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卷代号3397新闻评论试题A
- 格式:doc
- 大小:54.50 KB
- 文档页数:2
7月全国高等教育自学考题新闻评论写作试卷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
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新闻评论最早出现于()A.广播 B.报刊C.电视 D.电影2.直接关系到新闻评论成败的关键性写作程序是()A.论述和说理 B.选题和立论C.说理和总结 D.论证和结尾3.比起新闻标题,新闻评论的标题()A.结构简单、内容抽象 B.结构复杂、内容具体C.结构复杂、内容抽象 D.结构简单、内容具体4.新闻评论说理论述一条基本的也是最重要的原则和方法是()A.论据和论述过程的结合 B.论述过程和结论的结合C.论点和论证过程的结合 D.论据和论点的结合5.不同媒介的评论均应根据()A.自己受众的特点确定自己的结构方式 B.上级机关的要求确定自己的结构方式C.广告客户的要求确定自己的结构方式 D.媒介的自身形式确定自己的结构方式6.办报刊要“采用‘明显畅快’的平民式文字”,该主张是下列哪个人提出的()A.毛泽东 B.邹韬奋C.李大钊 D.林放7.新闻评论工作者必须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把()A.坚持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放在首位 B.坚持高质量的艺术水准放在首位C.受众的需求时刻放在首位 D.市场的需求时刻放在首位8.党的报刊社论不仅代表编辑部发言,而且直接表达()A.省级党委和政府的思想和政治立场 B.上级党委和政府的思想和政治立场C.下级党委和政府的思想和政治立场 D.同级党委和政府的思想和政治立场9.短评作为一种评论体裁,在()A.报纸上最为常见 B.期刊上最为常见C.广播上最为常见 D.电视上最为常见10.司马迁在《史记》中所写的“太史公曰”与今天的哪类新闻评论体裁大体类似()A.短评 B.专栏评论C.编者按语 D.述评11.具有群言型特点的新闻评论体裁是()A.社论 B.评论员文章C.编者按语 D.专栏评论12.选题和立论的前提是()A.调查研究 B.占有材料C.理论研究 D.掌握政策13.评论的“点睛之笔”往往放在()A.开头部分 B.中间部分C.结尾部分 D.标题之中14.调查研究应该()A.带着观点找例子 B.带着问题调查C.带着结论找问题 D.带着框框找材料15.短评写作应该()A.完全依托新闻报道 B.完全超脱新闻报道C.一事多议 D.一事一议16.按形式品种来分,《人民日报》的《今日谈》属于专栏评论类型中的()A.专栏小言论 B.论坛评论C.个人专栏 D.集体专栏17.一般而言,述评的作者大多数是()A.编辑 B.记者C.政府官员 D.专家18.杂文和一般评论的不同,在于它()A.逻辑性较强 B.内容驳杂C.直抒己见 D.形象性较强19.在广播评论制作过程中,要做好声音转化工作,这首先要求在文字表达上追求()A.语言生动幽默 B.多用方言、俚语C.善用修辞 D.我手写我口20.在电视评论的同期声中,具有强烈客观性的是()A.访谈的同期声 B.评论主体的同期声C.伴随事物发生的同期声 D.插入式的说明、解释同期声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2分,共1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五个备选项中至少有两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
全国2012年7月自考新闻评论写作真题试题课程代码:00658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
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新闻评论写作的关键性程序是()A.选题和立论B.拟定标题C.论述和说理D.结构选择2.调查研究是新闻评论选题和立论的前提。
