缙云城市总体规划
- 格式:doc
- 大小:7.26 MB
- 文档页数:47
一、规划方略1、经济、社会、人口、资源与环境可持续发展方略2、生态空间发展方略3、“多中心组团式”发展方略4、集中紧凑发展方略5、新区拓展与旧城更新相结合方略6、交通适应及引导发展方略二、城镇协调发展与都市空间构造(一)城镇协调发展构筑都市区城镇一体、协调发展旳格局,加紧城镇化进程,缩小城镇差异;加强郊区小城镇建设,提高小城镇对郊区旳辐射带动作用和服务功能,形成汇集效应,增进土地集约运用;保护郊区生态环境,改善人居环境质量。
城镇空间布局与产业构造调整相适应,逐渐形成分工合理、高效有序旳网络状城镇空间构造。
加强农村居民点旳整合和建设,改善生态环境,提高公共服务设施水平。
(二)都市区空间层次都市区在空间上分为主城区和郊区两个部分。
主城区为集中进行都市建设旳区域,范围为2737平方千米,其中,中心城区位于中梁山、铜锣山之间,是主城建设旳重要区域和旧城所在地,范围为1062平方千米。
郊区范围为2736平方千米。
(三)都市重要拓展方向都市拓展旳重要方向为内环线以北、中梁山以西以及铜锣山以东。
(四)都市空间构造都市空间构造为“一城五片、多中心组团式”。
主城由中部、北部、南部、西部、东部五大片区构成。
多中心包括一种都市中心和六个都市副中心。
主城都市建设用地分为十六个组团和八个功能区。
三、都市规模(一)人口规模规划至2023年,都市区总人口730万人,其中城镇人口660万人;规划至2023年,都市区总人口980万人,其中城镇人口930万人。
规划至2023年,中心城区都市人口520万人;规划至2023年,都市人口635万人。
(二)用地规模规划至2023年,都市区城镇建设总用地为580平方千米,人均城镇建设用地为88平方米;规划至2023年,城镇建设总用地为865平方千米,人均城镇建设用地为93平方米。
规划至2023年,中心城区都市建设总用地为401平方千米,人均都市建设用地为77.1平方米;规划至2023年,都市建设总用地为520平方千米,人均都市建设用地为81.89平方米。
丽水市城市总体规划(2013-2030年)一、指导思想及原则规划坚持以“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指导思想,围绕“秀山丽水、养生福地、长寿之乡”的区域定位,建立生态、集约、高效的山区中等城市特色新型城市化发展路径,打造国际生态休闲养生旅游城市。
规划以“生态优先、区域整体、城乡统筹、城市特色、紧凑集约”为原则,合理安排城市空间布局,统筹城乡,促进经济、社会、人口、资源和环境的协调发展。
二、规划期限及范围本次规划期限为:2013年——2030年;近期为:2013——2020年;远期为:2020——2030年。
本次规划形成三个层次:(1)市域城镇体系规划层次。
范围为丽水市域,面积为1.73万平方千米。
重点提出市域城乡统筹发展战略、城镇空间布局、区域网络梳理、资源环境控制、生态环境功能划分等内容。
(2)市区城乡布局规划层次。
范围为莲都区及青田腊口镇需规划控制协调范围,对丽水中心城市及其城郊土地利用进行体协调布局。
重点考虑机场及空港经济区、瓯江生态旅游景区的纳入,范围内特色城镇(碧湖-大港头、老竹—丽新、雅溪)的打造、美丽乡村建设以及生态空间的保育等,并充分协调中心城市与腊口镇的关系。
(3)中心城市总体规划层次。
用地范围为莲都区白云、万象、紫金、岩泉、南明(富岭、水阁)、联城街道行政区划范围及丽水机场发展需要规控制范围,面积约为392平方千米。
三、市域城镇体系规划(1)围绕“112”城市组团发展体系,结合“小县大城、组团发展”模式,新一轮总体规划提出了“一心两轴四区四级”的市域城镇体系空间结构。
一心:提高中心城市首位度。
两轴:规划充分结合杭闽广轴线和港口—腹地轴线,提出缙丽龙庆城镇发展轴和遂松丽青城镇发展轴,引领区域中心城市和各县市协同发展,与国家新型城镇化战略格局高度契合。
四区:主要包括市域北部的缙云组团集聚区、西北部的松阳-遂昌组团集聚区、东部青田组团集聚区、南部龙泉-庆元组团集聚区,强化组团发展。
四级:注重城乡统筹,构筑丽水中心城市、县市域中心城市、中心镇(卫星镇)、一般镇为层级骨干的城乡聚落体系,打造传统特色村庄。
第一章规划总则一、总体思路从城市的区域地位分析,突出缙云在丽水地区的功能与作用,培育和提升现有产业,加快集聚,强化城市对县域及周边地区的辐射功能和发展优势,培育城市新增长空间,根据缙云实际,在未来发展模式上采取产业诱导空间的发展道路,按照产业集聚区的产业类型、产业分布、产业对城市的作用划分城市功能分区,构筑中等城市框架。
1、经济发展方向以“建设全面小康社会”和“构建中等城市框架”为目标,继续坚持和深入实施“开放兴县、工业强县、生态立县”三大战略,大力发展开放经济、边界经济、集群经济和生态经济,实现跨越式发展。
2、城市发展方向(1)功能提升,有机拓展。
(2)四位一体,联动发展。
(3)强化通道,发挥优势。
(4)山水相融,和谐城市。
二、规划重点1、分析全球化背景下长三角、金衢丽地区、丽水市经济的新动态, 研究省域、丽水发展新格局对缙云城市的影响;2、分析高速公路、铁路通道与城市经济主通道的拓展,研究区域重大项目布局和交通格局变化对县域产业与城市的影响;3、分析上轮城市总体规划的编制方法和实施情况,对上轮城市总体规划进行实施评价研究;4、分析低丘缓坡地的开发利用能力,研究缙云低丘缓坡地利用模式;分析山水环境要素与城市空间发展的关系,研究缙云城市风貌;5、分析城市各分区组团功能与结构关系,研究城乡新增长空间的空间管理单元划分。
.专业资料.四、规划原则1、坚持可持续发展原则,建设节约型城市。
2、坚持城乡统筹原则,创造和谐社会。
3、坚持可操作性原则,近远期建设有序过渡。
五、规划期限本次规划的期限为2006年~2020年。
近期:2006年~2010年。
重点做好近期实施项目的布局。
远期:2010年~2020年。
作为城市的一个发展阶段,重点协调好城市功能、空间、基础设施等关系,预留城市未来发展的空间和通道。
