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的年龄鉴定与体尺测量
- 格式:ppt
- 大小:875.50 KB
- 文档页数:89
牛的外貌鉴定牛的外貌鉴定,传统上采用3种方法,即:观察鉴定、评分鉴定和测量鉴定。
其中以观察鉴定应用最广,我国农村中广大劳动人民都广泛地采用这种方法来鉴定家畜的好坏。
后两种是辅助性鉴定的方法。
在种畜场鉴别家畜时,三者常结合进行,以弥补观察鉴定的不足。
近年来,一些先进国家在奶牛外貌鉴定上采取线形鉴定方法,以代替过去沿用的记述式鉴定法,使结果更为可靠,现将各种方法介绍如下。
一、观察鉴定这是用肉眼观察牛的外形及品种特征。
同时辅之以手的触摸以初步判断牛的品质好坏和生产能力的高低。
例如,富有经验的鉴定员,通过肉眼观察及手的触摸,根据牛体大小、体躯各部的发育程度,判断出肉及脂肪的产量和品质。
肉眼判断的产肉量和实际相比,相差不到几kg,脂肪相差也不过1kg左右。
进行肉眼鉴定时,应使被鉴定的牛自然地站在宽广而平坦的场地上。
鉴定员站在距离被鉴定牛5~8m的地方。
首先进行一般观察,对整个牛体环视一周,以便对牛体形成一个总体的印象和掌握牛体各部位发育是否匀称;然后站在牛的前面、侧面和后面分别进行观察。
从前面可观察牛头部的结构、胸和背腰的宽度、肋骨的扩张程度和前肢的肢势等;从侧面观察胸部的深度,整个体型,肩及尻的倾斜度,颈、背、腰、尻等部的长度,乳房的发育情况以及各部位是否匀称;从后面观察体躯的容积和尻部发育情况。
肉眼观察完毕,再用手触摸,了解皮肤、皮下组织、肌肉、骨骼、毛、角和乳房等发育情况。
最后让牛自由行走,观察四肢的动作、姿势和步样。
肉眼鉴定简单易行,但鉴定人员必须具有丰富的经验,才能得出比较正确的结果。
对于初次担任鉴定的工作人员,除了肉眼鉴定外,还须辅以其它的鉴定方法。
二、测量鉴定(一)活重测量一般采用的测重方法有以下几种:1. 实测法也叫称重法,即应用平台式地磅,令牛站在上面,进行实测,这种方法最为准确。
对犊牛的初生重,尤其应采取实测法,以求准确,一般可在小平台称上,围以木栏,将犊牛赶入其中,称其重量。
犊牛应每月称重一次,育成牛每3个月称重一次,成年牛则在放牧期前、后和第一、三、五胎产后30~50d各测一次活重。
肉牛年龄及体重的评估方法
年龄最为肉牛评定指数中的一项重要内容,成为了养牛户越来越注意的为题,如何评估肉牛的年龄,社会各方面也有了不同的办法,但是各种办法还是息息相关的。
年龄与体重、生长速度、胴体质量等生产性能有直接关系。
不同年龄阶段的牛有不同的肥育方法,因此在选牛时要重视年龄。
判断牛年龄最准确的方法是查出生记录,如无出生记录,主要采用其他方法进行年龄的鉴别和估计,如根据牛的外貌、角轮和牙齿去判断。
1.外貌法一般年轻的牛被毛有光泽,细密,皮肤柔润,富有弹性,眼盂饱满,目光明亮,举动活泼。
老年牛则相反,皮肤干枯缺乏光泽,眼盂凹陷,目光呆滞,眼圈上多皱纹,行动迟缓。
根据牛的外貌仅能区分幼牛、中牛或老牛,不能进行准确地判断。
2.牙齿法根据牙齿鉴别牛的年龄较为准确,其依据是牛齿的发生、更换和磨面形状变化规律。
