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染病防治法培训
- 格式:doc
- 大小:2.87 MB
- 文档页数:11
01传染病防治法概述Chapter传染病防治法背景与意义应对全球传染病威胁随着全球化进程加速,传染病跨国传播风险增加,需要各国共同应对。
保障公共卫生安全传染病防治是公共卫生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关系到国家安全和人民健康。
促进经济社会发展有效防治传染病有助于维护社会稳定,促进经济社会发展。
古代传染病防治01近现代传染病防治法发展02国际合作与交流03预防为主原则科学防治原则政府主导与社会参与原则依法防治原则02传染病预防与控制制度Chapter预防接种制度及实施疫苗接种组织实施预防接种计划制定各级卫生行政部门负责组织实施预防接种工作,包括疫苗采购、储存、运输和接种等环节的管理。
预防接种证制度疫情监测网络建设疫情报告制度数据分析与预警030201疫情监测与报告机制1 2 3应急预案制定现场处置措施信息发布与公众沟通应急处置措施及流程03医疗机构在传染病防治中职责与义务Chapter医疗机构设置及人员配备要求医疗机构感染控制管理规范严格执行消毒隔离制度,对医疗器械、设备、场所等进行定期消毒,确保医疗环境安全。
加强医疗废物管理,分类收集、存放和处置医疗废物,防止交叉感染和环境污染。
建立完善的感染监测和报告制度,及时发现和处理感染事件,防止疫情扩散。
掌握正确的消毒隔离技术,包括手卫生、穿戴防护用品、医疗器械消毒等。
加强医务人员培训和教育,提高其对传染病防治的认识和应对能力。
医务人员应严格遵守个人防护规范,佩戴口罩、手套、护目镜等防护用品,确保自身安全。
医务人员个人防护和消毒隔离技术04法律责任与行政处罚规定Chapter违反传染病防治法行为类型及处罚措施违反传染病预防、控制措施01违反传染病报告、通报和公布规定02违反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规定03相关责任主体认定和追责程序责任主体认定追责程序典型案例分析及警示教育案例一案例二警示教育05新型传染病挑战与应对策略Chapter新型传染病特点和发展趋势病原体变异迅速跨物种传播全球化趋势国内外应对策略比较和借鉴国际合作与信息共享完善法律法规加强科研和技术创新未来挑战和发展方向预测疫苗和药物研发随着科技的进步,未来疫苗和药物的研发将更加快速和精准,为新型传染病的防控提供有力武器。
传染病防治法培训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1. 传染病防治法的宗旨是()A. 保护人民的健康B. 提高传染病的防治水平C. 减少传染病的发生和传播D. 打击传染病的犯罪行为2. 传染病的传播途径主要有()A. 空气传播、血液传播B. 空气传播、土壤传播C. 空气传播、食物传播D. 空气传播、水传播3. 下列哪个不属于传染病的主要防治措施()A. 提高个人卫生习惯B. 接种疫苗C. 加强环境卫生D. 隔离传染病患者4. 传染病的报告制度是指()A. 个人感染传染病后要主动向当地卫生部门报告B. 医疗机构将已诊断的传染病患者报告给当地卫生部门C. 监测机构将监测到的传染病病例报告给当地卫生部门D. 所有感染疾病患者均需报告给当地卫生部门5. 传染病的隔离措施是指()A. 将传染病患者隔离治疗,防止传染病的传播B. 对可能感染传染病的人进行隔离观察C. 对传染病患者进行心理隔离D. 向公众宣传传染病的隔离措施二、填空题1. 传染病的病原体可以通过(空1)传播给其他人。
2. 为了预防传染病的发生,我们应该保持良好的(空2)习惯。
3. 传染病的预防措施应该从(空3)和群体两方面来进行。
4. 传染病的报告制度是(空4)的重要组成部分。
5. 传染病的隔离措施是为了(空5)病原体的传播。
三、判断题判断以下叙述的正误,正确的填写“对”,错误的填写“错”。
1. 传染病的预防措施只需从个人方面入手,不需要进行群体防控。
()2. 传染病的传播途径主要有空气传播、水传播和食物传播。
()3. 传染病的报告制度要求所有传染病患者都必须报告给当地卫生部门。
()4. 隔离措施是指将传染病患者隔离治疗,防止传染病的传播。
()5. 传染病的防治是一个长期的工作,需要持续加强和改进。
