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亿有多大_小学生
- 格式:docx
- 大小:17.09 KB
- 文档页数:1
小学四年级数学《1亿有多大》优质教案范例三篇通过收集信息、操作实验、讨论交流等活动,使学生在具体情境中体验一亿的大小,发展数感,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
下面就是我给大家带来的小学四年级数学《1亿有多大》优质教案范例三篇,希望能帮助到大家!小学四年级数学《1亿有多大》优质教案范例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目标:借助于学生熟悉的事物,从不同角度对1亿进行感受,发展学生的数感;能用倍比法或归一法帮助解答有关1亿的问题,能借助计算器处理较复杂的数据。
过程与方法目标:经历猜想、讨论、计算等过程,初步获得解决问题的一些策略和方法,发展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感与态度目标: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关系,认识到许多实际问题可以借助数学方法来解决,体会数学的应用价值;愿意与他人合作,与人交流,发展共同解决问题的良好品质;增强环保意识和社会责任感。
教学重点:培养学生对大数的感受,发展数感。
教学难点:如何借助小数估计大数教学准备:教师:多媒体课件一份、天平秤、大米学生:计算器、书本、尺子教学过程:一、创设情景、引入课题1、老师给大家讲个故事。
(多媒体演示):古时候,某个王国里有一位聪明的大臣,他发明了国际象棋,献给了国王。
国王从此迷上了下棋。
为了对聪明的大臣表示感谢,国王答应满足大臣的一个要求。
大臣说:尊敬的陛下,就请您在棋盘上放一些米粒吧。
第1格放1粒米,第2格放2粒米,第3格放4粒米,然后放8粒,16粒,32粒,……一直到第64格。
国王哈哈大笑:“你真傻,就要那么一点米粒?”大臣微微一笑,不紧不慢地说:“陛下,就怕您的国库里没有这么多米!算了,我只要第28格的米粒就可以了。
请允许我把它们带回家。
”同学们,你们猜猜看,第28格大约有多少米粒呢?2、学生猜测3、验证猜测师:谁说的更接近实际情况呢,我们一起来看看。
课件出示:棋盘格数第1格第2格第3格第4格第5格第6格第7格第8格第9格第10格米粒(单位:粒)1248163264128256512第11格第12格第13格第14格第15格第16格第17格第18格第19格1024204840968192163843276865536131072262124第20格第21格第22格第23格第24格第25格第26格第27格第28格5242881048576209715241943048388608167772163355443267108864134217728?师:原来第28格的米粒有这么多,你们猜对了吗?师:我们就把这些米四舍五入到亿位,看成1亿粒。
一亿有多大
------安阳市自由路小学四(二)
一亿很大,可以用来做很多事
一亿秒大概是1666666分钟,大概是27778小时,大概是1157天,大概是3.17年。
1个点,1秒就可以画出来,而1亿个点,人要用3年2个多月才能画完一亿张纸就有一万米高,比珠穆郎玛峰还高一亿个硬币有19万米高。
一亿颗米有二吨重,等于我们吃二十六年饭
一亿张纸的厚度比珠穆朗玛峰还高;一亿枚硬币的重量比成年的蓝鲸3头还多4倍;一亿粒大米,可让3.5万人填饱肚子;一亿个小学生手拉手可绕地球赤道3圈半;一亿是个不小的数字!
100张纸厚约1厘米. 一亿张纸厚约1万米. 一亿张纸叠起来比珠穆朗玛峰还高.