牛没有上门齿,下颚门齿共4对八颗,正中间一对叫钳齿或第一中间齿,靠近钳齿的一对叫内中间齿或第二门齿,内中间齿外侧的一对叫外中间齿或第三门齿,最外一对叫隅齿或第四门齿。
像人的牙齿一样,牛齿也有乳齿和永久齿之分,最初长出的是乳齿,以后随着年龄的增长,由于磨损脱落而换生为永久齿,乳齿呈乳白色,较小且排列不整齐,相反永久齿一般色黄,较大且排列整齐,二者很易区分。
活重估测
活重估测的理论依据是体重和体积的关系。
因为不同品种、年龄、性别和膘情的牛体型结构差异较大,所以很难用一个统一的公式来准确估测,一般估测体重要求与实际体重相差不过5%。
如相差超过5%则估测公式就不能用。
肉牛或肉乳兼用型牛估测公式:
体重(千克)=胸围2(米)×体斜长(米)×100。
二、牛的外貌鉴定方法(一)体尺测量常用的体尺测量指标有:1.体高从鬐甲的最高点到地面的垂直距离(用测杖量)。
2.体斜长从肩端开始沿着体表到坐骨结节角的距离(用卷尺量)。
3.体直长从肩端到坐骨结节角的水平距离(用测杖量)。
4.胸围肩胛后缘处胸部的垂直周径(用卷尺量)。
5.管围前肢管部上1/3最小处的周径(用卷尺量)。
6.十字部宽左右腰角间的距离(用卡尺量)。
(二)活体重量估测1.肉牛体重(kg)=胸围2(cm)×体斜长(cm)/10800体重(kg)=2.5(体直长×胸围(m))/1002.奶牛和乳肉兼用牛体重(kg)=胸围2(m)×体直长(m)×87.53.水牛体重(kg)=胸围2(m)×体斜长(m)×80+50体重(kg)=胸围(cm)2×体斜长(cm)/127004.黄牛体重(kg)=胸围2(cm)×体斜长(cm)/11420(三)奶牛体型的线性评定奶牛体型的线性评定是近年发展起来的一种新的外貌评定技术,它是将奶牛体型的特点进行数量化处理的一种鉴定方法。
该法针对每个性状,按其生物学特性的变异范围,定出该性状的最大值和最小值,然后用线性的尺度进行评分。
由于线性评分的数量化,缩小了鉴定员之间的差异。
评定的性状有必评性状和可评性状:必评性状有:体高、体深、尻角度、髋宽、后肢侧视、蹄角度、前乳房附着、后乳房高、乳房悬垂、乳房深度、乳头分布和乳头长度等12项。
可评性状有:体强度、清秀度、后乳房宽等三项及各省市区奶牛协会,根据地区特点自行增加的其他性状。
评定的方法有:性状评分、部位和整体评分等。
1.性状评分对照标准进行评分。
必评性状皆采用50分制,在性状表现生物学两极间,按实际情况对照上述奶牛体型线性评分标准进行评分。
如:乳房深度根据乳房底部与飞节的相对位置评分,高于飞节5厘米评25分,高于飞节15厘米以上评45~50分,低于飞节5厘米以下评1~5分,每变化1厘米,变化2个线性分。
体尺测量器具:主要有测杖、卷尺、圆形测定器、测角计等。
测量时,应使牛站立在平坦的地上。
肢势端正,左右二侧的前后肢均须在同一直线上,从后面看后腿掩盖前腿,侧望作腿掩盖右腿,或右腿掩盖左腿。
头应自然前伸,即不左右偏,也不高抬或下垂,枕骨应与髻甲接近在一个水平线上。
奶牛常用测定项目:1.髻甲高:又称体高。
字髻甲最高点垂直到地面的高度。
用测杖量取。
