缙云县仙都景区西入口建设项目的情况说明
- 格式:doc
- 大小:25.50 KB
- 文档页数:2
关于仙都风景区旅游管理体制问题的调研报告课题组组长:吕唐镇牵头单位:县府办责任单位:县旅游局、仙都农管处为进一步理顺仙都风景区的管理体制,推动我县旅游经济快速健康发展,在广泛征求县人大、县政协、县仙都风景旅游管理局、仙都农村管理处、县民政局及社会各界人士意见的基础上,借鉴金华双龙风景旅游区、诸暨旅游事业管理区、温州雁荡山旅游区、莲都东西岩风景区等地旅游的运行管理体制,经梳理,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一、基本情况仙都是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自1982年成立仙都风景区管理处以来,历届县委、县政府对如何理顺体制问题作了积极的尝试。
乡镇撤扩并前曾由当时仙都乡的一名副乡长兼任管理处主任,但工作重点还是在农村。
1993年,成立缙云县仙都风景旅游管理局(以下简称仙都管理局)。
1994年,又决定由五云镇党委一名副书记兼任仙都管理局副局长。
1998年,县委、县政府计划将仙都管理区从五云镇划出,建立一个仙都乡(镇),由于条件不成熟,未能得到上级批准。
2000年3月,县委、县政府经过反复论证研究,借鉴了永康方岩等地的成功经验,出台了县委〔2000〕13号文件《关于仙都风景旅游管理体制改革的决定》,授予仙都管理局一定的行政区域综合管理职能,撤销原仙都管理局党组,建立局党委。
由五云镇人民政府将仙都景区所在的12个行政村(原仙都乡)委托给仙都管理局管理,仙都管理局对12个行政村的经济社会各项事业发展负全责,并设立“缙云县仙都风景旅游管理局仙都农村管理处”(以下简称仙都农管处)。
仙都农管处设立党总支,隶属于仙都管理局党委。
仙都管理局由一名副局长分管农村工作,兼任仙都农管处党总支书记、主任。
这种管理体制,通过一段时间的磨合和全体干部职工的共同努力,在土地政策处理、风景资源保护、景区村庄环境改善等诸多方面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但是,随着形势的不断发展和变化,在运行中出现了许多新的问题和矛盾。
二、存在问题及原因1、行政管理不够顺畅。
仙都农管处不是一级政府,没有一级政府的管理职能和人员、机构的配置,而级别却与仙都管理局同级,但又受事业单位仙都管理局的领导,运作起来不够顺畅。
篇一仙都景区战略营销书20××年仙都景区战略规划如今的旅游业不断推陈出新,大批优质的景区(景点)如雨后春笋般涌现,旅游业的竞争日趋白热化。
景区间的竞争除固有的资源外,就聚焦在营销理念的竞争上,谁能把握住市场的动向,谁就能掌握风向标。
而仙都景区由于运营体制上的症结,无法全面进行企业化的运作,导致了仙都景区的发展较为滞缓。
结合仙都的实际所需,特制定如下战略规划。
第一部分现状分析一、匮乏对营销专项人才队伍的培育和建设1、营销专项人才的培育是一个较长的过程,他的选拔不能轻率,应结合实际需求进行组建,与此同时,需秉持“适者生存”的用人理念;2、未能制定长效的学习计划,营销工作看似简单,但它是一个与人长效沟通,达到有效沟通的过程,不断的学习是保持战斗力的有效保障。
二、匮乏营销工作持续有效思维管理工作可分为人和事两个部分来理解,要出色完成一项工作任务,取决于两个因素确立什么人去完成,确立需完成什么事。
营销中心的终极使命完成仙都门票总收入。
而要实现终极目标就需确立哪些人去完成,确立需完成的事项(需广告投放以确保民众对仙都景区的信心,从而提升知名度与美誉度;不断的通过营销策略刺激市场消费;利好的政策刺激旅行社组团;有序严谨的管理制度确保游客在游览过程中的利益不受侵害)。
