严教学课件(精选)
教学目标
1、认识6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
正确读写“尊严、逃难”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复述课文。
3、体会文中描写人物外貌、动作、语言的句子,从中感悟人物形象,懂得什么是尊严。
重点难点
体会什么是尊严,学习通过描写人物外貌、动作的语言,表现人物的
品质。
教学准备
1、动画课件《尊严》;
2、收集有关做人方面的人生格言,了解哈默的生平。
教学时间
2课时
学习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
同学们,古人有饿死不吃嗟来之食的名言,讲做人要有尊严。
今天老
师介绍给大家的是一位外国的年轻人,他的行为和做法,会给我们许多新
的启示。
尊严教学课件(精选10篇)尊严教学课件篇1教学目标1、认识6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
正确读写“尊严、逃难”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复述课文。
3、体会文中描写人物外貌、动作、语言的句子,从中感悟人物形象,懂得什么是尊严。
重点难点体会什么是尊严,学习通过描写人物外貌、动作的语言,表现人物的品质。
教学准备1、动画课件《尊严》;2、收集有关做人方面的人生格言,了解哈默的生平。
教学时间2课时学习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同学们,古人有饿死不吃嗟来之食的名言,讲做人要有尊严。
今天老师介绍给大家的是一位外国的年轻人,他的行为和做法,会给我们许多新的启示。
二、学生自读、听读课文:1、自学生字新词。
2、播放动画课件《尊严》的课文范读部分。
3、质疑问难。
4、想一想,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三、初步感知课文内容1、检查生字新词的认读和理解。
利用课件《尊严》字词部分辅助教学2、师生共同解决疑难问题。
3、指名分节朗读课文。
4、指名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
(短文主要写了一个逃难的年轻人,在饥肠辘辘的情况下,没有接受人们送给他的食物,而是执意用自己的劳动,换取了食物,赢得了做人的尊严。
)四、课堂作业1、抄写生字新词。
2、概括地写出课文的主要内容。
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1、说说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并谈谈你对尊严的理解。
2、你初读课文后,谁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为什么?二、细读课文,从描写中体会年轻人的尊严。
1、认真默读课文,想想年轻人作为逃难人中的一员,他与其他人相同的地方是什么?最大的不同又是什么?画一画描写年轻人的语句,写一写你的感受。
(用铅笔写的句子旁边)学生默读,写体会,教师巡视并指导。
2、汇报交流,细细品读。
①年轻人与逃难人的相同之处:狼吞虎咽(吃的动作一样)学生谈感受:饿,需要食物②年轻人与逃难人的不同之处:逃难人一名也顾不上说就狼吞虎咽;年轻人坚持干活后再吃饭。
学生根据课文内容概括回答。
(年轻人是怎样得到食物的?)③细读3——5自然段,通过人物语言体会尊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