纤维素酶的作用机理及进展的研究
- 格式:doc
- 大小:32.00 KB
- 文档页数:3
可再生资源纤维素酶的研究进展【摘要】纤维素酶是一类能够水解纤维素的β-D-糖苷键生成葡萄糖的多组分酶的总称。
传统上将其分为3类:内切葡聚糖酶、外切葡聚糖酶和β-葡萄糖苷酶。
纤维素酶属于糖苷水解酶类,本文综述了纤维素酶分子结构,降解纤维素的机制,总结了纤维素酶近年来的主要进展与研究趋势。
【关键词】纤维素酶;结构;进展纤维素类物质是自然界中最廉价、最丰富的一类可再生资源。
如果将天然纤维素降解为可利用的糖类物质,再进一步转化为乙醇、菌体蛋白、气体燃料等物质,对解决当今世界所面临的环境污染、资源紧张和能源危机等问题具有重大现实意义。
而降解纤维素效果最好的是纤维素酶。
它是一类能够将纤维素降解为葡萄糖的多组分酶系的总称,它们协同作用,将纤维素降解为寡糖和纤维二糖,最终水解为葡萄糖。
1 纤维素酶的来源纤维素酶的来源很广泛,真菌、细菌、放线菌等均有能产生纤维素酶的报道。
目前国内外最主要的是利用真菌来发酵产纤维素酶。
目前,绿色木霉和黑曲霉被公认是产纤维素酶最稳定和无毒安全的菌种,对研究纤维素酶的性质以及分离纯化等都比较方便。
2 纤维素酶的种类及降解机理习惯上将纤维素酶分成三种主要成分:(1)外切型葡聚糖酶:(C1酶, ) ; (2)内切型葡聚糖(Cx酶);( 3)β - 葡聚糖苷酶( 纤维二糖酶)。
C1酶主要作用于不溶性纤维表面,使纤维素结晶链开裂,长链纤维素分子末端部分游离和暴露,使纤维素易于水化,经C1酶作用后的纤维素分子结晶结构被破坏,Cx酶即吸附在纤维素分子上面,从键的内部任意位置切开β - 1, 4 - 糖苷键,将纤维素分子断裂为纤维二糖和纤维三糖等。
最后这些被裂解产物由β - 葡聚糖苷酶分解为葡萄糖。
2.1 纤维素酶对纤维素分子的吸附作用纤维素酶对纤维素的降解是从吸附于纤维素分子开始的,纤维素酶的吸附不仅与酶本身性质有关,也与底物的特性有密切相关,而吸附过程是否可逆视具体酶的种类而定。
此外,纤维素酶的吸附机制并未弄清,仍需做进一步研究。
纤维素酶的作用机理
纤维素酶的作用机理
纤维素酶是一类重要的植物激素,它可以促进植物细胞的新陈代谢,并促进植物体发育及生长。
纤维素酶的作用机理主要是通过影响纤维素的分解和分解产物--糖的运转和代谢,以及对纤维素结构的改变来调节植物的生长及发育。
首先,纤维素酶可以促进纤维素分解,使得植物可以更快地吸收糖,从而促进植物的生长及发育。
纤维素酶是一类酶,它可以分解纤维素的结构,来释放糖分,使其能够被植物吸收。
纤维素酶能够分解纤维素,使植物获得糖分的途径更多更快。
其次,纤维素酶可以促进糖的代谢和运转,从而帮助植物合成有益的物质。
一方面,糖分在被植物吸收后,经过糖代谢,最终会产生植物性激素,促进植物的生长和发育;另一方面,糖分经糖代谢以后,也会产生一些有机酸,它们可以改变植物细胞的外在环境,促进植物细胞的合成,从而促进植物的生长和发育。
最后,纤维素酶还可以改变纤维素的结构,从而改变植物的生长发育。
纤维素在植物细胞壁中的结构是至关重要的,因为它可以控制植物细胞壁的弹性,对于植物的生长发育有很大的影响。
纤维素酶可以改变纤维素的结构,从而改变植物细胞壁的结构,帮助植物达到正常的生长发育。
总而言之,纤维素酶是一类重要的植物激素,它的作用主要是通过影响纤维素的分解和分解产物--糖的运转和代谢,以及对纤维素结
构的改变来调节植物的生长及发育,从而实现植物的正常生长发育。
