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白鹿司地名的由来
- 格式:docx
- 大小:10.33 KB
- 文档页数:1
老北京街巷名称是怎么来的最早源自唐幽州城明代地图朝阳区百子湾地区的“葛宇路”和海淀区西北旺地区的“西学东渐路”两条山寨路牌被相继曝光并先后拆除,近来使有关地名的话题一下子热了起来,本报继而发起的“无名路”线索征集活动更是在市民中引发热烈反响。
那么,历史上的北京是如何命名道路街巷名称的?古代的路牌又是个什么样儿?老北京地名命名大致分为五类《周礼·夏官》:山师川师邍师“掌四方之地名”我国地名起源很早,可以说有了文字便有了地名。
先秦时期的古籍《山海经》中已经有了“山名”、“川名”之类的名词。
“地名”一词最早出现在成书于战国时期的《周礼》中,《周礼·夏官》记载:“山师,掌山林之名。
川师,掌川泽之名,辨其物与其利害,而颁之于邦国,使致其珍异之物。
邍(yuán)师掌四方之地名,辨其丘、陵、坟、衍、邍、隰之名,物之可以封邑者。
”这里的“地名”含义与现今的“地名”语意大致相同,而其中的“山师”、“川师”和“邍师”则是古代掌管地名的官职。
地名的命名从古至今一直在发展中。
早在春秋战国时期,著名思想家、政治家墨子即提出了“取实予名”。
他认为,“名”要依据“实”来确定,“名”必须与“实”相符。
南宋学者王观国在《学林》中吸取了古代命名思想,总结出古代州县地名命名的四大原则,并使地名的命名“规范化”和“系统化”:“或由山名,或因水名,或因事迹而名之,非此三者而以意创立,则必取美名。
”北京建城的历史最早可以追溯至“武王封蓟”的周武王十一年(公元前1045年),现在已有3000多年,在城市发展中逐渐形成一套地名命名的标准和规范。
历史上北京地名特别是北京城里的街巷名称到底是如何命名的?《北京传统文化便览》一书概括出了五大类:一、官定民承;二、俗成官认;三、官定与俗成并行;四、俗成官改;五、官定官改。
也就是说,第一类地名是官府命名,民众接受并使用,如“西单(牌楼)”、“西四(牌楼)”、“东单(牌楼)”、“东四(牌楼)”之类;第二类是老百姓约定俗成、官府认可的,如“豆腐巷”、“羊圈胡同”、“门框胡同”等;第三类是官府命名的和百姓俗称的并存,如“正阳门”是官名,老百姓俗称“前门”;“厚载门”、“北安门”、“地安门”是官名,老百姓俗称“后门”;第四类是老百姓约定俗成的地名,官府予以更改,如“苦水井”改为“福绥境”,“屎壳郎胡同”改为“时刻亮胡同”等。
北京八大胡同介绍
“八大胡同”在西珠市口大街以北、铁树斜街以南,由西往东依次为:百顺胡同、胭脂胡同、韩家胡同、陕西巷、石头胡同、王广福斜街(现棕树斜街)、朱家胡同、李纱帽胡同(现小力胡同)。
1.百顺胡同:原名柏树胡同,位于大栅栏地区的西南部,全长245米,宽5.7米。
明朝称柏树胡同,因种有柏树故得名。
清初谐音取“百事顺遂”的含义,更名为百顺胡同。
2.胭脂胡同:原名为胭脂巷,其南口开在两广路上珠市口西大街。
北口开在施家胡同。
胭脂胡同呈南北走向,长约100米,宽约5米。
据传,以前这条胡同里的妓院比较多,脂粉气浓重,故而得名。
3.韩家胡同:位于宣武区东北部,东起陕西巷,西至五道街。
韩家胡同明代属正南坊,称韩家巷。
清代沿称,宣统时称韩家胡同。
民国后沿称。
1965年整顿街巷名称时,将关帝庙并入。
4.陕西巷:从乾隆年间到1949年,陕西巷开的都是头等清吟小班。
陕西巷靠近大栅栏商业区,与南城的石头胡同和北城的韩家潭相近。
5.石头胡同:在历史上曾经是北京最繁华的色情业集中地,据说在高峰时期,这里有将近百家妓院。
6.王广福斜街:现棕树斜街,东起深沟胡同(今棕树三条),西至石头胡同中部,北邻大百顺胡同(今百顺社区),南靠朱茅胡同(今小力胡同)。
7.朱家胡同:在清朝时被称为“花花世界”,是北京最著名的
红灯区之一。
8.李纱帽胡同:现小力胡同,因巷内一制纱帽作坊而得名。
京都的历史北京名称的历史渊源历史上北京曾经改过名称,例如从北平改成北京北京在不同的朝代有着不同的称谓,大致算起来有二十多个别称:蓟(公元前11世纪)、幽州(最早见于《尚书·舜典》)、幽都(唐代)、南京(五代时,公元938元)、燕山(北宋宣和四年,公元1122年)、中都(公元1153年)、大兴(金代)、大都(元九年,公元1272年)、汗八里(元时)、北平(明洪武元年,公元1368年)、北京(明永乐元年,公元1403年)、京师(明永乐十八年,公元1420年).此外还有:蓟城、燕都、燕京、京城、汗城、宛平.前人一般用“京师”来称呼北京.此外,北京的别称还有长安、春明、日下、帝京、京邑、京国、京华等. 北京历史上除了用过上述名称外,还有秦汉之时,北京曾是广阳郡的治所;隋大业年间,曾是涿郡的治所;唐天宝年间,曾是范阳郡的治所;辽代时曾是析津府的治所;明清之时,曾是顺天府的治所,于是广阳、涿郡、范阳、析津和顺天府也成了北京的别称.。
