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物体的质量及其测量
- 格式:ppt
- 大小:781.00 KB
- 文档页数:14
第二章物质世界的尺度、质量和密度第二节物体的质量及其测量一、教学背景分析本节的主要教学内容是质量的初步概念、单位及实验室常用的托盘天平的正确使用方法。
质量的概念是物理学中重要的基本概念,但在初中不要求作过多过深的讲解,只要求学生初步认识即可,所以教材中直接给出了质量的概念及符号m。
对于质量是物体本身的一种属性,教材是通过图2-12中的三幅插图来说明的,这种呈现形式更有利于学生理解物体的质量与物体的形态、状态和所处空间位置的变化无关。
要测量物体的质量,需要确定质量的单位。
教材直接说明,要比较物体质量的大小,需要确定质量的单位,在国际单位制中质量的单位是千克,千克的符号是kg,千克和常用单位之间的换算关系让学生知道即可。
为了让学生对各类物体的质量大小有一个大致的了解,教材安排了“一些物体质量的近似值”,便于学生对1 kg的大小形成具体的观念,如一个西瓜大约5 kg,一个鸡蛋约60 g,可以以此为参照标准,让学生去估计物理课本和书包的质量,培养学生的估测能力。
千克的规定可以扩大学生的视野,让学生自己阅读即可。
关于物体质量的测量仪器,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已有不少经验积累。
大多数学生也都用过或见过托盘天平;杆秤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伟大发明,有必要进行简单的介绍,可以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托盘天平是实验室常用的测量质量的仪器,它的正确使用方法是教学重点,学生必须在知道调节和使用方法、注意事项的基础上,经过多次动手练习使用,达到熟练掌握的目的。
质量、重力和密度的概念,学生在日常生活中有所接触,但并不了解它们的本质,甚至会混淆。
学生在小学阶段使用过托盘天平,但对操作的要求不严格,甚至有可能给学生留下一些错误的操作印象。
这都是在教学中需要注意的问题。
二、教学目标1.通过观察、比较,形成对质量概念的初步认识,知道质量是物体的基本属性,不随物体的形状、状态和位置的改变而改变。
知道质量的单位及换算关系。
2.通过观察和操作,学会托盘天平的使用方法。
物体的质量及其测量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质量的概念,知道质量的单位。
2. 学会使用天平测量物体的质量。
3. 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
二、教学内容1. 质量的概念:质量是物体所含物质的多少,是物体的一种属性。
2. 质量的单位:国际单位制中,质量的单位是千克(kg),还有克(g)和吨(t)等。
3. 天平的使用:学会使用天平测量物体的质量,掌握天平的使用注意事项。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质量的概念、质量的单位及天平的使用。
2. 教学难点:天平的使用技巧和注意事项。
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思考和探索。
2. 采用实验操作法,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培养实践能力。
3. 采用小组讨论法,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
五、教学准备1. 教具:天平、砝码、测量容器等。
2. 学具:学生分组实验器材,包括砝码、测量容器等。
教案内容请参考下文:一、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回顾之前学过的知识,如长度、面积等,引出本节课的主题——质量。
二、质量的概念与单位(10分钟)1. 教师讲解质量的概念,强调质量是物体所含物质的多少,是物体的一种属性。
2. 介绍质量的单位,如千克(kg)、克(g)和吨(t)等。
三、天平的使用(10分钟)1. 教师演示如何使用天平,包括放置、调节、称量等步骤。
2. 学生分组实验,亲自操作天平,测量物体的质量。
四、质量的测量(15分钟)1. 教师提出测量任务,如测量一定量砝码的质量。
2. 学生分组进行实验,使用天平测量砝码的质量。
2. 学生分享自己在实验中的收获和感受,讨论实验中遇到的问题和解决方法。
