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牛的外貌部位的认识及体重估测
- 格式:doc
- 大小:105.00 KB
- 文档页数:9
实验牛的外貌认识、体尺测量与体重估测一、实验目的通过本实验,使学生认识牛的体表部位名称,了解不同用途牛的外貌特点差异,并通过外貌鉴别其生产性能和生长发育状况,为外貌评分、生产性能鉴定及牛的育种工作打下基础。
同时学会估测体重的方法。
二、实验原理牛的外貌特征与生产性能和生长发育状况、经济用途密切相关。
(1)牛的外貌可鉴别生产性能,一般外形良好的牛有较高的生产性能。
(2)外貌可鉴别健康状况、年龄和性别,健康牛胸宽深,背腰平直,骨骼结实,眼耳灵活,精神好。
(3)外貌上的优缺点,可作为选种选配的依据。
(4)外貌可表现出品种特征及遗传性,任何牛都有其品种特征,从各部位的形状和毛色可区别不同的品种,还可区别其品种的纯度及遗传的稳定性。
三、实验要求(1)掌握牛的保定方法,了解不同经济用途的牛的外貌特点。
(2)熟悉牛体表部位名称,掌握体尺测量部位、体尺测量方法及体型指数计算和分析方法。
(3)掌握称量牛体重和根据体尺估测体重的方法,并能在生产实践中应用。
四、实验仪器和材料在牛场选择不同类型的实验牛各1头,计算机、多媒体投影仪、VCD播放设备和软件,牛体外貌特征的多媒体课件、图片、幻灯片等材料,卷尺、圆形测定器、测杖等测量器具。
五、实验方法和步骤(一)牛的保定方法1.拴系以缰绳拴牛需打结,绳结常用活结和猪蹄结。
活结应系在横木栏上,再结一单结;如是垂木栏,则要用猪蹄结,打结后再打一单结,或在猪蹄结上套个圈,这样不易下滑。
2.戴笼头科学管理的牛要求戴笼头,笼头一般有皮笼头和麻绳笼头两种。
3.穿鼻环公牛在8个月至1岁时开始穿鼻环,以便于控制。
(二)牛的外貌认识(1)牛体大致可分为四大部位:头颈部、前躯部、中躯部和后躯部头颈部:包括头和颈两部分,在躯体的最前端,它以髫甲和肩端的连线与躯干分界。
头部是品种的象征,也是生产性能和健康状况的表现。
牛的头部形态因品种、性别而有长短、宽窄、轻重、粗细之分,不同经济用途的牛,头颈部的形态要求不同。
实验-牛的外貌部位的认识及体重估测实验牛的外貌认识、体尺测量与体重估测一、实验目的通过本实验,使学生认识牛的体表部位名称,了解不同用途牛的外貌特点差异,并通过外貌鉴别其生产性能和生长发育状况,为外貌评分、生产性能鉴定及牛的育种工作打下基础。
同时学会估测体重的方法。
二、实验原理牛的外貌特征与生产性能和生长发育状况、经济用途密切相关。
(1)牛的外貌可鉴别生产性能,一般外形良好的牛有较高的生产性能。
(2)外貌可鉴别健康状况、年龄和性别,健康牛胸宽深,背腰平直,骨骼结实,眼耳灵活,精神好。
(3)外貌上的优缺点,可作为选种选配的依据。
(4)外貌可表现出品种特征及遗传性,任何牛都有其品种特征,从各部位的形状和毛色可区别不同的品种,还可区别其品种的纯度及遗传的稳定性。
三、实验要求(1)掌握牛的保定方法,了解不同经济用途的牛的外貌特点。
(2)熟悉牛体表部位名称,掌握体尺测量部位、体尺测量方法及体型指数计算和分析方法。
(3)掌握称量牛体重和根据体尺估测体重的方法,并能在生产实践中应用。
四、实验仪器和材料在牛场选择不同类型的实验牛各1头,计算机、多媒体投影仪、VCD播放设备和软件,牛体外貌特征的多媒体课件、图片、幻灯片等材料,卷尺、圆形测定器、测杖等测量器具。
五、实验方法和步骤(一)牛的保定方法1.拴系以缰绳拴牛需打结,绳结常用活结和猪蹄结。
活结应系在横木栏上,再结一单结;如是垂木栏,则要用猪蹄结,打结后再打一单结,或在猪蹄结上套个圈,这样不易下滑。
2.戴笼头科学管理的牛要求戴笼头,笼头一般有皮笼头和麻绳笼头两种。
3.穿鼻环公牛在8个月至1岁时开始穿鼻环,以便于控制。
