灰色系统理论及其应用(数学建模)
- 格式:pdf
- 大小:350.93 KB
- 文档页数:40
灰色系统理论及其应用
灰色系统理论是一种用于研究不完全可信息的系统分析方法,可以用来模拟和预测系统的动态行为。
它的主要特点是以不确定性和不确定性作为基础,开发出一套灰色系统模型,用于分析和研究各种灰色的系统。
灰色系统理论的出现可以追溯到20世纪70年代,它是基于系统动力学理论的。
灰色系统理论的应用非常广泛,可以应用于各种系统,包括社会系统、经济系统、生态系统等。
它可以用于分析和预测各种复杂系统的动态行为,为改进系统结构和性能提供了重要依据。
例如,它可以用于分析社会经济发展的潜力,进而改善经济政策;也可以用于分析和改善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以解决生态系统的问题。
此外,灰色系统理论也可以用于企业管理,可以帮助企业更好地管理和控制其经营状况,从而提高企业的效率和生产力。
通过灰色系统理论,企业可以分析其经营状况,识别存在的问题,并采取有效措施来改善企业管理水平。
综上所述,灰色系统理论是一种用于分析和预测复杂系统的动态行为的理论,它的应用非常广泛,并可以用于企业管理,为改善系统性能和企业管理水平提供了重要依据。
灰色系统理论在数据建模中的若干应用的开题报告1、选题意义灰色系统理论是一种重要的工具,在许多领域都有应用。
对于数据建模领域来说,灰色系统理论可以提供一种有效的方法来解决缺少足够数据的情况下的建模难题。
因此,本文将探讨灰色系统理论在数据建模中的若干应用。
2、研究内容本文将会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研究:(1)灰色预测模型及其应用灰色预测模型是灰色系统理论的核心内容之一,其可以通过采用少量的模型参数来对具有不确定性的系统进行预测。
因此,本文将重点研究灰色预测模型,并探讨其在数据建模中的应用。
(2)灰色关联分析模型及其应用灰色关联分析是利用灰色关联度来分析多变量之间的相关性的一种方法。
其特点是不需要假设变量之间的线性关系和正态分布等,因此可以适用于各种类型的数据。
因此,本文将探讨灰色关联分析模型及其在数据建模中的应用。
(3)灰色模糊综合评价模型及其应用灰色模糊综合评价模型是将灰色系统理论和模糊综合评价方法相结合而形成的一种方法。
其可以通过将数据进行灰色化处理以及采用模糊数学中的模糊综合评价方法来对系统进行建模。
因此,本文将探讨灰色模糊综合评价模型及其在数据建模中的应用。
3、研究目的本文旨在探讨灰色系统理论在数据建模中的应用,以此提供一种新的思路和方法来解决数据建模中的难题。
通过研究灰色预测模型、灰色关联分析模型以及灰色模糊综合评价模型在数据建模中的应用,可以更好地了解灰色系统理论的实际应用效果以及其适用性。
4、研究方法本文将采用实证研究方法,同时借助文献综述法和系统分析法来开展研究。
通过查找相关文献,对灰色预测模型、灰色关联分析模型以及灰色模糊综合评价模型进行理论分析和实证研究,以此来探讨其在数据建模中的应用。
5、预期成果本文将对灰色系统理论在数据建模中的应用进行研究,预计将有以下成果:(1)探讨灰色预测模型、灰色关联分析模型以及灰色模糊综合评价模型在数据建模中的应用,并分析其优缺点。
(2)实证研究灰色系统理论在数据建模中的应用效果,并与传统方法进行比较。
第二十八章灰色系统理论及其应用客观世界的很多实际问题,其内部的结构、参数以及特征并未全部被人们了解,人们不可能象研究白箱问题那样将其内部机理研究清楚,只能依据某种思维逻辑与推断来构造模型。
对这类部分信息已知而部分信息未知的系统,我们称之为灰色系统。
本章介绍的方法是从灰色系统的本征灰色出发,研究在信息大量缺乏或紊乱的情况下,如何对实际问题进行分析和解决。
§1 灰色系统概论客观世界在不断发展变化的同时,往往通过事物之间及因素之间相互制约、相互联系而构成一个整体,我们称之为系统。
按事物内涵的不同,人们已建立了工程技术、社会系统、经济系统等。
