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高考化学离子反应真题汇编(含答案)
- 格式:doc
- 大小:300.50 KB
- 文档页数:14
(化学)高考化学离子反应真题汇编(含答案)
一、高中化学离子反应
1.向含有FeBr2溶液中通入一定量的Cl2(还原性:Fe2+>Br-),表示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肯定错误的是( )
A.2Fe2++Cl2=2Fe3++2Cl-
B.10Fe2++2Br-+6Cl2=10Fe3++Br2+12Cl-
C.2Br-+Cl2=Br2+2Cl-
D.2Fe2++4Br-+3Cl2=2Br2+2Fe3++6Cl-
【答案】C
【解析】
【分析】
还原性:Fe2+>Br-,则向含有FeBr2溶液中通入一定量的Cl2时,氯气先与Fe2+反应,后与Br-反应。
【详解】
A.当通入少量的氯气时,氯气只与亚铁离子反应,其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2Fe2++Cl2=2Fe3++2Cl-,故A正确;
B.当溴化亚铁与氯气5:3反应时,其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10Fe2++2Br-+6Cl2=10Fe3++Br2+12Cl-,故B正确;
C.由分析可知,氯气先与亚铁离子反应,所以离子方程式中一定有亚铁离子参与,故C错误;
D.当通入过量氯气时,氯气能将亚铁离子和溴离子都氧化,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2Fe2++4Br-+3Cl2=2Br2+2Fe3++6Cl-,故D正确;
综上所述,答案为C。
2.X溶液中含有下表所示离子中的某5种,且其离子浓度均为10.1molL(不考虑水的电离和离子水解)。向X溶液中加入足量稀盐酸,有气体生成,反应前后阴离子种类不变。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阳离子 32223NaFeBaFeMgAl、、、、、
阴离子 223334OHNOHCOCOSOCl、、、、、
A.原溶液中一定含有2Mg
B.X溶液中不可能含有3HCO和23CO
C.X溶液中含有3种阳离子、2种阴离子
D.生成气体的离子反应方程式为23323FeNO4H3FeNO2HO
【答案】C 【解析】
【分析】
各种离子的物质的量浓度均为0.1mol/L,向溶液X中加入足量的盐酸,有气体生成,且反应溶液中阴离子的种类没有变化,产生气体不可能是二氧化碳,则不含OH-、HCO3-和CO32-;根据表中的离子,可推知是Fe2+、NO3-在酸性环境下生成的一氧化氮,加入盐酸,生成气体的离子反应方程式为23323FeNO4H3FeNO2HO,NO3-反应后有剩余,故溶液中阴离子种类不变,所以原来溶液中含有Cl﹣。由于总共含有5种离子,根据电荷守恒及离子共存的条件可以判断还含有SO42﹣和Mg2+,所以原溶液中含有的五种离子为:Cl﹣、NO3-、SO42﹣、Fe2+、Mg2+。
【详解】
A.根据分析可知,原溶液中一定含有Mg2+,A正确;
B.加入足量盐酸后阴离子种类不变, HCO3-和CO32与-H+反应后就不h存在b了 ,B正确;
C.根据分析可知,原溶液中含有的五种离子为Cl﹣、NO3﹣、SO42﹣、Fe2+、Mg2+,共有2种阳离子、3种阴离子,C错误;
D. Fe2+ 与NO3﹣、H+反应时Fe2+被氧化为三价铁,硝酸根被还原为NO,生成气体的离子反应方程式为23323FeNO4H3FeNO2HO,D正确。
答案选C。
【点睛】
在离子类推断中,要注意溶液中的电荷守恒的原则,0.1mol/L Cl﹣、NO3-和0.1mol/L Fe2+已经电荷守恒了,而题目中五种离子,必然还有阴、阳离子,而阴离子只剩下SO42﹣了,所以有SO42﹣,那么,阳离子也只能是二价的,Ba2+与SO42﹣不能共存,只能是Mg2+。
3.下列表示对应化学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正确的是 ( )
