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血源及性传播疾病

血源及性传播疾病

血源及性传播疾病
血源及性传播疾病

血源及性传播疾病标准化工作室编码[XX968T-XX89628-XJ668-XT689N]

预防控制传染病健康教育

血源及性传播疾病

(一)、什么是血源及性传播疾病

血源性疾病主要指可以通过输血、血液制品、注射、手术等

途径进行传播的传染病,其病原体存在于血液、体液和分泌

物中。性传播疾病是指通过性接触而传播的一组疾病。(二)、常见的血源及性传播疾病的种类

可通过血源或性接触传播的传染病包括:HIV感染/艾滋病、

乙型肝炎、丙型肝炎、淋病和梅毒等。

(三)、血源及性传播疾病的传播

1、传染源:主要是病人和无症状病毒携带者。

2、传播途径:主要有性接触、血液和母婴传播三种途径。生活

上的密切接触也可能传播乙型肝炎、丙型肝炎、淋病和梅

毒。但是,艾滋病病毒感染者或病人的日常生活和工作接触

不会感染艾滋病。

(四)预防控制血源及性传播疾病健康教育知识要点:

1、洁身自爱、遵守性道德是预防经性接触感染传染病的根本措施。

2、正确使用质量合格的安全套,可大大减少感染和传播性病的

危险。

3、避免不必要的注射、输血和使用血液制品;必要时,使用经

过检测合格的血液或血液制品。

4、治疗疾病时,提倡使用一次性注射器或经过严格消毒的医疗

器械。

5、注意个人卫生,避免不洁性交,可以预防性病。

6、共用注射器静脉吸毒是感染艾滋病病毒和传播艾滋病的高危

险行为,要拒绝毒品,珍爱生命。

7、对感染艾滋病病毒的孕产妇及时采取抗病毒药物干预、减少

产时损伤性操作、避免母乳喂养等预防措施,可大大降低胎婴儿被感染的可能性。

8、关心、帮助、不歧视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病人,鼓励他们参

与艾滋病防治工作,是控制艾滋病传播的重要措施。

9、艾滋病威胁着每一个人和每一个家庭,影响着社会的发展和

稳定,预防艾滋是全社会的责任。

10、接种乙型肝炎疫苗能保护易感人群,获得一定的免疫力。

血源及性传播疾病

血源及性传播疾病标准化工作室编码[XX968T-XX89628-XJ668-XT689N]

预防控制传染病健康教育 血源及性传播疾病 (一)、什么是血源及性传播疾病 血源性疾病主要指可以通过输血、血液制品、注射、手术等 途径进行传播的传染病,其病原体存在于血液、体液和分泌 物中。性传播疾病是指通过性接触而传播的一组疾病。(二)、常见的血源及性传播疾病的种类 可通过血源或性接触传播的传染病包括:HIV感染/艾滋病、 乙型肝炎、丙型肝炎、淋病和梅毒等。 (三)、血源及性传播疾病的传播 1、传染源:主要是病人和无症状病毒携带者。 2、传播途径:主要有性接触、血液和母婴传播三种途径。生活 上的密切接触也可能传播乙型肝炎、丙型肝炎、淋病和梅 毒。但是,艾滋病病毒感染者或病人的日常生活和工作接触 不会感染艾滋病。 (四)预防控制血源及性传播疾病健康教育知识要点: 1、洁身自爱、遵守性道德是预防经性接触感染传染病的根本措施。 2、正确使用质量合格的安全套,可大大减少感染和传播性病的 危险。

3、避免不必要的注射、输血和使用血液制品;必要时,使用经 过检测合格的血液或血液制品。 4、治疗疾病时,提倡使用一次性注射器或经过严格消毒的医疗 器械。 5、注意个人卫生,避免不洁性交,可以预防性病。 6、共用注射器静脉吸毒是感染艾滋病病毒和传播艾滋病的高危 险行为,要拒绝毒品,珍爱生命。 7、对感染艾滋病病毒的孕产妇及时采取抗病毒药物干预、减少 产时损伤性操作、避免母乳喂养等预防措施,可大大降低胎婴儿被感染的可能性。 8、关心、帮助、不歧视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病人,鼓励他们参 与艾滋病防治工作,是控制艾滋病传播的重要措施。 9、艾滋病威胁着每一个人和每一个家庭,影响着社会的发展和 稳定,预防艾滋是全社会的责任。 10、接种乙型肝炎疫苗能保护易感人群,获得一定的免疫力。

季节性传染病防治工作预案

季节性传染病防治工作预案 一、适用条件:学校无传染病疑似病人。 二、处理原则:坚持以各类传染病的宣传教育为主。 三、每季度传染病防治重点: (一)春季 春季以呼吸道传染病预防控制为主。学校应经常开展爱国卫生运动,建立定期清扫和保洁制度。实行湿式清扫,防止灰尘飞扬。室内要经常开窗,通风换气,保持室内空气新鲜。要教育学生做到不去或少去公共场所,必要时应戴口罩;不到病家串门;培养良好的卫生习惯,做到不随地吐痰,不随地拧鼻涕,打喷嚏和咳嗽时要用手帕掩住口鼻;家庭或住校学生应做到勤晒被褥,勤洗澡换衣。 1、流行性感冒。流行性感冒是由流感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病人是主要的传染原,以空气飞沫传播为主,但亦可借手、手帕、食具以及其他用品接触传播。流感病人临床表现为明显的高热、头痛、全身酸痛等流感中毒症状以及相对轻的上呼吸道炎等症状。 2、水痘。水痘是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引起的,以全身中毒症状,皮肤分批出疹为特征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水痘病人为主要传染源,其次为带状疱疹病人。水痘可通过空气飞沫和密切接触传播,也可借被病毒污染衣服、玩具、用具等间接传播。病人有发热、头痛、食欲减退和全身不适症状。皮疹多见于头部及腹部、四肢较少,呈向心性分布,初起为红色斑疹变为丘疹,进而呈充满透明液的疱疹。

