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区位因素的分析共50页文档
- 格式:ppt
- 大小:5.53 MB
- 文档页数:50
从水源的角度分析农业区位因素
农业区位因素从水源的角度来分析,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水资源丰度:农业生产需要大量的水资源,因此选择农业区位时需要考虑水资源的丰度和可利用性。
水资源的丰度可以通过年降水量、地下水资源储量等指标来评估。
2. 水质状况:农业需求的水源不仅仅要求数量充足,还要求水质良好。
水质受到污染的地区不适宜作为农业区位,因为污染的水源可能会对农作物产生不良影响。
3. 水资源分布:农作物的生长需要适宜的水源供给。
因此,农业区位选择时需要考虑水资源的分布情况,确保农业用水的稳定供应。
4. 整体水管理能力:农业生产需要综合的水管理能力,包括水资源的收集、储存、分配等环节。
选择农业区位时,需要考虑当地的水资源管理情况和水利设施建设水平。
总之,水源是农业区位因素中至关重要的一项,选择合适的农业区位需要充分考虑水资源的丰度、水质状况、水资源分布和整体水管理能力。
农业与区位农业的区位有两层含义:一是指农业生产所选定的地理位置,例如澳大利亚的小麦——牧羊业分布在国土的西南和东南部等地区;二是指农业与地理环境 (包括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各因素的相互联系,这些因素就是农业的区位因素。
农业的区位选择,实质就是对农业土地的合理利用。
1.自然因素:(1)气候(光照、热量、水分)——决定作物种类分布、复种制度、产量;(2)地形(类型、海拔、坡向)——影响作物种类分布、规模化生产;(3)土壤(肥力、盐碱性,酸性)——影响作物的产量、宜种作物;(4)水源(灌溉条件)——是半干旱、干旱地区发展农业的限制性因素。
2.社会经济因素:因素影响实例市场市场需求量最终决定农业生产的类型和规模“订单农业”的发展;城郊乳、肉、禽、蛋、菜、花农业生产基地的发展交通运输交通便利有利于商品农业的发展,扩大了生产地和消费地的距离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等国成为世界粮食输出国;阿根廷、丹麦、新西兰等国成为世界主要乳畜产品供应国;拉丁美洲、非洲、东南亚成为世界热带经济作物生产基地政策通过政府对农业补贴或给出收购指导价格等手段,影响作物种类、播种面积、产量收购指导价高,单产低的地方也可种植;收购指导价低,单产高的地方才可种植科技通过机械化、良种化、化肥化、水利化等农业现代化手段影响农业的发展,从而影响农业区位分布。
①通过培育良种扩大农业区位选择的范围,如我国将小麦种植高限扩展到海拔4000米高度;将双季稻生产推广到江淮平原②利用农业科技,提高土地生产率和粮食产量,如北美单产高,非洲单产低③改变农业生产方式,如利用玻璃温室和塑料大棚生产反季节蔬菜;无土栽培和植物工厂可使农作物全年播种、全年收获;智能机器人从事农业生产小范围地区农业区位的选择考虑因素农业区位的选择农业类型的单位产值从单位产值看,由高到低的顺序一般是:花卉>乳牛>塘鱼>果园>蔬菜>粮棉地价距城镇越近,地价越高,农业生产成本越高。