一个亿是100000000,是10个一千万,是100个一百万,是1000个十万,是10000个一万,是100000个一千,是1000000个一百,是10000000个十,是100000000个一。
一亿等于10千万。
你用你最快的速度数完它回需要至少两年的时间,一个人的占地面积按一平方米算的话,一亿人要用掉中国将近百分之一的面积,一个人的身高平均为1.75的话,横躺在赤道上的这些人可以绕赤道3圈多,每个人的食量算做一碗米饭(250g),这些人会吃掉日本3年的粮食,每个人的体力都近似与正常的中国人的话,这些人足够消灭15个没有武器的小日本国家。
《一亿有多大?》教学设计——“互联网”条件下的数学综合实践一、教学背景及学习目标设计学习内容:《一亿有多大?》是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四年级上册第一单元33、34页的内容。
课程标准:结合现实情境感受大数的意义,并能实行估计。
根据《数学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理解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
”教师应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向学生提供充分的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协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技能。
设计学习目标的依据,主要是学习内容、学习者特征,内容标准。
1、学习内容分析《一亿有多大?》属于小学数学第二学段《数与代数》的知识领域,教材在数概念的教学中,十分重视数感的培养。
让学生通过对具体数量的感知和体验,协助学生理解数的意义,建立数感。
所以在“大数的理解”这个单元后,安排这个综合应用,旨在使学生通过探究活动,经历猜想、实验、推理和对照的过程,利用利用“互联网搜索”等可想像的素材充分体验感受1亿这个数有多大。
2、学习者分析为了促动目标的达成,课前对学生实行了初步的调查,因为1亿这个数太大,学生很难结合具体的量获得直观感受。
新课程强调,有效的学习活动不是单纯的依赖、模仿与记忆,而是一个主动建构的过程。
所以,本节课力求通过教师的引导,为学生体现出“活生生”的推理过程,让学生在自己的“猜想、实验、推理和对照”的学习过程中掌握知识。
3、学习目标的确定根据学习任务和学情分析,可对内容标准实行如图分解:根据以上分解,本节课的学习目标表述如下:目标1:在探索中学习“猜想、实验、推理和对照”的方法,初步渗透选用小基数类推解决问题的数学思想。
借助推算和计算器的计算,从不同角度具体感受一亿的大小,进一步发展数感。
目标2:通过小组合作,提升自身学习数学的兴趣和解决实际问题的水平,并在活动中增强主动参与和乐于合作的意识。
目标3:通过具体情景,树立环保理念,养成节约能源、爱护环境的优良品质,进一步感受该知识的生活价值。
《1亿有多大》(教案)人教版四年级上册数学一、教学内容二、教学目标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本节课的重点是让大家了解1亿的概念,认识1亿的大小,以及1亿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难点在于让大家能够理解和接受1亿这个较大的数字,并能够运用它来解决实际问题。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五、教学过程1.引入:我先给大家出示一张1亿的图片,让大家直观地感受一下1亿的大小。
然后提问:“你们知道1亿是多少吗?”2.讲解:接着,我通过PPT课件,向大家讲解1亿的概念,以及1亿的大小。
我让大家通过计数器,亲自操作,感受1亿的大小。
3.例题讲解:我通过一些实际的例子,让大家了解1亿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例如:我国的总人口接近14亿,这是一个非常大的数字,但我们可以通过1亿的概念来理解它。
4.随堂练习:我给大家出示一些练习题,让大家运用所学知识来解决实际问题。
例如:“如果我国有14亿人口,那么1000万人是多少百分之一?”六、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如下:1.1亿的概念2.1亿的大小3.1亿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七、作业设计作业题目:1.我国的人口接近14亿,请问1000万人是14亿的多少百分之一?2.如果你的年龄是10岁,那么1000万人是多少个你?答案:1.1000万人是14亿的1%。
2.1000万人是10000个我。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课后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我觉得学生们对1亿的概念有了更深入的理解,但也有一些学生对1亿的大小还是有些难以接受。
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将继续通过实际的例子,让学生们更好地理解1亿的大小。
拓展延伸:如果大家有兴趣,可以课后查找一些关于1亿的例子,看看1亿在实际生活中有哪些应用。
例如:1亿颗牙齿、1亿粒米等。
重点和难点解析:在上述教案中,有几个重要的细节需要特别关注。
对于教学内容的介绍部分,我选择了人教版四年级上册数学的《1亿有多大》进行讲解。
