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物数字化技术及数字化文物系统初探
- 格式:pdf
- 大小:7.74 MB
- 文档页数:50
数字化文物保护与博物馆管理的技术与规范一、数字化文物保护技术数字化文物保护技术是应用数字技术、信息处理技术、图像处理技术、图形学等现代科学技术手段进行文物的三维数字重建、虚拟展示和保护的一种综合性技术。
它可以大大提高文物的保存和传播效率,扩大对文物的认识和了解,为文物的保护与传承提供了有力保障。
(一)文物三维数字化技术文物三维数字化技术是目前数字化文物保护领域最为广泛应用的一种技术手段。
通过利用激光三维扫描、摄影、计算机图形处理等技术手段,将文物进行全方位的数字化重建,达到虚拟展示、模拟仿真、数字保护等目的。
文物三维数字化技术具有数据量大、精度高、信息丰富等优点,适用于文物档案、研究、展示等领域。
(二)文物虚拟展示技术文物虚拟展示技术是利用计算机图像、虚拟现实技术等手段进行本体展示和互动体验,将文物真实形态数字化呈现的一种技术手段。
通过虚拟展示,人们可以在不受时间空间的限制下,自由浏览、了解文物的历史、文化、科技等方面。
文物虚拟展示技术有利于激发观众的学习热情,提高文物知识的普及率。
(三)文物数字保护技术文物数字保护技术是利用数字技术手段,对文物进行数字存储、数字复制、数字修复等保护手段的一种技术。
文物数字保护技术可以通过数字化重建文物,在文物真实性、完整性、可持续性方面达到更好的保护效果。
同时,文物数字保护技术可以高效地进行文物信息管理与共享,保障文物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
二、数字化文物保护与博物馆管理的规范数字化文物保护与博物馆管理的规范是指在数字化文物保护与博物馆经营和管理过程中,遵守的一系列行为准则、标准、规程与规定。
规范是为保证数字化文物保护与博物馆管理过程中的安全、规范、可持续性和公正性而制定的。
(一)数字化文物保护的规范1、保护文物真实性。
文物数字化保护工作应保证数字化建模的真实性,不进行造假等行为。
2、保护文物完整性。
文物数字化保护工作应尊重文物本体的完整性,尽量减少对文物本体的损伤和影响。
C h i n as t o r a g e&t r a n s p o r t m a g a z i n e 2022.02鞍山物流工业遗产数字化保护初探文/于沅芷欧文雨吴志成随着当今城市的迅速发展,鞍山工业遗产保护逐渐往数字化方向转型。
现鞍钢集团博物馆作为鞍山为数不多的数字化工业遗产,为保护以及带领更多的鞍山工业遗产数字化有着很高的价值。
本文对鞍钢博物馆进行详细调研,并结合鞍钢博物馆的背景、历史传承、技术手段、数字化展厅的展示方式、如何给人们带来独特的观展体验和视觉享受等进行进行数字化保护。
前言:鞍山因为有着及其丰富的铁矿资源,铁矿已经作为鞍山的标志与象征,“钢都”也由此得名。
在早期鞍山就已经与其他发达国家展开友好交流,鞍山的发展和当时密不可分、与民族振兴紧紧相连。
通过工业遗产和多方面历史史料可以得出鞍山具有深厚的工业历史底蕴。
鞍山工业遗产有这历史价值、科技价值、社会价值、美学价值、情感价值等。
鞍山工业遗产还与跟工业发展相关的历史、人物有着密切的关联,在鞍山市乃至辽宁省甚至全国都有着重要作用。
具有非常深厚的民族认同感和归属感。
鞍山钢铁博物馆作为一座具有钢铁特色的现代博物馆,展示和收藏具有鞍山工业遗产特色的具有历史价值的文物和照片。
在2019年10月16日在“鞍山钢厂厂早期建筑”中鞍钢博物馆入选第八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之一。
以多媒体多样化的形式展示出鞍钢博物馆的文化内涵和时代价值。
