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优秀的流行音乐进入高中音乐课堂
- 格式:pdf
- 大小:284.79 KB
- 文档页数:2
《经典咏流传》走进高中音乐课堂的探究《经典咏流传》是中国中央电视台推出的一档音乐节目,节目中通过音乐的形式,介绍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经典诗词、故事和历史。
这档节目受到了广大观众的喜爱,不仅使年轻一代对传统文化有了更深刻的了解,也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中国传统音乐的传承与发展。
随着《经典咏流传》的热播,越来越多的中学开始将这个节目纳入音乐课堂的教学内容中,希望通过这种方式使学生们更加深入地了解中国传统音乐和文化。
那么,《经典咏流传》进入高中音乐课堂,会带来怎样的教学效果呢?下面,我们就来探究一下。
将《经典咏流传》引入高中音乐课堂能够丰富教学内容,拓宽学生的音乐视野。
传统音乐在现代社会往往被忽略,尤其是对于青少年而言,他们对传统音乐的了解往往停留在课本的文字中。
而通过《经典咏流传》这样的节目,学生们可以通过视频和音乐的形式更直观地感受到中国传统音乐的美妙,了解古代诗词的内涵和历史背景,从而开阔自己的音乐视野,增加对传统音乐的兴趣和喜爱,激发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热爱之情。
引入《经典咏流传》可以提高学生对传统音乐的接受程度。
在当今社会,流行音乐占据了大部分人的耳朵,传统音乐在一定程度上显得有些“陈旧”和“古老”。
通过节目的精心制作和现代化的传播方式,将中国传统音乐融入了现代的视听享受中,使得传统音乐焕发出了新的生命力。
学生们通过观看这样的节目,不仅可以了解传统音乐的内涵和价值,还能够产生对传统音乐的浓厚兴趣,激发对传统音乐的学习热情,提高对传统音乐的接受程度。
引入《经典咏流传》可以培养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热爱和自信心。
中国是一个历史悠久的国家,拥有着丰富的传统文化。
在现代社会,由于各种原因,传统文化逐渐被边缘化。
通过将《经典咏流传》的内容引入音乐课堂,可以让学生们更深入地了解中国传统文化,认识到中国传统文化的宝贵之处,培养起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热爱之情。
也能够激发学生对自己文化的自信心,增强文化自信,促使其更积极地传承和弘扬中国传统文化。
《经典咏流传》走进高中音乐课堂的探究1. 引言1.1 背景介绍《经典咏流传》是一档深受观众喜爱的音乐节目,通过对中国传统音乐文化的传承和创新,赢得了广泛的赞誉和认可。
在高中音乐课堂中引入《经典咏流传》,可以为学生提供一个更加多元化和富有活力的学习环境,激发学生对音乐的兴趣和热爱。
随着社会对传统文化的重视和尊重,将《经典咏流传》引入高中音乐课堂已成为一种教学新趋势。
1.2 研究目的本文旨在探究《经典咏流传》这一传统文化艺术形式在高中音乐课堂中的应用效果和价值,以及对学生学习乐理知识、音乐表演技巧和文化艺术鉴赏能力的促进作用。
具体研究目的包括:2. 探讨将《经典咏流传》融入高中音乐课程的教学方法和策略,分析教师在传授这一艺术形式时所面临的挑战和问题,并提出相应解决方案。
3. 调查学生对《经典咏流传》课程的学习体验和反馈,评估其对学生音乐素养和文化修养的影响,探讨如何提高教学效果和提升学生学习积极性。
4. 总结并展望《经典咏流传》在高中音乐课堂中的应用前景和发展方向,为推广和深化这一传统文化艺术形式的教育价值提供参考和建议。