人们试图对各种系统所外露出的一些特征进行分析,从而弄清楚系统内部的运行机理。
从信息的完备性与模型的构建上看,工程技术等系统具有较充足的信息量,其发展变化规律明显,定量描述较方便,结构与参数较具体,人们称之为白色系统;对另一类系统诸如社会系统、农业系统、生态系统等,人们无法建立客观的物理原型,其作用原理亦不明确,内部因素难以辨识或之间关系隐蔽,人们很难准确了解这类系统的行为特征,因此对其定量描述难度较大,带来建立模型的困难。
这类系统内部特性部分已知的系统称之为灰色系统。
一个系统的内部特性全部未知,则称之为黑色系统。
区别白色系统与灰色系统的重要标志是系统内各因素之间是否具有确定的关系。
运动学中物体运动的速度、加速度与其所受到的外力有关,其关系可用牛顿定律以明确的定量来阐明,因此,物体的运动便是一个白色系统。
当然,白、灰、黑是相对于一定的认识层次而言的,因而具有相对性。
某人有一天去他朋友家做客,发现当外面的汽车开过来时,他朋友家的狗就躲到屋角里瑟瑟发抖。
他对此莫名其妙。
但对他朋友来讲,狗的这种行为是可以理解的,因为他知道,狗在前不久曾被汽车撞伤过。
显然,同样对于“狗的惧怕行为”,客人因不知内情而面临一个黑箱,而主人则面临一个灰箱。
作为实际问题,灰色系统在大千世界中是大量存在的,绝对的白色或黑色系统是很少的。
第三章灰色关联分析一般的抽象系统,如社会系统,经济系统,农业系统,生态系统等都包含有许多种因素,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决定了该系统的发展态势。
我们常常希望知道众多的因素中,哪些是主要因素,哪些是次要因素,哪些因素对系统发展影响大,哪些因素对系统发展影响小,哪些因素对系统发展起推动作用需加强,哪些因素对系统发展起阻碍作用需抑制……数理统计中的回归分析,方差分析,主成分分析等都是用来进行系统特征分析的方法。
但数理统计中的分析方法往往需要大量数据样本,且服从某个典型分布。
灰色关联分析方法弥补了采用数理统计方法作系统分析所导致的缺憾.它对样本量的多少和样本有无规律都同样适用,而且计算量小,十分方便,更不会出现量化结果与定性分析结果不符的情况。
灰色关联分析的基本思想是根据序列曲线几何形状的相似程度来判断其联系是否紧密。
曲线越接近,相应序列之间关联度就越大,反之就越小。
例如某地区农业总产值X,0种植业总产值X,畜牧业总产值2X和林业总产值3X,从11997-2002年共6年的统计数据如下:X=(18,20,22,35,41,46)X=(8,11,12,17,24,29)1X=(3,2,7,4,11,6)20X =(5,7,7,11,5,10)从直观上看,与农业总产值曲线最相似的是种植业总产值曲线,而畜牧业总产值曲线和林果业总产值去与农业总产值曲线在几何形状上差别较大。
因此我们可以说该地区的农业仍然是以种植业为主的农业,畜牧业和林果业还不够发达。
3.1灰色关联因素和关联算子集进行系统分析,选准系统行为特征的映射量后,还需进一步明确影响系统行为的有效因素。
如要作量化研究分析,则需要对系统行为特征映射量和各有效因素进行处理,通过算子作用,使之化为数量级大体相近的无量纲数据,并将负相关因素转化为正相关因素。
定义3.1.1设((1),(2),,())ii i i X x x x n =为因素i X 的行为序列,1D 为序列算子,且1111((1),(2),,())i i i i X D x d x d x n d =其中1()()(1)0;1,2(1)i i i i x k x k d x k nx =≠=,则称1D 为初值化算子。
§3 灰色模型GM(1,N)及其应用客观系统无论本征非灰,还是本征灰,一般都存在能量吸收、储存、释放等过程,加之生成数列一般都有较强的指数变化趋势,所以灰色系统理论指出用离散的随机数,经过生成变为随机性被显著削减的较有规律的生成数,这样便可以对变化过程做较长时间的描述,进而建立微分方程形式的模型。
建模的实质是建立微分方程的系数。