2.胸围:在肩胛骨后缘处做一垂线,用卷尺围绕1周测量之,其松紧度以能插入食指和中指上下滑动为准。
3.体斜长:从肩端到坐骨端的距离。
用卷尺或测杖量取。
4.体直长:从肩端至坐骨端后缘垂直线的水平距离。
用测杖量取。
5.背高:最后胸椎棘突后缘垂直到地面的高度。
用测杖量取。
6.腰高:亦称十字部高。
两腰角的中央(即十字部)垂直到地面的高度。
用测杖量取。
用测杖量取。
7.尻高:荐骨最高点垂直到地面的高度。
用测杖量取。
8.胸深:在肩胛骨后方,从髻甲到胸椎的垂直距离。
用测杖量取。
9.胸宽:左右第六肋骨间的最大距离,即肩胛骨后缘胸部最宽处的宽度。
用测杖或圆形测定器量取。
10.臀端高:坐骨结节至地面的高度。
用测杖量取。
11.背长:从肩端垂直切线至最后胸椎棘突后缘的水平距离。
用测杖量取。
12.腰长:从最后胸椎棘突的后缘至腰角前缘切线的水平距离。
用测杖量取。
13.尻长:从腰角前缘至尻端侯缘的直线距离。
用测杖量取。
14.腰角宽:又称后躯宽,左右两腰角(髋结节)最大宽度。
用测杖或圆形测定器量取。
15.髋宽:左右髋部(髋关节)的最大宽度。
用测杖或圆形测定器量取。
16.坐骨端宽:左右坐骨结节最外隆突间的宽度。
用圆形测定器量取。
17.管围:前肢胫部上1/3处的周径,一般在前管的最细处量取。
用卷尺量取。
后备牛体测标准。
1
2
3
4
3.评价
精料和青贮实际用量小于理论用量,而干草和啤酒糟用量高于理论需要量,猜测是为了节约成本。
实验六、行为学观察
观察一头奶牛的行为,重点观察反刍、饮水、排尿、排粪的次数和时间。
1.观察结果:
一个半小时内(12:55到14:25)某头奶牛的行为记录
采食 喝水 反刍 排粪 呆立 趴下 蹭栏杆 舔身体 拱其他牛
次数 3 6 6 1 3 1 1 5 2 时间s 2810 34 1080 10 540 300 6 600
20
2.分析
采食时间占到观察时间的一半,是因为观察时间是在刚投放饲料之后;反刍占到五分之一,是在观察的最后阶段奶牛采食完所有饲料后进行;奶牛舔身体时间的比例也比较大,可能是因为牛舍没设置舔砖,缺少盐类;呆立的时间也比较长,可能是因为太无聊了;拱了旁边牛两次,是因为旁边的牛站到它的牛床上了;此观察阶段只观察到一次排粪,没观察到排尿。
采食52%
喝水1%
反刍20%
排粪0%
呆立10%
趴下6%
蹭栏杆0%
舔身体11%
拱其他牛
0%
5。
技能训练牛的体尺测量和体型外貌评定一、必备资源实体牛、测杖、圆形触测器、皮卷尺、体重电子秤、牛鼻钳、牛的门齿模型二、活动步骤1,牛体表部位识别项目按照图1-1-1和图1-1-2所示,分组训练识别骨骼和体表部位。
2.体尺测量和体重测量(1)熟悉测杖、圆形触测器、卷尺等测量工具的结构、读数及使用方法。
(2)按各主要部位的指标分别进行测量,每项测量2次,取其平均值,作好记录。
测量应准确,操作宜迅速。
3人一组。
1人主测。
1人辅助,1人记录。
(3)填写体尺测量统计表(表1-1-14)、牛体重测量統计表(表1--15)、奶牛体型鉴定记录卡(表1-1-16)。
