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严》精品课件
- 格式:ppt
- 大小:1.15 MB
- 文档页数:27
《尊严》精品教案内容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理解课文《尊严》的主要内容,体会文章所传达的思想感情。
(2)学会生字词,并能正确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分析课文中的情节,理解主人公哈默的行为和品质。
(2)学会通过细节描写来表现人物的性格特点。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学会尊重他人,关爱身边的人。
(2)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明白尊严的重要性,做一个有尊严的人。
二、教学重点、难点:1. 教学重点:(1)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主人公哈默的尊严精神。
(2)学会生字词,并能正确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2. 教学难点:(1)通过细节描写来表现人物的性格特点。
(2)引导学生理解并体会尊严的重要性。
三、教学方法:1. 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
2. 互动教学法: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3. 实例教学法:以实际案例为例,让学生更直观地理解尊严的含义。
四、教学准备:1. 课文:《尊严》2. 相关生字词卡片3. PPT课件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教师简要介绍课文《尊严》的作者及背景。
(2)激发学生兴趣,引导学生思考:什么是尊严?为什么尊严重要?2. 自主学习:(1)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故事情节。
(2)学生通过课文找出印象最深刻的人物和情节,并做好笔记。
3. 合作探讨:(1)教师组织学生分组讨论,引导学生从细节描写中分析主人公哈默的性格特点。
(2)各小组汇报讨论成果,教师点评并总结。
4. 情感体验:(1)教师引导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谈谈对尊严的理解和体会。
(2)学生分享自己的心得体会,教师点评并总结。
5. 课堂小结: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尊严的重要性,并对学生的表现给予肯定和鼓励。
6. 课后作业:(1)学生根据课文内容,写一篇关于尊严的短文。
(2)学生回家后,向家长讲述课文《尊严》的主要内容,并谈谈自己的体会。
尊严教案一、教学目标•了解尊严的定义和重要性;•掌握尊重他人、保护自己的能力;•培养学生正确对待自我价值感的态度;•培养学生尊重他人、互相合作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尊严的定义和重要性–尊严的概念–尊严的重要性及其对个人和社会的影响2.尊重他人、保护自己–尊重他人的权利和感受–进行适当的沟通和合作–学会拒绝不当的要求和欺凌3.正确对待自我价值感–认识自己的优点和劣势–培养自信心和自尊心–学会接受自己的不完美4.尊重他人、互相合作–尊重他人的差异和特点–学会倾听和沟通–在合作中实现共同目标三、教学方法1.探究式学习法:通过提问、讨论和实际案例分析,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和探索尊严的概念和重要性。
2.合作学习法:倡导小组合作学习,鼓励学生互相尊重、合作完成各类任务,培养合作精神和团队意识。
3.角色扮演法:通过模拟情景,让学生身临其境地体验尊严的体验,增强对尊严的认识。
4.案例分析法:结合真实生活中的案例,引导学生分析问题,培养他们正确处理尊严关系的能力。
四、教学过程第一课时:尊严的定义和重要性1.导入(5分钟)–师生互动:引发学生对尊严的思考,提出问题:“你认为什么是尊严?尊严对个人和社会有什么重要性?”2.探究尊严(15分钟)–学生小组讨论:学生分成小组,讨论并总结尊严的定义和重要性。
–学生发言:各小组代表向全班汇报讨论结果。
3.小结(5分钟)–教师总结:简要总结尊严的定义和重要性,并引导学生认识到尊严对个人和社会的影响。
第二课时:尊重他人、保护自己1.导入(5分钟)–师生互动:回顾上节课讨论的尊严定义和重要性,并提出问题:“如何尊重他人、保护自己?”2.角色扮演(20分钟)–小组活动:学生分成小组,根据不同情景进行角色扮演,演练尊重他人和保护自己的正确方式。
–教师引导:在角色扮演中,教师及时给予指导和提示。
3.小结(5分钟)–学生讨论:学生讨论角色扮演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和总结尊重他人和保护自己的经验。
