诵读经诗文主题班会
- 格式:doc
- 大小:32.50 KB
- 文档页数:5
第1篇一、班会主题朗诵经典,传承文化二、班会时间2021年10月25日三、班会地点学校多功能厅四、参会人员全体师生五、班会流程1. 主持人开场2. 朗诵经典分享3. 学生朗诵表演4. 教师点评5. 总结发言六、班会内容1. 主持人开场主持人:尊敬的各位老师、亲爱的同学们,大家好!今天我们举行的主题班会是以“朗诵经典,传承文化”为主题,旨在通过朗诵经典,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弘扬民族精神。
接下来,让我们共同走进这个充满文化气息的班会。
2. 朗诵经典分享教师:同学们,朗诵经典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它不仅能够陶冶我们的情操,还能让我们更好地了解和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下面,请几位同学分享他们朗诵经典的心得体会。
学生1:大家好,我朗诵的是《弟子规》。
通过朗诵这首经典,我深刻体会到了中华民族孝道文化的重要性,它教导我们要尊敬师长,关爱亲人,做一个有道德的人。
学生2:大家好,我朗诵的是《出塞》。
这首诗让我感受到了古代边塞将士的英勇无畏,他们为了国家的安宁,英勇杀敌,保卫家园。
我要向他们学习,做一个有担当的人。
学生3:大家好,我朗诵的是《静夜思》。
这首诗让我感受到了诗人李白对故乡的思念之情,它让我明白了家国情怀的重要性。
我们要珍惜眼前的幸福生活,努力学习,为祖国的繁荣昌盛贡献自己的力量。
3. 学生朗诵表演学生4:接下来,请欣赏我们班的朗诵表演——《中华颂》。
同学们,让我们一起感受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传承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
(表演结束后,掌声雷动)4. 教师点评教师:同学们的朗诵表演非常精彩,通过你们的朗诵,我们感受到了中华文化的魅力。
朗诵经典不仅是一种艺术表现,更是一种精神传承。
希望同学们在今后的学习和生活中,继续传承经典,弘扬民族精神。
5. 总结发言主持人:今天的班会到此结束,希望通过这次活动,同学们能够更加热爱经典,传承文化。
让我们共同努力,为中华民族的繁荣昌盛贡献自己的力量!(全体师生起立,齐唱国歌)七、班会总结本次朗诵经典主题班会圆满结束,同学们通过朗诵经典,不仅感受到了中华文化的魅力,还增强了民族自豪感。
小学生经典诵读主题班会方案一、班会主题“诵读经典,传承文明”二、班会背景经典诵读是弘扬中华文化、传承民族精神的重要方式。
对于小学生来说,通过诵读经典,可以培养他们的语感,提高语文素养,同时也能让他们在传统文化的熏陶中,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
为了激发学生对经典诵读的兴趣,特组织本次主题班会。
三、班会目的1、让学生了解经典诵读的重要性,激发学生对经典作品的兴趣。
2、培养学生的诵读能力,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和理解能力。
3、通过经典诵读,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四、班会时间具体时间五、班会地点具体教室六、参与人员具体班级全体学生七、前期准备1、选择经典诵读篇目老师根据学生的年龄和认知水平,选择适合小学生诵读的经典篇目,如《三字经》《弟子规》《唐诗三百首》中的部分篇章等。
提前将诵读篇目发送给学生,让学生有时间预习。
2、收集相关资料老师收集与经典诵读篇目相关的图片、视频、音频等资料,制作成PPT,以便在班会上展示。
学生通过网络、书籍等途径,收集与经典诵读篇目相关的故事、背景知识等。
3、布置班会场地在教室黑板上写上本次班会的主题“诵读经典,传承文明”。
在教室四周张贴与经典诵读相关的字画、海报等。
4、排练节目挑选部分学生排练经典诵读的节目,如朗诵、吟唱、表演等。
安排主持人,撰写主持词,并进行排练。