(二)牛的外貌认识(1)牛体大致可分为四大部位:头颈部、前躯部、中躯部和后躯部头颈部:包括头和颈两部分,在躯体的最前端,它以髫甲和肩端的连线与躯干分界。
头部是品种的象征,也是生产性能和健康状况的表现。
牛的头部形态因品种、性别而有长短、宽窄、轻重、粗细之分,不同经济用途的牛,头颈部的形态要求不同。
二、牛的外貌鉴定方法(一)体尺测量常用的体尺测量指标有:1.体高从鬐甲的最高点到地面的垂直距离(用测杖量)。
2.体斜长从肩端开始沿着体表到坐骨结节角的距离(用卷尺量)。
3.体直长从肩端到坐骨结节角的水平距离(用测杖量)。
4.胸围肩胛后缘处胸部的垂直周径(用卷尺量)。
5.管围前肢管部上1/3最小处的周径(用卷尺量)。
6.十字部宽左右腰角间的距离(用卡尺量)。
(二)活体重量估测1.肉牛体重(kg)=胸围2(cm)×体斜长(cm)/10800体重(kg)=2.5(体直长×胸围(m))/1002.奶牛和乳肉兼用牛体重(kg)=胸围2(m)×体直长(m)×87.53.水牛体重(kg)=胸围2(m)×体斜长(m)×80+50体重(kg)=胸围(cm)2×体斜长(cm)/127004.黄牛体重(kg)=胸围2(cm)×体斜长(cm)/11420(三)奶牛体型的线性评定奶牛体型的线性评定是近年发展起来的一种新的外貌评定技术,它是将奶牛体型的特点进行数量化处理的一种鉴定方法。
该法针对每个性状,按其生物学特性的变异范围,定出该性状的最大值和最小值,然后用线性的尺度进行评分。
由于线性评分的数量化,缩小了鉴定员之间的差异。
评定的性状有必评性状和可评性状:必评性状有:体高、体深、尻角度、髋宽、后肢侧视、蹄角度、前乳房附着、后乳房高、乳房悬垂、乳房深度、乳头分布和乳头长度等12项。
可评性状有:体强度、清秀度、后乳房宽等三项及各省市区奶牛协会,根据地区特点自行增加的其他性状。
评定的方法有:性状评分、部位和整体评分等。
1.性状评分对照标准进行评分。
必评性状皆采用50分制,在性状表现生物学两极间,按实际情况对照上述奶牛体型线性评分标准进行评分。
如:乳房深度根据乳房底部与飞节的相对位置评分,高于飞节5厘米评25分,高于飞节15厘米以上评45~50分,低于飞节5厘米以下评1~5分,每变化1厘米,变化2个线性分。
一、实训目的本次实训旨在通过实际操作,掌握牛体尺测量的基本方法,了解牛体各部位的名称和测量方法,并能根据测量结果计算牛体尺指数,为牛的生长发育、类型鉴定和利用方向提供科学依据。
二、实训时间2023年X月X日三、实训地点XX农业大学畜牧实训基地四、实训器材1. 牛体尺测量工具:卷尺、直尺、皮尺等。
2. 记录表格:用于记录牛体尺测量数据。
五、实训内容1. 牛体尺测量部位识别2. 牛体尺测量方法3. 牛体尺指数计算4. 数据分析六、实训过程1. 牛体尺测量部位识别在实训前,我们首先学习了牛体各部位的名称和位置,包括但不限于以下部位:- 体高:鬐甲中部沿前肢后缘垂直到地面的高度。
- 十字部高:十字部垂直到地面的高度。
- 胸深:肩胛后角沿胸侧垂直向下至地面。
- 胸围:肩胛后角沿胸侧水平围度。
- 腰围:腰角沿腹部水平围度。
- 肘围:肘后沿前肢水平围度。
- 胫围:胫部后缘沿小腿水平围度。
- 犄角间距:两犄角尖端的水平距离。
- 肩宽:肩胛后角沿肩部水平距离。
- 胸宽:肩胛后角沿胸侧水平距离。
- 腰角宽:腰角沿腹部水平距离。
2. 牛体尺测量方法在了解了牛体尺测量部位后,我们进行了实际测量。
测量方法如下: - 选择健康、安静的牛作为测量对象。
- 使用卷尺、直尺、皮尺等工具,按照上述部位名称和位置进行测量。
- 测量过程中,确保工具与牛体部位垂直或水平,读数准确。
3. 牛体尺指数计算根据测量结果,我们计算了以下牛体尺指数:- 体长指数:体长/胸深- 胸宽指数:胸宽/体高- 腰围指数:腰围/体高- 胫围指数:胫围/体高4. 数据分析通过对测量数据的分析,我们发现:- 不同品种、年龄和性别的牛,其体尺指数存在显著差异。
