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生命科学课程标准的学习认识.
- 格式:ppt
- 大小:1.59 MB
- 文档页数:40
沪科版初中生命科学八年级学习内容与要求学习内容与要求主题一 1.1人体人体的结构层次1.初步学会“使用显微镜观察构成人体器官的几种组织”实验,知道四种基本组织的形态结构和功能特点。
2.知道器官是由有关的组织按一定顺序组成有一定形态特征,并能完成一定的生理功能的结构。
3.知道人体主要器官的位置,初步学会对器官进行分类,知道系统的概念,感受人体形态结构与功能相统一。
4.理解人体的整体性及其意义,感悟人体的层次性、协调性与整体性。
1.2 人体的内环境1.知道内环境的概念及其组成成分。
2.学会“测定人体的体温、心率、唾液pH 等生理数据”实验,经历基本的生理测量过程,感悟测量在研究人体中的重要价值。
学会比较正常与病理状态时的数据。
b5E2RGbCAP 3.知道血液的组成成分,初步学会解读血液常规化验的主要数据。
4.理解人体消化系统、循环系统、呼吸系统和泌尿系统等在维持人体内环境稳定中的作用。
5.理解维持人体内环境稳定的意义,认识自身的生理状况。
1.31.知道神经系统的组成。
2.学会做膝跳反射实验。
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3.通过对膝跳反射等实验及相关生活现象的分析,理解人体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反射,体验神经调节的意义。
4.知道反射的结构基础是反射弧,并能用反射弧结构知识描述膝跳反射等常见反射现象。
5.能以膝跳反射等实验为例,感受观察自身非条件反射的基本方法,理解非条件反射的特点。
6.知道人体主要的激素及其作用,能以甲状腺为例感受激素的调节作用,体验激素调节的意义。
1.4人体性状的遗传和变异1.知道性状的概念,知道人体一些相对性状的实例,感受观察和比较的基本方法。
2.知道遗传的概念,体验遗传现象对生物的意义。
3.知道女性和男性染色体组成的差异,知道人体性别的决定,感受基本的分析方法。
4.知道基因位于染色体上,知道基因与性状的关系。
5.知道变异的概念,知道变异可分为遗传的变异和不遗传的变异,体验变异现象对生物的意义。
主题一走近生命科学1.1走进生命科学的世纪学习内容1•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对生命科学的早期发展做出的重大贡献。
春秋《诗经》北魏贾思勰《齐民要术》明代李时珍《本草纲目》2•在生命科学发展过程中的重要研究手段。
早期一一描述法与比较法后期一一实验法3•生命科学发展中具有里程碑作用的伟大成就。
17世纪显微镜发明一一生命科学进入细胞水平18世纪瑞典林耐“生物分类法则”,制定生物命名的方法19世纪施莱登和施旺“细胞学说”1859年英国人达尔文发表《物种起源》,提出“进化论”1865年奥地利人孟德尔通过豌豆实验发现遗传学基本规律,是遗传学之父1953年沃森和克里克发现DNA双螺旋结构一一生物学进入分子水平我国合成具有活性的结晶牛胰岛素(蛋白质)和酵母丙氨酸转移核糖核酸(tRNA )多利羊的意义一一通过高度分化的体细胞(乳腺细胞)来克隆动物1.2走进生命科学实验室学习内容1 •生命科学探究活动的基本步骤。
提出疑问提出假设设计实验实施实验分析数据得出结论2.“细胞的观察和测量”实验。
显微镜操作注意点:1、转换物镜只能用转换器,不能旋转物镜2、先低倍镜观察再高倍镜3、低倍镜先粗准焦螺旋再细准焦螺旋,高倍镜下只能使用细准焦螺旋主题二生命的基础2.1生物体中的化合物学习内容组成生物体的化学元素种类基本相同,含量一般不同。
C H O N四种元素含量最多生物体中无机物(一)水(60%-90% )1.水在生物体中的含量、作用、存在形式。
鲜重,水是最多化合物,蛋白质是最多有机物干重,蛋白质是最多化合物和最多有机物2.功能:结合水:细胞组织结构组成成分自由水:1、水是一种良好的溶剂,营养物质的输送、废物的排出都离不开水。
2、水参与大部分化学反应,也是绝大多数化学反应的介质。
3、比热大,水可以调节体温,保持体温恒定3.两种形式:自由水和结合水代谢越旺盛,自由水/结合水比例越高,抗逆性弱(二)无机盐1.无机盐在生物体中的种类、含量、存在形式、作用。
《生命科学》(高中一年级第二学期试用本)第6章第1节“遗传信息”(第1课时)教学设计上海市晋元高级中学周瑞山教学设计思想本教案是新课程标准中高中一年级第二学期《生命科学》第6章第1节《遗传信息》内容。