八、班会流程1、导入主持人开场,介绍本次班会的主题和目的。
播放一段关于经典诵读的视频,引起学生的兴趣。
2、知识讲解老师通过 PPT,讲解经典诵读的重要性和意义。
介绍本次班会选择的经典诵读篇目,包括作者、创作背景、主要内容等。
3、诵读展示学生分组进行经典诵读展示,可以采用朗诵、吟唱、表演等形式。
每组展示结束后,其他学生进行点评和交流。
4、互动环节开展经典诵读知识问答,如经典作品中的名句填空、作者作品连线等。
邀请学生分享自己收集到的与经典诵读篇目相关的故事、背景知识等。
5、总结与展望老师对本次班会进行总结,强调经典诵读的重要性,鼓励学生在今后的学习和生活中继续诵读经典。
古诗文诵读主题班会活动方案(最终5篇)第一篇:古诗文诵读主题班会活动方案六年级古诗文诵读主题班会活动方案2014—2015学年度第一学期一、活动目的:1、结合学校“中华经典诗文诵读”活动,使学生在古诗的海洋中,感受中华古文化的博大精深,体会古诗的意境,领悟诗人的情感,培养审美情趣,提高审美能力。
2、通过活动,激发学生诵读中华经典的情趣,养成随时积累语言素材的习惯。
培养学生对祖国语言文字的热爱,增强民族自豪感。
3、检测班级的古诗的诵读情况和收集情况,通过丰富多彩的节目表演,激发孩子们的阅读古诗的兴趣,培养孩子的人文修养。
二、活动准备:1、物色好主持人,播放音乐。
2、各小组搜集整理描写亲情及自然风光的古诗并熟练背诵古诗。
3、各类节目准备:歌曲、舞蹈、小合唱、三、活动过程:开场:女:五千年的悠久历史,孕育了底蕴深厚的民族文化男:源远流长的古典诗文,是文化艺苑中经久不衰的瑰宝。
女:它就如夏日的繁星,闪烁着夺目的光彩。
男:它又如春日的百花,散发着馥郁的芳香。
女:那一曲曲动人心弦的诗词,给了我们美好的艺术享受。
男:那一篇篇脍炙人口的佳作,给了我们无尽的教益。
女:今天,让我们走进古诗文的世界,去感受诗人们朴质、真切的情思。
男:今天,让我们徜徉在古诗文的长河中,去感受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
女:“走进经典”——古诗诵读主题班会合:现在开始。
第一章感悟亲情1、舞蹈《游子吟》(播放《游子吟》,舞诵结合)女:人的情感世界可谓千姿百态,在人类美好感情的百花园中,有一支尤为鲜艳芳香的花卉。
合:那就是最炽热的,最深挚的,最无私的亲情。
男:亲情是慈母手中的一针一线,亲情是妈妈对游子远行的牵挂让我们一起对妈妈深情地说一声“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女:请欣赏舞蹈《游子吟》师:从这首诗中,你体会到了什么?那我们应该怎样去报答母亲的爱呢?母爱,它像春天的甘霖,洒落在我们的心中,虽然它悄无声息,却滋润着一棵棵生命的幼苗成长。
人的一生,在世界上一切的光荣和骄傲,都来自于母爱。
第1篇一、班会背景为了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增强同学们的文化自信,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提高同学们的文学素养,我校决定在全校范围内开展“诵读经典,传承文明”主题班会活动。
本次班会旨在通过诵读经典,让同学们感受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激发同学们热爱祖国、热爱生活的情感。
二、班会时间2022年10月15日三、班会地点学校多功能厅四、参会人员全体班主任、学生代表五、班会流程1. 班主任致辞2. 诵读经典环节3. 交流分享环节4. 领导致辞5. 总结发言六、班会记录1. 班主任致辞班主任在致辞中强调了诵读经典的重要性,他指出:“诵读经典是传承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途径,是提高同学们文学素养的有效手段。
希望大家积极参与,用心去感受经典中的智慧,传承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
