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我国上市公司会计政策选择问题的探寻
- 格式:doc
- 大小:42.00 KB
- 文档页数:5
针对上市公司会计政策、会计估计频繁变更提出的对策与建议话题:励志成长审计报告折旧方法存货计价方法会计摘要:上市公司会计政策、会计估计变更的本质是一种社会利益的调整,这种变更是企业对相同的交易或事项由原来采用的会计政策改用另一种会计政策的做法。
进行会计政策变更的根本原因,是利用信息不对称来为自己谋求利益最大化。
减少会计政策变更对会计信息质量影响的对策,一是改变现行的三年连续亏损终止上市的规定;二是规范资产减值准备的计提;三是建立健全证券法律法规,明确强制披露、强制审计和法律责任等。
关键词:会计政策变更动因建议对策会计是对经济关系发展过程的计量报告,法律是对经济关系的规范和调整,但两者在某种情况下是矛盾的。
这在现实中的表现就是:上市公司形式上遵循了法律的规定,但在客观上造成了会计信息有失公允,这就是所谓的“合法但不合理”。
上市公司合法地滥用会计政策,监管部门却对其无计可施。
造成这种尴尬局面的原因大多与上市公司利用会计政策、会计估计变更来操纵上市公司的利润引起的。
▲▲一、会计政策变更的基本概念首先来看一下关于“会计政策”的定义。
国际会计准则的定义是“在编制财务报表时,管理人员所采取的原则、基础、惯例、规则和程序”。
美国《会计政策的揭示》第22号意见书定义为“报告主体所依据的原则以及应用这些原则的方法”。
我国具体会计准则《会计政策、会计估计变更和会计差错更正》中的解释为“企业进行会计核算时所遵循的具体原则以及企业所采纳的具体会计处理方法”。
从以上表述可以看出,三种表述虽然用词不同,但本质相同,只不过我国关于会计政策的限定范围要小,这和不同的会计理论体系有关。
其次要明确什么是“会计政策选择”。
它是指企业的管理当局在编制财务报告时,为了实现某种特定目的,从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原则、基础、规则或程序中选择一个的行为。
会计政策选择按其实施时间的不同可以划分为初始选择和后续选择两类。
初始选择是指在一项经济业务初次发生时,企业面对几个可供选择的会计处理方法选择其中的一种的行为;后续选择是指企业对同一经济业务的会计处理在初始选择的基础上发生了改变而采用另一种可供选择的方法。
Vol.29No.2Feb.2013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JournalofChifengUniversity(NaturalScienceEdition)第29卷第2期(上)2013年2月我国在2006年颁布的《企业会计准则———会计政策、会计估计变更和会计差错更正》中对会计政策的定义是:“会计政策,是指企业在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中所采用的原则、基础和会计处理方法.”会计政策选择是指在遵循一定的会计法规和准则基础上,在特定的社会经济环境下,由企业做出的符合企业目标要求的政策选择.企业会计政策的选择贯穿于会计确认、计量、报告诸环节,是一个整体优化和动态的过程.1会计政策选择的主要空间范围“经济越发展,会计越重要”,而经济的快速发展,使企业会计业务也变得日趋复杂.我国现行的会计准则,会计政策的选择空间主要有以下五类:1.1资产类包括现金、存货、固定资产、无形资产等.可选择的资产计价基础有:历史成本、重置成本、公允价值、可变现净值和未来现金流量净现值.可选择的发出存货计价方法有先进先出法、加权平均法、个别计价法,不同的计价方法会使发出存货的成本和库存存货成本不同,从而对企业的财务状况产生影响.固定资产的折旧方法也有多种:平均年限法、工作量法、年数总和法和双倍余额递减法.选择不同的折旧方法,会直接影响期末固定资产价值的确定和销售成本的计算,进而对企业的利润、税收负担、现金流量、财务比率等产生影响.无形资产的摊销年限有预计使用年限、合同规定的有效年限、法律规定的收益年限等.长期股权投资核算方法,可选择的有成本法和权益法.资产减值准备的计算方法针对不同的资产也有多种可选择的方法.1.2负债类主要包括或有事项和应付项目等.或有事项,是指过去的交易或者事项形成的,其结果须由某些未来事件的发生或不发生才能决定的不确定事项.主要包括:未决诉讼或仲裁、债务担保、产品质量保证(含产品安全保证)、承诺、亏损合同、重组义务、环境污染整治等.或有事项不确定性的特点,决定了会计政策具有一定的选择空间.在应付项目中,比如应付职工薪酬的核算,企业通常可以根据历史经验和企业的实际情况,预计当期应付职工薪酬,该项会计政策的选择存在一定的主观性.1.3成本类产品生产成本的计算方法,即采用品种法、分批法、分步法;生产费用在完工产品和在产品之间分摊也存在不同的方法,如约当产量法、定额成本法、定额比例法等.1.4损益类损益类主要包括主营业务收入、投资收益、主营业务成本、管理费用、财务费用等.营业收入既作为企业计算纳税的直接依据,同时也对企业所得税的交纳产生影响.企业可根据企业产品销售策略选择适当的销售方式.对借款费用的会计处理,则需要确认哪些需要资本化或费用化以及资本化或费用化的确认时间等.1.5综合类基于新准则的上市公司会计政策选择及其规范李露(辽宁对外经贸学院,辽宁大连116052)摘要:会计政策是连接会计理论与会计实务的桥粱和纽带,对企业会计报表和资本市场产生广泛而深刻的影响.我国上市公司会计政策选择存在很多问题,主要有:选择权的失衡及存在机会主义倾向,选择的随意性大且形式单一,未实现整体利益的最大化.本文结合有关会计政策选择的理论,分析了我国上市公司会计政策选择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试图寻求优化上市公司会计政策选择的可行途径.