本节共3课时完成,这是第1课时。
本节内容是在学生了解本节课教材涉及的内容包括:糖的有氧分解。
第二课时则探讨糖的无氧分解,它们的区别与联系,以及细胞呼吸与光合作用的比较等。
本节课的设计思想为:“知识解构型生物课堂教学模式”的探索与运用。
“知识解构法”参与构建的“知识解构型生物课堂教学模式”由四阶段组成,它们依次为提出问题项目阶段、运用专家型思维模式阶段、解构知识点阶段和完成问题项目阶段。
这种模式的目标在于培养学生能够有序、有效地进行自主学习。
提出问题项目的主要目标是引导学生对课标中与问题项目相关知识的需求;使组块知识的运用有目标对象;提供培养学生形成和运用专家型思维模式的机会。
大量事实表明,专家进行思维时先从全局考虑该问题或项目涉及到的知识有哪些,而不是先着手解决问题。
而非专家进行思维时,先选取某个知识便着手解决问题,但往往难以凑效。
运用专家型思维模式的过程是:1)疏理出与问题项目有关的知识点。
2)审视自己对疏理出的知识点的掌握情况。
3)如果对知识点的掌握有缺漏,则完善对知识点的掌握。
4)运用知识点或由几个知识点构成的组块知识解决问题项目。
解构知识点的目标主要是使学生能有序、有效地理解知识;使学生学会一种有序、有效的学习方法;使学生能主动运用一种有序、有效的方法进行学习。
解构知识点的过程是:1)判定该知识点属结构类知识还是过程类知识。
2)按知识类别进行相关方面的解构。
结构类知识可从结构类型、来源或存在部位、作用、作用范围等方面进行有序、有效的解构;过程类知识可从过程、起因、结果、条件等方面进行有序、有效的解构。
完成问题项目的主要目标是让学生运用知识点或组块知识解决问题项目;反馈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和运用情况。
《生命科学》读后感《生命科学》读后感读完一本名著以后,一定有不少感悟吧,不妨坐下来好好写写读后感吧。
那么我们该怎么去写读后感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生命科学》读后感,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生命科学》读后感1某天我发现了许纯凤的《生命科学》这本书。
于是我翻开它,它带我走进了一个神秘的科学王国······我知道了,46亿年前地球诞生,38亿年前出现了RnA、DnA、蛋白质等生命物质,30亿年前出现了蓝藻类和原始细胞,15亿年前出现真核生物,10亿年前一个细胞的单细胞生物继续进化,5.3年前出现原古动物,4亿前陆地哺乳动物生成,500万人物祖先诞生······我还明白了细胞的分裂形成人类、动物的繁衍、植物的生长;我还知道了在1665年英国的物理学家罗伯特·胡克通过显微镜发现了细胞、德国植物学家奥肯在1805年发表了所有的生物体不仅都由细胞组成而且都是从细胞中产生等科学论文;我还了解了人一生一共有46个染色体、当精子和卵子相遇染色体决定性别的奥秘;我还看到了托马斯·亨特·摩尔根利用果蝇对遗传进行研究突变。
《生命科学》读后感2这是一本比生命科学第一册还要好看的书,它带给我的感受是可怕和好奇。
就来说说这本书让我害怕的动物吧,那就是虎鲸,它是海洋里的杀手,是海底世界的“小霸王”,它可以一口吞掉一头海牛,连鲨鱼都怕它三分呢!再来说说黑熊是如何生长的吧。
它们三个月大的时候,小黑熊的眼睛看不到任何东西。
它个头很小,身上也没长毛,但是它会长得很快。
三个月后,它的体重就达到了5千克左右。
这时候,它的牙齿还没有长全,还需要妈妈喂奶。
8个月大的时候,小黑熊就开始爬树和玩耍,这样可以帮助它锻炼肌肉。
这时候,它长出了大部分的牙齿,但还是要依靠父母给它觅食。
小黑熊长到一岁大的时候,它就会离开妈妈,独自出去觅食了。
上海生命科学水平测试知识点总结(第一册)不含实验部分第一章走进生命科学18世纪瑞典林耐细胞分类法则1838-1839 德国施莱登、施旺细胞学说1859 英国达尔文物种起源20世纪奥地利孟德尔生物遗传基本规律1953 美国奥森、英国克里克 DNA分子模型人类基因组计划测定DNA的碱基对排列顺序后基因组学解读并深入探索人地结构和功能基因组破译重要微生物和植物的基因组启动环境基因组的研究以及基因技术的应用生物多样性保护保护地球生态系统的重点生命科学探究的基本步骤:提出疑问→提出假设→涉及实验→实施实验→分析数据→结论→新的疑问第二章生命的物质基础(一)生物体中的无机化合物1.