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事业单位预算绩效管理工作不足和对策
- 格式:pdf
- 大小:1.52 MB
- 文档页数:3
ACCOUNTING LEARNING
65行政事业单位预算绩效管理工作
不足和对策
陈梨 鄂北地区水资源配置工程建设与管理局(筹)
摘要:行政事业单位发展中,通过科学开展预算绩效管理工作,能够有效降低自身成本,实现内部资源优化配置,有效提升管
理水平。但在预算绩效管理实际落实中,受到传统思想与模式的影响,一些单位在此项工作中仍面临预算绩效目标设定不合理等情
况,严重阻碍了单位预算绩效管理水平的提升。基于此,本文对行政事业单位预算绩效管理进行分析,阐述预算绩效管理工作的不
足,并提出几点应对策略,以供参考。
关键词:行政事业单位;预算绩效管理;对策
引言
我国市场经济发展过程中,行政事业单位发挥着重要作用。
与其他企业相比,行政事业单位预算绩效管理更关注社会效益,
体现出“为人民服务”的理念,并且在市场经济调节方面发挥着
重要作用[1]。实际上,预算绩效管理仍为预算管理模式,表示单
位推动预算管理与绩效管理相融合,实施一体化设计,将预算产
出与结果作为关键,向项目库管理、预算申报、执行监督等过程
融入绩效理念及方法的预算管理模式,对行政事业单位发展影响
深远。
一、行政事业单位预算绩效管理概述
(一)内涵
行政事业单位内部管理体系中,预算管理属于关键的组成部
分,此项工作具体涵盖预算编制、执行、监督、考核以及结果运
用等内容。而预算绩效管理实际上是将预算管理作为基础,将绩
效管理理念及方法引入到各个环节,利用绩效指标,评估预算执
行及财政资金使用情况。通过预算管理与绩效管理的良好结合,
可以使单位内部管理得到进一步强化,做到“花钱必问效,无效
必问责”。获得更高的资金使用效率及效益,有效促进单位预算管理精细化发展。(二)特点
第一,战略性。预算绩效管理工作开展时,应与单位发展战
略结合,对资金使用情况做出合理规划,同时对资金使用过程进
行监控。绩效目标及指标设置过程中,不仅要关注短期工作目
标,还应与长期发展目标结合,从而顺利实现单位战略目标。第
二,系统性。预算绩效管理具有系统性与持续性的特征,涉及单
位各个业务环节、各个部门及所有人员。此项工作主要有三个阶
段,具体为事前阶段、事中阶段、事后阶段,包含较多环节,如
绩效目标设置、指标设计、绩效评价等。单位预算绩效管理实际
开展中,应注重相关工作的系统性,保证工作效率的有效提升。
第三,配置性。预算绩效管理工作开展中,应与现有资源及战略
目标结合,立足单位业务资金需求及开展情况,整合内部资源,
进行资源的优化配置,防止资源被严重浪费。(三)重要性
第一,促进财政资金效益最大化。当前,国家对单位预算绩
效管理有着更高的要求,而通过科学实施预算绩效管理,能够使
单位构建出更加科学的绩效评价管理体系,防止出现财政资源浪
费问题,最大程度上提升资金使用效率,从而促进财政资金效益
最大化。第二,促进内控制度不断完善。单位若想高效实施预算
绩效管理工作,需要有完善的内部控制制度作为支持。因此开展
66预算研究
BUDGET STUDIES
预算绩效管理工作时,单位会根据预算绩效管理需求,对自身内
控制度进行不断完善,并注重内控制度的深入落实,以此降低单
位管控风险,不断提升预算绩效管理水平。第三,促进单位廉政
建设。预算绩效管理工作开展中,对于财政资金严重低效、出现
重大损失问题的责任人,会追究相应责任,并且对于违规行为也
会依法追究责任,通过构建完善的责任追究机制,能够有效促进单位廉政建设,避免出现违规行为。
二、行政事业单位预算绩效管理工作中的不足
现阶段,行政事业单位不断加大预算绩效管理工作开展力
度,但仍存在一些不足,主要包括以下几点:第一,预算绩效
短期目标和长期目标设定不合理。一些单位在预算绩效目标设
定上,主要是由财务人员凭借自身经验确定的,存在较大的主观
性,单位业务人员并未深入参与其中,未能结合单位的年度目
标、长期目标、单位职能、基本支出及项目支出的开支效益与成
果进行绩效目标的科学制定,使得预算绩效短期目标和长期目标
设定不合理。第二,预算管理流程不够合理。一些单位只由财务
部门负责预算绩效管理工作,并未成立预算绩效管理小组,由于
缺乏专业组织领导,严重影响到了绩效管理开展效率,且在实际