- 生长发育良好的牛,其体长、胸围、腰围等指标均较高。
- 体型指数可反映牛的体型特征,为牛的鉴定和利用提供依据。
七、实训总结本次实训使我们掌握了牛体尺测量的基本方法,了解了牛体各部位的名称和测量方法,并能根据测量结果计算牛体尺指数。
用尺子量牛体重的方法
尺子量牛体重的方法主要是通过测量牛体围长来估算其体重。
具体步骤如下:
1. 使用一把软尺或者带刻度的绳子,将其环绕在牛的胸部后腿上方的最粗处。
2. 记录测得的周长数值。
3. 根据以下公式计算牛的体重:
体重(公斤)= 周长(厘米)×周长(厘米)× 0.0032
例如,如果测得牛胸部周长为150厘米,则其体重约为:150×150×0.0032=72千克。
需要注意的是,这种方法只能作为一种简单的估算方式,因为它并不能考虑到牛体型、年龄等因素对体重的影响。
如果需要更加准确地测量牛的体重,最好使用专业的体重秤进行测量。
牛的体尺测量与外貌鉴定一、肉眼鉴定通过人的观察和用手触摸,对牛的外形与体质进行评定称为肉眼鉴定。
进行鉴定时,将牛置于水平地面或平台上,鉴定人员站在3倍于畜体长度距离的位置上,从畜体的正面、侧面和后面进行整体全面观察,看其是否具有该品种的典型特征,看其生产用途和选育方向是否一致,体质是否结实,整体发育是否良好,肢蹄是否健壮,有无损征。
再令其走动,看其步态、精神状态和反应是否灵敏。
然后检查者靠近畜体,按头、颈、背腰、胸腹部、尻部和四肢的顺序进行分部观察和评定。
农民的相牛经验是:“先看一张皮,后看四肢蹄;前看胸膛宽,后看屁股齐。
肉眼鉴定的优点是简便易行,不需用特殊器械。
但要求鉴定人员要有一定的实践经验,对鉴定的品种要有充分的了解。
鉴定时尽可能同体尺测量和评分鉴定结合进行。
体尺测量鉴定可以避免肉眼鉴定带有的主观性。
用于测量的工具有测杖、圆形测定器、卷尺和测角计。
测定之前先杉查并调整到正确的刻度。
二、体尺的测量部位测量体尺部位的多少,依据需要而定。
估计牛的体重只需测体长和胸围。
为了观察和评定生长发育状况,可测多个部位。
1.头长从头顶(角间线)至鼻镜上缘的距离,以厘米为单位。
用卷尺或圆测器测定。
2.额小宽在颞颥面额的最窄处。
用圆测器测定。
3.额大宽两眼眶间的最远点距离。
用圆测器测定。
4.鬐甲高自鬐甲最高点到地平面的垂直距离,亦称为体高。
用测杖测定。
5.背高最后胸椎棘突后缘到地面的垂直距离。
用测杖测定。
6.腰高两腰角的中央到地面的垂直距离,也称为十字部高。
用测杖测定。
7.尻高荐骨最高点到地面的高度。
用测杖测定。
8.臀端高坐骨结节到地面的垂直距离。
用测杖测定。
9.胸深沿肩胛骨后方,从髻甲到胸骨的垂直距离。
用测杖测定。
10.尻长从腰角前缘至臀端后缘的直线距离。
用测杖测定。
11.体斜长从肩端至坐骨端的距离,又称体长。
用卷尺或测杖量取,但须注明所用量具。
12.胸宽左右第六肋骨间的最大距离,即肩胛后缘的距离。
用测杖或圆测器测定。
技能训练牛的体尺测量和体型外貌评定一、必备资源实体牛、测杖、圆形触测器、皮卷尺、体重电子秤、牛鼻钳、牛的门齿模型二、活动步骤1,牛体表部位识别项目按照图1-1-1和图1-1-2所示,分组训练识别骨骼和体表部位。
2.体尺测量和体重测量(1)熟悉测杖、圆形触测器、卷尺等测量工具的结构、读数及使用方法。
(2)按各主要部位的指标分别进行测量,每项测量2次,取其平均值,作好记录。
测量应准确,操作宜迅速。
3人一组。
1人主测。
1人辅助,1人记录。
(3)填写体尺测量统计表(表1-1-14)、牛体重测量統计表(表1--15)、奶牛体型鉴定记录卡(表1-1-16)。
表1-1-15牛体重测量统计表3.牛的牙齿鉴定(1)鉴定人员从牛右侧前方慢慢接近牛只,左手托住牛的下颌,右手迅速捏住牛鼻中隔最薄处,并顺势抬起牛头,使其呈水平状态;随后迅速把左手四指并拢插入牛的右侧口角,通过无齿区,将牛舌抓住,顺手一扭,用拇指尖顶住牛的上颌,其余4指握住牛舌,轻轻将牛舌拉向右口角外边,然后观察牛门齿更换及磨损情况,按标准判定牛的年龄。
