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芪多糖对糖尿病大鼠肾组织胰岛素受体及其底物-1的影响
- 格式:pdf
- 大小:137.64 KB
- 文档页数:2
黄芪多糖的药学影响作者:王鑫来源:《速读·下旬》2014年第09期摘要:本文综述了黄芪多糖对人体免疫系统、内分泌系统、循环系统、泌尿系统、消化系统的药学影响。
关键词:黄芪多糖;药学影响;对免疫系统;内分泌系统;糖尿病黄芪是一种常用中药,药用部分是其干燥根,我国药典规定药用黄芪有两种豆科植物蒙古黄茂与膜荚黄茂。
其味甘,性温,具有补气固表,利尿托毒,排脓,敛疮生肌的功效。
黄芪所含化学成分较多,其主要成分之一的黄芪多糖(APS),多年来,众多学者对其进行了大量研究,为了更加系统地了解APS的药学影响,笔者查阅了近年来的相关文献,从黄芪多糖对机体系统的较突出影响进行综述。
一、对免疫系统的影响免疫系统由胸腺、骨髓、脾脏、淋巴结等免疫器官和T细胞、B细胞、NK细胞、K细胞、巨噬细胞等免疫细胞以及亿万个免疫细胞因子(白介素IL、干扰素IFN-γ、各类刺激因子,如肿瘤坏死子TNF-α等)组成,是机体的天然防御系统。
多糖对机体免疫系统的作用是多层面、多途径的。
(1)对免疫器官的影响:免疫器官的发育状况会直接影响机体免疫力的高低。
APS对机体免疫器官的促进作用,主要体现在对免疫器官重量的增加及对创伤免疫器官重量减轻的拮抗作用[1]。
贺生中等[2]报道腹腔注射APS能对抗免疫抑制剂泼尼松龙、强的松龙或环磷酰胺对脾、胸腺、肠淋巴结等免疫器官所造成的萎缩作用。
光镜下观察腹腔注射APS后小鼠的脾脏,骨髓增大、淋巴结增多;电镜下观察,浆细胞大量增生,细胞核内染色质凝集成块,胞浆内有大量不同程度扩张的粗面内质网,腔内充满中等或低电子密度的抗体蛋白质。
这种现象为APS促进体液免疫功能提供了形态学依据。
(2)对免疫细胞的影响:桑秋凌等以Wistar大鼠,制作小间隙桥接双侧坐骨神经损伤模型。
实验组给予腹腔注射APS20mg/kg,对照组给予同体积生理盐水,连续给药7d。
结果实验组的脾T淋巴细胞增殖能力和巨噬细胞增殖能力明显强于对照组(P二、对内分泌系统的影响APS对内分泌系统的影响主要表现为对胰岛这一内分泌腺的作用,人体胰岛主要的B细胞分泌胰岛素绝对或相对不足则引起糖代谢的紊乱,即是我们熟知的糖尿病(DM),也是最常见的内分泌疾病。
中药植物多糖降血糖作用的研究进展1.黄芪多糖黄芪(Astragalus membranaceus)是一种常用的中草药,其多糖具有明显的降血糖活性。
研究发现,黄芪多糖能够增加胰岛素释放和降低胰岛素抵抗,从而改善胰岛功能。
此外,黄芪多糖还能够抑制糖的吸收和降低血液中的葡萄糖水平。
2.银杏多糖银杏(Ginkgo biloba)是一种常用的中药植物,其多糖具有一定的降血糖作用。
研究表明,银杏多糖能够提高糖尿病患者的胰岛素敏感性,降低胰岛素抵抗,并调节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的分泌。
此外,银杏多糖还能够抑制葡萄糖的吸收和降低血液中的糖化血红蛋白水平。
3.枸杞多糖枸杞(Lycium barbarum)是一种常见的中草药,其多糖具有良好的降血糖作用。
枸杞多糖能够增加胰岛素敏感性,降低胰岛素抵抗,并提高胰岛素的释放。
此外,枸杞多糖还能够抑制糖的吸收和降低血液中的葡萄糖水平。
研究还发现,枸杞多糖还能够减轻胰岛素抵抗引起的脂肪肝和肾脏损伤。
4.薏苡仁多糖薏苡仁(Coix lacryma-jobi)是一种常用的中草药,其多糖具有良好的降血糖活性。
研究发现,薏苡仁多糖能够增加胰岛素敏感性,降低胰岛素抵抗,并调节脂肪代谢和血脂水平。
此外,薏苡仁多糖还能够抑制葡萄糖的吸收和降低血液中的糖化血红蛋白水平。
综上所述,中药植物多糖具有重要的降血糖作用,对于糖尿病的治疗和预防具有潜在的应用价值。
然而,目前关于中药植物多糖降血糖作用的研究还存在一些问题,如药理机制的不完全理解、剂量与疗效之间的关系等。
因此,未来的研究需要进一步探索中药植物多糖的降血糖作用机制,优化药物的剂量和用法,并进行更多的临床研究来验证其疗效。
