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综合探究三从宗教景观看文化的多样性名师精心制作教学资料
- 格式:doc
- 大小:16.50 KB
- 文档页数:2
综合探究三从宗教景观看文化的多样性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册综合探究三从宗教景观看文化的多样性,我下面就从说教材---说学教方法---说学教预设等方面进行说课。
一说教材(一)教材分析文化的内涵是十分丰富的,本课从宗教景观的角度去探究文化的多样性,引导同学学会观察和认识身边的社会和文化现象。
课本首先从宗教景观的内涵出发,描述世界三大宗教的影响和宗教景观的丰富性。
而后提供三组图片,借以比较佛教建筑之间的差异、三大宗教的代表性建筑及中国南北宗教建筑布局的不同,以此展示文化的多样性。
最后课文介绍了开展探究活动的具体步骤,以便同学在实地探索中,学会观察、分析各种社会和文化现象,提高自己的综合研究能力。
(二)学情分析本课内容学生在课前已有接触(小学学过,影视看过)较为熟悉,(课前几乎没接触过)我班学生大多来自外来务工子女,原有基础参差不齐,但他们表现欲求知欲较强,且已具备了一定的自主学习能力----(三)重难点分析重点:不同宗教(本土与外来)文化之间的交流与融合。
难点:探究活动的展开(四)教学目标1.学生能辨析不同地区、不同民族宗教景观的差异。
2.学生能了解宗教景观的内涵。
3.学生能观察社会的文化现象和文化景观。
4.通过学习,了解世界各地文化的多样性。
二说学教方法为了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有效的达成目标,在本课教法上我运用多媒体直观教学法、问题教学法,学法采用讨论法、自主阅读法、小组合作、(辩论赛、小品表演、角色体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以上学教方法在教学中实施。
(在教学过程中,为使学习既学到知识又掌握方法,从而形成能力,更好的达到教学目标。
依据新课程‘自主合作探究’的理念和历史教学生活花的理念本课我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采取情景教学法、分组合作探究的教学方法为主,配以讨论法、讲授法、谈话法、指导阅读材料法、比较法及其他教学方式,通过小组合作、自主学习、归纳整理等方式,使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引导学生积极动脑、动口、积极参与课堂活动,有利与学生直接获得感性知识,充分调动学生的兴起和积极性,培养学生的思维和良好的学习习惯)三说学教预设下面我侧重说说教学预设:为了完成以上教学任务,结合我班学生实际,我准备设计以下几个教学环节:导入:同学们,你们都到过哪些地方?能说说在旅游后给您印象最深的景点有哪些吗?(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教师加以归类与引导,使学生正确区分自然景观和文化景观,并由此概括出文化景观的含义,进入新课。
新世纪教育网 精品资料版权所有@新世纪教育网第二单元综合探究二<<从宗教景观看文化的多样性>> 1课时一、教学目标:1、区分佛教、基督教、伊斯兰教等宗教文化景观,包括宗教建筑、文字、色彩、壁画、神像等。
2、理解不同宗教文化景观形成的影响因素,分析本地或者自己熟悉的一处宗教文化景观的特色。
3、理解文化景观、宗教文化景观、文化多样性等概念内涵,形成尊重世界多元文化的包容心态。
二、教学重点:从宗教景观看文化的多样性三、教学难点:文化景观与宗教景观概念的区分四、教学过程:(一)概念的区分:1、什么是文化景观?2、什么是宗教文化景观?(三)观察P43图,发现世界三大宗教建筑风格的差异,说说这些建筑特征的含义:1、图2—132、图2—143、图2—15(四)学生收集我国甘肃临夏县与夏河县的宗教建筑与生活习俗图片进行对比:1、临夏县2、夏河县(五)观察P44-45图,比较不同地域、不同时代、不同宗教的建筑风格变化,概括宗教建筑受诸多因素影响的事实。
1、对比图2---16、2---17、2---18,观察佛教建筑受不同地域文化影响所产生的景观变化。
2、对比图2---13、2---19,观察不同时代的基督教建筑呈现的不同时代烙印。
3、对比中国佛教寺庙戏台与西方天主教堂广场,发现建筑差异,说明宗教景观的差异受不同地方的文化传统影响。
(六)阅读P45,说说不同宗教景观之间的文化差异。
五、教学巩固:完成书本P46的自我测评六、新世纪教育网-- 中国最大型、最专业的中小学教育资源门户网站。
版权所有@新世纪教育网。
阅读使人快乐,成长需要时间《综合探究三从宗教景观看文化的多样性》教学设计一、教学分析1.教学内容分析本课教材主要围绕探索宗教景观的多样性展开,目的是使学生理解世界文化的多样性。
不同文化之间的交流和影响,并且使学生学会知识运用和迁移,学会观察身边的社会和文化现象。
在第一部分“什么是宗教景观?”中,通过对“文化景观”和“宗教文化景观”抽象的定义和具体的介绍,使学生对“宗教文化景观”有初步的认识,并由世界三大宗教感受世界文化的多样性;在第二部分“不同的宗教景观告诉我们什么?”中,通过三组图片的对比,由此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讨论探究,在此基础上领会外来文化与本土文化的融合,不同宗教文化的差异及其形成原因;在第三部分“我们也来试一试”中,对探究活动作了详尽的要求和指导,使教学活动更有的放矢,并为活动的顺利开展提供了保证。
2.教学对象分析学生具备的与本课相联系的知识与技能,问题解决的方法相对较少,存在一定的困难。
3.教学环境分析选择多媒体教室环境。