六、规划范围根据城市规划编制办法与缙云中心城市发展战略、框架及中心城市圈发展影响范围,按照统筹城乡发展要求,将本次缙云城市总体规划范围分三个层次:1.县域城镇体系规划范围,为缙云县域行政范围,总面积1494.25平方千米,包括五云、壶镇等9个镇、城北乡等15个乡、1个林场。
第一章背景与意义 (1)1.1项目背景 (1)1.2项目意义 (2)第二章基本情况 (3)2.1自然地理情况 (3)2.2社会经济状况 (4)2.3生态环境状况 (4)2.4城区绿化现状 (4)2.5丽水市创建森林城市优劣势分析 (5)2.5.1优势分析 (5)2.5.2劣势分析 (6)第三章规划总则 (7)3.1规划依据 (7)3.2指导思想 (7)3.3规划定位 (7)3.4规划原则 (8)3.5规划原理 (8)3.6规划期限 (10)3.7规划范围 (10)3.8指标体系 (10)3.8.1浙江省森林城市创建指标体系 (10)3.8.2国家森林城市创建指标体系 (11)3.8.3森林生态网络 (11)3.9规划目标 (12)3.9.1第一层次(中心城区)规划目标 (12)3.9.2第二层(市域)次规划目标 (12)第四章总体布局 (14)4.1丽水中心城市森林建设总体布局 (14)4.2市域城市森林建设总体布局............................................................................................................... 14第五章分项规划. (15)5.1丽水中心城市(一核)森林建设分项规划 (15)5.1.1“一环”绿地规划 (15)5.1.2“一轴”绿地规划 (15)5.1.3“一心”绿地规划 (16)5.1.4“五带”绿地规划 (16)5.1.5“五园”绿地规划 (20)5.2丽水市八县(市)城区(八团)森林建设分项规划 (21)5.2.1基本情况 (21)5.2.2存在问题 (22)5.2.3规划目标 (22)5.2.4规划布局 (22)5.3“二网”森林建设规划 (25)5.3.1道路森林网络规划 (25)5.3.2水系森林网络规划 (25)5.3.3规划目标 (26)5.3.4建设内容 (26)5.4“三屏”森林建设规划 (26)5.4.1一级生态屏障建设规划 (26)5.4.2二级生态屏障建设规划 (30)5.4.3三级生态屏障建设规划 (31)5.5“百镇”森林建设规划 (32)5.5.1规划范围 (32)5.5.2总体目标 (32)5.5.3规划布局 (32)5.6“千村”森林建设规划 (32)5.6.1规划范围 (33)5.6.2规划目标 (33)5.6.3规划布局 (33)目录第一部分文本5.6.4建设内容及要求 (33)第六章树种规划 (34)6.1规划原则 (34)6.2主要树种 (34)6.3一般树种 (35)6.4藤蔓及竹类植物 (36)第七章生物多样性保护与建设规划 (37)7.1规划目标 (37)7.1.1总目标 (37)7.1.2分期目标 (37)7.2生物多样性保护规划 (37)7.2.1保护生物群体的完整性 (37)7.2.2保护典型植被 (37)7.2.3防治有害生物的入侵 (37)7.2.4生物多样性的动态监测与数据库建设 (38)7.2.5引种驯化与良种繁育基地的建设 (38)第八章生态文化建设规划 (39)8.1规划目标 (39)8.2生态文化的法制化建设 (39)8.3生态文化的知识普及教育 (39)8.3.1生态文化教育基地建设 (39)8.3.2生态文化知识的普及 (39)8.3.3生态消费观念建设 (39)8.3.4生态文化品牌建设 (40)8.4生态文化长效机制建设 (40)第九章近期重点建设工程 (41)9.1丽水市核心区森林绿地系统建设重点工程 (41)9.1.1城市森林公园与风景名胜区建设工程 (41)9.1.2核心城区其他绿地建设 (41)9.1.3核心城区市郊生态景观林建设 (42)9.1.4核心城区现状绿地改造提升工程 ................................................................................................... 429.2“八团”重点绿地建设工程 .. (43)9.2.1常规绿化重点工程 (43)9.2.2城市森林公园建设工程 (43)9.3市域生态廊道建设工程 (43)9.3.1生态通道建设工程 (43)9.3.2生态河道保护与修复工程 (44)9.4村镇绿化工程 (45)9.5生态屏障建设工程 (46)9.5.1一级生态屏障建设工程 (46)9.5.2二级生态屏障建设工程 (46)9.5.3三级生态屏障建设工程 (47)9.6生态安全建设工程 (48)9.6.1生物多样性保护工程 (48)9.6.2森林资源动态监测管理系统建设 (48)9.6.3森林病虫害控制 (48)9.6.4森林火灾预防 (49)9.6.5林业行政管理建设 (49)9.6.6古树名木的保护 (50)第十章投资估算 (51)第十一章效益评价 (52)11.1城市森林的经济效益 (52)11.1.1森林产品带来直接经济效益 (52)11.1.2森林旅游收入 (52)11.2城市森林的生态效益 (52)11.3城市森林的社会效益 (52)第十二章保障措施 (54)12.1组织保障 (54)12.2政策保障 (54)12.3资金保障 (54)12.4技术保障 (54)12.5宣传保障 (54)1、丽水市区位分析图2、总体规划图3、“一核八团规划图”4、“二网规划图”5、“三屏规划图”6、“百镇规划图”7、“千村规划图”8、自然保护区、森林公园分布图9、丽水市城区森林系统规划总图10、丽水市城区森林系统结构图11、丽水市近斯绿地建设规划图12、丽水城区已建绿地现状图13、丽水城区主要道路绿化现状图14、丽水市城区内河景观规划图15、青田县城区森林系统规划图16、缙云县城区森林系统规划图17、景宁县城区森林系统规划图18、云和县城区森林系统规划图19、龙泉县城区森林系统规划图20、遂昌县城区森林系统规划图21、松阳县城区森林系统规划图22、庆元县城区森林系统规划图目录第一部分图集第一章背景与意义“森林城市”是具有良好森林生态环境城市的简称,是指城市生态系统以森林植被为主体,体现了城市与环境协调发展的现代城市建设模式,其功能和效益远远大于城市与森林的功能和效益相加之和。