1一、工业遗产数字化概念。
工业遗产是在其工业活动所制造出的建筑以及结构,在此类建筑与结构中所包含的工艺与工具,它是城市文化的物质载体,是物质与非物质的结合体,是文化遗产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总和。
它对城市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工业遗产具有历史、技术、社会、艺术、建筑或科学价值。
在城市发展过程中,如何有效地保护工业遗产已成为当务之急。
如何将保护和传播有效的融为一体是我们将研究的课题。
随着我国数字化技术的不断发展,利用数字测绘的方式进行及有效又准确的图像收集。
关键词:博物馆;文物藏品;数字化管理博物馆藏品蕴含着古人智慧,值得我们欣赏、借鉴和学习。
文化遗产能否保存完好能够展示出一个国家和民族对于历史的态度,人类文明发展历程都可以通过一件文物来体现出来,包含时间、工艺、文明程度、科技水平、演变过程等,文物的价值则无法估量。
互联网时代背景下,人们了解历史的方式更为便捷,博物馆文物的吸引力正在慢慢降低。
鉴于此,博物馆文物藏品管理与陈列应当与时俱进,积极推进数字化管理,为文物展示创造更广的平台,为人们提供更优质的服务。
一、数字化博物馆和博物馆数字化内涵目前学界对数字化博物馆的概念尚未达成共识,每个人都有着不同的看法。
从字面意思来理解,是一个数字化的博物馆,即将博物馆的文字、图像、视频、音频等利用科学技术扫描出来进行数字化采集,最后统一进行加工。
关于文字方面的采集可以通过电脑的文字输入,关于图像方面的采集可以通过图像处理工具,目前很多关于处理图像的工具;关于信息的存储可以通过硬盘和光盘等工具,对采集过的数据进行有条不紊的整理和分类归档。
最后将这些信息通过官方的网站,然后人们可以进行知识的获取和浏览。
博物馆数字化的概念,是指对博物馆的传统工作模式进行创新和改变,用计算机的高效率替代部分图书馆人员繁琐的工作,数字化包含的内容众多,涉及档案管理、陈列展览、宣传教育、行政管理等。
当前数字化的管理高效率、高便捷等特点充分体现出来,为博物馆人员大大减轻了任务量。
二、数字化博物馆的实现过程和功能传统博物馆开展活动会受到参观时间、运营维护以及地域历史文化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难以即时满足参观者不断丰富和提高的精神文化需求。
数字化博物馆则可以从人们的实际需求出发,使其足不出户便能体验博物馆悠久的文化和浓厚的人文气息,减少因天气、时间、旅途等意外情况的影响,更加适应现代化的需求。
数字化博物馆的主要载体是国际互联网,可以达到全球通的效果,通过数字化将博物馆的基础功能和活动展现出来,只要有网络,人们随时随地可以浏览。
【博物馆学】Museology以新乡市博物馆为例初探优化博物馆数字化资源配置赵茜 饶胜(新乡市博物馆,河南…新乡…453000)摘 要:在建设数字化博物馆的大趋势下,完善数字化工作所需的配套基础设施建设势在必行。
新乡市博物馆经过十余年的不断探索和发展,开展办公数字化、藏品数字化、展陈数字化、社教数字化等方面的工作,取得了初步成效,数字化建设方面已具有良好开端,并摸索出了一些经验和做法。
关键词:数字化;资源配置;合作共享;新乡市博物馆随着科技的进步和社会的发展,建设数字化博物馆已经成为博物馆事业新的探索方向。
完善博物馆的数字化资源配置,达到合作共享的目标,是当今博物馆行业相对重要的议题之一。
数字化建设是博物馆发展的大趋势,是一个长期的、不断完善的任务,在当今科学化、信息化的社会形势下,建立一个完整的博物馆信息系统极其必要。
1 数字化博物馆的概念与特点数字化博物馆是将数字技术手段引入到博物馆的收藏、保管、陈列、研究等功能中去,通过虚拟博物馆、网络博物馆等方式为公众提供服务,观众足不出户就可以近距离了解内容丰富的数字化藏品。