日本京都的历史京都府历史[编辑本段]713年自丹波国分置丹后国740年圣武天皇迁都恭仁京784年桓武天皇迁都长冈京794年迁都平安京866年应天门之变1156年保元之乱1183年源义仲入京、平家逃亡1221年承久之乱、设置六波罗探题1337年建武中兴1338年室町幕府建立1392年南北朝合一1467年应仁之乱1568年织田信长入京1582年本能寺之变1586年丰臣秀吉、建造聚乐第1601年设置京都所司代1863年新选组组成1864年蛤御门之变1867年王政复古、废止京都町奉行所1868年鸟羽伏见之战、京都府成立1869年明治天皇、江户行幸。
东京奠都。
1889年京都市成立。
府知事兼任市长。
于舞鹤设置海军第4镇守府(舞鹤镇守府)1892年于绫部创立大本教1897年设置京都帝室博物馆、京都帝国大学1898年京都府与京都市成为分离的两组织1907年于深草设置第16师团(自第4师团分出)1932年巨椋池干拓事业开始1944年第16师团、莱特岛之战全军覆灭1945年美国第6军司令官克鲁格将军入洛1950年蜷川虎三当选京都府知事、革新府政(~1978年)1957年陆上自卫队大久保基地设置1964年东海道新干线开业1994年古都京都的文化财、登录为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1997年京田边市成立2004年京丹后市成立日本的京都的历史指日本的京都府,日本一级行政区,京都府是日本关西地区的都道府县之一。
北京地名的故事
北京地名的故事有很多,以下是其中一些:
1. 大北窑:此地有陶窑,出产大量砖瓦,是建设北京城的必需品。
由于建设的需要,大量工匠涌入北京,使得北京的窑逐渐增多,并集中在南城一代。
2. 南礼士路:20世纪的前四十年,北京城通往门头沟等郊区的交通非常不便。
于是在阜成门附近租驴前往,成了当时普通家庭的最佳选择。
在阜成门附近出现了一条“驴市路”,专供行人租驴西去。
直到解放后,在调整地名时,由于此处已不再租驴,且“驴市路”不够文雅,就将此路改称礼士路,而此路的南段,就成了南礼士路。
3. 灯市口:正月十五为上元节也叫元宵节,民间称为灯节。
4. 苹果园:相传明朝的时候有一个太监比较得宠,揽到了很多私房钱,他于是在京西买了一大块地,种植各种瓜果。
5. 灵境胡同:朱棣皇帝有一次患病,入睡后梦见两位道士前来授药,过了几天病还真的就好了。
皇帝甚为感激,于是下令为其建宫祀,并赐名为灵济宫,民国后,灵济宫所在的地方改名为读“灵济胡同”,谐音为灵境胡同。
6. 奶子房:此地原为奶妈聚居之地,专为皇室奶孩子。
这些地名都有着独特的来历和故事,展现了北京历史文化的丰富多彩。
北京这些依据谐音改的地名称呼差不多含义全变了如果把中国的地名及其由来比作一部纷繁浩瀚的历史书,并不夸张。
可以说,没有哪一个人能把中国所有的地名都说出来或倒背如流。
仔细琢磨还会发现,中国的地名除了众多和复杂外,其明显特点似乎可以用“雅俗共赏”来概括。
古人、前人、今人给地域命名,不外乎依据环境特点、借助山形地貌、江河湖海、地理方位来起,或者根据族群姓氏、生活形态、事件典故、祈福求吉等内容来起名。
古老或陈旧的地名,无不带着那个时代的烙印,折射着文化发展水平。
最初起地名的人的文化素养、喜好如何,则决定了这个地名的优劣高雅。
现今人们除了熟知的北京、上海、杭州、天津、海口、大庆、西安等高雅大气的地名外,更多的是那些听起来已经不觉得可笑的俗气地名。
诸如三岔子、张家窝棚、李家夼、韩家园子、夹皮沟、下坡、上坎、耳朵眼、鸡爪河等等。
随着社会进步,人们常会在时代变迁时,对一些太俗气、难以适应新生活的地名进行修改。
这里面,依据原地名“谐音”修改地名并改变原意的办法,应是比较高超的一种形式。
它能把原地名中的忌讳字、俗白字、日常俗用字、含义不敬的字、无雅俗之分的普通字改为典雅文秀的字眼,从而形成含义全新的名称。
仅以古都北京为例,这类用“谐音”修改的地名不仅很多,而且颇具色彩。
“礼士”一词,可以解释为尊重品德高尚、学识出众的人,含有“礼贤下士”之意。