关键词:上市公司;会计政策选择;问题;途径中图分类号:F27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260X(2013)02-0089-0389--比如合并政策,企业在编制合并财务报表时所采纳的原则;外币折算,企业在处理外币业务时,外币折算所采用的方法和汇兑损益的处理,如外币报表折算是采用现行汇率法,还是时态法或其他方法;汇兑损益是否资本化或费用化.2我国上市公司会计政策选择存在的主要问题2.1利用会计政策选择进行盈余管理由于我国上市公司的内外部监督机制还不够完善,致使企业偏向于机会主义型会计政策选择,即企业经营者为了实现自身利益,利用会计政策选择来进行盈余管理.主要表现为:有的上市公司为了达到保配资格、发行上市,避免惩罚等目的,滥用会计政策的选择权;有的上市公司为了逃避政府职能部门的监管,在不同会计期间进行收益的调节,通过对会计政策的选择来粉饰报表,达到减轻税负、控制股票的目的.新会计准则实施后,规定非流动资产的减值损失一经确认不得转回,这在一定程度上切断了企业操纵利润的主通道,但大多数上市公司还可以通过存货减值准备的计提与转回、公允价值等其他的方式来进行利润操纵.2.2会计政策选择形式过于单一目前,我国会计从业人员的业务素质还不高,在对会计政策进行选择时,往往只考虑核算方法是否方便易行、操作简单,而没有从企业自身利益和财务目标出发.例如公司在对折旧方法进行选择中,大部分上市公司都倾向于选择简便易行的直线法,而对存货的计价方法,大多数上市公司选择加权平均法,选择的形式过于单一,存在着会计政策选择权利用不足的问题.2.3会计政策选择空间过大上市公司在选择会计政策时,选择范围过大,例如,企业对资产减值准备的计提比例的确定,合并报表范围的确定,收入的确认时间等方面都存在着随意性,而且会计政策选择的信息披露没有统一规范.笔者认为,对会计政策可选择空间的确定,应当遵循成本/效益原则.在会计准则的制定过程中,制定者应以大多数会计信息使用者为基本出发点,权衡使用会计信息时的成本和效益,进而决定会计准则中会计政策的可选择空间的大小.2.4会计政策选择信息没有充分披露现行会计准则规定,上市公司应在会计报表附注中披露重要的会计政策,但大部分企业并未充分披露会计政策选择的情况,政策选择的透明度不高.如有的没有披露资产可收回金额的确定方法,有的没有披露公允价值的确定方法等,有的企业在年报中未披露它的关联企业和关联个人,因而也未披露与关联方之间,包括签订的金额巨大的多笔合同及与关联方之间明显低于市价的交易,与关联方之间的股权转让事宜等关联方交易,影响了会计信息的有用性.2.5会计政策选择未达到整体优化的效果会计政策是一个系统,各项会计政策的选择均应服务于企业的发展总目标.从这点意义上说,不同企业所选用的会计政策应大不相同,一些企业会计人员的职业素质较低,不能准确判断企业所处的经济环境,对存货发出计价、固定资产折旧计提等会计政策的选择通常从简,没有考虑会计政策组合的整体优化,其结果会抵消一部分会计政策选择所发挥的作用,从而不能达到整体优化的效果.3规范我国上市公司会计政策选择的有效途径会计政策的选择受诸多因素的影响,如果不采取必要的措施加以防范,上市公司利用会计政策进行盈余管理在所难免.对于会计政策规范的关键是防止过度滥用,尽可能减少诱发滥用的动机.具体途径如下:3.1明晰产权明晰产权是企业会计活动的基础,只有产权界定清晰,才能发挥产权制度对会计信息生成过程的规范和界定功能.而且产权界定清晰,为会计信息系统目标的实现创造了两个重要条件:一是股东追求资本收益的最大化;二是各种利益相关者与管理层之间的委托代理契约关系.这两个条件减少了企业进行会计政策选择的随意性,使会计信息尽可能地反映各利益相关方的共同利益.所以,只有明晰产权,才能使会计准则的执行和会计信息的生成更有效率.3.2大力发展机构投资者完善公司治理结构,优化股权结构,有赖于机构投资者的壮大.机构投资者队伍的壮大,可以使股权过于集中和流通股过于分散的现象得到缓解.从根本上改变资本市场的结构,有助于推动上市公司的治理,提高市场的整体素质.因此,应大力发展机构投资者,发挥它们在公司治理中的积极作用,对于企业经理人为个人利益滥用会计政策选择来90--操纵利润的行为加以限制,完善公司治理结构.3.3建立报酬和业绩挂钩的长期激励机制目前,我国上市公司的激励主要表现为短期的报酬激励,而与公司业绩挂钩的长期激励机制却相对缺乏.因此,应建立报酬和业绩挂钩的长期激励机制,对经理人经营绩效,制定长期的评价标准,使经营者的目标函数与所有者的目标函数趋于一致,探寻股票期权激励机制,实现会计政策选择的整体优化效应,降低经营者的道德风险,增强公司对所有者的责任心与忠诚度.3.4提高会计人员的职业判断能力会计的服务对象涉及社会的各个方面,如投资者、债权人、企业管理层、国家机构、金融机构及社会公众.其服务所提供的信息是公共产品.会计人员的素质也将直接决定会计信息质量.对于企业会计政策选择而言,提高会计人员的素质,加强会计人员的职业判断能力,已成为正确选择会计政策的重要保障.企业可以采用多种方式来提高会计人员的素质,比如,财政部门对会计从业人员进行继续教育;专业培训机构通过对会计人员进行多层次、全方位的培训,对会计准则涉及的难点问题和需要会计人员进行职业判断的内容和方法问题,进行有针对性地讲解,逐步培养会计人员终生学习的能力.3.5增加会计政策选择的透明度企业既有选择会计政策的权利,同时也有进行充分披露的义务,要使会计政策选择置于公众的监督之下,就必须建立上市公司会计政策选择的披露制度.现行准则中只规定对重要的会计政策选择要予以披露,不具有重要性的会计政策可以不予披露.在报表上会计政策选择及其变更主要是通过附注的形式予以披露.另外,证券监管部门也应要求上市公司加强会计政策选择信息披露,以及对披露的时间作出规定,增加会计政策选择的透明度以及时效性,防止管理者利用会计政策选择损害投资者的利益,提高会计政策选择的公允性.尽快制定会计政策披露规则,对会计政策披露的方式、内容、格式、时间等作出明确的具体的规定.3.6加强社会监督应加强注册会计师的社会审计监督,健全企业外部约束机制.