隔爆型电气设备失爆原因及预防措施(正式)
- 格式:docx
- 大小:33.20 KB
- 文档页数:3
如何预防电气设备放炮事故1. 简介电气设备放炮事故指的是电气设备在运行过程中发生的爆炸或火灾等严重事故。
这种事故不仅会造成设备的损坏,还可能导致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为了确保电气设备的安全运行,本文将介绍一些预防电气设备放炮事故的措施。
2. 定期维护和检查定期维护和检查是预防电气设备放炮事故的重要措施。
通过定期维护和检查,可以及时发现和处理电气设备存在的问题,有效减少事故的发生概率。
以下是一些定期维护和检查的建议:•检查电气设备的外观,确保设备外壳完好无损;•定期清洁电气设备,防止灰尘和杂物对设备的影响;•检查电气设备的连接线路,确保线路接触良好;•定期检查电气设备的绝缘状况,避免绝缘击穿;•检查电气设备的散热器,保证设备的正常散热;•定期校验电气设备的保护装置,确保其正常工作。
3. 合理布置电气设备合理布置电气设备可以降低事故发生的概率。
以下是一些合理布置电气设备的建议:•确保电气设备远离易燃和易爆物,防止事故蔓延;•避免电气设备相互堆放,保持足够的通风空间;•尽量避免电气设备直接暴露在阳光下,防止设备过热;•根据电气设备的功率和负载情况选择适当的线缆规格;•避免电气设备受到机械振动和冲击;•定期清理电气设备周围的杂物,保持设备的整洁。
4. 停电维护和检修在进行电气设备维护和检修时,必须进行停电操作,避免发生放炮事故。
以下是一些停电维护和检修的建议:•在停电维护和检修之前,必须提前通知相关人员,并确保所有人在设备停电前离开现场;•停电维护和检修期间,必须使用专门的绝缘工具,防止电气设备对人员产生危害;•维护和检修结束后,必须进行电气设备的耐压测试,确保设备安全运行;5. 培训和宣传培训和宣传是预防电气设备放炮事故的关键。
通过培训和宣传,可以增强员工的安全意识,提高他们预防事故的能力。
以下是一些建议:•定期组织安全培训,向员工传授电气设备安全知识和操作技巧;•向员工提供相关的安全宣传材料,增强他们的安全意识;•培训员工正确使用电气设备,避免误操作导致事故;•建立健全的事故报告和分析制度,及时总结和分享事故教训。
关于电气设备失爆现象的原因和预防措施(讨论稿)一、防爆区电气设备失爆的现象1、用螺栓固定的隔爆接合面的失爆现象1.1缺螺栓、弹簧垫圈或螺母,螺栓或螺孔滑扣,螺栓折断在螺孔中,未上满扣。
1.2弹簧垫圈未压平或螺栓松动,弹簧垫圈断裂或无弹性。
2、隔爆电气设备电缆引出入处失爆现象2.1密封圈老化、失去弹性、变质、变形,有效尺寸配合间隙达不到要求,起不到密封作用。
2.2密封圈外径与进线装置内径差值不符合规定。
2.3密封圈内径与引入电缆外径差大于1mm以上。
2.4密封圈的单孔内穿进多根电缆。
2.5密封圈割开套在电缆上。
2.6密封圈刀削后凹凸不整齐圆滑,锯齿直径差大于2mm以上。
2.7密封圈没有完全套在电缆护套上。
2.8线嘴压紧没有余量,线嘴与密封圈之间没有加装金属垫圈。
2.9进线嘴压紧后没有余量或进线嘴内缘压不紧密封圈,或密封圈端面与器壁接触不严,或密封圈能活动。
2.10引入引出电缆压线板未压紧电缆,用单手扳动喇叭嘴上下左右晃动时有明显晃动。
2.11在引入装置处能轻易来回抽动电缆。
2.12高压铠装电缆终端接线盒没有灌绝缘胶;绝缘胶没有灌到电缆三叉以上;绝缘胶有裂纹并能相对活动。
3、隔爆电气设备内外壳的失爆现象3.1使用未经国家法定的检验单位发证的生产的防爆部件。