2. 正文2.1 高中音乐课堂对《经典咏流传》的引入在高中音乐课堂中引入《经典咏流传》,可以给学生带来全新的音乐体验和学习机会。
传统的经典咏流传,如唐诗宋词、古代戏曲等,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和情感表达。
通过在课堂上引入这些经典作品,不仅可以拓宽学生的视野,丰富他们的文化知识,还可以帮助他们提高音乐欣赏和表达能力。
在课堂上,教师可以通过讲解背景知识、欣赏经典咏流传的演唱或演奏视频,或者让学生进行朗诵或合唱等方式,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这些作品所包含的情感和意义。
结合音乐理论知识,教师可以分析作品的曲式、节奏、旋律,引导学生从音乐的角度去理解和分析作品。
通过对《经典咏流传》的引入,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造力,培养他们的审美情趣和文化素养。
这也有利于学生发展音乐综合能力,提高他们的音乐表达和表演水平。
让流行音乐走进音乐课堂【摘要】流行音乐已经成为当代青少年学生最喜爱的娱乐方式之一。
作为音乐教育工作者,对这种现象不能消极回避,而是要因势利导帮助学生正确认识通俗音乐的美学内涵。
在音乐课堂里,有选择地引入一些内容健康向上、适宜学生年龄特点、身心特点并具有一定的思想内涵和艺术性的通俗歌曲。
音乐教育者可以从歌词内涵出发选择健康积极的歌曲来引导学生;或介绍优秀流行音乐人的人生轨迹对学生进行人生教育;或分析各种音乐风格融为一体的流行音乐作品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
【关键词】流行音乐音乐课堂引入因势利导自改革开放以来,流行音乐已经逐渐成为当代青少年学生最喜爱的娱乐方式之一。
喜欢音乐但不喜欢上音乐课,已是一种普遍的现象。
绝大多数学生都喜欢流行音乐,他们主要是从电视、vcd、dvd、网络等现代技术渠道获取流行音乐信息。
提起周杰伦、蔡依林等歌手,他们却是津津乐道。
而在音乐教育界中,大多仍在褒扬古典音乐、严肃音乐的艺术价值,贬低流行音乐的审美价值,认为流行音乐是音乐教育的绊脚石,是阻碍学生音乐素质的主要因素。
这就对目前的音乐教育提出了新的挑战。
是消极回避,还是因势利导帮助学生正确认识流行音乐的美学内涵,是我们必须正视的问题。
流行歌曲、偶像歌星这些“挡不住的诱惑”大受学生们的青睐,固然有其迎合学生心理的因素,然而其中的一些优秀作品在传播过程中所产生的吸引力也有助于提高学生的音乐水平,让他们在较高的兴趣中增加音乐知识。
因此,我们有必要将一些健康向上、适宜学生年龄特点、身心特点,并具有一定的思想内涵和艺术性的通俗歌曲引进课堂,因势利导,提高学生的流行音乐审美品味,并力争消除流行音乐可能对青年学生产生的负面影响。
流行音乐的旋律中,包含着当代学生的审美观。
那些歌词,也往往透露着生活的哲理。
青少年一代,容易把自己的烦恼、快乐、理想追求等寄托在流行音乐之中。
有鉴于此,一方面,我们可以通过对流行音乐的理解,去理解学生;另一方面,我们可以通过和学生共同探讨,帮助他们正确理解人生,并且有效沟通师生之间的情感。
“让流行歌曲走进音乐课堂”的探索[摘要] 恰当地利用流行歌曲中的优秀作品对学生进行音乐审美教育,既可以补充教材内容,又可以提高学生的音乐审美情趣,使流行歌曲为音乐教学起到应有的辅助作用。
[关键词] 流行歌曲课堂音乐审美情趣当今的流行音乐已经和古典音乐、传统民族民间音乐一起共同形成了音乐教育领域中的三大板块。
流行音乐冲击着中学音乐教育是一个值得探讨的课题。
作为中学音乐教师,我们不能忽视一种现象:在音乐课中,学生对教材的内容不感兴趣,他们在课余时间哼唱的都是一些流行歌曲,在“校园歌手”大赛中演唱流行歌曲的学生人数呈逐年上升的趋势。