提高注册会计师的执业水平,在对被审计公司进行审计之后,能够发现上市公司会计信息不公允之处,并通过沟通、协商和谈判,使其会计信息公允报出.此外,还可以发挥媒体强大的社会辐射效用,对故意利用会计政策选择作假的企业进行公布.加强社会的监督,可以有效地制约企业会计政策选择的不公允性.3.7健全法规体系建设3.7.1完善会计准则.会计准则的制定与实施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会计准则既要符合现实经济状况,又要适应经济的发展趋势,适应会计环境的变化.现行准则的制定正是适应经济发展的需要,但是现行准则还有不完善的地方,企业会伺机牟利,政府应不断完善准则,使社会公认程度日益提高,从而更好地约束会计政策选择.3.7.2完善上市公司退市制度.对上市公司退市条款进一步补充和细化,在对上市公司作综合评价时,可以加入一些其他指标.比如,企业持续盈余指标、生产经营活动处于资不抵债、严重的不正常状态等指标,上市公司有了新的财务目标导向,就会减少利用会计政策选择操纵利润的的外部动因.3.7.3增加上市公司的违规成本.对于上市公司有明显故意钻法律的空子,利用会计政策变更操纵利润的行为,应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并且要加大处罚力度.在我国现行的法律法规中,引入民事赔偿机制和民事诉讼机制,使蒙受损失的投资者得到一定的经济补偿,同时也增加上市公司的违规成本,从而有助于扼制其利用会计政策进行盈余管理的不正当行为.———————————————————参考文献:〔1〕财政部会计司.企业会计准则讲解[M].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8.〔2〕刘杨.上市公司会计政策选择与公司价值的实证分析[D].武汉工程大学,2009.〔3〕张立晶,张丽莉.中国上市公司会计政策选择研究[J].经济研究导刊,2012(2).91--。
一、会计政策及会计政策选择的本质1、会计政策的内涵会计政策是指某一政策主体为指导会计工作,实现会计工作目标而制定的有关会计核算和编制会计报告的原则、程序和方法。
它包括宏观会计政策和企业会计政策。
宏观会计政策是指政府或有权制定会计准则的机构通过制定和发布会计准则,对企业会计核算和会计报表编制的原则、程序和方法所作的规范。
企业会计政策是指在宏观会计政策的指导和约束下,企业依据本单位的实际情况,进行成本与效益的权衡后选择的最能恰当地反映其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的会计原则、程序和方法。
2、会计政策选择的本质:不同利益相关者的博弈规则按照经济学博弈论的观点,企业作为会计信息的生产者和提供者,与各相关利益主体构成博弈的关系。
会计政策选择本质上是一项社会经济与政治在利益上的博弈或制度安排。
会计政策选择不仅具有广泛的经济后果,而且还是各利益相关者为转移财富而进行的博弈和竞争。
无论是宏观会计政策还是微观会计政策的制订和选择,都是一个企业利益相关者为自身的利益而进行的博弈过程。
以会计准则为主体的宏观会计政策的制订过程实质上就是与会计政策相关的各个利益相关者进行博弈的过程,我国现行会计准则在很大程度上也是各方利益妥协均衡的产物,或曰博弈的结果。
随着社会经济环境的变迁,当现有的准则规范不能涵盖新的会计业务或出现疏漏时,市场主体就会利用机会钻营牟利,会再次引发政府和市场主体之间的博弈,其结果是达到新一轮的纳什均衡。
因此可以说,会计政策选择过程是一个社会博弈过程,在会计政策选择行为中,各利益相关者都企图利用会计政策的变通机会为自己谋利,力争选择对自己更有利的会计政策,也正是在这一不断的博弈中,会计理论得以不断发展,会计实务能够日趋完善。
二、企业会计政策选择的产生企业会计政策选择之所以存在,既有其客观必然性,又有主观需要性。
1、客观必然性从会计政策及会计政策选择的定义可以看出,会计政策在形式上表现为会计过程的一种规范,但其本质上却是一种经济和政治利益的博弈规则和制度安排。
我国上市公司会计信息披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上市公司数量也不断增加。
作为上市公司的重要组成部分,会计信息披露在投资者、监管机构和社会公众中具有重要的作用。
然而,当前我国上市公司会计信息披露存在着一些问题,这些问题不仅影响了投资者的决策,也对公司的经营和发展产生了不利影响。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探讨我国上市公司会计信息披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一、会计信息披露的不透明性会计信息的透明度是投资者和监管机构评估上市公司财务状况的重要依据。
然而,当前我国上市公司会计信息披露存在着不透明的问题。
具体表现为:1. 信息披露不及时。
一些上市公司在披露财务信息时存在滞后的情况,导致投资者无法及时了解公司的经营情况。
2. 信息披露不完整。
一些上市公司在披露财务信息时存在遗漏的情况,有些重要的财务信息没有披露,导致投资者对公司的了解不够全面。
3. 信息披露不清晰。
一些上市公司在披露财务信息时存在措辞不清的情况,有些财务信息表述不够明确,导致投资者难以理解。
针对这些问题,我国应该加强对上市公司的监管,要求上市公司在信息披露方面做到及时、完整、清晰。
同时,加强对上市公司的监督,对于披露不及时、不完整、不清晰的情况,要及时采取措施,保障投资者的合法权益。
二、会计信息披露的质量问题会计信息的质量是投资者和监管机构评估上市公司财务状况的关键因素。
然而,当前我国上市公司会计信息披露存在着质量问题。
具体表现为:1. 财务报表存在虚假记载。
一些上市公司在编制财务报表时存在虚假记载的情况,通过虚增收益、虚减成本等手段掩盖公司的真实财务状况。