重庆市北碚区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北碚区缙云人文科技城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北碚区人民政府•【公布日期】2021.12.27•【字号】北碚府发〔2021〕95号•【施行日期】2021.12.27•【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城乡规划正文重庆市北碚区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北碚区缙云人文科技城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的通知各街道办事处、镇人民政府,区政府各部门,各园城管委会,各在碚市属部门,有关单位:现将《北碚区缙云人文科技城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重庆市北碚区人民政府2021年12月27日北碚区缙云人文科技城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重庆市北碚区缙云人文科技城地处缙云山、中梁山两大生态屏障之间,北接合川,南近沙坪坝,涵盖天生街道、朝阳街道、北温泉街道(局部)、龙凤桥街道以及东阳街道部分区域,幅员面积76平方公里,可规划面积约37平方公里,是全区行政、商贸商务中心所在地,也是全市重要的科教文化高地和现代服务业集聚区。
北碚区缙云人文科技城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主要根据《重庆市北碚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编制,重点阐明缙云人文科技城的战略定位和工作重点,是园城履行经济调节、市场引导、公共服务和环境保护职责的重要依据。
第一章开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征程第一节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取得决定性成就“十三五”时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阶段。
五年来,特别是党的十九大以来,面对错综复杂的国际环境、艰巨繁重的改革发展稳定任务和新冠肺炎疫情的严重冲击,缙云人文科技城在区委、区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坚持从全局谋划一域、以一域服务全局,牢牢把握区域发展战略定位,统筹做好经济发展和疫情防控工作,扎实推进城市品质提升、产业转型升级、社会民生改善、生态环境保护等重点工作,高质量发展动能持续增强,高品质生活不断创造,为阔步迈向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征程奠定了坚实基础。
第一章规划总则一、总体思路从城市的区域地位分析,突出缙云在丽水地区的功能与作用,培育和提升现有产业,加快集聚,强化城市对县域及周边地区的辐射功能和发展优势,培育城市新增长空间,根据缙云实际,在未来发展模式上采取产业诱导空间的发展道路,按照产业集聚区的产业类型、产业分布、产业对城市的作用划分城市功能分区,构筑中等城市框架。
1、经济发展方向以“建设全面小康社会”和“构建中等城市框架”为目标,继续坚持和深入实施“开放兴县、工业强县、生态立县”三大战略,大力发展开放经济、边界经济、集群经济和生态经济,实现跨越式发展。
2、城市发展方向(1)功能提升,有机拓展。
(2)四位一体,联动发展。
(3)强化通道,发挥优势。
(4)山水相融,和谐城市。
二、规划重点1、分析全球化背景下长三角、金衢丽地区、丽水市经济的新动态, 研究省域、丽水发展新格局对缙云城市的影响;2、分析高速公路、铁路通道与城市经济主通道的拓展,研究区域重大项目布局和交通格局变化对县域产业与城市的影响;3、分析上轮城市总体规划的编制方法和实施情况,对上轮城市总体规划进行实施评价研究;4、分析低丘缓坡地的开发利用能力,研究缙云低丘缓坡地利用模式;分析山水环境要素与城市空间发展的关系,研究缙云城市风貌;5、分析城市各分区组团功能与结构关系,研究城乡新增长空间的空间管理单元划分。
- 3 -四、规划原则1、坚持可持续发展原则,建设节约型城市。
2、坚持城乡统筹原则,创造和谐社会。
3、坚持可操作性原则,近远期建设有序过渡。
五、规划期限本次规划的期限为2006年~2020年。
近期:2006年~2010年。
重点做好近期实施项目的布局。
远期:2010年~2020年。
作为城市的一个发展阶段,重点协调好城市功能、空间、基础设施等关系,预留城市未来发展的空间和通道。
六、规划范围根据城市规划编制办法与缙云中心城市发展战略、框架及中心城市圈发展影响范围,按照统筹城乡发展要求,将本次缙云城市总体规划范围分三个层次:1.县域城镇体系规划范围,为缙云县域行政范围,总面积1494.25平方千米,包括五云、壶镇等9个镇、城北乡等15个乡、1个林场。
浙江省人民政府关于《丽水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年)》的批复文章属性•【制定机关】浙江省人民政府•【公布日期】2024.03.31•【字号】浙政函〔2024〕40号•【施行日期】2024.03.31•【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城乡规划正文浙江省人民政府关于《丽水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年)》的批复浙政函〔2024〕40号丽水市人民政府:你市关于报请批准《丽水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年)》(以下简称《规划》)的请示收悉。
