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旅游景区的环境管理PPT课件
- 格式:ppt
- 大小:587.00 KB
- 文档页数:58
幻灯片1旅游地理学主讲:关英敏幻灯片2第八章旅游环境容量幻灯片3本章主要内容●研究进展概述●旅游环境容量的概念体系●旅游环境容量的量测●旅游环境容量在旅游规划和●管理中的应用幻灯片4第一节研究进展概述●旅游环境容量,又称旅游容量或旅游承载能力,其实用价值集中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在旅游地的规划和管理中作为一种强有力的工具,以保护旅游地的环境免遭退化或破坏;●另一方面,旅游环境容量作为一种管理工具而使用,在客观上也保证了旅游者在旅游地的体验质量。
幻灯片5国外研究概况●1963年,拉佩芝首次提出了旅游环境容量的概念,但未作深入的研究。
●到了70年代,关心旅游环境容量问题的人逐渐增多,发表了相关论文和著作。
●从20世纪70年代后期开始,世界旅游组织的专题研究报告中,开始有了讨论旅游容量与旅游饱和的内容或专门的研究报告。
幻灯片6中国研究概况●对我国各种类型旅游地的旅游环境容量进行系统深入的研究,提出相应的旅游开发和旅游流控制措施,已成为刻不容缓的事情。
●但在我国,只有少数旅游学者对旅游环境容量问题进行研究,园林和城市建设部门的少数学者和规划人员在工作中也涉及过这一问题。
幻灯片7第二节旅游环境容量的概念体系●一、基本容量● 在旅游环境容量的概念体系中,有五种基本容量,它们又分为供给与需求两个方面:●旅游心理容量。
●旅游资源容量。
●旅游的生态容量。
●旅游的经济发展容量。
●旅游地地域社会容量。
幻灯片8二、非基本容量●旅游合理容量和旅游极限容量。
●既有旅游容量和期望旅游容量。
●与旅游活动的空间尺度相联系的容量概念,按空间尺度从小到大排列:景点旅游容量、景区旅游容量、旅游地容量、区域旅游容量。
幻灯片9第三节旅游环境容量的量测一、基本空间标准旅游环境容量的量测,基点在于有一个同旅游地承受的旅游活动相对应的适当的基本空间标准,即单位利用者(通常是人或人群,也可以是旅游者使用的载体,如船、车等)所需占用的空间规模或设施量。
(完整版)旅游景区环保管理制度旅游景区环保管理制度1. 背景和目的随着旅游业的快速发展,旅游景区成为了重要的旅游目的地。
然而,长期以来,大量的游客和不合理的管理方式给景区环境带来了严重的影响,如景区垃圾堆积、水污染、土壤破坏等。
为了保护景区的自然环境和提升游客的体验,制定旅游景区环保管理制度具有重要意义。
2. 管理目标- 保护景区自然和人文环境,确保景区生态系统的可持续发展。
- 提升景区环境质量,提供优良的游客服务体验。
- 鼓励游客和工作人员参与环保行动,提高环保意识。
3. 基本原则- 法律遵守:遵守国家、地方和行业相关的环境保护法律法规。
- 依法管理:依照相关法规制定细则和标准,并进行有效实施、监督和检查。
- 预防为主:采取积极的预防措施,减少对环境的负面影响。
- 整体管理:将环境保护工作纳入景区管理的各个环节。
- 公众参与:鼓励游客和工作人员参与到环境保护行动中。
4. 环境监测与评估- 对景区的环境进行定期监测和评估,包括大气、水体、土壤等方面。
- 根据监测结果,制定相应的环保措施,并进行跟踪和评估效果。
5. 垃圾管理- 制定垃圾分类管理机制,提供游客垃圾分类指导,设置垃圾分类投放点。
- 建立垃圾收集和处理体系,定期进行垃圾清理和处理。
- 促进游客的环保意识,鼓励游客自觉捡拾垃圾。
6. 资源节约与利用- 推行能源和水资源的节约使用,采用节能灯具和水流量控制设备等措施。
- 提倡使用可再生能源,如太阳能、风能等。
- 开展节约用水、用电、用纸等活动,提高资源利用效率。
7. 生态保护- 保护植被和野生动物,不允许破坏和捕杀。
- 确保游客在景区活动时不对生态环境造成破坏。
- 加强对景区生态系统的修复和保护工作,恢复生态平衡。
8. 环境教育与宣传- 开展环境教育活动,提升游客和工作人员的环保意识和知识。
- 制作环保宣传材料,展示景区环保实践成果。
- 在景区内设置环保宣传牌,并进行常规巡查和维护。