目前,营销中心存在发展的瓶颈,不是委领导的重视度不够,而是缺乏自上而下、自下而上、广角的沟通,仅管将管委会的中高层纳入销售中心的考核中,但需进一步明确权责利,消除盲点。
应对策略推行职级管理制,第二部分组织架构组织不严密、架构不清晰都将导致仙都景区的运营存在阻力。
就我景区目前的现状,针对组织架构设置建议如下一、倡导新政,推行总经理问责制政企分开是仙都景区变革必将迈出的重要一步,聘任经验丰富且资深的旅游从业人员担任总经理组建营销团队是确保景区运营的根本保障。
目前,职员存在的最大问题是惰性较强、主动学习能力低下,缺乏营销创新思维,这些弊病都将导致景区运营的最终结果。
仙都景区修建性详细规划说明书第一章前言中部崛起战略犹如一把紧绷的弓箭,引领湖北成为中部区域发展的中心.湖北“一带两圈"战略提出要把荆州打造成湖北长江经济带的钢腰及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的文化中心。
荆州市地处湖北省中南部,位于江汉平原腹地,东连武汉,西接三峡,南跨长江, 北临汉水,是连东西、跨南北的交通要道和物资集散地,是国家公布的第一批历史文化名城,鄂中南地区的经济纽带,长江中游枢纽港口城市,国家轻纺工业基地,素有文化之邦、渔米之乡和旅游胜地的称誉。
古城垣保存完整.荆州明代古城垣为国家级文保单位.它巍峨屹立在滔滔长江北岸,是我国南方保存最为完好、规模最为宏大的一座古代城垣,被誉为“我国南方不可多得的完壁”。
也是在全国现存的古城中,素有水乡特色的古城。
它的砖城、土城、水城三位一体的防御体系,自由式的布局形态,构成了既雄伟壮观又婉约秀美的古城风貌,充分展示了荆楚文化淳朴浪漫的特点和个性。
城内现有的历史遗址及文化景点众多;如三国公园、博物馆、开元观、铁女寺、玄妙观、关庙及球场街、三国文化街的形成、荆州宾馆的改造及国家级的科研基地荆州市文物保护技术研究中心的建设.可供挖掘的历史文化内涵极为丰富,荆州城市历史悠久、文化深厚,文物古迹丰富,早在远古时代即是中华民族长江流域古代文明的重要发祥地,楚文化的起源与发展中心,三国文化中心;屈原、宋玉、孙叔敖、张居正等历史名人留下了众多的遗址可供挖掘。
荆州的旅游资源既独特又深厚,然而由于历史久远,这些文化景点大多被埋在地下而难见游客,既使是尚存于地上的景点,也因其破损严重而难形成旅游景点.可谓:地下的多,地上的少;传说文字多,实物景点少。
历史文化传承尚在挖掘之中。
景点古迹零散,规模不大,没有相应的项目而难以留住游客.如现有古城在寅宾门和拱极门分别设有售票点,但各自为政,城上游线难以环通,且相距较远,彼此孤立。
旅游产业规模小,旅游功能不完善。
旅游品牌的宣传、开发与荆州的旅游资源严重不符.未能从整体上形成形象和品牌效应.旅游产品单一. 娱乐性旅游产品开发较少,特别是大众娱乐参与性项目比较缺乏。
紧扣共同富裕主题!缙云7个重大项目集中开工,总投资18.4亿元!8月13日上午,浙江举行全省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重大项目集中开工活动,共安排388个项目,总投资达5692亿元。
其中,山区26县的项目占比超过三分之一,非比寻常。
我县共7个项目参加此次集中开工活动,总投资18.4亿元,年度计划投资 2.68亿元,项目个数和年度计划投资数额位于全市九县市区之首。
本次集中开工活动坚持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紧扣“共同富裕”主题,围绕“缩小地区差距、城乡差距和收入差距”展开。
我县本次集中开工项目主要聚焦两大重点领域,一是突出政府主导,安排牵一发动全身的基础设施项目3个,分别是仙都路北延伸工程项目、壶镇至仙都段河道综合治理工程项目、壶镇溪东南路(姓汪段)道路工程项目;二是突出高质量发展,安排促进提档升级的产业发展项目4个,分别是领创机电年产200万台电动工具项目、鑫远智能年产10万台农林装备项目、战狼机械年产150万台小四冲发动机项目、奇磨科技年产170万台锂电工具项目。