表1-1-15牛体重测量统计表3.牛的牙齿鉴定(1)鉴定人员从牛右侧前方慢慢接近牛只,左手托住牛的下颌,右手迅速捏住牛鼻中隔最薄处,并顺势抬起牛头,使其呈水平状态;随后迅速把左手四指并拢插入牛的右侧口角,通过无齿区,将牛舌抓住,顺手一扭,用拇指尖顶住牛的上颌,其余4指握住牛舌,轻轻将牛舌拉向右口角外边,然后观察牛门齿更换及磨损情况,按标准判定牛的年龄。
(2)按照表1-1-3(牛的齿式》和表1-1-4(牛齿的发生期和脱换期),进行年龄初步鉴别。
4牛的体型外貌评定技术按照附录五中国荷斯坦牛体型鉴定技术规程结合体尺测量指标填写奶牛体型鉴定记录卡(表1-1-16)5。
奶牛的体况评分(1)评定方法首先,要观察牛体的大小、整体丰满程度。
其次,从牛体后侧观察尾根周围的凹陷情况,再从侧面观察腰角和尻部的凹陷情况和脊柱、肋骨的丰满程度。
最后,触摸尻角、腰角、脊柱、肋骨以及尻部皮下脂肪的沉积情况。
(2)操作要点①用拇指和食指掐捏肋骨,检查肋骨皮下脂肪的沉积情况。
过肥的奶牛,不易掐住肋骨。
②用手掌在牛的肩、背、尻部移动按压,以检查其肥度③用手指和掌心指掐腰椎横突,触摸腰角和尻角。
如肉脂丰厚,检查时不易触感到骨骼。
评定时,侧重于尾根、尻角、尻部及腰角等部位的脂肪和肌肉沉积情况,结合肋骨、脊柱及整体印象进行评定,达到准确,快速、科学评定的目的。
第三章 牛的体型外貌及其鉴别第一节 牛体各部分的特征一、牛的体表部位名称 牛体二、牛的各部位特征(一)头部:头部所表现的品种特征最为明显,亦可区别生产用途和性别特征。
品种用 途役牛 头较粗重 性 别公牛: 头宽短而深,粗重,眼大,鼻孔大,嘴宽肉牛 头短宽奶牛头细长母牛: 头轻狭长,清秀细致※如果牛头公母不分,甚至公牛母相或母牛公相,都是严重缺点。
一般标准:头长/体斜长>34%→长头 头长/体斜长<26%→短头 最大额宽/头长>47% 最小额宽/头长<37—40%正常(二)颈部:颈长一般为体长的27—30%,超过此限则为长颈或短颈。
1.一般役用牛和肉用牛的颈较短粗,肌肉发达;乳用牛颈较薄 长,两侧有许多皱纹。
2.公牛颈部比母牛粗短而隆起。
(三)鬐甲亦称肩峰 肉用牛或兼用牛比奶牛及役牛的要宽、厚,公 牛的鬐甲比母牛的高而宽。
(四)前肢:肢势应端正,肢间距离宽,肢间距离很近时会影响胸部的发育。
(五)胸部:胸要宽大,并有足够的深度。
肋骨扩张愈好,弯曲成弓形。
胸腔的容积大,因而其心、肺发达。
(六)背部:良好的背应该是长、直、平、宽,与腰结合良好。
由耆甲到十字部成一水平线,不可有凹陷或拱起。
(七)腰部:长、宽、平,与背和十字部结合良好。
(八)腹部:腹内有消化器官,故应充实,容积宜大呈圆筒形,不应有垂腹或卷腹。
垂腹也叫“草腹”,表现在腹部左侧显得特别膨大而下垂,多由于幼年期营养不良,采食大量质量低劣的粗料,瘤胃扩张,腹肌松弛的结果。
卷腹:由于幼年期采食体积小的精料的结果,腹部两侧扁平,下侧向上收缩成犬腹状态。
消化器官不发达。
(九)尻部:尻部要求长、宽、平直,肌肉丰满。
母牛尻部宽广,有利于繁殖和分娩,而且两后肢相距也宽,有利于乳房的发育,产肉量也多。
(十)臀部:要宽大,肌肉丰满。
(十一)乳房:乳用牛要求乳房形状巨大,乳腺发达,结缔组织不宜过分发达。