二、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能根据教材提供的文字材料,初步学会解读教材提供的各类图片资料;知道“文化景观”“宗教文化景观”等基本概念;知道世界上的三大宗教;知道世界文化多样性这一现象并初步理解其成因;初步掌握观察与探究不同文化景观的一般方法。
2.过程与方法目标在对图片资料的观察与解读过程中培养观察、分析和比较能力;通过合作学习恰当地展示自己,关爱他人。
通过本课课内外的学习活动,继续培养观察身边的社会和文化现象的能力。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在学习和探究活动过程中,初步认识世界文化的多样性这一现象及其意义;初步认识外来文化与本土文化的融合这一现象及其意义;以开放和尊重的心态接受文化的多样性,并逐步形成善于从不同文化中汲取人类文明成果的积极心态。
三、教学重点、难点重点:宗教建筑所体现的本土文化与外来文化之间的交流与融合以及世界三大宗教建筑所蕴涵的文化信息。
难点:探究活动的展开。
初中历史与社会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第4课《从宗教景观看文化多样性》优质课教案省级比赛获奖教案公开
课教师面试试讲教案
【名师授课教案】
1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学会区分世界三大宗教的文化景观,并理解不同宗教文化景观形成的影响因素。
2.过程与方法:通过宗教建筑、文字、色彩、壁画、神像等宗教文化景观了解宗教文化内涵。
3.情感态度价值观:辨别世界三大宗教的文化景观,形成尊重世界多元文化的包容心态。
2学情分析
初二学生已具备一定的文化意识,有些对宗教也有一定的接触,所以对一些宗教景观相对了解。
但中学生认知水平有些,往往对事物的了解比较表面,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帮助学生进行细节比较,通过比较认识文化多样性。
3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不同宗教文化景观形成的影响因素。
教学难点:辨别世界三大宗教的文化景观,形成尊重世界多元文化的包容心态。
4教学过程
教学活动
1【导入】猜一猜以下两个建筑的名称
导入:猜一猜以下两个建筑的名称;
富阳广福禅寺富阳思恩教堂
提问:这两个建筑分别代表着什么宗教?(佛教、基督教)
指出:这些与宗教文化有关的建筑就叫宗教景观。
(初步提出宗教景观的概念,导入新课) 2【讲授】认识宗教景观
(1)引导学生“读一读”,了解“文化景观”和“宗教文化景观”这两个概念。
(2)先放映一些图片作为鉴赏,用图片的形式进一步了解寺庙、雕刻、石窟、塔等宗教景观。
(3)总结:三大宗教建筑风格完全不同,体现了文化景观的差异。
这种差异说明了人类文化不是单一的,而是多样性的。
实际上文化景观是极为丰富的,千姿百态的。
综合探究三从宗教景观看文化的多样性
课程标准
2-4 了解不同历史时期不同区域文明的文化成就及其特色。
2-5 描述历史上不同区域的社会生活概貌,了解不同区域文明的生活方式。
3-3 列举文化传播的一些途径,了解历史上不同地区之间文化交流的结果。
教学要求
1.能够描述和辨析不同地区、不同民族宗教景观的差异,理解宗教景观的象征意义。
2.能运用学到的知识,观察社会的文化现象和文化景观,理解世界各地文化的多种多样。
[课时安排]
1课时。
[新课导入]
复习导入
引导学生重点回顾此前所学过的世界三大宗教的内容,尤其是它们的分布地区。
然后说明本课所涉及的内容,就是关于世界三大宗教的建筑,从而导入新课。
[什么是宗教景观?]
1.宗教景观意义的教学
可运用不同的图片或文字资料,让学生认识到世界各个地区和民族的文化既有共性,又有各自鲜明的特色。
要了解某一地区和民族的文化,就要先熟悉它的特点,从而将话题引到文化特点上来。
引导学生把握宗教本身也是一种文化,宗教景观则是文化景观的重要组成部分。
[不同的宗教景观告诉我们什么?]
1.不同国家佛寺建筑风格的教学
读图3-33、3-34、3-35,组织学生根据佛教的传播路线,即印度──中国──日本,找出佛教建筑在各国的变化,尤其是佛教建筑的中国化。
教师可给予必要的指导和提示,鼓励学生多角度的说出其差别。
2.三种宗教建筑差异的教学
读图3-36、3-37、3-38,组织学生观察分析,说出三座宗教建筑的差别。
可根据学生的理解能力对知识加以拓宽,如提问:
○天主教堂使用了什么建筑技术,使其形成高大挺拔的风格,而不会使建筑物坍塌?(使用了拱的技术)
在教堂的拱门、拱窗上、清真寺的圆顶上,我们都可以看到拱的使用。
这样做可以启发学生的思维,使课堂更加活跃,内容更加丰富。
3.宗教建筑布局上的差异及成因的教学
组织学生观察图3-39、3-40、3-41,说明它们在布局上的差别及形成这些差别的原因。
从中西宗教建筑的比较看,中国的寺庙对面所以建有戏台,是因为中国古代有演戏酬神的传统,戏台是属于寺庙的。
从中国南北方宗教建筑的差别看,由于两地自然环境和气候的原因,戏台建筑和神位的摆放也有明显不同。
但不能将上述差别绝对化,要使学生感受到建筑都是因地而异的。
通过以上辨别、分析、讨论活动,使学生感受到不同宗教景观的差异、同一种宗教景观的演化,认识到文化景观是一个地区或民族文化、建筑、生活方式的综合反映和浓缩。
[我们也来试一试]
为了保证探究活动达到预期目的,教师最好事先能向学生介绍一个或二个类似的成功经验,或者是对前面已完成的探究课进行概括,启发学生的思考和想象力,并鼓励他们创造性地发挥其主观能动性。
此外,教师指导也是本课成功的关键。
除了书本上的建筑以外,教师还应了解所在地区的宗教建筑,并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将学生的感性认识上升至理性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