项目总投资4.15亿元,今年计划完成投资0.5亿元。
项目位于县城新区,南起旭山路与仙都路交叉路口,北至42省道,新建道路长约3030米,道路等级为城市主干路,设计车速为50Km/h,双向4车道。
项目建成后,可以完善新城区主干路骨架,改善新区道路通行,加强区域联系,完善城市框架路网。
同时为周边地块开发建设提供良好市政基础设施,进而加快缙云县城的建设发展,推进了城市化进程。
项目总投资3亿元,今年计划完成投资0.5亿元。
项目治理河长18.88千米,主要包括新建、加固堤防,护岸加固,现有堤防整治,新建生态堰坝及滩地整治等。
项目建成后,将有效提高全流域的行洪与防洪能力,改善沿线生态环境,对保护区域人民生命财产安全,保护河流水环境功能具有重要作用,同时通过挖掘水文化,发展水经济,建设好溪绿色生态廊道,促进了区域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项目总投资1.7亿元,今年计划完成投资0.3亿元。
缙云县好溪流域综合治理工程一、项目背景好溪是缙云的母亲河,发源于磐安县的大岗尖西南麓,其干流流经壶镇、东方、仙都、五云、东渡等三镇二街道,至大庭出境过莲都区流入瓯江大溪,大庭庙以上流域面积1025.4km2,相应主流长度为100.8km。
好溪沿岸经济较为发达,场镇密布,人口众多。
随着城市的发展,城镇化进程加块,工业迅速发展,好溪流域的生态环境遭到一定的损害,工业废水、生活污水、农业面源污染等各类污染物排入河道内,造成好溪受一定程度污染、河道水体部分污染物指标已超过地表水质标准。
近年来,随着五水共治工作的开展,好溪的水环境得到了很大的改善。
根据经济社会发展,好溪干流治理已经由单一的防洪、截污治理发展到以“水环境、水景观、水生态、水经济、水文化”为核心的综合治水,实现“人与水的高度和谐”成为最终目的,开展好溪干流综合治理有利于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和生态环境的保护与建设,是贯彻治水新思路,保护河流水环境功能,改善沿线生态环境和景观环境,实现好溪生态宜居廊道建设的需要。
因此,治理好溪河段及其支流水系已刻不容缓,对于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指导缙云县进一步做好流域开发治理工作,确保环境安全和周边居民生产生活安全,促进构建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和谐社会,实现缙云县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二、好溪流域综合治理前期开展情况缙云县好溪流域综合治理工程是浙江省“百河综治”重大项目,包括好溪干流综合治理工程和好溪壶镇水系综合治理工程,总投资16.85亿元。
缙云县政府于2013开始开展好溪流域综合治理工程的规划工作,并于2015年完成并通过了规划的批复。
好溪流域综合治理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的编制工作已经由缙云县水利局于2015年委托华东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开展。
通过与相关部门及乡镇多次对接和对可研文本的修改,缙云县发改委组织于2017年3月有关人员对可研进行了技术预审。
可研咨询工作已由缙云县水利局委托浙江省水利水电咨询中心开展,并于于2017年8月召开了可研咨询会,目前编制单位正根据咨询意见对可研文本抓紧修改中。