3、新麻疹。麻诊是由麻诊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传染性很强。主要病状表现为高烧、咳嗽、眼结膜充血、流涕等,可伴发肺炎、中耳炎、心肌炎、喉炎、脑炎、亚急性硬化性全脑炎,造成痛苦、残疾,甚至死亡。现在麻疹改变了以往冬春季节流行规律,成为全年散发的疾病。 (二)夏季 夏季以肠道传染病预防控制为主。学校应大力加强校内的用水、饮食卫生管理工作,同时做好粪便、垃圾的卫生管理,要保证学生能喝上开水或沙滤水。设有食堂的学校,一定要遵守《食品卫生法》。食堂必须持证开办。在许可范围内生产经营。在操作加工的过程中要遵守基本规范和要求。工作人员须经体检合格方可上岗,要自觉地认真做好饮食卫生,保证让学生吃得干净卫生,防止食物中毒的发生。教育学生养成饭前便后洗手,不吃不洁食物,不吃零食。进货渠道要符合卫生要求。 1、病毒性肝炎。病毒性肝炎是由肝炎病毒引起的,以肝脏病变为主的全身性疾病。甲型肝炎和流行性非甲非乙型肝炎,主要通过类――口途径、亦可通过日常生活的接触、水和食物得以传播。乙型肝炎主要通过注射、输血及血制品等经血传播。肝炎患者常伴有精神萎靡、乏力、纳减、恶心、厌油、腹帐、腿酸或有肝区隐痛症状,如检查病人的血清谷丙转氨酸活力常值、麝香等酚浓度试验等指标均可见有异常。 2、细菌性痢疾。细菌性痢疾是由痢疾引起的急性肠道传染病。

季节性传染病预防工作的宣传

季节性传染病预防知识要点 宣传重点:季节性传染病 宣传方式:安全组长会 宣传对象:各班文明监督岗组长、安全组长、晨午检组长 宣传内容: 一、基本知识 1.水痘 病人从出现皮疹前2日至出疹后6日具有传染性。 患病初期可有发热、头痛、全身倦怠等前驱症状,在发病24小时内出现皮疹,皮疹分布呈向心性,即躯干、头部较多,四肢处较少。大部分情况下,病人症状都是轻微的,可不治而愈。 2.流行性腮腺炎 病人在腮腺明显肿胀前6-7日至肿胀后9日期间具有传染性。 患病初期可有发热、头痛、无力、食欲不振等前驱症状,发病 1-2日后出现颧骨弓或耳部疼痛,然后出现唾液腺肿大,通常可见一侧或双侧腮腺肿大。 3.流行性感冒 流感病人为传染源,主要在人多拥挤的密闭环境中经空气或飞沫传播,亦可通过直接接触病人的分泌物而传播。 患病时出现发热、头痛、肌痛、乏力、鼻炎、咽痛和咳嗽症状,还可出现肠胃不适。 4.麻疹 麻疹病人为传染源,主要通过飞沫或直接接触病人的鼻咽喉分泌物传播。 患病初期出现咳嗽、流涕、发热、眼红及口腔内出现白点(柯氏白斑);3至7日后皮肤会出现斑丘疹,通常由面部扩散到全身,维持4至7日,亦可能长达3个星期,留下褐色斑痕或出现脱屑;病重者的呼吸系统、消化系统及脑部会受影响,导致严重后果,甚至死亡。 5.手足口病 手足口病病人和隐性感染者均为传染源,主要通过消化道、呼吸道和密切接触等途径传播。 多发生于学龄前儿童,尤以3岁以下年龄组发病率最高。

主要症状表现为手、足、口腔等部位的斑丘疹、疱疹,少数重症病例可出现脑膜炎、脑炎、脑脊髓炎、肺水肿、循环障碍等。 6.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 传染源主要是患禽流感或携带禽流感病毒的禽类(家禽、野禽)以及鸟类。主要经呼吸道感染,也可能会通过密切接触感染的禽类及其分泌物、粪便和受污染的水而感染,但是尚未发现人与人之间有效传播的证据。 早期症状与普通流感非常相似,主要表现为高热(大多持续38℃以上)、咳嗽、咽痛、头痛、全身不适等症状。 7.猪流感 猪流感是由猪流感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呼吸道传染病,这种病在猪中经常发生,但很少导致猪的死亡。人可能通过接触受感染的生猪或接触被猪流感病毒感染的环境,或通过与感染猪流感病毒的人发生接触导致猪流感。 人感染主流感后的症状与普通人流感相似,包括发热、咳嗽、喉咙痛、身体疼痛、头痛、发冷和疲劳等,有些还会出现腹泻和呕吐,重者会继发肺炎和呼吸衰竭,甚至死亡。本次爆发的新型猪流感病毒可能在人体的潜伏期长达7天。 8.肠道疾病 肠道传染病是指病原微生物经口进入人体消化道后,引起的以腹泻为主等一系列人体病变的传染病,也就是人们俗称的“拉肚子”。肠道传染病主要是通过食用了被肠道致病原污染的食物或饮用被污 染的水源而造成的,所以预防肠道传染病的重点就是防止“病从口入”。 二、预防要点 1.在人群聚集场所打喷嚏或咳嗽时应用手绢或纸巾掩盖口鼻,不要随地吐痰,不要随意丢弃吐痰或揩鼻涕使用过的手纸。 2.应保持充足睡眠、勤于锻炼、勤洗手等。 3.双手接触呼吸道分泌物后(如打喷嚏后)应立即洗手或擦净。 4.避免与他人共用水杯、餐具、毛巾、牙刷等物品。 5.注意环境卫生和室内通风,如周围有呼吸道传染病症状病人时,应增加通风换气的次数,开窗时要避免穿堂风,注意保暖。衣服、被褥要经常在阳光下暴晒。 6.多喝水,多吃蔬菜水果,增加机体免疫能力。

血源及性传播疾病

血源及性传播疾病 Document number:NOCG-YUNOO-BUYTT-UU986-1986UT

预防控制传染病健康教育 血源及性传播疾病 (一)、什么是血源及性传播疾病 血源性疾病主要指可以通过输血、血液制品、注射、手术等 途径进行传播的传染病,其病原体存在于血液、体液和分泌 物中。性传播疾病是指通过性接触而传播的一组疾病。(二)、常见的血源及性传播疾病的种类 可通过血源或性接触传播的传染病包括:HIV感染/艾滋病、 乙型肝炎、丙型肝炎、淋病和梅毒等。 (三)、血源及性传播疾病的传播 1、传染源:主要是病人和无症状病毒携带者。 2、传播途径:主要有性接触、血液和母婴传播三种途径。生活 上的密切接触也可能传播乙型肝炎、丙型肝炎、淋病和梅 毒。但是,艾滋病病毒感染者或病人的日常生活和工作接触 不会感染艾滋病。 (四)预防控制血源及性传播疾病健康教育知识要点: 1、洁身自爱、遵守性道德是预防经性接触感染传染病的根本措施。 2、正确使用质量合格的安全套,可大大减少感染和传播性病的 危险。

3、避免不必要的注射、输血和使用血液制品;必要时,使用经 过检测合格的血液或血液制品。 4、治疗疾病时,提倡使用一次性注射器或经过严格消毒的医疗 器械。 5、注意个人卫生,避免不洁性交,可以预防性病。 6、共用注射器静脉吸毒是感染艾滋病病毒和传播艾滋病的高危 险行为,要拒绝毒品,珍爱生命。 7、对感染艾滋病病毒的孕产妇及时采取抗病毒药物干预、减少 产时损伤性操作、避免母乳喂养等预防措施,可大大降低胎婴儿被感染的可能性。 8、关心、帮助、不歧视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病人,鼓励他们参 与艾滋病防治工作,是控制艾滋病传播的重要措施。 9、艾滋病威胁着每一个人和每一个家庭,影响着社会的发展和 稳定,预防艾滋是全社会的责任。 10、接种乙型肝炎疫苗能保护易感人群,获得一定的免疫力。