A.将 CO2 通入 CaCl2 溶液:CO2+H2O+Ca2+=CaCO3↓+2H+
B.往氢氧化钠溶液中通入过量 SO2:OH- + SO2 =3HSO
C.向氢氧化亚铁中加入足量的稀硝酸:Fe(OH)2+2H+=Fe2++2H2O
D.向 Ba(OH)2 溶液中滴加NaHSO4 溶液至中性:Ba2++OH-+H++24SO═BaSO4↓+H2O
【答案】B
【解析】
【分析】
【详解】
A.碳酸的酸性弱于盐酸,故CO2通入CaCl2溶液不反应,A项错误;
B.往氢氧化钠溶液中通入少量SO2,生成亚硫酸钠,通入过量SO2,生成亚硫酸氢钠,离子反应式为OH- + SO2 =3HSO,B项正确;
C. 向氢氧化亚铁中加入足量的稀硝酸发生的是氧化还原反应,氧化产物Fe3+和还原产物NO,C项错误;
D.向 Ba(OH)2 溶液中滴加NaHSO4溶液至中性,氢离子与氢氧根恰好反应完全,离子式为Ba2++2OH-+2H++24SO═BaSO4↓+2H2O,D项错误; 答案选B。
【点睛】
CO2和SO2都具有酸性,都可以与氢氧化钠反应,化学反应式有通入量多量少的区别,特别需要注意二氧化硫在这个过程中没有发生氧化还原反应,以Na2SO3或者NaHSO3形式存在,而不会变成NaHSO4或者NaSO4。
4.常温下,有c(H+)=0.1mol/L的某溶液中可能有Na+、Fe3+、Fe2+、I﹣、Cl﹣、CO32﹣中的某几种,现取100mL该溶液进行如下实验:已知氧化性Fe3+>I2,根据实验结果,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Fe3+、I﹣、Cl﹣三种离子一定存在
B.不能确定Na+和Cl﹣是否存在,CO32﹣一定不存在
C.Fe3+与Fe2+至少有一种
D.该溶液中c(Cl﹣)≥0.3mol•L-1
【答案】D
【解析】
【分析】
溶液中已经含有0.1mol/L的H+,所以与其不能大量共存的23CO一定不存在;由于加入适量Cl2的四氯化碳溶液后下层出现了紫色,说明有碘单质生成,那么原溶液中一定含有I-;由于氧化性Fe3+>I2,所以I-会被Fe3+氧化,所以原溶液中一定不会存在Fe3+;根据I2的质量为2.54g可知,100mL的原溶液含有I-0.02mol,所以原溶液中(I)0.2mol/Lc;对分液后的水层加入足量的氢氧化钠会生成沉淀,所以原溶液中一定有Fe2+,那么1.60g固体即Fe2O3,所以100mL原溶液中,Fe2+的量为0.02mol,即原溶液中2(Fe)=0.2mol/Lc;由于第一步中加入的Cl2会转变为Cl-,所以不能通过生成AgCl白色沉淀证明原溶液中含有Cl-;通过上述分析,原溶液中(H)=0.1mol/Lc,(I)0.2mol/Lc,2(Fe)=0.2mol/Lc,电荷并不守恒,所以原溶液中一定还含有Cl-,由于上述检验过程并未证明溶液中一定不含Na+,所以(Cl)0.3mol/Lc;当(Cl)=0.3mol/Lc,溶液中不含Na+,当(Cl)0.3mol/Lc>,溶液中一定有Na+。
【详解】
A.通过分析可知,溶液中一定不含Fe3+,A项错误;
B.通过分析可知,原溶液中一定不含23CO;原溶液中一定还含有Cl-,且当(Cl)=0.3mol/Lc,溶液中不含Na+,当(Cl)0.3mol/Lc>,溶液中一定有Na+,B项错误; C.通过分析可知,溶液中含Fe2+,不含Fe3+,C项错误;
D.通过分析可知,溶液中一定含有Cl-,且(Cl)0.3mol/Lc,D项正确;
答案选D。
【点睛】
离子推断的问题,可以通过四个原则进行分析:肯定原则,指的是,由题干中给出的检验现象等信息判定某离子一定存在;互斥原则,指的是,在某离子一定存在的前提下,与之不能大量共存的离子,一定不能存在于溶液中;进出原则,指的是,在设计实验检验溶液中存在的离子时,前面步骤加入的试剂是否会对后面的检验造成干扰;电中性原则,指的是,若题干中有给出沉淀质量,气体体积等信息,那么要对溶液中一定存在的离子是否符合电荷守恒进行验证。
5.下列离子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
A.H2S 溶液显酸性:H2S+2H2O2H3O++S2-
B.将少量二氧化硫通入次氯酸钠溶液中:SO2+H2O+3ClO-=SO42-+Cl-+2HC1O