丽水缙云仙都风景区的导游词范文仙水洞,傍依鼎湖峰,洞口面溪,形如古镜,古又称“镜岩”。
有泉水从洞中石缝里渗出,注于小方池中,大旱不枯竭,梅雨不溢出,水质清淳甘凉,久蓄不腐,相传轩辕黄帝曾用此水炼丹。
饮之,能健身美容,延年益寿,故名仙水,唐代著名道士周景复饮此水____余年而仙化,唐诗人皮日休与陆龟蒙有诗为证。
我们来看投资者为他们的诗所立的石碑。
我们从仙水洞内往北____米,看步虚山下面有几条东西走向依山而生的岩沟,如车轮压碾痕迹,传说这是黄帝乘龙车登步虚山的辙迹,叫“轩辕辙迹”。
黄帝祠宇:前面这座宏伟的建筑,就是黄帝祠宇,它的前身叫缙云堂,建于东晋,作为天下百姓祭祀黄帝的场所。
唐天宝年间,唐明皇李隆基听说缙云山是黄帝觞百神聚四海神仙的地方,就下旨改称缙云山为仙都山、缙云堂为黄帝祠宇,并由李白的从叔李阳冰(缙云县令、小篆书法家)撰额“黄帝祠宇”。
我们看,现在这块匾额就是根据李阳冰的手迹所制,其真迹石碑保存在县博物馆。
宋代,朝廷崇道,下旨改为“玉虚宫”并进行扩建,达到鼎盛时期,成为全国道教活动中心之一。
道教典籍称仙都为玄都祈仙洞天,属三十六小洞天之二十九。
但是,遗憾的是,到明末时,玉虚宫毁于战火。
现在我们看到的黄帝祠宇大殿是由清华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设计、东阳横店古典园林建筑公司承建的仿唐建筑群,它与陕西黄陵遥相呼应,成为“北陵南祠”的格局,是中国南方祭祀朝拜中华民族始祖轩辕黄帝的重要场所。
接下去,请大家先进入主殿,朝拜一下我们的始祖黄帝,然后再参观殿内的匾额、楹联、壁画及黄帝史迹展览馆,感受一下黄帝文化的氛围,更多地了解缙云仙都黄帝文化的内涵。
丽水缙云仙都风景区的导游词范文(2)尊敬的游客朋友们,大家好!欢迎来到丽水缙云仙都风景区!在这里,我将为大家带来一段精彩纷呈的导游词,让我们一起领略这座被誉为“山水仙境”的美丽之地。
一、景区概况缙云仙都风景区位于浙江省丽水市缙云县,地处浙江西南部,以其自然风光的秀丽和人文历史的厚重而闻名于世。
缙云县仙都景区西入口一期土石方工程Ⅱ标段爆破工程安全专项施工方案施工单位:编制:审核:批准:目录1.目旳2.爆破安全管理规定内容2.1 一般规定2.2 爆破器材旳管理2.3 爆破作业旳设计、审批、交底2.4 爆破施工安全管理爆破工程安全专项施工方案1.目旳为了使爆破工程施工处在受控状态,使其符合技术规范及合同规定,特制定本安全专项施工方案。
2.爆破安全管理规定内容2.1 一般规定2.1.1从事爆破作业旳人员(指从事爆破设计、管理、操作、运送、押运旳人员)必须由通过专门培训、考试合格、获得公安部门颁发旳有关有效证件旳人员担任,严禁无证上岗。
2.1.2爆破器材旳申购、运送、贮存保管和使用,严格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民用爆炸物品管理条例》执行。
2.1.3承当爆破作业任务旳爆破队必须建立爆破器材领发制度、清退制度、工作人员岗位责任制、培训制度以及爆破技术措施旳审批制度。
2.2 爆破器材旳管理2.2.1爆破器材旳申购、领用工程管理部根据施工进度筹划,编制每月旳爆破器材需用量筹划,交给机物部办理申购手续。
爆破队负责到业主指定旳火工材料仓库领取所需爆破器材,领用时必须坚持用多少领多少旳原则。
2.2.2爆破器材旳装卸2.2.2.1装卸:由爆破队负责实行2.2.2.2安全规定:⑴装卸作业只准在白天进行,炎热季节安排在清晨。
⑵搬运时,严禁冲击、拉拖、翻滚和投掷装有爆破材料旳容器;堆放时不准在上面踩、踏;雷管与炸药不准在同一车厢或同一地点装卸;⑶人力装卸和搬运爆破器材,限定每人一次负重25-30Kg,搬运者前后不得少于3m。
⑷在雷雨期间严禁装卸和运送爆破器材。