小学季节性传染病防控方案.doc

小学季节性传染病防控工作方案 学校人群聚集,流动性大,接触面广,是传染病的易发场所。青少年由于其免疫功能尚不完善,抵御各种传染病的能力较弱,是多种传染病的好发年龄,一旦发生,极易传播和流行,并可扩大到家庭和社会。必须高度戒备地重视传染病的预防和控制。为有力地保障我校师生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促进学校发展,维护学校稳定,将常见传染病预防控制工作依法纳入科学、规范、有序的轨道,形成工作常规,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学校卫生工作条例》等法律法规及相关文件精神的要求,特制订我校季节性“传染病”预防控制措施及应急预案,确保一旦发现疫情,及时采取坚决措施,控制传染病,阻断传播途径,坚决防止疫情在我校的传播及蔓延。 一、健全领导机构,加强统一领导 1、成立常见传染病防控领导小组 组长: 副组长: 成员:各班班主任 2、职责: (1)负责领导、协调、组织全校传染病预防控制工作,提供必要的预防经费和物资保障。 (2)负责常见传染病防控工作的组织开展、检查督促、资料收集与归档等工作。 二、遵循预防为主,狠抓措施落实 1、做好传染病防治宣传工作,增强师生卫生防疫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通过多种形式、多种渠道(升旗讲话、校会、晨会、校园广播、黑板报、宣传橱窗、健康教育课等)对学生进行预防季节性传染病知识的宣传教育。利用健康教育课,开展好以预防春季传染病为重点的健康知识教育。 2、开展“三管四灭”(管污水、管粪便、管垃圾处理、灭蝇、灭蚊、灭鼠、灭蟑螂)为中心的爱国卫生运动,搞好环境卫生,在卫生防疫部门的指导下做好环境消毒工作。 3、加强饮食、饮水卫生管理,严防食物中毒和传染病发生。按照《食品卫生法》、《学校食堂与学生集体用餐管理规定》等有关法规要求,切实加强学校食堂和小卖部管理,严格购物登记、食品留样、餐具消毒、从业人员健康体检制度,做好检查落实。 4、有计划地做好师生健康体检和常见传染病的预防接种工作。 5、教育学生养成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不与传染病人接触,生病及时就医;教育学生坚持锻炼,增强对疾病的抵抗能力。 6、积极争取相关部门的支持,共同做好学校周边不符合食品卫生要求的饮食摊点的整治,消除引发学校传染病的隐患。 7、加强门卫管理,切断外来传染病源。 8、做好预防常见病的必要药品等物资储备。 9、加强和村医务室的联系工作,充分发医生在预防季节性传染病和师生健康保健工作中的积极作用

皮肤病及性传播疾病(A1型题1)

1.下列关于寻常型银屑病的病理,哪个不正确B.颗粒层增厚 3.被认为是促发或加重银屑病的主要因素C.感染2.变态反应性接触陛皮炎的说法哪项不正确C.刺激物多具有抗原性 6.股癣发生的部位不包括E.大腿A.急性皮炎伴大量渗液--冷湿敷 B.急性或亚急性皮炎无渗液--粉剂 31.糊剂是C.粉剂加在凡士林D.慢性局限性浸润肥厚性皮肤病--硬膏 E.瘙痒病--酊剂或醑剂 11.湿疹的水疱位于A.表皮内5.原发刺激性接触性皮炎的特点哪项不正确D.与年龄无关 7.乳房湿疹的特点是B.皮损呈棕红色 8.患者前几天曾患化脓性扁桃体炎,随后于头皮及四肢出现银白色鳞屑的斑丘疹,轻轻搔刮可出现成层鳞屑,刮去鳞屑后见半透明薄膜,首先考虑B.寻常型银屑病 9.下列哪项不是寻常型银屑病的特征现象D.甲胬肉 10.下列有关湿疹的治疗叙述错误的是C.慢性湿疹迁延不愈者,需口服糖皮质激素 33急性湿疹的好发部位耳后12.病人35岁,头皮及四肢伸侧有覆有银白色鳞屑的丘疹,手、腕、足等小关节红肿疼痛,呈梭性肿胀,X线显示受累关节边缘被侵蚀,患者血沉增快,类风湿因子阴性,考虑为C.关节病型银屑病 15.银屑病发病与A.遗传有关13.慢性湿疹发生的部位最确切的是E.任何部位下列哪个不是银屑病的分型E.全身型银屑病 16.以下哪种剂型适合软化痂D.油膏 17.关于水痘哪项不正确C.常单侧发生水疱 18.银屑病按病程分期正确的是A.进行期、稳定期、消退期 21.慢性荨麻疹治疗应D.以抗组胺药物为主19.具有形态单一、大疱及坏死、炎症较重表现的是A.接触性皮炎 24.哪项不是诊断急性湿疹的依据E.斑贴试验20.银屑病与二期梅毒的鉴别最有意义的是D.梅毒血清反应阳性 25.婴儿湿疹的皮损特点A.丘疱疹、糜烂22.药疹与下列哪项关系正确A.皮疹与药理作用无关,与服药量无一定相关性 27.酊剂是A.不挥发的药物溶于酒精23.对固定性药疹下列哪一项是不正确的A.是特定药物引起的药疹 28.常见的HNA病毒是D.风疹病毒 29.下列哪种情况可用挤压器将痤疮皮损内容物挤出C.黑头粉刺 34.不易引起瘢痕的为哪型痤疮C.寻常性痤疮30.先天梅毒下列哪项是错误的D.先天梅毒也可经父亲传染 32.湿疹的一般治疗错误的是D.反复用肥皂洗35.常见的皮肤病的DNA病毒是C.传染性软疣病毒 6.下列梅毒螺旋体检查方法中哪些是正确的A.暗视野法37.感染梅毒后第一期皮肤病变出现的时间是C.3周 41.治疗重症药疹及早的首选药物是C.内用糖皮质激素38.下列有关带状疱疹的病因及发病叙述错误的是C.病毒经破损的皮肤粘膜侵入体内 39可累及关节的病变银屑病40.患者,女性,58岁,近两年发现颈部出现多发细长状突起疣体,如米粒大小,数目渐多,与皮肤颜色一致,最可能的诊断是C.丝状疣 44荨麻疹的发病机制主要有免疫性和非免疫性两类下列哪项荨麻疹属非免疫性延迟性压力性荨麻疹42.传染性软疣的软疣小体包含A.病毒及其代谢产物 45.不能用免疫抑制剂治疗的银屑病类型是D.泛发型 不同浓度,药物的作用亦不同,应先用低浓度,以后根据需要逐步提高一旦发现过敏或有刺激,应立即停用,改用其他药物C.患者的年龄、性别、皮损部位和季节等在选药时也应注意D.一种药物用久后,可更换另一种相同或不同性质的药物46.不属于特殊类型荨麻疹的是A.丘疹型荨麻疹 47.银屑病中最重的一型是B.泛发型脓疱型 48.关于水痘和带状疱疹治疗的说法哪项正确A.由同一病毒致病 49.可防止银屑病复发的药物是E.目前尚无51.女性患者,40岁,于指背和掌面出现境界不清的皮损,角化明显,有浸润增厚,伴有皲裂,指甲变厚,冬重夏轻,考虑为B.慢性湿疹 50.关于传染性软疣的说法不正确的是C.互样融合 52.亚急性湿疹的表现哪项不正确A.红肿减轻B.以鳞屑、结痂为主C.可阵发性加重D.渗出增多E.皮损范围缩小53.接触性皮炎的组织病理叙述错误的是E.表皮突消失 54.银屑病皮损好发于A.四肢伸侧 55.急性湿疹的特点是C.以丘疱疹为主 56.最常见的银屑病类型E.寻常型 57.银屑病转为泛发性脓疱型银屑病的最常见诱因是A.应用皮脂类固醇或免疫抑制剂过程中突然停药 58.引起湿疹的主要因素有B.过敏体质 59.从发病机制看接触性皮炎是C.迟发型变态反应60.对慢性肥厚性皮损首选外用药为D.软膏或硬膏 61.强效外用糖皮质激素,不宜长期外用C.阴股部62.手癣、足癣的病原菌为E.真菌 64.治疗痤疮下列抗生素首选哪一种D.四环素 63.银屑病(俗称牛皮癣)尽管患病率不低,目前认为是一种D.原因不明,尚无特效治疗药物的皮肤病 65.艾滋病的癌瘤主要为A.卡波西肉瘤 66.艾滋病可经过下列哪种途径传播D.共用注射器67.女,24岁,右足底行走时轻度疼痛,右足跖前部可见数个黄豆大小淡黄色角质栓,除去表面角质层可见有白色软刺状疣体,表面可见小黑点,最可能的诊断是C.跖疣 71.带状疱疹水疱的特征为A.阵发性疼痛 69.女,22岁,面部皮疹2个月余,无自觉症状,皮疹为米粒大到绿豆大扁平隆起的丘疹,表面光滑!质硬,浅褐色,圆形、椭圆形或多角形,有的呈串珠状排列,可能的诊断为。B.扁平疣 70.带状疱疹的自觉症状为C.疼痛72.带状疱疹治疗的首选药物为C.阿昔洛韦(无环鸟苷) 73.胆碱能荨麻疹最可能发生的部位B.躯干上部、上肢74.导致带状疱疹的病毒名称做C.水痘一带状疱疹病毒 75.典型的神经性皮炎皮疹为C.片状苔藓样变76.酊剂为A.不挥发的药物溶于酒精 77.对痤疮瘢痕治疗无效的为D.口服抗生素药物 79.对于痤疮的日常护理哪项不正确C.挤捏 80.对于痤疮以下哪种说法不对A.只有青年人才发病