()答案:一、选择题1. A2. C3. B4. B5. A二、填空题1. 接触2. 卫生3. 个人4. 预防5. 阻断三、判断题1. 错2. 错3. 对4. 对5. 对(以上答案仅供参考,具体以实际情况和教材为准)参考文章:传染病防治法培训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1. 传染病防治法的宗旨是保护人民的健康。
传染病防治法知识培训课件尊敬的各位学员,大家好!今天,我们将一起探讨《传染病防治法》的相关知识。
传染病防治工作是公共卫生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保障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希望通过今天的培训,大家能够对传染病防治的法律框架、政府职责、社会参与等方面有更深入的了解,从而为我们的工作提供有力的法律支撑和指导。
一、传染病防治法的立法背景与意义《传染病防治法》的制定,是为了预防、控制和消除传染病的发生与流行,保障人体健康和公共卫生。
我国传染病防治工作坚持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方针,建立政府领导、多部门合作、全社会参与的机制,以实现传染病防治工作的科学化、规范化和法制化。
二、传染病的分类与管理根据传染病的传播途径、速度及对人类健康的的影响,我国将传染病分为甲、乙、丙三类。
甲类传染病包括鼠疫、霍乱等,乙类传染病包括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艾滋病等,丙类传染病包括流行性感冒、手足口病等。
不同类别的传染病,其报告时限、控制措施和公众应对策略都有所不同。
三、政府在传染病防治中的职责政府在传染病防治中承担着重要职责,包括制定传染病防治规划,组织、协调、指导和监督本行政区域的传染病防治工作;建立健全传染病预防控制体系,包括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医疗机构、基层卫生组织和专业技术人员;及时、准确地发布传染病疫情信息,普及传染病防治知识,提高公众的自我防护意识等。
四、社会力量在传染病防治中的作用社会力量在传染病防治中的作用不可忽视。
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和个人应当支持和配合政府及有关部门的传染病防治工作,提供必要的物质、资金和人力支持。
同时,公众应当增强自我防护意识,遵守相关法律法规,不信谣、不传谣,共同维护社会稳定和公共安全。
五、传染病防治的法律责任违反《传染病防治法》规定,单位和个人可能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例如,医疗机构未按照规定报告传染病疫情,或者未执行有关疫情控制措施的,将受到行政处罚;个人违反相关规定,造成传染病传播或者有传播严重危险的,可能承担刑事责任。
传染病防治法培训试题及答案一、单选题1. 传染病防治法规定,传染病分为哪几类?A. 一类、二类B. 一类、二类、三类C. 甲类、乙类D. 甲类、乙类、丙类答案:D2. 根据传染病防治法,以下哪项不是传染病的预防措施?A. 健康教育B. 免疫规划C. 隔离治疗D. 环境卫生答案:C3. 传染病防治法规定,传染病的报告责任主体是:A. 个人B. 医疗机构C. 疾病预防控制机构D. 所有选项答案:B4. 传染病防治法规定,传染病的预防、控制和消除工作由哪个部门主管?A. 教育部门B. 卫生行政部门C. 民政部门D. 公安部门答案:B5. 传染病防治法规定,以下哪项不是传染病的控制措施?A. 疫情监测B. 疫情报告C. 疫情隐瞒D. 疫情处置答案:C二、多选题6. 传染病防治法规定,以下哪些属于传染病防治的基本原则?A. 预防为主B. 科学防治C. 综合治理D. 依法管理答案:ABCD7. 传染病防治法规定,以下哪些措施属于传染病的预防措施?A. 健康教育B. 免疫规划C. 环境卫生D. 隔离治疗答案:ABC8. 传染病防治法规定,以下哪些行为是违法行为?A. 隐瞒疫情B. 拒绝接受隔离治疗C. 传播疫情信息D. 未按规定报告疫情答案:ABD9. 传染病防治法规定,以下哪些人员有责任参与传染病的预防、控制和消除工作?A. 医务人员B. 疾病预防控制人员C. 普通公民D. 政府工作人员答案:ABCD10. 传染病防治法规定,以下哪些情况需要进行传染病疫情的报告?A. 疑似病例B. 确诊病例C. 死亡病例D. 聚集性病例答案:ABCD三、判断题11. 传染病防治法规定,所有传染病都必须进行隔离治疗。
