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涂料染色工艺 (1)
- 格式:docx
- 大小:64.00 KB
- 文档页数:10
新型的染色、印花技术介绍时代在进步,染色、印花技术在不断推陈出新,现在出现的新技术有哪些?下面为大家介绍分享。
1.小浴比、低哈液染色技术染色过程中若能在保证产品质量的前提下尽可能地降低浴比,则可以达到提高染料利用率、节水节能、减少废水排放的目的。
这就促进了小浴比、低给液染色技术的发展。
近年来许多小浴比、低给液新型染色加工设备相继投人工业化应用,其浴比最小可达到1:2,如德国第斯公司的Luft-roto plus气流染色机、Then公司的高温高压雾化染色机,其浴比最小分别可达1‘3和1:2左右,减少废水排放达30%一50%,节约大量的水、电、汽、能耗及染化药剂。
目前低给液染色技术主要以喷雾、泡沫及单面给液方法为主,降低给液率,从而可减少废水发生量。
2.超临界二札化谈流体染色技术超临界二氧化碳流体染色,即在封闭的体系内升温和加压至超过Co:的临界温度(31. 1 `C)和临界压力(7.39MPa)后,Co:转变成超临界流体状态。
其具有气体的流动性,可均匀分布在整个容器中,又具有跟液体一样甚至更强的溶解能力,可溶解分散染料及其他非极性和低极性物质。
染色时,超临界Co:流体起染色介质作用,在温度为31.1℃以上(一般为80一160℃之间,根据染色织物而定),压力为20一30MPa条件下染色一定时间,染色结束后减压,Co:可重复利用。
此种方法完全无废水排放,节约资源,但设备投资高。
3.微胶囊染料染色和印花技术微胶囊技术是近几十年来迅速发展的新技术,用于染整工业是随着它用于无碳复写纸后才受到重视,可用作微胶囊染料和涂料的染色和印花,微胶囊整理剂的功能整理等。
其更多的用途正不断被开发研究。
利用微胶囊技术可以实现非水系染色,如静电染色等,从而可以降低废水处理的负担。
所谓微胶囊染料染色和印花是指以染料或涂料为芯材,以天然或合成高分子物为壁材,采用相分离法和界面聚合等方法制备成微胶囊染料,借助电场力、磁场力或常规方法进行染色或印花,通过染料转移向纤维吸附扩散,水洗后完成染色或印花过程。
染整工艺与原理涂装工艺:1. 制备:(1)表面处理:进行除锈、打磨、抛光、刻纹等表面处理,确保待涂装表面清洁,光滑,无污垢和灰尘,并吸收一部分底漆,准备好涂装的基面。
(2)喷溶剂:利用喷枪分散轻质溶剂,使其逆流覆盖全表面。
2. 底漆涂装:(1)施工环境控制:室内温度控制在20~25℃之间,湿度控制在30%~60%范围内,避免有油渍、灰尘及大量积水。
(2)施工准备:分漆桶内的涂料搅拌均匀,粗梳筛通后,倒入涂料杯内。
2. 中涂装:(1)施工前的准备:中涂面层的着色以及固化剂的添加工作,混合均匀后将涂料放入涂料杯内,再次搅拌均匀,并经梳筛通道筛网。
(2)喷枪调整:各调节开关改为实际用料相应状态,并调整喷嘴直径与施工压力,最后做好喷枪压力与噪声试验,保证效果达到要求。
3. 面漆涂装:(1)施工前准备:搅拌均匀涂料,检查面漆涂装效果,经梳筛通道筛网,保证涂料细腻不凝块。
(2)喷枪调整:确定喷枪和涂料的压力,调整喷枪的噪音、速度和喷头的大小,可保证良好的喷涂效果。
4. 固化:(1)烘烤:添加固化剂的涂件,进行人工烘烤,以提高涂件固化效果。
(2)自然固化:不加固化剂的涂件,可而采用自然固化的方法,让涂件自行固化。
5. 检查:(1)瞬时笺检查:观察涂装平整度、固定性以及釉色深浅和色调均匀性。
(2)持久笺检查:检查涂件的耐用性、耐磨性、耐腐蚀等抗性。
涂装工艺原理:1. 涂料喷射原理:涂料喷射原理是利用压缩空气将油漆或者其他涂料喷射到物体表面,形成坚固保护膜。