六、作业布置(5分钟)1. 完成课后练习,巩固质量的概念、单位和天平的使用。
2. 预习下一节课内容,了解密度概念及其计算方法。
七、板书设计物体的质量及其测量1. 质量的概念:物体所含物质的多少,是物体的一种属性。
2. 质量的单位:千克(kg)、克(g)、吨(t)等。
物体的质量及其测量1、质量:定义:物体所含的多少叫质量。
物体与物质:例:铁钉是一个物体,而这个物体是由“铁”这种物质组成的。
单位:国际单位制的单位是 (kg) ,常用单位: (t) (g) (mg)对质量的感性认识:一枚大头针约80 ,一个苹果约 150 ,一头大象约 6 ,一只鸡约2 。
质量的理解:固体的质量不随物体的形态、状态、位置、温度而改变,所以质量是物体本身的一种属性。
下列情况中,物体的质量发生了变化的是()A.一杯水凝固成冰后B.一包西瓜籽从地球带到月球C.一支烧红的玻璃管D.锅中正在加热的水2、质量的测量:⑴日常生活中常用的测量工具:,实验室常用的测量工具。
⑵托盘天平的使用方法:①放:把天平放在水平台上,游码放在标尺左侧零位;②调:调节横梁两端的平衡螺母,使指针指在分度标盘的中央刻度线上,这时天平平衡;③称:被测物体放在左盘里,用镊子向右盘加减砝码并调节游码在标尺上的位置,直到天平恢复平衡;④记::被测物体的质量=盘中砝码总质量+ 游码在标尺上所对的刻度值注意事项:①不能超过天平的称量②保持天平干燥、清洁。
小敏在“测量铝块质量”的实验中.(1)在调节横梁平衡时,指针在分度盘的位置如图中a所示,此时应调节横梁右端的平衡螺母向移动,使横梁平衡;(2)若她在调节横梁平衡时出现了如图中b所示的情形,则横梁平衡(填“已经”或“没有”);(3)若在测量时,她已在右盘中放入了50g、20g、10g的砝码各一个,再加5g的砝码时,指针位置如图2.2-6中a所示,用 10 g砝码将5 g的砝码替换下来,指针位置如图中c所示,则她该进行的操作是,若游码位置如图中d所示,则所测铝块的质量为.思考探究1、将物体放在右盘能够准确测出物体的质量么?2、游码在使用前,没有归零,你可以准确的读出物体的质量么?3、思考,如何用天平测出一枚邮票或一枚大头针的质量,你如何做到?【课堂检测】1.下列现象中,物体的质量将发生改变的是()A、物体熔化成铁水B、一块木头带到宇宙飞船中,随飞船升高C、一块铜压成铜片D、粗糙的铝锭被磨成光滑的圆柱体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登月舱从地球到月球质量减小B、1kg铁比1kg棉花的质量大C、玻璃杯打碎后,形状发生了变化,但质量不变。
《物体的质量及其测量》说课稿一.说教材1.说教材的地位及其作用《物体的质量及其测量》是初二物理第二章第二节内容,本节主要教学内容是质量的初步概念,单位及实验常用的托盘天平的正确使用方法.质量的概念是物理学中重要的根本概念,所以这节内容对以后的教学有很重要的作用。
2.说教材的重点和难点(1)教材的重点:托盘天平的使用方法(2)教材的难点:托盘天平的使用方法二.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初步认识质量的概念,知道质量的单位及换算.2)会调节天平的平衡螺母,会使用游码,会正确使用托盘天平称质量,(2)过程与方法1)通过观察,动手,比拟,形成对质量概念的初步认识2)通过观察和操作,学会调节托盘天平,并利用托盘天平测量质量.(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1)通过对托盘天平的调节和使用,培养学生认真操作,自觉遵守操作标准的良好习惯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2)通过杆秤这一我国古代创造,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3)通过了解质量的广泛应用,培养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三.说教法(1)说教具托盘天平,三块体积相同但质量不同的铁块,铝块,木块.铁丝(2)新的《全日制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标准〔实验稿〕》再一次明确指出:"物理科学是一门实验科学,在义务教育阶段应让学生通过观察、操作、体验等方式,经历科学探究过程,逐步学习物理规律,构建物理概念,学习科学方法,逐步树立科学的世界观。
"所以,尽管物体质量的测量是我们经常接触的,也要尽可能地创造条件与时机让学生去实验去感受。
与此同时,教师通过引导学生对物理现象的分析、比拟运用他们已有的知识和技能去归纳解决问题,从而获得成功的愉悦,并学习到这一研究方法。