()答案:错误12. 传染病防治法规定,个人有权拒绝接受传染病的预防措施。
()答案:错误13. 传染病防治法规定,任何单位和个人都有义务参与传染病的预防、控制和消除工作。
()答案:正确14. 传染病防治法规定,医疗机构在发现传染病疫情时,应立即向当地卫生行政部门报告。
传染病防治法培训讲稿尊敬的领导、各位同仁:大家好!今天我非常荣幸能够为大家带来一场关于传染病防治法的培训。
随着人口流动和全球化的加深,传染病的发病率也逐渐增加,对人类的健康和社会稳定造成了重大威胁。
因此,如何科学有效地防治传染病,提高我们的防控能力是一项重要的任务。
一、传染病基本概念传染病是指由微生物(如细菌、病毒、寄生虫等)引起并通过直接传播、空气传播、水源传播、食品传播、昆虫传播等方式传播的疾病。
常见的传染病有流感、肺结核、疟疾、艾滋病等。
传染病以易感人群为传播对象,通过病原体在人群之间传播而造成疾病的流行。
二、传染病防控法律法规概述我国的传染病防控工作有一系列的法律法规来进行指导和保障。
其中,最重要的是《传染病防治法》。
该法第一次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定于1989年,经过多次修订和完善,于2013年正式实施。
《传染病防治法》对传染病的监测、报告、隔离、检疫、预防、救治等环节进行了明确的规定。
三、传染病防治法的主要内容1.传染病预防传染病预防是防控工作的首要环节。
根据《传染病防治法》,我们应该积极开展预防宣传教育,提高群众的预防意识和自我防护能力。
此外,还需要组织卫生监督部门加强对公共场所、食品、饮用水、医疗机构等环境的监督检查,确保环境卫生的安全。
2.疫情监测和报告传染病的及时监测和报告是防止疫情扩大的重要手段。
在发现感染病例后,应立即报告相关部门,并按照规定进行疫情调查和溯源工作。
此外,广大医务人员也有义务及时上报疫情信息,遵守相关的保密规定。
3.病人的治疗和隔离对于患有传染病的病人,我们需要及时进行治疗,并对其进行隔离。
隔离期间,我们应提供必要的医疗服务,保障患者的基本权益。
同时,还需要组织相关部门对患者进行健康教育,提醒其注意个人卫生,减少传播风险。
4.传染病的检疫和防控针对疫情可能传入的地区,我们需要采取有效的检疫措施。
对进入我国的人员、物品等进行检疫,并根据需要实施隔离。
此外,在传染病暴发时,我们还需要采取紧急措施,如封控疫区、限制人员流动等,以控制疫情的扩散。
传染病防治法培训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1. 传染病是指由病原体引起的,在人群之间迅速传播的疾病。
以下哪种不属于传染病?A. 感冒B. 糖尿病C. 结核病D. 大肠杆菌感染答案:B. 糖尿病2. 以下关于传染病防治法的表述,哪个是正确的?A. 传染病防治法是国家对传染病的疫情进行监测和防治的法律法规。
B. 传染病防治法仅适用于农村地区。
C. 传染病防治法不包括对接种疫苗的管理。
D. 传染病防治法只是一纸空文,没有实际执行意义。
答案:A. 传染病防治法是国家对传染病的疫情进行监测和防治的法律法规。
3. 以下关于传染病的传播途径,哪个是错误的?A. 空气传播B. 飞沫传播C. 接触传播D. 携带传播答案:D. 携带传播4. 传染病预防的基本措施包括以下哪项?A. 加强个人卫生B. 定期进行口腔检查C. 饮食均衡D. 经常熬夜答案:A. 加强个人卫生5. 下列哪种办法可以有效预防传染病?A. 不洗澡B. 常洗手C. 携带口罩D. 经常请假答案:B. 常洗手二、简答题:1. 请简述传染病的三大传播途径。
答:传染病的三大传播途径分别为:空气传播、飞沫传播和接触传播。
- 空气传播指病原体通过空气中的微粒传播,常见的例子有肺结核、流感等。
- 飞沫传播指病原体通过患者咳嗽、打喷嚏等方式,将含有病原体的飞沫传播给他人,如麻疹、流行性感冒等。
- 接触传播指患者的体液或粪便等含有病原体,通过接触传播给他人,如艾滋病、肠道传染病等。
2. 请解释传染病的“隐性感染者”是指什么?答:传染病的“隐性感染者”是指患者在病毒潜伏期或患者症状消失之后,仍然可以携带病原体并悄无声息地传播给他人,但本人并无明显症状的情况。
这些人可能毫不知情地成为传染源,增加了传播的难度和风险。
三、案例分析题:某小学班级发生了孩子们集体感冒的情况,请分析并列举相关的传染病防治措施。