设有个数列N i n X X X X i i i i ,,2,1))(,),2(),1(()0()0()0()0( == 对)0(i X 做累加生成,得到生成数列Ni n X n X X X X m X m XXXi i i i i nm i m iii,,2,1))()1(,),2()1(),1(())(,,)(),1(()0()1()0()1()1(1)0(21)0()0()1( =+-+==∑∑==我们将数列)1(i X 的时刻n k ,,2,1 =看作连续的变量,而将数列)1(i X 转而看成时间的函数)()1()1(t X X i i =。
如果数列)1()1(3)1(2,,,NX X X 对)1(1X 的变化率产生影响,则可建立白化式微分方程)1(1)1(32)1(21)1(1)1(1N N X b X b X b aX dtdX -+++=+ (1) 这个微分方程模型记为GM (1,N )。
方程(1)的参数列记为T N b b b a ),,,(121-= α,再设T N n X X X Y ))(,),3(),2(()0(1)0(1)0(1 =,将方程(1)按差分法离散,可得到线性方程组,形如αˆB Y N = (2)按照最小二乘法,有N T T Y B B B 1)(ˆ-=α (3)其中,利用两点滑动平均的思想,最终可得矩阵⎪⎪⎪⎪⎪⎪⎪⎭⎫⎝⎛+--+-+-=)()())()1((21)3()3())3()2((21)2()2())2()1((21)1()1(2)1(1)1(1)1()1(2)1(1)1(1)1()1(2)1(1)1(1n X n X n X n X X X X X X X X X B N N N 求出后,微分方程(1)便确定了。
灰色系统理论及其应用第一章灰色系统的概念与基本原理1.1灰色系统理论的产生和发展动态1982年,北荷兰出版公司出版的《系统与控制通讯》杂志刊载了我国学者邓聚龙教授的第一篇灰色系统理论论文”灰色系统的控制问题”,同年,《华中工学院学报》发表邓聚龙教授的第一篇中文论文《灰色控制系统》,这两篇论文的发表标志着灰色系统这一学科诞生1985灰色系统研究会成立,灰色系统相关研究发展迅速。
1989海洋出版社出版英文版《灰色系统论文集》,同年,英文版国际刊物《灰色系统》杂志正式创刊。
目前,国际、国内300多种期刊发表灰色系统论文,许多国际会议把灰色系统列为讨论专题。
国际著名检索已检索我国学者的灰色系统论著3000多次。
灰色系统理论已应用范围已拓展到工业、农业、社会、经济、能源、地质、石油等众多科学领域,成功地解决了生产、生活和科学研究中的大量实际问题,取得了显著成果。
1.2几种不确定方法的比较概率统计,模糊数学和灰色系统理论是三种最常用的不确定系统研究方法。
其研究对象都具有某种不确定性,是它们共同的特点。
也正是研究对象在不确定性上的区别,才派生了这三种各具特色的不确定学科。
模糊数学着重研究“认识不确定”问题,其研究对象具有“内涵明确,外延不明确”的特点。
比如“年轻人”内涵明确,但要你划定一个确定的范围,在这个范围内是年轻人,范围外不是年轻人,则很难办到了。
概率统计研究的是“随机不确定”现象,考察具有多种可能发生的结果之“随机不确定”现象中每一种结果发生的可能性大小。
要求大样本,并服从某种典型分布。
灰色系统理论着重研究概率统计,模糊数学难以解决的“小样本,贫信息”不确定性问题,着重研究“外延明确,内涵不明确”的对象。
如到2050年,中国要将总人口控制在15亿到16亿之间,这“15亿到16亿之间“是一个灰概念,其外延很清楚,但要知道具体数值,则不清楚。
1.3灰色系统理论的基本概念定义1.3.1信息完全明确的系统称为白色系统。
灰色系统理论及其应用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以及人们对社会治理方式的不断追求,灰色系统理论出现在我们的视野中。
灰色系统理论是一种用来处理不确定性事物的方法,也是一种用来建立数学模型的理论,它在信息处理、决策和控制等领域被广泛应用,为社会的发展和进步做出了巨大贡献。