预防季节性传染病主题班会教案.pdf

预防传染病主题班会 九(1)班王为仁 活动目标: 1、通过班会课中的看录像、看照片、知识竞赛等,让学生对传染病的发生、传播等有全面的了解;让学生知道讲究卫生的重要意义。 2、通过小组讨论、演讲各类发言等形式激发学生讲究卫生,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全面提高学生身体素质的决心。 活动准备: 1、关于预防传染病的挂图、录像。 2、准备知识竞赛题十个。 3、每人写一篇《预防传染病》文章; 4、多媒体等现代化设备的准备. 活动过程: 一、导入:展示图片,播放录像 二、组织讨论: 1、学生讨论关于传染病的发生、传播和预防。 2、报告讨论结果 教师总结:预防传染病其实并不难,我们每个人只要做到以下要求就会远离传染病: 1、头发:头发整洁无异味;男生不留长发。 2、脸:洁净无污垢。 3、颈:脖颈、耳根干净无污垢。 4、手:手干净无污物;不留长指甲,指甲缝内无污垢。 5、衣服:衣服整洁,勤换洗;衣领、衣袖无污垢; 6、鞋袜:鞋子整洁,上学穿袜子,不拖鞋带。 7、书包:书包干净整洁,书本摆放整齐。 8、桌面:整洁无杂物。 三、预防传染病知识竞赛: 划分两个小组,有必答题和抢答题两类,分别给两个小组计分 1、了解春季的常见传染病

春季的常见传染病有以下几种: A、流感流感是常见的呼吸道传染病,潜伏期1—3日,主要症状为发热、头痛、流涕、咽痛、干咳,发热一般持续3—4天,也有表现为较重的肺炎或胃肠型流感 B、麻疹是由麻疹病毒引起的急性传染病,潜伏期8—12日,主要症状为发热、怕光、流泪、流涕,眼结膜充血,出现口腔粘膜斑及全身斑丘疹 C、流行性腮腺炎是由流腮病毒引起的急性传染病,伏期14—19日,发热,耳下或下颌角疼痛,以耳垂为中心1—2天内迅速肿大,张口和咀嚼时疼痛 D、猩红热是由乙型溶血性链球菌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临床特点为发热,咽炎、全身弥漫性皮疹,疹退后伴皮肤脱屑等,潜伏期1—7天 2、如何预防? 不同的传染病有不同的治疗方法,但基本的预防措施是相通的,我们只要注意以下几点,就能有效地减少疾病的发生和传播 A、每天开窗通风,保持室内空气新鲜,避免交叉感染等 B、不到人口密集、空气污染的场所去。 C、勤洗手,并用流动水彻底清洗干净,包括不用污浊的毛巾擦手 D、注意不要过度疲劳,防止感冒,以免抗病力下降; E、发热或有其它不适及时就医; F、避免接触传染病人,尽量不到传染病流行疫区; 四、课堂总结: 学生活动情况和效果评价。 五、后续活动:出一期《讲卫生,预防传染病》的手抄报。

中西医结合执业助理医师-皮肤及性传播疾病(精选试题)

中西医结合执业助理医师-皮肤及性传播疾病 1、同形反应可见于银屑病哪一期。() A.静止期 B.消退期 C.进行期 D.红斑期 E.丘疹期 2、下列治疗癣不宜用的药物是()。 A.伊曲康哩 B.灰黄霉素 C.强的松 D.酮康哩 E.两性霉素B 3、梅毒传入我国的年代是()。 A.16世纪初叶 B.17世纪初叶 C.18世纪初叶 D.19世纪初叶 E.20世纪初叶