第三课时:正确对待自我价值感1.导入(5分钟)–学生讨论:学生讨论自我价值感的定义和重要性,并与尊严进行关联。
职高心理健康教育第八课给真我一面旗帜《自信自尊自强》说课课件一、内容概述自信心的培养:介绍自信心的含义、重要性以及如何在实际生活中树立自信心。
通过案例分析、小组讨论等方式,引导学生认识到自信对个人成长与发展的积极作用。
自尊心的建立:阐述自尊心的内涵、价值以及如何在日常生活中提升自尊心。
通过引导学生反思自身优点和不足,学会正确评价自己,从而培养健康的自我价值观。
自强不息的精神:讲解自强不息的内涵和表现,以及如何在面对困难和挑战时保持积极态度和坚定信念。
通过案例分享、角色扮演等活动,激发学生内在动力,培养坚韧不拔的精神品质。
本次课程内容的设计注重实践性和互动性,旨在通过多种形式的活动和讨论,帮助学生深入理解自信、自尊、自强三个方面的内涵和重要性,从而在实际生活中践行这些价值观,促进个人成长与发展。
1. 介绍本次课程的背景和目标,强调心理健康教育在职业高中教育中的重要性第一部分:介绍本次课程的背景和目标,强调心理健康教育在职业高中教育中的重要性在职业高中教育中,我们不仅要注重学生的专业技能培养,更要注重他们的心理健康发展。
因为健康的心理是学生全面成长、成才的基础。
职高学生正处于青春期,这是一个充满挑战和机遇的阶段,他们在成长过程中会遇到各种困惑和挫折,需要正确的引导和帮助。
因此本次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对于培养学生的自信、自尊和自强品质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本次课程的总体目标是帮助学生树立自信、自尊和自强的心理品质,让他们在面对学习和生活中的困难和挑战时,能够积极应对,勇往直前。
具体目标包括:帮助学生认识到自己在职高学习阶段的角色和价值,建立正确的自我认知。
培养学生的抗挫能力和自我调节能力,让他们在面对困难和挫折时能够积极应对。
心理健康教育是职业高中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职业高中教育中,专业技能的培养固然重要,但如果没有健康的心理作为基础,学生的全面发展将受到严重制约。
心理健康教育有助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自信、自尊和自强是综合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些品质的培养有助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为他们的未来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语文《尊严》的教案篇6[预习提示]1.认真读课文,划出文中不认识的生字,采用查字典的方式理解意思并组三个词语标在书上。
认读二类字(橄、榄、绺、濡、挣、挪、履、董、酬)。
2.再读课文,要求读正确,读通顺,并识记会写田字格中的一类字(乞、丐、臂、袖、慷、慨、怔、屑、革、迁、)。
3.三读课文,画出重点词语,通过查字典初步理解词意(慷慨、鄙夷、施舍)。
4.再读课文,能简单说出文章大意及自己的初步感悟。
5.想想第一个乞丐原来希望从女主人那里得到什么?实际上他得到了什么?文章中写“妇人的孩子”和“双手健全的乞丐”有什么作用?[教学目标]1、学会本课生字,能熟练连词认读,掌握多音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抓住重点词句体会独臂乞丐由不情愿搬砖到搬砖的复杂心理变化,从而从女主人那儿获得做人的尊严,懂得了自尊。
3、有感情朗读课文,在自读自悟中体会两个乞丐的不同,从而感悟到只有依靠劳动才能创造幸福。
[教学重难点]1.理解老妇人为什么说“搬不搬对乞丐来说不一样”。
2.了解文章中的孩子与双手健全的乞丐这两个人物在表达中心时所起作用。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课时安排]两课时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学会本课生字,能熟练连词认读,掌握多音字。
2.初步感知课文内容,理清文章脉络。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
1、同学们,今天我们继续来学习“尊严”这个单元,在前两篇课文中,我们认识了革命者叶挺和齐国的使者晏子,他们为了真理,为了国家始终坚贞不屈,维护了自己和国家的尊严。
这节课我们再来学习另一篇课文《为了他的尊严》,看看这篇课文又和尊严有什么关系。
学生齐读课题。
二、检查预习,整体感知。
1、课题中的“他”指的是谁?2、谁为了他的尊严?(学生边回答边随即板书,妇人——乞丐)(过渡:课文围绕着妇人和乞丐发生了什么事,我们来读读课文。
)3、自由读课文,读准生字,把课文读通顺。
边读边想课文围绕着妇人和乞丐讲了什么事。
4、课文中的生字都认识了吗?谁愿意来读一读?(出示课件1)(抓住学生认读有困难的生字,重点指导,帮助学生记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