针对广大学生热衷于流行歌曲的行为,正面引导要比回避不谈或强行制止效果好得多。
摆准流行歌曲在普通音乐教育中的地位,让流行歌曲走进音乐课堂,是音乐教育多元化发展的必然趋势。
那么,如何将流行歌曲引进中学音乐课堂呢?笔者结合这几年的教学实践谈谈自己的体会。
一、与教学内容相结合,择“优”进课堂,以补充教材的不足【案例】在八年级第十五册第二单元的教学中,我利用大家熟悉的歌曲《青藏高原》引课。
当教室里传出李娜演唱的《青藏高原》时,学生非常激动,他们跟着哼唱,思绪随着歌声立刻被带到那遥远的青藏高原,从而很自然地引出新课《走进西藏》。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在后面的新歌学习中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空前高涨。
在第二课时《天籁之音》的教学中,在欣赏藏族民歌《阿玛勒火》和《正月十五那一天》之后,有位学生提出:“老师,上了这两节音乐课之后,我仿佛觉得自己都成为藏族同胞了,能不能让我们也来唱一唱韩红的《家乡》?”我欣然答应。
学生们仅仅听了两次,就能完整地演唱歌曲《家乡》,轻松自然的声音和投入的神情令我非常感动。
以上案例体现了流行歌曲进课堂的一种形式,即结合课程教学内容,将一些优秀的流行歌曲引进课堂让学生学唱或欣赏,既可以补充教材内容的缺乏,又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我们的音乐课堂教学起到了很好的辅助作用。
浅谈流行歌曲进入中学音乐课堂的意义流行歌曲一直是青少年喜爱的音乐类型,它们充满活力、朗朗上口,能够引起年轻人的共鸣。
随着社会的发展,流行音乐已经成为了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流行歌曲走进中学音乐课堂也成为了大家关注的话题。
那么,流行歌曲进入中学音乐课堂对学生们的意义究竟是什么呢?本文将从多个方面探讨这一问题。
流行歌曲作为当代文化的体现,能够引发学生们对当代社会和文化的兴趣。
中学生正处在青春期,他们对社会、文化有着强烈的求知欲。
而流行歌曲正是当代文化的一个缩影,它们歌词内容丰富多样,旋律优美动听,可以使学生们从中感受到当代文化的多样性和丰富性。
通过流行歌曲,学生们可以了解到当今社会的主流价值观和审美观,对时下的热门话题和问题有更深刻的认识,加深对社会的理解和认同感。
流行歌曲能够帮助学生们培养音乐欣赏能力和审美情趣。
流行歌曲的音乐风格多样,包括流行、摇滚、电子等,每种风格都蕴含着丰富的音乐魅力。
而学生们在接触和学习流行歌曲的过程中,会逐渐形成自己的音乐品味,培养对不同音乐风格的鉴赏能力。
通过学习流行歌曲的演唱和演奏,学生们可以提高声乐和乐器演奏的技能,培养音乐灵感和音乐表达能力,进一步激发学生对音乐的兴趣和热爱。
流行歌曲还能够帮助学生们拓展视野,了解世界各地的音乐文化。
随着全球化的进程,各国各地的音乐文化交流日益频繁,各种音乐元素不断融合。
学习流行歌曲可以使学生们接触到世界各地的音乐风格和文化特色,了解不同国家和地区的音乐习俗、民族风情,促使学生们拓展国际视野,增进对世界文化的认知。
通过学习外国流行歌曲,还能够提高学生们的外语听力和口语表达能力,促进跨文化交流,培养国际化素养。
流行歌曲还可以成为中学音乐课程的教学资源,丰富教学内容。
中学音乐课程的教学目标是培养学生的音乐素养、审美情趣和表演能力,而流行歌曲正是学生们喜闻乐见的音乐形式。
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兴趣和特点,选择适合的流行歌曲作为教学材料,引导学生们进行丰富多彩的音乐学习活动。