2. 溶剂清洗原理:涂装前,通过溶剂清洗原理,使涂装表面彻底清洁,清除表面污垢、抹平表面瑕疵对表面流平性进行修整。
3. 压力控制原理:控制压力,控制涂料,使涂料均匀、分散,避免涂层太厚或太薄,提高涂层的效果。
4. 温度控制原理:控制施工环境的温度和湿度,以保证涂料的正常使用和固化过程。
5.烘烤原理:通过控制烘烤炉温度和湿度,来改变基体物质的形态和物性,使其产生反应、形成合金或固化反应来达到涂料固化的效果。
涂料染色一前言印染行业是用水大户,能耗、用水及污水排放在染整加工成本中占据很大比例。
若采用活性、还原染料等染色,加上水洗、还原氧化、皂洗等工艺,用水和排水量更多。
而采用涂料染色工艺可以代替部分活性、还原染料的染色工艺,能够大大减化工艺流程,减少化学药品和污水的排放,大大降低染化料的使用,污染物排放基本为零,因此该工艺已成为当前节能节水、少污减排和清洁生产的有效途径。
涂料染色最早出现,可追溯到上世纪 6O年代,但远没有涂料印花技术应用广泛。
最近十几年随着粘合剂等助剂性能的改善和提高,其应用越来越广泛。
使用方法主要有两种,一种方法如涂料印花一样,用粘合剂将其机械性地包覆在纤维表面,如若粘合剂用量与印花使用量相同,则手感极差,因而将粘合剂使用量减少到1/5 ~1/10,再经柔软处理,既能使涂料包覆在纤维上,又能保持良好的手感,但摩擦牢度、皂洗牢度下降;此种方法一般采用轧染工艺,只能用于表面平整的织物,且得色较浅,只能生产中浅色品种。
第二种染色方法是纤维变性法,即用变性剂使纤维变性成阳荷性,使之能吸附阴荷性的涂料颗粒,靠静电引力将涂料吸附在纤维上。
由于涂料已研磨成带阴荷性的细微粒子,而变性剂是具有反应性官能团的阳离子树脂,在与纤维反应后,使纤维素纤维不再带有负电荷而变成阳荷性,对阴离子涂料微粒产生强力的静电吸引力而使纤维着色。
此种方法多采用浸染工艺,对处理织物的适应性广,不仅可用于表面平整的织物,更多用于凹凸不平的织物,如蜂巢、编织、针织等产品,以及棒针绒线衫、羊毛衫以及各种成衣染色产品。
由于涂料的透染能力差,染色时呈明显的环染现象,故其搓洗、摩擦牢度不高。
这种缺陷却正是成衣的仿旧风格所需求的。
没有环染现象染料,不论其湿牢度怎么差,也很难达到类似的仿旧风格。
由于涂料染色的环染现象,要获得成衣的仿旧风格,仅需加些助剂在石磨机中或在工业洗衣机中进行水洗磨,就可获得仿旧风格。
如不需要仿旧风格,可不做洗磨处理。
染色工艺流程
《染色工艺流程》
染色工艺是一种常见的纺织加工工艺,通过将纺织品浸泡在染料溶液中,使其吸收染料分子并固定在纤维上,以达到着色的目的。
染色工艺流程包括预处理、染色、后处理三个主要步骤。
首先是预处理,它是染色工艺中的重要环节。
预处理的目的是为了去除纺织品上的杂质、油脂和残余的加工剂,以保证染色效果的均匀和牢固。
预处理步骤包括浸泡、洗涤和脱水等过程,还可能涉及脱碱、脱渍等操作,以确保纺织品表面的清洁度和光泽。
接下来是染色过程,它是将预处理后的纺织品浸泡在染料溶液中的关键环节。
染色过程的操作需要严格控制时间、温度、染料浓度和PH值等参数,以确保染色效果的一致性和稳定性。
对于不同种类的纤维和染料,染色过程可能有所不同,需要根据具体的情况进行调整和控制。
最后是后处理,它是染色工艺中最后的环节。
后处理的目的是为了将染色后的纺织品经过固色、洗涤、脱水等过程,使染料分子充分固定在纤维上,以保证染色的牢固性和耐久性。
同时还需要对染色后的纺织品进行整烫、平整等加工,以确保其外观和手感的一致性。
总的来说,染色工艺流程涉及到预处理、染色和后处理三个主要步骤,需要严格控制操作参数以确保染色效果的一致性和稳
定性。