2. 财务报表存在审计意见的保留。
一些上市公司在编制财务报表时存在重大会计政策变更、重大资产减值、涉及重大事项的不确定性等问题,导致审计师无法对财务报表发表无保留意见。
3. 财务报表存在重大错报。
一些上市公司在编制财务报表时存在重大错报的情况,例如错报收入、错报成本、错报资产等,导致投资者对公司的财务状况产生误解。
对我国上市公司会计政策选择问题的探寻摘要会计政策选择是从允许选用的会计原则和会计处理方法中选出适合企业实际情况的会计政策。
我国上市公司在会计政策选择权上存在失衡及职业经理人市场不健全等问题,在一定程度上成为生成交易性会计政策选择乃至不可靠会计信息的温床。
在契约理论之上发展而来的利益相关者理论能够更好地配置会计政策选择权,需要对其进行更深入地实证研究。
【关键词】会计政策选择权;上市公司;契约理论;利益相关者理论1我国上市公司会计政策选择权存在的主要问题1.1 会计政策选择权失衡我国资本市场有着自身的特殊性,“内部人控制”和“一股独大”始终是缠绕股票市场诸多问题中的两个主要问题。
从1992年开始,我国有了资本市场,但越来越呈现出与经济发展不相符之处。
上市公司一般来讲都是现代企业,而现代企业的特点便是所有权和经营权分离。
股东大会决定公司的经营方针和投资计划,审议批准公司的年度财务预算方案;董事会对股东大会负责,决定公司的经营计划、投资方案和制定公司的年度财务预算方案、决算方案;经理即经营者,主持公司的生产经营管理工作和组织实施年度经营计划,以及拟定基本管理制度。
有些企业是一人身兼经理和董事长两职,使原来三位制衡发生缺失,会计政策选择权也就发生了失衡。
正如巴赛尔所说,当人与人之间为了在越来越细的地方界定所有人“同等程度”的自由权利时,界定权利的费用会越来越高,所以理性的选择是在任意两个人之间留下一块没有个人权利界定的“公共领域”。
会计政策选择权最初便是这个公共领域,法律上没有明确规定会计政策选择权的归属问题,界定会计选择权只能由上市公司的各利益相关方来进行“协商”确定。
根据现代企业理论,委托——代理关系是现代企业的标志,契约是企业组成的前提,投资人拥有企业资产的所有权,并把管理资产的权利通过契约分给管理者,因此,管理者便有权决定企业的生产经营甚至会计政策的制定。
这是会计政策选择的一种衍生形式。
这种衍生形式的形成从理论上讲是因为管理者个人知识相对于股东的稀缺性决定的。
1.2 职业经理人市场不健全经济学家阿尔钦(Alchian,1965)指出:“产权”、“行为约束”、“资源稀缺”、“竞争”以及“歧视”,这些语词是互相联系的,从不同方面影响同一问题的概念。
如果承认资源的稀缺性,就必须承认人与人之间的竞争关系,以及竞争中的胜利者对失败者的“歧视”。
目前,中国的职业经理人市场没有建立起来,而股票市场投资者相对分散,不能对上市公司进行有效管理,导致职业经理人的供需失去平衡,形成职业经理人市场,这样上市公司便成了竞争关系,职业经理人由于拥有了市场和专业知识上的优势就具有了“强势”。
这样,会计政策选择权便很容易落到了经理者手中,成为他们操纵收益以达到自己目的的手段,加剧了会计政策选择权失衡的严重性。
2利益相关者理论下会计政策选择权的配置利益相关者理论是在契约理论之上发展而来,因此应从契约角度来定义利益相关者。
根据契约关系将利益相关者分为三类:通过法律所规定的企业治理结构直接控制企业经营的完全利益相关者,例如顾客、供应商、政府、债权人、员工;过法律所规定的企业治理结构直接控制企业经营的非完全契约利益相关者,例如股东、经营者;利益受企业经营影响的群体或个人的无契约关系的利益相关者,例如社会群体、社区成员、竞争对手。
在利益相关者理论下,会计政策选择权应属于所有利益相关者,会计政策选择受到内外两种约束机制的约束。
外部约束机制以法律、规章为依托,各利益相关者可以委托中介单位(如注册会计师)或者组成独立于企业的利益相关者委员会对企业会计政策选择进行监督;内部约束机制为公司治理结构,“所有权控制权、经营权”三权制衡,董事会下设会计政策选择委员会,该委员会具有决策权。
3在契约理论下,容易导致会计政策选择权的失衡缺乏来自企业内和企业外的监督。
因此,我国上市公司应以利益相关者理论为基础配置会计政策选择权,各利益相关方必须关注企业的会计政策选择。
管理当局利用会计政策选择完成其机会主义目标,通过对公司财务信息披露加以控制。
资本市场对企业披露的信息具有反馈作用,可以降低企业运行活动的未来不确定风险。
对于企业的大股东来说,维持会计政策选择在契约体内部存在的状态是很重要的。
我国上市公司的特殊性表明,企业的会计政策选择权掌握在经营者手中,而一股独大和董事长与经理兼职问题使得这个权利归集到了少数具有影响力的大股东手中。
要解决这些问题,就要降低会计政策选择的可塑性以及尽可能地加强共同控制的利益重叠。
利益相关者理论注重缔造契约的各方利益,它所指的会计政策选择权归属为各利益方,确切讲是以中心缔约体与其他资源投入者的双边订约来代替企业契约全部参与者的多重订约,中心缔约体为企业会计政策择委员会与管理当局共同主导这部分权力,企业外部资源投入者参与监督。
失衡的会计政策选择权,在一定程度上成为生成交易性会计政策选择乃至不可靠的会计信息的温床。
尤其在我国的大背景下,资本市场有自身的缺陷,以契约理论为基础的会计政策选择权配置容易导致其失衡,而利益相关者理论能够更好地配置会计政策选择权。