黄芪多糖的功效有哪些关于《黄芪多糖的功效有哪些》,是我们特意为大家整理的,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这一黄芪多糖大家都了解是啥吗?实际上它也是归属于中药材的一种,但是这一黄芪多糖是制做而成的,运用黄芪多糖很多人都了解,那样的药品有推动人体免疫力,让免疫能力越来越更强的方式,挑选这一黄芩自然也有很多人都会猜疑,不清楚这黄芪的功效到底有多少,对人体怎么样,对人体有什么益处,这种全是大家运用黄芪多糖的情况下会想起的,那麼这一黄芩多糖有哪些作用呢?黄芪多糖的作用1、黄芪多糖的激素调节特异性黄芪多糖可明显提高非特异性免疫功能和细胞免疫作用,明显提高小白鼠巨噬细胞的吞食作用,推动血细胞溶血素产生,提升空斑产生体细胞的溶血作用和显著的碳离廓清功效和显著提升脾净重。
2、抗肿瘤功效黄芪多糖对多种多样试验型肿瘤油显著的抑制效果。
临床实验说明,黄芪多糖与IL-2/LAK抗肿瘤功效类似,并对IL-2/LAK有抗肿瘤效用有显著的提高功效。
二者搭配运用可明显增强LAK体细胞对靶细胞的破坏力。
二者合拼开展动态性免疫细胞作用观查,提醒二者均具备抵御鼠脾NK体细胞特异性和IL-2造成工作能力降低的功效。
表明黄芪多糖的抗肿瘤功效与提高机体免疫功能的功效相关。
可改进机体肿瘤而导致的免疫功能不高,推动细胞免疫活性释放出来内源性因素,避免过氧化物功效进而导致对肿瘤体细胞的破坏力和抑制效果,用以医治鸡马立克氏病。
3、对外伤感染的影响芪含糖量对试验性小白鼠外伤的药理学试验说明,能明显提高巨噬细胞吞食发光强度并抑止PCE2的释放出来,进一步推动TNF的释放出来。
免疫力伴侣蛋白黄芪多糖与环氧化酶缓聚剂布洛芬颗粒共用,既提高了巨噬细胞吞食发光强度,又显著抑止PGE2,TNF的IL-1的代谢。
不难看出,免疫力伴侣蛋白和环氧化酶缓聚剂的组成有望变成外伤感染用药治疗的新计划方案。
4、维护功效张艳等发觉黄芪多糖对试验性肝损伤又显著的维护功效,可显著抵抗四氯化碳和布洛芬片造成的小白鼠血细胞谷丙转氨酶,对二者造成的小白鼠病理学组织改变又显著的维护功效。
中药抗糖尿病的研究进展D(保密论文在解密后遵守此规定)论文作者(签名):二〇年月日目录1. 糖尿病 ................................................................................................................................... - 1 -1.1糖尿病的分类 .................................................................................................................. - 1 - 1.2主要的发病机制 .............................................................................................................. - 2 - 1.3目前主要治疗方法 .......................................................................................................... - 2 -1.3.1口服降糖药物................................................................................ 错误!未定义书签。
1.3.2注射胰岛素 .................................................................................... 错误!未定义书签。
1.3.3营养治疗 ........................................................................................ 错误!未定义书签。
黄芪治疗糖尿病肾病分子机制研究进展王收宝;田林红【摘要】黄芪成分复杂,作用多样,临床应用广泛.随着现代医学科技的发展,对黄芪有效成分的分子结构和药理作用有了更深入的认识.黄芪可作用于糖尿病肾病发生、发展的多个环节,治疗糖尿病肾病有着广阔的前景.本文就黄芪治疗糖尿病肾病的分子机制进行综述.【期刊名称】《中医药学报》【年(卷),期】2011(039)001【总页数】4页(P118-121)【关键词】黄芪;糖尿病肾病;分子机制【作者】王收宝;田林红【作者单位】兰州大学第二医院,甘肃兰州,730030;兰州大学第二医院,甘肃兰州,73003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587.1糖尿病肾病(diabetic nephropathy,DN)是终末期肾脏病最主要的原因之一。