一、灰色系统理论的基本概念灰色系统理论源于中国科学家陈纳德教授在上世纪80年代提出的概念,灰色系统理论是分析那些知识不充分,信息不完全,不确定性很大的系统时所采用的一种数学方法和理论。
灰色系统理论主要包括灰色系统模型、灰色控制、灰度关联分析等。
其中,灰色系统模型是灰色系统理论的核心,是灰色系统研究的基础。
灰色系统理论的基本概念包括:1、灰色:所谓灰色指的是在信息不完全、不确定的情况下,既有明确的肯定性信息,又有模糊的否定性信息。
2、灰色系统:指的是一个系统中存在着一定的灰色信息,不确定性较大,而且难以准确描述。
3、灰色预测:灰色预测是指在将来某一时刻,根据已知历史发展情况,采用灰色系统理论对未来状态进行预测。
4、灰量化:指将不确定性问题量化、标准化的过程。
二、灰色系统理论的应用灰色系统理论在信息处理、决策和控制等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具体来说,它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灰色预测:灰色预测是灰色系统应用的主要领域之一。
它根据已知的数据,通过灰色预测模型对未来进行预测,从而帮助人们制定合理的决策。
2、灰度关联分析:灰度关联分析是对一个或多个变量之间的相关性进行分析的方法。
它可以对时间序列、空间序列等各种序列进行关联分析,从而帮助我们了解变量之间的关系。
3、灰色控制:灰色控制是利用灰色系统理论对控制过程进行建模、分析和控制的方法。
它可以解决控制系统中常见的灰色关键变量辨识、灰色建模、灰色预测和灰色控制等问题。
4、灰色决策:灰色决策是灰色系统理论应用的又一个重要领域。
它可以帮助人们在不完全信息的情况下,进行有效的决策。
三、灰色系统理论的优势相比于传统方法,灰色系统理论具有以下几个优势:1、适用性广:灰色系统理论可以处理那些不完全信息、不确定性较大的问题,广泛应用于物理、生物、环境、社会、经济等多个领域。
灰色系统理论及其应用研究灰色系统理论是一种数学模型和方法,它是由我国学者陈纳德于 1982 年提出,用于研究那些缺乏足够数据的系统。
灰色系统理论在实际应用中具有广泛的应用,包括预测、决策、优化等多个方面。
本文将探讨灰色系统理论及其应用研究的相关内容。
一、灰色系统理论的基本概念灰色系统理论是通过研究那些缺乏足够数据的系统,来揭示研究对象内在的本质规律和发展趋势。
所谓“灰色系统”,是指一些具有未知或不完善信息的系统。
灰色系统理论主要研究以下四个方面内容:1. 灰色数学模型:灰色数学模型是研究灰色系统所采用的一种数学模型,其本质是一种差分方程模型。
通过对灰色数学模型的参数估计和求解,可以预测和评估灰色系统的发展趋势和变化规律。
2. 灰色关联分析:灰色关联分析是一种多指标间相互关联的分析方法,通过分析各指标之间的关联度,来评估和比较各指标在影响因素中的重要程度。
3. 灰色决策:灰色决策是一种用于评估和选择方案的决策方法,通过建立决策模型和策略,来优化和决策不完备和不确定的问题。
4. 灰色优化:灰色优化是一种用于求解灰色模型参数和优化决策的方法,通过对灰色系统的数据进行拟合和调整,来优化模型的预测效果和决策效果。
二、灰色系统理论的应用研究灰色系统理论在实际应用中具有广泛的应用,包括预测、决策、优化等多个方面。
以下是灰色系统理论的具体应用研究。
1. 预测应用:灰色预测是灰色系统理论最为重要的应用之一。
通过对不完整或不确定的数据进行建模和预测,来预测未来的趋势和变化规律。
例如,在经济、气象、流量等领域,灰色预测被广泛应用于预测金融、天气、水文等方面。
2. 决策应用:灰色决策是一种用于评估和选择方案的决策方法。
通过建立决策模型和策略,来优化和决策不完备和不确定的问题。
例如,在风险评估、工程设计、能源管理等领域,灰色决策被广泛应用于评估选择方案和决策。
3. 优化应用:灰色优化是一种用于求解灰色模型参数和优化决策的方法。
灰色系统理论及其应用一、灰色系统理论概述灰色系统理论,是一种研究不确定性问题的方法。