在调查研究的方法和途径中,首先要坚持的原则和要求是()A.实事求是B.正视矛盾,虚心听取不同意见C.收集材料与分析研究相结合D.感性和理性相结合3.与新闻报道的标题相比,新闻评论标题的表现手法是()A.多采用客观叙述B.多采用描写C.具有较为强烈的感情色彩D.作者态度蕴涵在事实的概括和表述之中4.某报曾就农村“高价电”问题发表评论,对农民不点电灯点油灯的原因进行分析,评论的标题是《为何有电不用点油灯》,这个标题违背了标题制作中的() A.意向鲜明要求B.题文一致要求C.言简意赅要求D.生动引人要求5.不同媒介的评论标题在写作或制作要求上有很大不同,电视评论标题要求() A.在简洁的基础上深刻、耐看B.浅显平易、语义明确C.带有某种思辨性和哲理性D.既有一定形象感,又有一定的韵味和深度6.在新闻评论中,最常用的论证和说理方法是()A.例证法B.引证法C.反证法D.反证和反问结合法7.新闻评论的开头要()A.按照记叙文要求写作B.遵循“倒金字塔”原则C.将新闻事件的5W提出D.开门见山,吸引受众注意8.新闻评论说服受众主要依靠()A.精神的力量B.逻辑的力量C.道德的力量D.感情的力量9.毛泽东的政论总是把人民群众比做武松、孙悟空,把帝国主义比做妖精、野兽、纸老虎,把反动派比做狗、粪坑、狗屎堆,这表现了()A.运用形象来表达自己感情,寓感情于形象的手法B.巧用诗文典故的手法C.毛泽东的哲学思想D.借古讽今的手法10.加强新闻评论工作者的职业道德修养,最根本的是()A.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B.维护新闻的真实性C.遵守宪法、法律和纪律D.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思想11.辛亥革命前后出版的资产阶级革命派报刊中,其社论在新闻性、思想水平和写作。
马新观期末考试题及答案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核心是()A. 新闻自由B. 客观公正C. 党性原则D. 人民性原则答案:C2. 新闻工作的党性原则要求新闻工作者()A. 坚持新闻自由B. 坚持客观公正C. 坚持政治方向D. 坚持人民立场答案:C3. 马克思主义新闻观认为,新闻工作者应该()A. 追求个人利益B. 追求商业利润C. 追求政治目的D. 追求社会责任答案:D4. 在新闻报道中,坚持客观公正的原则意味着()A. 只报道事实,不发表意见B. 只报道正面新闻,不报道负面新闻C. 只报道自己感兴趣的新闻,不报道自己不感兴趣的新闻D. 报道事实,同时提供不同观点和意见答案:D5. 马克思主义新闻观强调,新闻工作者应该()A. 只关注新闻的传播效果B. 只关注新闻的商业价值C. 只关注新闻的时效性D. 关注新闻的传播效果、商业价值和社会责任答案:D6. 新闻工作者在报道中应该()A. 只报道自己认为重要的新闻B. 只报道自己感兴趣的新闻C. 只报道符合自己价值观的新闻D. 报道各种类型的新闻,保持平衡和多样性答案:D7. 马克思主义新闻观认为,新闻工作者应该()A. 追求个人名声B. 追求个人利益C. 追求政治目的D. 追求社会责任和公共利益答案:D8. 在新闻报道中,坚持党性原则意味着()A. 只报道党的政策和活动B. 只报道党的领导人的言论C. 只报道党的成就和优点D. 报道党的政策和活动,同时保持客观公正答案:D9. 马克思主义新闻观强调,新闻工作者应该()A. 只关注新闻的传播效果B. 只关注新闻的商业价值C. 只关注新闻的时效性D. 关注新闻的传播效果、商业价值和社会责任答案:D10. 新闻工作者在报道中应该()A. 只报道自己认为重要的新闻B. 只报道自己感兴趣的新闻C. 只报道符合自己价值观的新闻D. 报道各种类型的新闻,保持平衡和多样性答案:D二、多项选择题(每题3分,共15分)11. 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基本原则包括()A. 党性原则B. 客观公正原则C. 人民性原则D. 商业性原则答案:ABC12. 新闻工作者在报道中应该坚持的原则包括()A. 客观公正B. 真实准确C. 及时全面D. 娱乐至上答案:ABC13. 马克思主义新闻观认为,新闻工作者应该()A. 追求个人名声B. 追求个人利益C. 追求政治目的D. 追求社会责任和公共利益答案:D14. 新闻工作者在报道中应该()A. 只报道自己认为重要的新闻B. 只报道自己感兴趣的新闻C. 只报道符合自己价值观的新闻D. 报道各种类型的新闻,保持平衡和多样性答案:D15. 马克思主义新闻观强调,新闻工作者应该()A. 只关注新闻的传播效果B. 只关注新闻的商业价值C. 只关注新闻的时效性D. 关注新闻的传播效果、商业价值和社会责任答案:D三、简答题(每题10分,共30分)16. 简述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基本内容。
