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染病防治法培训资料
- 格式:doc
- 大小:15.00 KB
- 文档页数:4
传染病防治法培训传染病防治法培训一、新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已于2004年12月1日起实施,那么制定和修定这部法律的背景和主要目的是什么?传染病防治工作是公共卫生事业的主要组成部分,关系到最广大人民的切身利益,也关系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宏伟目标的实现。
对全体社会成员预防疾病,增进健康具有重要意义。
建国以来,我国的传染病防治工作坚持预防为主的方针,在开展爱国卫生运动、改善城乡环境和卫生状况,实行妇女儿童保健,防治传染病等方面都取得了显著成绩。
在一定程度上存在着重治疗轻预防的倾向。
预防保健工作还不适应人民群众不断增长的健康需求。
2003年抗击“非典”斗争,也暴露出我国传染病预防控制体系中存在的一些突出问题。
例如:国家对传染病暴发流行的监测预警能力较弱,疫情信息报告、通报渠道不畅,医疗机构对传染病的救治能力、医院内交叉感染控制能力薄弱。
传染病暴发流行时,采取紧急控制措施的制度不够完善,疾病预防控制的财政保障不足等。
为了进一步加强和完善传染病防治的法律制度建设,我国对《传染病防治法》进行了修订,以着力加强传染病防治工作的管理,有效整合卫生资源,增加政府对传染病防治事业的投入,加大公共卫生基础设施建设力度。
制定这一法律的根本目的有两个:一是预防、控制和消除传染病的发生和流行,这是传染病防治工作的三个重要组成部分,而传染病的防治重在预防。
预防指下几方面的变化。
一是非典、禽流感列入乙类,但按甲类传染病对待。
我国现行传染病防治法将3种传染病列为法定传染病,并分为甲、乙、丙三类。
2003年我国发生了突如其来的非典疫情。
近来,在我国部分地区和周边国家发生了禽流感,引起了社会对这两种新型传染病的关注。
新修订的传染病防治法将非典、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列为乙类传染病,使列入法律的法定传染病达到37种,乙类传染病经国务院卫生部门及时报经国务院批准后,可以按甲类传染病采取预防控制措施。
非典、炭疽中的肺炭疽和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这三种传染病虽只被纳入乙类,但由于其传染性强、危害大,如果先要报批、公布才能实施,难免会贻误时机导致严重后果。
传染病防治法培训讲稿尊敬的领导、各位同仁:大家好!今天我非常荣幸能够为大家带来一场关于传染病防治法的培训。
随着人口流动和全球化的加深,传染病的发病率也逐渐增加,对人类的健康和社会稳定造成了重大威胁。
因此,如何科学有效地防治传染病,提高我们的防控能力是一项重要的任务。
一、传染病基本概念传染病是指由微生物(如细菌、病毒、寄生虫等)引起并通过直接传播、空气传播、水源传播、食品传播、昆虫传播等方式传播的疾病。
常见的传染病有流感、肺结核、疟疾、艾滋病等。
传染病以易感人群为传播对象,通过病原体在人群之间传播而造成疾病的流行。
二、传染病防控法律法规概述我国的传染病防控工作有一系列的法律法规来进行指导和保障。
其中,最重要的是《传染病防治法》。
该法第一次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定于1989年,经过多次修订和完善,于2013年正式实施。
《传染病防治法》对传染病的监测、报告、隔离、检疫、预防、救治等环节进行了明确的规定。
三、传染病防治法的主要内容1.传染病预防传染病预防是防控工作的首要环节。
根据《传染病防治法》,我们应该积极开展预防宣传教育,提高群众的预防意识和自我防护能力。
此外,还需要组织卫生监督部门加强对公共场所、食品、饮用水、医疗机构等环境的监督检查,确保环境卫生的安全。
2.疫情监测和报告传染病的及时监测和报告是防止疫情扩大的重要手段。
在发现感染病例后,应立即报告相关部门,并按照规定进行疫情调查和溯源工作。
此外,广大医务人员也有义务及时上报疫情信息,遵守相关的保密规定。
3.病人的治疗和隔离对于患有传染病的病人,我们需要及时进行治疗,并对其进行隔离。
隔离期间,我们应提供必要的医疗服务,保障患者的基本权益。
同时,还需要组织相关部门对患者进行健康教育,提醒其注意个人卫生,减少传播风险。
4.传染病的检疫和防控针对疫情可能传入的地区,我们需要采取有效的检疫措施。
对进入我国的人员、物品等进行检疫,并根据需要实施隔离。
此外,在传染病暴发时,我们还需要采取紧急措施,如封控疫区、限制人员流动等,以控制疫情的扩散。
传染病防治法培训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1.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以下哪种行为属于违反法律规定?A. 医疗机构在发现传染病疫情时,及时向卫生行政部门报告B. 个人在出现传染病症状时,主动就医并如实告知旅行史和接触史C. 企业在疫情期间,未经批准擅自停工D. 公民在疫情期间,拒绝接种政府推荐的疫苗答案:C二、判断题1. 传染病防治法规定,任何人都有义务参与传染病的预防、控制和消除工作。