案例分析:针对某小学班级集体感冒的情况,可以采取以下传染病防治措施:1. 提高个人卫生意识:教育孩子们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如勤洗手、避免用污染的手触摸口鼻、嘴等。
《传染病防治法》培训试题1、【单选】《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是由修订的()。
A.第七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六次会议B.第七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五次会议C.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一次会议(正确答案)2、【单选】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开始施行日期()。
A.1989年2月21日B.2004年12月1日(正确答案)C.1989年3月21日D.1998年12月29日3、【单选】对传染病人的控制,正确的是()A.对乙、丙类传染病病人予以隔离治疗B.对艾滋病病人密切接触者应在指定场所进行医学观察C.淋病、梅毒病人未治愈前不准去公共浴室、理发店等公共场所(正确答案)D.对甲类传染病病原携带者限制活动范围4、【单选】《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规定管理的传染病可分()。
A.甲类、乙类B.甲类、乙类、丙类(正确答案)C.A类、B类D.I类、II类、III类5、【单选】必须在卫生防疫机构的指导监督下严密消毒后处理的是()A.被甲类传染病病原体污染的污水(正确答案)B.被可疑乙类传染病人用过的物品C.被可疑丙类传染病人用过的物品D.被乙类传染病病原携带者用过的物品6、【单选】《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规定的法定传染病有种()。
A.35B.36C.37D.40(正确答案)7、【单选】下列属于乙类传染病的是()A.鼠疫、霍乱B.艾滋病、麻风病C.肺结核、百日咳(正确答案)D.流行性感冒、风疹8、【单选】对乙类传染病中的哪些病种疾病需要采取甲类传染病的预防、控制措施()A.传染性非典型肺炎B.炭疽中的肺炭疽C.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D.以上均是(正确答案)9、【单选】除按甲类管理的乙类传染病,其他乙、丙类传染病病人、疑似病人在诊断后,实行网络直报的责任报告单位应于内进行网络直报()A.6小时B.12小时C.24小时(正确答案)D.2小时10、【单选】医疗机构应当实行传染病的什么制度,对传染病患者、疑似传染病患者,应当引导至相对隔离的分诊点进行初诊()A.预检、分诊(正确答案)B.分诊、消毒C.预检、隔离D.消毒、隔离11、【判断】甲型H1N1流感纳入《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规定的甲类传染病,并采取甲类传染病的预防、控制措施。
传染病防治法知识培训传染病就像一群调皮捣蛋的小怪兽,时不时就想在人类世界里搞点破坏。
这时候,传染病防治法就像是超级英雄们的行动指南,来帮我们抵御这些小怪兽的入侵。
想象一下,传染病是一群隐身的小偷,在人群中悄悄传播病菌这个“不义之财”。
而传染病防治法呢,就像是城市里无处不在的监控摄像头,时刻盯着这些小偷的一举一动。
它规定了我们怎么发现这些病菌小偷,从哪里入手去调查它们的踪迹。
医院就像是传染病战场上的前沿阵地。
医护人员呢,那可是穿着白大褂的勇士。
传染病防治法就是给这些勇士们制定的作战规则,告诉他们在面对传染病这个大敌人的时候,怎么保护好自己,又怎么把敌人控制住,不能让病菌这个“敌人”从医院这个阵地跑出去到处作恶。
我们每个人啊,都是这场健康保卫战中的小士兵。
传染病防治法就是我们的作战手册。
它告诉我们,在日常生活中,像咳嗽、打喷嚏这些小动作,要是不注意,就可能是病菌传播的“小火箭”,一下子把病菌发射出去。
所以啊,我们要像守护宝藏一样守护自己的健康,遵守这些规定,比如咳嗽时捂住口鼻,这就相当于给病菌小偷设置了一个小障碍,不让它们轻易逃走。
预防传染病的措施就像给我们的身体打造了一套超级铠甲。