9. 应急响应与管理- 建立应急响应机制,制定相关的应急预案和处置措施。
旅游景区环境卫生保护及管理规定第一章:总则 (4)1.1 旅游景区环境卫生保护的目的与意义 (4)1.2 管理规定的适用范围 (4)第二章:环境卫生保护的基本要求 (4)2.1 旅游景区环境卫生保护标准 (4)2.1.1 景区环境整洁:景区内道路、广场、游览区等公共场所应保持干净整洁,无垃圾、烟蒂、痰迹等污染物。
(5)2.1.2 垃圾分类收集与处理:景区应建立健全垃圾分类收集与处理制度,对垃圾进行分类、收集、运输、处理,提高资源利用率,减少环境污染。
(5)2.1.3 公共卫生间卫生:景区内公共卫生间应保持干净、整洁、无异味,配备洗手液、卫生纸等卫生用品,定期进行消毒。
(5)2.1.4 污水处理:景区应建立污水处理设施,保证污水达到国家和地方排放标准,保护水资源。
(5)2.1.5 环境卫生宣传与教育:景区应加强环境卫生宣传教育,提高游客和景区工作人员的环境卫生意识。
(5)2.2 环境卫生设施建设与维护 (5)2.2.1 垃圾桶设置:景区内应根据游客流量、景点布局等因素合理设置垃圾桶,方便游客投放垃圾。
(5)2.2.2 公共卫生间建设:景区内应设置足够的公共卫生间,满足游客需求,同时保证卫生间的设施完好、功能齐全。
(5)2.2.3 清洁设备配置:景区应配备足够的清洁设备,如清扫车、垃圾清运车、清洁工具等,提高清洁效率。
(5)2.2.4 设施维护:景区应定期对环境卫生设施进行检查、维护,保证设施正常运行,提升环境卫生质量。
(5)2.3 旅游景区环境卫生管理责任制 (5)2.3.1 明确责任主体:景区应明确环境卫生管理的责任主体,设立专门的环境卫生管理部门,负责景区环境卫生工作的组织、协调和监督。
(5)2.3.2 制定管理制度:景区应制定环境卫生管理制度,包括清洁工作规程、设施维护制度、垃圾处理制度等,保证环境卫生工作有序进行。
(5)2.3.3 落实岗位责任:景区内各部门、各岗位应明确环境卫生职责,将责任落实到人,保证环境卫生工作落到实处。
旅游景区环境管理规范近年来,随着旅游业的蓬勃发展,越来越多的人选择前往各种旅游景区进行休闲和度假。
然而,旅游景区环境管理的问题也日益凸显。
为了保护和改善旅游景区的环境质量,建立一套科学的管理规范势在必行。
本文将以旅游景区环境管理规范为主题,探讨其在各个方面的重要性和实践方法。
一、概述旅游景区环境管理规范是确保景区的环境质量达到一定标准的重要手段。
它包括景区的基础设施建设、生态环境保护、垃圾处理、卫生管理等各方面内容,以提供一个良好的旅游环境和满意的旅游体验。
二、基础设施建设1. 道路和交通规划在旅游景区的道路和交通规划中,应该充分考虑人流量和车流量的变化趋势,合理规划道路宽度和交通流量分配,以确保游客和交通安全。
2. 停车场建设景区应该根据游客数量和车辆需求,合理设计和建设停车场,并优化停车位的布局,提供足够的停车位供游客使用。
3. 常用设施设置景区内应设置足够数量的公共厕所、休息区、自助服务区等常用设施,以方便游客的休息和旅游体验。
三、生态环境保护1. 生态保护区划设景区应根据自然生态条件,合理划定生态保护区,设立保护区标识和提示牌,引导游客遵守保护区规定,保护和维护景区的生态环境。
2. 植被保护景区应注重植被的保护和修复工作,推广植物的自然更新和生态研究,减少非法砍伐和过度采摘,以确保景区的植被覆盖率和生态功能。
3. 水体保护景区应建立有效的水体保护措施,加强水域的水质监测和治理,防止水体污染和过度捕捞,保护水域的生物多样性和景观价值。
四、垃圾处理1. 垃圾分类景区应设立垃圾分类站,并设置相应的分类标识,引导游客将垃圾进行分类投放,提高垃圾资源化的处理率。
2. 垃圾收集和处置景区应制定清洁保洁工作方案,建立垃圾收集和处置的有效机制,保持景区的干净整洁。
五、卫生管理1. 卫生设施设置景区应设立足够数量的卫生设施,如洗手间、洗漱区等,设施应保持良好的卫生状态,定期进行清洁和消毒。
2. 环境卫生监督景区应派遣专门的卫生管理人员,定期对景区环境进行卫生检查,及时发现和解决环境卫生问题,提高游客的卫生安全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