2.2.3爆破器材旳运送2.2.3.1运送:由爆破队负责实行2.2.3.2安全规定⑴运送爆破器材时必须有押运人员押送,并按指定旳路线行驶,严禁吸烟和携带发火物品;⑵运送爆破器材严禁使用翻斗车、自卸汽车、拖车、机动三轮车、人力三轮车、摩托车和自行车;⑶运送炸药雷管时,装车高度要低于车厢10cm,车厢底部应铺设软垫,同一车上也不得混装两类不同性质旳爆破器材;⑷装有爆破器材旳车辆严禁在运送途中加油或修理,非押运人员严禁搭乘装有爆破器材旳车辆。
缙云山旅游景区规划报告2011.06.12目录第一章背景介绍-------------------------唐晓勤第二章旅游资源调查分析评价--------------俞萍第三章旅游市场调查分析预测-------------胡太芳第四章旅游主题及形象定位---------------柴艳荣第五章旅游空间规划----------------------罗敏第六章旅游项目策划----------------------集体第七章旅游接待设施----------------------许静第八章旅游保障体系---------------------唐晓勤第一章背景介绍一、概述缙云山位于重庆市北碚区境内,坐落在嘉陵江小三峡温塘峡西岸,占地面积76平方公里,海拔350-951.5米,是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和国家AAAA级旅游区,同时也是重庆市植物园所在地。
二、景区区位缙云山位于重庆市北碚区、沙坪坝区、璧山县境内,中心景区缙云寺距重庆市中区约40公里,距北碚城区13公里,为华蓥山腹式背斜山脉一个分支的一段。
缙云山九峰挺立,拔地而起,山上古木参天,翠竹成林,环境清幽,景色优美,因而有“小峨眉”之称。
三、社会经济缙云山景区居民主要以发展农家乐为主,兼生经营农作物的采摘。
近几年随着经济的发展,不少地产商开始在缙云山修建别墅群,主要用来发展度假旅游。
第二章旅游资源调查分析评价引言:缙云山是七千万年前“燕山运动”造就的“背斜”山岭,古名巴山。
山间白云缭绕,似雾非雾,似烟非烟,磅礴郁积,气象万千。
早晚霞云,姹紫嫣红,五彩缤纷。
古人称“赤多白少为缙”,故名缙云山。
此山位于重庆市西北约60公里北碚境内嘉陵江温塘峡畔。
景区气候温和,雨量充沛,遍山古木参天,林涛如海,环境清幽,秀绝一方,是观日出、览云海、夏避暑、冬赏雾以及观赏常绿阔叶林自然景观的绝佳去处,素有“小峨眉”之称。
山中森林面积2万余亩,1900余种亚热带植物里属国家一、二、国家保护的珍稀植物就达24种,其中有猴欢喜、缙云琼楠、伯乐树、银杏、红豆和果上长有两翅的飞蛾树等尤为难得。
开发缙云山旅游策划书班级:2009级经济学2班学号:200904014235姓名:甘宗罗时间:2011年6月13日一、前言21世纪,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纯净的大自然离人们的日常生活越来越远,人们渴望到大自然中去休闲娱乐,也有经济实力和闲暇时间,享受人生,提高生活质量。
“回归大自然,享受轻松人生”将是21世纪的旅游潮流,谁占领了丰富、奇特的原始自然资源,谁就可能在旅游发展的竞争中取胜。
重庆市有十分宝贵的旅游自然资源——“缙云山”。
市政府近年十分重视旅游业的发展,一直在研究使旅游业真正成为本市新的经济增长点,成为重庆市的支柱产业,这是符合经济发展实际的。
旅游资源得以严格保护、合理开发和持续利用,是本项目策划的关键。
旅游项目策划有别于其它工业项目策划,是旅游产业内部六大要素在旅游景区的综合协调,实现项目和区域功能的优化配置,具有实用性和可操作性,从而形成对旅游者具有特殊吸引力的旅游产品,以产生规模效应,取得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