经研究,现批复如下:一、原则同意《规划》。
《规划》是丽水市空间发展的指南、可持续发展的空间蓝图,是各类开发保护建设活动的基本依据,请认真组织实施。
《规划》实施要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深度融入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战略,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努力打造革命老区共同富裕先行示范区。
二、筑牢统筹发展和安全的空间基础。
到2035年,丽水市耕地保有量不低于176.20万亩,其中永久基本农田保护面积不低于150.22万亩;生态保护红线面积不低于5241.51平方千米;城镇开发边界扩展倍数控制在基于2020年城镇建设用地规模的1.3002倍以内。
严格“三条控制线”管控,明确历史文化保护、灾害风险重点防控等安全保障空间,严格城市蓝线、绿线、黄线、紫线等管控,筑牢高质量发展的空间底线。
三、优化国土空间开发保护格局。
加强与长三角地区城市协调布局,对接温州都市区、金义都市区发展,加强浙闽赣边界区域协同发展。
稳妥推进陡坡与平原农用地布局优化和整治提升,实施耕地和永久基本农田集中连片整治,保护碧湖、松古、壶镇等粮食生产空间,完善菌菇、茶叶、药材等特色农产品生产空间布局。
严格落实武夷山-仙霞岭等国家级生物多样性保护优先区管控要求,稳定山林生态屏障,加强重要流域源头保护,推进钱江源-百山祖国家公园建设。
第一章规划总则一、总体思路从城市的区域地位分析,突出缙云在丽水地区的功能与作用,培育和提升现有产业,加快集聚,强化城市对县域及周边地区的辐射功能和发展优势,培育城市新增长空间,根据缙云实际,在未来发展模式上采取产业诱导空间的发展道路,按照产业集聚区的产业类型、产业分布、产业对城市的作用划分城市功能分区,构筑中等城市框架。
1、经济发展方向以“建设全面小康社会”和“构建中等城市框架”为目标,继续坚持和深入实施“开放兴县、工业强县、生态立县”三大战略,大力发展开放经济、边界经济、集群经济和生态经济,实现跨越式发展。
2、城市发展方向(1)功能提升,有机拓展。
(2)四位一体,联动发展。
(3)强化通道,发挥优势。
(4)山水相融,和谐城市。
二、规划重点1、分析全球化背景下长三角、金衢丽地区、丽水市经济的新动态, 研究省域、丽水发展新格局对缙云城市的影响;2、分析高速公路、铁路通道与城市经济主通道的拓展,研究区域重大项目布局和交通格局变化对县域产业与城市的影响;3、分析上轮城市总体规划的编制方法和实施情况,对上轮城市总体规划进行实施评价研究;4、分析低丘缓坡地的开发利用能力,研究缙云低丘缓坡地利用模式;分析山水环境要素与城市空间发展的关系,研究缙云城市风貌;5、分析城市各分区组团功能与结构关系,研究城乡新增长空间的空间管理单元划分。
- 3 -四、规划原则1、坚持可持续发展原则,建设节约型城市。
2、坚持城乡统筹原则,创造和谐社会。
3、坚持可操作性原则,近远期建设有序过渡。
五、规划期限本次规划的期限为2006年~2020年。
近期:2006年~2010年。
重点做好近期实施项目的布局。
远期:2010年~2020年。
作为城市的一个发展阶段,重点协调好城市功能、空间、基础设施等关系,预留城市未来发展的空间和通道。
六、规划范围根据城市规划编制办法与缙云中心城市发展战略、框架及中心城市圈发展影响范围,按照统筹城乡发展要求,将本次缙云城市总体规划范围分三个层次:1.县域城镇体系规划范围,为缙云县域行政范围,总面积1494.25平方千米,包括五云、壶镇等9个镇、城北乡等15个乡、1个林场。
丽水市城市总体规划( 2000-2020)简介丽水撤地设市后,实施'生态立市,绿色兴市'发展战略,市人民政府于2000年11月委托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对丽水市城市总体规划(2000-2020)进行修编;2001年4月14日在《丽水日报》公开征求市民意见; 2001年6月 18日市一届人大二次全会讨论通过;200 2年2月20日省人民政府第63次常务会议批准。
丽水市城市总体规划(2000-2020)绘就了未来丽水的宏伟蓝图。
一、规划年限:2000-2020年。
近期2000年-2005年,中期2006年-2010年,远期201 1年-2020年。
二、城市性质:浙江西南部中心城市。
三、城市建设目标:青山碧水、环境优美、设施完善、具有山水特色的现代化'绿色生态城市'。
四、城市规划区面积:198.8平方公里。
五、城市规模:人口规模:近期20万人,中期24万人,远期33万人。
用地规模:规划期末城市建设用地32.49平方公里,人均城市建设用地98.46平方米。
六、城市总体布局:'中心城区+水阁、联城双组团'形态。
水阁为工业区组团,联城为生活区组团。
七、城市主要发展方向:向西方向并为超远期西进与碧湖平原联为一体,形成50万人口以上的城市。
八、城市道路网:由外环路、方格网和3个城市出入口为主共同构成城市道路网。
方格网主要由南北向13条和东西向18条主、次干道组成。
九、城市主要功能布局:●行政中心位于人民路以北、城北路以南、中山街以东、紫金路以西范围内,形成一个相对完整的行政功能区。
●工业用地呈'两区一点'布局,即天宁工业区、水阁工业区和纳爱斯工业点。
●文化中心两个,设在江滨区块和市政广场东侧。
●体育中心保留现有体育馆,新建两处体育场;●科研文教区以现状为基础,沿北环路西段一带形成集中的科研文教区,中小学结合居住区根据服务半径布局;●商业中心:老城区进行改造,调整布局,同时在江滨区块兴建一个商业区,形成集商饮、文化、休闲、娱乐为一体的现代化综合中心区;●旅游以山水特色形成环山、环水旅游线。