DN发病机制尚未阐明,遗传因素、肾血流动力学改变、葡萄糖毒性、代谢紊乱、氧化应激、多种细胞因子和生长因子参与 DN发生发展。
病变主要是细胞外基质(ECM)合成与降解失衡,ECM过度积聚和沉积,引起肾功能受损,出现肾功能衰竭。
目前尚无有效方法阻止 DN的发生、发展,近年中药在 DN治疗中的作用倍受关注,并取得了一定成绩,黄芪是其中之一。
黄芪为豆科植物,主要成分为黄芪皂甙、黄芪多糖、γ-氨基丁酸、微量元素等,临床上能降糖、调脂、减少尿蛋白[1]。
刘仪红等分析结果显示黄芪能改善 DN患者肾功能,疗效可能与 ACEI或ARB类药物相似,而优于其它活血化瘀类中药[2,3]。
本文就黄芪治疗 DN作用机制综述如下。
机体葡萄糖跨膜转运主要通过葡萄糖转运蛋白 4(GLUT4)来实现,是调节糖代谢的关键环节,在胰岛素和胰岛素样生长因子作用下,蛋白激酶 B(PKB/Akt)协同骨骼肌细胞中的 GLUT4向质膜转位,调节葡萄糖摄取、糖原合成、糖酵解等胰岛素代谢反应。
研究显示,高脂饮食喂养加小剂量 STZ注射诱导的 2型糖尿病大鼠骨骼肌中胰岛素诱导的 PKB/Akt活性较正常对照组大鼠明显降低 40%,葡萄糖转运蛋白 4(GLUT4)表达明显减少(P<0.01);应用黄芪多糖可以显著增加 2型糖尿病大鼠骨骼肌中胰岛素诱导的PKB/Akt活性,GLUT4表达明显增加,提示黄苠多糖可通过提高 PKB/Akt 活性和 GLUT4转位,改善机体对胰岛素的敏感性,其降糖作用可能与此有关[4]。
黄芪多糖治疗糖尿病的研究进展夏新中;夏洋;肖静【摘要】大量的实验表明,黄芪多糖通过调节机体细胞免疫、体液免疫、非特异性免疫及细胞因子的活性在治疗糖尿病及其并发症上有显著作用.本文简要介绍黄芪多糖在治疗1型糖尿病和2型糖尿病及其并发症中的研究进展,旨在为黄芪多糖的临床研究提供应用前景.【期刊名称】《长江大学学报(自科版)医学卷》【年(卷),期】2009(006)004【总页数】3页(P86-88)【关键词】黄芪多糖;1型糖尿病;2型糖尿病【作者】夏新中;夏洋;肖静【作者单位】长江大学医学院,湖北,荆州,434023;武汉大学第一临床医学院,湖北,武汉,430060;孝感市中心医院病理科,湖北,孝感,4321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587.1黄芪多糖(Astragalus Polysaccharide,APS) 是黄芪的主要活性成分之一,对机体细胞免疫、体液免疫、非特异性免疫及细胞因子的活性均有调节作用[1]。
上世纪九十年代以来,人们发现黄芪多糖具有双向调节血糖的作用,可使葡萄糖负荷后小鼠的血糖水平显著下降,并能明显对抗肾上腺素引起的小鼠血糖升高反应,对苯乙双胍致小鼠实验性低血糖有明显的对抗作用,而对胰岛素低血糖无明显影响,在治疗糖尿病及其并发症方面有一定的疗效,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兴趣和重视[2],本文就近年来对黄芪多糖在治疗糖尿病及其并发症方面的研究进展做一综述。
1型糖尿病是具有一定遗传基础、在多种环境因子触发下由T 细胞介导的器官特异性的自身免疫性疾病, 其发生与机体自身免疫调节失衡密切相关。
研究发现黄芪多糖通过下调1型糖尿病小鼠胰岛β细胞中IL-1β、IL-2、IL-6、IL-12、TNF-α 和INF-v 等细胞因子的基因表达,明显抑制非肥胖糖尿病(Non-obese Diabetic,NOD)小鼠胰岛β 细胞内Th1型细胞因子的基因表达, 阻断Th1 型细胞/ 细胞因子介导的胰岛自身免疫反应, 从而预防或延缓1型糖尿病(Diabetes Mellit us,DM)的发生的免疫状态[3],同时减少1型糖尿病小鼠胰腺β细胞凋亡,保护再生β细胞免受损伤,从而增加1型糖尿病小鼠β细胞总质量阻止NOD鼠1型糖尿病的发生[4]。
黄芪多糖的功效与作用黄芪多糖是从黄芪根中提取的一种多糖类化合物,被广泛应用于药物、保健品、食品等领域。
黄芪多糖被誉为“免疫调节剂”,具有抗氧化、抗炎、增强免疫力、抗肿瘤等多种功效,对人体健康十分有益。