四.说学法实验法,本节课教学的重点是托盘天平的使用,学生只有通过亲自动手才能更好地掌握托盘天平的使用方法.五.说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要表达“从生活走向物理〞的新概念,要尽量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和学生身边的例子来说明物体是有物质组成的,如铁桶和铁制的文具盒都是由铁这种物质组成的,教室里的木门和木椅子都是由木头这种物质组成的。
初二物理第二章第1-2节质量及其测量、用天平测量物体的质量北师大实验版一、学习目标:1. 初步认识质量的概念,知道质量的单位及其换算关系。
2. 知道质量是物体本身的一种属性,它不随物体的位置、状态、形状的变化而变化。
3. 了解常见的测量质量的工具,会正确使用托盘天平称物体的质量。
4. 对常见物体的质量形成较为具体的量级观念。
二、重点、难点:重点:质量的概念,托盘天平的使用方法。
难点:质量是物体本身的一种属性。
三、考点分析:(1)了解质量是物体本身的一种属性,中考中常出选择题。
(2)了解质量的单位及单位换算,中考中常在计算题的第一问出现。
(3)会调节托盘天平,会使用游码,会用天平测物体的质量,中考中常出实验题。
本讲考点内容在中考中所占的分值大约为4—6分。
一、质量:指物体所含物质的多少。
1. 质量的单位:千克(kg)、吨(t)、克(g)、毫克(mg)(1g=10-3kg 1mg=10-3g=10-6kg 1t=103kg)2. 质量是物体本身的一种属性,它不随物体的位置、形状、状态的变化而变化。
二、托盘天平(一)保持天平测量值精确度的具体要求:1. 每个天平都有自己的“称量”,也就是它所能称的最大质量,被测物体的质量不能超过天平的称量。
2. 向托盘中加减砝码时,要用镊子,不能用手接触砝码,不能把砝码弄湿、弄脏。
3. 潮湿的物体和化学药品不能直接放到天平的托盘中。
(二)托盘天平的使用方法:1. 将天平水平放置。
2. 调节天平的横梁平衡:首先把游码拨到标尺左端的零刻线处;其次,调节横梁右端的平衡螺母,直到指针指在分度盘的中线处。
3. 将物体放在左盘,用镊子向右盘加减砝码。
知识点一:对“质量是物体本身的一种属性”的理解及质量的单位换算例1. 在下列情况下,物体质量发生变化的是()A. 水桶中的水全部结成了冰B. 烧红的铁钉被锻打成铁片C. 公园里的冰雕逐渐变小了D. 当飞船由地面升到预定轨道时,飞船里的宇航员此题答案:C思路分析:质量是物体本身的一种属性,它不随物体的形状、状态、温度、位置的改变而改变。
物体的质量及其测量教案第一章:质量的概念1.1 引入质量的概念:通过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物品,如苹果、书籍等,让学生感受质量的存在。
1.2 讲解质量的定义:质量是物体所含物质的多少,是物体的一种基本属性。
1.3 质量的国际单位:千克(kg),以及其它常用单位如克(g)、毫克(mg)和吨(t)。
第二章:质量的测量工具2.1 介绍天平的结构:天平由横梁、支架、砝码等组成。
2.2 讲解天平的使用方法:如何调节平衡、如何加减砝码、如何读数等。
2.3 介绍电子秤:电子秤的工作原理、使用方法及其优缺点。
第三章:质量的估测3.1 训练学生观察和估算物体质量的能力:通过观察物体的体积、密度等信息,估算物体的质量。
3.2 运用生活经验进行质量估测:如估算一袋大米、一瓶矿泉水等物品的质量。
3.3 练习使用质量单位进行换算:将不同质量单位之间的数值进行换算。
第四章:质量的测量实验4.1 设计实验:让学生分组进行实验,测量不同物体的质量。
4.2 实验操作:学生独立操作天平或电子秤,测量物体质量。
第五章:质量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5.1 讲解质量在生活中的重要性:如食品安全、产品质量等。
5.2 举例说明质量在科技领域的应用:如宇航员太空飞行、卫星发射等。
5.3 引导学生关注国家质量政策:如我国对产品质量、计量等方面的法律法规。
第六章:质量的守恒定律6.1 介绍质量守恒定律:在任何物理或化学变化中,一个封闭系统的总质量保持不变。
6.2 解释质量守恒定律的原理:通过简单的实验,如水与盐的混合,来说明质量守恒的现象。
6.3 探讨质量守恒定律在实际应用中的意义:如化学反应中质量的计算,工业生产中的质量控制。
第七章:相对质量的概念7.1 引入相对质量的概念:相对质量是物体质量与标准质量的比值,通常以地球的质量作为标准。
7.2 讲解相对质量的计算方法:通过天平测量物体质量,与已知标准质量进行比较,计算相对质量。