同时,染色工艺还需要根据不同种类的纤维和染料进行调整和控制,以满足不同客户的需求和要求。
uv涂料生产工艺
UV涂料是一种新型的环保型光引发型涂料,其生产工艺经过了多年的改进和研发,现在已经非常成熟和高效。
首先,UV涂料的生产工艺包括原材料准备、涂料配方、搅拌混合、光引发、涂料过滤、包装等多个环节。
在原材料准备环节,需要准备好所需的各种化学原料,如脂肪酸、纤维素、颜料、填料等。
这些原料需要按照一定的配方比例准备好,以保证涂料最终的质量和性能。
接下来是涂料配方环节,根据产品的要求和客户的需求,工程师会根据所掌握的经验和技术知识,设计出适合的涂料配方。
涂料配方的合理性对于成品的品质有着很大的影响,所以这一步非常重要。
然后是搅拌混合环节,原料按照配方比例加入反应釜中,通过搅拌器进行均匀混合。
搅拌的时间和速度需要根据具体的情况进行控制,以确保涂料的质量和稳定性。
接下来是光引发环节,涂料经过混合后,在特定的波长下进行紫外线照射,紫外线能够引发涂料中的引发剂,使其发生光引发反应,从而使涂料固化和干燥。
然后是涂料过滤环节,涂料在进行光引发反应后,可能会产生一些不纯物质或颗粒杂质,所以需要通过过滤器进行过滤,以提高涂料的纯度和质量。
最后是包装环节,经过涂料过滤的涂料会被装入适当的容器中,通常是桶装或罐装,然后进行密封,完成UV涂料的生产过程。
总的来说,UV涂料生产工艺包括原材料准备、涂料配方、搅
拌混合、光引发、涂料过滤和包装等环节,每个环节都需要严格控制和操作,以确保涂料的质量和性能。
随着科技的进步和发展,UV涂料的生产工艺也会不断改进和完善,以满足市场
的需求和人们对环保的要求。
染色理论概述:把纤维浸入一定温度下的染料水溶液中,染料就从水相向纤维中移动,此时水中的染料量逐渐减少,经过一段时间以后,就达到平衡状态。
水中减少的染料,就是向纤维上移动的染料。
在任意时间取出纤维,即使绞拧,染料也仍留在纤维中,并不能简单地使染料完全脱离纤维,这种染料结合在纤维中的现象,就称为染色。
若把海绵浸入染液中,染料溶液也能进入海绵内部,可是即使时间长,染料溶液的浓度也不变化,将海绵取出绞拧时,染料和水同时又从海绵内挤出来,所以说海绵并未被染色。
(一)染色基本过程按照现代的染色理论的观点,染料之所以能够上染纤维,并在纤维织物上具有一定牢度,是因为染料分子与纤维分子之间存在着各种引力的缘故,各类染料的染色原理和染色工艺,因染料和纤维各自的特性而有很大差别,不能一概而论,但就其染色过程而言,大致都可以分为三个基本阶段。
1.吸附当纤维投入染浴以后,染料先扩散到纤维表面,然后渐渐地由溶液转移到纤维表面,这个过程称为吸附。
随着时间的推移,纤维上的染料浓度逐渐增加,而溶液中的染料浓度却逐渐减少,经过一段时间后,达到平衡状态。
吸附的逆过程为解吸,在上染过程中吸附和解吸是同时存在的。
2.扩散吸附在纤维表面的染料向纤维内部扩散,直到纤维各部分的染料浓度趋向一致。
由于吸附在纤维表面的染料浓度大于纤维内部的染料浓度,促使染料由纤维表面向纤维内部扩散。
此时,染料的扩散破坏了最初建立的吸附平衡,溶液中的染料又会不断地吸附到纤维表面,吸附和解吸再次达到平衡。
3.固着是染料与纤维结合的过程,随染料和纤维不同,其结合方式也各不相同。
上述三个阶段在染色过程中往往是同时存在,不能截然分开。
只是在染色的某一段时间某个过程占优势而已。
染料在纤维内的固着方式染料在纤维内固着,可认为是染料保持在纤维上的过程。
不同的染料与不同的纤维,它们之间固着的原理也不同,一般来说,染料被固着在纤维上存在着两种类型。
1.纯粹化学性固色指染料与纤维发生化学反应,而使染料固着在纤维上。
染色工艺流程染色工艺流程是指将染料牢牢地附着在纺织品上的过程。