”2. 诵读经典环节(1)学生代表朗诵《论语》节选首先,学生代表朗诵了《论语》中的经典篇章,如“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等。
同学们通过朗诵,感受了儒家文化的博大精深,体会到了学习的重要性和快乐。
(2)学生代表朗诵《离骚》节选接着,学生代表朗诵了《离骚》中的经典段落,如“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等。
同学们在朗诵中,领略了屈原忧国忧民的情怀,感受到了楚辞的优美韵律。
(3)学生代表朗诵《三国演义》节选随后,学生代表朗诵了《三国演义》中的经典对话,如“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等。
同学们在朗诵中,了解了三国时期的历史风云,感受到了英雄豪杰的壮志豪情。
3. 交流分享环节在交流分享环节,同学们踊跃发言,分享了自己在诵读经典过程中的心得体会。
有的同学表示,通过诵读经典,他们更加了解了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增强了民族自豪感;有的同学表示,诵读经典让他们学会了如何做人做事,提高了自己的道德素养。
4. 领导致辞学校领导在致辞中肯定了本次班会的成功举办,并对同学们提出了希望:“希望大家在今后的学习和生活中,继续诵读经典,传承文明,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自己的力量。
第1篇时间:2023年4月15日地点:学校多功能厅主持人:张老师参与人员:全体班级学生一、班会背景为了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增强学生的文化自信,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我校决定在全体学生中开展“诵读国学经典”活动。
本次班会旨在激发学生对国学经典的兴趣,引导学生深入学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培养高尚的道德情操。
二、班会流程1. 开场致辞2. 诵读经典分享3. 专家讲座4. 互动环节5. 总结发言三、班会内容1. 开场致辞张老师首先对同学们的到来表示热烈的欢迎,并对本次班会活动的意义进行了简要阐述。
张老师强调,国学经典是中华民族的瑰宝,是中华民族五千年文明的结晶。
诵读国学经典,不仅可以增长知识,提升素养,还能陶冶情操,培养品格。
希望同学们能够积极参与,认真学习,让国学经典成为我们成长道路上的良师益友。
2. 诵读经典分享在分享环节,同学们纷纷上台,朗诵了自己喜爱的国学经典片段。
有的同学朗诵了《论语》中的名言警句,有的同学朗诵了《诗经》中的优美诗句,还有的同学朗诵了《道德经》中的哲理语句。
同学们的朗诵声情并茂,赢得了在场师生的阵阵掌声。
以下是几位同学的朗诵内容:(1)同学A朗诵《论语》中的名言:“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2)同学B朗诵《诗经》中的诗句:“关关雎鸠,在河之洲。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3)同学C朗诵《道德经》中的哲理:“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
”3. 专家讲座为了帮助同学们更好地理解国学经典,我们邀请了学校语文教研组的王教授为同学们进行专题讲座。
王教授从国学经典的历史渊源、文化内涵、教育意义等方面进行了深入浅出的讲解。
王教授指出,国学经典蕴含着丰富的哲理,是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
学习国学经典,有助于培养同学们的道德品质、文化素养和审美情趣。
4. 互动环节在互动环节,同学们积极参与,踊跃提问。
王教授针对同学们提出的问题进行了耐心解答。
诵读经典传承文化班会教案设计品鉴经典,享受国学,传承文化,提高自身素养,增加文化底蕴。
下面我给大家带来的是诵读经典传承文化班会教案五篇,欢迎查阅!诵读经典传承文化班会教案1第一环节牛刀初试宋·苏轼《送欧阳主簿赴官韦城》诗:“读遍牙签三万轴,欲来小邑试牛刀。