工作流程上缺乏合理性。加上单位未能构建完善的约束激励机
制,未能实现全员参与,人员工作行为缺乏规范性。第三,预算
编制有待优化。单位在预算编制上,时间较短,使得财务部门缺
乏足够的时间实施全面调研,通常只是将以往数据作为参考,并
不能实现下年计划与预算的良好结合,使得预算编制缺乏合理性
与准确性。此外,一些预算编制人员专业水平有所欠缺,对最新
法律法规及预算知识没有做到全面掌握,实际工作中,仍沿用以
往的编制方式,降低了预算编制水平。第四,预算执行力度不
足。一些单位认为,预算编制完成后,也就意味着预算工作结
束,并未将预算贯彻始终,使得预算执行存在随意性,进而导致
资金使用不够合理,未能将预算作用良好发挥出来[2]。第五,缺乏完善的评级应用机制。单位发展中,若想充分发挥出预算绩效
管理的作用,不仅要注重事前绩效评估,还应发挥出预算绩效评
价结果的作用,在此基础上,科学开展后续预算绩效管理,从而
形成管理闭环,真正发挥出预算绩效管理的作用。现阶段,一些
单位管理人员在绩效评价工作上重视度不足,并且专业绩效管理
人员不足,从而在预算执行完成后,未能科学实施绩效评价。一
些单位虽然实施了绩效评价,但由于不具备完善的评价结果应用
机制,未能全面分析预算绩效评价结果,无法深入落实应用,从
而降低了绩效激励约束作用。
三、行政事业单位预算绩效管理工作不足的应对策略
(一)科学设定预算绩效目标
行政事业单位若想高效开展预算绩效管理工作,应注重预算
绩效目标的科学设定,从而在科学的绩效目标引领下,顺利实施
预算编制、绩效监控、绩效评价等方面的工作。行政事业单位应
结合各部门职能、中长期规划、年度工作计划等情况,根据具体
的工作任务,积极征求各部门意见,将各部门充分沟通协调作为
重要基础,对经济效益、社会效益、成本、产出、可持续影响等
绩效指标进行充分考虑,科学设立单位短期预算绩效目标与长期
预算绩效目标,明确项目绩效目标与整体绩效目标。基于多元数
据、多维视角,通过应用因素分析法、标杆管理法、成本效益分
析法、公众评判法等,进一步细化绩效目标,并明确相应绩效指
标,使预算绩效评价指标更加准确、客观,促进单位预算绩效管
理的高质量实施。此外,细化设定绩效指标时,需要进行特殊性
考核与共性考核,还应实施定量考核与定性考核,保证指标设定
的合理性与科学性,促进后续绩效管理工作的科学开展。(二)优化预算管理流程
单位预算绩效管理工作开展中,将完善的预算管理流程作为
重要基础,从而保证预算绩效管理的高效实施。单位工作实践
中,需要将关注点放在以下工作上:第一,现阶段,虽然针对预
算管理流程上,《预算法》中并未详细说明,但单位可结合自身
特征及内外环境,针对性提出相应的要求及规范,在此基础上,
制定出与自身管理需求及国家规范相符的制度管理体系与操作流
程。第二,单位开展预算绩效管理工作时,还应有专业的组织机
构支持,所以单位应选择高素质人才,成立专业小组,主要由其
指导、推进预算绩效管理工作。第三,单位还应结合自身实际,
进行绩效管理激励约束机制的科学构建,对激励条件与约束措施
加以明确,使工作人员约束自身行为,并积极参与到各项工作
中,规范人员行为,减少人为操作失误,充分发挥出单位社会职
能作用。(三)提高预算编制水平
第一,单位预算编制过程中,应确保财务人员拥有充足的时
间,严格按照预算编制方法及原则开展实际工作。预算编制前,ACCOUNTING LEARNING
67应提前做好预算编制准备工作,对资金需求做出科学预测,调研
考察重要项目及新增项目,对项目合理性及可行性进行全面考
虑,获得评估结果后,将其作为预算编制的参考内容。第二,精
细化实施预算编制,单位应对各功能科目以及经济科目进行严格
规范,保证预算的细致性与严谨性,预算编制内容应与资金开支
性质相符,更加精细化地开展会计核算基础工作。重点推进项目
数据库管理工作,向数据库中录入预算项目,利用数据库对每年
预算项目范围加以明确,针对新增项目做出合理安排,防止出现
粗糙编制的情况。注重新进人员编制办理,向预算中及时融入新
进人员工资、保险等开支,避免预决算存在较大差异[3]。第三,
预算编制人员素质与预算编制水平密切相关,因此单位应重点提
升预算编制人员的专业素质,通过组织开展培训活动,使预算编
制人员了解相关法律法规,确保预算编制满足法律要求。此外,
还应注重预算编制内容的专业培训,使人员掌握更多专业知识,