水含量最多存在形式作用自由水化学反应的媒介、运送物质、调节体温结构水细胞结构的重要组成成分存在形式作用大多数以离子形式存在参与生物体的组成、参与生物体的代谢活动、调节细胞的酸碱度和渗透压生物体需要适量的无机盐:碘过多的危害、锌过多的危害营养成分待测样品化学试剂实验现象2mL葡萄糖溶液梨班氏试剂、加热砖红色2mL蛋白质悬液鸡蛋清双缩脲试剂紫色2mL食用油(脂肪)结球甘蓝1滴苏丹Ⅲ染液橘红色2mL淀粉溶液马铃薯2滴碘液蓝色(三)生物体中的有机化合物1.糖类类别和作用类别作用单糖五碳糖脱氧核糖构成DNA的组成成分核糖构成RNA的组成成分六碳糖葡萄糖细胞生命活动所需要的主要能源物质果糖,半乳糖略二糖蔗糖植物细胞中重要的二糖麦芽糖乳糖动物细胞中重要的二糖多糖淀粉植物体内的储能物质纤维素构成细胞壁的组成成分糖原人和动物的细胞中的储能物质糖类物质主要功能:主要的能源物质组成元素:C,H,O2.脂类种类作用脂肪脂肪是细胞内良好的储能物质磷脂构成膜的重要成分固醇类胆固醇构成细胞膜的重要成分性激素促进人和动物生殖器官的发育以及生殖细胞的形成维生素D 促进人和肠道对Ca与P的吸收3.蛋白质(1)组成蛋白质的基本单位—氨基酸①氨基酸的结构通式:H|R—C—COOH|NH2②氨基酸的种类大约有20种③氨基酸相互结合的方式--------脱水缩合H H H H| | | |NH2—C—COOH+ NH2—C—COOH→NH2—C—CO —NH—C—COOH+H2O | | | |R1R2R1R2多肽:有3个或3个以上的氨基酸脱水缩合后形成的物质(2)蛋白质的结构蛋白质多样性的原因:①组成蛋白质的氨基酸的种类不同②组成蛋白质的氨基酸的数目不同③组成蛋白质的氨基酸的排列顺序不同④多肽形成多肽链空间结构不同(3)蛋白质的功能:⑤结构蛋白:毛发,肌肉的主要成分是蛋白质⑥催化作用:酶⑦运输作用:血红蛋白⑧调节作用:胰岛素⑨免疫作用:抗体(4)主要组成元素:C、H、O、N,还含有少量P、S补充:水分子数=肽键数=氨基酸-肽链数4.核酸类别DNA RNA 基本单位脱氧核苷酸核糖核苷酸核苷酸腺嘌呤脱氧核苷酸鸟嘌呤脱氧核苷酸胞嘧啶脱氧核苷酸胸腺嘧啶脱氧核苷酸腺嘌呤核苷酸鸟嘌呤核苷酸胞嘧啶核苷酸尿嘧啶核苷酸碱基A,G,C,T A,G,C,U 五碳糖脱氧核糖核糖酸磷酸磷酸分布主要在细胞核内的染色体上,线粒体和叶绿体中也有少量的DNA主要在细胞质中核酸的功能:绝大多数的生物遗传信息就贮存在DNA分子中,部分病毒的遗传信息直接贮存在RNA 中,都携带遗传信息。
2024年生物新课标学习心得体会生物学是一门探讨生命起源、演化、结构和功能的科学,它与人类生活息息相关。
在我的学习中,通过学习新的教材和课标,我对生物学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并获得了一些宝贵的学习心得和体会。
首先,学习生物学需要积极主动地思考和探索。
生物学是一门关于生命的科学,它的内容非常广泛且复杂。
只是死记硬背课本知识是远远不够的,我们需要通过积极主动地思考和探索,理解生物学的原理和规律。
例如,在学习遗传学的过程中,我不仅仅是简单地记住遗传的概念和规律,而是通过阅读相关文献和实际操作,思考遗传机制背后的原理和分子基础。
这样,我才能真正理解遗传学的本质,并能够将学到的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
其次,学习生物学需要勤于实践和观察。
生物学是一门实验科学,理论知识和实践操作是相辅相成的。
通过实验和观察,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生物学的原理和现象。
在学习细胞学的过程中,我经常利用显微镜观察和比较不同细胞的形态和结构,并进行细胞染色实验,通过实践来加深对细胞结构和功能的理解。
通过实践和观察,我发现生物学的理论知识与实际操作是息息相关的,只有结合实践,才能真正理解和掌握生物学的知识。
再次,学习生物学需要多方面的知识和思维方法的综合运用。
生物学的研究领域非常广泛,涉及到分子生物学、细胞生物学、生理学、生态学等多个学科。
为了全面理解生物学的知识,我们需要综合运用不同学科的知识和思维方法。
例如,在学习生态学的过程中,我不仅要了解生物种群的基本概念和种群动态的规律,还需要了解物种之间的相互关系和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通过综合运用不同学科的知识和思维方法,我发现生物学的知识是相互联系和相互支持的,只有形成了全面的视角,才能更好地理解和运用生物学的知识。