(2)按照表1-1-3(牛的齿式》和表1-1-4(牛齿的发生期和脱换期),进行年龄初步鉴别。
4牛的体型外貌评定技术按照附录五中国荷斯坦牛体型鉴定技术规程结合体尺测量指标填写奶牛体型鉴定记录卡(表1-1-16)5。
奶牛的体况评分(1)评定方法首先,要观察牛体的大小、整体丰满程度。
其次,从牛体后侧观察尾根周围的凹陷情况,再从侧面观察腰角和尻部的凹陷情况和脊柱、肋骨的丰满程度。
最后,触摸尻角、腰角、脊柱、肋骨以及尻部皮下脂肪的沉积情况。
(2)操作要点①用拇指和食指掐捏肋骨,检查肋骨皮下脂肪的沉积情况。
过肥的奶牛,不易掐住肋骨。
②用手掌在牛的肩、背、尻部移动按压,以检查其肥度③用手指和掌心指掐腰椎横突,触摸腰角和尻角。
如肉脂丰厚,检查时不易触感到骨骼。
评定时,侧重于尾根、尻角、尻部及腰角等部位的脂肪和肌肉沉积情况,结合肋骨、脊柱及整体印象进行评定,达到准确,快速、科学评定的目的。
牛的体重计算精确方法
牛的体重是衡量牛的健康状况和生长发育情况的重要指标,对于养殖户来说,准确地计算牛的体重对于科学管理和合理饲养至关重要。
那么,如何才能准确地计算牛的体重呢?下面将介绍几种常用的方法来帮助您精确计算牛的体重。
一、目测法。
目测法是最为简单直观的一种方法,通常用于牛只在100公斤以下的情况。
在使用目测法时,我们可以根据牛只的外观特征,如体型大小、肌肉发达程度、腰腹膨胀情况等来估算牛的体重。
虽然目测法简单易行,但其准确性较低,误差较大,因此在实际操作中需要慎重使用。
二、体尺法。
体尺法是通过测量牛只的身体尺寸来计算体重的方法。
常用的测量部位包括胸围、体长、体高等。
通过测量得到的数据可以根据相关的公式来计算牛只的体重。
体尺法相对于目测法来说,准确性有所提高,适用于一定范围内的体重估算。
三、体重计算器。
现代化的养殖场通常会配备电子体重计算器,通过将牛只引入体重计算器进行称重,即可准确地获取牛只的体重数据。
体重计算器的使用简便快捷,且准确性高,是目前最为常用的计算牛只体重的方法。
四、超声波测定法。
超声波测定法是利用超声波技术来测定牛只的体重,通过测量牛只的胸部或腹部脂肪厚度来推算出牛只的体重。
这种方法准确性高,且不会对牛只造成伤害,因此在现代化养殖场中得到了广泛应用。
综上所述,对于牛的体重计算,我们可以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方法进行估算。
在实际操作中,我们应该根据养殖场的规模、设备条件以及牛只的情况来选择最为适合的计算方法,以确保得到准确可靠的体重数据,为科学管理和合理饲养提供有力支持。
牛的外貌鉴定牛的外貌鉴定牛的外貌鉴定,传统上采用3种方法,即:观察鉴定、评分鉴定和测量鉴定。
其中以观察鉴定应用最广,我国农村中广大劳动人民都广泛地采用这种方法来鉴定家畜的好坏。
后两种是辅助性鉴定的方法。
在种畜场鉴别家畜时,三者常结合进行,以弥补观察鉴定的不足。
近年来,一些先进国家在奶牛外貌鉴定上采取线形鉴定方法,以代替过去沿用的记述式鉴定法,使结果更为可靠,现将各种方法介绍如下。
一、观察鉴定这是用肉眼观察牛的外形及品种特征。
同时辅之以手的触摸以初步判断牛的品质好坏和生产能力的高低。
例如,富有经验的鉴定员,通过肉眼观察及手的触摸,根据牛体大小、体躯各部的发育程度,判断出肉及脂肪的产量和品质。
肉眼判断的产肉量和实际相比,相差不到几kg,脂肪相差也不过1kg左右。
进行肉眼鉴定时,应使被鉴定的牛自然地站在宽广而平坦的场地上。
鉴定员站在距离被鉴定牛5~8m的地方。
首先进行一般观察,对整个牛体环视一周,以便对牛体形成一个总体的印象和掌握牛体各部位发育是否匀称;然后站在牛的前面、侧面和后面分别进行观察。