这部分内容主要帮助学生了解1亿的概念,认识1亿的大小,以及1亿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小学四年级数学《一亿有多大》教学案例及启示摘要:在开展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要结合小学生已有的数学知识储备情况,并分析小学生数学知识的学习能力,从小学生的视角对数学课堂教学工作做好安排及设计,引导小学生能够对数学知识进行有效地学习及理解,让小学生能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数学课堂学习及思考当中,有效地促进数学知识的内化。
本文在对小学数学教学问题研究中,联系四年级数学《一亿有多大》这一内容,对小学生有效地学习及理解数学知识进行引导,以针对性的提升数学教学效果及质量。
关键词:小学数学;趣味性教学;核心素养一、案例背景在小学四年级数学教学中,联系当前新课改发展形势,教师在进行教学引导时,要注重立足于小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及学习特点,强化小学生课堂主体地位,使小学生在数学知识学习中,能够保持较高的积极性、主动性,对数学知识进行深层次的探究思考,对数学知识进行有效地理解及掌握,以实现高效、高质的教学目标。
在数学课堂上,教师要由原来的“师本位”向“生本位”方向转变,使教师更多地关注小学生的实际学情,对小学生做好针对性的教学引导,为小学生创设一个主动参与的机会,使小学生能够对探究中做好数学知识的理解及掌握,以实现数学高效、高质的教学目标。
在新课改背景下推进数学教学,教师要更多地关注于小学生的学情,并联系新课改的发展形势,突出小学生的价值,使小学生在数学学习中进行深层次的思考分析,提升小学生数学综合能力及综合素养[1]。
二、案例教学目标在小学四年级数学《一亿有多大》一课教学时,教师要注重引导小学生对1亿这个数进行感知,对1亿的大小有一个了解和认知。
在实际教学中,突出小学生课堂主体地位,使小学生能够对具体的数量进行感知和体验,引导小学生在数学学习中能够建立起数感。
同时,数学课堂教学应该是一个开放的课堂,并带给小学生良好的学习体验感,使小学生在数学知识学习中感受成功的喜悦。
在课堂教学中,引导小学生理解1亿的意义,促进小学生数学综合能力、综合素养的培养及发展[2]。
四年级数学上册1亿有多大必备知识点在四年级数学上册中,关于“1亿有多大”这一内容,主要是为了让孩子们通过具体的活动和例子,直观地感受和理解大数的概念。
以下是一些必备的知识点,可以帮助孩子们更好地掌握这一内容:1. 大数的认识亿的定义:1亿等于10,000万,也等于100,000,000(即1后面跟8个0)。
数位顺序:从右往左数,依次是个位、十位、百位、千位、万位、十万位、百万位、千万位、亿位。
2. 实际感受1亿时间感受:如果1秒钟数1个数,那么数完1亿需要大约3年(不考虑闰年)的时间。
距离感受:如果小学生走一步大约是30厘米,那么走1亿步大约是3千万米,可以绕地球赤道大约7圈半。
重量感受:如果1本数学书重约100克,那么1亿本数学书重约10,000吨。
3. 大数的估算与比较估算方法:通过四舍五入、取近似值等方法,对大数进行估算。
比较大小:掌握大数之间的大小比较方法,如通过数位比较、直接计算等。
4. 大数的应用生活中的大数:了解并列举生活中常见的大数,如人口数量、国土面积、经济总量等。
大数的运算:掌握大数的加减乘除运算方法,特别是要注意运算中的进位和借位。
5. 实践活动动手操作:通过数豆子、摆纸张等活动,让孩子们亲自感受1亿的数量级。
小组讨论:让孩子们分组讨论自己对于1亿的理解,以及在生活中遇到的与1亿相关的事物。
6. 拓展思维想象与创造:鼓励孩子们发挥想象力,思考如何用1亿来做一些有意义的事情。
数学故事:通过讲述与1亿相关的数学故事,激发孩子们对数学的兴趣和热爱。
通过以上知识点的学习和实践,孩子们可以更加深入地理解“1亿有多大”这一概念,并在实际生活中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同时,这也有助于培养他们的数学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1亿有多大》综合实践活动方案(1)《1亿有多大》科技教育实践活动方案一、活动背景与目标(一)活动背景:小学生对大数的认识太缺乏生活经验,不能直观感受1亿这个数有多大。
但四年级学生在研究了大数的认识之后,多少对数的概念有了一些扩充,因而进一步让学生通过对具体数量的感知和体验。
因此,我设计了1亿有多大的科技教育实践研究活动,让学生结合生活经验,通过“猜想、实验、推理和对照”活动中获得1亿有多大的直观感受。
通过综合实践活动的开发与实施,创设自主性,探究性,创造性的实践活动,使学生将课内活动、课外实践活动和科学课程等相结合。
(二)活动目标:1、知识目标:让学生经历课题研究,建立数学模型,利用生活中可想象的素材,培养学生对1亿有多大的感性认识。
2、能力目标:通过收集信息、操作实验、讨论交流和猜测验证等实践活动,提高学生探索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目标:使学生在具体情境中体验1亿有多大,发展数感,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
在实践和研究的研究活动过程中,学会发现,学会探究,学会合作。
二、举动价值和举动对象1、举动价值:现在社会飞速发展,大数在生活中广泛应用,当前大数据无处不在,科技发展与天文学中大数据的展现无疑在小学生眼里就是无概念的大数字,例如:在茫茫宇宙中,银河系约有2000多亿颗恒星,我们用最大的天文望远镜至少可以看到10亿颗星。
地球是宇宙中一个年轻的星球,它的年龄大约是46亿岁,在地球上生活着近70亿人,而我国是地球上人口最多的国家,约有13亿人,其中在校小学生约1亿人,如果让这一亿个小学生手拉手,可以绕地球赤道三圈半。
由远及近,从陌生到熟悉,唤起学生对亿的感性认识,让学生感受到亿在生活中应用十分广泛,从而认识到研究的必要性。