3.2隔爆外壳有裂纹、开焊、严重变形长度超过50mm,同时凹坑深度超过5mm者。
3.3隔爆壳内外有锈皮脱落。
3.4闭锁装置不符合规定,闭锁装置不全,变形损坏起不到机械闭锁作用。
3.5电气闭锁不起作用。
3.6隔爆室(腔)的观察窗(孔)的透明板松动、破裂,使用普通玻璃或机械强度不符合规定。
3.7螺纹隔爆结构:螺距的最少啮合扣数、最小拧入深度不符合下表的规定时,拧紧程度一般用手正向用力再拧入半圈以上者。
3.9未接线的喇叭嘴没有分别用密封圈、挡板、金属圈依次装入、压紧,有一项未装上或未压紧者。
3.10挡板直径与进线装置内径之差大于2mm,挡板厚度小于公称尺寸2mm(厚度允差为±0.18mm),挡板材质低于钢垫板强度,挡板有缺陷或机械伤痕超过有关规定者。
隔爆型电气设备的防爆原理隔爆型电气设备是指具有隔爆外壳的电气设备。
所谓隔爆外壳,是指能承受内部爆炸性气体混合物爆炸产生的最大压力,并能阻止内部的爆炸向外壳周围的爆炸性气体混合物传播的电气设备外壳。
隔爆型电气设备的防爆性能是靠隔爆外壳的耐爆性和不传爆性来保证的。
1.隔爆外壳的耐爆性隔爆外壳的耐爆性是指当壳内的爆炸性气体混合物爆炸时,在最大爆炸压力作用下外壳不会变形、损坏,因而爆炸产生的高温、高压气体和火焰不会直接点燃壳外的爆炸性气体混合物。
为此,隔爆外壳必须具有足够的机械强度。
2. 隔爆外壳的不传爆性〔又称隔爆性〕隔爆外壳的不传爆性是指壳内的爆炸性气体混合物爆炸时产生的高温气体或火焰,通过外壳各接合面的间隙向壳外喷泄过程中能得到足够的冷却,使之不会点燃周围的爆炸性混合物。
隔爆外壳的不传爆性是靠严格控制各接合面的间隙、长度和粗糙度来实现的。
㈣井下人身触电及其预防人的身体触及裸露的带电导体或因绝缘损坏而带电的电气设备的外壳、构架等,都会造成人身触电事故。
触电对人体会造成严重危害,其直接危害可分为电伤和电击两种。
电伤是电流通过人体某一局部时电弧烧伤人体,造成人体外部局部性的伤害,一般容易治愈,严重时可使人致残,但一般不会致人死亡。
电击是指触电时电流流过人体内部器官和中枢神经,使内部器官的生理功能受到损害,如使心脏功能紊乱,使呼吸活动变慢,使肌肉强烈收缩造成窒息等。
发生电击,若抢救不及时或抢救方法不当,多数会致人死亡。
电击对人体的危害程度与多种因素有关,其中最主要的是通过人体电流的大小和电流持续的时间。
试验资料表明,通过人体的交流电超过15mA时,会使人抽筋,到50mA时,对人的生命已有危险,若增加到 100mA,就很快致人死亡,故有绝对危险。
煤矿井下取30mA为人身触电电流的安全值。
井下发生触电事故的原因,一般是因为电气设备的安装、维修不当,以及工作中疏忽大意或违章操作。
预防人身触电主要有以下几方面的措施:1. 防止人身触电或靠近带电导体⑪将裸露的电气设备带电部分安装在一定的高度。
安全技术/电气安全
隔爆型电气设备失爆原因及预防措
施
1 电气设备维护和检修不当防护层脱落,使得防爆面落上矿尘等杂物,紧固对口接合面时会出现凹坑,有可能使隔爆接合面间隙增大。
因此维修人员在检修电气设备时,一定要注意防爆接合面,防止有煤尘、杂物沾在上面。
2 井下发生局部冒顶砸伤隔爆型电气设备的外壳,移动和搬迁不当造成外壳变形及机械损伤都能使隔爆型电气设备失爆。
为此电气设备应安装在支护良好的地点,移动和搬迁设备时要小心轻放。
3由于不熟悉设备的性能,在装卸过程中没有采用专用工具或发生误操作。
如拆卸防爆电动机端盖时,为了省事而用器械敲打,可能将端盖打坏或产生不明显的裂纹,可能发生传爆的现象。
拆卸时零部件没有打钢印标记,待装配时没有对号而误认为是可互换的,造成间隙过小,间隙过小对活动接合面可能造成摩擦现象,破坏隔爆面,所以每个零部件一定要打钢印标记,装配时对号选配。