7.3 探讨相对质量在科学研究中的应用:如在天文学中计算行星质量,在粒子物理学中研究基本粒子的质量。
2.2 物体的质量及其测量高频易错同步题精选【易错考点精讲】1.天平的使用(1)使用方法①要放置在水平桌面上,游码要指向零刻度线。
②调节平衡螺母直至指针对准分度盘中央刻度线。
③左托盘放称量物,右托盘放砝码。
④添加砝码从估计称量物的最大值加起,逐步减小,托盘天平只能称准到0.1克,加减砝码并移动标尺上的游码,直至指针再次对准中央刻度线。
⑤物体的质量=砝码的总质量+游码在标尺上所对的刻度值(2)使用注意事项①砝码不能用手拿,要用镊子夹取,使用时要轻放轻拿。
在使用天平时游码也不能用手移动。
②在称量过程中,不可再移动平衡螺母。
2.累积法测量微小物体质量测量微小物体质量,采用累积法,即测出几个相同小物体的质量,则每个小物体的质量就等于物体的总质量除以物体的个数,即m=【热点题型精练】一、选择题1.下列物理量估算正确的是()A.一名中学生的质量大约是50gB.一只苹果的质量大约是1.5kgC.一间普通教室内空气质量约200kgD.一只鸡蛋的质量大约是0.5kg解:A、中学生的质量在50kg左右。
故A不正确;B、一个苹果的质量约150g=0.15kg。
故B不正确;C、空气的密度在1.3kg/m3左右。
教室的长、宽、高分别在8m、7m、3m左右,教室中空气的质量在m=ρV=1.3kg/m3×8m×7m×3m=218.4kg左右,接近200kg。
故C正确;D、10个鸡蛋的质量大约1斤,而1斤=500g,所以一个鸡蛋的质量在50g=0.05kg左右。
故D不正确。
答案:C。
2.下列关于质量的说法,正确的是()A.科普期刊从北京快递到成都,质量不变B.积木搭建的“城堡”被撞倒,质量变大C.冰箱里的一瓶矿泉水结冰,质量变小D.月饼从地球带到空间站,质量变小解:A、科普期刊从北京快递到成都,位置变化,质量不变,故A正确;B、积木搭建的“城堡”被撞倒,形状改变,质量不变,故B错误;C、冰箱里的一瓶矿泉水结冰,状态改变,质量不变,体积变大,密度变小,故C错误;D、月饼从地球带到空间站,位置变化,质量不变,故D错误。
第二节物体的质量及其测量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①初步认识质量的概念,知道质量的单位及换算.②会调节天平的平衡螺母,会使用游码,会正确使用托盘天平称质量.③对常见事物的质量形成较为具体的量级观念.2.过程与方法①通过观察、动手、比较,形成对质量概念的初步认识.②通过观察和操作学会调节托盘天平,并利用托盘天平测量质量.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①通过对托盘天平的调节和使用,培养学生认真操作,自觉遵守操作规范的良好习惯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②通过杆秤这一我国古代发明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③通过了解质量的广泛应用,培养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托盘天平的正确使用。
教学难点:①托盘天平的正确使用;②游码在标尺上的读数.教学用具演示实验:演示用托盘天平、砝码、铁钉、铁锤学生实验:托盘天平、砝码、烧杯、大头针(一盒)、盐、水课时安排:2课时第二节物体的质量及其测量(第一课时)一、目标导学(一)导入新课铁钉和铁锤都是由铁组成,它们含有的铁一样多吗?一杯水和一桶水都是由水组成,它们含有的水一样多吗?这种不一样,我们用哪个物理量来反映呢?(二)展示目标(见教学目标)二、自主学习(一)自学提纲1.物体的质量(1)自然界中的一切物体都是由_____组成的。
(2)叫做质量。
符号为。
(3)物体的质量与、、的变化无关。
2.质量的单位(1)要比较物体的质量的大小,首先要确定质量的______。
(2)在国际单位中,质量的单位是_______,用符号______表示。
此外还有哪些单位?它们之间的关系是什么?(3)千克是怎样规定的?3.质量测量(1)我们常用的质量测量仪器有、、。
(2)实验室常用的质量的测量工具是。
(3)说出托盘天平的构造。
(4)在使用天平前应首先观察、。
(5)托盘天平的调节方法是什么?(6)托盘天平的使用方法是什么?(7)使用天平的注意事项是什么?(二)自主学习(学生自学,并完成自学提纲中的问题,将不会的问题做标注.)三、合作探究(一)小组互探观察桌上的托盘天平,根据书上的图,熟悉托盘天平的结构和各部分名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