6中国科教创新导刊中国科教创新导刊I 2008N O .32C hi na Educa t i on I nnov at i on H er al d 体育与艺术教育1流行歌曲在高中音乐课堂中的鉴赏理念流行歌曲在“音乐鉴赏”中的应用需要把握三个基本理念:第一,对于被大多数学生喜爱的那类或那种风格的流行歌曲教师应该有相当程度的把握,并且通过其与不同风格不同类型流行歌曲的比较研究找出其优劣的具体因素,然后通过其优劣的具体要素与其他音乐文化(古典音乐,民族音乐等)进行比较,找出它们的共同点和不同点,通过教师的引导与学生自我审美能力的鉴别双管齐下,既加深了学生对自己喜爱的那类流行歌曲的理解,又能对其它音乐文化(古典音乐,民族音乐等)产生兴趣并实现学生自主地研究性学习。
第二,音乐教师对学生进行的流行歌曲鉴赏学习也要注重从历史因素,社会因素,创作与演唱者的人文因素,音乐要素的运用等决定艺术价值(也就是音乐的“美”)的各种要素进行多角度,全方位的分析,而不能以简单的“好听”与“不好听”,“适合”与“不适合”这类没有实际意义的词语来说明歌曲的“美”。
第三,注意以歌曲思想内容的分类为出发点选择进行音乐鉴赏的流行歌曲。
例如,我们把表现人生感悟的歌曲作为教学的一个小单元,让同学们去体验每首歌曲都表达了一种怎样的感悟。
这种理念也是当下我国普通高中音乐教科书的编写理念之一,所以更值得教师们参考和实践。
2流行歌曲鉴赏在高中音乐课堂中的实践下面我们对应三种理念举例说明如何进行实践性的流行歌曲鉴赏教学。
例1周杰伦《千里之外》:这首歌曲在当下很受高中生喜欢,而且周杰伦本人也成为许多学生心中的“偶像”。
我们把周杰伦的音乐称为“R&B ”风格,“R&B ”的本意是节奏布鲁斯,而“布鲁斯”音乐的旋律特点是布鲁斯音阶的运用,也就是降3音和降7音的音阶,这在欧美布鲁斯或是节奏布鲁斯音乐中很常见,但是这种音阶不是中国人能普遍接受的音乐,所以周杰伦音乐中的“R&B ”更多地体现在节奏上,而这种节奏的特点就是在保证一小节四拍子时值的前提下将各拍之间的时间间隔拉大,但是不改变这一小节的时值,这种节奏的感觉与古典音乐中的RUBATO(自由节奏)很相似。
浅议流行歌曲进入中学音乐课堂【摘要】流行歌曲在中国起步较晚,但发展迅速,并对中国的中学音乐教学产生了重大影响。
中学生更是对流行歌曲趋之若鹜,究竟流行歌曲对中学生的吸引力在哪里?流行歌曲对中学生有何影响?流行歌曲是否可以进入中学音乐课堂?如果可以,该如何让流行歌曲进入中学音乐课堂呢?【关键词】流行歌曲;中学音乐课堂;必要性;基本原则关于流行歌曲能否进入中学生的音乐课堂曾经引起了一场大的讨论。
那时《人民音乐》、《音乐生活》、《中国音乐教育》等都开辟了专栏来讨论。
大家看法不一,有的赞成,有的反对。
然后自改革开放以来,流行音乐随着传播媒介迅猛发展,流行歌曲更是占据了中学生的音乐生活,学校举行歌咏比赛,大部分学生的参赛曲目是流行歌曲。
学生们对流行歌曲十分喜欢可是却对音乐课却提不起兴趣。
究竟流行歌曲对中学生的吸引力在哪里?流行歌曲对中学生有何影响?流行歌曲是否可以进入中学音乐课堂?如果可以,该如何让流行歌曲进入中学音乐课堂呢?一、流行歌曲对中学生的影响流行歌曲是区别于严肃音乐、古典音乐和传统民间音乐的另外一种音乐形式,它泛指通俗易懂,轻松活泼、易于流传,拥有广大听众的音乐。
流行歌曲题材多样,贴近现实生活,轻松明快的节奏和内心表白式的歌词更容易被学生接受。
不赞同流行歌曲进入中学音乐课堂的观点有:1、流行歌曲所表达内容大多描写爱情,不适合中学生身心发展,对中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都将产生不良影响。
“在思想内容上、艺术表现上、品味都不高,有的是脱离,甚至是歪曲现实生活,追求空中楼阁”。