答案:正确2. 根据法律规定,医疗机构可以拒绝接收传染病病人。
答案:错误三、简答题1. 请简述传染病防治法中规定的公民在传染病防治中的义务。
答案: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公民在传染病防治中的义务包括:积极配合政府和医疗机构的预防、控制和治疗措施;在出现传染病症状时,及时就医并如实提供相关信息;遵守政府在疫情期间发布的相关规定和措施;不得隐瞒、谎报或者传播虚假疫情信息。
2. 请说明医疗机构在传染病防治中应当履行的职责。
答案:医疗机构在传染病防治中应当履行以下职责:及时接诊传染病病人,并进行隔离治疗;对传染病病人进行医学观察和追踪管理;向卫生行政部门报告疫情信息;开展传染病防治知识的宣传教育活动;配合卫生行政部门进行疫情调查和控制工作。
四、案例分析题1. 某市发生一起流感疫情,一家餐厅的员工在出现发热、咳嗽等症状后,未及时就医,继续工作,导致多名顾客感染。
请分析该员工的行为违反了传染病防治法的哪些规定,并说明可能面临的法律后果。
答案:该员工的行为违反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中关于公民应当积极配合传染病防治措施的规定。
他未及时就医并如实提供病情信息,继续在公共场所工作,增加了疫情传播的风险。
根据法律规定,他可能会面临行政处罚,如罚款或者责令停业整顿;在严重情况下,还可能承担刑事责任。
五、论述题1. 论述《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在当前疫情防控中的重要性。
答案:《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为当前疫情防控提供了法律依据和指导原则。
传染病防治法培训资料
一.概况:
传染病防治法,于1989年2月21日由第七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六次会议通过。
2004年8月28日经第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一次会议修订
二,2004年12月1日起实施。
三,该法共九章十八条。
包括总则,传染病预防,疫情报告,通报和公布,疫情控制,医疗救治,监督管理,保障措施,法律责任和附则。
首先讲下修法背景及历程:
1,2003年元月到同年8月16日止,我国内地24个省市区,266个县市区发生非典疫情,累计报告临床诊断病历5327例(其中医护人员1002例)死亡349例。
2,旧法实施十几年来,随着济济社会的发展,医学科学不断进步,对一些疾病认识的不断加深。
公民对健康的需求不断增加。
我国传染病防治形势发生了很大变化,出现了许多新问题。
一是陆续发现新传染病的同时,一些过去已基本控制了的传染病又卷土重来,人民面临新老传染病的双重威胁。
二是国家对传染病暴发流行的监测,预警能力较弱,疫情信息报告,通报渠道不畅。
三是医疗机构对传染病人的救
治能力。
医院内交叉感染控制能力减弱。
四是传染病暴发流行时采取紧急控制措施的制度不够完善。
五是疾病预防控制的财政保障不足,工作重视不够,投入不足。
新法的特点:
1,突出对传染病的预防和预警。
设定了传染出测,预,能力,加强,防止,扩散。
以预防为主:早预防,早发现,早预警,早准备。
一是规定新闻媒体无偿开展传染病防治和公共教育宣传。
2,是国家免疫规划项目内儿童接种实行免费,对急救设施,设备,救治药品,医疗器械,技术储备,新法对此做了明确规定。
(二)疫情报告,信息渠道多样化。
(三)进一步完善传染病暴发,流行时的控制措施。
(四)建立和完善医疗救治制度。
(五)加强传染病防治的保障制度建设。
(六)体现“以人为本”,做到保护公民个人权利与维护社会共同利益相平衡。
一是隐私权,人格权,生活权,工资报酬权及物权受保护。
二是有与传染病防治有关的法律救济权受保护。
三是对患有特定传染病的困难人群医疗救助,减免医
疗费用的措施。
四是对传染病防治有关人员的卫生防护,医疗保健及适当津贴的措施。
传染病法的总则分九个大的方面:
一,立法的目的,主要是预防,控制,消除。
二,传染病的防治方针和原则。
主要是以预防为主。
三,规定传染病的病种,分类及管理;甲类:2种,鼠疫,霍乱。
乙类:25种,比旧法多三种,其中新法新增2重(非典,人禽流感)丙类:10种,比旧法少1种。
四,政府,部门,专业机构在传染病防治中的职责或地位的原则性规定。
1,领导防治工作。
2,制定,组织实施。
3,建立,健全预防控制,医疗救治体系,各部门做好监督管理工作,防治工作。
五,传染病防治研究工作及国际合作。
六,社会参与共同防治传染病。
七,预防传染病的健康教育。
八,传染病防治工作方面的奖励与补偿。
九,本法的效力范围及受本法约束的单位与个人的权力与义务。
1,空间效力: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域内。
2,对人的效力:采用居地定义。
3,时间效力:自2004年12月1日起实行。
4,我国单位,个人应当承担传染病防治方面的法律义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