北京的“礼士路”位于阜成门外,是一条挺有名气的大街。
名字听起来足够文雅,似乎还有点西方称谓的风格。
但翻阅史料,这条路的旧名称可是足够俗气,它曾名为“驴市路”。
一百五十多年前,北京城通往门头沟等郊区的交通非常不便,于是人们只好在阜成门附近租驴驮人载外前往,这也成了当时普通百姓出行的唯一选择。
日子久了,在阜成门附近就形成了一条“驴市路”。
那条路的北口,被称驴市口。
专供人们在此租驴出行。
其实,早在金元时代,这里就是一条官道。
明朝迁都北京以后,先后修建了天坛、地坛、日坛、月坛,礼祀天地日月诸神。
北京地名文化的整体性研究引言每一个在北京生活的人,在其日常生活中尤其是出行坐公交地铁时,都不可避免地要接触到许许多多的地名,而且人们或多或少都会有这种感觉:北京的地名和其他城市的地名有很大的不同。
比如:在地铁站,我们经常会听到“灯市口”“西二旗”“公主坟”,在公交站等车时,也时常能看到“XX门”“XX屯”“XX营等”,而其他城市地的名一般是“XX街”“XX路”“XX道”的形式。
相比之下,北京的地名有其独特性,而且凭感觉就能断定,这某个地名后面肯定有其独特的一段历史和文化。
北京地名区别于其他城市地名的特征及其文化内涵,正是我们所要去深入挖掘的。
根据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我们知道地名与地理环境的关系是社会意识与社会存在的关系,后者决定前者,前者能够反映出后者。
而且地名研究与地理学、语言学、历史学天然而不可分割,因地名是时代的产物,又具有相对稳定性,故而能保留较多的历史信息。
通过研究地名可以说明许多历史问题,对研究历史时期的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等都有帮助。
借助此次马克思主义概论课社会实践的机会,我们几个对此文化现象有兴趣的成员聚在一起,从十一月初起,在两周多的时间里,在学校图书馆翻阅了大量书籍文献资料,有些资料甚至还去了国家图书馆才得以获取。
部分同学在实践期间代表性地走访了两三处地名所在地,调查是否还保留着能够体现其名字渊源的痕迹。
此行此举,着实让我们大大丰富了文化知识,深深地感受到北京的文化之博大精深,无愧是泱泱华夏的文化之都。
当然,北京地名数以万计,范围广大、内容精深,哪怕是专门的研究员,穷其毕生也难以一一琢磨透,因此我们采取设定大致框架、高度性概括的方法,进行整体性的研究。
正文部分北京地名文化属于北京地域文化的有机组成部分。
根据北京社会科学院历史所尹钧科先生的观点(2009),北京地域文化应是北京地区所特有的历史文化,正如一个地区拥有的“特产”一样。
这些历史文化现象中,有些虽非北京地区所特有,而在北京地区的历史文化积淀中却有极其重要的地位。
老北京胡同街巷名称杂谈门与北京胡同街巷名称(图)过去,北京不少胡同名称是人们根据其比较有特点的地标物或地标性建筑,约定俗成叫起来的,含有“门”字的胡同街巷名称即属此类。
在民国初期的地图上,大门巷的地界儿曾标的是“破大门”,1934年出版的《北平全市详图》始见“大门巷”三字,直到1986年拆迁,这里一直称大门巷。
从大门巷往南走,在石驸马大街(今新文化街)和象来街之间,还有一条胡同叫月台大门,1965年改成了月台胡同。
其他含有“门”字的胡同还有:陡山门街——位于景山西街和北海公园东门之间,因北海公园东门陡山门而得名;铁门胡同——位于宣武门外大街东侧、西草厂街南面,因明代设有圈虎的铁栅栏门而得名;山门胡同——位于太平桥大街西侧、武定侯胡同南面,因明代显灵宫山门而得名;门框胡同——位于大栅栏街和廊房头条之间,因在狭细的胡同中建有一座供奉财神的“过街楼”很像门框而得名;穿堂门胡同——位于西直门内大街和马相胡同之间,因胡同有穿堂院落与其他胡同相通而得名;门楼胡同——位于东直门内海运仓南面,因明代一大户家门建有一高大门楼而得名;黄化门街——位于地安门内大街东面,因地处皇城、门洞顶部覆有黄色琉璃瓦而得名黄瓦门,后讹称为黄化门街;东华门大街——位于东安门大街西面,因紫禁城的东华门而得名;西华门大街——因地处紫禁城西华门外而得名……此外,还有一些含“门”字的胡同是一处地标性建筑,多条胡同以其命名。
比如,位于东直门内,因元、明、清三代储粮仓库而得名的北门仓胡同、南门仓胡同、西门仓胡同、东门仓胡同、东门仓横胡同;位于府右街西面,因明代御苑兔儿山的红色大门而得名的东红门胡同、西红门胡同和南红门胡同;位于阜成门内大街北侧、白塔寺西北面,因明代朝臣演习礼仪及皇家打醮的朝天宫而得名的宫门口头条至五条、宫门口东岔、宫门口西岔等。
