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组人脑利钠肽治疗难治性心衰8例临床疗效观察
- 格式:pdf
- 大小:190.66 KB
- 文档页数:2
作者: 罗刚;袁文金
作者机构: 赣州市人民医院,江西赣州341000
出版物刊名: 现代医院
页码: 1349-1351页
年卷期: 2017年 第9期
主题词: 重组人脑利钠肽 心力衰竭 血流动力学 下肢水肿
摘要:目的 探讨重组人脑利钠肽治疗难治性心力衰竭的临床疗效观察。
方法 选取2015年10月—2016年10月因难治性心衰顽固性下肢水肿于我院就诊的患者85例,随机分为研究组(42例)和对照组(43例),对照组予常规治疗,研究组在此基础上静脉推注负荷剂量的rh
BNP(1.5-2.0 ug/kg),继予微量泵持续泵入维持[0.007 5-0.010 0 ug/(kg·min)],连用3天后继续常规治疗。
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及治疗7天后的生活质量(QOL)评分、血生化指标变化、24 h尿量、心功能指标、小腿周径、治疗有效率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等。
结果 治疗7天后,研究组患者一般情况(血压、尿量、呼吸困难)、心脏彩超结果(LVESV、LVEDV、LVEF)、血浆BNP、生活质量评分、小腿周径的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P〈0.05)。
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电解质及肾功能变化无显著差异(P〉0.05)。
结论 重组人脑利钠肽可显著减轻顽固性心衰患者的临床症状,改善心功能,抑制心肌重构,其治疗安全性较好,对改善顽固性心衰患者的预后,提高生活治疗有积极意义。
重组人脑利钠肽治疗急性心力衰竭疗效观察【摘要】急性心力衰竭是一种危重的心血管疾病,治疗效果常常不理想。
本研究旨在观察重组人脑利钠肽在急性心力衰竭治疗中的疗效。
重组人脑利钠肽通过促进利尿和扩张血管等方式,有望成为急性心力衰竭的有效治疗药物。
研究结果显示,应用重组人脑利钠肽能够显著改善患者的症状,减轻心力衰竭程度,提高生存率。
本研究还分析了重组人脑利钠肽的作用机制,以及急性心力衰竭的临床特点。
综合讨论后认为,重组人脑利钠肽在急性心力衰竭治疗中具有潜在作用,有望为临床治疗提供新思路和方向。
研究启示了利用生物技术和新药物开发治疗心血管疾病的可能性,展望未来有望取得更大的突破。
【关键词】急性心力衰竭、重组人脑利钠肽、治疗效果、作用机制、临床特点、研究方法、研究结果、讨论、潜在作用、研究启示、展望。
1. 引言1.1 研究背景急性心力衰竭是一种常见且严重的心血管疾病,其发病率和死亡率在世界范围内呈逐年上升的趋势。
急性心力衰竭的主要病因包括冠心病、高血压、心肌病等,其临床表现为呼吸困难、肺水肿、心源性休克等。
目前,对急性心力衰竭的治疗主要包括利尿剂、血管扩张剂、正性肌力药物等,但仍存在治疗效果不佳以及药物副作用大的问题。
1.2 研究目的本研究旨在观察重组人脑利钠肽在急性心力衰竭治疗中的疗效,探讨其潜在作用及临床应用前景。
通过对患者的治疗过程和结果进行详细记录和分析,评估重组人脑利钠肽对急性心力衰竭的有效性和安全性,为临床提供更具科学依据的治疗方案。
借此研究探讨重组人脑利钠肽在急性心力衰竭治疗中的机制,为进一步研究提供参考和指导。
通过本研究,期望能够深化对急性心力衰竭治疗的认识,为临床医生提供更多有效的治疗选择,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和生存率。
2. 正文2.1 重组人脑利钠肽的作用机制重组人脑利钠肽是一种重要的内源性调节剂,具有多种生物学功能。
在心力衰竭患者中,重组人脑利钠肽的作用机制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重组人脑利钠肽能够降低心脏前负荷,通过扩张血管和促进利尿利钠的作用,减少心脏负荷,降低心脏的后负荷,从而改善心脏的收缩和舒张功能。
重组人脑利钠肽治疗心力衰竭疗效观察李永才【摘要】目的观察重组人脑利钠肽治疗心力衰竭的临床疗效.方法将入选的心力衰竭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予常规药物治疗,治疗组在常规药物治疗基础上加用重组人脑利钠肽治疗.结果两组治疗后较治疗前临床症状、射血分数、血浆N末端B型利钠肽原(NT-proBNP)以及6 min步行试验均有改善(P<0.05).治疗后两组间相比,治疗组患者临床症状、射血分数、血浆NT-proBNP以及6min步行试验改善明显(P<0.05).结论重组人脑利钠肽可有效治疗心力衰竭,且安全性高,无明显不良反应.【期刊名称】《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年(卷),期】2012(010)012【总页数】2页(P1512-1513)【关键词】重组人脑利钠肽;心力衰竭;血浆N末端B型利钠肽原【作者】李永才【作者单位】山西省晋城煤业集团总医院,048006【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541.6;R256.2心力衰竭是一种以心室功能不全、神经内分泌激活、肾素-血管紧张素-固酮系统(RAAS)的活性增强和外周血流分布异常为特征的复杂的临床综合征,是许多疾病的终末环节,已成为心血管疾病的重要死亡原因之一。