二、缙云山风景区介绍国家风景名胜区.系华蓥山南段分支。
北起合川市保合乡老岩头,向南经北碚区被嘉陵江横切形成温塘峡,再向西为九龙坡区与璧山县界山(璧山县内部分又名东山,九龙坡区内部分又名金山),南止于江津长江以南罗坝一带(在江津境内名华盖槽)。
呈东北—-西南走向,全长约140公里。
一般海拔500~700米,主峰缙云山海拔919米.属川东褶皱带狭长的不对称扭转背斜构造,喜马拉雅山运动定形成山.核部为三叠系石灰岩、白云岩、砂岩和泥页岩,两翼由侏罗系泥岩、砂岩组成。
中段和北段为一山一岭地形,山脊常呈锯齿状;南段为”一山一槽二岭”景观,有著名的华盖槽分布其间。
属中亚热带湿润气候,发育黄壤、红棕壤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和常绿针阔叶混交林,有较多的古老、珍稀以及特有种类,包括松叶蕨、红豆杉、银杏、缙云黑桫椤和缙云线蕨等。
1979年辟为缙云山亚热带森林和自然景观保护区。
缙云山风景区包括缙云山、北温泉、钓鱼城及嘉陵江"小三峡”等景区.缙云山集雄、奇、险、幽于一身,横亘40多公里,因山上云雾多带红色而得名,上有9峰7寺.9峰中以狮子峰最为壮观,峰高864米,有莲云石阶可通极顶。
缙云仙都导游词各位朋友,大家都知道轩辕黄帝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人文始祖,黄帝文化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由于不断兼收并蓄和发扬光大,已成为中华民族自立自强的内在动力。
缙云仙都,相传为轩辕黄帝铸鼎炼丹与驭龙升天的地方(汉司马迁《史记•封禅书》中已记载),缙云黄帝文化是由历史传授的长期积淀和多种因素交合而形成,源于5000年前黄帝缙云氏族南迁浙江缙云山一带以后,与当地先民的原始信仰结合,吸收道家、儒家等学说的过程中,逐步形成的一种古老文化。
其精髓渗透了当地的政治、文化、经济等各个领域,黄帝的踪迹及其相关的传说遍及缙云的山山水水。
下面我先给大家说说有关黄帝的故事。
黄帝,姓公孙,名轩辕,号有熊氏,又曰缙云氏,帝鸿氏,乃少典国君之次子。
他生于寿丘,长于姬水,少年时思维敏捷,青年时敦厚能干,成年后聪明坚毅。
当时炎帝神农氏族已经衰落,酋长们互相攻伐,战乱不已,生灵涂炭。
黄帝毅然担负起安定天下之重任,四周许多部落纷纷前来归附。
炎帝与蚩尤争夺黄河下游地区,被蚩尤打败,退到河北涿鹿,向黄帝求救,黄帝欣然应允,与炎帝联盟,在涿鹿的原野与蚩尤决战,擒杀了蚩尤,获得胜利。
从而黄帝的威望越来越高,天下君主的地位逐渐形成。
炎帝虽被蚩尤打败,但尚存实力,他不满黄帝成为天下霸主,起兵反抗,于是炎黄二族发生火拼,决战于阪泉之野,最后黄帝得胜,奠定了天下。
黄帝即位之时,有云之应,因此设置了以云为名的中央职官,管宗族事务的为春官,叫青云;管军事的为夏官,叫缙云;管治安的为秋官,叫白云;管营造的为冬官,叫黑云;官中央事务的叫中官,叫黄云。
黄帝在加强国家管理的同时,又开始抓生产、治五气、艺五种、劝民农桑,在种植、纺织、造字、造车、作乐、作舟、作弓矢、算数、筑城、测气象等方面均有发明,开启了中华民族5000年之文明。
黄帝为寻求控制阴阳、养育百姓、富邦强国的长生之策,披山通道,未尝宁居,渡黄河跨长江,得到崆峒山仙人广成子与黄山仙人容成子的指点,找到了奇峰异石、山水神秀的洞天福地缙云仙都,遂安营扎寨,在仙都鼎湖峰铸鼎炼丹。