2、流行歌曲进校园,不利于正常教学。
“流行音乐在校园泛滥,严重干扰了九年义务教育中音乐教学的正常实施和民族音乐教育。
3、流行音乐艺术价值不高,流行歌曲一些唱法不适合中学生的生理特点,如摇滚。
但是流行歌曲势不可挡。
也有一些人主张应该让流行歌曲进入中学音乐课堂。
1、流行歌曲可以进课堂。
流行歌曲作为一种文化出现在现代生活中,就有其合理性,流行歌曲即是时代的产物就有了被了解和接受的可能。
流行音乐在中学音乐教学中的应用策略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变化,流行音乐已经成为了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在中学音乐教学中,如何将流行音乐融入到教学中,使学生更加喜欢音乐,更好地理解音乐,已经成为了一个备受关注的话题。
本文将围绕流行音乐在中学音乐教学中的应用策略展开讨论,旨在为中学音乐教师提供一些参考和借鉴。
一、了解学生的喜好流行音乐在中学生群体中广受欢迎,因此了解学生的流行音乐喜好,是融入流行音乐教学的第一步。
可以通过问卷调查、课堂讨论、小组交流等方式,了解学生对于不同类型的流行音乐的喜好程度,找出学生们较为喜欢的流行音乐作品和艺人,为教学内容的选择提供有力参考。
二、制定合理的教学计划在了解学生的喜好的基础上,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喜好,制定相应的教学计划。
在教学内容的选取上,可以选择学生喜欢的流行音乐作品或者艺人的代表作,让学生在欣赏音乐的过程中,增加学习的乐趣。
在教学活动设计上,可以设置一些与流行音乐相关的课堂活动,比如音乐欣赏、歌曲分析、音乐视频制作等,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增加对音乐的了解和认识。
三、结合实际情况四、注重跨学科的融合流行音乐在教学中不仅能够增加学生对音乐的了解和认识,同时也能够与其他学科进行有机的融合。
在语文课上,可以通过流行歌曲的歌词分析,让学生增加对词汇和句法的理解;在美术课上,可以通过流行音乐的MV欣赏,让学生增加对影像艺术的感知;在现代科技课程中,可以通过流行音乐的制作,让学生增加对数字音乐制作软件的使用。
在教学中,教师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将流行音乐与其他学科进行有机的融合,以增加学生的综合素养和学科的交叉性。
五、重视学生的参与和体验中学生正处于青春期的发展阶段,他们渴望表达自己的个性,追求与众不同的体验。
在流行音乐教学中,教师应该注重学生的参与和体验,给予学生更多的展示和发挥的机会。
可以通过开展一些小型的音乐比赛、音乐节、音乐会等形式,让学生们亲身参与从而增加对音乐的理解和热爱。
探究新课标下如何选择合适流行歌曲进高中音乐课[摘要]:随着流行音乐的迅猛发展和网络、电视传媒等的不断传播,它几乎已经被所有人喜欢,而它的功能也不断提高。
在各种电影、电视节目中都是流行歌曲为主题曲,在各种盛大节日中也不少有流行歌曲来助兴,流行歌曲已经成为我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流行歌曲进高中音乐欣赏课堂已经是勿容置疑了。
笔者认为选择适合高中生欣赏的流行音乐的方法有:1、深入了解流行音乐,跟上时代步伐,及时更新当前流行的作品和歌手。
2、根据《新课标》中的教学目标,有机的结合每个课时的教学目标来安排与之相匹配的流行素材。
3、以人类情感为出发点,选择合适并且时尚的作品来欣赏。