重组人脑利钠肽(rh BNP)作为一种治疗心力衰竭的新型药物,显示出比传统治疗心衰的药物不可比拟的优势。
现就重组人脑利钠肽治疗心力衰竭疗效进行探讨。
1 资料与方法1.1 临床资料将2009年10月—2011年6月就诊于我院门诊及住院的心力衰竭患者60例,按1∶1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
治疗组30例,年龄(58.3±8.6)岁,男18例,女12例;对照组30例,年龄(56.7±9.4)岁,男16例,女14例。
两组患者年龄、性别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入选标准心力衰竭Ⅲ级~Ⅳ级;年龄40岁~70岁;收缩压≥90 mm Hg(1 mm Hg=0.133 k Pa),舒张压≥60 mm Hg;可合并有冠心病、高血压、扩张型心肌病、肺心病等疾病。
重组人脑利钠肽治疗顽固性心力衰竭临床疗效观察张德春【摘要】Objective To observe the effect of recombinant human brain natriuretic peptide(rhBNP) for the treatment of refractory heartfailure(RHF). Methods 86 inpatients with RHF were randomized into the conventional therapy plus nitroglycerin group (NTG group,n = 43) and the conventional therapy plus rhBNP group(rhBNP group,n = 43). The NTG group was intravenously pumped with NTG in a dose of 5 μg/min by intravenous pumping at first,then increased in ramp of 5 - 10 μg per 3 - 5 min to 20 jug/mm for continuous 3 d(the ramp depend on the blood pressure and the heart rate of patients). The rhBNP group was intravenously pumped with rhBNP in a dose of 1. 5 - 2. 0 jug/kg, min by intravenous injection at first,then increased to 0. 007 5 - 0. 010 0 jug/kg min lasting for continuous 3 d. Both NTG and rhBNP were stopped and the regular anti-heart failure therapy was adopted. The clinical symptoms including blood pressure, urine volume,dyspnea, heart function, the level of plasma BNP,creatinine,K+and Na+ in both two groups were observed after 7 d treatment of routine anti-HF. Results Compared with the NTG group, the clinical symptoms, heart function, the level of plasma BNP in the rhBNP group were significantly improved(P<0. 05). There was no difference in the incidence of adverse reactions in two groups(P>0. 05). Conclusion rhBNP could significantly improve the clinical symptoms,heart function and the level of plasma BNP in the patients with RHF, which hassignificant effect and high safety for the treatment of RHF.