说到含“门”字的胡同街巷,其实还要数以城门命名的为最多。
过去,北京有“内九外七皇城四”之说,每个城门都有多条以其命名的街道。
古 都北京的“碎碎念”文/宋晨光 图/杨雅琼时期 名称西周蓟国东周、秦、两汉、魏晋北朝 蓟城隋唐幽州辽 南京、燕京金 中都元 大都明(1368—1403) 北平明(1403后)北京清 京师、北京民国北平中华人民共和国 北京我的成长在我很小的时候,大约距今70万年时,就有人在今天北京市房山区的龙骨山定居了。
他们会制造石器,还会使用天然火,他们的名字叫“北京人”。
3000多年前,北京这个地方自然形成了两个小国——燕和蓟(j ì)。
它们大概是商王朝的附属国,后来又在西周初期被封为诸侯国。
在战国时代,骁勇善战的燕国人参与了战国七雄的争霸,不过最终并没有战胜强大的秦国。
从秦汉到隋唐这1000多年的北京大家好,我是北京,我的曾用名可不少,你都知道吗?北京在不同历史时期的名字时间里,我成为北方的军事重镇,负责驻守边防,抵御入侵。
从辽代开始,我的身份发生了变化,先是迎来了契丹人,成为辽五京之一的陪都南京(也称燕京),然后又在1153年迎来了女真人,成为全国的政治、文化中心——金中都,后来又迎来了蒙古人,成为元大都。
在后面的明、清两代,我依旧承担着首都的重要职责。
就这样,我从“城”渐渐成长为“都”。
辽五京是辽上京临潢府、辽中京大定府、辽东京辽阳府、辽南京析津府、辽西京大同府的总称。
我的地盘为什么历朝历代这么多人都喜欢在我这里建都呢?请允许我自夸一下!我的南部和东南部是适合人们居住的开阔平原,而西部、北部和东部被山岭环绕,因此从整体上看我像一个半封闭的“海湾”,地理学家来这儿做客的时候给我起了个好听的名字——北京湾。
冬天时,山岭阻挡了来自西北方向的冷空气;夏天时,这里又有来自东南季风的湿润空气,会有丰沛的降水。
所以,优越的地形和相对温暖湿润的气候让我很受人们的喜爱。
我的特色吃吃穿穿在北京说起去北京吃豪华宴席,你是不是想起了“满汉全席”?实际上在清代宫廷的记载里,根本就没有“满汉全席”这个词。
或者说,我们现在理解的“满汉全席”,是当时清代宫廷为了宴请兄弟们,过不去了!待在这地方还挺舒服!不同身份的人设置的满席和汉席的合称,准确的叫法应该是“满汉席”。
知否北京、魔都、妖都、雌都...这些霸气侧漏的城市别名你知多少?互联网如此发达的今天,想必大家对一些流行的城市“别名”都有所耳闻。
比如北京是北京,上海是魔都,还有妖都、腐都...这些“别名”中不仅包含人们对这个地方的态度,还镌刻着历史的印迹,是一座城市最生动的文化标签。
余秋雨先生说:“一座高贵城市的文化,主要是看天上有几抹孤独的云霞。
”其实,想要寻找一座城市的与众不同,不必抬头数天上的云,只要看看人们给它取了一个怎样的“别名”,大概就可以知道了。
| 北京——北京 |就说北京吧。
天子脚下,皇城根上,八百年建都史垒出的一座文化名城,北京的称呼名副其实。
但是,“北京”的叫法,并不是中国人发明的,它最早来自一部日本动画《中华一番》(《中华小当家》),这个片子是讲中华美食的,其中第50集的集名为“北京北京,黑暗料理界的魔掌”。
这是第一次有人用“北京”来称呼北京,日本人管东京也叫”北京“,在他们心中,北京是首都的同义词。
这一说法在中国真正流行起来,是近些年的事。
随着北京越来越现代化,各方面都显示出势不可挡,在全国独领风骚的气势。
加之房价、物价的高涨,许多人感受到了生存的不易,认为北京虽好,却有点高高在上的距离感,于是戏称北京为“北京”,表达对这个城市又爱又恨的感情。
| 上海——魔都 |魔都,顾名思义是魔力之都。
那么,上海的魔力究竟在哪里,又是怎么成为全国人民口中的“魔都”的呢?“魔都”一词与上海这座充满魔力的城市首次相会,出现在日本作家村松梢风的小说《魔都》中。
这部书出版于1924年,20世纪二、三十年代的上海租借遍地,豪强横行,各方势力龙蛇混杂,可谓错综迷离,世态万千。
由于经济的高度发达,上海更是纸醉金迷、灯红酒绿的人间欢场,十里洋场,风光无限,吸引无数人慕名而来。
当时的村松旅居上海,对这样一座风云际会,使人捉摸不透的城市十分着迷,认为它有着其它地方无法比拟的魔力,于是在书中将上海称为“魔都”。
从此,“魔都”便成了上海的代称,人们乐于用这个名字赞颂这座充满魔性的城市。