[关键词]:新课标如何选择流行歌曲高中音乐课堂流行歌曲:即通俗歌曲,是指那些结构短小,内容通俗,形式活泼、情感真挚,并被广大群众所喜爱,广泛传唱或欣赏,流行一时或流传后世歌曲。
主要题材形式有:hip pop 摇滚等【正文】随着音乐传播的广泛性,幼儿园的小朋友就开始接触到流行歌曲,他们通过各种传媒:电脑、电视、广播,耳濡目染的感受到了流行歌曲。
如何选择流行音乐,成了高中音乐教师的困惑。
高中生是一个个性形成期,也是爱好丰富期。
笔者在10个高一的班级中进行了流行音乐课堂调查,几乎每个学生都希望在课堂中加入一些流行歌曲,并且每个学生喜欢的歌手都不同,但是有一些歌手却一直备受喜爱,如:亚洲小天王周杰伦、新星歌手许嵩等。
这些共同点将可以成为学生课堂上的调味品或者说是兴趣高点。
《普通高中音乐课程标准》中提到:关注和重视学生音乐兴趣,发展学生的兴趣与爱好,即是音乐学习的重要基础和基本动力,同时也是学生在音乐上持续发展,终生热爱音乐的根本保证。
而流行音乐也是文化传承的一个载体,应该被所有高中重视。
《普通高中音乐课程标准》中还提到:应以开阔的视野,体验、学习、理解和尊重世界其他音乐文化,通过音乐教学,是学生树立平等的多元文化价值观,以利用我们共享人类文明的一切优秀成果。
流行音乐融入课堂教学的意义与措施作者:何依霖来源:《音乐生活》2019年第01期随着时代的发展、网络信息的发达,流行音乐与课堂教学相融合已经成为基础音乐教育的趋势。
本文从流行音乐的定义入手,对流行音乐进入中学课堂的现实意义、核心素养背景下流行音乐与课堂教学融合的原则及措施,以及流行音乐融入课堂教学后对教师能力提出的新挑战等几方面做了简要的论述。
在全球文化一体化及文化多元化的大环境下,教师应该贴近学生的音乐取向,精选出流行音乐的精华,提高学生的音乐知识水平,夯实音乐基础及技能。
流行音乐引入课堂教学应该注重与教材内容相结合,成为教材的补充。
通过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及手段,将流行音乐与课堂教学有机、科学、有效地结合起来。
近几年来,在中学音乐课堂上,教师们经常面对学生们这样的一个疑惑:“老师,我们必须得学教材上的内容吗?能不能听点别的歌。
”什么是“别的歌”?其实就是中学生们喜欢的流行音乐。
如何将流行音乐与教师的日常教学相融合,似乎已经成为教师们不得不面对的问题。
那到底什么是流行音乐,我们应该如何看待浩如烟海的流行音乐作品,又应该用什么样的方式将流行音乐融入音乐课堂呢?一、流行音乐的定义三十年前谈到“流行音乐”,我们首先想到的是以邓丽君、罗大佑等为代表的港台音乐;二十年前谈到“流行音乐”,我们看到的是几代内地音乐人共同打造的内地流行音乐的兴盛时期;十年前谈到流行音乐,已经是个极为多元性的话题了,由于网络世界的发达,网络音乐的兴起对人们的“音乐消费”形成了新的冲击。
现在谈到“流行音乐”,一些学生们甚至直接将其与“流行歌曲”划上了等号。
然而,这一观念是事实吗?对于“流行音乐”这一概念的解释,我更倾向英国音乐学家柯伯特·劳埃德的看法:在整个音乐艺术领域中,民族音乐与艺术音乐之间有着一个广阔的地带,流行音乐便盘踞在这里。
流行音乐并没有明确的边界,其一端指向民间音乐,另一端指向艺术音乐[1]。
简单来说,“流行音乐”不止涵盖了歌星和偶像们所演唱的通俗歌曲,它也应该包含着“新民歌”、“新民乐”等全新的艺术形式的尝试,它更应该包括世界音乐人们对新时期下的音乐的探索(这包括轻音乐、不同类型音乐的跨界合作、古典与流行音乐的碰撞等等)。
让优秀的流行音乐进入高中音乐课堂
发表时间:2018-12-26T11:55:10.943Z 来源:《中小学教育》2019年3月2期作者:刘莉汕[导读] 关于高中音乐鉴赏课的教育教学研究,自课改以来可谓“百花齐放,百家争鸣”。
其中关于音乐课堂教学方法的研究最为丰富和热烈。