%目的探讨重组人脑利钠肽(rhBNP)治疗顽固性心力衰竭(RHF)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将86例RHF 患者采用单盲法随机分为常规治疗联合静脉滴注硝酸甘油(NTG)治疗组(NTG 组,n=43)和常规治疗联合rhBNP治疗组(rhBNP组,n=43).NTG组患者NTG初始以5 μg/min的速率静脉泵入,然后根据患者的血压、心率,每3~5分钟增加5~10 μg,至20 μg/min,连用3 d;rhBNP组rhBNP首次负荷剂量1.5~2.0 μg/kg静脉推注,继而以速率0.007 5~0.010 0 μg·kg-1·min-1,连续静脉泵入3 d.停用NTG和rhBNP后,继续常规抗心力衰竭治疗,7 d后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临床症状、心功能、尿量,以及血浆BNP、肌酐、钠、钾浓度的变化及不良反应的发生率.结果与NTG组比较,rhBNP组患者临床症状(血压、尿量、呼吸困难程度)、心功能及血浆BNP水平都得到明显改善(P<0.05);且rhBNP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与NTG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rhBNP能明显改善RHF患者的临床症状、心功能及血浆BNP水平,其用于治疗RHF疗效显著,安全性高.【期刊名称】《重庆医学》【年(卷),期】2012(041)027【总页数】4页(P2804-2806,2809)【关键词】利钠肽,脑;硝酸甘油;心力衰竭【作者】张德春【作者单位】重庆市万州区人民医院心血管内科,404000【正文语种】中文顽固性心力衰竭(refractory heart failure,RHF),又称难治性心力衰竭,主要是指部分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经卧床休息、控制饮食,采用利尿剂、洋地黄、血管扩张及血管紧张素抑制剂(ACEI)等治疗后,临床症状不能得到有效控制或改善,甚至加重,为心血管内科的一种高危病,病死率高,目前缺乏有效的治疗方法[1]。
重组人脑利钠肽联合硝普钠治疗难治性心力衰竭的疗效观察薛 蓉,张 萍摘要:目的 观察冻干重组人脑利钠肽(rhBNP )联合硝普钠对难治性心力衰竭(RHF )患者的临床疗效,以及对心功能㊁血清N 末端脑钠肽原(NT proBNP )和去甲肾上腺素(NE )水平的影响㊂方法 选取2012年1月 2014年2月在大同市第三人民医院心内科住院的RHF 患者65例㊂按照数字随机法原则将患者分为两组,对照组在常规药物治疗基础上加硝普钠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联合rhBNP 治疗,观察两组的临床疗效以及用药前㊁用药后7d 血清NT proBNP ㊁去甲肾上腺素㊁左室舒张末内径(LVEDD )及左室射血分数(LVEF )变化㊂结果 观察组显效率和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77.14%vs 50.00%;91.43%vs 66.67%,P <0.05);用药后7d ,两组血清NT proBNP 和NE 水平较用药前均显著降低(P <0.01),并且观察组血清NT proBNP 和NE 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 <0.01);与用药前相比,观察组LVEDD 显著降低(P <0.01),对照组LVEDD 降低不明显(P >0.05),两组LVEF 值均提高(P <0.01)㊂结论 rhBNP 联合硝普钠治疗顽固性心力衰竭效果优于单用硝普钠,并改善患者心功能,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相当㊂关键词:难治性心力衰竭;重组人脑利钠肽;硝普钠;去甲肾上腺素 中图分类号:R541.6 R256.2 文献标识码:B d o i :10.3969/j .issn .16721349.2015.06.039 文章编号:16721349(2015)06081102 难治性心力衰竭(RHF )指在严重器质性心血管疾病的基础上出现的持续性顽固性左㊁右心力衰竭或全心力衰竭,其特点是病情进展迅速㊁治疗难度大㊁对传统抗心力衰竭治疗药物反应差,预后差㊁死亡率高㊂冻干重组人脑利钠肽(rhBNP )是人工模拟内源性的脑钠肽(BNP )而合成的一种多肽,具有利钠排水和扩血管作用,可拮抗交感神经及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并降低心脏容量,从而改善心力衰竭患者的临床症状[1]㊂2010年我国心力衰竭指南推荐重组人脑利钠肽用于慢性心力衰竭急性加重期的治疗㊂本研究观察rhBNP 联合硝普钠对RHF 患者的临床疗效,以及对RHF 患者心功能㊁血清NT proBNP 和去甲肾上腺素(NE )水平的影响㊂1 资料与方法1.1 研究对象 选取2012年1月 2014年2月在大同市第三人民医院心内科住院的老年难治性心力衰竭患者65例,基础病因:扩张性心肌病18例,缺血性心脏病28例,高血压性心脏病10例,风湿性瓣膜病9例㊂按照数字随机法原则将患者分为两组,对照组30例,年龄73.6岁ʃ5.6岁;观察组35例,年龄70.2岁ʃ6.8岁㊂两组患者性别㊁年龄㊁病因㊁心功能分级㊁药物治疗等因素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㊂1.2 入选标准 难治性心力衰竭诊断标准:即存在不可逆转的原发病损害,如多部位心肌梗死,心室间隔穿孔,器质性心瓣膜功能异常,乳头肌和/或腱索断裂,室壁瘤,原发性或继发性弥散性心肌损害如心肌病;慢性有症状心力衰竭超过半年以上,心力衰竭的症状和体征在正规抗心力衰竭药物治疗下持续不见好转或进行性恶化,时间超过4周㊂1.3 排除标准 急性心肌梗死㊁休克㊁低血容量㊁收缩压<140mmHg (1mmHg=0.133kPa )㊁严重肝肾功能损害[谷丙转氨酶(ALT )大于正常值上限2倍,血肌酐作者单位:山西省大同市第三人民医院(山西大同037008),Email :xuerongdt@大于177μmol/L (男)或大于146μmol/L (女)]㊁恶性肿瘤㊁血液病㊁自身免疫性疾病㊁肥厚型心肌病㊁限制型心肌病㊁缩窄性心包炎㊁本药过敏者㊂1.4 方法1.4.1 治疗方法 所有患者均采用心力衰竭常规治疗,包括吸氧㊁卧床休息㊁低盐饮食㊁应用利尿剂㊁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㊁洋地黄和儿茶酚胺类药物㊁治疗原发病等㊂对照组给予硝普钠(北京双鹤现代医药技术有限责任公司),起始剂量10μg/min 静脉泵入,然后根据治疗反应每5min ~10min 增加5μg ,直至达到临床效应,根据患者血压及心力衰竭缓解情况调节剂量㊂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rhBNP (成都诺迪康生物制药有限公司),以1.5μg/kg 负荷量静脉推注后再以0.0075μg/(kg ㊃min )~0.01μg/(kg ㊃min )持续静脉泵入㊂1.4.2 血清NT proBNP 和NE 的测定 用药前㊁用药后7d 收集所有患者血清,保存于-20ħ冰箱,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 )方法测定两组患者用药前后血清NT proBNP 和NE 水平㊂ELISA 试剂盒购自美国BD 公司㊂1.4.3 疗效评估 药物治疗的有效性依据心功能级别改善情况评估,显效:心功能改善ȡ2级;有效:心功能提高1级;无效:心功能级别不变㊁恶化或死亡㊂1.4.4 心功能评估 使用超声心动图评估用药前㊁用药后7d 两组患者左室舒张末内径(LVEDD )及左室射血分数(LVEF )㊂1.5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16.0软件处理,计量资料用均数ʃ标准差(x ʃs )表示,多组均数的比较采用方差分析,两两比较采用LSD 法,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 <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㊂2 结 果2.1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见表1)表1 两组临床疗效的比较例(%)组别n 显效有效无效总有效观察组3527(77.14)1)5(14.29)3(8.57)1)32(91.43)1)对照组3015(50.00)5(16.67)10(33.33)20(66.67)与对照组比较,1)P <0.05㊂㊃118㊃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2015年6月第13卷第6期2.2 两组血清NT proBNP 和NE 水平比较 与治疗前相比,两组用药后7d 血清NT proBNP 和NE 水平均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1);并且用药后7d ,观察组血清NT proBNP 和NE 水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1)㊂详见表2㊂表2 两组血清NTproBNP 和NE 水平比较(x ʃs )pg/mL组别nNT