附件一:缙云山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修编(2011-2025)规划说明书目录前言 (5)第一章修编背景 (6)1。
1上轮总规评析 (6)1。
2修编动因 (11)1.3本次总规修编的主要内容 (12)第二章现状概况与发展分析 (13)2.1区位关系 (13)2。
2历史沿革 (13)2。
3资源与社会现状 (18)2.4 发展分析 (22)第三章资源与评价 (24)3.1风景资源构成及特色 (24)3。
2风景资源的分布 (26)3.3 景点评价 (29)3.4景区评价 (38)第四章规划总则 (41)4.1规划依据 (41)4.2指导思想和规划原则 (43)4.3规划期限 (44)4。
4发展目标 (44)第五章规划范围与性质 (44)5。
1规划范围 (44)5。
2风景区性质 (47)第六章功能分区与布局 (47)6.1功能分区 (47)6.2景区分区 (48)6。
3规划布局结构 (50)6.4职能结构 (50)第七章容量与规模 (50)7.1游人容量计算 (50)7.2 游人规模预测 (53)7。
3床位估算与分布 (54)7.4居民人口预测 (55)7.5 居民容量测定 (56)第八章保护培育规划 (56)8。
1保护原则 (56)8。
2保护区划分与保护措施 (57)8.3核心景区保护 (60)8。
4专项保护规划 (61)第九章典型景观规划 (64)9.1 典型景观特征 (64)9。
2 规划内容 (64)第十章风景游赏规划 (66)10。
1 游览方式 (66)10.2游览系统规划 (66)10。
3游程及游线安排 (69)第十一章旅游设施规划 (71)11.1现状概况 (71)11。
2客源市场选择 (71)11。
3设施布局 (72)11。
4旅游床位及用地规划 (73)第十二章基础工程规划 (75)12。
1 道路交通规划 (75)12。
2电力工程规划 (76)12.3 电信工程规划 (78)12.4 燃气工程规划 (79)12。
缙云县交通局关于舒洪至双溪囗公路规划
德江县坚持以脱贫攻坚统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紧紧围绕建成新时代黔东北交通枢纽和区域性中心城市发展目标,攻坚克难、苦干实干,脱贫攻坚、基础设施、产业发展、民生保障取得辉煌成就,较好地完成“十三五”规划主要目标任务,群众幸福感、满意度得到提升。
高缙云舒洪至船埠头段公路改建工程是规划省道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缙云通往台州方向的主要道路。
也是缙云县“五纵三横一绕”的干线公路网中三横的重要路段,已列入缙云县“十三五”公路建设项目。
缙云县交通局关于舒洪至双溪囗公路规划有如下:项目全长5.96公里,双向四车道一级公路,项目投资3.5亿元。
该项目起点位于缙云县舒洪镇平黄公路与中一北路交叉口,路线沿平黄公路沿线布线,过玉岭头后路线偏离老路,在经双龙村南侧布设新线,经在建舒宁医院后接坦五线,继续沿坦五线至终点船埠头桥。
该项目的建设,对促进缙云生态休闲养生旅游发展,乡村振兴战略实施,打造美丽经济交通走廊助推“大花园”建设,改善民生、推进区域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和文化繁荣具有重要意义。
该项目建成后,将加快南乡区块经济社会、城镇建设和旅游业的发展,具有较好的社会效益。
缙云县好溪流域综合治理工程一、项目背景好溪是缙云的母亲河,发源于磐安县的大岗尖西南麓,其干流流经壶镇、东方、仙都、五云、东渡等三镇二街道,至大庭出境过莲都区流入瓯江大溪,大庭庙以上流域面积1025.4km2,相应主流长度为100.8km。
好溪沿岸经济较为发达,场镇密布,人口众多。
随着城市的发展,城镇化进程加块,工业迅速发展,好溪流域的生态环境遭到一定的损害,工业废水、生活污水、农业面源污染等各类污染物排入河道内,造成好溪受一定程度污染、河道水体部分污染物指标已超过地表水质标准。
近年来,随着五水共治工作的开展,好溪的水环境得到了很大的改善。
根据经济社会发展,好溪干流治理已经由单一的防洪、截污治理发展到以“水环境、水景观、水生态、水经济、水文化”为核心的综合治水,实现“人与水的高度和谐”成为最终目的,开展好溪干流综合治理有利于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和生态环境的保护与建设,是贯彻治水新思路,保护河流水环境功能,改善沿线生态环境和景观环境,实现好溪生态宜居廊道建设的需要。
因此,治理好溪河段及其支流水系已刻不容缓,对于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指导缙云县进一步做好流域开发治理工作,确保环境安全和周边居民生产生活安全,促进构建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和谐社会,实现缙云县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二、好溪流域综合治理前期开展情况缙云县好溪流域综合治理工程是浙江省“百河综治”重大项目,包括好溪干流综合治理工程和好溪壶镇水系综合治理工程,总投资16.85亿元。
缙云县政府于2013开始开展好溪流域综合治理工程的规划工作,并于2015年完成并通过了规划的批复。
好溪流域综合治理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的编制工作已经由缙云县水利局于2015年委托华东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开展。
通过与相关部门及乡镇多次对接和对可研文本的修改,缙云县发改委组织于2017年3月有关人员对可研进行了技术预审。
可研咨询工作已由缙云县水利局委托浙江省水利水电咨询中心开展,并于于2017年8月召开了可研咨询会,目前编制单位正根据咨询意见对可研文本抓紧修改中。