农业与气候地形等专题一、农业区位因素分析:二、如何描述地形特征:(一)自然因素 1.地形类型:平原、山地、丘陵、高原、盆地等1.土地:地形、土壤2.地势起伏状况2.气候:光照、热量、降水、昼夜温差3.主要地形分布(多种地形条件下)3.水源(灌溉水源)4.重要地形剖面特征(剖面图中)(二)社会经济因素1.市场2.交通3.国家政策4.劳动力5.工业基础6.科技:农产品保鲜、冷藏等技术的发展三、影响气温的因素:1.纬度(决定因素):影响太阳高度、昼长、太阳辐射量、气温日较差,年较差(低纬度地区气温日、年较差小于高纬度地区)2.地形(高度、地势):阴坡、阳坡,不同海拔高度的山地、平原、谷地、盆地(如:谷地盆地地形热量不易散失,高大地形对冬季风阻挡,同纬度山地比平原日较差、年较差小等)3.海陆位置:海洋性强弱引起气温年较差变化4.洋流:暖流:增温增湿;寒流:降温减湿5.天气状况:云雨多的地方气温日、年较差小于云雨少的地方6.下垫面:地面反射率(冰雪反射率大,气温低);绿地气温日、年较差小于裸地7.人类活动:热岛效应、温室效应等四、影响太阳辐射的因素:1.纬度:决定正午太阳高度、昼长:2.海拔高度:海拔高,空气稀薄,太阳辐射强(eg.我国青藏高原)3.天气状况:晴天多,太阳辐射丰富(eg.我国西北地区)4.空气密度五、影响降水的因素:六、河流的水系特征:1.气候:大气环流(气压带、风带、季风) 1.长度2.地形:迎风坡、背风坡 2.流向3.地势(海拔高度):降水在一定高度达最大值 3.流域面积大小4.海陆位置:距海远近 4.落差大小(水能)5.洋流:暖流:增温增湿;寒流:降温减湿 5.河道曲直情况6.下垫面:湖泊、河流、植被覆盖状况 6.支流多少7.人类活动:改变下垫面影响降水 7.河流支流排列形状:扇形、树枝状等七、河流的水文特征:1.流量:大小、季节变化、有无断流(取决于降水特征、雨水补给、河流面积大小)2.含沙量:取决于流域的植被状况3.结冰期:有无、长短4.水位:高低、变化特征(取决于河流补给类型、水利工程、湖泊调蓄作用)5.水能:与地形(河流落差大小,流速快慢)、气候(降水量的多少,径流量的大小,蒸发量的大小)有关八、影响雪线高低的因素:1.降水:当地气候特征情况;迎风坡降水多,雪线低(喜玛拉雅山南坡比北坡雪线低)2.气温:阳坡雪线高于阴坡;不同纬度的温度变化、0℃等温线的海拔的高低例题:选择题2一美国旅游团在2011年7月到达我国某著名河谷,看到谷地中绿油油的青稞和黄灿灿的油菜花交相辉映,而四周的山坡却寸草不生。
区位因素分析概括总结(一)一、农业区位因素分析1.自然因素地形:为冲积平原或三角洲,地形平坦开阔或地势低平土地:土地面积广阔、地广人稀、土地租金低气候:日照充足、热量丰富、降水充沛、雨热同期、光热水组合好、昼夜温差大水源:靠近水库0、河流、冰川融水区或地下水丰富区,水源充足,灌溉便利土壤:土壤肥沃深厚或土壤较肥沃2.人文(社会经济)因素市场:该区人口稠密、工矿业发达、城市较多、靠近大城市,市场广阔(对商品农业影响大)交通:临近河、湖、海,水陆交通便利,河流交汇处,内河航运发达(对商品农业影响大)政策:国家政策的支持(扶持、鼓励)科技:科技水平高或科技发达,冷藏保鲜技术高习俗:生产历史悠久、饮食偏好劳动力:人口稠密,劳动力丰富,劳动力工资低工业基础:工业发达、工业基础雄厚,能提供技术支持3.自然对农业的不利的区位因素洪涝、干旱、台风、春季低温、寒潮等气象灾害;热量、光照、水源、土壤肥力等不足,酸碱度偏高二、工业区位因素分析1.自然因素土地:土地平坦开阔,利于建厂,土地租金低水源:临近河流、湖泊或降水多,水源充足,水质好环境:环境优美、气候宜人,有利于高科技工业的布局2.经济因素原料:靠近原料产地,原料充足──原料指向型工业能源:靠近能源产地(煤、石油、天然气、水能、风能…),能源充足──动力指向型市场:人口稠密或人口密集、位于或靠近大城市,市场广阔(对市场指向工业更明显)交通:临海港、河湖或河流交汇处、临铁路、高速公路或航空港,交通和通讯便利劳动力:人口稠密,劳动力资源丰富──劳动密集型工业;劳动力质优价廉,生产成本低技术:科教发达或临近高等院校或科研院所,劳动力素质高──技术密集型工农业基础:临近商品农业基地或农业发达,能提供充足的原材料和消费市场;当地工业发达,生产协作条件好3.