下面是染色工艺流程的一般步骤。
首先,准备工作是非常重要的。
在染色前,必须将纺织品进行预处理,以去除其中的杂质和污渍。
预处理步骤包括洗涤、漂白和碱处理。
这些步骤可以通过机械或化学方法完成。
接下来,选择合适的染料。
染料的选择根据纺织品的材质和需要的颜色来确定。
不同的染料适用于不同的纺织品材质,比如棉、丝、毛织物等。
染料的选择还受到环境和健康因素的考虑。
然后是染色的主要步骤。
染色可以使用不同的方法,包括浸泡、搅拌和喷涂等。
在这些步骤中,染料被添加到含有适当浓度的盐和助剂的染料溶液中。
纺织品被浸入染料溶液中,确保每个纤维都能均匀地吸收染料。
染料进入纤维的过程称为渗透。
渗透完成后,纺织品需要进行固色处理,以确保染料能够牢固地附着在纤维上。
固色处理可以通过热处理、蒸汽处理或化学固色剂来完成。
这些处理提高了染料与纤维之间的相互作用,使染色更加持久。
固色处理完成后,纺织品需要经过漂洗和退染步骤。
漂洗是为了去除纺织品表面的多余染料和化学物质。
退染是为了纠正染色过程中的色差或不满意的颜色。
漂洗和退染可以使用水或化学物质来完成。
最后,纺织品需要进行清洗和干燥。
清洗可以去除最后的杂质和残留物,确保纺织品干净。
干燥则是为了使纺织品恢复干燥状态,以便进行后续的加工。
总之,染色工艺流程是一个复杂的过程,需要细致的操作和不同步骤的协调。
选择合适的染料,正确进行染色、固色和漂洗等处理是确保纺织品染色质量的关键。
只有经过仔细的工艺流程,才能生产出色彩鲜艳、牢固耐用的染色纺织品。
染料染色工艺染料染色是一种颜色性能和外观效果较高的涂料形式,成为现今社会应用最多的涂料之一。
染料染色工艺介绍了染料染色的原理及相关技术。
一、染料染色原理染料染色是由一种叫做染料的聚合物来吸附物质,以产生多种特殊的颜色。
染料染色可以将特定的情况和物质的颜色变换为不同的颜色,有了它,可以使得不同的材料具有特殊的色彩效果,起着装饰作用。
染料溶解在溶剂中,而染料本身具有优异的色泽和柔和的美感,因此,具有很强的装饰作用。
二、染料染色技术染料染色的技术主要包括空气染色、湿染色和湿法染色。
空气染色是将染料和溶剂混合在一起,在空气中进行染色过程,染料会渗入到物料的内部,因此具有很好的耐久性,可用于染色的表面也非常大。
湿染色是将染料溶于水溶液中,然后将物料浸入溶液中进行染色,湿法染色是将染料溶于油溶液中,然后将物料浸入溶液中进行染色,湿法染色比一般湿染色具有更强的颜色转变能力。
三、染料染色应用领域染料染色广泛应用于各个行业,如服装、家具、瓷砖、汽车、建筑材料等,也用于纸张、金属、塑料等行业。
它的颜色自由性较强,不但能满足色彩的多样性要求,而且能够很好的满足客户的装饰要求。
此外,染料染色具有环保、耐久性和色彩稳定性,能满足客户对环保、耐久性和色彩稳定性的要求。
四、染料染色的现状与发展染料染色在行业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但仍然存在一些不足,比如色彩效果和耐久性不够理想、加工成本偏高等。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近年来,研究者们通过发展新型染料或新型零碎技术,寻求更高的色彩效果和耐久性,以满足现代装饰的需求。
另外,随着经济的发展,技术的提高,以及资源的优化,染料染色技术也将取得更大的发展,以满足不断变化的市场需求。
总之,染料染色在现今社会有着广泛的应用,已经成为各种行业中不可或缺的一种装饰方式。
以现代化技术对染料染色技术进行进一步研究,有助于进一步提高染料染色的质量,让染料染色成为更为理想的涂料形式,从而满足现代装饰的不断变化的需求。