全国2018年4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新闻评论写作试题课程代码:00658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
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新闻评论的时效性,不仅要根据形势和评论内容的需要及时发表意见,还要( )A.注重传播的效果B.选择恰当的时机C.考虑受众的需求D.结合最新的政策2.新闻评论配合新闻报道发表,可以( )A.升华具体的事实B.领悟某种道理C.深化新闻报道的主题D.发挥引导的作用3.以重要的新闻事件或新闻事实作为评论对象,有助于增强新闻评论的( )A.新颖性B.时效性C.重要性D.新闻性4.评论标题应该言简意赅,具体表现为句式简洁,文字简练和( )A.题义精粹耐读B.引起受众兴趣C.体现评论观点D.活用拟题方式5.说理论述中,要把道理说明白,容易让人接受,就得依靠( )A.精辟的见解B.具体的事实材料C.生动有力的语言表述D.富有说服力的论证6.开头在评论中被称为( )A.引论B.导语C.引子D.本论7.评论的语言是发展变化的,除了注意吸收新鲜的语汇,还要注意语言的( )A.丰富B.规范C.简练D.群众性8.评论工作者在提高政策水平,宣传好党的政策的同时,还应当增强自己的( )A.道德修养和道德观念B.政策观念和道德水平C.法律观念和纪律观念D.群众观念和党的观念19.著名报刊活动家邓拓用过去农民捡粪的比喻,强调新闻工作者要( )A.重视调查研究B.不怕艰苦C.善于积累知识D.博览群书10.评介型社论的论述范围和对象主要是( )A.重大批评性报道B.有影响的深度报道C.新闻性人物和事件D.重要的调查性报道11.以配合新闻报道发表议论为主的短评,应正确处理依托报道与超脱报道之间的关系,有效的做法包括由点及面,提炼升华和( )A.引入论据,强化论点B.紧扣事实,深入分析C.评其一点,一事一议D.补充深化,借题发挥12.编者按语是近代报刊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最早出现类似于编后的编者评论的报刊是( ) A.《东西洋考每月统记传》 B.《遐迩贯珍》C.《察世俗每月统记传》D.《万国公报》13.编后附于新闻报道或文稿之后,是编者依附报道有感而发的( )A.抒情、联想和议论性文字B.说明或提示性文字C.解释或介绍性文字D.表态或强调性文字14.需要具有大中取小、由小见大的选材特点的专栏评论是( )A.论坛评论B.专栏小言论C.专题评论D.杂谈随笔15.融新闻和评论为一体的新闻述评,其作者主要是( )A.编辑B.记者C.评论员D.专家、学者16.以下杂文中,鲁迅的作品是( )A.《伟大的空话》B.《夏三虫》C.《最危险的东西》D.《脸与法治》17.邓拓的《燕山夜话》鲜明地体现了杂文的( )A.形象性B.群众性C.趣味性D.知识性218.广播评论要求平易近人,吸引听众的收听兴趣,这就要求能够做到从听众关心的角度说理和( )A.以丰富的材料说理B.以通俗的语言说理C.以平和的心态说理D.以平等的态度说理19.由播音员或主持人出镜播报的电视口播评论仍然具有图像评论不可取代的价值,因为这种评论形式有利于( )A.广泛转播报纸、通讯社的评论B.迅速及时阐述本台对于重大问题的看法和态度C.节约人力、物力和财力D.大量播发观众来稿20.电视评论完善自身个性特点的主要目标,是既保持新闻评论的体裁特征,又高度适应( ) A.社会需求 B.电视传播方式C.观众接受心理D.电视技术发展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2分,共1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五个备选项中有二个至五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
2020-2021《新闻采访》期末课程考试试卷A闭卷试卷所需时间120 分钟试卷总分100 分15分)对下面4条新闻事实(a、b、c、d)完成3个小题。
1、分别列出下列每条新闻报道中最主要的新闻价值。
2、请将下列新闻事件按照新闻重要性程度进行排序。
3、如果只能在以下新闻中选出两条刊登在当地新闻网上,请给出你自己的a)在穿越市中心的洲际公路上,20分钟内发生了3起车祸,3人重伤,无人2小时。
b)外洲的公司收购了本市最大的食品加工厂,该厂是本市员工最多的工厂。
c)本市警方从“红狗酒吧”主人那里没收了300克摇头丸。