北京这些胡同的名字,竟然是这样变来的!北京最有特色的地方是哪里?当然是胡同了!那么这么常见的胡同你都知道它们都是怎么命名的吗?到底是遵循什么规则?哈哈哈我就猜到你一定不知道今天就为你揭晓一下胡同命名那些事儿!大家伙儿都瞅瞅这里面的奥妙烟袋斜街' 烟袋斜街卖烟袋?'北京叫斜街的胡同儿不多因为绝大多数胡同儿都是正向整整齐齐方方正正只要是叫斜街那一定是斜的而且大多数与河道堤岸有关烟袋斜街就是如此傍着什刹海北岸斜而北去对于烟袋斜街这个名称的来源有两个说法一个是说街的形状像当年吸旱烟的烟袋这东边入口处是烟袋嘴接下去这细长的胡同是烟袋杆西端出口正好是向南一折而且也略显开阔,如同烟袋锅再一个说法是当时的八旗子弟大多有吸烟的嗜好什刹海一带是正黄旗驻地烟草和烟具生意兴隆这条街上就出现了经营旱烟和烟具的商店店铺都悬挂大烟袋锅做幌子招引顾客所以有了烟袋斜街的名称刘海胡同' 刘海?脑门那头发帘吗 '这个刘海指的可不是脑门儿前的头发帘儿而的的确确是个人名明朝时叫刘汉,到了清乾隆时期改成了刘海胡同可惜的是没人知道刘汉是谁了但关于这条胡同另有一个说法挺有趣据说淑妃文绣在跟末代皇帝溥仪离婚后居住在这里取灯胡同' 取灯?取灯笼吗 '取灯在北京话中有多种解释其中有火柴(洋火)的意思也有取灯(笼)的意思原称取镫胡同我们要说的这条取灯胡同虽然特别普通但它是最原始火柴的发源地当年北京城内有专门以取灯儿为业的人生产贩卖的人多了起来之后便形成一个聚集商圈于是就干脆取名为' 取灯儿胡同 '了花枝胡同' 花枝?是种花的吗 '花枝这个名字,很是妩媚北京市清末出现的位于西城区东北部的胡同胡同门口有树荫儿的有特殊养殖技术的名字里基本就是顺带着花鸟鱼虫儿的名字比如:花枝胡同、草园胡同、金鱼胡同、养蜂夹道油漆作胡同' 听名字就知道这胡同油漆作坊 '胡以工厂作坊命名的多是老时候大部分人上班的地儿比如说打磨厂、油漆作胡同鲜鱼口胡同去大栅栏逛商场,去前门大街玩民间素有' 先有鲜鱼口后有大栅栏儿 '之说无数次地经过这儿那时鲜鱼口总是那么热闹、拥挤有众多老字号,位于正阳门外、前门路东有 570 多年历史名字接地气儿的咱也说几个名字里直白的写着 ' 鸡鸭鱼肉 '像是鸡爪胡同、鸭子店、鲜鱼口、肉市街等等也一定是咱北京最热闹的地方塔砖胡同' 塔砖胡同有塔吗?'砖塔胡同旧貌(1990 年代)砖塔胡同的名字来自于矗立在胡同中的一座青砖古塔被誉为' 北京胡同之根 '是北京历史最悠久的胡同之一也是目前北京遭到破坏较少风貌保存较好的胡同之一,元朝就有了在元、明、清三代砖塔胡同作为戏曲活动的中心是北京城最热闹的地方之一历史上,有多个名人在砖塔胡同居住过比如鲁迅、张恨水以及刘少奇等羊肉胡同' 羊肉胡同由于卖羊肉而得名?'老北京起码有五条' 羊肉胡同 '最有名、历史最悠久且今尚存的羊肉胡同当属在咱丰盛东区南侧附近这是一条自元大都时就有的胡同是大都城三大闹市之一( 另两处分别是钟鼓楼和东四南灯市口大街 )那时西四一带有米市、面市、马市、羊市、骆驼市等' 羊市角头 ' 即羊市因胡同中曾有羊肉集市而在明代始称羊肉胡同西四十字路口迤西原来叫羊市大街与羊肉胡同也有关联呢兵马司胡同' 兵马司胡同≠北兵马司胡同 '提到兵马司胡同首先想到的就是咱们居民组于兵马司胡同 5 号 ~之前入户调查期就有居民朋友跑错地儿到北兵马司胡同去提交入户调查资料了 ~ 兵马司胡同在西城而北兵马司在东城,不一样哟 ~如果您猜测名字的由来想必会认为与 ' 兵马司 ' 有关啦?那恭喜您,您答对了据史料记载,明代北京内城设有中、东、西、南、北五城设有兵马司来负责地面治安捕盗等工作明代的西城兵马司就设在兵马司胡同到清代,虽兵马司已被撤销但兵马司的地名流传了下来丰盛胡同' 这条胡同名气不大,却贵气逼人 '东富西贵,一直是四九城里的老话明清两朝,达官贵人为了方便皇帝的召见便聚居在皇城西边丰盛胡同东起西四南大街西至太平桥大街过去是当之无愧的' 贵人聚集区 '丰盛胡同来历究竟是与明初大将丰城侯有关还是与天启皇帝的乳母奉圣夫人有关?