准时制(JIT)生产案例
- 格式:ppt
- 大小:4.77 MB
- 文档页数:22
国内企业推行JIT的案例作者:李庆远浏览次数: 1286 发布时间:2006-9-18 17:04:55【本讲重点】嘉陵公司JIT推行案例东莞某外资企业JIT推行案例广东某涂料企业JIT不完全推行案例推行案例1:嘉陵股份有限公司的JIT推行中国嘉陵股份有限公司所生产的“嘉陵”摩托车是全国第一品牌,现有8种排量(35-150ml)100多个车型,累计产销量逾1000多万辆,占全国摩托车总量的1/5以上,现已形成年产2 00万辆的生产能力。
这家公司具有强大、完善的开发、生产、营销体系,出口50多个国家和地区。
在过去,嘉陵公司也经历了大批量生产摩托、市场供不应求的阶段,随着市场竞争越来越激烈,摩托车的品种和式样越来越多,嘉陵摩托也积压了很多的库存。
为此,嘉陵公司通过实行JI T,获得了良好的效果。
嘉陵公司推行JIT的主要做法嘉陵股份有限公司在推行JIT生产管理的过程中,根据JIT 生产管理的思维和原理,经过多年的探索和试点,总结出了一系列推行JIT生产的有力措施。
国内企业可以借鉴嘉陵公司的宝贵经验,结合本企业生产情况以及市场变化等因素制定相应的推行举措。
1.多品种作业由于市场竞争的压力,嘉陵公司被迫实施“多品种、小批量、转产快”的生产方式。
这样就可以满足市场多品种、小批量的需求。
在摩托车生产线上可以间隔生产多种不同品种的产品,而且不同型号产品生产的换线速度很快。
这样就提高了企业对市场的适应能力,能够尽快地满足用户的需求。
2.加强人本管理JIT生产方式是需要人来推广的。
为此,嘉陵公司加强了实施“一人多岗、一专多能、一线多品”和“多功能小组”的人本管理。
人是企业最宝贵、最有价值、最富有创造性的资源,是企业生存与发展的无价之宝和资本。
只有高度重视人的管理,才能提高员工的技能水平,充分发挥员工所具有的功能和潜力。
3.强化物流管理嘉陵公司还强化了队伍物流的管理,实施了“一个产品流”、“一个盛具流”、“二分三定”配送流,“二定一线”(即定置、定具、划线)等物流管理方式。
丰田案例:丰田是如何实现准时化生产的?丰田喜一郎应父亲丰田佐吉的要求,学习如何制造汽车;学成之后向他父亲提出他的造车计划,并于1937年成立丰田汽车;当时由于缺乏资金,无法像美国汽车厂一样,先造出一堆汽车然后才慢慢地去销售,所以喜一郎就在计划书中提出一个他造汽车的特殊观点:只有在需要的时候,才生产刚好满足客户需要数量的产品(类似现在接单生产的概念),并称之为Just In Time (JIT,准时生产,又称为:刚好准时,以匹配后来JIT向其他非生产领域的延伸应用的需要)。
此时的准时化(JIT)只不过是一种类似现在的〝接单生产〞的概念,由于在当时丰田的条件下,实施起来有很多的困难,所以只是停留在〝概念〞阶段而已,对丰田汽车厂而言尚未有太多的实际影响。
1945年丰田汽车于战后复工,大野耐一主管生产,并且很快就发现当时的生产计划不合理,遂将当时的月计划改成日计划,其大意是:当时丰田一个月约需生产500部卡车,前一月月底就将月计划下达给车间,车间按计划将每个零件或部件都生产足500个之后,再向下道工序转移。
这种〝批量等待〞(等待成为一批,例如:500个)的生产方式造成前后工序的等待与忙闲不均,于是大野下令将月计划(每月500台)改成日计划(平均每日20台),并要求做完20个就向下转移。
改善结果发现流动速度加快了、周期时间缩短了、库存积压时间缩短、流动资金的需求也缓解了。
大野因此提出了第一个在TPS里占重要地位的概念:降低生产和移动批量,可以加快流动速度、缩短周期、降低库存积压、减少对资金的需求。
当然,这种日平均量的概念也成为后来的〝平准化生产〞的滥觞。
1948年丰田因生产过剩、产品(卡车)滞销,资金链断裂,被迫将生产和销售分拆经营(产销分离)。
这个事件让大野先生体会到〝局部优化〞(只考虑生产的效率提升,未考虑到销售能力与资转能力)的后遗症、与〝站在全局的角度来实施改善活动〞的重要性,坚定了大野后来的〝全局思维〞的理念。
准时生产(Just in time,JIT)是指生产的产品能够精准地满足客户在时间、质量和数量上的需求,无论客户是产品的最终用户还是处于生产线上的其他流程。
JIT 的主要要素包括不断改进、消除浪费、良好的工作场所整理、缩短生产准备时间以及企业中所有员工的参与。
JIT 的优点包括:库存量低、降低了花费在存货上的运营资本、降低了存货变质、陈旧或过时的可能性、避免因需求突然变动而导致大量产成品无法出售的情况出现、降低了检查和返工产品的时间。