d)第一城市银行向本市一所大学捐赠了10万元。
15分)这篇消息在客观报道之中表达了记者的主观情感吗?如果有,表达了什么?中国驻美国联络处升起五星红旗[合众国际社华盛顿1979年1月10日电(记者:斯图尔特.凯勒曼)]中华人前一天黄昏,中华民国国旗在数百名面色阴沉的观众面前从台湾使馆最后一次降落。
穿着灰色和蓝色毛式上装的中国外交官对聚集在楼前的文字记者和摄影记2小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认真阅读这篇新闻报道,回答下面的问题、记者采用了哪几种采访方式?请具体把它们指出来。
、如果你是记者,还会使用其他哪些采访方式?请具体说明。
沱江之水为何突然变清?新华社成都5月15日电(记者孙闻)中华环保世纪行记者团15日在四川内江市资中县沱江边看到,这里的江水清澈见底。
而住在江边的一些群众告诉记者:沱江水是这两天突然变清的。
记者在江边看到,一位居住在附近的老太太正在江水里洗衣服,不远处两位老汉正在垂钓。
资中县环境监测站的工作人员从江中取水,现场进行了初步分析。
结果显示,江水中除氨氮超标外,其余指标均达到国家二类水质标准。
而据内江市环保局提供的数据,2006年沱江内江市流域水质有7个月处于四类或四类以下水平。
那位正在洗衣服的老太太告诉记者,就在几天前江里还没什么水,江心里的鹅卵石都露出来了,甚至有人从沱江大桥下的河床上步行过江。
2011年4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新闻评论写作》试题及答案(课程代码:00658)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1分,共1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
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新闻评论的首要特征在于新闻性,这种新闻性既要求强烈的时效性,又要保证()A.有广泛的群众性B.有现实的针对性C.有鲜明的时代性D.有丰富的知识性2.选题与立论的关系十分密切,选题为立论提供基础,立论又赋予选题鲜明的()A.辩证分析B.政治立场C.现实意义D.思想观点3.论证是揭示论据与论点之间逻辑关系,是论点得以确立和阐明的()A.根据和手段B.过程和方法C.基础和前提D.目的和结果4.新闻评论的结构是指对评论各个组成部分的总体建构,具体包括逻辑结构和()A.谋篇布局B.深化主题C.语言表述D.开头结尾5.新闻评论是依据事实讲道理的,这就要求作者对所评价的事实有深刻的理解。
所以,深入是浅出的()A.要素B.规范C.手段D.前提6.配发式短评不必另择由头或论据,只需针对报道提供的事实直接做出()A.评价或议论B.褒扬或贬抑C.综合或分析D.批评或警示7.编者按语是新闻媒体的编者专用及常用的一种()A.交流方式B.论述方式C.表达方式D.发言方式8.由述而评,以评驭述是新闻述评的基本特点,述的目的是为了()A.增进共识B.表明立场C.分析事实D.说明观点9.广播评论中的论述语言,可以按有声语言的构成,分解为语词、声调和()A.语态B.节奏C.语音D.谈话10.电视画面能够绘形、绘色地表现事物及其现场情景,其表现功能比文字和声音更具体、更生动、更直接和()A.更具易受性B.更具保真性C.更具情感亲和力D.更具感观冲击力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2分,共1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五个备选项中至少有两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
错选、多选、少选或未选均无分。
浙江省2020年年4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新闻评论写作试题浙江省xx年4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新闻评论写作试题一、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的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答案,并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题干的括号内。