都有关,之所以有这种疑问还是因为北京曾有两条丰盛胡同位于咱西城丰盛东区的这条丰盛胡同则与明初大将丰城侯有关丰城侯李彬是明成主朱棣的名将由于他的府邸在此,是名丰城胡同至清初便讹传为丰盛胡同了至今仍叫丰盛胡同而位于东城区的那条曾叫丰盛胡同的小胡同现名已改为丰富胡同了朱苇箔胡同' 朱苇箔胡同又名猪尾巴胡同? '在老北京的地名中多富有生活情趣对其短小而有弯曲的小巷风趣地称之为猪尾巴胡同住在这个胡同里的老北京人一直对这里称呼为猪尾巴胡同称呼了几百年了民国后,嫌其名不雅遂依其谐音雅化为现在的朱苇箔原来这朱苇箔胡同也有百年历史啦 ~ 大院胡同' 大院胡同与小院胡同有什么关系? '大院胡同东西走向东起西四南大街西至四道湾而小院胡同南北走向南起兵马司胡同,北至敬胜胡同因胡同内有剧场剧院戏台子明代称西院勾阑胡同清代改称院儿胡同,后根据胡同规模分成大,小两条院儿胡同规模较大的称大院胡同或大阮胡同而规模较小的称小院胡同或小阮胡同大院胡同内,有清代贝勒府旧址郭沫若也曾在大院胡同居住过敬胜胡同' 敬胜胡同曾被叫做口袋底胡同? '敬胜胡同大致呈东西曲折走向东部北折起自砖塔胡同西部南折至三道栅栏北巷全长 301 米,均宽 4 米因胡同形如口袋,清代称口袋底胡同1965 年将北钱串胡同并入,改称为敬胜胡同了南玉带胡同' 南玉带胡同形似玉带? '南玉带胡同南北弯曲走向南起兵马司胡同北至四道湾胡同全长 146 米,均宽 4 米因胡同走势弯曲,形似玉带清代称玉带胡同1911 年后为避免重名与宫门口四条北侧的北玉带胡同相区分改称南玉带胡同并沿用至今钱市胡同' 最窄的胡同? '在大栅栏相邻的珠宝市街西侧有条北京最窄的胡同 -- 钱市胡同街长 55 米,宽 0.7 米最窄的宽度 40 厘米街内南北共有九组建筑尽端是一庭院,上有罩棚,旁有铺房是清代官办的银、钱交易的 ' 钱市 ' 遗存是早期金融市场的雏形为什么要把胡同修的这么狭窄还是个死胡同呢?一种说法是 : 因为这里是专做钱币的相当于造币厂,怕被人抢路窄了人就跑不开只要在胡同口一堵,贼肯定逃不掉北京的胡同给北京人提供了一个非常好的生活状态这个状态存在了有七百年今天我们基本上都住高楼大厦从居住环境上讲大北妞认为一定不如过去的胡同。
北京地名的来历北京的由来1、天桥2、大栅栏3、东四、西四4、大北窑5、亮马河6、呼家楼7、黄庄8、保福寺9、五棵松10、公主坟11、六里桥12、八里庄13、王府井14、象来街(长椿街)15、护国寺16、八王坟17、五大镇石18、北京的福禄财寿吉19、八达岭20、神路街21、和平门、复兴门、建国门22、“花椒地”——“花家地”——“画家地”23、北京胡同名24、北京动物地名25、以“营”为名的地名26、铁狮子坟27、北京的大西天和小西天28、明光村29、索家坟30、西土城路31、蓟门32、积水潭32、学院路与学院南路33、冰窖口胡同34、新街口北大街、新街口外大街与新街口豁口35、杏坛路36、小西门37、北京地名中的“居”38、北京地名中的“店”39、北京地名中的“百家姓”40、《论语》与北京地名41、北京地名的数字掌故42、北京街巷名称的由来43、北京的蔬菜地名44、京城地名的民俗情结45、北京地名中的“龙”46、被皇帝篡改過的北京地名47、北京城周边的“窑”北京的由来历朝历代都将北京视为重镇加以治理和保护,并不断改变着它的名称。
有人统计过,北京城的各种名称达六十多个。
就大家熟悉和史书中常见的说,北京地区上古时称幽陵,夏朝时称冀州,周朝时称蓟,春秋战国时是燕国的都城,故称燕京。
秦置广阳、渔阳,西汉设幽州,东汉为广阳、蓟县,北魏称燕都,隋改涿郡,京杭大运河的北端就从这里开始。
唐改称范阳,安史之乱时,安禄山就是从范阳起兵的。
唐以后又一度称幽州。
辽建都在上京,把这里作为陪都称幽都,也称南京,因此地在上京之南。
金朝建都于此,称中都,并对其进行了扩建。
这是北京八百余年建都史的开始。
元朝时称大都,这时的北京城已是一个相当繁华的大都市了。
马可?波罗在他的游记中曾对大都做过详细描述。
北京作为全国的政治中心也由此开始。
明朝建立后,朱元璋将首都定在南京。
后朱棣从他侄儿手中夺得政权后,将首都迁到这里,故称北京。
明朝时,还一度称北京为京师。
北京白鹿司地名的由来白鹿司地名简介白鹿司是北京市丰台区的一个地名,位于北京市中心偏南的地理位置。
白鹿司以其独特的名称和丰富的历史文化而闻名,吸引着众多游客和历史爱好者。
那么,白鹿司地名是如何由来的呢?白鹿司的历史起源1. 夏商时期的白鹿司白鹿司最早可以追溯到夏商时期,那时它是一个重要的边界哨所。
据考古学家的研究,白鹿司周边曾发现大量夏商时期的遗址和文物,证明这里是当时的行政中心之一。
白鹿司在这个时期的名字来源于当地的一种白色鹿类动物,据说这种白鹿神秘而罕见。
2. 四周朝代的变迁随着时间的推移,白鹿司在不同朝代扮演了不同的角色。
在秦汉时期,白鹿司曾是京畿道的治所之一,负责辖区的行政事务。
而到了唐朝,这里则成为了京城的官方驿站,作为交通和邮件的重要中转站。
3. 明清时期的繁荣在明清时期,白鹿司逐渐发展成为一个繁荣的商业中心。
这里的商店和市场规模逐渐扩大,成为了北京市的重要商贸枢纽之一。