4、关于癣的治疗哪项可以不用()。 A.灰黄霉素 B.剪发、拔甲、拔发、洗头 C.肌肉注射抗生素 D.10%水杨酸软膏 E.5%硫黄软膏 5、牛皮癣相当于西医学的()。 A.银屑病 B.红色毛糠疹 C.神经性皮炎 D.尊麻疹 E.扁平苔藓 6、最易继发感染的手足癣为下列哪一型()。 A.水疙型 B.糜烂型 C.脱屑型 D.红斑型 E.皲裂型

7、牛皮癣(中医)的典型皮疹为()。 A.皮疹色鲜红 B.扁平多角形丘疹,融合成片呈苔藓样 C.严重时滋水淋漓 D.皮疹为红色丘疹、丘疱疹、脓疱 E.皮损经搔抓脱屑后基底可见点状出血 8、以下除哪项以外,均为牛皮癣的临床表现()。 A.与季节有关,常夏轻冬重 B.皮疹为圆形和多角形扁平丘疹融合成苔藓样变 C.慢性病程,易反复发作 D.大多数见于颈项部、额部等易受摩擦部位 E.自觉阵发性奇痒 9、牛皮癣的病因病机多为()。 A.风邪袭表,气血失和 B.脾经湿热,外受风邪 C.心经热盛,生风作痒 D.风湿热之邪阻滞肌肤,久滞血虚生风化燥 E.以上均不是 10、以下哪个病名不属于癣病范畴()。

A.白秃疮 B.圆癣 C.鹅掌风 D.脚气病 E.阴癣 11、以下关于体股癣的主要临床表现特点哪项不正确。() A.钱币状红斑 B.丘疹、水疱 C.鳞屑、瘙痒 D.溃疡、疤痕 E.夏重冬轻 12、关于乳癖疼痛特点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A.多以胀痛为主 B.多在经前加重 C.可随情绪变化 D.多为隐隐作痛 E.可涉及肩背部 13、以下哪一项不符合皮肤瘙痒症的诊断。() A.无原发皮损,以瘙痒为主

血源性传播疾病致病因素分析

血源性传播疾病致病因素分析 华 川,鲁 然 (解放军第252医院,河北保定071000) 关键词:血源性传播疾病;致病因素;监测 中图分类号:R472.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24529(2002)1120878203 血液和血制品的重要生理意义决定了输血是平时、战时和重大灾害时进行急救的重要手段以及疾病防治的重要措施。1995年我国医疗临床用血约800吨,年供血约400万人次,并临床用血以每年7%~10%的速度递增1,我们不能忽视输血和血制品输注是多种血源性传播疾病的重要途径。随着医院感染监测工作的不断深入,人们对输血引起的医院感染监测也日趋重视,为此,扩大了医院感染监测的内容和范围,在监测人群方面,随着血源性感染的增加和A I D S患者的增多,已不再限于住院患者,在院工作人员和门诊患者的医院感染也已成为人们关注的对象。 P itter等对外科I CU患者发生血源性感染的结果进行了调查,发现血源性感染所致患者的死亡率占总死亡人数的35%,即每预防3个患者发生血液感染,就可以减少1名患者死亡,这类挽救患者生命的预防措施的价值是显而易见的1。这一研究还显示,每发生1例血液感染,将增加患者40000美元的医疗费用,若伴有其他部位的医院感染将增加其死亡的危险性,因此,预防患者发生血液感染会产生巨大的经济效益。常见的血源性传播疾病有病毒性肝炎、艾滋病、梅毒、T T病毒、菌血症等,这些疾病的病原可以通过感染这些病原献血者的血液输入受血者体内,也可通过输血过程包括输血器材被这些病原污染而使受血者感染,后者还可感染供血者和输血科(血库)工作人员。 1 病毒性肝炎 我国是肝炎高发区,自然人群中各类病毒性肝炎感染率超过60%,乙型肝炎和丙型肝炎是较为常见的血源性传播疾病。由于乙肝病毒(HBV)是一种高变异病毒,可在慢性持续性感染的过程中自然变异,其S区基因发生变异,使AA145由甘氨酸变为精氨酸,引起乙肝病毒表面抗原(HB s A g)“a”决定簇的抗原性和免疫原性发生改变,使变异发生前产生的抗2HB s不能中和变异的HB s A g,导致免疫逃逸现象。可引起患者血清中同时出现HB s A g和抗2HB s,也可出现常规诊断试剂不能检出HB s A g,造成漏诊2,3。另外, HBV感染者“窗口期”也是造成献血员漏诊的主要原因之一。王笃初等4对583例合格献血员进行HBV血清标记物及HBV2DNA复检,结果:HBV2M(+)55.5%,HBV2DNA (+)9.78%;另冯国基等检测了2025例合格献血员,15.1%的人乙肝感染指标阳性,其中HBV2DNA(+)10.5%,在 收稿日期:2002202227; 修订日期:20022052201690乙肝标志物全阴的人中用PCR方法测HBV2DNA,阳性者25人5。说明目前献血员隐匿感染乙肝病毒,必须改进献血员乙肝病毒的筛选方法。 输血后肝炎(po st tran sfu si on hepatitis,PTH)最多见的是丙型肝炎(HCV),约占PTH的90%以上,1995年全世界PTH发生率约为1%,其中98%为丙型肝炎1。输血和注射血制品是丙型肝炎主要传播途径。我国人群中HCV携带率为2%,职业卖血者中抗2HCV阳性率为8%~13%,流动卖血者中可达40%。输血是传播HCV的重要途径之一,丙肝患者大都伴有肝功能异常,为此可以通过检测丙肝抗体、AL T、A ST、GGT等肝功能指标来筛选献血员,对减少输血传播丙肝的发生起重要作用。 2 艾滋病 艾滋病由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 I V)引起,又称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A I D S),1981年由CDC首先在美国发现,是20世纪发现的最严重的一种疾病。近20年来在全世界迅速蔓延,已有180多个国家宣告出现了艾滋病病情,病死率极高,两年内可达70%以上,目前还没有研制出有效的预防疫苗和治疗方法。有关血源性感染H I V的事件,国内外均有报道,最突出的是法国输血案1,即在1984年前后,当时的法国未实行献血者H I V抗体检测,因而造成数千人由于接受含H I V的血液而感染H I V,目前死亡近千人,引起世界震惊。美国从1981年发现艾滋病至1985年实行献血者H I V抗体检测前,1.5万血友患者中70%的甲型血友患者、35%的乙型血友患者因使用被H I V污染的凝血因子而感染了艾滋病。1992年,扎伊尔用输血治疗疟疾儿童贫血,结果感染H I V儿童占该国H I V感染儿童的25%。 目前,我国感染艾滋病病毒总人数超过60万4,截止2001年9月底,31个省、区、市累计报告发现28133例感染者,我国政府于2001年8月正式承认我国存在血液传播艾滋病,至1997年底统计的8227例H I V感染者中,经血液途径感染者近1440例(17.5%)。我国目前的艾滋病感染正以每年30%的速度递增,控制由输血传播H I V感染尤显重要。 3 梅 毒 梅毒是一种性传播疾病,由苍白密螺旋体引起,早期梅毒患者的皮肤和粘膜损害处有大量螺旋体,进入血液后即可经血液及胎盘传播。苍白密螺旋体长6~15nm,6~12个螺旋,体外抵抗力差,血中螺旋体在4℃可生存3~6d,低温 ? 8 7 8 ?Ch in J N o socom i o l V o l.12N o.112002