纤维素酶的生产与应用研究进展纤维素酶是一种能够降解纤维素的酶类,具有重要的生产与应用价值。
纤维素作为植物细胞壁的主要组成部分,具有丰富的资源,但其结构复杂,难以降解。
纤维素酶的生产与应用研究为利用纤维素资源、提高生物质酶解效率开辟了新途径。
纤维素酶的生产主要有两种方法:微生物发酵和基因工程技术。
微生物发酵是利用能够产生纤维素酶的微生物进行培养,通过调节培养条件、选用优良菌株等方式来提高酶的产量和活力。
近年来,采用转基因技术制备纤维素酶的研究也取得了突破性进展。
通过将纤维素酶基因导入高效酶产生菌株,可以大幅提高纤维素酶的产量。
纤维素酶的应用涉及生物质能源、饲料行业、食品工业等多个领域。
在生物质能源领域,纤维素酶可以将纤维素有效降解成可发酵的糖类,进一步转化为乙醇、柴油等可再生能源,用于替代传统石化能源。
饲料行业利用纤维素酶可以提高动物对纤维素的消化吸收率,增加饲料的利用效率,减少饲料浪费,降低养殖成本。
食品工业中,纤维素酶可以用于果汁澄清、酒精酿造、食品加工等环节,提高产品质量,降低生产成本。
纤维素酶的研究还涉及酶学性质、结构功能等方面。
研究发现,纤维素酶的降解效果与其结构与功能密切相关。
通过对纤维素酶的分子结构进行改造,可以提高其活性和稳定性。
同时,研究人员还通过对不同纤维素酶家族成员的研究,发现其在降解机制、底物特异性等方面存在差异,为深入理解纤维素降解过程提供了基础。
虽然纤维素酶在生产与应用方面取得了不容忽视的进展,但仍存在一些挑战。
纤维素酶的生产成本较高,限制了其在工业中的广泛应用。
此外,纤维素酶的稳定性和活性也需要进一步提高,以满足不同行业的需求。
因此,在纤维素酶的研究和应用过程中,需要不断进行技术创新和优化,以进一步提高其产量和效能。
纤维素酶的生产与应用研究是一项具有重要意义的工作。
随着对纤维素资源的深入开发和利用,纤维素酶的研究和应用前景广阔。
未来,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深入研究,纤维素酶的生产与应用将迎来更加广阔的发展空间,为推动绿色可持续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纤维素水解酶工业化生产的研究一、引言纤维素是一种植物细胞壁中最主要的成分,在植物、木材、纸浆等自然界中广泛存在,具有丰富的资源和广泛的应用前景。
但因其结构特殊,难于降解利用,导致其资源利用率极低。
因此,开发高效的纤维素水解酶,实现纤维素水解是目前生物资源开发的热点研究之一。
本文将阐述纤维素水解酶工业化生产的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
二、纤维素酶的种类及作用机制纤维素酶是一类在纤维素水解中起关键作用的酶类。
主要分为内切酶和外切酶两大类。
外切酶包括纤维素酶、β-葡聚糖酶等,可降解纤维素为低聚糖和单糖。
内切酶包括纤维素内切酶、纤维素氧化酶等,作用于纤维素酶分解产物中的糖链结构,促进纤维素酶降解。
三、纤维素水解酶工业化生产的现状纤维素水解酶的工业化生产是未来纤维素资源开发的重要途径。
目前,国内外已有多种纤维素水解酶工业化生产技术。
如固态发酵与液态发酵两种生产方式,其中以液态发酵生产方式成本较低且操作简便,逐渐成为主流。
世界上主要纤维素水解酶生产企业包括Novozymes、DuPont、Direvo等,这些企业主要采用经典的分离纯化技术,生产出纯化的酶制剂。