丽水市中心城市绿地系统规划成果(修改)项目号:专规225院长:顾浩总规划师:陈伟明所长:赵鹏项目负责人:沈欣映杨川[建]城规编号甲级021042工程设计证书号甲级120116-sj浙江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2009年1月9日丽水市中心城市绿地系统规划成果(修改)编制单位:浙江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项目审定人顾浩院长教授级高级规划师国家注册城市规划师项目负责人沈欣映园林高级工程师杨川园林高级工程师专业审核人胡京榕园林教授级高级工程师项目参加人员杨川园林高级工程师沈欣映园林高级工程师李鑫园林助理工程师协编单位:丽水市建设局孙俐珑局长丽水市建设局刘旭东副局长丽水市建设局吴洵麒局长丽水市城乡规划局陈逸龄副局长丽水市城乡规划局蔡俊华总工丽水市建设局(规划局)李官奎处长丽水市城乡规划局规划处潘雪珍工程师丽水市城乡规划局规划处许美华副处长丽水市建设局城管处蔡晓红工程师丽水市建设局城管处丁勇方局长丽水经济开发区建设规划管理局沈洪涛副局长丽水经济开发区建设规划管理局武巧民处长丽水市园林管理处王岗副处长丽水市园林管理处陈艳科长丽水市园林管理处规划管理科第一章概况与现状分析第一节城市概况一、地理位置丽水市地处浙江西南山区、浙闽两省边界地区,辖区面积1.73万平方千米。
市政府驻地莲都区,位于东经119°38′~120°08′,北纬28°26′~28°44′。
东南部与青田县接壤,南邻云和县,西与松阳县交界,东北与缙云县,西北与武义县相连,南北长70.45千米,东西宽51.3千米,总面积1502.10平方千米。
二、自然条件(一)地形地貌丽水市位于浙闽隆起区。
地貌以中山、丘陵为主,峡谷众多,间以狭长的山间盆地为基本特征。
境内海拔1000米以上的山峰有3573座,其中1500米以上的山峰244座。
市区(莲都区)地貌以低山丘陵为主,四面群山环抱,中间陷落为起伏丘陵盆地。
整个地势自西南向东北倾斜,山脉多呈西南——东北走势。
缙云山旅游景区规划报告2011.06.12目录第一章背景介绍-------------------------唐晓勤第二章旅游资源调查分析评价--------------俞萍第三章旅游市场调查分析预测-------------胡太芳第四章旅游主题及形象定位---------------柴艳荣第五章旅游空间规划----------------------罗敏第六章旅游项目策划----------------------集体第七章旅游接待设施----------------------许静第八章旅游保障体系---------------------唐晓勤第一章背景介绍一、概述缙云山位于重庆市北碚区境内,坐落在嘉陵江小三峡温塘峡西岸,占地面积76平方公里,海拔350-951.5米,是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和国家AAAA级旅游区,同时也是重庆市植物园所在地。
二、景区区位缙云山位于重庆市北碚区、沙坪坝区、璧山县境内,中心景区缙云寺距重庆市中区约40公里,距北碚城区13公里,为华蓥山腹式背斜山脉一个分支的一段。
缙云山九峰挺立,拔地而起,山上古木参天,翠竹成林,环境清幽,景色优美,因而有“小峨眉”之称。
三、社会经济缙云山景区居民主要以发展农家乐为主,兼生经营农作物的采摘。
近几年随着经济的发展,不少地产商开始在缙云山修建别墅群,主要用来发展度假旅游。
第二章旅游资源调查分析评价引言:缙云山是七千万年前“燕山运动”造就的“背斜”山岭,古名巴山。
山间白云缭绕,似雾非雾,似烟非烟,磅礴郁积,气象万千。
早晚霞云,姹紫嫣红,五彩缤纷。
古人称“赤多白少为缙”,故名缙云山。
此山位于重庆市西北约60公里北碚境内嘉陵江温塘峡畔。
景区气候温和,雨量充沛,遍山古木参天,林涛如海,环境清幽,秀绝一方,是观日出、览云海、夏避暑、冬赏雾以及观赏常绿阔叶林自然景观的绝佳去处,素有“小峨眉”之称。
山中森林面积2万余亩,1900余种亚热带植物里属国家一、二、国家保护的珍稀植物就达24种,其中有猴欢喜、缙云琼楠、伯乐树、银杏、红豆和果上长有两翅的飞蛾树等尤为难得。
缙云房产调研报告一、概述缙云市位于浙江省临海市的西部,地处浙赣边界。
近年来,随着城市化的不断推进,缙云房地产市场逐渐兴起。
本次调研旨在了解缙云房产市场的发展现状,包括供需关系、价格变化趋势、市场竞争等方面的情况。
二、供需关系根据市场调查数据显示,在缙云市,房产需求总体稳定增长。
一方面,由于缙云市的城市化进程加快,许多居民迁入城市,导致对住宅的需求增加;另一方面,随着经济发展和人口增长,商业地产和办公楼的需求也在逐渐增加。
三、价格变化趋势根据统计数据,缙云房价在近年来呈现稳中有升的态势。
尤其是市区核心地段的商业地产和高档住宅,价格上涨幅度更为明显。
这是由于市中心地段供应量有限,而需求较为旺盛,导致房价上涨;而城郊地区的房价相对较稳定,仍处于较为可承受范围。
四、市场竞争缙云房地产市场竞争激烈,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项目规模:各大房地产开发商纷纷投资缙云市,推出大量的房产项目,市场竞争日益加剧。
2. 定位差异化:开发商通过不同的定位和产品特点,来吸引不同群体的购房者。
有些开发商注重打造高端豪华项目,吸引高收入人群,而另一些则专注于经济适用房和中等收入群体的住房需求。
3. 服务和配套设施:房地产开发商也通过提供优质的售后服务和完善的社区配套设施来提高竞争力。
4. 品牌影响力:一些知名的房地产开发商进驻缙云市,其品牌影响力和口碑优势成为竞争力的重要因素。
五、发展趋势根据市场分析,缙云房地产市场未来还将保持稳定增长的态势,但可能会面临一些挑战。
具体包括:1. 土地供应:随着土地资源的减少,土地供应将逐渐减少,可能导致房地产市场的发展受到一定的制约。
2. 政策调控:政府针对房地产市场的调控政策不断变化,可能对市场供需关系和价格变化产生影响。