从前面可观察牛头部的结构、胸和背腰的宽度、肋骨的扩张程度和前肢的肢势等;从侧面观察胸部的深度,整个体型,肩及尻的倾斜度,颈、背、腰、尻等部的长度,乳房的发育情况以及各部位是否匀称;从后面观察体躯的容积和尻部发育情况。
肉眼观察完毕,再用手触摸,了解皮肤、皮下组织、肌肉、骨骼、毛、角和乳房等发育情况。
最后让牛自由行走,观察四肢的动作、姿势和步样。
肉眼鉴定简单易行,但鉴定人员必须具有丰富的经验,才能得出比较正确的结果。
对于初次担任鉴定的工作人员,除了肉眼鉴定外,还须辅以其它的鉴定方法。
二、测量鉴定(一)活重测量一般采用的测重方法有以下几种:1. 实测法也叫称重法,即应用平台式地磅,令牛站在上面,进行实测,这种方法最为准确。
对犊牛的初生重,尤其应采取实测法,以求准确,一般可在小平台称上,围以木栏,将犊牛赶入其中,称其重量。
第三章 牛的体型外貌及其鉴别第一节 牛体各部分的特征一、牛的体表部位名称 牛体二、牛的各部位特征(一)头部:头部所表现的品种特征最为明显,亦可区别生产用途和性别特征。
品种用 途役牛 头较粗重 性 别公牛: 头宽短而深,粗重,眼大,鼻孔大,嘴宽肉牛 头短宽奶牛头细长母牛: 头轻狭长,清秀细致※如果牛头公母不分,甚至公牛母相或母牛公相,都是严重缺点。
一般标准:头长/体斜长>34%→长头 头长/体斜长<26%→短头 最大额宽/头长>47% 最小额宽/头长<37—40%正常(二)颈部:颈长一般为体长的27—30%,超过此限则为长颈或短颈。
1.一般役用牛和肉用牛的颈较短粗,肌肉发达;乳用牛颈较薄 长,两侧有许多皱纹。
2.公牛颈部比母牛粗短而隆起。
(三)鬐甲亦称肩峰 肉用牛或兼用牛比奶牛及役牛的要宽、厚,公 牛的鬐甲比母牛的高而宽。
(四)前肢:肢势应端正,肢间距离宽,肢间距离很近时会影响胸部的发育。
(五)胸部:胸要宽大,并有足够的深度。
肋骨扩张愈好,弯曲成弓形。
胸腔的容积大,因而其心、肺发达。
(六)背部:良好的背应该是长、直、平、宽,与腰结合良好。
由耆甲到十字部成一水平线,不可有凹陷或拱起。
(七)腰部:长、宽、平,与背和十字部结合良好。
(八)腹部:腹内有消化器官,故应充实,容积宜大呈圆筒形,不应有垂腹或卷腹。
垂腹也叫“草腹”,表现在腹部左侧显得特别膨大而下垂,多由于幼年期营养不良,采食大量质量低劣的粗料,瘤胃扩张,腹肌松弛的结果。
卷腹:由于幼年期采食体积小的精料的结果,腹部两侧扁平,下侧向上收缩成犬腹状态。
消化器官不发达。
(九)尻部:尻部要求长、宽、平直,肌肉丰满。
母牛尻部宽广,有利于繁殖和分娩,而且两后肢相距也宽,有利于乳房的发育,产肉量也多。
(十)臀部:要宽大,肌肉丰满。
(十一)乳房:乳用牛要求乳房形状巨大,乳腺发达,结缔组织不宜过分发达。
肉用牛同样要求发育良好的乳房,以便有足够的奶汁哺育犊牛。
第三章 牛的体型外貌及其鉴别第一节 牛体各部分的特征一、牛的体表部位名称 牛体二、牛的各部位特征(一)头部:头部所表现的品种特征最为明显,亦可区别生产用途和性别特征。
品种用 途役牛 头较粗重 性 别公牛: 头宽短而深,粗重,眼大,鼻孔大,嘴宽肉牛 头短宽奶牛头细长母牛: 头轻狭长,清秀细致※如果牛头公母不分,甚至公牛母相或母牛公相,都是严重缺点。
一般标准:头长/体斜长>34%→长头 头长/体斜长<26%→短头 最大额宽/头长>47% 最小额宽/头长<37—40%正常(二)颈部:颈长一般为体长的27—30%,超过此限则为长颈或短颈。
1.一般役用牛和肉用牛的颈较短粗,肌肉发达;乳用牛颈较薄 长,两侧有许多皱纹。
2.公牛颈部比母牛粗短而隆起。
(三)鬐甲亦称肩峰 肉用牛或兼用牛比奶牛及役牛的要宽、厚,公 牛的鬐甲比母牛的高而宽。
(四)前肢:肢势应端正,肢间距离宽,肢间距离很近时会影响胸部的发育。
(五)胸部:胸要宽大,并有足够的深度。
肋骨扩张愈好,弯曲成弓形。
胸腔的容积大,因而其心、肺发达。
(六)背部:良好的背应该是长、直、平、宽,与腰结合良好。
由耆甲到十字部成一水平线,不可有凹陷或拱起。
(七)腰部:长、宽、平,与背和十字部结合良好。