最后,学习生物学需要与实际生活相结合。
生物学不仅仅是一门纯理论的学科,它与我们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
通过与实际生活相结合,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生物学的原理和现象,并能够将生物学的知识应用到实际问题的解决中。
上海市高中《生命科学》教学有关的生命教育为贯彻实施《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和《中共上海市委上海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实施意见》,牢固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帮助学生认识生命、珍惜生命、珍重生命、热爱生命,促进中小学生身心健康发展,迫切需要系统科学地开展生命教育,上海市制定了《上海市中小学生命教育指导纲要》。
作为一名生物教师,下面想谈一谈自己的看法。
一、为什么要在中小学加强生命教育?当今世界科技发展日新月异,新思想、新发明、新创造层出不穷。
作为世界政治、经济舞台上的一支重要新生力量,中国社会当前正处在大发展、大变革的重要历史时期。
以生物技术、信息技术、材料技术、能源技术为代表的新的产业技术革命对人民群众的生活产生了巨大影响。
作为祖国的未来和希望,青少年一代正处在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发展的重要时期,改革开放过程中一系列的矛盾和冲突在青少年身上也表现得十分明显。
体制的创新、教育的创新以及与此有关的青少年素质培养已成为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道重要课题。
和以前相比,现在的青少年学生常常有不少让教师困惑的地方,它的极端形式表现为:这些现象的产生,虽然不完全是教育体制的问题,但应该说和我们的教育体制有很大的关系。
从国际教育的发展情况来看,世界各国都把生命科学作为21世纪的支柱学科和优先发展学科,根据教育部组织专家对国外生命科学与教育现状的考察,国外生命科学在中学所占的课时量和物理、化学等科学课相比较,不是大致相当,就是超出。
大学中生命科学受重视程度更高,美国每年50%以上新发表的科学论文都与生命科学有关。
或者说,任何学科发展到一定阶段,就必然和生命科学相关,如生物化学、生物物理学、生物航天学、生物信息学等等。
在我国,由于传统教育体制的弊端和高考指挥棒的作用,中学阶段生命科学教育一直不受重视,处在边缘化状态。
具体表现为课时量少,教师地位低,高考加一选修生物的学生较少,而且多为二三流学生。
生命科学课程标准(征求意见稿)上海市教委教研室生命科学组年月日目录一、导言………………………………………………………………………………….学科定位……………………………………………………………………….课程理念……………………………………………………………………….设计思路………………………………………………………………………二、教案目标……………………………………………………………………………1.中学《生命科学》总目标…………………………………………………2.阶段目标………………………………………………………………………三、学习内容与要求………………………………………………………………….初中《生命科学》课程内容与要求……………………………………(1)基础型课程部分(八年级)……………………………………(2)拓展型课程部分(八年级)……………………………………(3)探究型课程部分(八年级)…………………………………….高中生命科学课程内容与要求………………………………………(1)基础型课程部分(高一、高二年级)…………………………………(2)拓展型课程部分(高一、高二年级)…………………………………(3)拓展型课程部分(高三年级)…………………………………………(4)研究型课程部分………………………………………………………四、实施意见………………………………………………………………………….教材编写……………………………………………………………………….教案建议……………………………………………………………………….评价意见……………………………………………………………………….教师………………………………………………………………………….设备…………………………………………………………………………….管理………………………………………………………………………………一、导言世纪以来,生命科学在基础研究领域迅速发展,带动了农业、林业、医疗、健康、人口、环保等应用领域的突飞猛进,生命科学已经成为一门应用高新技术、对社会经济与生活产生巨大影响的综合性学科,在自然科学中日益显示出带头学科的地位。