3螺钉紧固的隔爆面,由于螺孔深度过浅或螺钉太长,而不能很好地紧固零件。
为此应检查螺孔是否有杂质,螺扣是否完好,装配前应进行检查和处理。
4由于工作人员对防爆理论知识掌握不够,对各种规程不能正确贯彻执行,以及对设备的隔爆要求马虎大意,均可能造成失爆。
为此应加强理论知识和规程的学习,克服麻痹大意的思想。
矿用隔爆型电气设备的失爆及维护要求1. 矿用隔爆型电气设备的失爆隔爆外壳失去了耐爆性或隔爆性就叫失爆。
已经失爆防爆设备,如果其内部生爆炸,必将因外壳炸坏而引起壳外的爆炸;或从缝隙中喷出的高温气体会起壳外的爆炸,这是十分危险的。
因此凡是《煤矿安全规程》规定必须使用爆电气设备的场所,已经失爆的防爆设备,都绝对禁止使用。
煤矿井下常见失爆现象有:(1) 由于隔爆接合面严重锈蚀,有较大的机械伤痕凹坑,连接螺钉没有压紧使它们的间隙超过规定值,造成失爆。
(2) 因矸石冒落砸伤,支架变形挤压,搬运过程中严重碰撞等而使外壳严重形;因隔爆外壳上的盖板、连接嘴、接线盒的连接螺钉折断,螺扣损坏,连螺钉不全等,使其机械强度达不到规定的要求而失爆。
(3) 在隔爆外壳内不经批准随便增加元件或部件,使某些电气距离小于规值,造成经外壳相间孤光短路,使外壳烧穿而失爆。
(4) 连接电缆没有使用合格的密封圈或未用密封圈,不用的电缆接线孔没有用合格的挡板封堵而失爆。
(5) 接线柱、绝缘座管烧毁,使两个空腔连通,两腔连续爆炸时产生压力叠使外壳炸坏而失爆。
(6) 隔爆外壳因焊缝开焊、有裂纹而失爆。
(7) 用螺栓固定的隔爆接合面在下列情况下使间隙过大而失爆:①缺螺栓、簧垫圈等防松装置。
②弹簧垫圈未压平或螺栓松动者。
③螺栓或螺孔滑扣,采取规定措施者。
(8) 隔爆设备的电缆引入装置,出现下列情况使间隙过大而失爆:①密封圈径大于引入电缆外径超过lmm。
②进线嘴内径Do与密封圈外径D的差值超过1.0 (D≤20mm时)或1.5(20<D≤60mm时)或2.0(D>60mm时)者。
③密圈厚度<电缆外径的0.7倍、密封圈内外径差<电缆外经的0.3倍者。
④. 密封的硬度达不到邵氏硬度45~55度要求,老化失去弹性、变质、变形,有效寸配合间隙达不到密封作用的。
⑤密封圈的单孔内穿进多根电缆者。
⑥密封没有完全套在电缆护套上或将密封圈割开套在电缆上的。
供电安全及防爆电气设备常见失爆现象煤矿井下常见的火源:电气火花,机械摩擦火花。
它们是引起瓦斯、煤尘爆炸的火源。
一、电气火花1、由于电气设备在正常运行或故障状态下可能出现的火花、电弧、热表面等,它们具有一定的能量,这些可以成为点燃矿井瓦斯和煤尘的点火源,引起瓦斯和煤尘爆炸。
为防止以上事故,煤矿供电必须坚持使用“三大保护”,同时还必须使用防爆电气设备。
2、井下使用的电器设备都是铁为材料的设备,当这些设备出现漏电时,设备的外壳就会对地放电,其放电的能量足以引爆瓦斯和煤尘,也会使人触电,发生人生伤亡事故。
当设备出现短路故障时,短路的瞬间会伴有漏电发生,且短路时会有很强的能量在极短的时间内烧毁电气设备,引起火灾或瓦斯、煤尘爆炸。
出现上述事故时,防爆电器设备是不能阻止火花引爆瓦斯及煤尘的,必须靠供电安全的三大保护之间的有效配合,才能保证安全。
因此“三大保护”是供电安全的基础,是靠保护的有效动作,积极主动的消除故障影响。
3、防爆电气设备,其原理是将正常工作或故障状态下可能产生火花的部分放在一个或分放在几个外壳中,这种外壳除了将其内部的火花、电弧与周围的环境隔开,当进入壳内的爆炸性气体混合物被壳内的火花、电弧引爆时外壳不郅被炸坏,也不郅使爆炸物通过连接间隙引爆周围环境中的爆炸性气体混合物。