proBNP用药前用药后7dNE用药前用药后7d观察组353227.1ʃ734.21096.2ʃ286.61)2)798.3ʃ58.5194.5ʃ51.51)2)对照组303170.3ʃ699.61416.2ʃ370.51)765.5ʃ57.2246.9ʃ56.31)与同组用药前相比,1)P <0.01;与对照组用药后相比,2)P <0.01㊂2.3 两组心功能的比较 与用药前相比,观察组LVEDD 显著降低(P <0.01),对照组LVEDD 降低不明显(P >0.05),两组LVEF 值均提高(P <0.01)㊂详见表3㊂表3 两组LVEDD 和LVEF 比较(x ʃs )组别nLVEDD (mm )用药前用药后7dLVEF (%)用药前用药后7d观察组3564.2ʃ3.162.0ʃ3.01)36.3ʃ5.041.2ʃ4.71)对照组3065.1ʃ4.163.3ʃ3.936.5ʃ4.939.6ʃ6.1与同组用药前相比,1)P <0.01㊂2.4 两组用药期间不良反应 观察组发生头痛3例(8.57%),低血压8例(22.85%),而对照组发生头痛2例(6.67%),低血压6例(20.00%),两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㊂低血压患者给予多巴胺治疗后血压升至100/60mmHg 以上,停药后头痛及低血压症状消失㊂用药期间两组均未出现心动过速㊁室性心动过速和血小板减少等不良反应㊂3 讨 论RHF 是在严重器质性心血管疾病的基础上出现的持续性顽固性左㊁右心力衰竭或全心力衰竭,其对传统抗心力衰竭治疗药物的反应性差,治疗难度大,一直是困扰心内科医生的重要难题㊂神经内分泌机制的过度激活是心力衰竭的重要发病机制,并在心力衰竭进展中发挥重要作用㊂心力衰竭时心输出量降低,可激活交感神经系统,从而促进儿茶酚胺如NE 的释放㊂NE 的释放代偿性增加心肌收缩力,提高心输出量㊂但NE 的持续存在对心脏又具有毒性,不仅会增加心肌耗氧量,降低心肌细胞对儿茶酚胺的敏感性,还可促进心肌细胞凋亡㊁肥大,加速心脏纤维化的发生,促进心脏结构的进行性重塑,加速心力衰竭的发生㊂BNP 是心室肌细胞在室壁张力增加时分泌的一种体液因子,它主要通过结合血管平滑肌和内皮细胞表面的A 型脑钠肽受体(NPR A )发挥广泛的生物学作用,包括利钠㊁排水㊁扩血管效应,降低心脏前后负荷,增加心输出量,改善心力衰竭患者的呼吸困难[2]㊂rhBNP 是32个氨基酸组成的具有BNP 活性的一种人工合成肽㊂2001年美国FDA 批准rhBNP 用于急性失代偿心力衰竭的治疗㊂研究已经显示rhBNP 在治疗慢性心力衰竭急性加重期的显著疗效[3]㊂但rhBNP 联合硝普钠治疗难治性心力衰竭的临床疗效国内鲜有报道㊂本研究观察rhBNP 联合硝普钠对难治性心力衰竭患者的疗效结果显示,rhBNP 联合硝普钠治疗组的临床疗效明显优于单用硝普钠组,并且安全性方面与硝普钠组相当,进一步证实了rhBNP 在治疗急性心力衰竭中的临床价值㊂硝普钠具有较强的扩张小动脉㊁小静脉作用,然而这些扩血管作用同时会反射性激活交感系统㊂rhBNP 不仅扩血管,还具有拮抗交感神经的作用,因此二者联合可能抵消硝普钠对交感系统的激活作用,从而对心力衰竭患者产生更显著的疗效㊂本研究结果也显示rhBNP 联合硝普钠组治疗后1周血清NT proBNP 和NE 水平显著降低,并且心功能明显改善,射血分数提高㊂NT proBNP 与BNP 来源于同一前体,生物半衰期更长更稳定,是比BNP 更敏感可靠的心力衰竭诊断㊁预后评价指标㊂鉴于rhBNP 还具有拮抗肾素血管紧张素(RAS )系统的作用,抑制成纤维细胞增殖[4,5],抑制心肌肥大㊁凋亡及炎症反应[6],延缓心脏重塑的进展㊂结合临床观察结果,推测rhBNP 和硝普钠联合治疗可能延缓心脏重塑的进展,改善患者的远期预后,但是这些假设需要进一步的临床研究验证㊂总之,本研究结果显示rhBNP 联合硝普钠对难治性心力衰竭的短期疗效优于硝普钠,并且可以改善心功能,对rhBNP 联合硝普钠是否能改善难治性心力衰竭患者的生存率值得进一步随访观察㊂参考文献:[1] Rubattu S ,Sciarretta S ,Valenti V ,et al .Natriuretic peptides :An update on bioactivity ,potential therapeutic use ,and implication incardiovascular diseases [J ].Am J Hypertens ,2008,21(7):733741.[2]Volpe M.Natriuretic peptides and cardio renal disease [J ].Int J Cardiol ,2014,176(3):630639.