(八)腹部:腹内有消化器官,故应充实,容积宜大呈圆筒形,不应有垂腹或卷腹。
垂腹也叫“草腹”,表现在腹部左侧显得特别膨大而下垂,多由于幼年期营养不良,采食大量质量低劣的粗料,瘤胃扩张,腹肌松弛的结果。
卷腹:由于幼年期采食体积小的精料的结果,腹部两侧扁平,下侧向上收缩成犬腹状态。
消化器官不发达。
(九)尻部:尻部要求长、宽、平直,肌肉丰满。
母牛尻部宽广,有利于繁殖和分娩,而且两后肢相距也宽,有利于乳房的发育,产肉量也多。
(十)臀部:要宽大,肌肉丰满。
(十一)乳房:乳用牛要求乳房形状巨大,乳腺发达,结缔组织不宜过分发达。
肉用牛同样要求发育良好的乳房,以便有足够的奶汁哺育犊牛。
肉眼估牛重技巧
肉眼估牛重并不是一种准确的方法,但可以根据牛的体型、肌肉发达程度、体重区间等因素来估算。
体型:体型较大的牛可能重量更大,体型较小的牛则可能重量较轻。
肌肉发达程度:肌肉发达的牛可能重量更大,因为肌肉是重要的体重组成部分。
体重区间:根据牛的年龄和品种,可以大致估算牛的体重范围。
例如,一只成年的奶牛可能重达400-500公斤,而一只成年的肉牛可能重达600-800公斤。
比较:观察其他已知重量的牛,比较其体型、肌肉发达程度和体重区间,可以给出一个大致的估计值。
需要注意的是,这种估算方法可能有很大误差,只能作为参考。
最准确的方法是通过使用称重设备来精确测量牛的体重。
实验牛的外貌认识、体尺测量与体重估测一、实验目的通过本实验,使学生认识牛的体表部位名称,了解不同用途牛的外貌特点差异,并通过外貌鉴别其生产性能和生长发育状况,为外貌评分、生产性能鉴定及牛的育种工作打下基础。
同时学会估测体重的方法。
二、实验原理牛的外貌特征与生产性能和生长发育状况、经济用途密切相关。
(1)牛的外貌可鉴别生产性能,一般外形良好的牛有较高的生产性能。
(2)外貌可鉴别健康状况、年龄和性别,健康牛胸宽深,背腰平直,骨骼结实,眼耳灵活,精神好。
(3)外貌上的优缺点,可作为选种选配的依据。
(4)外貌可表现出品种特征及遗传性,任何牛都有其品种特征,从各部位的形状和毛色可区别不同的品种,还可区别其品种的纯度及遗传的稳定性。
三、实验要求(1)掌握牛的方法,了解不同经济用途的牛的外貌特点。
(2)熟悉牛体表部位名称,掌握体尺测量部位、体尺测量方法及体型指数计算和分析方法。
(3)掌握称量牛体重和根据体尺估测体重的方法,并能在生产实践中应用。
四、实验仪器和材料在牛场选择不同类型的实验牛各1头,计算机、多媒体投影仪、VCD播放设备和软件,牛体外貌特征的多媒体课件、图片、幻灯片等材料,卷尺、圆形测定器、测杖等测量器具。
五、实验方法和步骤(一)牛的方法1.拴系以缰绳拴牛需打结,绳结常用活结和猪蹄结。
活结应系在横木栏上,再结一单结;如是垂木栏,则要用猪蹄结,打结后再打一单结,或在猪蹄结上套个圈,这样不易下滑。
2.戴笼头科学管理的牛要求戴笼头,笼头一般有皮笼头和麻绳笼头两种。
3.穿鼻环公牛在8个月至1岁时开始穿鼻环,以便于控制。
(二)牛的外貌认识(1)牛体大致可分为四大部位:头颈部、前躯部、中躯部和后躯部头颈部:包括头和颈两部分,在躯体的最前端,它以髫甲和肩端的连线与躯干分界。
头部是品种的象征,也是生产性能和健康状况的表现。
牛的头部形态因品种、性别而有长短、宽窄、轻重、粗细之分,不同经济用途的牛,头颈部的形态要求不同。
公牛的头粗大,母牛的头略清秀。
乳用牛的头部清秀、较长,颈细长。
肉用牛的头部宽阔,颈粗短。
役用牛头稍宽、重大,长短适中;颈结实粗壮、长短适中。
前躯部:是在颈后、肩胛骨后缘垂直切线之前,包括髻甲、前肢、胸等主要部位。
从这些部位可以看出其生长发育情况和生产性能。
健康牛的髫甲宽广、结实,当早期营养不良时,会出现双髻甲和尖髻甲,这在役用牛是最大的缺点。
胸部是心肺所在,是健康状况的表现,胸宽深,表示心肺发达。
中躯部:是臂之后、腰角与大腿之前的中部躯段,包括背、腰、肋部、腹四部位,该部位容纳消化器官。