防爆电气设备是一种被动的防护,它与供电安全三大保护一起,配合组成煤矿的供电安全的屏障。
二、机械摩擦火花主要是皮带机及绞车运行在非正常状态下,造成局部摩擦,引起火源。
当皮带机和绞车在非正常状态下运行时,我们的皮带机保、开关保护大都能监测到故障,并进行保护;同时加强设备的检查和现场管理,便可消除。
第一节:供电安全“三大保护”一、供电系统安全煤矿生产有很大和特殊性,必须保证供电系统安全1、我们的供电系统组成:矿井供电系统是由矿井地面变电所、井下中央变电所、采区变电所、工作面配电点按照一定的方式相互连接起来的一个整体。
煤矿井下供电系统主要有变压器、开关、电缆、用电设备组成,煤矿供电要保证安全、可靠、经济、合理。
防爆电气设备的失爆判别及检查细则一、失爆判别防爆机电设备隔爆外壳必须有清晰的防爆标志,煤安标志。
有下列情况之一者为失爆:①外壳有裂纹、开焊(手把和起吊用吊环除外)、严重变形的(变形长度超过50mm,且凸凹深度超过5mm者)。
②防爆外壳内外有锈皮脱落(锈皮厚度达0.2mm及以上)的。
③隔爆室(腔)的观察孔(窗)的透明板松动、破裂或使用普通玻璃的。
④隔爆设备隔爆腔直接贯通,去掉防爆设备接线盒内隔爆绝缘座的。
⑤闭锁装置不全、变形损坏起不到闭锁作用的。
⑥使用未经国家认可、质量监督检验部门颁发生产许可证的工厂生产的设备与部件(指受压传爆关键件)为失爆;⑦改变隔爆外壳原设计安装形状,造成电气间隙的爬电距离不符合规定的为失爆;二、隔爆面标准隔爆接合面应保持光洁、完整,并有防锈措施,结构参数要符合下述规定,否则为失爆:①电气设备静止部分隔爆接合面、操纵杆、轴及带轴承转轴的防爆接合面与相应外壳容积对应的最大间隙必须符合表一的规定。
快动门式的隔爆接合面的最小有效长度不小于25mm o②隔爆接合面的平均粗糙度不得高于6.3μm o③隔爆面无锈蚀(用棉纱擦后,仍留有锈蚀斑痕者为锈蚀,而只留云影,不算锈蚀)。
④隔爆接合面的法兰减薄厚度,应不大于原厚度的15%,否则为失爆。
⑤紧固在护圈内的螺栓或螺母,其上端平面不得超过护圈高度,否则为失爆。
⑥用螺栓紧固的隔爆面要求:7螺栓、弹簧垫圈必须齐全和紧固(紧固程度以将垫圈压平为合格);8弹簧垫圈、平垫的规格须与螺栓相适应;9螺栓或螺孔不能滑扣(但换同径长螺栓加螺母紧固者除外);10螺栓和不透螺孔的配合,紧固后螺栓和螺孔上剩余螺纹轴向长度应大于弹簧垫圈厚度的1.5倍,螺孔周围及底部厚度大于3mm;11同一部位螺栓、螺母规格应一致,钢紧固螺栓拧入螺母的深度不能小于螺栓直径;12沉孔钢紧固螺栓伸入螺孔长度应大于该螺栓的直径,铸铁、铜、铝件不小于螺栓直径的1.5倍,如果螺孔深度不够,则必须上满孔。
隔爆型电气设备失爆的防治隔爆型电气设备失去了耐爆性或不传爆性的现象就叫失爆。
(1)常见的电气失爆现象如下:①外壳有裂纹、开焊、严重变形或严重锈蚀;②缺螺栓、弹簧垫圈(以压平为合格)、螺扣损坏以及螺纹拧入深度少于规定扣数(伸出长度要1.5扣以上)等,使连接强度达不到规定要求;③没有密封圈或使用不合格的密封圈,没有封堵挡板或使用不合格封堵挡板;④隔爆接合面锈蚀,间隙、表面粗糙度超过规定值或有较大的机械伤痕、凹坑;⑤隔爆腔之间的隔爆结构被破坏。
如隔爆型电动机的绝缘座被去掉,上下隔爆腔连通。
(2)失爆防治措施有以下几种:①把好入井关,建立入井管理制度。
防爆电气设备入井前,应检查其产品合格证、防爆合格证、煤矿矿用产品安全标志及安全性能;检查合格并签发合格证后,方准入井;②把好安装、检修、使用和维护关,使防爆电气设备达到完好标准不失爆,失爆的电气设备严禁使用;③建立专业化管理组织,落实责任制,做到台台设备有人管,条条电缆有人问,不留死角,发现问题及时处理;④进行定期和不定期安全检查,建立包机制和巡回检查制度。