”比方有大本事的人,先在小事情上显示一下身手。
也比方有力量的人刚开头工作就表现出才能本环节即所谓必答题。
重在考察大家对国学学问常识的把握。
我们会将预备好的必答题分为5组,由参赛小组按挨次分别在5组题目中进行选择每组中共有7道题目,题目类型以选择题为主。
每个小组选出1名代表,进行答题,答对1题得1分,答错或不答不得分也不扣分。
在本环节中,小组代表可以询问本小组其他同学,或者选择请电脑去掉一个错误答案,环节结束后,将会有特约嘉宾对答错的题目进行讲解和点评。
依据各小组答题得分状况,公布成果和第一环节名次状况其次环节高山流水高山流水”最先出自《列子•汤问》传奇先秦的琴师伯牙一次在荒山野地弹琴,樵夫钟子期竟能领悟这是描绘“巍巍乎志在高山”和“洋洋乎志在流水”。
伯牙惊道:“善哉,子之心而与吾心同。
后用“高山流水”比方知音或知己。
本环节即谁来比划谁来猜。
在国学学问积累的基础上考验大家描述力量以及队友之间的默契程度。
本环节将会有3种难度可供选择。
即10分题20分题和30分题,每个分值的题目均为10个但难度不同,选择挨次按第一环节后名次倒序进行,即分数落后的小组先行选择,然后依次进行。
竞赛需要2名参赛队员完成,A通过肢体和语言进行描述,描述中不能使用口型,假如描述中消失屏幕上相同字即视为无效,下面的组员原则上不能进行提示和干扰。
规定时间为1分半钟,在规定时间内根据每组答题状况进行计分【如10分题,猜对一道得1分,20分题猜对一个得2分。
】第三环节破釜沉舟《史记·项羽本纪》:“项羽已杀卿子冠军(楚军统帅宋义),威震楚国,名闻诸侯。
乃遣当阳春、蒲将军将卒二万渡河(漳河),救钜鹿。
经典诵读主题班会教案初中年级学科:初中语文课时:1课时教学目标:1. 通过经典诵读,让学生感受中华文化的魅力,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
2. 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增强学生的自信心。
3. 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热爱家乡的情感。
教学内容:1. 经典诗文选段:《春晓》、《静夜思》、《登鹳雀楼》等。
2. 地方特色诗文:《XXX乡志》、《XXX颂》等。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教师简要介绍经典诵读的意义和价值,激发学生的兴趣。
2. 引导学生分享自己喜欢的诗文,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
二、经典诵读(15分钟)1. 教师带领学生一起诵读经典诗文,注意语气、节奏的把握。
2. 学生分组进行诵读比赛,提高学生的参与度。
3. 教师对学生的诵读进行点评,给予鼓励和建议。
三、地方特色诗文学习(15分钟)1. 教师介绍地方特色诗文,让学生了解家乡的历史文化。
2. 学生自选地方特色诗文进行诵读,感受家乡的魅力。
3. 学生分享自己诵读的感受,增强对家乡的热爱之情。
四、总结与反思(5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次班会的收获,反思自己在诵读方面的不足。
2. 学生制定提高诵读能力的计划,为今后的学习打下基础。
教学评价:1. 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了解学生的学习兴趣。
2. 关注学生在诵读过程中的表现,评估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
3. 搜集学生对家乡诗文的评价,了解学生对家乡文化的认同感。
备注: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注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营造轻松愉快的课堂氛围。
同时,针对不同学生的实际情况,给予个别化的指导和帮助,提高学生的诵读能力。