肉用牛同样要求发育良好的乳房,以便有足够的奶汁哺育犊牛。
牛的年龄鉴别方法
牛的年龄鉴别主要依靠以下几种方法:
1. 牙齿状况:牛的牙齿磨擦过程中,会逐渐磨掉牙齿,形成特定的磨牙齿面。
根据这种磨损情况,可以大致判断牛的年龄。
一般来说,1岁的牛有完整的乳牙,2岁时开始长出6颗前乳牙,3岁时长出6颗恒牙,4岁时长满所有恒牙。
2. 牛角:牛角的生长速度是个体差异较大的,但一般来说,约6-12个月出生的牛,角尖部分会出现细长的纵纹,这些纹路随着牛的年龄增长而逐渐增多,可以作为一个指标来判断牛的年纪。
3. 骨骼:年龄较小的牛骨骼相对较为柔软,而随着年龄的增长,骨骼逐渐硬化变得坚硬。
通过观察和感觉牛骨骼的硬度和灵活性,可以初步判断牛的年龄。
4. 肤色和毛发:年龄较小的牛通常毛发柔软、光滑,肤色较浅。
随着年龄的增长,毛发逐渐变得粗糙、硬化,肤色也会变深。
这些差异可以用来判断牛的年纪。
综上所述,通过观察牛的牙齿、角、骨骼、毛发和肤色等特征,可以初步估计牛的年龄。
然而,这仅是一种经验性的方法,精确的年龄鉴别还需要借助专业的兽医等技术手段。
实验一牛的体尺测量与年龄鉴别一、实验目的和要求通过实习操作,熟悉牛的主要体尺测量部位和测量方法;掌握鉴别牛年龄的基本方法和要领。
二、实习材料同一品种不同年龄的牛若干头;测杖、圆形测量器、卷尺、地衡(磅秤);牛门齿标本(或模型),牛门齿构造图及牛门齿变化简表;牛鼻钳。
三、实习方法与步骤(一)体尺测量被测牛只要求端正站立于宽敞、平坦的场地上,四肢直立,头自然前伸,姿势正常,然后按下列指标分别进行测量。
每项测量两次,取其平均值,做好记录。
1.测杖测量指标包括体高、十字部高、体直长、体斜长。
体高又称耆甲高,自耆甲最高点到地面的垂直距离。
腰高又叫十字部高,两腰角的中央(即十字部)垂直到地面的高度。
体直长为肩端至坐骨端后缘垂直线的水平距离。
体斜长通常称体长,肩端至坐骨端的距离。
2.圆形测量器测量指标包括胸宽、胸深、腰角宽、髋宽、坐骨端宽。
胸宽为左右第六肋骨间的最大距离,即肩脚骨后缘胸部最宽处的宽度。
胸深为沿着肩脚骨后方,从暨甲到胸骨的垂直距离。
腰角宽为腰角处最大宽度。
髓宽为髓骨的最大宽度。
坐骨端宽为坐骨端外缘的宽度。
3、卷尺测量指标包括:体直长、体斜长、最大额宽、胸围、腿围、管围。
体直长为肩端至坐骨端后缘垂直线的距离。
体斜长通常称体长,肩端至坐骨端的距离。
胸围为肩脚后角处体躯的垂直周径。
腿围为右侧的后膝前缘,在尾下绕胫股间至左侧后膝前缘的半圆周径。
管围为前肢胫部上1 /3的周径,一般在胫部的最细处测量。
测量项目依测量的目的而不同。
一般奶牛至少应测量体高、体斜长、胸围、十字部高和管围;肉牛测量体高、体直长、胸围、腿围和管围;役牛测量体高、十字部高、体斜长、胸围和管围。
(二)计算主要体尺指数根据测量结果,分别计算相关体尺指数。
体尺指数分别有体长指数、胸宽指数、体躯指数、尻宽指数、管围指数、肢长指数。
体躯指数为胸围/体斜长,说明牛躯干是“粗短”还是“修长”。
体长指数为体斜长/体高,说明长和高的相对发育程度。