皮肤病与性病学研究生试题

皮肤性病学研究生考试试题2007-08-29 22:35第一部分选择题(共30分)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深达皮肤真皮网状层或更深的皮肤缺损称为() A.皲裂 B.糜烂 C.溃疡 D.表皮剥脱 2.促进表皮正常角化,使角质层恢复正常的外用药物称为() A.收敛剂 B.角质促成剂 C.角质松解剂 D.腐蚀剂 3.糖尿病患者应禁用或慎用的药物是() A.强的松 B.扑尔敏 C.阿司咪唑(息斯敏) D.制霉菌素 4.不溶于水的粉剂(约30%—50%)与水混合而成的外用剂型称为() A.粉剂 B.溶液 C.酊剂 D.洗剂 5.有水疱、糜烂、渗出的皮损,适宜的外用药物剂型为() A.溶液 B.软膏 C.粉剂 D.洗剂 6.疥疮的治疗宜选用() A.红霉素软膏 B.硫磺软膏 C.咪康唑软膏 D.联苯苄唑软膏 7.晚期梅毒是指病期在() A.1年以上 B.2年以上 C.5年以上 D.10年以上 8.重型药疹应及早应用() A.免疫抑制剂 B.维甲酸类药物 C.免疫调节剂 D.糖皮质类固醇激素 9.诊断变态反应性接触性皮炎最可靠的方法是() A.斑贴试验 B.血清IgE测定 C.血清IgG测定 D.血清免疫复合物测定 10.慢性单纯性苔藓(神经性皮炎)的常见皮损为() A.糜烂 B.疤痕 C.萎缩 D.苔藓样变 11.关于玫瑰糠疹,哪项是错误的() A.可有前驱斑或母斑 B.皮疹长轴与皮肤纹理一致 C.刮除皮损鳞屑可见薄膜现象及点状出血 D.皮疹可自行消退 12.有关过敏性紫癜,下列哪项是错误的() A.可伴有肾脏损害 B.可伴有胃肠道损害 C.可伴有关节损害 D.可伴有血小板计数明显减少13.无疱疮的治疗首选() A.皮质类固醇激素 B.氨苯砜 C.免疫抵制剂 D.伊曲康唑 14.属于遗传性皮肤病的是() A.麻风病 B.恶性黑素瘤 C.白癜风 D.鱼鳞病 15.属于良性皮肤肿瘤的是() A.鲍温病 B.脂溢性角化病 C.帕哲病 D.基底细胞癌第二部分非选择题(共70分)二、填空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2分,共10分)请在每小题的空格中填上正确答案。错填、不填均无分。 16.连接表皮与真皮间的结构称为。17.皮下组织由疏松结缔组织和组成。18.头癣的临床表现分为白癣、黄癣、及脓癣。19.寻常型银屑病临床上一般分为三期,即、静止期(稳定期)和退行期。20.红斑狼疮的临床表现分为:盘状红斑狼疮、亚急性皮肤型红斑狼疮和 。三、名词解释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2分,共10分) 21.丘疹22.丹毒23.银屑病同形反应24.雷诺现象25.尼氏征(棘刺松解征) 四、简答题(本大题共6小题,每小题5分,共30分)26.写出五种皮肤物理治疗方法的名称。27.简述皮肤的生理功能。28.写出5种药疹临床类型的名称。29.简述急性荨

血源性传染病职业暴露的防护和应急措施

传染病职业暴露的防护和应急措施 医务人员在从事诊疗,护理,医疗垃圾清运等工作过程中意外被血源性传染病感染者或携带都的血液,体液污染了破损的皮肤或黏膜,或被含有血源性传染病的血液、体液污染了的针头及其它锐器刺破皮肤,还包括被这类人抓伤、咬伤等,都有可能被血源性传染病感染,我国目前人口中乙型肝炎总感染率高达60%左右,乙型肝炎病毒携带都已有1.3亿,艾滋病的流行在我国也已经进入快速增长期,艾滋病病人已出现猛增趋势。国内学者调查发现,临床医务人员HBV、HCV、HGV等肝炎总感染率为33.3%明显高于普通人群(12.3)。医务人员正面临着严峻的职业暴露的危险,因此,医务人员明确血源性传染病职业暴露的防护与处理程序尤为重要。 (一)医务人员感染血源性传播疾病的职业危害 1,病人血液中会有致病因子,是造成医务人员感染血源性传播疾病的先决条件,医务人员经常接触病人的血液、体液等,职业暴露后感染的几率较常人高。血源性致病因子对医务人员的传染常发生于锐器和针刺损伤皮肤黏膜或破损皮肤接触等方式传播,多发生于护士,其次是检验科人员及医师。 2,长时间从事采血,急救工作以及妇、产科、血液科的操作,接触病人血液、体液的机会大大增加,接触血量越大,时间越长,机体获得致病因子的量越大。医疗、护理活动中一切可能接触血液、体液的操作,包括注射、采血、输血、手术、内镜、透

析及病人各类标本的采集,传递,检验及废弃处理过程均可造 成职业性感染。综合不同国家或地区的研究资料,医务人员因 针刺或损伤、接触受污染的血,感染乙肝的危险性为2%-40%,感染丙肝的危险性为3%-10%。护理职业暴露感染HBV的危险性 明显高于HCV,HIV。 (二)医务人员血源性传染病职业暴露的防护 1,防护重点是避免与病人或携带者的血液和体液直接接触。 2,加强对医务人员防范意识的宣传教育,树立良好的消毒灭菌观念。3,医务人员应遵守标准预防的原则,视所有病人的血液、体液及被血液和体液污染的物品为具有传染性的物质,在操作过程中, 必须严格执行正确的操作程序,并采取适当的防护措施。 4,医务人员在接触病人前后必须洗手,接触任何含病原体的物质时,应采取适当的防护措施: (1)进行有可能接触病人血液、体液的操作时,必须戴手套,操作完毕,脱去手套立即洗手,必要时进行手消毒。 (2)在操作过程中病人的血液,体液可能溅起时,须戴手套,防渗透的口罩,护目镜;在操作时若其血液、体液可能发生大面 积飞溅或可能污染医务人员身体时,还必须穿防渗透隔离衣或 围裙,以提供有效的保护。 (3)建议工作人员暴露部位如有伤口、皮炎等应避免参与血源性传染病如艾滋病、乙肝等感染者的护理工作,也不要接触污染 的仪器设备。