打疫苗就是在给铠甲增加特殊的防护层,每一针疫苗就像是铠甲上镶嵌的一颗魔法宝石,让我们的身体更有力量去抵抗传染病小怪兽。
而传染病防治法就是打造这套铠甲的说明书,告诉我们怎么获取这些宝石,怎么确保铠甲的质量。
隔离这个措施呢,听起来有点像把传染病这个“调皮鬼”关进小黑屋。
但这是非常必要的,就像把坏人关进监狱一样。
传染病防治法规定了什么时候要隔离,怎么隔离,这都是为了保护大家的健康。
如果不隔离,传染病就会像脱缰的野马,在人群中横冲直撞,那可就乱套了。
传染病防治法还像是一个健康知识的大喇叭,到处宣传传染病的相关知识。
它用一种特别严肃又有点像老管家唠叨的方式告诉我们:“可别随便吃那些来源不明的东西,那可能是病菌的‘小窝点’。
”在学校、单位这些人群聚集的地方,传染病防治法就像是一个隐形的管理员。
传染病法律法规培训试题及答案一、单选题(每题2分,共10分)1.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下列哪项不是传染病的分类?A. 甲类B. 乙类C. 丙类D. 丁类答案:D2. 传染病的预防、控制和消除,应当遵循的原则是?A. 预防为主B. 治疗为主C. 隔离为主D. 消毒为主答案:A3. 下列哪项不是传染病的预防措施?A. 健康教育B. 免疫接种C. 隔离患者D. 药物治疗答案:D4. 传染病的报告时限是自发现之日起多少小时内?A. 2小时B. 6小时C. 12小时D. 24小时答案:A5. 传染病的控制措施包括以下哪项?A. 隔离B. 消毒C. 治疗D. 所有以上答案:D二、多选题(每题3分,共15分)1. 传染病防治法规定,下列哪些机构应当承担传染病防治的职责?A. 医疗机构B. 疾病预防控制机构C. 教育部门D. 卫生行政部门答案:A、B、D2. 传染病的预防措施包括哪些?A. 健康教育B. 免疫接种C. 隔离患者D. 药物治疗答案:A、B、C3. 传染病的报告和通报制度包括哪些内容?A. 及时报告B. 及时通报C. 及时隔离D. 及时治疗答案:A、B4. 传染病的控制措施包括哪些?A. 隔离B. 消毒C. 治疗D. 健康教育答案:A、B、C5. 传染病防治法规定,下列哪些人员应当接受传染病防治的培训?A. 医务人员B. 教师C. 学生D. 卫生监督人员答案:A、D三、判断题(每题1分,共10分)1. 传染病防治法规定,任何单位和个人都有义务参与传染病的防治工作。
(对)2. 传染病的预防措施不包括健康教育。
(错)3. 传染病的报告时限是自发现之日起24小时内。
(错)4. 传染病的控制措施不包括隔离。
(错)5. 传染病的预防、控制和消除,应当遵循预防为主的原则。
(对)6. 传染病的报告和通报制度不包括及时通报。
(错)7. 传染病的控制措施包括药物治疗。
(错)8. 传染病防治法规定,医疗机构不承担传染病防治的职责。
传染病法律法规培训试题及答案一、单选题1.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传染病分为哪几类?A. 一类B. 二类C. 三类D. 四类答案:C2. 传染病的报告应当在多长时间内完成?A. 1小时内B. 2小时内C. 12小时内D. 24小时内答案:B3. 传染病的预防接种,以下哪项是错误的?A. 必须在专业医务人员指导下进行B. 可以自行选择接种时间C. 应按照国家规定的免疫程序进行D. 应优先保障儿童和老年人的接种答案:B二、多选题1. 以下哪些行为属于违反《传染病防治法》的行为?A. 故意隐瞒传染病疫情B. 拒绝接受传染病的预防、控制措施C. 未经批准擅自发布疫情信息D. 拒绝配合卫生行政部门的调查答案:ABCD2. 传染病的预防措施包括哪些?A. 环境卫生整治B. 个人卫生习惯C. 预防接种D. 隔离治疗答案:ABCD三、判断题1. 任何单位和个人都有义务参与传染病的预防、控制工作。
()答案:正确2. 传染病患者可以拒绝隔离治疗。
()答案:错误四、简答题1. 请简述传染病疫情的报告流程。
答案:传染病疫情的报告流程通常包括发现疫情、初步判断、向当地卫生行政部门报告、卫生行政部门核实并上报、采取相应的预防控制措施等步骤。
2. 请简述传染病防治法中规定的传染病预防措施。
答案:传染病防治法中规定的预防措施主要包括:加强环境卫生管理,改善卫生条件;开展健康教育,提高公众的自我防护意识和能力;实施计划免疫,预防接种;对特定人群进行健康监测和管理等。
五、案例分析题案例:某市发生一起甲型H1N1流感疫情,当地卫生行政部门接到报告后,迅速启动应急预案,对患者进行了隔离治疗,并及时向公众发布了疫情信息。
