含水率、干密度原始记录
- 格式:doc
- 大小:104.50 KB
- 文档页数:1
试验编号:~砌 块 等 级规格型号(mm)强 度 级 别检 测 方 法设备 / 仪器标准要求标准要求长度L宽度B破坏荷载P 1强度值fcc平均值干前质量M 干后质量M0含水率WS 长度L 宽度B 高度H 平均值(kN)(MPa)(MPa)(g)(g)%(kg/m³)1-11-11-21-21-31-32-12-12-22-22-32-33-13-13-23-23-33-3单组最小值结论 审核:序号序号复核:试验:结论结论抗压强度(MPa)平均值抗压试件含水率WS (%)WS=M-M0/M0×100干密度检测结果(kg/m³)γ0=M0/V×10标准要求烘干质量M 0体积(V)密度(mm)(mm)(g)(kg/m³)异 常 情 况试件处理方式抗压强度fcc(MPa)抗压试件含水率WS(%)干密度γ0(kg/m³)蒸压加气混凝土砌块检测原始记录试验日期:样 品 状 态环 境 温 度密 度 等 级样 品 数 量第 1 页,共 2 页试验编号:~123456789备注 审核:复核:试验:抗冻性导热系数W/(m·K)质量损失率%厚度(m)热面温度℃冷面温度℃计量面积m 2发热功率W质量损失率Mm(%)受压面积A1(mm²)强度平均值(MPa)荷载P1(N)抗压强度fcc (MPa)公式:技术指标序号1修正系数实测值结论蒸压加气混凝土砌块检验原始记录试验日期:技术指标序号结论冻前质量M0(g)冻后质量Ms(g)第 2 页,共 2 页。
土的干密度、湿密度、含水率、最大干密度、压实系数1、实际含水率计算公式:称湿土,记录数据,然后把土样烘干,记录数据。
湿土质量-干土质量的=水质量,水质量/干土质量*100%=含水率。
2、实际湿密度计算公式:环刀与土总质量-环刀质量=环刀内湿土质量,湿土质量/环刀内体积=湿土密度。
环刀体积计算方法:要用尺子测量环刀内径及内高,底面圆的面积*环刀高=环刀内体积。
3、实际干密度计算公式:干密度=湿密度/(1+含水率)。
4、压实度计算公式:压实度=实际干密度/该土样最大干密度*100% 该土样最大干密度是试验室通过对该土样进行击实试验得出的。
要想求压实度,首先要做该土样的击实试验。
否则,想知道压实情况如何,就只能规定一个最小干密度,小于该最小干密度,为压实不合格。
①以重量百分数表示土壤含水量土壤含水量以土壤中所含水分重量占烘干土重的百分数表示,计算公式如下:土壤含水量(重量%)=(原土重-烘干土重)/烘干土重×100%=水重/烘干土重×100%②以容积百分数表示土壤含水量土壤含水量以土壤水分容积占单位土壤容积的百分数表示,计算公式如下:土壤含水量(体积%)=水分容积/土壤容积×100%=土壤含水量(重量%)×土壤容重③以水层厚度表示土壤含水量将一定深度土层中的含水量换算成水层深度的mm表示,计算公式如下:水层厚度(mm)=土层厚度(mm)×土壤含水量(容积%)④相对含水量将土壤含水量换算成占田间持水量或全蓄水量的百分数,以表示土壤水的相对含量,计算公式如下:旱地土壤相对含水量(%)=土壤含水量/田间持水量×100%水田土壤相对含水量(%)=土壤含水量/全蓄水量×100%。
各种土样的最大干密度和最佳含水率一、采用不同的击实方法,其所对应的最大干密度和最佳含水率是有一定差异的,一般而言,重型比轻型击实试验所获得的最大干密度,平均提高约9.9%,而最佳含水量平均降低约3.5%(绝对值)。
即击实功能愈大,土的最佳含水量愈小,而最大干密度及强度愈高。
另外,采用重型击实标准后,土基压实度至少可增加6%,而处理过后的土层强度可以提高32%以上。
二、一般情况下,采用轻型击实标准时,土的最佳含水量对于黏性土约相当于塑限的含水量;对于非黏性土则约相当于液限含水量的0.65倍。
详细范围值如下:1、砂土:最佳含水量(按重量计)%为:8~12;最大密度(kN/m3)为:1.8~1.88。
2、亚砂土:最佳含水量(按重量计)%为:9~15;最大密实度(kN/m3)为:1.85~2.08。
3、粉土:最佳含水量(按重量计)%为:16~22;最大密实度(kN/m3)为:1.61~1.8。
4、亚粉土:最佳含水量(按重量计)%为:12~20;最大密实度(kN/m3)为:1.67~1.95。
5、黏土:最佳含水量(按重量计)%为:15~25及以上;最大密实度(kN/m3)为:1.58~1.7。
注:当采用重型击实时,其最大密实度平均要提高10%,最佳含水量约减少3.5%(绝对值)。
上述回答仅供参考。