每小题1分,共22分)1.近代著名的政治家()曾经写过一篇文章《舆论与舆论之仆》,很好地说明了新闻评论与社会舆论的关系。
A.梁启超B.王韬C.于佑任D.张季鸾2.()是一份以政论著称的报纸,它首创社论。
A.上海新报B.申报C.新闻报D.字林沪报3.《新青年》与()报把我国报刊评论推进到了一个新的阶段,是当时负有盛名的革命民主主义阵地和论坛。
A.治言B.晨报C.时事新报D.每周评论4.被誉为报界宗师的政论家()的社评《蒋介石之人生观》(1927年12月2日)曾经是当时脍灸人口的佳作。
A.张季鸾B.范长江C.王芸生D.邹韬奋5.新闻评论的群众性,首先要求的是它的()上的群众性。
A.内容C.写作形式D.评论作者的广泛性6.我们平常所说的有的放矢,指的是新闻评论的()问题。
A.理论性B.针对性C.新鲜性D.准确性7.()是新闻评论立论的一个较高的要求,也是马克思主义政论作品的一个鲜明的特色。
A.有的放矢B.寓有新意C.准确无误D.高瞻远瞩8.孔子曾经批评他的学生子路、冉有说:危而不持,颠而不扶,则将焉用彼相矣?且尔言过矣,虎凹儿.出于柙,龟玉毁于椟中,是谁之过欤?这里孔子所用的论证方法是()。
A.类比B.喻证C.反证D.例证9.在新闻评论的结构中,结论的作用在于()。
A.提出问题B.分析问题C.解决问题D.深化主题10.辞达而已指的是行文()。
A.浅显易懂B.生动引人C.深入浅出11.朴素精炼是新闻评论行文的要求之一,它是指()。
A.行文简洁B.文章短小C.文字朴实D.以尽量短小的篇幅容纳尽可能多的内容12.当今报纸上的一个引人注目的趋势是()。
A.社论增多,评论员文章增多B.社论减少,评论员文章增多C.社论减少,评论员文章减少D.社论增多,评论员文章减少13.我国报刊独创了下列的哪一种文体形式()。
全国2018年4月自考新闻评论写作真题全国2018年4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新闻评论写作试题课程代码:00658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备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选出。
1.下面属于署名电视新闻评论的是A.本台评论B.本台评论员C.编后话D.电视新闻述评2.在国内众多报纸的论坛型专栏评论当中,最具代表性的是A.《人民日报·人民论坛》B.《文汇报·文汇论坛》C.《新华日报·新华论坛》D.《解放日报·解放论坛》3.绝大多数短评是以下列一种方式发表的A.围绕人们的议论B.根据上级指示C.配合大型评论D.配合新闻报道4.针对实际工作中的新情况、新经验、新问题所进行的报道和评述,我们将其称之为A.形势述评B.事件述评C.思想述评D.工作述评5.附于新闻报道或文稿之后,是编者依托报道有感而发的一种抒情、联想和议论性文字,我们将其称之为A.文前按语B.文中按语C.注释按语D.编后6.新闻评论想要说服受众,主要靠A.语言的魅力B.生动的形象C.合理的结构D.逻辑的力量7.由实况音响与解说共同构成的音响报道是广播新闻的主要报道形式之一。
而广播评论中常见的音响报道是A.广播述评B.主持人点评C.本台短评D.记者连线8.以下不属于评论论据中的理论性论据是A.公认的道德规范B.古今中外的格言、谚语C.历史资料、统计数据D.科学的定理和法则9.家常式的电视评论节目最典型的是A.《央视论坛》B.《新闻周刊》C.《新闻1 + 1》D.《锵锵三人行》10.报刊、通讯社、广播电台常用的中型重头评论是A.时评B.社论C.专栏评论D.评论员文章11.论辩的原则和要求用一句话来概括,就是A.尖锐泼辣、盛气凌人B.侧重以情动人C.以诚相见,以理服人D.避免正面交锋12.直接关系到新闻评论成败的关键性写作步骤是A.论述B.选题C.说理D.论据13.现代社会的新闻传播活动中有两类基本信息:一类是新的事实信息,另一类是A.旧的历史信息B.旧的意见信息C.新的网络信息D.新的意见信息14.小言论写作时需注意:平民化、微型化和A.情感化B.理性化C.形象化D.诙谐化15.—般情况下,新闻评论标题经常出现在正文前后的媒介是A.报纸B.杂志C.广播D.电视16.在电视评论的同期声中,具有强烈客观性的是A.访谈的同期声B.评论主体的同期声C.伴随事务发展的同期声D.插入式的说明解释同期声17.新闻评论是在客观事实的基础上,通过分析说理直接表明A.群众的思想观点B.作者的思想观点C.读者的思想观点D.领导的思想观点18.《穷吃,吃穷》这则标題采用的修辞手法是A.对照法B.回环法C.比拟法D.借代法19.短评在发表时A.不署名B.必须署名C.必须集体署名D.可署名也可不署名20.司马迁在《史记》中所写的“太史公曰”与下列一种新闻评论体裁相类似的是A.短评B.专栏评论C.编者按语D.述评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2分,共10分。