肋骨开阔,背腰宽深,说明消化系统发育良好。
牛的背腰要求宽广、平直,同时肩背、背腰、腰荐结合良好,肋部窄小和凹背、凸背都是发育不良的表现。
后躯部:是从腰角的前缘与中躯分界,是以荐骨和后肢诸骨为解剖基础的体表部位,为体躯的后端,包括尻、臀、后肢、乳房和生殖器官等部位。
一般生产性能好的牛其后躯均宽阔,尻部长、宽、方。
短、窄、尖、斜尻都属严重缺陷。
只有役用牛的尻,一般要求稍稍倾斜。
(2)牛体外貌部位的认识见图3-1。
(3)外貌观察:古代伯乐相马,宁戚相牛,也是这种方法。
观察牛外貌前,让牛自然站在宽广的场地,鉴别者站在离牛5~8m远处环视一周,分别从前面、右侧、后面、左侧观察,了解牛的总体轮廓及外貌特点。
看牛体各部位发育是否匀称,从前面看头部及品种特征、前肢肢势、胸腹的宽度、肋骨的开度,再从右侧看髻甲的形态、胸的深度、尻的倾斜度、乳房发育状况、各部位结合是否良好,从后面看体躯容积、后躯发育情况,最后从左边补充观察,看左右两侧发育是否对称。
奶牛的外貌特点要求:头轻而稍长,轮廓清晰,颈长而薄,髻甲略尖,不宜丰满,胸、腹宽深,背腰长宽且直,后躯和乳房发达,皮薄骨细,被毛软而密,皮肤弹性好,前望、侧望、上望均呈“楔形”。
肉牛的外貌特点要求:头宽而短,眼距宽,颈短宽、多肉,但颈不能太短,髻甲宽圆,胸宽深、肋弯,背腰宽平,腹不宜过大,背腹线平行,尻部长宽多肉,全身肌肉丰满,前望、侧望、上望和后望均呈“矩形”,整体似圆筒状。
役用牛的外貌特点要求:头宽、长短适中,颈粗壮,皮薄骨粗,肌肉结实,髫甲高、长、丰圆结实有力,肩应长而较倾斜,胸深、宽,背腰宽广、平直、肌肉发达,尻长宽,略斜,四肢健壮,筋腱分明,蹄大而圆,总之前躯强大,而后躯结实呈“倒梯形”。
所谓“前山高一寸,力气使不尽”,役用牛行走时后蹄落地超过前蹄,这样步伐大,行走快。
种公牛的外貌特征要求:体躯高大雄壮,颈粗壮,髻甲宽广,胸深而宽,腹部充实、不宜过大,中躯呈圆筒状,生殖器官发育良好,睾丸大而对称。
(4)外貌鉴别时应注意区分:①狭长肩、短立肩、广长斜肩、瘦肩、肥肩和松弛肩;②尖髫甲、宽髻甲、双髻甲、正常髻甲;③长而平的背腰、凹背、凸背;④卷腹、发育良好的腹、垂腹;⑤高尻、尖斜尻、发育良好的尻;⑥X型腿、H型腿和O型腿。
(三)体尺测量与体型指数的计算与分析1.牛体尺的测量部位测量部位数依目的而定,为了检查牛的生长发育情况测量部位可有5个(髻甲高,体长,胸围,胸宽,管围)至8个(另加尻高,胸深,腰角宽);在牛的育种登记簿上规定的测量部位为13—15个。
测量方法见图3-2和表3-1。
表3-1 牛体尺测量的项目和主要部位名称测量部位测量用具体高又称髻甲高,为髫甲最高点到地面的垂直距离测杖体直长肩胛前缘(肱骨突)与坐骨结节间的水平距离测杖体斜长由肩端(即肱骨突)前端至同侧坐骨结节后缘间的距离。
测家畜体长则用测术量取两点间的最短距离,估测牛的体重时,则用卷尺测量测杖或卷尺(需注明)头长额顶(角间线)至鼻镜上缘间的距离卷尺或圆形测定器额大宽两眼眶的最远点的距离圆形测定器胸深沿着肩胛骨后缘,从髫甲至胸骨间的垂直距离测杖胸宽两肩胛后缘胸部最宽处的距离测杖或圆形测定器卷尺胸围肩胛骨后缘围体躯的周径,松紧度以能插入食指和中指为准背高最后一个胸椎棘突到地面的垂直距离测杖腰高又称十字部高,两腰角的中央到地面的垂直距离测杖腰角宽两腰角外缘间的距离圆形测定器管围前肢掌骨上l/3处(最细处)的周径卷尺荐骨高又称尻高,为荐骨最高点到地面的垂直距离测杖臀长又称尻长,为腰角前缘至坐骨结节间的水平距离测杖或圆形测定器髋宽两臀角外缘的最宽距离圆形测定器坐骨宽两坐骨结节外缘间的距离圆形测定器2.体型指数的计算与分析体型指数是指牛体某部位体尺对另一部位体尺的百分比,可以显示出两个部位间的相互关系,是整理和分析体尺材料的一种方法,反映各部位相对发育程度、体型特征及生产性能,看该牛的发育是否匀称和符合其生产类型、品种等的特征。