胸宽指数为胸宽/胸深,说明胸部宽、深的相对发育程度。
如何辨别牛的年龄怎样鉴别牛的年龄一、根据牙齿鉴别牛牙齿的生长、更换、磨损程度是有一定规律的,鉴定牛的年龄可以根据牛的门齿变化来判定(即根据乳齿的生长或乳齿更换成永久齿以及永久齿的磨损程度来判定)。
牛的乳齿(即生后长出的牙齿)形小而洁白,有明显的齿颈,齿间隙较大;永久齿(即由乳齿脱落后更换的新齿)大而厚,色微黄,排列整齐,彼此紧密相靠。
一般犊牛生后半月左右第1对乳门齿长出,4-5月龄时4对乳门齿长齐,以后逐渐磨损变短。
水牛3岁左右、黄牛1.5-2岁第1对乳门齿脱落。
长出第1对永久齿,即"对牙",以后每年脱落更新1对,逐渐由"4牙"、"6牙"、到"8牙(即"齐口"),一般水牛6岁左右齐口,黄牛4.5-5岁齐口。
牛齐口后,永久齿开始按顺次磨损,磨损面逐渐由长方形花纹变成黑色椭圆形以至三角形,齿间间隙逐渐扩大,直至齿根露出乃至永久齿脱落,牙齿磨损面出现的长方形花纹为"印"。
水牛7岁左右,黄牛5.5-6岁即出现"2印",依此逐年磨损1对,直至"8印",水牛有10岁左右,黄牛则8.5-9岁。
牙齿磨损面出现的黑色椭圆形花纹为"珠",水牛11岁左右,黄牛9.5-10岁时即出现"2珠",依此类推直至"8珠"(即"满珠",也称"老口"),水牛满珠14岁左右,黄牛满珠12.5-13岁。
水牛超过14岁,黄牛超过13岁已达到了老年,基本丧失了役用性能,繁殖性能也基本丧失。
因此,农户在购买或选育耕牛时,就要根据牛的牙齿变化规律,选择青、壮年牛喂养,以便减少因耕牛老龄带来的损失。
二、根据外貌鉴别根据外貌鉴别牛的年龄,只能鉴定其老幼,而不能判断准确年龄。
一般,年轻的牛被毛有光泽,粗硬适度,皮肤柔润而富有弹性,眼盂饱满,目光明亮,举动活泼有力;而老年牛则相反,四肢站立姿势不正,被毛乱而无光泽,皮肤干枯,眼盂凹陷,目光呆滞,眼圈多皱纹,举动迟缓。
第三章 牛的体型外貌及其鉴别第一节 牛体各部分的特征一、牛的体表部位名称 牛体二、牛的各部位特征(一)头部:头部所表现的品种特征最为明显,亦可区别生产用途和性别特征。
品种用 途役牛 头较粗重 性 别公牛: 头宽短而深,粗重,眼大,鼻孔大,嘴宽肉牛 头短宽奶牛头细长母牛: 头轻狭长,清秀细致※如果牛头公母不分,甚至公牛母相或母牛公相,都是严重缺点。
一般标准:头长/体斜长>34%→长头 头长/体斜长<26%→短头 最大额宽/头长>47% 最小额宽/头长<37—40%正常(二)颈部:颈长一般为体长的27—30%,超过此限则为长颈或短颈。
1.一般役用牛和肉用牛的颈较短粗,肌肉发达;乳用牛颈较薄 长,两侧有许多皱纹。
2.公牛颈部比母牛粗短而隆起。
(三)鬐甲亦称肩峰 肉用牛或兼用牛比奶牛及役牛的要宽、厚,公 牛的鬐甲比母牛的高而宽。
(四)前肢:肢势应端正,肢间距离宽,肢间距离很近时会影响胸部的发育。
(五)胸部:胸要宽大,并有足够的深度。
肋骨扩张愈好,弯曲成弓形。
胸腔的容积大,因而其心、肺发达。
(六)背部:良好的背应该是长、直、平、宽,与腰结合良好。
由耆甲到十字部成一水平线,不可有凹陷或拱起。
(七)腰部:长、宽、平,与背和十字部结合良好。