“将流行音乐作为一种教学手段,引入中学音乐课堂”这个提案也是最近几年讨论的比较多的话题。
它所发挥的优势得到了很多老师和同仁的认可,但是流行音乐的运用,同样讲究方式方法,用得不好可能会适得其反。
流行音乐既是一把双刃剑,那么究竟如何把握和运用
呢?文章将谈一谈几点意见。
刘莉汕广东省梅州市蕉岭县蕉岭中学 514100 【摘要】关于高中音乐鉴赏课的教育教学研究,自课改以来可谓“百花齐放,百家争鸣”。
其中关于音乐课堂教学方法的研究最为丰富和热烈。
“将流行音乐作为一种教学手段,引入中学音乐课堂”这个提案也是最近几年讨论的比较多的话题。
它所发挥的优势得到了很多老师和同仁的认可,但是流行音乐的运用,同样讲究方式方法,用得不好可能会适得其反。
流行音乐既是一把双刃剑,那么究竟如何把握和运用呢?文章将谈一谈几点意见。
【关键词】流行音乐;高中音乐;教学策略;应用中图分类号:G63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1001-2982 (2019)03-046-01 前言在高中音乐教学中融入流行音乐,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的性情和艺术欣赏能力,而且这一做法也对教师的教学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不仅要学习流行音乐,而且要懂得如何有效地把流行音乐与当前的高中音乐教学结合起来,促使学生积极地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提高自身的艺术审美能力,从而达到高中音乐教学的目标。
就此问题,笔者提出了以下几种方法。
一、优秀流行音乐进入高中音乐课堂的价值(一)与学生生活息息相关流行音乐具有实用性,对很多高中生的生活方式都有所改变。
音乐是一种艺术,蕴含丰厚的文化在内,社会城市化、工业化的发展,进一步带动了工业文化的进步,人们对音乐的要求也不断变化着。
以前人们偏爱西洋音乐的高雅脱俗,但那已是十九世纪,离我们太远;民歌是音乐文化的积淀,虽然经典,现实生活中却也逐渐消失。
现代社会生活节奏快,各方面的压力巨大,高中生对那些高雅的、艺术性强的音乐认识不够,难以理解。
而流行音乐歌词浅显易懂,贴近生活,便于掌握,有些流行歌曲就是现实生活的原形,如《一封家书》[1],在歌词上的创作方法采用的是书信体,容易被大众接受。
(二)具备多细胞体文化特点中国当代流行音乐在其生存发展的多元化发展空间中,形成了多种类型。
如:抒情歌曲、校园歌曲、民谣、说唱、摇滚乐等流行音乐,有的属于演唱风格、表达内容的差异,有的属于文化背景、观念和表达方式的差异。
因此,流行音乐不仅仅具有“流行性”,而且还具有多元文化属性。
二、将优秀流行音乐应用高中音乐课堂教学中的思考与建议(一)利用流行音乐提升学生创造性高中音乐教学过程是一个艺术体验过程,在课堂上教师应创设实践创作环节,但是对于高中这个年龄段的学生来说,处于羞涩期,自信心不够,每次课堂上的艺术实践都是赶鸭子上架,没有自告奋勇的。
例如在《通俗音乐》这堂课上,教师可以为学生播放录音,有部分学生跟着录音进行哼唱,也有部分学生的歌唱声音掩盖过了录音。
教师可以要求学生为其他学生表演歌唱,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可以充分展示自我,如一位男生表演《东方之珠》[2]时,模仿刘德华和观众打招呼,更是拿起旁边的扫帚当话筒声情并茂地演唱,课堂气氛一度被推至高潮,同学们热情高涨,到最后的RAP创作环节,男同学自己创编出一段英语RAP,再次掀起一个高潮,掌声不绝于耳。
在这样的课堂气氛中,学生与教师之间可以形成良好的互动,还可以感受到音乐的感染力与魅力。