Accounting policies of China's listed companiesOption to explore the problemAbstractaccounting policy choice is to allow selection of accounting principles and accounti ng treatment of the actual situation of enterprises selected for the accounting policies Policy. China's listed companies in the accounting policy choices right there on the ma rket imbalance and professional managers are not perfect and so on, to a certain extent , become the raw dealEasy selection of accounting policies as well as a hotbed of unreliable accounting information. In contract theory evolved over the stakeholder theory to better allocate Accounting policy choice, need to be more in-depth empirical research. [Keywords] accounting policy choice; listed company; contract theory; stakeholder th eory1China's listed companies accounting policy choice, the main problems1.1 Imbalance in the accounting policy choiceChina's capital market has its own particularity, "internal control" and "dominance" is always wrapped in the stock market, many problems are two major problems. Since 1 992, China has the capital markets, but with the economy showing more and more inc onsistencies. Listed companies in general are a modern enterprise, the characteristics of modern business is the ownership and management separation. General meeting of shareholders decided the company's operating policies and investment plans, to exami ne and approve the annual financial budget; Board is responsible to the shareholders t o decide the company's business plan, investment programs and to develop the compa ny's annual financial budget and final accounts; manager is the operator , presided ove r the company's production and operation management and organization and impleme ntation of annual business plan, and the development of basic management system. So me companies are a person who is also chairman of two managers and staff, so that th e original loss occurred three checks and balances, accounting policy choice also occu rred imbalance. As Basel said, when between people in order to place more and more detailed definition of all "the same degree" of freedom, the right to define the cost is i ncreasing, so the rational choice is arbitrary between two people did not leave an indi vidual right to define the "public domain." Accounting policy choice is the first public domain, the law does not specify the accounting policy choice of ownership, defined only by the accounting choice of listed companies to carry out the various stakeholder s 'consultation' OK. According to modern theory of the principal - agent relationship i s a sign of modern enterprises, the premise of contract is composed of business, invest ors have ownership of corporate assets, and assets under management is exercised thr ough the contract given to managers, so