C.向Ca(HCO3)2溶液中加入澄清石灰水:Ca2++2HCO3-+2OH-=CaCO3↓+CO32-+2H2O
D.向FeI2 溶液中通入少量Cl2:2Fe2++Cl2=2Fe3++2Cl-
【答案】B
【解析】
【分析】
【详解】
A.H2S属于弱酸,分步电离,且以第一步电离为主,H2S+H2OH3O++HS-,故A错误;
B.少量二氧化硫通入次氯酸钠溶液中发生氧化还原反应,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SO2+3ClO-+H2O=SO42-+2HClO+Cl-,故B正确;
C.向Ca(HCO3)2溶液中加入澄清石灰水,与用量无关,离子方程式:Ca2++HCO3-+OH-═CaCO3↓+H2O,故C错误;
D.向FeI2溶液中通入少量Cl2,只氧化I-,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2I-+Cl2═I2+2Cl-,故D错误;
故选B。
【点睛】
本题的易错点为CD,C中反应与用量无关,要注意与NaHCO3溶液中加入澄清石灰水的区别;D中要注意亚铁离子和碘离子的还原性的强弱比较,反应时,首先与还原性强的离子反应。
6.常温下,下列各组离子在相应的条件下能大量共存的是( )
A.由水电离产生的c(H+)=1×10-10mol•L-1的溶液中:NO3-、Fe2+、Na+、SO42-
B.w+Kc(H)=10-10mol•L-1的溶液中:NH4+、I-、Cl-、K+
C.-+c(OH)c(H)=1×106的溶液中:K+、Na+、Cl-、HCO3- D.惰性电极电解AgNO3后的溶液中:SO32-、K+、Na+、S2-
【答案】B
【解析】
【分析】
【详解】
A.由水电离产生的c(H+)=1×10-10mol•L-1的溶液可能是碱性溶液,也可能是酸性溶液。在酸性溶液中,H+、NO3-和Fe2+发生氧化还原不能大量共存,在碱性溶液中,Fe2+和OH-反应生成Fe(OH)2,不能大量共存,A不符合题意;
B.w+=(OH)(H)Kcc=10-10mol•L-1<10-7 mol•L-1,其溶液为酸性溶液,NH4+、I-、Cl-、K+不生成气体,不产生沉淀,也不生成水,可以大量共存,B符合题意;
C.-+(OH)(H)cc=1×106的溶液为碱性溶液,HCO3-与OH-反应生成CO32-和H2O,不能大量共存,C不符合题意;
D.用惰性电极电解AgNO3溶液,阴极Ag+放电,阳极溶液中的OH-放电,总反应方程式为4AgNO3+2H2O4Ag+O2↑+4HNO3,溶液中含有HNO3,则SO32-和S2-会与HNO3发生氧化还原,不能大量共存,D不符合题意。
答案选B。
7.能在溶液中大量共存,加入绿矾后仍能大量存在的离子组是
A.K+、Ba2+、OH-、I- B.Na+、Mg2+、Cl-、SO42-
C.Na+、H+、Cl-、NO3- D.Cu2+、S2-、Br-、ClO-
【答案】B
【解析】
【分析】
离子间如果发生化学反应,则不能大量共存,反之是可以的。绿矾溶于水电离出Fe2+和SO42-。
【详解】
A、溶液中的Ba2+、OH-均不能大量共存;
B、离子间可以大量共存;
C、酸性溶液中,硝酸根能氧化亚铁离子,不能大量共存;
D、ClO-能氧化S2-以及Fe2+,均不能大量共存,答案选B。
【点睛】
该题是高考中的高频题,属于中等难度的试题,侧重对学生基础知识的训练和检验。有利于培养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提高学生灵活运用基础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该题需要明确离子不能大量共存的一般情况,即(1)能发生复分解反应的离子之间;(2)能生成难溶物的离子之间;(3)能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的离子之间;(4)能发生络合反应的离子之间(如 Fe3+和 SCN-);解决离子共存问题时还应该注意题目所隐含的条件,题目所隐含的条件一般有:(1)溶液的酸碱性,据此来判断溶液中是否有大量的 H+或OH-;(2)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