国内纤维素水解酶生产企业则主要采用杂交育种等技术,生产出高效的全细胞酶制剂。
此外,离子液体、微波等新兴技术在纤维素水解酶生产和应用中也逐渐得到应用。
四、纤维素水解酶生产的发展趋势未来纤维素资源开发的趋势是高效、低成本、低能耗的纤维素水解酶生产。
为实现这一目标,国内外的研究者们通过基因工程、纤维素降解菌的筛选培育等手段,研究开发出高效的纤维素水解酶。
基因工程技术是目前纤维素水解酶生产的研究热点之一,成功地应用了转基因菌生产纤维素水解酶。
其中用微生物进行纤维素降解的研究,虽然尚处在实验研究阶段,但有着不可限量的发展潜力。
此外,新型生物反应器、固定化酶技术和连续化工作方式也将成为纤维素水解酶生产的新技术研究方向,为纤维素资源开发提供更为可靠和可持续的生产技术。
五、结论纤维素水解酶工业化生产是开发纤维素资源重要途径之一。
纤维素酶的研究进展与发展趋势摘要介绍了国内外纤维素酶的研究进展,并简要阐述了纤维素酶研究的发展趋势。
关键词纤维素酶研究进展趋势纤维素是植物细胞壁的主要成分,广泛存在于自然界,是地球上最丰富、最廉价的可再生资源。
随着世界人口的增长,为解决日益加剧的食品和能源危机,纤维素资源的利用引起了世界各国的极大关注和高度重视。
纤维素酶能够有效地分解天然纤维素,是解决能源危机,食品和饲料紧张及环境污染等问题的重要途径之一。
1 纤维素酶的研究在自然界中,绝大多数的纤维素是由微生物通过分泌纤维素酶来进行降解的。
早在l850年,Mifscherlich己经观察到微生物分解纤维素现象。
但纤维素酶的研究则是从1906年Seilliere在蜗牛消化液中发现了分解天然纤维素的酶,以后才逐渐开始的。
1912年Pringsheim从耐热性纤维素细菌中分离出纤维素酶。
1933年Grassman分辨出了一种真菌纤维素酶的两个组分。
1954年,美国陆军Natick 实验室开始研究军用纤维素材料微生物降解的防护问题,后来发现纤维素经微生物降解后,可产生经济、丰富的生产原料,并且有望解决自然界不断产生的固体废物问题,于是纤维素酶得到了广泛的关注。
50年代,纤维素酶工作转向纤维素酶本身的性质、作用方式、培养条件、测定方法等研究。
l958年,美国华盛顿大学Fry等人用酶水解非淀粉多糖,从那时起,纤维素酶的研究在世界许多国家迅速推广,特别在产纤维素酶的微生物选育、培养条件、纤维素酶的性质、纤维素酶的分离、提纯和协同作用方面的研究进展较快。
60~70年代,Nisizawahe Woo等人对绿色木霉和黑曲霉的纤维素酶做了大量的研究,将纤维素酶分成不同组分,并进行了鉴定。
70~80年代开始利用诱变等育种手段对产纤维素酶的微生物进行了改造,提高其产酶活性。
80年代以后,人们开始利用遗传工程从分子生物学水平对纤维素酶生产菌株进行诱变育种,并对纤维素酶蛋白质的氨基酸序列及其分离纯化等方面进行了深入细致的研究。
纤维素酶的作用机理及进展的研究
摘要:纤维素酶广泛存在于自然界的生物体中,本文论述了纤维素酶的性质,重点介绍了纤维素酶的作用机理、应用及其研究进展,并对其研究前景做了展望。
关键词:纤维素酶;纤维素;作用机理;
0引言
纤维素酶在饲料、酒精、纺织和食品等领域具有巨大的市场潜力,已被国内外业内人士看好,将是继糖化酶、淀粉酶和蛋白酶之后的第四大工业酶种,甚至在中国完全有可能成为第一大酶种,因此纤维素酶是酶制剂工业中的一个新的增长点。
纤维素占植物干重的35%-50%[1],是世界上分布最广、含量最丰富的碳水化合物。