《诵读经典诗词,传承中华文明》主题班会活动教案(精选13篇)《诵读经典诗词,传承中华文明》主题班会活动教案(精选13篇)《诵读经典诗词,传承中华文明》主题班会活动教案篇1一、活动目的:1、通过活动,使学生感受中华古文化的博大精深,体会古诗的意境,领悟诗人的情感,培养审美情趣,提高审美能力。
2、充分调动学生在班集体活动中的主动性、创造性,强化学生的主人翁意识。
3、巩固初中阶段学习过的古诗。
二、活动准备:1、挑选好四位(男生2位,女生2位)主持人。
2、各小组组织熟练背诵初一、初二年级学过的古诗。
3、根据诗意各小组选择一首诗配上插图,选择一首诗写好书法作品。
4、各类节目准备:诗朗诵、舞蹈、小合唱、器乐独奏。
5、收集有关“闲情”、“友情”、“亲情”、“乡情”、“爱国情”的古代诗词。
三、活动过程:(前奏)女1: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孕育了底蕴深厚的华夏文化;男1:源远流长的古典诗文,铸就了经久不衰的艺术瑰宝。
女2:它犹如夏日的漫天繁星,闪烁着夺目的光彩;男2:它仿佛春日的遍野百花,散发着馥郁的芳香。
女1:那一曲曲动人心弦的诗词,给了我们美好的艺术享受;男1:那一篇篇脍炙人口的佳作,给了我们无尽的人生教益。
女合: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古诗词的世界里,去感受诗人朴质、真切的情思。
男合:今天,让我们共同徜徉古诗词的长河中,去感受中华博大、精深的文化。
第一部(闲情)1、提琴独奏《渔舟唱晚》,全体朗诵《春江花月夜》带入诗境(多媒体展示)春江花月夜(张若虚唐乐府诗)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
滟滟随波千万里,何处春江无月明?江流宛转绕芳甸,月照花林皆似霰。
空里流霜不觉飞,汀上白沙看不见。
江天一色无纤尘,皎皎空中孤月轮。
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只相似。
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见长江送流水。
白云一片去悠悠,青枫浦上不胜愁。
谁家今夜扁舟子?何处相思明月楼?可怜楼上月徘徊,应照离人妆镜台。
玉户帘中卷不去,捣衣砧上拂还来。
朗诵古诗主题班会教案3篇朗诵古诗主题班会教案3篇在日常学习、工作抑或是生活中,大家都收藏过令自己印象深刻的古诗吧,古诗是古代中国诗歌的泛称,在时间上指1840年鸦片战争以前中国的诗歌作品。
那么问题来了,到底什么样的古诗才经典呢?以下是我整理的朗诵古诗主题班会教案,欢迎大家分享。
朗诵古诗主题班会教案1活动目的本次唐宋诗词朗诵竞赛,旨在引起学习传统文化的浓烈兴趣,领略古典诗词的无穷魅力,从而激发对伟大祖国的挚爱之情。
活动准备先从学生假期背诵的唐宋诗词中整理出一百首脍炙人口的佳作;学生每组选出三名参赛选手;主持人、老师制定比赛规则。
活动时间:20xx年11月26日活动过程主持人甲:唐宋文坛,百花争艳,千姿百态,唐诗宋词更是绰约不凡,独领风骚。
它们画面形象,意境宏大,语言凝练,音韵优美。
主持人乙:唐宋诗词虽篇幅短小,然画面明晰:有的清新,犹如淙淙泉水欢腾跳跃;有的壮阔,犹如奔涌的长江狂泻不已;有的火热,犹如爆发的火山烧灼万物;有的晦暗,犹如漫天的飞沙遮天蔽日。
主持人甲:唐宋诗词虽讲求音律,但内容丰富:有的借景抒情,赞美山川,歌唱生活;有的寓情于事,揭露黑暗,鞭挞时弊。
主持人乙:诗词的创作风格更是精彩纷呈:有的朴实自然,不事雕饰;有的富丽浪漫,浓抹盛妆;有的深沉悲壮,直抒胸臆。
主持人甲、乙:让我们一起走进唐宋诗词的世界,尽情享受其无穷的魅力吧! “朗诵唐宋诗词·感悟传统文化”主题班会现在开始。
主持人甲:苏轼,北宋著名的文学家,开创了豪放词派,《念奴娇赤壁怀古》便是千古传诵的佳作。
请第一组选手朗诵。
主持人乙:李商隐,唐代诗人,他所特创的“无题”诗,大多以爱情为题材,情思缠绵,辞藻精辟,读来令人回味不已。
请第二组选手朗诵《无题相见时难别亦难》。