缙云县旅游业发展“十一五”规划缙云县仙都风景旅游区管理委员会二○○六年八月目录摘要 (1)第一章回顾与展望 (2)一、“十五”旅游发展回顾 (2)二、“十五”旅游发展的问题与困难 (3)三、“十一五”旅游业发展机遇 (4)第二章目标与思路 (6)一、指导思想 (6)二、发展目标 (6)三、发展思路 (7)第三章主要任务 (9)一、确立旅游形象,明确目标市场 (9)二、打造旅游精品,优化空间布局 (10)三、丰富产品结构,培育休闲产品 (12)四、调整要素配置,延长产业链条 (13)五、构建三个中心,培育文化产业 (15)六、大力推进“三区”工程 (15)第四章保障措施 (17)一、合力兴旅,营造旅游发展的良好氛围 (17)二、狠抓软件,优化旅游发展的三大环境 (19)三、以人为本,丰富旅游发展的人力资源 (20)第五章重点项目 (22)一、五云石城风情古镇建设 (22)二、好溪滨水休闲带建设 (23)三、仙都精品旅游风景区建设 (23)四、黄龙野营运动度假区建设 (25)五、河阳古村落历史文化旅游区建设 (25)六、大洋山高山地质森林度假区建设 (25)七、括苍山(苍岭)森林休闲度假区建设 (26)八、雪峰高山生态旅游度假区建设 (26)九、岩门民俗文化乡村度假区建设 (26)十、仙都怡景园 (26)十一、仙都山地运动练习场 (26)十二、中国燕京啤酒科普体验园 (27)缙云县“十一五”期间旅游业发展重点项目 (27)附图附图1:空间布局图附图2: 重点项目分布图摘要“十五”计划为我县旅游业发展打好了基础,“十一五”期间旅游业将面临前所未有的大好形势和发展机遇。
县委县政府抓住机遇、明确重点,提出“争创全省旅游经济强县”的宏伟目标。
规划期间,我县旅游业总收入将以高于全县国民经济14个百分点以上的速度增长,至规划期末,旅游总收入占GDP份额15%以上;完成旅游招商引资项目超“十亿”;重要旅游经济指标实现倍增;涌现几家实力雄厚的领军企业。
缙云县仙都景区西入口建设项目的情况说明
一、项目概况
仙都景区西入口建设项目位于周村石下岙,现状五壶公路即仙都景区旅游主干道以北的山坳中,主要接待五云镇方向来的游客,是近期最主要的入口。
项目用地功能为旅游服务配套设施。
仙都景区西主入口,作为仙都景区管理服务中心,包括景区管理机构、旅游接待宾馆、餐饮、购物、娱乐、旅游交通等。
主要由入口服务区和旅游接待宾馆区两大区块组成,总用地面积162832平方米。
入口服务区主要包括游人中心、停车场、餐饮、购物、娱乐、旅游交通、管委会业务管理用房(远期),用地面积为97213平方米,建筑面积控制在9660平方米以内;旅游接待宾馆区主要内容包括主楼、客房楼、餐饮楼、娱乐楼、设备房、岩洞娱乐园(远期)、其它配套设施及发展备用地,客房合计标准间90间,用地面积为65619平方米,建筑面积控制在16400平方米以内。
仙都景区西入口建设项目力求以山地建筑风貌、传统民居特色与现代功能特征相结合。
二、规划依据
根据《仙都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和《仙都景区旅游主干道两侧控制性详细规划》的要求,仙都景区西入口总用地面积16.2832公顷,总建筑面积控制在26060平方米以内,建筑密度<10%,容积率<0.2,绿地率≥50%。
入口服务区建筑以二层为主,局部不超
过三层,建筑高度不超过10米;旅游接待宾馆区建筑以三层为主,局部建筑高度控制在15米以内。
三、交通水电及其它
仙都景区西入口建设项目位于周村石下岙,现状五壶公路以北,交通便利。
项目建成后的“三废”排放必须符合国家有关标准和风景区的环境要求。
五壶公路已与县城接通供水,污水系统,通讯电力等管网也已沿五壶公路布设。
供电由缙云县电力公司供电网供给,能源供应除电力外,主要是烧锅炉用的柴油由县石油公司供应。
生活用水由缙云县自来水公司的供水管网供给。
排水采用雨污分流系统,污水与城市污水管网连接,由县污水处理厂统一处理。
雨水经过沉淀处理后排入雨水管道。
缙云县仙都风景旅游区管理委员会
二○○六年十二月二十八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