超细涂料轧染工艺作者:中山市新力华涂料有限公司江绍栋来源:《网印工业》 2015年第6期涂料印染技术具有工艺简单、色谱齐全、适应性强、成本低、节能节水、污染小等优点,越来越受到纺织行业的欢迎,蕴含着巨大的发展潜力,但同时也面临诸如色泽鲜艳度、牢度、手感等问题,从而限制了其应用范围。
本文采用4种超细涂料(GMT-432艳蓝、GMT-3000玫红、DAF-203嫩黄、DAF-504黑色,此四色接近潘通四原色为代表)对纯棉机织物进行轧染染色,研究了两种新型的涂料轧染工艺:超细涂料两浴两步法轧染和超细涂料一浴一步法染色。
比较了这两种染色方法与传统涂料轧染工艺之间的优势。
超细涂料两浴两步法轧染中,先对棉织物进行阳离子化浸扎处理。
使棉纤维表面带有正电荷,然后对阳离子化的棉织物进行阴离子性超细涂料轧染。
在阳离子改性实验中通过改变改性剂浓度、PH值、处理温度和时间等工艺参数,详细讨论影响棉纤维阳离子化的程度的主要因素。
超细涂料一浴一步法轧染中,将棉织物的阳离子改性过程和涂料染色过程合二为一,大大简化了染色的工艺流程。
实验中分析了染色液中阳离子改性剂的浓度、涂料浓度、粘合剂用量等对染色效果的影响。
阳离子改性剂的种类对于天然纤维素纤维进行阳离子接枝或改变其离子性的方法,一般称为阳离子改性处理,这类助剂被称为阳离子改性剂(按结构分),主要有胺化的环氧衍生物,这些化合物中一般都含有阳离子性的氨基,特别是季铵盐,而且大多属于反应型的,即一方面能与纤维牢固的键合,另一方面要使纤维成阳电荷。
阳离子改性剂可分为低分子化合物和高分子化合物两种。
离子改性过程中的影响因素目前关于棉织物涂料染色中的阳离子化改性研究多应用于涂料浸染。
即先用阳离子改性剂对纤维进行阳离子化预处理,使纤维表面带有正电荷,然后用带负电荷的涂料进行染色,通过涂料粒子和纤维上阳离子的静电引力作用,赋予纤维和涂料间一定的亲合力,从而使涂料吸附在纤维表面。
棉纤维阳离子化的过程取决于改性剂的种类不同,一般来说,随着改性剂的浓度增加,改性程度增加,从而使上染率和染色深度增加,但当浓度超过饱和值后,再增加改性剂浓度对颜色增深没有效果,若用量过多还会阻碍颜料粒子的上染。
现代常用染色方法现代常用染色方法现在很多都是用机器进行,那么常用染色设备及染色方法你了解多少,想要接触这一行业就要对行业有一定的了解,请看下面:染色方法根据把染料施加于织物和使染料固着在纤维中的方式不同,染色方法可分为浸染(或称竭染)和轧染两种。
(一)浸染将被染织物浸渍于染液中,通过染液循环及与被染物的相对运动,借助于染料对纤维的直接性而使染料上染,并在纤维上扩散、固着的染色方法。
特点适用于各种形态的纺织品的染色;间歇式生产,生产效率较低,适合小批量生产设备比较简单,操作较容易,适用于各种被染物的染色要求——均匀染液各处的温度和染料、助剂的浓度要均匀一致,被染物各处的温度也要均匀一致,否则就会染色不均,因此染液和染物的相对运动是很重要的。
浴比浸染时染液重量与被染物重量之比称为浴比。
染色浓度浸染时的染料用量一般用对纤维的百分数表示,称为染色浓度。
举例:被染物重50kg,浴比20:1,染色浓度为2%,则染液体积为1000L,所用染料重量为1kg。
影响均匀性的因素染料、助剂、温度、浓度、浴比浴比大,利于匀染,但染料利用率低、能耗大、废水多;浴比过小,易造成染色不匀;多次加入染料,使染色更均匀;加促染剂,提高染料利用率。
(二)轧染轧染是将织物在染液中经过短暂的浸渍后,随即用轧辊轧压,将染液挤入织品的组织空隙中,并除去多余染液,使染料均匀分布在织物上。
染料的上染是(或者主要是)在以后的汽蒸或焙烘等处理过程中完成的。
特点连续染色加工,生产效率高,适合大批量织物的染色,但被染物所受张力较大,通常用于机织物的染色,丝束和纱线有时也用轧染染色。