将实体博物馆以数字化的方式进行再造和呈现,是信息时代博物馆的一种新的表现方式。
数字化博物馆同样具有对藏品的保管、研究和陈列等作用,具体有以下几个特点。
1.1 存储方式发生了改变数字化博物馆是将藏品的展陈方式和研究成果通过数字设备进行系统地数字化而形成的信息资源,不仅缩小了存储空间,而且方便了观众远程检索、查询,提高了信息传播速度和参观效率,扩大了信息使用范围。
1.2 传递方式的跨越博物馆信息传递最主要的方式之一是陈列展览,这也是最传统的方式。
博物馆陈列展览是在对藏品进行充分研究的基础上进行的科学的排列组合,并附以文字说明、图片说明、辅助展品等,还需要专业的讲解人员进行现场讲解,以更加清晰地传递出藏品的信息。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诞生,互联网博物馆也应运而生,以信息的形式存在于虚拟网络中。
初探图书馆、博物馆之间的关系许多文化资源的集中地如图书馆、博物馆等都正在将大量馆藏转换为数字形态,通过网络为用户提供超越时空的服务。
目前我国图书馆、博物馆的文化资源管理还存在各自为政的管理体系,阻碍了信息资源的整合与共享。
图书馆、博物馆紧密联系,两馆资源在一个共同的框架内为用户提供服务,才能够相互借鉴,相互促进。
标签:图书馆;博物馆;关系技术与文化联姻的时代是信息时代,许多文化资源的集中地如图书馆、博物馆等都正在将大量馆藏转换为数字形态,通过网络为用户提供超越时空的服务。
目前我国图书馆、博物馆的文化资源管理还存在两馆主要的文化资源收藏馆所还处于各自为政的管理体系,阻碍了信息资源的整合与共享。
图书馆、博物馆紧密联系,两馆资源在一个共同的框架内为用户提供服务,才能够相互借鉴,相互促进。
一、两馆联系紧密图书馆学与文博学两门学科紧密联系,这两个学科都是依附于实体机构发展起来的,在发展过程中两者之间有相互借鉴,相互促进。
图书馆和博物馆馆两个实体机构无论从历史上还是现实管理上都有着很多相似的地方。
两馆所保存的知识和文物信息资源同属于广义信息范畴,实体有纸质、电子、磁带、胶卷、实物等,虽各有侧重,两个馆在实际运行中,其中的管理活动可以相互参考;两者同样向社会提供服务满足人们的不同文化信息需求。
(一)信息资源、个体间的关系博物馆作为一座公共文化收藏教育机构,拥有十分丰富的文物典藏资源,它在我国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其包含以实物本身来展现的历史、自然科学、工程技术类实物型信息资源,博物馆展出的各类实物是‘立体’的信息载体。
图书馆作为一座公共文化收藏教育机构,拥有十分丰富的文化信息资源,它在我国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中始着重要的作用。
图书馆主要是纸质型、平面信息载体的记录型信息资源,读者在书海之中得到精神供养。
图书馆和博物馆都具有教育职能,是用户的精神家园;图书馆、博物馆都具有传递信息,同时又不断接受反馈信息,传递与反馈相互影响,相互促进;图书馆、博物馆的发展对我国传统文化的延续也是很有积极作用,博物馆的丰富展览资源,和全方位的图书资源建设对用户的精神世界产生重要的影响。
[文物保护WEN QU BAO HU世界文化遗产珍贵文物数+化保护利用初探----以西藏罗布林卡珍贵文物为例边巴卓玛【内容摘要】文化遗产数字化是时代发展的必然趋势,文化遗产引进现代科学技术对文化遗产功能的再发展、再利用。
同时,珍贵文物数字化建设是一个意义重大的工程,它涵盖了文化遗产管理工作的各个方面,包括藏品的收藏、保护、研究、陈列、教育、利用等的工作内容,珍贵文物数字化保护利用建设促进了文化遗产功能的发展。