许多富商巨贾选择在白鹿司开设店铺,吸引了大量人流和商业活动。
白鹿司名称的由来1. 白鹿的传说有一个与白鹿司地名相关的传说。
相传在远古时代,白鹿是神圣的使者,它拥有能让人类文明得以繁荣的力量。
据传,在白鹿司附近有一个神秘的洞穴,里面生活着一只拥有不老不死之身的白鹿。
传说中,只有真正的英雄才能找到这只白鹿并得到它的指引。
2. 司的意义“司”是古代的行政机构,负责管理和监督地方的行政事务。
白鹿司作为一个边界哨所,是当时的行政机构之一。
而在明清时期,白鹿司成为商业中心后,“司”的含义变得更加与行政无关,意为一个交通和商贸中心。
因此,白鹿司的名称可以理解为”白鹿之地”或者”白鹿行政中心”的意思,是一个与神秘的白鹿有关的行政机构和商业中心。
白鹿司的文化影响1. 白鹿司传说的传承白鹿司的传说在当地民间流传已久,并且对当地居民和游客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每年丰台区都会举办白鹿节,吸引大量游客前来参观和了解白鹿司的历史故事。
同时,许多文艺作品也将白鹿司的传说作为创作元素,进一步传承了这个地方的文化。
【老北京记忆】北京与“马”有关的地名在封建时代,马是重要的军用物资,对马的使用、饲养有严格的规定,若干朝代甚至禁止民间私自养马。
因此,北京与“马”有关的地名,多与明清两代官府养马机构、制度有关。
北京有不少与明清养马制度有关的胡同街庙,如马相胡同、观马胡同、马圈、小马厂、马甸、兵马司胡同、骡马市大街、亮马河南路、前马厂胡同、后马厂胡同、马神庙街、东马尾帽胡同、南马道、马家堡、南养马营胡同、北养马营胡同……近郊平谷也有马坊、望马台等地名。
如西直门内大街有条马相胡同,历史颇为悠久,在明代称之为“御马监官房胡同”。
御马监是明代宫廷机构十二监之一,由太监掌管,主要负责管理皇帝用马,“掌腾骧四卫营马匹”(《中国历代职官词典》)。
清代顺治时设十三衙门,仍称御马监。
康熙时裁撤,该机构由内务府上驷院取代。
后谐音称为“马香胡同”,民国以后改称“马相胡同”。
一条小小的胡同,牵扯明、清两代管理宫廷用马机构的沿革,令人叹为观止。
广渠门内的观马胡同也与清代养马机构、制度有关。
清代内务府专设管理“御用”马匹的机构——上驷院(原名御马监,这是沿用明代的称谓)。
顺治年曾改为“阿敦衙门”(“阿敦”为满语,意为“马群”),康熙年间改为“上驷院”。
据史载,明代御马圈在景山东街,清代上驷院在紫禁城内外及南苑共有十七个马厩,饲养700多匹马。
在口外及盛京等还设四个牧厂,养马260多群(每群四五百匹)。
除朝廷专用养马场,驻京八旗也各有养马场所。
满洲八旗均以骑兵为主要作战力量,分京营和驻防。
驻守北京京营八旗约十万人,按旗划分驻地:正黄旗驻德胜门内,镶黄旗驻安定门内,正白旗驻东直门内,镶白旗驻朝阳门内,正蓝旗驻崇文门内,镶蓝旗驻宣武门内,镶红旗驻阜成门内,正红旗驻西直门内;各旗在驻地均有养马场,所养战马俗称“官马”,养马之地称之为“马圈”(音“券”,加儿音)。
皇家上驷院养马场所称之为“马厩”,查《清乾隆北京城图》:此地曾一度为“兵部马圈”,乾隆十三年始称之为“官马圈”,成为正蓝旗兵驯养官马之地。
北京地名的雅化分类介绍北京地名雅化分类介绍北京是中国的首都,也是一个历史文化悠久的城市。
在北京的地名中,有许多地方名字经过了雅化处理,使得它们更加美观、优雅。
下面我将按照不同的分类介绍一些经过雅化的北京地名。
1. 历史古迹类:在北京这座古老的城市中,有许多历史古迹的地名也经过了雅化。
比如,故宫改名为紫禁城,寓意着皇室的尊贵和神秘。
颐和园改名为颐和雅园,给人一种宁静和优雅的感觉。
而天坛则改名为天境,更显得庄严和神圣。
2. 街道巷口类:北京的街道巷口也有许多地名经过雅化处理。
比如,王府井大街改名为繁花街,给人一种热闹和繁华的感觉。
而鼓楼大街改名为梦幻街,给人一种浪漫和梦幻的感觉。
这些雅化的地名使得人们在行走时更加愉悦,仿佛置身于一个美丽的景区。
3. 公园景区类:北京的公园景区也有许多地名经过雅化。
比如,颐和园的万寿山改名为福寿山,寓意着福寿双全。
圆明园的万春园改名为春光园,给人一种春天的美好感觉。
这些雅化的地名使得公园景区更具魅力,吸引着更多的游客前来参观。
4. 商业区域类:北京的商业区域也有一些地名经过雅化处理。
比如,王府井商业街改名为繁华街,给人一种繁忙和繁华的感觉。
西单商业街改名为时尚街,给人一种时尚和潮流的感觉。
这些雅化的地名使得商业区域更加吸引人,成为了人们购物和休闲的热门地点。