主持人甲:“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
”是啊,春光依然如此秀丽,但时世已今非昔比——这是诗人杜牧的无限感慨。
杜牧,生活在社会危机日益加深的晚唐时期,从青年起就关心国事,多写社会政治题材。
《诵读经典诗文,学做少年君子》主题班会班会主题:诵读经典诗文,学做少年君子班级:七(8)班班主任:余跃形式:朗诵参加人:七(8)班全体学生班会目的:这次开展主题班会,通过学生分组进行不同方面的经典诗文的学习,合作学习经典诗文,在潜移默化中学习做人的品德,从而做个有德的大中人。
班会准备:(一)教师准备1、深入学生,详细了解班级学生的具体情况,为班会教育作好充分准备工作。
2、确定主持人,班会发言人,拟写班会主持词。
(二)学生准备查找并学习经典诗文。
班会目的:这次开展主题班会,通过学生分组进行不同方面的经典诗文的学习,在歌唱、写字、绘画、表演的过程中,合作学习经典诗文,在潜移默化中学习做人的品德,从而做个有德的大中人。
一、活动过程主持人(卓爱娣):“德”是我们中华民族思想与行为的根基,是个体生命最基本的素质。
主持人(阮旭):。
“德”是我们中华民族为人准则的核心,是处世哲学的一条准绳,是雕塑品行、塑造品格的一道法则。
主持人(卓爱娣):无德难以成人,无德难以立业。
主持人(阮旭):在中华民族几千年漫长的发展史中,“德”始终是教育人、培养人的最首要的内容。
主持人(卓爱娣):中华传统经典文化中的古诗词和美文,是中华传统文化的主体与精华,是民族精神的根基。
主持人(阮旭):通过开展经典诵读活动,让我们从小就开始广读博览,潜移默化地形成优良的道德思想,并逐渐完善自己的人格。
合:诵读千古美文,让民族精神的血液在我们这一代人身上流淌七年级(8)班“诵读经典诗文,学做少年君子”主题班会现在开始。
二、各小组汇报学习成果主持人(卓爱娣):中国的华夏文明壮丽璀璨,汉文化历史源远流长,这其中涌现出许多才华横溢的诗人,像李白、杜甫,也涌现出很多著名的文学家、小说家,他们创造的文化结晶至今令人赞不绝口,请听歌曲《明月几时有》。
主持人(阮旭):中国不仅是诗的国度,还是一个礼仪之邦。
读了《论语》,才知道何为君子,读了《三字经》,才知道何为孝敬,读了《弟子规》,才知道何为圣人。
诵读经《典诗文,学做少年君子》主题班会班会主题:诵读经典诗文,学做少年君子
班级:六年级
班主任:张红娟
时间:2014年9月28日
形式:朗诵
参加人:六年级全体学生
班会目的:这次开展主题班会,通过学生分组进行不同方面的经典诗文的学习,合作学习经典诗文,在潜移默化中学习做人的品德,从而做个有德的二小人。
班会准备:
(一)教师准备
1、深入学生,详细了解班级学生的具体情况,为班会教育作好充分准备工作。
2、确定主持人,班会发言人,拟写班会主持词。
(二)学生准备
1.查找并学习经典诗文。
班会目的:这次开展主题班会,通过学生分组进行不同方面的经典诗文的学习,在歌唱、写字、绘画、表演、制作PPT的过程中,合作学习经典诗文,在潜移默化中学习做人的品德,从而做个有德的二小人。
一、活动经过
主持人(牛):“德”是我们中华民族思想与行为的根基,是个体生命最基本的素质。
主持人(陈):。
“德”是我们中华民族为人准则的核心,是处世哲学的一条准绳,是雕塑品行、塑造品格的一道法则。
主持人(牛):无德难以成人,无德难以立业。
主持人(牛):在中华民族几千年漫长的发展史中,“德”始终是教育人、培养人的最首要的内容。
主持人(陈):中华传统经典文化中的古诗词和美文,是中华传统文化的主体与精华,是民族精神的根基。
主持人(陈):通过开展经典诵读活动,让我们从小就开始广读博览,潜移默化地形成优良的道德思想,并逐渐完善自己的人格。
合:诵读千古美文,让民族精神的血液在我们这一代人身上流淌六年级“诵读经典诗文,学做少年君子”主题班会现在开始。
二、各小组汇报学习成果
主持人(牛):中国的华夏文明壮丽璀璨,汉文化历史源远流长,这其中涌现出许多才华横溢的诗人,像李白、杜甫,也涌现出很多著名的文学家、小说家,他们创造的文化结晶至今令人赞不绝口。
请听朗诵爱国古诗。
1、我是参访小记者,我想请问从这首爱国古诗中你感受到了什么?
2、说的真好,希望我们每个同学都能背诵会这些爱国古诗,学习先人的爱国情怀,立志为祖国做出自己的贡献。
谢谢大家!