因此,罗布林卡珍贵文物数字化工作应该进行全面总体的规划,形成统一的数据标准及规范,实现更标准的珍贵文物数字化保护工作,以统一化、集中化、标准化的方式采集和管理数字化保护资源。
珍贵文物数字化产生的巨大数据信息,本身就是一笔巨大的文化资产,可以通过市场化的手段实现增值,还能为文化创意产业提供素材,推动文化、旅游、教育、信息等相关行业发展。
【关键词】珍贵文物;数字化保护;展示利用中图分类号:G17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ISSN1004-6860(2020)04-069-005引言数字化和多媒体技术在文博领域内的应用,极大的提高了珍贵文物的科学管理和保护水平,丰富了珍贵文物的展现形式,促进了我国文博事业的发展。
在可移动文物领域,数字技术的应用主要依托于各地区的数字博物馆建设。
目前,以博物馆藏品为主要资源的数字博物馆建设体系已基本成熟,从藏品管理系统、藏品展示形式到网上博物馆及博物馆移动导览等,为使珍贵文物或数据永久性的保存下来,拟结合可移动文物普查数据和现代化科技手段使得珍贵文物的数据保护达到其理想的高度,包括可移动珍贵文物(一、二、三级)文物数据、多媒体数据、三维数据、文物相关活动照片等多种数字化资源,防止数据丢失,建立文物名称、属性和文物多媒体数据、三维数据之间的关联关系,保持数据信息的一致性,满足公众通过互联网欣赏文物本体细节的需求,为公众提供清晰度更高的立体视觉信息。
一、罗布林卡概况罗布林卡属于全国文物重点保护单位,位于西藏拉萨西郊。
文物数字化保护标准体系及关键标准研究与示范一、引言文物数字化保护是近年来备受关注的话题,随着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数字化保护已成为文物保护的重要手段之一。
在这一背景下,建立文物数字化保护标准体系以及研究关键标准就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以文物数字化保护标准体系及关键标准研究与示范为主题,深入探讨文物数字化保护的重要性、标准体系建设的必要性以及如何进行关键标准研究与示范。
二、文物数字化保护的重要性文物作为一个国家的历史记忆,承载着丰富的文化资源和历史信息。
然而,由于时间的推移和自然因素的侵蚀,许多珍贵的文物面临着严重的破损和失落的风险。
保护文物已成为全社会的共同责任。
数字化保护作为一种新兴的保护手段,具有诸多优势,例如能够对文物进行高精度、高分辨率的记录和保护,降低了对原物的直接接触,有效减少了对文物的损害。
数字化保护还可以实现文物的“虚拟展示”,使更多的人可以通过网络、电子设备等途径来欣赏这些文物,从而扩大了文物的影响力和知名度。
文物数字化保护不仅可以有效地延长文物的寿命,还可以方便广大民众观赏和学习。
三、建立文物数字化保护标准体系的必要性为了规范文物数字化保护工作,提高数字化保护的质量和效率,建立文物数字化保护标准体系势在必行。
目前,我国对于文物数字化保护的标准体系尚未形成,缺少一套统一的标准和规范来指导数字化保护工作的开展。
这不仅使得不同地区、不同单位的文物数字化保护工作存在着标准不统一、标准缺失等问题,也导致了文物数字化保护的成果无法有效地沉淀和传承。
建立文物数字化保护标准体系,不仅有利于弘扬我国的传统文化,还有助于提升我国在文物保护领域的国际影响力。
四、关键标准研究与示范的意义关键标准是文物数字化保护标准体系中的核心内容,是指导和规范文物数字化保护工作的要点和要求。
对于文物数字化保护来说,关键标准的研究与示范具有重要的意义。
通过对关键标准的研究,可以为文物数字化保护提供科学、合理的技术路径和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