3. 品质与服务:随着人们生活质量要求的提高,购房者对房产品质和售后服务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开发商需要不断提升品质和服务水平来满足这种需求。
六、结论综上所述,缙云房地产市场在供需关系、价格变化趋势和市场竞争等方面呈现出一定的发展特点。
缙云东渡南城新区规划
2019年10月31日下午,由缙云县国土空间规划委员会组织专家及部门对缙云县东方至东渡绿道线型规划研究方案进行审查,会议原则通过该方案。
缙云县东方至东渡绿道属于缙云好溪流域绿道的一部分,全长约53公里,包含已建及在建段绿道约14.5公里,实际绿道线形规划长度约38.3公里,其中东方至仙都景区段16.9公里,新区至东渡段21.4公里。
东方至仙都景区段设置二级驿站1处(天井山驿站)和三级驿站7处(长兰村驿站、东湖村驿站、新深度驿站、岱石口驿站、磊山驿站、上章村驿站、田村驿站)。
新区至东渡段设置二级1处(雅宅驿站)和三级驿站5处(湾潭村驿站、隔溪村驿站、东溪村驿站、株树村驿站、山脚驿站)。
通过好溪绿道的建设,联城、串景、通村,促进乡村振兴、拉动老城更新、丰富好溪体验,打造好溪绿道成为“缙云第一个绿道体验带”、“丽水绿道典型示范带”,实现缙云从“仙都旅游”向“缙云旅游” 的过渡延伸。
第一章规划总则一、总体思路从城市的区域地位分析,突出缙云在丽水地区的功能与作用,培育和提升现有产业,加快集聚,强化城市对县域及周边地区的辐射功能和发展优势,培育城市新增长空间,根据缙云实际,在未来发展模式上采取产业诱导空间的发展道路,按照产业集聚区的产业类型、产业分布、产业对城市的作用划分城市功能分区,构筑中等城市框架。
1、经济发展方向以“建设全面小康社会”和“构建中等城市框架”为目标,继续坚持和深入实施“开放兴县、工业强县、生态立县”三大战略,大力发展开放经济、边界经济、集群经济和生态经济,实现跨越式发展。
2、城市发展方向(1)功能提升,有机拓展。
(2)四位一体,联动发展。
(3)强化通道,发挥优势。
(4)山水相融,和谐城市。
二、规划重点1、分析全球化背景下长三角、金衢丽地区、丽水市经济的新动态, 研究省域、丽水发展新格局对缙云城市的影响;2、分析高速公路、铁路通道与城市经济主通道的拓展,研究区域重大项目布局和交通格局变化对县域产业与城市的影响;3、分析上轮城市总体规划的编制方法和实施情况,对上轮城市总体规划进行实施评价研究;4、分析低丘缓坡地的开发利用能力,研究缙云低丘缓坡地利用模式;分析山水环境要素与城市空间发展的关系,研究缙云城市风貌;5、分析城市各分区组团功能与结构关系,研究城乡新增长空间的空间管理单元划分。
..页脚.四、规划原则1、坚持可持续发展原则,建设节约型城市。
2、坚持城乡统筹原则,创造和谐社会。
3、坚持可操作性原则,近远期建设有序过渡。
五、规划期限本次规划的期限为2006年~2020年。
近期:2006年~2010年。
重点做好近期实施项目的布局。
远期:2010年~2020年。
作为城市的一个发展阶段,重点协调好城市功能、空间、基础设施等关系,预留城市未来发展的空间和通道。
六、规划范围根据城市规划编制办法与缙云中心城市发展战略、框架及中心城市圈发展影响范围,按照统筹城乡发展要求,将本次缙云城市总体规划范围分三个层次:1.县域城镇体系规划范围,为缙云县域行政范围,总面积1494.25平方千米,包括五云、壶镇等9个镇、城北乡等15个乡、1个林场。
重点对缙云县域范围城镇网络体系进行整体规划,由县域总体规划编制完成。
并作为缙云城市规划区范围。
2.城市规划控制范围,按照城乡统筹规划的要求,本轮缙云城市规划控制范围为中心城市群发展涉及的五云镇、新碧镇、城北乡、七里乡和东渡镇、新建镇、东方镇,总面积511.86平方千米。
对缙云中心城市群及城郊土地利用进行总体布局。
与上一轮城市规划区相比,扩展了新碧镇及其工业区、新建镇、东方镇。
3.城市总体规划用地范围,考虑到缙云城市空间形态与结构发展需要,兼顾乡镇行政界线,对缙云中心城市划定总体规划范围,总面积约173平方千米,包括五云镇、新碧镇、城北乡、七里乡的东部和东渡镇北部、新建镇东部。
规划范围图第二章上一轮总体规划实施评价与认识一、上一轮规划的实施状况评价1、城市建设稳步推进在上一轮城市总体规划的指导下,缙云县城市建设稳步推进,至2005年底,现状城市建设用地已达607.21万平方米。
缙云县这几年的发展比较平稳,没有出现其他发达地区城市建设过热的现象,在近几年的城市发展中重点开发新区,道路、市政、绿地等基础设施投入较大。
2、各类设施建设成效明显,新区框架基本形成,城市功能得到提升根据上一轮城市总体规划确定的发展布局,各类设施建设成效明显。
新区的路网框架基本形成,城市新区公共设施不断完善,新区的行政中心已经建设完善,水厂、污水处理厂等市政工程建设也在加快进行。
各类设施的建设,不仅扩大了城市的规模,城市功能也得到了提升,为城市规模的进一步扩大创造了一定条件。
3、人居环境逐步优化,城市形象逐步体现在上一轮城市总体规划的指导下,缙云县实施新区开发和老城改造并举,以新区开发带动老区发展的城市建设策略,居民居住条件得到了较大改善。
城市绿地建设也有一定的规模,永宁公园建设基本完成,其他沿河、沿路的绿化改造工程也卓见成效,城市形象逐步体现。
4、对下一层次规划编制的指导作用明显在总体规划的指导下,完成了七里、东渡等片区控制性详细规划的编制,同时加强了重点区块的详细规划的编制,这些规划的编制,深化和细化了总体规划,有效地指导了城市快速有序发展,也使总体规划的内容得到了较好的执行。
二、上一轮规划存在的问题评析1、老城区疏解缓慢建设、卫生、教育等城市主要公共设施依旧集中在老城区好溪两侧,除了城市行政功能以外,老城区仍在承担城市的主要生活服务中心功能。
近年来,旧城改造工作进展缓慢,没有起到疏散旧城人口的目的。
再加上老城区生活服务整体配套比较完善,进一步影响了老城人口向新区的转移。
2、中心城市框架有待扩大,以便更好的协调缙云西部地区的城乡发展原有城市总体规划确定的规划范围仅包括“一心两翼”的中心城区和东渡、七里两片,对五云城镇群整体的关系处理不够完善。