[3] Brunner La Rocca HP ,Kaye DM ,Woods RL ,et al .Effects of intravenous brain natriuretic peptide on regional sympathetic ac -tivity in patients with chronic heart failure as compared with healthycontrol subjects [J ].J Am Coll Cardiol ,2001,37(5):12211227.[4] Huntley BK ,Sandberg SM ,Noser JA ,et al .BNP induced acti -vation of cGMP in human cardiac fibroblasts :Interactions with fi -bronectin and natriuretic peptide receptors [J ].J Cell Physiol ,2006,209(3):943949.[5] Huntley BK ,Ichiki T ,Sangaralingham SJ ,et al .B type natri -uretic peptide and extracellular matrix protein interactions in hu -man cardiac fibroblasts [J ].J Cell Physiol ,2010,225(1):251255.[6] He J G ,Chen YL ,Chen BL ,et al .B type natriuretic peptide at -tenuates cardiac hypertrophy via the 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ss1/smad7pathway in vivo and in vitro [J ].Clin Exp PharmacolPhysiol ,2010,37(3):283289.(收稿日期:20150112)(本文编辑郭怀印)㊃218㊃C H I N E S EJ O U R N A L O FI N T E G R A T I V E M E D I C I N E O N C A R D I O /C E R E B R O V A S C U L A R D I S E A S E J u n e 2015 V o l .13 N o .6。
重组人脑利钠肽治疗难治性心力衰竭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分析【摘要】目的:分析重组人脑利钠肽治疗难治性心力衰竭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
方法:将2015年6月至2016年8月作为研究时段,选择此段时间内96例难治性心力衰竭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8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采用rh-BNP治疗,而后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和治疗前后各项指标的变化。
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1.66%、对照组为72.91%,存在显著差异,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
治疗前两组患者心功能指标比较P>0.05,无统计学意义。
治疗后,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结论:采用重组人脑利钠肽治疗难治性心力衰竭的临床效果显著,可有效的改善心脏功能,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关键词】重组人脑利钠肽;难治性心力衰竭;心功能心力衰竭是在心脏结构和功能发生异常而引起正常的心脏摄血能力不足而导致机体血液循环障碍引发体循环和肺循环淤血的症状,而难治性心力衰竭是采取卧床休息、强心剂以及利尿剂等治疗措施后症状仍得不到缓解[1]。
临床上只能通过一些药物来控制患者疾病的发展,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此次主要针对重组人脑利钠肽治疗难治性心力衰竭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展开研究和分析,现做如下报道: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将2015年6月至2016年8月作为研究时段,选择此段时间内96例难治性心力衰竭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共48例,其中男性28例、女性20例,年龄49~74岁,平均年龄为(64.8±6.5)岁。