特定比例的一些试样击实的最大干密度及最优含水率的范围级配碎石层(碎石30:石子粉70)、级配碎石层(碎石55:石子粉45)碎石是5-31.5、水泥稳定层、灰土击实(石灰12:土88)、灰土击实(石灰30:土70)石灰土混合料(石灰12:水泥3:土85)以上土样均为粘土。
各种土样的最大干密度和最佳含水率范围
一、采用不同的击实方法,其所对应的最大干密度和最佳含水率是有一定差异的,一般而言,重型比轻型击实试验所获得的最大干密度,平均提高约9.9%,而最佳含水量平均降低约3.5%(绝对值)。
即击实功能愈大,土的最佳含水量愈小,而最大干密度及强度愈高。
另外,采用重型击实标准后,土基压实度至少可增加6%,而处理过后的土层强度可以提高32%以上。
二、一般情况下,采用轻型击实标准时,土的最佳含水量对于黏性土约相当于塑限的含水量;对于非黏性土则约相当于液限含水量的0.65倍。
详细范围值如下:
1、砂土:最佳含水量(按重量计)%为:8~12;最大密度(kN/m3)为:
1.8~1.88。
2、亚砂土:最佳含水量(按重量计)%为:9~15;最大密实度(kN/m3)为:1.85~2.08。
3、粉土:最佳含水量(按重量计)%为:16~22;最大密实度(kN/m3)为:1.61~1.8。
4、亚粉土:最佳含水量(按重量计)%为:12~20;最大密实度(kN/m3)为:1.67~1.95。
5、黏土:最佳含水量(按重量计)%为:15~25及以上;最大密实度(kN/
m3)为:1.58~1.7。
注:当采用重型击实时,其最大密实度平均要提高10%,最佳含水量约减少3.5%(绝对值)。
一、含水率试验
二、密度实验
1、环刀法(细粒土)
2、灌水法(现场,粗粒土)
3、灌砂法(现场,粗粒土)
三、土粒比重试验
1、比重瓶法(粒径小于5mm)
2、浮称法(粒径≥5mm)
四、颗粒分析试验
1、筛分法(0.075mm<粒径≤60mm)
2、密度计法(粒径<0.075mm)GB50123-1999第32页
3、移液管法(粒径<0.075mm)
五、界限含水率
1、液、塑限联合测定法
2、滚搓法塑限试验
六、砂的相对密度试验
1、砂的最小干密度试验
2、砂的最大干密度试验
七、击实试验
八、回弹模量试验(杠杆压力仪法)
九、渗透试验
2、常水头渗透试验
1、常水头渗透试验
十、固结试验(标准固结试验)
2、应变控制连续加荷固结试验
十一、黄土湿陷试验1、湿陷系数试验
2、自重湿陷系数
3、溶滤变形系数试验
4、湿陷起始压力试验
十二、直接剪切试验。
土的干密度、湿密度、含水率、最大干密度、压实系数1、实际含水率计算公式:称湿土,记录数据,然后把土样烘干,记录数据。
湿土质量-干土质量的=水质量,水质量/干土质量*100%=含水率。
2、实际湿密度计算公式:环刀与土总质量-环刀质量=环刀内湿土质量,湿土质量/环刀内体积=湿土密度。
环刀体积计算方法:要用尺子测量环刀内径及内高,底面圆的面积*环刀高=环刀内体积。
3、实际干密度计算公式:干密度=湿密度/(1+含水率)。
4、压实度计算公式:压实度=实际干密度/该土样最大干密度*100% 该土样最大干密度是试验室通过对该土样进行击实试验得出的。
要想求压实度,首先要做该土样的击实试验。
否则,想知道压实情况如何,就只能规定一个最小干密度,小于该最小干密度,为压实不合格。
①以重量百分数表示土壤含水量土壤含水量以土壤中所含水分重量占烘干土重的百分数表示,计算公式如下:土壤含水量(重量%)=(原土重-烘干土重)/烘干土重×100%=水重/烘干土重×100%②以容积百分数表示土壤含水量土壤含水量以土壤水分容积占单位土壤容积的百分数表示,计算公式如下:土壤含水量(体积%)=水分容积/土壤容积×100%=土壤含水量(重量%)×土壤容重③以水层厚度表示土壤含水量将一定深度土层中的含水量换算成水层深度的mm表示,计算公式如下:水层厚度(mm)=土层厚度(mm)×土壤含水量(容积%)④相对含水量将土壤含水量换算成占田间持水量或全蓄水量的百分数,以表示土壤水的相对含量,计算公式如下:旱地土壤相对含水量(%)=土壤含水量/田间持水量×100%水田土壤相对含水量(%)=土壤含水量/全蓄水量×100%。
土的含水率试验T 0103—1993 烘干法 1 目的和适用范围 本试验方法适用于测定黏质土、粉质土、砂类土、砂砾石、有机质土和冻土土类的含水率。
2 仪器设备2.1 烘箱:可采用电热烘箱或温度能保持105~110℃的其他能源烘箱。
2.2 天平:称量200g ,感量0.01g ;称量1000g ,感量0.1g 。
2.3 其他:干燥器、称量盒[为简化计算手续,可将盒质量定期(3~6个月)调整为恒质量值]等。