造成新碧工业区、仙都风景区及中心城区三片各自规划、各自发展,缺乏统一规划、统一管理。
3、与区际对外交通主通道联系不便金丽温高速公路目前在缙云县内只有一个出入口,与中心城区联系很不方便,中心城区距离高速公路出入口距离较远,超过了8千米,而且道路状况不是很顺畅。
4、产业空间有待进一步整合原城市总体规划沿老330国道以七里、东渡为基础形成两片城市综合工业新区,在实际发展过程中,工业没有形成规模。
在城市规划区以外,由于高速公路的建设,结合高速公路出入口安排了新碧工业园区,地处两个镇,各自发展,导致恶性竞争与资源内耗。
5、城市整体比较松散现状城市主要分为新区、老城区和东渡三片,用地沿好溪河谷呈狭长分布的反“L”型结构,轴向交通距离过长,“L”型的轴长有8.6公里。
根据对缙云城市现状的形态分析,缙云县中心城市现状发展比较松散,主要是受到山体的限制,城市建设用地拓展余地不大,只能依据地形发展。
三、对本轮规划编制的经验借鉴与启示1、与县域土地利用规划相衔接。
通过对城市用地规模的论证,充分分析了新增建设用地及占用耕地的规模,提出解决新增城市建设用地的途经及土地开发整理的潜力。
使城市总体规划与土地利用规划在现实分析、规划指标、统筹安排各项用地,促进土地资源合理利用与优化配置方面协调一致,增强了城市规划管理和实际操作的有效性,有利于缙云城市化健康较快发展2、强调与周边城镇的协调规划。
规划应缙云县的城市发展区域特点入手,充分考虑到缙云中心城市与其周边新碧、新建、东渡、七里、城北等城镇和仙都风景区在城市化发展与空间布局、基础设施建设等整体协调,合理利用区内资源与环境,协调各项设施建设及土地开发利用,统筹城市用地发展、生态绿地保护、农业发展空间,推动中心城市与周边城镇以及仙都风景区的共同发展与相互促进具有重要意义,同时为城市远景发展留有余地,符合城市可持续发展的要求。
3、对城市土地价值实行等级划分。
规划通过对城市现状土地价值分析,从提高土地集约利用水平和城市整体效益出发,结合用地的区位,交通的通达性、公共设施和基础设施的条件,划分土地价值等级,合理配置各种用地功能,优化城市用地结构与布局,有利于推动城市经济社会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第三章发展现实与策略选择一、相关规划对本规划的影响与要求1、上一层次规划上一层次规划主要包括《浙江省“十一五”规划纲要》、《金衢丽地区生产力布局与产业带发展规划》、《浙江省金衢丽城市群空间发展战略规划》、《丽水地域城镇群规划》等规划,它们都对缙云的发展提出了相应的要求。
2、周边地区规划(1)《丽水市(莲都区)城市总体规划(2004——2020)》对缙云的影响未来丽水市(莲都区)处于集聚发展时期,空间布局主要沿金丽温高速公路向温州方向布置。
对于缙云县而言,现阶段丽水市(莲都区)的发展会对缙云的空间集聚产生某些不利的影响,不论是从自身发展要求还是和丽水市(莲都区)空间布局相协调的要求,缙云都不适合向丽水方向拓展。
(2)《永康市城市总体规划(2001——2020)》对缙云的影响缙云要融入浙中城市群中,首先是要做好与永康的功能对接,依托永康市全国现代五金产业中心的地位,积极发展五金产业,五金产业在空间布局上向永康市靠拢,形成区域性的产业集团优势。
(3)《青田县城市总体规划(2002——2020)》对缙云的影响由于山体的阻隔,青田县与缙云县之间没有高等级公路的联系,主要是通过铁路和高速公路与丽水市(莲都区)、缙云县联系在一起,形成丽缙青城镇群协调发展的格局,青田县城市总体规划对缙云的影响表现在区域产业的分工与合作上,主要是沿交通通道的产业空间协调布局。
(4)《武义县城市总体规划(调整)》对缙云的影响武义县与青田县类似,现状没有高等级公路联系,主要是通过铁路和高速公路与缙云县联系,主要使通过与永康市整合发展对缙云县的发展产生影响。
3、缙云已编相关规划缙云已编相关规划主要包括缙云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县域总体规划、各相关城镇总规以及重要地区控规等规划。
通过对已有各类规划进行拼合,分析各规划存在的问题,研究未来缙云空间发展趋势。
已有各类规划拼合评价图缙云县城南、北区的修建性详细规划和缙云县城东区块修建性详细规划是对原来总体规划的深化,基本上符合发展的要求。
缙云县五东工业园区控制性详细规划也未对总体规划作出大的调整,总体上没有改变原有总体规划的结构和功能布局。
缙云县城七里综合区控制性详细规划对原来总体规划作了适当调整,调整出了工业用地,形成了以居住和公共设施为主的城市新区,但是建设用地框架太大,突破了总体规划的限制,与中心城市的联系也不够紧密,通道不畅。
新碧镇和新建镇的总体规划用地已经连在一起,但是由于行政区划的分割,相互之间道路等基础设施通道还存在错位,阻碍了区域的联合发展,而且两个镇的工业用地也比较分散,没有形成合力。
城镇功能分区也没有协调考虑,不利于区域的整合发展。
东方镇和舒洪镇在五云城镇群中是点状发展,相对比较独立,规划不应作为发展的重点。
东方镇现有规划总体框架太大,与土地集约利用的国家政策相违背,也与仙都风景名胜区的保护相矛盾。
而且工业用地分为两片发展,不符合小城镇工业集中发展的原则。
舒洪镇的问题与东方镇类似,也是总体框架过大,而且工业用地过于分散,不利于发挥工业的集聚效应,基础设施的投入也不会节约。
工业与区域发展的结合应进一步考虑。
二、缙云县域发展优势与劣势1、优势(1)交通条件不断改善,区位优势日益突出。
(2)相关政策优势。
(3)工业持续发展,块状经济基础扎实。
(4)资源丰富,奠定特色产业基础。
2、劣势(1)要素制约矛盾突出。
(2)中心城市不突出,城镇的集聚、辐射功能普遍不强。
(3)区域竞争激烈。
三、对发展现实的认识1、经济社会发展迅速近年来,缙云经济社会的持续快速发展,2005年实现生产总值47.6亿元,人均生产总值达到10865元(约合1346美元),完成财政总收入4.61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