社会因素国家政策:国家政策的扶持、鼓励;国家政策的变化(解决就业的工厂设在不盈利的区位;为缩小经济差距进行的西部大开发)国防安全:某时期国防需要(多在山区、边区)个人行为(或偏好):如海外华人、华侨的投资工业惯性:考虑搬迁费用或政府的影响或出于对当地经济的考虑等4.环境因素风向:严重污染大气的工厂,应该在城市主导风向的下风口地带,或者在主导风向的垂直两侧选择厂址,季风区布置在当地最小风频的风向的上风地带水源:有废水排放的工厂应布局在远离水源地或远离河流上游区;自来水厂布局在居民区的水源地上游或河流上游地区距离居民区、农田的远近:占地面积小无污染的工业,布局在城区;用地规模较大、污染较轻的工业可布局在城市的边缘或近郊地区;严重污染难以治理的大型企业,宜布局在远离市区的远郊或郊外生态环境:工业布局应远离生态环境脆弱地区区位因素分析概括总结(二)三、城市区位因素分析:城市常常是因单个区位因素而兴起,却会因多个区位因素而发展。
地理农业区位因素分析
1.自然因素
地形:为冲积平原或三角洲,地形平坦开阔或地势低平土地:土地面积广阔、地广人稀、土地租金低
气候:日照充足、热量丰富、降水充沛、雨热同期、光热水组合好、昼夜温差大
水源:靠近水库、河流、冰川融水区或地下水丰富区,水源充足,灌溉便利
土壤:土壤肥沃深厚或土壤较肥沃
2.人文(社会经济)因素
市场:该区人口稠密、工矿业发达、城市较多、靠近大城市,市场广阔(对商品农业影响大)
交通:临近河、湖、海,水陆交通便利,河流交汇处,内河航运发达(对商品农业影响大)
政策:国家政策的支持(扶持、鼓励)
科技:科技水平高或科技发达,冷藏保鲜技术高
习俗:生产历史悠久、饮食偏好
劳动力:人口稠密,劳动力丰富,劳动力工资低
工业基础:工业发达、工业基础雄厚,能提供技术支持3.自然对农业的不利的区位因素
洪涝、干旱、台风、春季低温、寒潮等气象灾害;热量、光照、水源、土壤肥力等不足,酸碱度偏高。
农业区位因素精编W O R D版IBM system office room 【A0816H-A0912AAAHH-GX8Q8-GNTHHJ8】农业区位因素:1自然条件:地形、气候(光照、热量、降水、昼夜温差大小)、水源、土壤(1)地形条件:山区由于地表崎岖、土层较薄、耕地面积较少(坡度大于25°的山地)不宜发展种植业,宜发展牧业或林业,由于山区垂直地域差异显着,适合发展立体农业和多种经营;草原面积广阔、牧草茂盛、适合发展畜牧业;平原地区因地势平坦、土层深厚、土壤肥沃、适合发展种植业。
(注意特殊的地区:亚马孙平原、刚果盆地是原始森林)气候条件:包括光照、热量、降水、气温日较差(光热条件与农作物种类分布、复种制度和产量的关系最为密切)(2)判断光照是否丰富,看云雾多少。
一般降水少、水汽少的地方云雾少、光照充足。
一种情况是:深居内陆、离海远、受海洋水汽影响小、降水少、光照充足、昼夜温差大(如:我国西北地区),有利于作物的光合作用。
二种情况是:受高压控制降水少,光照充足。
三种情况是:处于湿润气流的背风坡,降水较少,光照条件较好。
四种情况是:海拔高、空气稀薄、云雾少、光照充足(如:青藏高原)。
光照不足的典型地区:西欧(因常年受西风的影响,各月降水均匀、云雾较大、光照不足,不适合发展种植业,适合多汁牧草生长而发展畜牧业);四川盆地(因气候湿润、地形闭塞、云雾较大、光照不足,是发展农业的限制性因素);云贵高原,云雾较大。
(3)热量是否丰富的判断依据:一是看纬度:低纬度地区或热带、亚热带地区热量丰富;中纬度地区或温带地区夏季热量丰富;高纬度地区终年寒冷,热量不足。
二是看海拔高度:同一纬度地区海拔越高、温度越低,反之海拔低热量较丰富。
三是看地形对冷气流的阻挡情况:冬季四川盆地比同纬度的长江中下游平原温度高,是因为四川盆地北部有秦岭、大巴山对冬季风的阻挡,受冬季风的影响较弱,加之地形闭塞,热量不容易散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