主持人(陈):中国不仅是诗的国度,还是一个礼仪之邦。
读了
《论语》,才知道何为君子,读了《三字经》,才知道何为孝敬,读了《弟子规》,才知道何为圣人。
主持人(牛):《弟子规》的学习,可以让我们规范自己的言行,这是《弟子规》的《余力学文》一章,学习素来是人的立身之本,人们不能在此虚度年华,也不该在此碌碌无为。
请大家用洪亮的声音,齐声整齐朗读这篇《余力学文》
主持人(陈):同学们读得很响亮,可见《弟子规》几乎处处渗透着中国经典文化的内涵。
请大家欣赏。
1、你自己在学习经典诗文中有哪些收获吗?
(说的太好啦!谢谢你!)
主持人(牛:通过诵读经典诗文,我们明白了“首孝悌,次谨信,泛爱众,而亲仁的道理。
主持人(陈):通过学习经典诗文,我们懂得了“余力学文,温良恭俭让”的做人准则。
主持人(牛):通过学习我们也开始反思自己过去的表现。
请大家谈谈自己学习经典诗文后的感受。
三、班主任寄语
主持人(陈):最后请班主任做总结。
班主任:同学们,首先祝贺你们这次主题汇报班会开展的非常成功,正如你们所说,“德”是我们中华民族思想与行为的根基,是我们中华民族为人准则的核心。
无德难以成人,无德难以立业。
中华传统经
典文化中的古诗词和美文,是我们民族精神的根基。
希望大家继续畅游在经典美文中,在潜移默化中形成优良的道德思想,并逐渐完善自己的人格。
希望每个同学都能积极地投入到诵读活动中,在活动中学习做人的道理,学做少年君子,真正成为一个有德的二小人。
十二、结束语
主持人(牛):谢谢老师!学习经典诗文,可以让我们懂得做人的道理。
主持人(陈):学习经典诗文,可以让我们成为少年君子。
主持人(合):学习经典诗文,可以让我们成为有的德二小人。
我们宣布:六年级1班《诵读经典诗文,学做少年君子》主题班会到此结束。
“弘扬雷锋精神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主题班会活动方案雷锋精神,是以雷锋的名字命名的、以雷锋的精神为基本内涵的、在实践中不断丰富和发展着的革命精神,其实质和核心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为了人民的事业无私奉献。
它已经成为我们这个时代精神文明的同义语、先进文化的表征。
周总理把雷锋精神全面而精辟地概括为“憎爱分明的阶级立场、言行一致的革命精神、公而忘私的共产主义风格、奋不顾身的无产阶级斗志”。
在当今时代雷锋精神被赋予了崭新的意义:助人为乐、勤俭节约、敬业爱岗、集体精神、钉子精神,这些内涵更是联系着生活中的每一个角落。
2012年正值雷锋逝世50周年,我校将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主题教育系列活动,通过开展认知领域的活动让学生深入了解雷锋事迹、知晓雷锋精神;开展实践领域的活动让学生用实际行动学习雷锋精神,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最终将雷锋精神的本质内涵内化为自身的精神品质,并影响每个学生的价值观取向。
一、指导思想
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为指导,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核心内容,通过开展“走近雷锋精神,德润你我心灵”系列活动、“践行雷锋精神,展示青春风采”系列活动和“传承雷锋精神,寻找身边榜样”系列活动,以实施我校素质教育“八个一百”中的“100%的学生做一百课时的志愿服务”为载体,大力弘扬雷锋精神特别是志愿者的奉献精神,让雷锋精神滋润每个学子的内心世界,延伸影响其价值观的形成,从而提高广大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
二、活动时间:2014年9月25日
三、活动主要内容
为了更好的将本次活动落实到位,真正走近学生心灵,我们将活动分为三大主题内容:“走近雷锋精神,德润你我心灵”系列活动、“践行雷锋精神,展示青春风采” 系列活动和“传承雷锋精神,寻找身边榜样”系列活动。
该三大主题从认知到实践,最终影响学生价值观,逐级递进,为每个学生创设学习雷锋的阶梯式平台,让100%的学生通过学习雷锋志愿服务,在校3年期间完成100个学时的志愿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