本文将从黄芪多糖的来源、化学成分、药理作用、保健效应等方面全面介绍黄芪多糖的功效和作用。
一、黄芪多糖的来源和化学成分黄芪(Astragalus membranaceus)是一种著名的中药材,属于豆科植物,常用于中医药中,具有补气、固表、利水等功效。
黄芪的根部是药用部位,黄色,肉质坚硬,纤维丛生。
黄芪多糖则是从黄芪根中提炼而来的化合物。
经研究发现,黄芪多糖主要由葡萄糖、甘露糖、木糖、阿拉伯糖等单糖组成,具有多种分子量不同的多糖组分。
二、黄芪多糖的药理作用1. 免疫调节作用黄芪多糖能够显著增强机体免疫功能。
研究表明,黄芪多糖可以促进T淋巴细胞增殖和活化,增强抗体生成,增加巨噬细胞吞噬和杀伤活性,提高机体的非特异性免疫防御能力。
同时,黄芪多糖还可以调节免疫细胞的分泌功能,抑制炎症因子的产生,降低炎症反应,从而增强机体的抗炎能力。
2. 抗氧化作用黄芪多糖具有显著的抗氧化活性,可以清除体内自由基,减轻氧化应激对细胞造成的损伤。
研究表明,黄芪多糖可以增加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的活性,降低丙二醛(MDA)的水平,提高抗氧化酶系统的活性,从而有效保护细胞免受自由基损伤。
3. 抗肿瘤作用黄芪多糖具有显著的抗肿瘤活性,可以抑制肿瘤细胞的增殖和转移,诱导肿瘤细胞凋亡。
研究表明,黄芪多糖可以诱导肿瘤细胞周期停滞和凋亡,降低肿瘤细胞的转移能力,抑制肿瘤血管生成,从而达到抗肿瘤的效果。
此外,黄芪多糖还可以增强放疗和化疗的疗效,减轻其对正常细胞的毒副作用。
4. 抗炎作用黄芪多糖具有较强的抗炎作用,可以降低炎症反应,减轻组织损伤。
研究表明,黄芪多糖可以抑制白细胞介素-1β(IL-1β)、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等炎症因子的产生,抑制炎症细胞的迁移和活化,减轻炎症反应。
黄芪多糖药理作用研究进展万朋;高俊涛;刘志洋【摘要】本文综述了近年来黄芪多糖对循环系统、神经系统、消化系统、免疫系统、内分泌系统、造血系统,以及保肝、护肾、抗病毒、抗肿瘤、抗衰老等方面的药理活性,为黄芪多糖药理作用研究提供参考.【期刊名称】《吉林医药学院学报》【年(卷),期】2010(031)006【总页数】5页(P351-355)【关键词】黄芪多糖;药理作用;研究进展【作者】万朋;高俊涛;刘志洋【作者单位】吉林医药学院生理教研室,吉林,吉林,132013;吉林医药学院生理教研室,吉林,吉林,132013;吉林医药学院生理教研室,吉林,吉林,132013【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285.5黄芪是一味药用历史悠久、临床应用广泛的传统补益类中药。
黄芪多糖(Astraglaus polysaccharide,APS)是从中药黄芪中分离提纯的主要有效成分,具有抗病毒、抗肿瘤、抗衰老、抗辐射、抗应激、抗氧化等诸多药理学作用[1],本文简要概述了黄芪多糖药理活性的研究进展。
1.1 抗动脉粥样硬化作用引起动脉粥样硬化的危险因素主要包括高胆固醇血症、脂质过氧化、炎症反应等。
有学者报道[2]黄芪多糖能够使甘油三酯显著降低,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显著升高,提示黄芪多糖能通过降低甘油三酯和升高高密度脂蛋白而干预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发展。
黄芪多糖动脉粥样硬化作用的机理可能是其能够抑制血液中的低密度脂蛋白氧化、升高高密度脂蛋白,从而导致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的潜伏时间延长,和/或硫代巴比妥酸反应物的形成减少。
巨噬细胞具有吞噬清除低密度脂蛋白的生物学作用,而淋巴细胞在巨噬细胞吞噬低密度脂蛋白等病理性脂质时被激活,进而促进了血管壁内的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形成。
有研究表明黄芪多糖能够增强巨噬细胞对低密度脂蛋白的吞噬功能,增强对病理性脂质的清除能力,降低机体内的低密度脂蛋白含量[3]。
即黄芪多糖通过抑制低密度脂蛋白氧化和增强巨噬细胞吞噬低密度脂蛋白,参与调节血管内动脉粥样硬化的形成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