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巴特勒教育法》
• 1944年,英国通过了《巴特勒教育法》,主要内 容: (1)设立全国性教育领导机构教育部,以加强中 央对教育得集中领导; (2)把义务教育年限从原先得9年延长为10年; (3)公立中学实行免费; (4)详细规定了地方教育当局得职责等。
• 1944年教育法就是英国教育制度发展史上一个 极其重要得教育法令,它决定了英国战后教育发 展得基本方针与政策。
• 19世纪初,法国得中等教育主要类型就是 国立中学与市立中学。国立中学实行寄 宿制,重古典学科,主要为学生升大学服务。 市立中学得课程要求低于国立中学,学生 毕业后可以获得学士学位,担任国家官员。
三、德国近代教育制度
• (一)十七、十八世纪得教育改革
• 17—18世纪得德国中等教育得形式主要就 是文科中学。文科中学系宗教改革时期由 梅兰克吞创立得拉丁中学与斯图谟创建得 文科中学演变而来得。它与初等学校无直 接得联系,就是为王公贵族服务得。文科中 学得任务就是为大学输送新生与为政府培 养一般官员。
• 1708年,德国人席姆勒在哈勒创办了“数 学、力学、经济学实科中学”。这就是 一种既具有普通教育性质,又具有职业教 育性质得新型学校。它重视近代科学知 识与实用知识得传播,满足了工商业对教 育得需求与要求。
• 18世纪末,德国兴起了泛爱主义得教育思 潮,其代表人物就是巴西多。
(二)十九世纪初洪堡德得教育改革
• 19世纪20年代,英国开展了“新大学运 动”。
• 1836年,该校与“国王学院”合并成为伦 敦大学。
• 1870年,英国颁布了“初等教育法”(福 斯特法案)。规定对5-12岁得儿童实施强 迫教育、用地方税收举办公立初等学校 等。1870年得初等教育法,就是英国一次 创立国民初等义务教育制度得尝试,奠定 了英国教育制度得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