在30%~100%之间合纤:30%棉:65%~70%粘纤:90%要求:轧液均匀,一般用均匀轧车轧染工艺流程带液中的染液可以分为三部分:①被纤维所吸附的染液②留在织物组织的毛细管空隙中的毛细管染液③留在织物间隙中、在重力作用下容易流动的染液。
泳移所谓泳移是指织物在浸扎染液以后的烘干过程中染料随水分的.蒸发而向受热表面迁移的现象。
新型涂料染色工艺一、前言当今印染行业的能耗,用水及污水排放已占用染整加工很大的成本,若采用活性、还原染料等染色加上水洗、还原氧化、皂洗等工艺,用水,排水更多。
因此,采用新型的涂料染色代替部分活性、还原染料。
可以大大简化工艺,可节能%,减少用水%,节约蒸汽%、助剂%、烧碱10%、盐100%、染色涂料%,污染物基本达到零排放要求。
这已成为当前节能、节水、少污及清洁生产的一种途径。
⑴传统涂料染色至今存在着三大问题:○1手感硬糙,不适合做水洗酶洗休闲面料,因此影响了扩大生产的能力。
○2黏结滚筒,经常清洁生产设备,劳动强度大。
○3只能局限于浅中色,不能染中深色。
⑵新型的涂料染色工艺最大的特点在于:采用增深技术使纤维带有阳电荷,而涂料分散剂中带有一定量的阴离子助剂,使纤维对涂料的吸附性提高从而提高了涂料染色的深度,能染中、深色,用湿摩擦牢度提高剂代替传统粘合剂,做到涂料固着和柔软一步法。
使染色产品的外观可和活性染料产品相似,而涂料的利用率比传统的粘合剂法提高了40-50%。
粘合剂法不能生产的深色品种,新型涂料染色产品基本能解决,为节能、节水、少污等清洁生产开创了一条新的染色途径。
⑶九十年代,水洗、砂洗等休闲服饰面料及服装开始流行,为了追求服装泛旧及朦胧感,吸尽法涂料染色开始问世。
若继续采用粘合剂方法涂料染色,手感及朦胧感极差,而且得色量极浅,造成大量涂料排放及浪费。
因此,日本大油墨公司、德国赫司脱公司在九十年代初先后开发了吸尽法涂料染色助剂,推动了涂料成衣染色及涂料浸染法的生产。
我在开发砂洗助剂司与工艺、设备的基础上先后研究合成了3代吸尽法涂料染色助剂,这种助剂能使纤维或织物上产生强电荷,然后在低温短时间内将相反电荷的涂料吸附到纤维或织物表面这种染色法和粘合剂法不同点在于:○1吸尽法涂料染色助剂对工艺的适应性广,而粘合剂法只适用于浸轧,焙烘法,不能用于浸染、卷染、成衣染色。
○2吸尽法涂料染色助剂对处理织物的适应性广,而粘合剂法只能用于表面平整的组织,不能用于凹凸不平的。
如蜂巢、编织、针织等产品。
如棒针绒线衫、羊毛衫以及各种成衣染色产品。
根据吸尽法这一机理,开发的第1代增深固色剂T为浸染法涂料染色及成衣染色产品开创了一条新途径,十余年来长盛不变。
第二代染色增深剂既能用于轧染又能用于浸染,通过大量的应用工艺的研究,第二代产品的效果已达到日本、德国、美国的同类产品,且布面游离甲醛低于20ppm。
第3代环保型涂料染色增深剂PNT完全达到了无醛、无APEO、无二十二种禁用物质的清洁生产要求。
它使用过程中不用调整pH值,变性后不会产生色变,是国内唯一的不变色的增深剂,且增深幅度更大、色泽更艳丽,改变了用粘合剂只能染中浅色状况,它既能用于轧染,又能用于浸染,既能做涂料包括染料的增深剂,又能作染料、涂料的固色剂,因为是环保型产品,为印染厂清洁生产缩短工艺、节水、节能、少污,开创了一条新的途径。
涂料染色湿摩擦牢度提高剂PG、PW的开发为涂料染色使用面进一步扩大,不但提高了牢度而解决了涂料染色手感粗糙,粘缸和粘辊筒等问题,实现了涂料染色和柔软一步法。
二、新型涂料轧染工艺1.涂料轧染工艺和活性染料轧染工艺对比:涂料染色和染料染色最大不同点在于:占用设备少、占地面积小、节水、节能、减少污水及化学品的排放(见图一)。