JIT 的缺点包括:仅为不合格产品的返工预留了最少量的库存,因而一旦生产环节出错则弥补空间较小、生产对供应商依赖性较强,并且如果供应商没有按时配货,则整个生产计划会被延误、由于企业按照实际订单生产所有产品,因此并无备用的产成品来满足预期之外的订单适用。
JIT 适用于制造型企业旨在降低库存,以及服务型企业旨在消除客户排队这一浪费现象。
在实际生产运营中,企业可以根据自身情况采用适合的 JIT 策略,以提高效率、降低成本、满足客户需求。
JITJIT的定义:通过组织和协调在需要的时间和地点,生产必要数量和完美质量的产品和零部件,以杜绝超量生产,消灭无效劳动和浪费。
JIT的案例:(一)宝供物流。
1994年宝供是一间“作坊式”的小公司,2003年,宝供年货运量达250万吨,年产值达3亿多元,它被摩根斯坦利评估为中国最具价值的第三方物流企业。
宝供占据业内七个第一:中国第一家物流企业集团;第一个在中国运用现代物流观念为客户提供全程物流服务;第一个在中国建立覆盖全国的物流运作网;在中国第一个将工业化的质量管理标准运用到物流运作上;第一个在中国建立基于Internet/Intranet的物流信息系统;第一个在中国将产官学研相结合,举办物流技术与管理发展的国际性高级研讨会;第一个在中国创办物流奖励基金。
海尔物流。
1999年开始,海尔开始进行以“市场链”为纽带的业务流程再造,创造了富有海尔特色的“一流三网”的同步物流模式。
“一流”是以订单信息网为中心;“三网”分别是全球供应资源网络、全球配送资源网络和计算机网络。
“同步”即“三网”同步运行,为订单信息流的增值提供支持。
周行说,海尔进行的以“一流三网”为主要标志的物流革命,其核心就是以订单信息流为中心对仓库进行革命,通过同步模式以高效物流运作实现“与用户零距离”的战略目标,使海尔通过现代物流一只手抓住用户的需求,另一只手抓住可以满足用户需求的全球供应链,获得企业核心竞争力。
实施了采购JIT。
海尔物流整合的第一步是整合采购,将集团的采购活动全部集中,在全球范围内采购质优价廉的零部件。
海尔一年的采购费用约150亿元,有1.5万个品种,有2000多个供应商。
通过整合采购,海尔将供应商的数目减少到900家,世界500强企业中有44家为海尔的供应商,集团采购人员优化掉1/3,成本每年环比降低4.5%以上。
实施了原材料配送JIT。
建立了现代化的立体仓库及自动化物流中心。
在立体库建立之前,海尔的平均库存时间为30天,仅海尔工业园企业的外租仓库就达20余万平方米。
及时制造JIT准时化生产方式实施案例JIT准时化生产方式实施案例及时制造似乎成了某些总装厂压榨零配件供应商利润、JIT在国内,美元。
”500降低自己库存的工具。
“迟到1分钟,罚款而是某汽车总装这可不是用来约束员工上班的考勤制度,制造企业对其现在,厂用来约束其零配件供应商供货的。
零配件供应商几乎都有类似的要求,为的是实现准时制 Just In Time)供货和制造。
JIT(,的基本思路就是用最准时、最经济的生产资料采购、JIT的由头,配送,以满足制造需求。
“有些总装厂借着JIT”私下里一些零把库存压力毫不留情地转嫁到我们头上。
配件厂商很气愤地表示道。
JIT身上,是因为在引入零配件商之所以将怨气撒在JIT模式前,总装厂与零配件企业之间采用的是入库结算方模式后,总装厂又引进了“上线”和式;而在引入JIT“下线”两种新的结算法——零配件上生产线时或在生对总装厂显然,产线上被装配为合格成品入库时才结算。
来说,这三种结算方式能使它们的库存资金递减,“下按理线”结算甚至可以让它们的原材料库存真正变为零。
但据相当零配件的价格应该不一样,说不同的结算方式,一部分国内零配件厂商透露,即使面对下线结算方式,他们也难有讨价还价的能力,因为“这是一个整车为王的时代”。
一些总装厂在自己内部生产尚缺乏计划和控制时,却偏偏要求与供应商实行下线结算,零配件厂送来的产品在总装厂甚至能被搁置数周。
“反正也不是它们的库存,它们一点也不心疼。
”一些零配件厂商很无奈地说。
总装厂却因为没有库存压力显得颇为轻松,一位总装厂的物流经理说:“现在,我们没有原材料库存的压力了。
”在国内的供应链上,JIT 似乎成了某些总装厂压榨供应商的工具。
被扭曲的JIT“这是危险之举,不仅害人,更重要的是最终会害自己。
”一位曾在福特公司从事过多年管理工作的专家痛心地说。
他认为,“国内某些企业在学习先进经验时,只学了形式,而没抓住本质,甚至走到了反面。
”这位专家的“害己”之说,并非危言耸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