季节性传染病预防知识要点

季节性传染病预防知识要点 一、基本知识 1.水痘 病人从出现皮疹前2日至出疹后6日具有传染性。 患病初期可有发热、头痛、全身倦怠等前驱症状,在发病24小时内出现皮疹,皮疹分布呈向心性,即躯干、头部较多,四肢处较少。大部分情况下,病人症状都是轻微的,可不治而愈。 2.流行性腮腺炎 病人在腮腺明显肿胀前6-7日至肿胀后9日期间具有传染性。 患病初期可有发热、头痛、无力、食欲不振等前驱症状,发病1-2日后出现颧骨弓或耳部疼痛,然后出现唾液腺肿大,通常可见一侧或双侧腮腺肿大。 3.流行性感冒 流感病人为传染源,主要在人多拥挤的密闭环境中经空气或飞沫传播,亦可通过直接接触病人的分泌物而传播。 患病时出现发热、头痛、肌痛、乏力、鼻炎、咽痛和咳嗽症状,还可出现肠胃不适。 4.麻疹 麻疹病人为传染源,主要通过飞沫或直接接触病人的鼻咽喉分泌物传播。 患病初期出现咳嗽、流涕、发热、眼红及口腔内出现白点(柯氏白斑);3至7日后皮肤会出现斑丘疹,通常由面部扩散到全身,维持4至7日,亦可能长达3个星期,留下褐色斑痕或出现脱屑;病重者的呼吸系统、消化系统及脑部会受影响,导致严重后果,甚至死亡。 5.手足口病 手足口病病人和隐性感染者均为传染源,主要通过消化道、呼吸道和密切接触等途径传播。 多发生于学龄前儿童,尤以3岁以下年龄组发病率最高。 主要症状表现为手、足、口腔等部位的斑丘疹、疱疹,少数重症病例可出现脑膜炎、脑炎、脑脊髓炎、肺水肿、循环障碍等。 6.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 传染源主要是患禽流感或携带禽流感病毒的禽类(家禽、野禽)以及鸟类。主要经呼吸道感染,也可能会通过密切接触感染的禽类及

其分泌物、粪便和受污染的水而感染,但是尚未发现人与人之间有效传播的证据。 早期症状与普通流感非常相似,主要表现为高热(大多持续38℃以上)、咳嗽、咽痛、头痛、全身不适等症状。 7.猪流感 猪流感是由猪流感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呼吸道传染病,这种病在猪中经常发生,但很少导致猪的死亡。人可能通过接触受感染的生猪或接触被猪流感病毒感染的环境,或通过与感染猪流感病毒的人发生接触导致猪流感。 人感染主流感后的症状与普通人流感相似,包括发热、咳嗽、喉咙痛、身体疼痛、头痛、发冷和疲劳等,有些还会出现腹泻和呕吐,重者会继发肺炎和呼吸衰竭,甚至死亡。本次爆发的新型猪流感病毒可能在人体的潜伏期长达7天。 8.肠道疾病 肠道传染病是指病原微生物经口进入人体消化道后,引起的以腹泻为主等一系列人体病变的传染病,也就是人们俗称的“拉肚子”。肠道传染病主要是通过食用了被肠道致病原污染的食物或饮用被污染的水源而造成的,所以预防肠道传染病的重点就是防止“病从口入”。 二、预防要点 1.在人群聚集场所打喷嚏或咳嗽时应用手绢或纸巾掩盖口鼻,不要随地吐痰,不要随意丢弃吐痰或揩鼻涕使用过的手纸。 2.应保持充足睡眠、勤于锻炼、勤洗手等。 3.双手接触呼吸道分泌物后(如打喷嚏后)应立即洗手或擦净。 4.避免与他人共用水杯、餐具、毛巾、牙刷等物品。 5.注意环境卫生和室内通风,如周围有呼吸道传染病症状病人时,应增加通风换气的次数,开窗时要避免穿堂风,注意保暖。衣服、被褥要经常在阳光下暴晒。 6.多喝水,多吃蔬菜水果,增加机体免疫能力。 7.尽量避免到人多拥挤的公共场所。 8.避免接触猫狗、禽鸟、鼠类及其粪便及排泄物,一旦接触,一定要洗手。 9.发现死亡或可疑患病的动物,不要触摸,应立即报告。

血源性病原体职业接触防护导则

血源性病原体职业接触防护导则(2009年)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血源性病原体职业接触的预防控制措施、个人防护用品以及职业接触后的评估、预防及随访等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医疗卫生机构及其他存在血源性病原体职业接触的用人单位。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GBZ 158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警示标识 3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 3.1血源性病原体bloodborne pathogen 存在于血液和某些体液中能引起人体疾病的病原微生物,例如乙型肝炎病毒(HBV、丙型肝炎病毒(HCV)和艾滋病病毒(HIV)等。 3.2职业接触occupational exposure 劳动者在从事职业活动中,通过眼、口、鼻及其他黏膜、破损皮肤或非胃肠道接触含血源性病原体的血液或其他潜在传染性物质的状态。 3.3非胃肠道接触parenteral exposure 劳动者在职业活动中,通过针刺、咬伤、擦伤和割伤等途径穿透皮肤或黏膜屏障接触血源性病原体的状态。3.4污染contamination 作业环境、物体内或其表面存在含血源性病原体的血液或者其他潜在传染性物质的状态。 3.5医疗废物regulated medical waste 医疗卫生机构在医疗、预防、保健以及其他医疗卫生相关活动中产生的具有直接或者间接感染性、毒性以及其他危害性的废物。在本标准中,医疗废物包括液体血液、半液体血液以及其他潜在传染性物质;处理压缩后呈液体或半液体状的废物所释出的血液或者其他潜在污染性物质;处理固体压缩状废物时释出的血液或者其他潜在污染性物质;污染的锐器、含有血液或其他潜在传染性物质的病理性和微生物性废物。 3.6被污染的衣物contaminated laundry 被含血源性病原体的血液或其他潜在传染性物质污染,或者可能包裹有污染锐器的衣物。 3.7工程控制engineering control 采用某些措施和工具隔离或消除工作场所可能存在的血源性病原体危害,如使用处理锐器的容器、自带套管的针具或更安全的医疗设施(包括锐器伤害防护装置和无针系统)。 3.8洗手设施handwashing facility 能提供充足的流动水(非手动开关)、洗手液(皂)和一次性手巾或热风干手器等的设施。 3.9无针系统needleless system 在下列医疗卫生工作中不使用针具的设施:①建立动脉或静脉通路收集血液;②向体内输入药物或液体;③其他通过污染锐器损伤皮肤而导致的潜在职业接触。 3.10有保护装置的锐器sharps with engineered sharps injury protection 装有减少职业接触事故的内置安全构件的锐器,用于抽取体液、刺入静脉和动脉或输入药品或液体等。 3.11病原制备机构pathogens production facility 指批量化、规模化制备高浓度HBV、HCV或HIV等病原微生物的机构。 3.12临床实验室clinical laboratory在临床诊疗或其他筛检活动中对血液或其他传染性材料进行检验工作的实验室。 3.13研究实验室research laboratory 在研究过程中制备或使用研究量的HBV、HCV和HIV等病原微生物的实验室,研究实验室可能制备出高浓度的HBV、HCV和HIV等,但制备的病原数量比病原制备机构少。 3.14源患者source individual