(八)腹部:腹内有消化器官,故应充实,容积宜大呈圆筒形,不应有垂腹或卷腹。
垂腹也叫“草腹”,表现在腹部左侧显得特别膨大而下垂,多由于幼年期营养不良,采食大量质量低劣的粗料,瘤胃扩张,腹肌松弛的结果。
卷腹:由于幼年期采食体积小的精料的结果,腹部两侧扁平,下侧向上收缩成犬腹状态。
消化器官不发达。
(九)尻部:尻部要求长、宽、平直,肌肉丰满。
母牛尻部宽广,有利于繁殖和分娩,而且两后肢相距也宽,有利于乳房的发育,产肉量也多。
(十)臀部:要宽大,肌肉丰满。
(十一)乳房:乳用牛要求乳房形状巨大,乳腺发达,结缔组织不宜过分发达。
肉用牛同样要求发育良好的乳房,以便有足够的奶汁哺育犊牛。
怎样鉴别牛的年龄一、根据牙齿鉴别牛牙齿的生长、更换、磨损程度是有一定规律的,鉴定牛的年龄可以根据牛的门齿变化来判定(即根据乳齿的生长或乳齿更换成永久齿以及永久齿的磨损程度来判定)。
一般犊牛生后半月左右第1对乳门齿长出,4-5月龄时4对乳门齿长齐,以后逐渐磨损变短。
水牛3岁左右、黄牛1.5-2岁第1对乳门齿脱落。
长出第1对永久齿,即"对牙",以后每年脱落更新1对,逐渐由"4牙"、"6牙"、到"8牙(即"齐口"),一般水牛6岁左右齐口,黄牛4.5-5岁齐口。
牛齐口后,永久齿开始按顺次磨损,磨损面逐渐由长方形花纹变成黑色椭圆形以至三角形,齿间间隙逐渐扩大,直至齿根露出乃至永久齿脱落,牙齿磨损面出现的长方形花纹为"印"。
水牛7岁左右,黄牛5.5-6岁即出现"2印",依此逐年磨损1对,直至"8印",水牛有10岁左右,黄牛则8.5-9岁。
牙齿磨损面出现的黑色椭圆形花纹为"珠",水牛11岁左右,黄牛9.5-10岁时即出现"2珠",依此类推直至"8珠"(即"满珠",也称"老口"),水牛满珠14岁左右,黄牛满珠12.5-13岁。
水牛超过14岁,黄牛超过13岁已达到了老年,基本丧失了役用性能,繁殖性能也基本丧失。
二、根据角轮鉴别角轮意如树木的年轮。
角轮一般是在饲草枯乏季节,或在怀孕期间,由于营养不足形成的。
母牛每分娩1次,角的表面即形成一凹轮。
所以,角轮数加配种年龄,即为母牛年龄。
但这只是正常情况下才准确,若母牛空怀、流产、患病或营养不平衡时,角轮的深浅,宽窄都不会一样,而且往往界限不清,每年也不止形成一个。
因此,通常只计算大而明显的角轮。
否则,易导致判定错误。
对于饲养条件好的种公牛来说,角上一般是没有角轮的。
实验牛的容颜认识、体尺测量与体重估测一、实验目的经过本实验,使学生认识牛的体表部位名称,认识不同样用途牛的容颜特点差异,并经过容颜鉴别其生产性能和生长发育情况,为容颜评分、生产性能判断及牛的育种工作打下基础。
同时学会估测体重的方法。
二、实验原理牛的容颜特点与生产性能和生长发育情况、经济用途亲近有关。
(1)牛的容颜可鉴别生产性能,一般外形优异的牛有较高的生产性能。
(2)容颜可鉴别健康情况、年龄和性别,健康牛胸宽深,背腰平直,骨骼结实,眼耳灵便,精神好。
(3)容颜上的优弊端,可作为选种选配的依照。
(4)容颜可表现出品种特点及遗传性,任何牛都有其品种特点,从各部位的形状和毛色可差异不同样的品种,还可差异其品种的纯度及遗传的牢固性。