它起源于20世纪80年代,由中国学者邓聚龙教授提出。
灰色系统理论认为,现实世界中的许多问题并非非黑即白,而是介于黑白之间的灰色地带。
这种理论为我们处理复杂、模糊、不确定性问题提供了一种新的视角。
灰色系统理论的核心思想是通过对部分已知信息的挖掘和加工,实现对整个系统行为的合理预测和控制。
它将系统分为白色系统、黑色系统和灰色系统。
白色系统是指信息完全已知的系统,黑色系统是指信息完全未知的系统,而灰色系统则是介于两者之间的系统,部分信息已知,部分信息未知。
二、灰色系统理论的基本原理1. 灰灰是灰色系统理论的基础,它通过对原始数据进行处理,具有规律性的序列。
常见的灰方法有累加(AGO)、累减(IGO)和均值等。
2. 灰关联分析灰关联分析是灰色系统理论的重要方法,用于分析系统中各因素之间的关联程度。
通过对系统各因素发展变化的相似度进行比较,揭示系统内部因素之间的联系。
3. 灰预测灰预测是灰色系统理论在实际应用中的重要手段,它通过对部分已知信息的挖掘,建立灰色模型,对系统未来发展趋势进行预测。
三、灰色系统理论的应用领域1. 经济管理灰色系统理论在经济学和管理学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如企业竞争力分析、市场预测、投资决策等。
通过灰关联分析,可以找出影响企业发展的关键因素,为企业制定发展战略提供依据。
2. 工程技术在工程技术领域,灰色系统理论可用于设备故障预测、质量控制、能源消耗分析等。
例如,通过对设备运行数据的分析,建立灰色预测模型,提前发现潜在故障,确保设备安全运行。
3. 社会科学4. 生态环境在生态环境领域,灰色系统理论可以用于水资源评价、环境污染预测、生态平衡分析等。
通过对生态环境数据的挖掘,有助于我们更好地了解和把握生态环境的发展态势。
四、灰色系统理论的优势与局限性优势:1. 对小样本数据的适用性:灰色系统理论不需要大量数据即可进行建模和分析,这对于样本量有限的情况尤其有价值。
灰色系统理论及其应用第一章灰色系统的概念与大体原理灰色系统理论的产生和进展动态1982年,北荷兰出版公司出版的《系统与操纵通信》杂志刊载了我国学者邓聚龙教授的第一篇灰色系统理论论文”灰色系统的操纵问题”,同年,《华中工学院学报》发表邓聚龙教授的第一篇中文论文《灰色操纵系统》,这两篇论文的发表标志着灰色系统这一学科诞生1985灰色系统研究会成立,灰色系统相关研究进展迅速。
1989海洋出版社出版英文版《灰色系统论文集》,同年,英文版国际刊物《灰色系统》杂志正式创刊。
目前,国际、国内300多种期刊发表灰色系统论文,许多国际会议把灰色系统列为讨论专题。
国际闻名检索已检索我国学者的灰色系统论著3000多次。
灰色系统理论已应用范围已拓展到工业、农业、社会、经济、能源、地质、石油等众多科学领域,成功地解决了生产、生活和科学研究中的大量实际问题,取得了显著功效。
几种不确信方式的比较概率统计,模糊数学和灰色系统理论是三种最经常使用的不确信系统研究方式。
其研究对象都具有某种不确信性,是它们一起的特点。
也正是研究对象在不确信性上的区别,才派生了这三种各具特色的不确信学科。
模糊数学着重研究“熟悉不确信”问题,其研究对象具有“内涵明确,外延不明确”的特点。
比如“年轻人”内涵明确,但要你划定一个确信的范围,在那个范围内是年轻人,范围外不是年轻人,那么很难办到了。
概率统计研究的是“随机不确信”现象,考察具有多种可能发生的结果之“随机不确信”现象中每一种结果发生的可能性大小。
要求大样本,并服从某种典型散布。
灰色系统理论着重研究概率统计,模糊数学难以解决的“小样本,贫信息”不确信性问题,着重研究“外延明确,内涵不明确”的对象。
如到2050年,中国要将总人口操纵在15亿到16亿之间,这“15亿到16亿之间“是一个灰概念,其外延很清楚,但要明白具体数值,那么不清楚。
灰色系统理论的大体概念概念1.3.1信息完全明确的系统称为白色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