不同经济用途、品种、年龄、性别的牛,体型指数常不同,见表3-2。
表3-2 体型指数的计算与说明的含义% 指数名称计算公式(×100)指数说明的含义体长指数体斜长/体高体长与体高的相对发育体躯指数胸围/体长躯干围度与长度的相对发育程度胸宽指数胸宽/胸深胸部宽、深的相对发育胸围指数胸围/体高役牛役用能力的大小管围指数管围/体高体躯骨骼的相对发育情况尻宽指数坐骨端宽/腰角宽反映尻部发育是否匀称,尻宽指数越大,奶牛泌乳系统越发达产肉指数后腿围/体高后肢肌肉的发育程度,对肉牛具有重要意义,与净肉率关系较大肢长指数(体高一胸深)/体高牛四肢的相对长度尻高指数尻高/体高前后躯在高度上的相对发育头长指数头长/体高头部的相对发育额宽指数额大宽/头长头部宽和长的相对发育(四)牛的体重估测(1)牛的体重测定,最好的方法是用地磅称量,获得牛的实际重量,有条件的应进行实际称重。
在没有称量设备的情况下,可通过测量牛的体尺,用计算公式来估计牛的体重。
(2)原理:牛体可被视为一个近似的圆柱体,利用计算圆柱体积的公式(r2πH)可以近似计算出牛体的体积。
体积乘以牛体的比重,即为牛的体重。
(3)方法:①确定被测的牛只,了解被测牛只基本情况,如日常管理水平、妊娠与否等。
②在测定日的晨饲及饮水前(挤奶后),用体尺测量工具对被测牛只进行体尺的测定。
对体直长和体斜长的测定应分别用测杖和卷尺测量。
③为保证测定资料的准确性,每头牛最好连续2天测定,详细做好记录,计算连续2天测定结果之间的误差,如果超过3%,在第3天还应再测定一次,取两次比较接近的结果的平均值作为最终结果。
④根据被测牛只的经济类型、品种、年龄和膘情等具体情况,选择适当的估测公式,用所测体尺数据计算被测牛的体重,并与实际称重结果相对比,计算估测误差,一般要求不超过5%。
在实际工作中,不论采用哪个估重公式,都应事先进行校正,对公式中的常数(系数),要作必要的修正,以求其准确。
估测牛体重的常用公式:乳用牛及乳肉兼用牛估测公式:体重(kg)=胸围2(m)×体直长(m)×90肉用牛体重估测公式:体重(kg)=[胸围2(cm)×体斜长(cm)]/10 800水牛体重估测公式之一:体重(kg)=胸围2(m)×体直长(m)×100水牛体重估测公式之二:体重(kg)=胸围2(m)×体斜长(m)×80+50黄牛体重估测公式:体重(kg)=[胸围2(cm)×体斜长(cm)]/估测系数,估测系数=实际体重(kg)/[胸围2(cm)×体斜长(cm)]估测系数是事先从同类牛群中选出有代表性的6头牛,实称其重量,再与体尺测量的结果比较而得出。
(五)注意事项(1)外貌识别前,要将牛好,动作要柔和,不可激怒牛,以免被牛伤害。
(2)外貌鉴别时,除要全面观察外貌,必要时还要用手触摸,了解皮肤、皮下组织、肌肉、骨骼、被毛、乳房发育情况,观察行走肢势动作协调性。
(3)体尺测量时,会有误差,要求牛体保持自然站立姿势,肢势端正,左右两侧的前后肢均应在同一直线上,动作迅速,每个项目测量2次,取平均值。
(4)估测体重时,要考虑估测牛只的经济类型、品种、年龄和膘情等具体情况。
在实践中,不论采用哪个估重公式,都应事先进行校正,对估测系数做必要的修正。
六、作业(1)将实验牛体尺测量结果、根据体尺测定结果计算的各项体型指数和体重测定结果分别填入表3-3至表3-5,并对结果进行分析。
(2)每个学生完成一头牛的全部数据资料的测量、记录和分析工作,完成实验报告。
表3-3 牛体尺测量记录表kg,cm牛号性别品种估测体重体高体直长体斜长胸围胸深胸宽管围背高腰高腰角宽荐骨高表3-4 牛体型指数记录表牛号性别品种年龄体尺指数值体长指数体躯指数胸宽指数胸围指数管围指数尻宽指数腿围指数肢长指数尻高指数头长指数额宽指数表3-5 牛体型指数记录表牛品年体尺指数值误差原因称重估重误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