请问该市卫生行政部门的做法是否符合《传染病防治法》的相关规定?答案:该市卫生行政部门的做法符合《传染病防治法》的相关规定。
他们迅速启动应急预案,对患者进行了隔离治疗,这是对传染病患者进行控制的法定措施。
同时,他们及时向公众发布了疫情信息,这有助于提高公众的防范意识,也是法律规定的传染病信息公开的要求。
传染病防治法培训传染病防治法培训一、新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已于2004年12月1日起实施,那么制定和修定这部法律的背景和主要目的是什么?传染病防治工作是公共卫生事业的主要组成部分,关系到最广大人民的切身利益,也关系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宏伟目标的实现。
对全体社会成员预防疾病,增进健康具有重要意义。
建国以来,我国的传染病防治工作坚持预防为主的方针,在开展爱国卫生运动、改善城乡环境和卫生状况,实行妇女儿童保健,防治传染病等方面都取得了显著成绩。
在一定程度上存在着重治疗轻预防的倾向。
预防保健工作还不适应人民群众不断增长的健康需求。
2003年抗击“非典”斗争,也暴露出我国传染病预防控制体系中存在的一些突出问题。
例如:国家对传染病暴发流行的监测预警能力较弱,疫情信息报告、通报渠道不畅,医疗机构对传染病的救治能力、医院内交叉感染控制能力薄弱。
传染病暴发流行时,采取紧急控制措施的制度不够完善,疾病预防控制的财政保障不足等。
为了进一步加强和完善传染病防治的法律制度建设,我国对《传染病防治法》进行了修订,以着力加强传染病防治工作的管理,有效整合卫生资源,增加政府对传染病防治事业的投入,加大公共卫生基础设施建设力度。
制定这一法律的根本目的有两个:一是预防、控制和消除传染病的发生和流行,这是传染病防治工作的三个重要组成部分,而传染病的防治重在预防。
预防指下几方面的变化。
一是非典、禽流感列入乙类,但按甲类传染病对待。
我国现行传染病防治法将3种传染病列为法定传染病,并分为甲、乙、丙三类。
2003年我国发生了突如其来的非典疫情。
近来,在我国部分地区和周边国家发生了禽流感,引起了社会对这两种新型传染病的关注。
新修订的传染病防治法将非典、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列为乙类传染病,使列入法律的法定传染病达到37种,乙类传染病经国务院卫生部门及时报经国务院批准后,可以按甲类传染病采取预防控制措施。
非典、炭疽中的肺炭疽和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这三种传染病虽只被纳入乙类,但由于其传染性强、危害大,如果先要报批、公布才能实施,难免会贻误时机导致严重后果。
因此,法律特别授权,这三种乙类传染病可以直接采取甲类传染病的预防、控制措施。
二是艾滋病的管理虽然降了一级,但仍受到重点关照。
新的传染病防治法将原来艾滋病按照甲类传染病管理改为按照一般乙类传染病管理,但该法同时授权国务院制定具体办法,促使各级人民政府加强艾滋病的防治工作,采取预防、控制措施,防止艾滋病的传播。
三是建立疫情报告通报和公布制度,隐瞒、谎报、缓报者将受惩处。
新法规定,即使是地方人民政府未依照本法的规定履行报告职责,或者隐瞒、谎报、缓报传染病疫情,也要由上级人民政府责令改正,通报批评,造成传染病传播、流行或者其他严重后果的,对负有责任的主管人员依法给予行政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对于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违反本法规定的,未依法履行传染病通报、报告或者公布职责,或者隐瞒、谎报、缓报传染病疫情的,由本级人民政府、上级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责令改正、通报批评,造成传染病传播、流行或者其他严重后果的,对负有责任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行政处分。
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四是强化实验室安全,严防病原体扩散。