拥有更高的预算编制水平及业务技能,更加科学、准确地进行预
算编制。(四)健全预算执行管理机制
第一,明确预算执行主体责任,落实责任管理制,单位应向
各部门及各环节详细分解预算指标,细化落实各主体责任,以此
实现预算的良好执行。第二,单位应科学构建预算执行分析制
度,通过定期开展会议,对预算执行情况进行分析,实现对预算
执行的全程跟踪。立足单位全体人员,进行预算执行任务的合理
分配,对预算执行情况进行全面讨论,并且还应对预算执行方法
进行深入研究,及时解决预算执行中的各类问题。在各方共同努
力下,制定改进方案,保证整改建议的良好落实,提升预算执行
效率。第三,单位应构建完善的预算执行监督机制,构建独立的
内部监督机构,对预算编制的科学性、规范性、及时性进行监
督,并且还应对预算执行严肃性进行监督。防止项目支出、基本
支出混用,避免出现专项经费挪用的情况,通过监督措施,促进
预算执行,确保预算执行与预算编制一致[4]。(五)推进预算绩效评价及结果
第一,单位应将绩效评价工作放在重要位置,预算执行结
束后,需要科学开展绩效评价工作,选择多样化的措施,提升
评价质量,如财政再评价、第三方评价、组织自评,还可将审
计监督、社会监督等引入其中。并且,还应注重评价结果应用工
作。与绩效评价结果结合,对执行环节的潜在问题进行分析与定
位,将问题作为导向,及时完善单位预算绩效管理制度、绩效评
价机制、监管机制[5]。第二,单位应将绩效奖励与问责机制引入
其中,若发现存在预算资金用途不经程序变更、绩效目标没有完
成等问题,需要进行问责,同时对于预算执行中表现优秀、完成
绩效目标的人员,应给予相应奖励,包括物质层面奖励、精神层
面的奖励等。单位在人员晋升、资源保障、项目安排时,需要将
预算绩效评价结果作为主要依据,提升员工对预算绩效管理的重
视程度,使人员积极参与到预算绩效管理中,获得更高的办事效率。并且还能优化单位资源配置,减少不必要的财务支出。第
三,单位需要使绩效评价结果反馈与下年度预算安排形成紧密联
系,与财政部门形成良好联动,进行财政资金的科学配置,保证
预算绩效管理约束激励作用得以充分发挥,实现财政资金使用效
益的进一步提升。(六)促进信息化建设及应用
对于预算绩效管理工作,具有较强的统一性与综合性,此项
工作包含较多内容,如绩效目标管理、评价结果反馈等,涉及领
域较广,包含较多数据信息,且对透明度具有较高的要求。新时
期环境下,单位开展此项工作时,应做到与时俱进,重点实施预
算绩效管理信息化建设,通过这样的方式,保证各项信息的良好
共享。单位应结合自身需求,引入先进的信息化技术,全面统计
并分析各项数据,快速实现绩效管理信息化。还应实现各系统间
的互联互通,提升信息传输效率,实现高效共享,为预算绩效管
理提供有力支持。此外,单位还应注重信息管理人才队伍建设,
加大专业人员引进及培养力度,促进绩效管理水平提升的同时,
获得更高的评价效率。
结语
总而言之,行政事业单位改革持续推进,逐渐提高了对预算
绩效管理的重视程度。为实现预算绩效管理的高质量实施,单位
应对自身预算绩效管理情况进行分析,及时找出其中存在的问
题,通过有效的措施加以完善,形成更加科学的预算绩效管理体
系,使绩效指标与绩效评价流程更加优化,保证预算绩效管理作
用的良好发挥,实现单位资源的合理配置,获得更好的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
参考文献
[1]朱姝璇.行政事业单位预算绩效管理探讨[J].行政事业资产与财
务,2022 (19):27–29.
[2]季如菊.行政事业单位预算绩效一体化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
策[J].投资与创业,2023,34 (02):172–174.
[3]陈默,王林,朱建荣,等.基层行政事业单位预算绩效管理存
在问题与对策——以山阳县为例[J].西部财会,2022 (01):9–11.
[4]屈小娇.行政事业单位预算绩效管理现状分析及对策探究[J].财
经界,2022 (26):54–56.
[5]刘茹茹.行政事业单位的预算绩效管理难点及对策探讨[J].中国
科技投资,2022 (30):35–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