医院医务人员血源性传播疾病职业暴露应急预案

医院医务人员血源性传播疾病职业暴露应急预案 1总则 为维护医务人员的职业安全,有效预防和控制医务人员在工作中发生职业暴露感染血源性传播疾病的风险,保障医务人员的职业安全。 2适用范围 全院。 3关键词定义 3.1血源性传播疾病:指存在于血液和某些体液中的能引起人体疾病的病原微生物,例如乙型肝炎病毒(HBV)、丙型肝炎病毒(HCV)和艾滋病病毒(HIV)等。 3.2血源性传播疾病职业暴露:指医务人员从事诊疗、护理等工作过程中意外被各种病原体感染的血液、或者被含有病原体的血液、体液污染了的针头及其他锐器剌伤,有可能被病原体感染的情况。 4内容 4.1组织机构及职责 医院成立医务人员职业暴露评估及处置小组,负责对医务人员血源性传播疾病职业暴露的防护进行技术指导和咨询工作;对医务人员进行职业防护知识培训,提高防范意识。做好预防性用药及追踪随访工作。 职业暴露评估及处置小组: 组长:

副组长: 组员: 4.2发生职业暴露后的处理、报告 4.2.1局部处理 4.2.1.1用皂(洗手)液和流动水清洗污染的皮肤,用生理盐水冲洗粘膜。 4.2.1.2如有伤口,应当在伤口旁端从近心端向远心端轻轻挤压,尽可能挤出损伤处的血液,再用肥皂液和流动水进行冲洗;禁止进行伤口的局部挤压。 4.2.1.3受伤部位的伤口冲洗后,应当用消毒液,如75%乙醇或者0.5%碘伏进行消毒,并包扎伤口。 4.2.2报告:医务人员发生职业暴露后及时报告科室主任或护士长,填写《医务人员职业暴露登记表》,并上报公共卫生科。 4.2.3评估:医务人员发生职业暴露后,主管部门进行评估,必要时由职业暴露评估及处置小组讨论评估,并制定预防用药方案。 4.2.4本部急诊内科,开发区分院上班时间感染科门诊、非上班时间病区值班医生开具血液检验单和预防用药。 4.3医务人员血源性传播疾病职业暴露报告和处理流程

春夏季传染病防治知识

春夏季传染病防治知识 春夏季是传染病流行高发季节,人们经历了一个漫长的冬天,当春季来临时,人体内环境很难与外界环境相适应,人体的免疫力相对低下,病菌、病毒等致病微生物趁机而入、侵袭人体,特别容易引起流感、麻疹、水痘、风疹、流脑、流行性腮腺炎、手足口病、人禽流感、结核病等呼吸道传染性疾病的流行,为了保护人民群众身体健康,现将常见春夏季传染病主要症状及预防措施简述如下: 1、流行性感冒 流行性感冒简称流感,是由流感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具有很强的传染性。流感病毒分为甲、乙、丙三型。 传播途径:以空气飞沫直接传播为主,也可通过被病毒污染的物品间接传播。 主要症状:有发热、全身酸痛、咽痛、咳嗽等症状。 易感人群:人群对流感普遍易感,病后有一定的免疫力,但维持的时间不长,病毒不断发生变异,可引起反复感染发病。 预防措施:接种流感疫苗已被国际医学界公认是防范流感的最有效的武器。由于流感病毒变异很快,通常每年的流行类型都有所不同。因此,每年接种最新的流感疫苗才能达到预防的效果。另外,锻炼身体,增强体质,在流感季节经常开窗通风,保持室内空气新鲜,老年人、儿童尽量少去人群密集的地方等等,也是预防流感的有效措施。 2、麻疹 麻疹是一种由麻疹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主要发生在冬春季节。凡是没有接种过麻疹疫苗,接触后90%以上均会发病,1-5岁小儿发病率最高。 传播途径:病人是唯一的传染源,病人的眼结膜、鼻、口、咽等处的分泌物(如眼泪、鼻涕、痰等)以及尿和血液中都存在着麻疹病毒。

主要症状:麻疹的潜伏期为10-11天,开始时症状像感冒,但同时出现眼红、眼皮发肿、流泪、怕光、打喷嚏、咳嗽等更严重的症状。第4天起从耳朵后面开始出现玫瑰色的斑丘疹,2-3天内皮疹遍及全身,随后疹退,脱屑。其他症状也逐渐消退。 易感人群:人群普遍易感,多见于婴幼儿,但近年来由于麻疹疫苗的广泛接种,发病年龄有后移趋势。 预防措施:尽量减少和患者及其患者家属接触是预防麻疹的关键。做好保健工作,按时接种麻疹疫苗,室内空气流通,流行季节少到公共场所,锻炼身体,增强抗病能力。 3、水痘 水痘是一种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所引起的急性传染病。水痘患者多为1-14岁的孩子。在幼儿园和小学最容易发生和流行。虽然水痘属于急性传染病,但通常比较温和,不会引起严重的并发症。 传播途径:水痘主要通过飞沫经呼吸道传染,接触被病毒污染的尘土、衣服、用具等也可能被传染。 主要症状:水痘病毒感染人体后,经过大约2周的潜伏期,患者可出现头痛、全身不适、发热、食欲下降等前期症状,继而出现有特征性的红色斑疹,后变为丘疹、再发展为水疱、常伴有瘙痒,1-2天后开始干枯结痂,持续一周左右痂皮脱落。皮疹躯干部最多,头面部次之,四肢较少,手掌、足底更少。 易感人群:人群普遍易感。常见于2-10岁的儿童,一次发病可终身获得较高的免疫力。 预防措施:接种水痘疫苗是最有效、最经济的预防措施。流行期间小孩子不去人多的公共场所,经常开窗通风等也很重要。 4、风疹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