流行歌曲有如此魅力,让学生毫无顾忌,尽情展现自己的艺术才华。
一直被严肃音乐框住的激情终于释放。
课后反思中,还有什么理由能让我们一味地抵制流行歌曲呢?这次成功的艺术实践活动,极大地增强了他们的自信心,同时提高了他们的创造意识,感受到了演唱二次创作的美,完全符合新课标的基本理念。
(二)利用流行音乐导入教学内容用流行音乐做导入的方法,起到引子的作用。
我们都知道一堂好的音乐课,课堂引入在教学当中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有了好的开端就成功了一半,既能激发学生的兴趣又能增长求知欲。
例如,第14节巴赫是欣赏一首宗教复调音乐。
同学们对宗教音乐可以说知之甚少,感觉很遥远,怎么样拉近这种距离感呢,激发兴趣呢?于是在课前笔者给大家放了一首艺术家龚丽娜的《神曲》,“啊…啊…嗷,啊…啊…嗷……”音乐一响起,大家都兴奋起来,甚至摇头晃脑的跟着唱了起来,这首歌曲在当时非常流行。
这样大家的兴致一下子被带动起来了。
同学们都知道这首歌曲叫神曲,可是这个当然不是真正的神曲,只是表现了特殊的演唱方式和表演。
接着笔者为学生引入真正的神曲———宗教音乐。
同学们怀着期待,进入主题。
(三)利用流行音乐开拓学生音乐视野随着社会的迅速发展,学生的视野也会更加广阔,对音乐教学的需求也更加复杂化、全面化,如果教师只是简单地在讲过教材后再为学生播放流行音乐,恐怕也难以满足学生日趋多样化的学习需求。
目前的高中学生需要的不是简单地听流行音乐,也不是所谓的在教师的指导下鉴赏流行音乐,而是有更深层次的要求。
所以,教师不仅要在课堂上合理引用流行音乐,还要开拓学生的音乐视野,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比如,在教学有关京剧方面的音乐鉴赏课时,应该先以播放《说唱脸谱》的形式引入京剧的相关话题,引起学生的有关讨论与思考,丰富学生的京剧知识。
在教学过程中,应该以讲解京剧的相关历程以及其成为国粹的精华之所在为重点,辅之以相应的经典京剧作品[3],在学生的思想意识层面上提高京剧的地位。
在课堂的结尾阶段,可以再选择一个与之相关的现代化的流行音乐进行收尾工作,如此一来,流行音乐方能真正与高中音乐的教学过程深入地结合,对于教学效果的提高自然也是毋庸置疑的。
因此,将流行音乐融入高中音乐教学的过程中,我们绝不能仅仅停留在听流行音乐的阶段,应由表及里、逐渐深入,将更多具备优良时代精神的流行音乐作品引入到音乐教学过程中。
此外,在讲解相关流行音乐作品的过程中,分析其中的音乐知识,在学生感兴趣的话题上进行深入探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自然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才是促进其学习效果提升的关键所在。
结语
流行音乐,一种特有的、不容忽视的文化现象,自改革开放以来越来越受到社会大众、尤其是广大青少年学生的欢迎和喜爱。
所以,在教学时,我们要以新课标为指导,以流行音乐为导体,结合实际,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培养良好的人文素养,真正使学生做到学习音乐、喜爱音乐、选择音乐、享受音乐。
参考文献
[1]何婧.让古典音乐进入高中音乐课堂[J].北方音乐,2016,36(13):105.
[2]贺韵璇.浅议民间音乐在课堂教学中的重要性[J].北方音乐,2018,38(13):103-104.
[3]秦北涛.浅析流行音乐能否进入中小学音乐课堂[J].科技信息(学术研究),2007(07):201-2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