对人类而言,它又是自然界中最大的可再生物质。
纤维素的利用和转化对于解决目前世界能源危机、粮食短缺、环境污染等问题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2]。
1 纤维素酶的性质
纤维素酶是一种重要的酶产品,是一种复合酶,主要由外切β-葡聚糖酶、内切β-葡聚糖酶和β-葡萄糖苷酶等组成,还有很高活力的木聚糖酶活力。
纤维素酶是四级结构,,产生纤维素酶的菌种容易退化,导致产酶能力降低。
由于纤维素酶难以提纯,实际应用时一般还含有半纤维素酶和其他相关的酶,如淀粉酶(amylase)、蛋白酶(Protease)等。
纤维素酶的断键机制与溶菌酶一样,遵循双置换机制。
纤维素与酶相互作用中,是酶被底物分子所吸附,然后进行酶解催化,酶的活性较低,仅为淀粉酶的1/100[3] 纤维素酶对底物分子的分解,必须先发生吸附作用。
纤维素酶的吸附不仅与自身性质有关,也与底物密切相关,但纤维素酶的吸附机制总体并未弄清,仍需进一步研究[4]。
2 纤维素酶的作用原理
(1)、纤维素酶在提高纤维素、半纤维素分解的同时,可促进植物细胞壁的溶解使更多的植物细胞内溶物溶解出来并能将不易消化的大分子多糖、蛋白质和脂类降解成小分子物质有利于动物胃肠道的消化吸收。
(2)、纤维素酶制剂可激活内源酶的分泌,补充内源酶的不足,并对内源酶进行调整,保证动物正常的消化吸收功能,起到防病,促生长的作用。
(3)、消除抗营养因子,促进生物健康生长。
半纤维素和果胶部分溶于水后会产生粘性溶液,增加消化物的粘度,对内源酶造成障碍,而添加纤维素酶可降低粘度,增加内源酶的扩散,提高酶与养分接触面积,促进饲料的良好消化。
(4)、纤维素酶制剂本身是一种由蛋白酶、淀粉酶、果胶酶和纤维素酶等组成的多酶复合物,在这种多酶复合体系中一种酶的产物可以成为另一种酶的底物,从而使消化道内的消化作用得以顺利进行。
也就是说纤维素酶除直接降解纤维素,促进其分解为易被动物所消化吸收的低分子化合物外,还和其他酶共同作用提高奶牛对饲料营养物质的分解和消化。
(5)、纤维素酶还具有维持小肠绒毛形态完整,促进营养物质吸收的功能。
3 纤维素的应用及前景
纤维素酶可广泛用于食品、纺织、饲料、酿酒、石油勘探、中药成分提取等众多领域,特别是在纺织、洗涤、造纸和生物能源等工业应用上具有重要地位。
自20世纪90年代开始,酸性纤维素酶用于牛仔布的水洗整理,从而开始了纤维素酶在工业上的大规模应用,这也是目前纤维素酶应用最成功、用量最大的领域。
在牛仔布的水洗整理上酸性纤维素酶具有用量少、效果快的特点,但服装返染严重;中性纤维素酶反应条件温和而且不易返染,织物档次得到提高,已普遍代替酸性酶。
但在棉织物的整理上,如去球脱毛以及增柔等,酸性纤维素酶特别是木霉产生的纤维素酶仍具有更多的优势。
利用纤维素酶对棉织物的整理并不需要纤维素酶的所有组分,如进行棉织物的脱毛、去球等整理,仅有内切酶就可产生明显的效果,但是棉织物的减量也较严重,影响了织物的强度,通过基因工程改变内切酶和外切酶的比例,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解决这个问题。
在进行酿酒发酵时添加纤维素酶可显著提高酒精和白酒的出酒率及原料的利用率,降低溶液的黏度,缩短发酵时间,而且酒的口感醇香,杂纯油含量低。
用纤维素酶处理啤酒糟蛋白酶解率10%以上[5]。
在白酒的应用出酒率可提高13%,而且不影响酒的感官品质[6]。