全国2018年7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新闻评论写作试题课程代码:00658一、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的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答案,并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题干的括号内。
每小题2分,共26分)1.新闻评论学是( )的一个组成部分。
A.应用学B.新闻学C.评论学D.政论学2.评论写作立论的前瞻性具体表现在( )。
A.重系统、条理性和思辨能力B.重解释、科学性和识别能力C.重提示、洞察力和预见性D.重揭示、洞察力和客观性3.( )是新闻评论说理论述一条最基本、最重要的原则和方法。
A.叙事和议论结合B.论点和论据结合C.论据与论证结合D.观点与论证结合4.新闻评论写作在说理论述的实际操作中,下列哪项方法并不是行之有效的?( )A.据事议理B.表格统计C.比较分析D.论辩交锋5.新闻评论结构与一般文章不同在于,它主要依靠( )来谋篇布局。
A.议论说理的要点B.事件发展先后顺序C.人物的思想变化过程D.逻辑推理规律6.评论性文体的逻辑性指的是大都遵循了( )的议论过程。
A.从具体到抽象、从抽象到具体B.从产生发展到出现结果C.从现象到本质、从个别到一般D.从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到解决问题7.新闻评论文章的开头一般称之为( )。
A.导语B.本论C.引言D.引论8.( )是说理论述的一种重要形式,它要求写作者把抽象道理和具体形象相结合,从而使评论生动引人。
A.破与立结合B.论辩说理C.分析对比D.形象说理9.马克思在德国科伦创办并主编的《新莱茵报》十分重视( )。
1A.撰写政论B.撰写社论C.撰写专栏文章D.撰写短评10.近些年来,( )经常尝试以“本报观察家评论”的形式就国内经济问题发表评论,引起读者的注意。
A.《人民日报》B.《参考消息》C.《光明日报》D.《经济日报》11.短小精悍、新鲜独特、生动灵活、重在分析是( )的文体写作特点。
A.社论B.短评C.述评D.评论员文章12.在新闻评论各类体裁中,篇幅最短、依附性最强的一种体裁是( )。
试卷代号:3397
新疆广播电视大学2008至2009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考试
新闻评论试卷A
2009年 1 月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把答题纸上密封线内各项内容(学生证号、姓名、分校或工作站)填写清楚,不得填出密封线外,同时把座位号填写的答题纸右上角座位号内,不够2位的前面填0。
2、用蓝、黑圆珠笔或钢笔把答案直接答在答题纸上,答在本试卷上无效。
一、名词解释题(每题5分,共20 分)
1、深度报道:
2、短评
3、小言论:
4、事件述评:
二、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 10 分,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请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
入括号内。
)
1、下列哪一项不属于新闻小言论的主要特点?()
A群言性B大型化C新闻性D形象感
2、夹叙夹议是()的基本写法。
A述评B社论C广播谈话D同期声
3、下列哪一项不属于新闻评论的品种?()
A新闻媒体B新闻述评C编者按语D笑林
4、正面提出自己的观点是()
A实B虚C立D破
5、()是新闻评论的主要功能。
A同化B教化C说服D明确
三、判断正误,简要说明理由(每小题5分,共10分)
1、新闻评论是一种以广大读者为传播对象的简明精炼的论说性文体,因而具有政论性,却不具有新闻性。
2、电视评论制作必须注意视听兼顾,双线互补,正确处理好“以视为主”和“以论述性语言为主导”关系,为了突出评论效果,可以忽略、淡化画面效果、视觉效果,否则有喧宾夺主之嫌。
四、简答题(每题10 分,共 30 分)
1、为什么说电视评论是“形象化的政论”?