⑷图一:染料和涂料工艺对比2.新颖的涂料染色和传统涂料染色工艺对比新颖涂料染色工艺采用经增深织物表面已带阳电荷的纤维在涂料分散液中进行静电吸附,使涂料附着于纤维表面较传统粘合剂法更节省能源,同时大大提高涂料的利用率,使涂料只能做中浅色而达到能做中深色,因为不需要使用粘合剂,所以产品手感明显改善,基本和活性染料的手感相似。
(见图二):图二:涂料的提升率应用增深剂未用增深剂g/L3.新颖涂料染色增深剂用量的选择增深剂浓度增高,阳离子性也随着提高,有利于涂料和纤维产生静电吸附,尽管增深后的纤维对涂料的吸附性大大提高,但纤维上的活性基团是一定的,因此达到一定的深度后,不论是改善染色条件(温度、时间)还是增加增深剂的用量,产品的深度不再提高。
但当增深剂浓度达到一定浓度时,这种趋向变得缓慢甚至达到了平衡(见图三)。
因此一般增深剂只需少量应用,用量控制在4~8g/l 即可。
图三:增深剂用量对涂料的上染率的影响一般阳离子增深剂在碱性条件下,将会引入较多的阳离子基团进入增深的纤维上,随着pH 值升高,涂料的结色量也提高(见图四),但达到一定的pH 值(9~10时)也随之而趋向平衡,因此pH 控制不当会影响色泽的深浅,造成色差,国内外大部分的变性剂都要控制好pH 值,而增深剂PNT(第三代产品)不受pH 影响,从而减少了涂料染色因受pH 的影响造成的色差。
图四:增深剂PT 的pH 对涂料上染率的影响涂料红 涂料兰 涂料黄 相对上染率%值图五:增深剂PNT 与PT 的pH 对涂料上染率对比增深剂PNT----------- 增深剂PT从图四可看出环保涂料增深剂PNT 不受pH 值影响,可以在轧染或浸染过程中不用控制pH 值,染色时也不受pH 值影响而造成色差及缸差。
5.摩擦牢度提高剂PW 的应用涂料染色时,无论是用粘合剂法或增深后产生的离子吸附都是使涂料沉积于织物的表面,虽有较好的水洗牢度,但摩擦牢度较差,用粘合剂来提高摩擦牢度虽有一定的功效,但手感极差,又易粘辊,不适合于休闲服饰的泛旧加工,因此我们合成了改善摩擦牢度的助剂PW (轧染专用)、PG (浸染专用)。
达到了较为理想的效果(见表一),涂料染色产品进一步得到了扩展。
表一:湿摩擦牢度提高剂PW使用前后的比较表注:涂料50g/l、湿摩擦牢度提高剂PW 40g/l 二浸二轧→烘干湿摩擦牢度提剂PW和涂料同浴存放一周基本稳定,不变色,不飘油。
因此二者可以同浴轧染,又节约了一道工序(见表二)。
该助剂还有优良的手感,如果客户不是需特殊的手感,因而再节约一道柔软工序,达到了染色、固色、柔软一浴解决。
表二:湿摩擦牢度提高剂PW和涂料的同浴稳定性注:“OO”—稳定、“O”—较稳定。
三、涂料浸染工艺九十年代初,由于砂洗服装的流行[5],特别是牛仔裤在世界性流行和确立,促进了成衣染色的推动和发展⑹⑺。
涂料浸染工艺包括卷染、扎染、绞纱染色以及发展较快的成衣染色,这种工艺靠黏合剂无论从涂料的利用率、手感、染深性方面都是无法解决的。
1.染化料工艺的选择○1纤维增深剂无论是何种浸染的方式,但坯布和纱线一定要前处理均匀,毛效达到10公分以上,白度要均匀一致。
有利于阳离子增深剂和涂料均匀地吸附,减少色花和色差。
通过纤维的增深,使纤维阳离子化,三代增深剂性能如下(见表三):表三:增深剂性能使用T、PT一定要用碱调节pH=9~10,而PNT不用调节pH。
因此用PNT 不因为PH不同而造成的色差,所以浸染法应用PNT较为有利。
PNT用量,按颜色深浅而定,一般用量在3~6%()即可。
见图六○2染色温度:染色温度在60℃上染率最高,温度提高对某些不耐温的涂料反而影响上色率,染色时温度要逐渐升温,每分钟保持2-3度,升温太快上染速度很快极易染花。