managers have right to determine the producti on and operation of enterprises or accounting policies. This is a derivative of accounti ng policy choice form. The formation of this derivative form theory is that managers f rom personal knowledge of the relative scarcity of the decision of shareholders.1.2 Professional manager market is not perfectEconomist, Alchian (Alchian, 1965) pointed out: "property rights", "behavioral constr aints", "resource scarcity", "competition" and "discrimination", these words are interre lated, affecting the same problem from different aspects of the concept. If you recogni ze the scarcity of resources, we must recognize the competitive relationship between p eople and the competition winner of the loser "discrimination." At present, China's professional manager market is not established, while the stock market investors is relativ ely fragmented, listed companies can not effectively manage the supply and demand l eading to professional managers out of balance, form a professional manager market, so competition has become a listed company relations, professional managers because of its expertise on the market and the advantage would have a "strong." This accounti ng policy choice would be easy to fall into the hands of managers, as they manipulate earnings in order to achieve their own means to an accounting policy choice exacerbat ed the severity of imbalance.2Stakeholder theory of accounting policy choice of the configurationStakeholder theory is based on theories developed from the contract, the contract should be defined in terms of stakeholders. According to the contractual relationship will be divided into three categories of stakeholders: By law corporate governance str ucture under the direct control of the complete business stakeholders such as customer s, suppliers, government, creditors, employees; the legal structure of corporate govern ance under the direct control of non-complete contract business stakeholders, such as shareholders, managers; interest groups affected by the business or personal relationsh ip between the non-contractual stakeholders, such as social groups, community memb ers, competitors.In stakeholder theory, the accounting policy choice should belong to all stakeholders, both internal and external accounting policy choice under the constraints of binding m echanism. External constraint mechanism to laws, rules and regulations as the basis, t he stakeholders can be entrusted to intermediaries (such as certified public accountant s), or to form an independent