2、对象:四年级全班同学共65人。
三、活动的主题部分(一)活动内容经由过程收集生活中的素材,猜想、实验和对比中体会1亿有多大的表象,感受1亿到底有多大之后经由过程互相交流来体现学生的进修功效。
《1亿有多大》科技教育实践活动方案一、活动背景与目标(一)活动背景:小学生对大数的认识太缺乏生活经验,不能直观感受1亿这个数有多大。
但四年级学生在学习了大数的认识之后,多少对数的概念有了一些扩充,因而进一步让学生通过对具体数量的感知和体验。
因此,我设计了1亿有多大的科技教育实践学习活动,让学生结合生活经验,通过“猜想、实验、推理和对照”活动中获得1亿有多大的直观感受。
通过综合实践活动的开发与实施,创设自主性,探究性,创造性的实践活动,使学生将课内活动、课外实践活动和科学课程等相结合。
(二)活动目标:1、知识目标:让学生经历课题研究,建立数学模型,利用生活中可想象的素材,培养学生对1亿有多大的感性认识。
2、能力目标:通过收集信息、操作实验、讨论交流和猜测验证等实践活动,提高学生探索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目标:使学生在具体情境中体验1亿有多大,发展数感,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
在实践和研究的学习活动过程中,学会发现,学会探究,学会合作。
二、活动价值和活动对象1、活动价值:现在社会飞速发展,大数在生活中广泛应用,当前大数据无处不在,科技发展与天文学中大数据的展现无疑在小学生眼里就是无概念的大数字,例如:在茫茫宇宙中,银河系约有2000多亿颗恒星,我们用最大的天文望远镜至少可以看到10亿颗星。
地球是宇宙中一个年轻的星球,它的年龄大约是46亿岁,在地球上生活着近70亿人,而我国是地球上人口最多的国家,约有13亿人,其中在校小学生约1亿人,如果让这一亿个小学生手拉手,可以绕地球赤道三圈半。
由远及近,从陌生到熟悉,唤起学生对亿的感性认识,让学生感受到亿在生活中应用十分广泛,从而认识到研究的必要性。
2、对象:四年级全班同学共65人。
三、活动的主题部分(一)活动内容通过收集生活中的素材,猜想、实验和对比中体会1亿有多大的表象,感受1亿到底有多大之后通过互相交流来体现学生的学习成果。
(二)重点、难点和创新点1、活动重点:在实践与研究的活动过程中提高学生收集、猜想、推理及操作动手探究能力,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的精神。
指向核心素养培养的小学数学项目式学习——以“一亿有多大”为例摘要:本文探讨了项目式学习在小学数学教育中以“一亿有多大”为例的应用,重点关注了核心素养培养目标与项目实施的关联,以及合作学习和成果展示与核心素养之间的联系。
此外,文章还强调了自我评价和反思在学习过程中的重要性。
通过这个案例,我们可以看到项目式学习如何帮助学生全面发展,并促进核心素养的培养。
关键词:核心素养;项目式学习;小学数学;教学引言数学教育在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方面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项目式学习是一种有效的教育方法,可以将数学知识与实际问题解决能力相结合,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
本文以“一亿有多大”为例,探讨了如何通过项目式学习来引导小学生深入探究这个抽象而重要的数学概念。
我们将关注项目背景、结构、实施过程以及与核心素养的关系,以及合作学习和自我评价在项目中的作用。
1“一亿有多大”教学难点“一亿有多大”的教学对于小学生来说可能涉及一些概念上的难点,特别是在数值概念和数学运算方面。
第一、对于小学生来说,一亿是一个非常大的数字,理解一亿与其他数字之间的数量差异会有困难,他们需要建立对一亿的直观感觉。
第二、学生需要练习将一亿与其他数字进行比较,并理解这些数字的大小关系,这包括使用大于、小于和等于符号,由于一亿数量大容易造成理解上的困难。
第三、将一亿的概念应用于实际问题解决可能需要学生将抽象的数学概念与实际情境联系起来,这需要一定的思维能力,另外,解决关于一亿的问题需要学生进行推理和逻辑思考,以确定合适的解决方法。
在教育领域,核心素养目标的一个关键方面是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数学教育作为核心素养的一部分,也强调了培养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
这包括了学生能够将抽象数学概念应用于实际情境、解决实际问题以及进行数学思维和推理的能力[1]。
然而,传统的数学教育往往侧重于传授抽象概念和数学技巧,而缺乏与实际应用的紧密联系。
这可能导致学生对数学的兴趣降低,因为他们难以看到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的实际用途。
1亿有多大
我认为1亿是一个很大的数,但是不知道这个数到底有多大。
今天睡觉之前,我开始数小绵羊,1只,2只,3只……100只。
数到100只,我看了看身边的秒表,大概用了110秒。
假设我以这样的速度数下去,那么,数1000只小绵羊就要1100秒,数10000只要11000秒……1亿只小绵羊要数多久呢?
算一算,数1亿只小绵羊大约要用110000000秒。
那么,数1亿只小绵羊要多少分钟,或者多少小时,多少天,多少年?结果令我大吃一惊,大约要1833333分钟,也就是30556小时,或者1273天,3年半!数1亿只小绵羊竟要3年半的时间!真是不算不知道,一算吓一跳。
由此可见,1亿真的是一个很大的数。
湖北省荆州市东门小学五年级:李勤勤
1
——文章来源网络,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