..主题一走近生命科学1.1走进生命科学的世纪学习内容1.我国古代办感人民对生命科学的初期发展做出的重要贡献。
春秋《诗经》北魏贾思勰《齐民要术》明朝李时珍《本草纲目》2.在生命科学发展过程中的重要研究手段。
初期——描绘法与比较法后期——实验法3.生命科学发展中拥有里程碑作用的伟大成就。
17 世纪显微镜发明——生命科学进入细胞水平18 世纪瑞典林耐“生物分类法例”,拟订生物命名的方法19 世纪施莱登和施旺“细胞学说”1859 年英国人达尔文发布《物种发源》,提出“ 进化论”1865 年奥地利人孟德尔经过豌豆实验发现遗传学基本规律,是遗传学之父1953 年沃森和克里克发现 DNA双螺旋结构——生物学进入分子水平我国合成拥有活性的结晶牛胰岛素(蛋白质)和酵母丙氨酸转移核糖核酸(tRNA)多利羊的意义——经过高度分化的体细胞(乳腺细胞)来克隆动物1.2走进生命科学实验室学习内容1.生命科学研究活动的基本步骤。
提出疑问提出假定设计实验实行实验剖析数据得出结论2.“细胞的察看和丈量”实验。
显微镜操作注意点:1、变换物镜只好用变换器,不可以旋转物镜2、先低倍镜察看再高倍镜3、低倍镜先粗准焦螺旋再细准焦螺旋,高倍镜下只好使用细准焦螺旋主题二生命的基础2.1生物体中的化合物学习内容构成生物体的化学元素种类基真同样,含量一般不一样。
C H O N 四种元素含量最多生物体中无机物(一)水( 60%-90%)1.水在生物体中的含量、作用、存在形式。
鲜重,水是最多化合物,蛋白质是最多有机物干重,蛋白质是最多化合物和最多有机物2.功能:联合水:细胞组织结构构成成分自由水:1、水是一种优秀的溶剂,营养物质的输送、废物的排出都离不开水。
2、水参加大多半化学反响,也是绝大多半化学反响的介质。
3、比热大,水能够调理体温,保持体温恒定3.两种形式:自由水和联合水代谢越旺盛,自由水/ 联合水比率越高,抗逆性弱(二)无机盐1.无机盐在生物体中的种类、含量、存在形式、作用。
主题一走近生命科学1.1 走进生命科学的世纪学习内容1.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对生命科学的早期发展做出的重大贡献。
⏹春秋《诗经》北魏贾思勰《齐民要术》明代李时珍《本草纲目》2.在生命科学发展过程中的重要研究手段。
⏹早期——描述法与比较法⏹后期——实验法3.生命科学发展中具有里程碑作用的伟大成就。
⏹17世纪显微镜发明——生命科学进入细胞水平⏹18世纪瑞典林耐“生物分类法则”,制定生物命名的方法⏹19世纪施莱登和施旺“细胞学说”⏹1859年英国人达尔文发表《物种起源》,提出“进化论”⏹1865年奥地利人孟德尔通过豌豆实验发现遗传学基本规律,是遗传学之父⏹1953年沃森和克里克发现双螺旋结构——生物学进入分子水平⏹我国合成具有活性的结晶牛胰岛素(蛋白质)和酵母丙氨酸转移核糖核酸()⏹多利羊的意义——通过高度分化的体细胞(乳腺细胞)来克隆动物1.2 走进生命科学实验室学习内容1.生命科学探究活动的基本步骤。
⏹提出疑问提出假设设计实验实施实验分析数据得出结论2.“细胞的观察和测量”实验。
⏹显微镜操作注意点:⏹1、转换物镜只能用转换器,不能旋转物镜⏹2、先低倍镜观察再高倍镜⏹3、低倍镜先粗准焦螺旋再细准焦螺旋,高倍镜下只能使用细准焦螺旋主题二生命的基础2.1 生物体中的化合物学习内容组成生物体的化学元素种类基本相同,含量一般不同。
C H O N 四种元素含量最多生物体中无机物(一)水(6090%)1.水在生物体中的含量、作用、存在形式。
⏹鲜重,水是最多化合物,蛋白质是最多有机物⏹干重,蛋白质是最多化合物和最多有机物2.功能:结合水:细胞组织结构组成成分自由水:⏹1、水是一种良好的溶剂,营养物质的输送、废物的排出都离不开水。
⏹2、水参与大部分化学反应,也是绝大多数化学反应的介质。
⏹3、比热大,水可以调节体温,保持体温恒定3.两种形式:自由水和结合水⏹代谢越旺盛,自由水/结合水比例越高,抗逆性弱(二)无机盐1.无机盐在生物体中的种类、含量、存在形式、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