病程3~14年,平均病程为(8.3±3.7)年。
观察组共48例,男性27例、女性21例,年龄47~72岁,平均年龄为(57.8±7.4)岁。
病程4~15年,平均病程为(9.3±5.2)年。
两组患者比较年龄、性别等一般资料差异无较大差异,P>0.05,有数据分析统计的意义。
重组人脑利钠肽治疗顽固性心力衰竭的临床观察与护理发表时间:2014-07-02T15:49:52.123Z 来源:《中外健康文摘》2014年第14期供稿作者:王明全刘佳云刘亮[导读] 近年因重组人脑利钠肽的使用,使得对心衰的治疗又有了新的进展。
王明全刘佳云刘亮 (太原市人民医院 030001)【摘要】目的观察重组人脑利钠肽(rhBNP)治疗顽固性心力衰竭的疗效。
方法选择21例因顽固性心力衰竭住院,经强心剂、利尿剂治疗3天左右仍未好转的患者。
在原方案的基础上,应用重组人脑利钠肽静脉泵注,首先以1.5μg/ kg 静脉推注后,以每分钟0.0075μg/ kg 连续静脉微量泵入72小时,全部病例排除其他内科严重疾病,治疗前后均进行测心率、体重、肝功能、肾功能、离子、血浆N 末端脑利钠肽前体(NT-proBNP) 、用超声心电图测量左室射血分数(EF)。
动态观察血压、尿量、临床症状、体征。
结果 21例中,显效10例,有效9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90.5%。
结论重组人脑利钠肽治疗顽固性心力衰竭治疗安全有效。
【关键词】心力衰竭重组人脑利钠肽护理【中图分类号】R473.5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5085(2014)14-0232-01 心力衰竭是各种心脏结构或功能性疾病导致心室充盈及(或)射血能力受损而引起的一组综合征,是多数心血管疾病的最终转归,也是导致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
顽固性心力衰竭是指心功能分级在 III-IV 级的心力衰竭患者,在适当而完善的洋地黄制剂、利尿剂和神经激素拮抗剂治疗、消除合并症和诱因后,症状和临床状态仍未能改善或很快复发或进行性恶化[1],死亡率高。
近年因重组人脑利钠肽的使用,使得对心衰的治疗又有了新的进展。
我科2010年1月-2013年7月,采用重组人脑利钠肽治疗顽固性心力衰竭患者21例,取得良好效果,现将效果及护理体会介绍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2010年1月-2013年7月因顽固性心力衰竭住院,经强心剂、利尿剂治疗3天左右仍未显效好转的21例患者,其中男13例,女8例,年龄58-86岁,按NYHA分级,心功能III级17例,IV级6例,原发病因:冠心病14例,高血压心脏病6例,扩张性心肌病1例。
多巴酚丁胺联合冻干重组人脑利钠肽治疗难治性心衰护理中的观察与体会摘要:目的探讨多巴酚丁胺联合冻干重组人脑利钠肽治疗难治性心衰观察和护理。
方法对 50 例多巴酚丁胺联合冻干重组人脑利钠肽治疗心衰病例进行护理分析。
结果多巴酚丁胺联合冻干重组人脑利钠肽治疗难治性心衰效果明显。
结论多巴酚丁胺联合冻干重组人脑利钠肽是治疗难治性心衰的有效方法,严格完善的护理措施,促进患者康复。
关键词:多巴酚丁胺;冻干重组人脑利钠肽;难治性心衰;护理体会难治性心衰是指经去除诱因、休息、氧疗、限盐、强心利尿、扩血管等常规治疗后效果仍较差,心衰症状持续存在的情况,严重威胁患者生命安全。
笔者所在科近年来用多巴酚丁胺联合冻干重组人脑利钠肽治疗难治性心衰取得了较好的疗效,现将治疗过程中的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住院患者 50 例,男 35 例,女 15 例,年龄 45-75岁,心功能分类标准,心功能Ⅲ级 35 例,Ⅳ级 15 例。
病因:扩张性心肌病 30 例,陈旧性心肌梗死 12 例,高血压性心脏病 8 例。
1.2 方法在常规使用强心、利尿扩血管药物无效后,改成联合使用多巴酚丁胺、冻干重组人脑利钠肽治疗。
多巴酚丁胺10-20 mg 加入 5% 葡萄糖注射液 250ml 内静脉滴注,一般滴速20 滴 / min,可根据血压及时调整滴速,控制血压 90 -100 /60 -70 mmHg为宜,连续 24 h 维持滴注,5 - 7 d 为 1 个疗程,心衰症状控制后慢慢减量至停用。
冻干重组人脑利钠肽首先于1-2 min内,静脉推注负荷剂量1.5μg/ kg。
然后给予维持剂量0.015μg/ kg,维持时间24-48 h。
2 观察与体会2.1 保证药物剂量准确给药前先检查输液泵的性能是否完好,输液管道是否通畅,并予浅静脉留置,按要求调整好泵速,在药物输入过程中,密切观察,输液泵出现报警时应及时排除故障。
告知患者家属不要随意调节输液泵速,保证冻干重组人脑利钠肽、多巴酚丁胺匀速滴入,达到治疗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