3 试验步骤3.1 取具有代表性试样,细粒土15~30g ,砂类土、有机质土为50g ,砂砾石为1~2kg ,放入称量盒内,立即盖好盒盖,称质量。
称量时,可在天平一端放上与该称量盒等质量的砝码,移动天平游码,平衡后称量结果减去称量盒质量即为湿土质量。
3.2 揭开盒盖,将试样和盒放入烘箱内,在温度105~110℃恒温下烘干①。
烘干时间对细粒土不得少于8h ,对砂类土不得少于6h 。
对含有机质超过5%的土或含石膏的土,应将温度控制在60~70℃的恒温下,干燥12~15h 为好。
3.3 将烘干后的试样和盒取出,放入干燥器内冷却(一般只需0.5~1h 即可)②。
冷却后盖好盒盖,称质量,准确值0.01g 。
4 结果整理4.1 按下式计算含水率。
ω=m −m s m s×100 (T0103-1)式中: ω——含水率(%),计算至0.1; m ——湿土质量(g ); m s ——干土质量(g )。
4.2 本试验记录格式如表T0103-1表T0103-1 含水率试验记录(烘干法)工程编号 土样说明试验者 计算者4.3 精密度和允许差。
本试验须进行二次平行测定,取其算数平均值,允许平行差值应符合表T0103-2规定。
5 报告5.1 土的鉴别分类和代号。
5.2 土的含水率ω值。
注①:对于大多数土,通常烘干16~24h就足够。
但是,某些土或试样数量过多或试验很潮湿,可能需要烘更长的时间。
烘干的时间也与烘箱内试样的总质量、烘箱的尺寸及其通风系统的效率有关。
标准击实试验干密度和含水率的数值分析方法发布者:中煤30处王玥明中煤三建试验检测有限责任公司李桂云发布时间:2006-11-17 10:29:00内容摘要关键词:击实试验;最大干密度;最佳含水率;数值分析摘要:在土木工程建设基础回填及公路填方路基工程中,土的最大干密度和最佳含水量是工程施工质量控制的两个重要因素,是回填土压实度的主要判定指标。
规范推荐通过绘制- 曲线图的求解方法,实验数据计算而得数据大多是离散的,因而曲线的任意性空间较大,在大多数情况下存在人为误差,不能绘制出合理的标准曲线,本文提出了利用最小二乘法求解拟合方程并绘制逼近曲线,从而理论求解最大干密度和最佳含水量。
正文文字大小:大中小前言压实度是控制公路工程质量的主要技术指标之一,压实度可靠的一个重要前提就是要求最大干密度准确并与测点实际干密度相对应.做标准击实试验的目的是为了获取填筑土的最大干密度和相应的最佳含水量, 按照《公路土工试验规程》(JTJ051)的规定,土的最大干密度和最佳含水量是根据击实试验结果,手工绘制- 曲线图,按曲线的峰值点来确定。
而此项试验的结果受人为因素影响较大, 往往因不同试验人员的经验、对数据的处理方法、绘制比例等,导致求解的最大干密度和最佳含水量结果差异较大,得出的标准密度往往偏离其真实值,以至于施工中出现压实度总是不合格或压实度大于100%的现象。
不能正确指导施工,从而引起质量事故。
笔者结合工程实例, 对上述击实试验数据处理和绘图存在的问题,结合数值分析原理和工科数学求极值的方法,提出了按最小二乘原则确定对应试验数据的拟合曲线,从而为理论求解最大干密度和最佳含水量提供了依据,并给示例进行计算。
1 击实试验数据处理的常规方法分析1.1《公路土工试验规程》规定以干密度为纵坐标,含水量为横坐标,绘制干密度及含水率的关系曲线,曲线上的峰值点坐标分别为最大干密度和最优含水率(图#).如果曲线不能绘制出明显的峰值点,应进行补点或重做.但在试验过程中存在两个问题:同一组试验数据,可以绘制出明显的峰值点,也可以绘制不出明显的峰值点,这样将导致不同的人在处理数据时对是否需要重做或补点有不同的判断.同时,同一组试验数据,不同的人会绘制出不同的曲线,导致最大干密度和最优含水率产生偏差,而这些误差正是在处理数据时无法避免的。
含水量试验记录表(烘干法)
样品编号:原始记录编号:第页共页
试验: 校核: 日期: 年月日
样品编号:原始记录编号:第共页
试验:校核:试验日期:年月日
土的击实试验记录表
试样编号:原始记录编号:第页共页
试验:校核:日期:年月日
烧失量试验记录表
样品编号:原始记录编号:第页,共页
试验: 校核: 试验日期: 年月日
比重试验记录表(比重瓶法)
样品编号:原始记录编号:第页共页
试验:校核:试验日期:
年月日
粗集料筛分试验记录表
样品编号:原始记录编号:第页共页
试验:校核:试验日期:年月日
粗集料密度及吸水率试验记录表(网篮法) 样品编号:原始记录编号:第页共页
试验:校核:试验日期:年月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