三、实验要求(1)掌握牛的保定方法,认识不同样经济用途的牛的容颜特点。
(2)熟悉牛体表部位名称,掌握体尺测量部位、体尺测量方法及体型指数计算和解析方法。
(3)掌握称量牛体重和依照体尺估测体重的方法,并能在生产实践中应用。
四、实验仪器和资料在牛场选择不同样种类的实验牛各 1 头,计算机、多媒体投影仪、 VCD 播放设备和软件,牛体容颜特点的多媒体课件、图片、幻灯片等资料,卷尺、圆形测定器、测杖等测量用具。
五、实验方法和步骤(一)牛的保定方法1.拴系以缰绳拴牛需打结,绳结常用活结和猪蹄结。
活结应系在横木栏上,再结一单结;如是垂木栏,则要用猪蹄结,打结后再打一单结,或在猪蹄结上套个圈,这样不易下滑。
2.戴笼头科学管理的牛要求戴笼头,笼头一般有皮笼头和麻绳笼头两种。
3.穿鼻环公牛在8个月至1岁时开始穿鼻环,以便于控制。
(二)牛的容颜认识(1)牛体大体可分为四大部位:头颈部、前躯部、中躯部和后躯部头颈部:包括头和颈两部分,在躯体的最前端,它以髫甲和肩端的连线与躯干分界。
头部是品种的象征,也是生产性能和健康情况的表现。
牛的头部形态因品种、性别而有长短、宽窄、轻重、粗细之分,不同样经济用途的牛,头颈部的形态要求不同样。
怎样鉴别牛的年龄一、根据牙齿鉴别牛牙齿的生长、更换、磨损程度是有一定规律的,鉴定牛的年龄可以根据牛的门齿变化来判定(即根据乳齿的生长或乳齿更换成永久齿以及永久齿的磨损程度来判定)。
牛的乳齿(即生后长出的牙齿)形小而洁白,有明显的齿颈,齿间隙较大;永久齿(即由乳齿脱落后更换的新齿)大而厚,色微黄,排列整齐,彼此紧密相靠。
一般犊牛生后半月左右第1对乳门齿长出,4-5月龄时4对乳门齿长齐,以后逐渐磨损变短。
水牛3岁左右、黄牛1.5-2岁第1对乳门齿脱落。
长出第1对永久齿,即"对牙",以后每年脱落更新1对,逐渐由"4牙"、"6牙"、到"8牙(即"齐口"),一般水牛6岁左右齐口,黄牛4.5-5岁齐口。
牛齐口后,永久齿开始按顺次磨损,磨损面逐渐由长方形花纹变成黑色椭圆形以至三角形,齿间间隙逐渐扩大,直至齿根露出乃至永久齿脱落,牙齿磨损面出现的长方形花纹为"印"。
水牛7岁左右,黄牛5.5-6岁即出现"2印",依此逐年磨损1对,直至"8印",水牛有10岁左右,黄牛则8.5-9岁。
牙齿磨损面出现的黑色椭圆形花纹为"珠",水牛11岁左右,黄牛9.5-10岁时即出现"2珠",依此类推直至"8珠"(即"满珠",也称"老口"),水牛满珠14岁左右,黄牛满珠12.5-13岁。
水牛超过14岁,黄牛超过13岁已达到了老年,基本丧失了役用性能,繁殖性能也基本丧失。
因此,农户在购买或选育耕牛时,就要根据牛的牙齿变化规律,选择青、壮年牛喂养,以便减少因耕牛老龄带来的损失。
二、根据外貌鉴别根据外貌鉴别牛的年龄,只能鉴定其老幼,而不能判断准确年龄。
一般,年轻的牛被毛有光泽,粗硬适度,皮肤柔润而富有弹性,眼盂饱满,目光明亮,举动活泼有力;而老年牛则相反,四肢站立姿势不正,被毛乱而无光泽,皮肤干枯,眼盂凹陷,目光呆滞,眼圈多皱纹,举动迟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