○3染色时间:纤维上活性基团是有限的,当增深达到一定的饱和程度,即使改变染色条件(温度和时间)涂料并不能再吸附,因此一般20分钟已足够,深色产品可延长到30分钟。
○4染色的浴比:浸染法中成衣染色一定要浴比大,一般掌握在1:25—30,浴比太低,成衣在染浴中翻滚不均匀,增加与机械的摩擦力,极易造成白条、褶皱及色花。
○5增深后的水洗织物或纱线增深后一定要水洗呈中性,若不充分水洗,当涂料一加入就立即被残留在水溶液中的增深剂吸附,使涂料的利用率大大降低,一般要降低20%~30%。
涂料没有充分利用,染深性明显下降。
○6涂料的选用涂料一定要选用粒子小、粒径均匀、环保的涂料。
上海泗联的G型和新推出的F 型环保涂料是较为理想的染色涂料。
耐温性、日晒牢度F 型比G 型更又提高。
某些进口的涂料力份较高,价格较为适中,切勿用印花涂料代替染色涂料,对牢度及染深性都有降低。
涂料使用时应冷浴入染,逐渐升温到60℃(升温速率:2~3℃/min ),保温20min ,经冷水清洗掉未被吸附的涂料,然后进行固色。
○7固色剂的选择和应用 浸染法一般都采用增深后离子吸附涂料,虽然增深幅度很高,但摩擦牢度差,因此需进行固色。
但过去大量使用黏合剂固色用量高达6%~8%(),使用成本大而且手感硬糙、制成的休闲衣服缺乏良好的蓬松柔顺的手感。
我们合成了湿摩擦牢度提高剂PG (浸染专用),用量仅%~4%(),而且不用再上柔软剂就有较好的手感。
浸染工艺中特别是成衣染色和染缸卷染,应根据客户要求褪色的程度来决定工艺(见表四)。
表四:固色工艺选定表2.浸轧工艺的使用○1涂料的成衣染色工艺 成衣染色从T 恤、茄克发展到风衣、裙子、背包、围巾、头巾、沙滩装、羊毛(棉纱)衫。
因此由于休闲服的流行,涂料成衣染色前应根据成衣织物的规格、厚重、收缩性能、缝线、衬头、商标、附件(花边、纽扣、拉链)而定(8)。
不同纤维因吸湿性不同也会染出不同深浅的色泽。
染色浴比控制在1:25—1:30,浴比越大,越不会造成色花和色差。
PNT3-6%或 涂料x% 防污剂 %PT3-6%(pH=9-10) 60℃/20'HY 1g/L 90℃/15′ 酵素1%增深处理 60℃ 冷水 涂料染色 冷水 固色兼柔软 55℃/15′○2涂料成衣的扎染 扎染是我国民间颇为流行古老工艺,是靛蓝染色,蜡染衍生出来的一种工艺,但过去是藏青色单一品种,随着涂料染色,休闲服的盛行,目前部分牛仔流行的折皱法白条就是扎染的一种。
通过涂料的扎染用棉纱或编织带将织物扎紧,使其皱缩,部分形成机械防染作用,然后将结扎的织物在涂料染液中浸染,最后进行水洗折线、烘干。
由于涂料不会沾色,扎染后的产品色白分明。
而洗涤过程中也不会造成相互沾色。
在扎染过程可利用扎线的粗细和结扎的松紧程度来控制最后可获得深浅不一,条纹粗细不同的不规则花纹,还可扎成各种条、圈、块、花等各种不同的花纹,如扎染水平高又有一定的美术基础可扎去不同的花型形成一种工艺品,这种加工方法可用于茄克、T恤、头巾、裙子、沙滩装、牛仔裤上。
扎染的工艺可参照成衣染色相似,但浴比可缩小,一般浴比1:15~1:20即可,其流程如下:白坯布→结扎→变性[PNT4%()]→水洗→涂料染色→水洗去除浮色(异色防沾污剂HY ~1g/l)→固色(PG ~4g/l)→脱水→拆线→泛旧(水洗或酶洗)→柔软[NBY3~4%()]→脱水→熨烫→涂料扎染产品○3涂料的染缸卷染染缸染色前,织物不能产生折痕,布边卷绕要整齐,毛效和白度前后应控制一致,布匹缝头要平整,这样才能保证涂料均匀地吸附上色。
(1)增深涂料增深剂PNT或PT(需调节pH=9~10),用量3%-6%(),浴比1:,温度60℃±2℃,时间4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