2、新闻标题与新闻评论标题的区别何在?简述之。
3、简述新闻评论和新闻报道的关系。
五、阅读评论题(每题30 分,共 30 分)
阅读《夜宿车马店》(选自1981年12月12日《人民日报》,作者:刘云山),运用新闻评论的基本理论,作出自己的理解评析。
内蒙古自治区土默特右旗今年获得好收成,粮食总产比去年增长二成;油料总产比去年增长七成多。
农村的繁荣,给集镇也带来了兴旺。
不久前的一个晚上,记者来到这个旗萨拉齐古镇的车马店投宿,生动地感受到了社员们丰收的喜悦。
(试卷代号:3397号) 新闻评论试题第1页(共 4 页) (试卷代号:3397号) 新闻评论试题第2页(共 4 页)
1.不悔梦归处,只恨太匆匆。
2.有些人错过了,永远无法在回到从前;有些人即使遇到了,永远都无法在一起,这些都是一种刻骨铭心的痛!
3.每一个人都有青春,每一个青春都有一个故事,每个故事都有一个遗憾,每个遗憾都有它的青春美。
4.方茴说:“可能人总有点什么事,是想忘也忘不了的。
”
5.方茴说:“那时候我们不说爱,爱是多么遥远、多么沉重的字眼啊。
我们只说喜欢,就算喜欢也是偷偷摸摸的。
”
6.方茴说:“我觉得之所以说相见不如怀念,是因为相见只能让人在现实面前无奈地哀悼伤痛,而怀念却可以把已经注定的谎言变成童话。
”
7.在村头有一截巨大的雷击木,直径十几米,此时主干上唯一的柳条已经在朝霞中掩去了莹光,变得普普通通了。
8.这些孩子都很活泼与好动,即便吃饭时也都不太老实,不少人抱着陶碗从自家出来,凑到了一起。
9.石村周围草木丰茂,猛兽众多,可守着大山,村人的食物相对来说却算不上丰盛,只是一些粗麦饼、野果以及孩子们碗中少量的肉食。
记者在暮色苍茫中来到车马店的时候,老远就听到里面传出庄户人爽朗的笑声。
进店一看,宽敞的院子被进城来卖粮卖油的车辆挤得水泄不通。
店堂里灯火通明,满屋子的人拉呱得挺热火。
车马店的老炊事员周二旦一边飞动着菜刀,一边乐呵呵地说:“俺在店里干了十多年,天天跟庄户人打交道。
过去庄户人眉头上挽着疙瘩,如今,个个膘得脸上放光。
那些年住店的,多数人拿的是红(高梁)黄(玉米)面窝头,舀两碗开水就着吃;现在可不一般了,拿着白面馒头还嫌不顺口,还要到街上买块豆腐割斤肉,打二两白干。
人家就图那个美气哩!”
“那算啥美气!”坐在菜案旁的一位叫贾满贵的瘦高个老汉有点不服气地说,“上一次到城来卖公粮,俺把儿媳妇、小孙孙、老姑娘一齐拉了来,饭馆里的烧麦、馅饼、锅魁,娃娃们想吃的都尝遍了。
服务员一算帐,俺一次掏给他十几块。
俺今年一家打了一万斤粮食,八千斤油料,光卖给国家的粮食、油料就是一万斤,进钱三千五百块,那场面才叫美气哩!”
“贾大个子,如今你肚圆了、兜鼓了,可前几年记得你进城拉返销粮时,在店里光吃点窝头。
”服务员丁大叔“揭底”了。
这时,来自黄河边上十六股村的青年后生高兴宽接上话茬:“过去队里年年不分红。
有次俺爹进城,说要领俺去开开眼。
到了街里,一不敢进商店,二不敢进饭店,兜里空空,怕看了眼馋。
这回俺进城,一次就卖了三千多斤油料。
”说到这里,高兴宽拍拍自己鼓囊囊的上衣口袋。
“小伙子买啥好东西了,叫众人看看。
”不知谁这么说。
高兴宽倒实在,打开一个大大的包袱,里边全是衣服,都是时兴货。
满屋子的人好像都是老熟人,越谈越起劲,越拉越高兴。
车马店的火坑似乎也烧得分外热,更显得店堂里温暖如春。
1.“噢,居然有土龙肉,给我一块!”
2.老人们都笑了,自巨石上起身。
而那些身材健壮如虎的成年人则是一阵笑骂,数落着自己的孩子,拎着骨棒与阔剑也快步向自家中走去。
3.石村不是很大,男女老少加起来能有三百多人,屋子都是巨石砌成的,简朴而自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