隔爆型电气设备失爆的防治(二)隔爆型电气设备失爆是指电气设备在运行时突然发生爆炸或火灾的现象。
这种情况可能会导致人员伤亡,设备破损以及生产线中断等严重后果。
因此,防治隔爆型电气设备失爆问题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探讨隔爆型电气设备失爆的防治方法。
1. 设备选型和安装要求:隔爆型电气设备在选型和安装过程中需要严格按照相关标准和规范进行操作。
应根据具体的场所环境、工艺要求和操作条件选择适合的设备,并确保设备的质量可靠。
安装过程中,要求各个部件的连接紧固,接地可靠,且符合隔爆型设备的防爆要求。
同时,应设置适量的通风系统和防爆器,以保证设备的正常运行和散热。
2. 设备维护和检修:隔爆型电气设备在运行一段时间后,会产生灰尘、积水等杂物,这些杂物可能会堵塞通风系统或导致电气设备的故障。
因此,定期对设备进行维护和检修是非常必要的。
编订:__________________
单位:__________________
时间:__________________
隔爆型电气设备失爆原因及预防措施(正式) Deploy The Objectives, Requirements And Methods To Make The Personnel In The Organization Operate According To The Established Standards And Reach The Expected Level.
Word格式 / 完整 / 可编辑
文件编号:KG-AO-7847-41 隔爆型电气设备失爆原因及预防措
施(正式)
使用备注:本文档可用在日常工作场景,通过对目的、要求、方式、方法、进度等进行
具体、周密的部署,从而使得组织内人员按照既定标准、规范的要求进行操作,使日常
工作或活动达到预期的水平。
下载后就可自由编辑。
1 电气设备维护和检修不当防护层脱落,使得防爆面落上矿尘等杂物,紧固对口接合面时会出现凹坑,有可能使隔爆接合面间隙增大。
因此维修人员在检修电气设备时,一定要注意防爆接合面,防止有煤尘、杂物沾在上面。
2 井下发生局部冒顶砸伤隔爆型电气设备的外壳,移动和搬迁不当造成外壳变形及机械损伤都能使隔爆型电气设备失爆。
为此电气设备应安装在支护良好的地点,移动和搬迁设备时要小心轻放。
3由于不熟悉设备的性能,在装卸过程中没有采用专用工具或发生误操作。
如拆卸防爆电动机端盖时,为了省事而用器械敲打,可能将端盖打坏或产生不明显的裂纹,可能发生传爆的现象。
拆卸时零部件没有
打钢印标记,待装配时没有对号而误认为是可互换的,造成间隙过小,间隙过小对活动接合面可能造成摩擦现象,破坏隔爆面,所以每个零部件一定要打钢印标记,装配时对号选配。
3螺钉紧固的隔爆面,由于螺孔深度过浅或螺钉太长,而不能很好地紧固零件。
为此应检查螺孔是否有杂质,螺扣是否完好,装配前应进行检查和处理。
4由于工作人员对防爆理论知识掌握不够,对各种规程不能正确贯彻执行,以及对设备的隔爆要求马虎大意,均可能造成失爆。
为此应加强理论知识和规程的学习,克服麻痹大意的思想。
请在这里输入公司或组织的名字
Enter The Name Of The Company Or Organization He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