在酿造酱油过程中添加纤维素酶,可使大豆原料的细胞膜膨胀软化破坏,使包藏在细胞中的蛋白质和碳水化合物释放。
用纤维素酶添加日粮饲喂鸡,对蛋形指数、蛋壳厚度未产生明显影响,但添加0.1%和0.3%的纤维素酶降低了破蛋率[7]。
纤维素酶用于造纸工业,是利用外切纤维素酶只从末端切断纤维素的作用原理,提高纸张的光洁度。
碱性纤维素酶用于洗涤剂工业,可以提高棉织物的洗净度,起主要作用的是内切酶(CMC酶),是近些年来洗涤剂工业竞相开发的新酶种之一。
这两种工业应用涉及的纤维素酶只需要纤维素酶系中的单一组分,基因工程技术可以在其中得到广泛的应用。
纤维素酶将来最大的用途,或者可以使其产量得到巨大增长的工业需求将是纤维素乙醇的开发。
自上世纪70年代石油危机以来,世界各国都致力于开发新的可再生能源,而生物乙醇是被普遍看好的新型燃料。
进入21世纪,利用纤维素酶转化纤维素物质产生葡萄糖进而发酵获得生物乙醇,可以避免对粮食作物的大量损耗,引起了各国政府和研究机构的重视,这其中的关键是纤维素酶的成本问题。
由于纤维素酶发酵活力较低,因此其应用成本也较高。
同时纤维素酶相比其他糖苷水解酶类,比活力至少要低1-2个数量级,如滤纸酶的比活力为1IU/mg左右,CMC的比活力约为10IU/mg,从而造成酶的作用效率较低。
这是两个限制纤维素酶应用的瓶颈问题,也是纤维素酶研究的热点与难点。
目前通过传统的菌种诱变和基因工程技术可以较大幅度地提高目的蛋白的表达量,从而提高酶的发酵水平,如诺维信公司与美国能源部合作,将制造纤维素乙醇中的酶制剂成本由2001年的每加仑5美元降低到2004年的30美分,2005年又降低到每加仑18美分。
还可以通过改善发酵条件和工艺,如采用固体发酵来大幅度降低发酵成本。
但是提高酶降解天然纤维素的效率则需要深入研究纤维素酶的结构与功能以及作用方式,进而对其进行有效改造;或者通过筛选新的产酶菌种,发现具有开发潜力的新酶源。
总之,纤维素酶是目前糖苷酶类中惟一尚有大量亟待解决问题的酶,也是有着巨大工业和市场潜力的酶。
进一步阐明纤维素酶的结构与功能,研究纤维素酶的基因表达与调控的关系;针对不同工业需要研制不同组分比例的纤维素酶;提高纤维素酶水解天然纤维素的比活力;开发适应不同温度(低温或高温纤维素酶)的纤维素酶是当前纤维素酶的主要研究趋势。
参考文献
[1]LYND LR,PAUL J W,VAN ZYL W H,et al.Micribial cellulose
utilization;Fundamentals and biotechnology [J].Microbiology and molecular biology reviews,2002,66(3):506-577.
[2]胡利勇,钟卫鸿.纤维素酶基因克隆及其功能性氨基酸研究进展[J].生物技术,2003,13(2):43-45.
[3]严岩,张全福.纤维素酶的性质、应用及其环保意义[J].农业环境与发展,1997(1):17-20.
[4]钟发刚,王新华.饲用纤维素酶研究进展[J].中国微生态学杂志,2002,14(5):308-309.
[5]邱雁临,纤维素酶的研究和应用前景[J].粮食与饲料工业。
2001,8:30-31.
[6]尚维,刘群,纤维素酶在清纯型优质白酒中应用初探[J].酿酒科技,1996,2;20-21.
[7]井长伟,纤维素酶在畜牧业中的应用[J].中国饲料,2002,7;9-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