5. 学校机构类:北京的学校和机构也有一些地名经过雅化处理。
比如,清华大学改名为清华学府,给人一种学术和庄重的感觉。
北京大学改名为京城学府,给人一种历史和文化的感觉。
这些雅化的地名使得学校和机构更加具有魅力,吸引着更多的学生和研究者前来学习和研究。
以上就是我对北京地名雅化分类介绍的一些思考和创作。
希望能够通过这样的方式,使读者更好地了解北京的地名雅化处理,并感受到其中蕴含的历史和文化魅力。
老北京地名的前世今生北京侃爷老北京以前的一些地名儿在变更后被我们熟知,可她以前的名字殊不知承载了多少人物、故事和职业。
宋姑娘胡同——颂年胡同马香儿胡同——马相胡同王寡妇斜街——王广福斜街臭皮胡同——寿比胡同棺材胡同——光彩胡同棚匠胡同——朋奖胡同绳匠胡同——丞相胡同大/小墙缝胡同——大/小翔凤胡同劈柴胡同——辟才胡同烟筒胡同——淹通胡同烟袋胡同——燕代胡同闷葫芦罐——蒙福禄馆大坛子胡同——大胆胡同豆腐巷——多福巷东/西江米巷——东/西交民巷干鱼胡同——甘雨胡同烧酒胡同——韶九胡同苦水井——福绥境鬼门关——贵门关大/小哑巴路——大/小雅宝路罗锅巷——锣鼓巷裤子胡同——库司、库资胡同裤裆胡同——库藏胡同裤腿胡同——库堆胡同裤脚胡同——库角胡同巴巴胡同——八宝胡同牛巴巴胡同——牛八宝胡同粪厂胡同——奋章胡同屎壳郎胡同——时刻亮胡同牛血胡同——留学胡同驴肉胡同——礼路胡同驴市路——礼士路猪市口——珠市口母猪胡同——墨竹胡同猪尾巴胡同——智义伯胡同狗尾巴胡同——高义伯胡同鸡鸭市——集雅士皇城根——黄城根奶子府——乃兹府巴巴坑胡同——八宝炕胡同豹房胡同——报房胡同阎王街――远望街乾鱼胡同——甘雨胡同鸡罩胡同——吉兆胡同鸡毛胡同——锦帽胡同鞑子营——达智营无良大人胡同——无量大人胡同打劫巷——大吉巷臭水河——绶水河晾马河——亮马河皇庄——黄庄中官坟——中关村高亮桥——高粱桥。
北京街巷名称趣谈北京街巷的名称,看起来多如星、乱如麻,其实还是有规律可循的。
多数街巷名称都是根据某一特征而自然形成的,虽然时光流逝,当年的特征多不存,却依然众口相传。
如当时依所对应城门命名的大街,尽管城门早已无存,街名却留了下来了。
直至解放后,一些老人嘴里,仍把朝阳门、阜城门、西直门、广安门几条大街叫成元乃至金代形成的地名分别为齐化门、平则门、和义门、彰仪门大街,足见口碑的力量。
做为几朝帝都,除皇宫外,很多专为皇家服务的机构和政府机关、学校、仓场、兵营也作为地名留传下来。
如皇城内的会计司、缎库,皇城外的太仆寺街、兵马司胡同、大兴县(今大兴)胡同、府学胡同、海运仓、禄米仓胡同、营房胡同等。
而外交部街、教育部街等则是根据民国以后的衙署而命名的了。
有一些街巷是根据当初居住过的人物命名,如明代定国公徐达住过的定府大街、三保太监郑和住过的三保老爷(今三不老)胡同,李东阳住过的李阁老(今力学)胡同等。
因相应姓氏人家居住得名的胡同街巷,如史家胡同、刘家胡同、魏家胡同、郎家胡同、方家胡同、巴家胡同、何家胡同、余家胡同、韩家胡同、施家胡同、甄家胡同、蔡家胡同、潘家胡同、燕家胡同、苗家胡同、戴家胡同、雷家胡同、谢家胡同、富家胡同,周家大院、梁家大院、金家大院、蒋家大院,姚家井、裘家街、毛家湾、敫家坑等。
因大姓名族或创建者姓氏得名的村镇,如窦店、庞各庄、张家湾、郎府、崔村、李家桥、靳家堡、沈家营、白家疃、苏家坨、左家庄、高家园、刘家店、穆家峪、田家窑、孙家场、姜屯、范家台、郭家坞、阎家渠、郝家町、索家坟、谢家楼、杨家洼、郑家磨、董家林、朱家岗、胡家垡、申家沟、肖家河、梁家务等。
除以公侯贵人望族大家命名外,还有大量以平民和手工业者命名的街巷,如砂锅刘(今大沙果)胡同、沈篦子(今篦子)胡同、姚铸锅(今尧治国)胡同、粉房刘家(今粉房琉璃)街、骟马张(今拴马桩)胡同、豆腐陈(今豆腐池)胡同等。
以市场和商品等饮食起居诸般物品命名的街巷占了很大比例,可谓包罗万象、应有尽有。
北京白鹿司地名的由来
北京白鹿司是北京市西城区的一个地名。
它的名称源于明朝时期,当时这个地方是猎场,经常有白鹿出没,因此得名“白鹿司”。
清朝时期,这里曾是一处繁华的商业中心,因为北京城内禁止马车通行,所以很多商家都在白鹿司这里设立了货栈,将货物转运到城内。
这个地方因此成为了一个繁荣的商业中心。
今天的北京白鹿司已经成为了一个历史文化街区,这里保存了很多传统的建筑和文化遗产。
游客可以在这里感受到古老北京的历史和文化气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