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架空输电线路设计讲座》第11章
- 格式:ppt
- 大小:7.35 MB
- 文档页数:62
架空输电线路[110kV架空输电线路初步设计]110kV架空输电线路初步设计目录前言第一章原始资料介绍 1 第二章设计说明书 2 第一节路径的选择 2 第二节导线及避雷线部分 2 第三节导体的应力及弧垂 4 第四节杆塔的选择7 第五节杆塔基础设计11 第六节绝缘子及金具的选择13 第七节防雷防振及接地保护装置的选择16 第三章计算任务书18 第一节导线截面选择及校验计算部分18 第二节导线的应力及弧垂计算20 第三节导线的防振设计27 第四节杆塔头部尺寸校验29 第四章结束语31 参考资料31 附录一弧垂应力曲线图32 附录二杆塔一览图33 附录三杆塔基础34 附录四绝缘配合35 第一章原始资料介绍一、设计情况由于国民经济的高速发展,现有城市电网难以满足工业用电及人民群众生活用电的需求,需新建一110kV架空线路,该输电线路采用单回输电方式,线路总长5km,输送功率20MW,功率因数0.8,最大利用小时数为6000小时。
该地区用电量年增长率为18%。
该地区处于平原,该输电线路经过的地势较平坦,相对高度较小,沿线耕地较少,多为居民区、工厂、道路等,沿线树木较少,土质含沙量大,地下水位较浅。
二、设计气象条件表1-1 线路经过地区的自然条气象条件类别气温(ºC)风速(m/s) 覆冰厚度(mm) 最高气温+40 0 0 最低气温-20 0 0 最大风速-5 30 0 覆冰情况-5 10 10 年平均气温+15 0 0 外过电压+15 10 0 内过电压+15 15 0 安装情况-10 10 0 冰的比重0.9g/cm3 第二章设计说明书第一节路径的选择该线路从110kV(A站)构架出线至110kV (B站)进线构架线路全长5km,全线经过的地区地势较平坦,相对高度较小,沿线耕地较少,多为居民区,工厂,河流,道路等,沿线树木较少。
沿途有公路到达,交通运输方便,有利于施工、运行、维护。
经工作人员对本地地形反复考察绘制出的路径图如下所示。
第十一章架空线路试验第一节概述新建高压架空输电线路投入运行之前,一般都要进行绝缘电阻测量、相序相色核对和工频参数测量等项目试验。
电力系统的发展,输电线路走廊也越来越拥挤,双回路同杆架设或在同一输电线路走廊平行走向的情况就难于避免.由于它们之间电磁耦合的作用,停电线路上会有感应电压产生,这给参数测量工作带来困难.为了测试的安全和准确,参数测试之前应测量线路的感应电压。
如果感应电压接近于试验电压的数量级时,测量的误差将大到不可允许。
输电线路工频参数是工频电压作用下线路的电阻、电抗、电导和电纳等数值,它们与线路的长度、导线型号、相间距离、对地高度、排列方式、有无避雷线以及杆塔类型等有关。
试验之前应事先参照同类型线路或设计资料对参数进行估算,以便合理地选择试验设备和制定正确的试验方案.第二节导线接头试验一、接触电阻测量架空线路的导线;引线和母线的接头是按照工艺规程的要求进行连接的,交接时要求进行质量检验,以保证运行中的安全。
导线的接头,要求其机械强度不低于导线本身抗拉强度的90%。
对接头的接触电阻要做电阻比测量,接头处的电阻不应大于导线本身等长段的电阻值。
电阻比测量通常采用电压降法,即在一段导线上通以大电流,测量接头段CD,和同一导线等长度段AB的电阻压降,如图11—1所示。
电压用0。
5级毫伏表测量,测量连接点必须在电流连接点的内侧,并要离开一定距离,避免电流连接点发热或接触电阻压降影响毫伏表的测量精确度。
电源采用交流或直流均可,必须有足够大的容量,可输出600—1000A以上(电压5—6V)或更大.电流回路的导线截面应足够大,连接要紧固。
通上电流后应先检查各接头的发热状况,选其温度较高的接头进行电阻比测量.如用交流电源,应防止大电流发生器的磁场和测量回路中电感的影响,导致测量的误差。
减小电压回路的包围面(见图11-2中的影线部分),将电压引线纽绕以尽可能减少磁通穿过电压回路引起附加的感应电压。
为了进行比较可在被测接头两侧的不同点进行测量(见图11—2中虚线),以便相互比较判断接头质量.二、温升试验接头的温升试验同样可以鉴定接头连接质量的好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