按照规定,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医疗机构的实验室和从事病原微生物实验的单位,应当符合国家规定的条件和技术标准,建立严格的监督管理制度,对传染病病原体样本按照规定的措施,实行严格监督管理,严防传染病病原体的实验室感染和病原微生物的扩散。
对于造成传染病传播流行及其他严重后果的,对负有责任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降级、撤职、开除的处分,并可以依法吊销有关责任人员的执业证书,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五是疫情控制更加具体,隔离患者有了法律依据。
新法规定,对已经发生甲类传染病病例的场所或者该场所内的特定区域的人员,可以由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实施隔离措施。
在隔离期间,实施隔离措施的人民政府应当为被隔离人员提供生活保障。
被隔离人员有工作单位的,所在单位不得停止支付隔离期间的工作报酬。
针对禽流感发生时的需要,法律还增加授权,可以在传染病暴发流行时采取控制或者捕杀染疫野生动物、家禽家畜,以切断传染病的传播途径。
六是明确规定,医院不得拒收传染病病人。
新法规定,医疗机构应当对传染病病人或者疑似传染病病人提供医疗救护、现场救援和后接诊治疗。
应当实行传染病预检分诊制度。
对传染病病人、疑似传染病病人,应当引导至相对隔离的分诊点进行初诊。
医疗机构不具备相应救治能力的,应当将患者及其病历记录复印件一并转至具备相应救治能力的医疗机构。
七是乙肝携带者等不再受歧视,法律给予平等地位。
现实生活中,非典病人以及非典疑似病人,曾受到歧视,而乙肝病人在就业工作中,遭受到不公正待遇。
在为社会观注的焦点。
修订后的法律规定,国家和社会应当关心帮助传染病病人。
病原携带者和疑似传染病病人,使其得到及时救治。
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歧视传染病病人、病原携带者和疑似传染病病人。
同时,法律也规定,传染病病人、病原携带者和疑似传染病病人在治愈前或者在排除传染病嫌疑前,不得从事法律、行政法规和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规定禁止从事的易使该传染病扩散的工作。
八是传染病病人权利受到保护,个人隐私受到尊重。
承担义务也应保护其权益。
修订后的法律以人为本,规定在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域内的一切单位和个人,必须接受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医疗机构有关传染病的调查、检验、采集样本、隔离治疗等预防控制措施,如实提供有关情况。
同时规定,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医疗机构不得泄露涉及个人隐私的有关信息资料。
三、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的要求,传染病分为哪几类?事实上,传染病有许多种,但考虑到现实情况,新的《传染病防治法》将规定管理的传染病分为甲类、乙类、丙类三类共37种。
其中甲类传染病2种、乙类传染病25种、丙类传染病10种。
目前,又增加了两种传染病,分别是手足口病和甲型H1N1流感,前者被列入《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规定的丙类传染病进行管理,后者于2009年4月30日被纳入乙类传染病,并采取甲类传染病的预防、控制措施进行防控。
所以,现在被列入《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的传染病共有39种。
四、为什么要进行疫情报告?如何报告在最短的时间内了解传染病的发生情况,在更广泛的范围内收集传染病疫情信息,尽快控制传染源,是做好传染病预防控制工作的关键,作为传染病疫情监测信息的收集、分析部门的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和医疗机构应当对来自各方面的疫情信息,都应当予以充分的重视并及时确证。