business stakeholders in the business committee to super vise the accounting policy choices; internal restraint mechanism for the corporate gov ernance structure, "ownership control, management rights, "the three powers of check s and balances, the Board of Directors consists of accounting policy choice committee has decision-making power.3In contract theory, easily lead to an imbalance in the accounting policy choice.Lack of business from within and outside the enterprise supervision. Therefore, China's listed companies should be based on stakeholder theory configuration account ing policy choice, all stakeholders must focus on corporate accounting policy choices. Management use of accounting policy choice to complete its opportunistic goal, thro ugh the company's financial information disclosure control. Capital markets, corporat e disclosure information for a feedback effect, can reduce the risk of uncertain future operational activities. Major shareholder of the enterprise, the maintenance of account ing policy choices in state contracts that exist within the body is very important. The s pecial nature of China's listed companies shows that corporate accounting policy choi ce rests in the hands of the operator, and due to the dominance and part-time chairman of the board and the manager makes the right questions imputation to a small number of influential shareholder hands. To solve these problems, we reduce the plasticity ofthe accounting policy choice and control as much as possible to strengthen common i nterests overlap. Stakeholder theory focus on the interests of all parties to create a con tract, it refers to the accounting policy choice for the vested interests of parties, is abo ut the exact center of the body contracting resources with those of other bilateral contr act to replace all the participants in the enterprise contract multiple parties, the center body of the contracting business accounting policy choices and the management com mittee co-led this part of the power companies were involved in monitoring external r esources.Imbalance in the accounting policy choice, to a certain extent, a generation of tra ding as well as accounting policy choices is not a hotbed of reliable accounting inform ation. Especially in the context of China's capital market has its own shortcomings, to contract based on the theory of accounting policy choice of the configuration easily le ad to an imbalance, and stakeholder theory to better allocate the accounting policy cho i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