1、传染病报告病种要求:(1)法定传染病;(2)卫生部决定列入乙类、丙类传染病管理的其他传染病;(3)省级人民政府决定按照乙类、丙类管理的其他地方性传染病和其他暴发、流行或原因不明的传染病;(4)不明原因肺炎病例和不明原因死亡病例等重点监测疾病。
2、报告程序和方式:(1)传染病报告实行属地化管理;《传染病报告卡》由首诊医生或其他执行职务的人员负责填(2)写;(3)传染病疫情信息实行网络直报,无网络直报的在规定时限按要求将传染病疫情信息报告属地县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4)乡镇卫生院、城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负责收集和报告责任范围内的传染病信息;(5)军队医疗卫生机构向社会公众提供医疗服务时,发现传染病疫情,应当按照本规定向属地的县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报告。
3、报告时限要求:(1)甲类和乙类中的肺炭疽、传染性非典型肺炎、脊髓灰质炎、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的病人或疑似病人时、其他传染病和不明原因疾病暴发时于2小时内网络直报;无网络直报的2小时内以最快的通讯方式(电话、传真)向当地县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报告,同时2小时内寄送出《传染病报告卡》;(2)其他乙、丙类传染病病人、疑似病人和规定报告的传染病病原携带者在诊断后24小时内网络直报;无网络直报的24小时内寄送出《传染病报告卡》。
4、填报要求:(1)传染病疫情分为疑似病例、临床诊断病例、实验室确诊病例、病原携带者和阳性检测结果等五类。
其中,需报告病原携带者的病种包括霍乱、脊髓灰质炎、艾滋病以及卫生部规定的其他7传染病;阳性检测结果仅限采供血机构填写。
(2)炭疽、病毒性肝炎、梅毒、疟疾、肺结核的疫情要进行分型报告:(3)不明原因肺炎病例和不明原因死亡病例的监测和报告按照《全国不明原因肺炎病例监测实施方案(试行)》和《县及县以上医疗机构死亡病例监测实施方案(试行)》的规定执行。
5、传染病报告卡的管理:(1)法定传染病疫情报告的《传染病报告卡》为国家统一格式(2)《传染病报告卡》网络直报医疗机构:《传由医院分类存放,染病报告卡》及传染病报告记录保存3年;(3)无网络直报医疗机构:《传染病报告卡》由收卡单位保存,医疗机构分类保留登记备案,传染病报告记录保存3年。
6、门诊及住院登记要求:(1)门诊日志1)普通门诊日志:主要在接诊传染病有关的门诊使用,至少10个项目包括:姓名、性别、年龄、职业、住址、病名(诊断)、发病日期、就诊日期、初诊或复诊,有接诊医生签名;2)肠道门诊日志:至少包括以下14个基本项目:姓名、性别、年龄、工作单位、职业、详细地址、就诊日期、发病日期、主要症状、体征、初诊印象、检验结果、治疗方法等;3)发热门诊日志有12个项目,发热门诊日志项目为普通门诊日8志项目流行病学史职业史。
2)传染病登记本医院传染病登记本是医院履行报告传染病情况的资料留存,传染病登记本应专册登记。
传染病登记本应当包括以下项目:病名、登记日期、患者姓名(14岁以下儿童填家长姓名)、性别、年龄、职业、居住地点、发病时间、诊断时间、报告时间、订正时间、填卡类型、实验室检测结果、报卡医师等项目。
(3)住院登记册医院住院登记册应专册登记,住院病人登记本项目至少要包括以下基本项目:姓名、性别、年龄、职业、住址、入院登记、入院诊断、出院日期、出院诊断等。
发热门诊的设置要求:1.独立设区、有明显标识、通风良好;2.有10专要求:专业医护人员、诊室(包括备用诊室)、门诊日志、治疗室、隔离观察室、检验室、放射检查室、药房(或药柜)、卫生间、医疗设备物资(固定或移动式X线机、检验设备、抢救药品、消毒药械);3.室内配备必要的手消毒设备,手消毒设施、设备、物资符合要求;肠道门诊的设置要求:91.独立设区、有明显标识、通风良好;2.有9专要求:专业医护人员、诊室、门诊日志、治疗室、隔离观察室、检验室、药房(或药柜)、卫生间、医疗设备物资(检验设备、抢救药品、消毒药械);3.室内配备必要的手消毒设备,手消毒设施、设备、物资符合要求;人员防护要求:1.感染性疾病科与传染病分诊点采取标准防护措施;2.配备防护服、口罩、眼镜、面罩、手套、鞋套等;3.为就诊呼吸道发热病人提供口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