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镇江市实验高级中学高一物理教案12时间与位移
- 格式:doc
- 大小:58.00 KB
- 文档页数:7
时间和位移教案高中物理
目标:学生能够理解时间和位移的概念,并能够运用公式计算相关问题。
一、时间的概念
时间是一个物体完成某个运动所需的间隔,是一个连续的概念。
通常表示为t,单位为秒。
二、位移的概念
位移是物体的位置发生变化时,一个点到另一个点的距离,是一个矢量量。
通常表示为
Δx,单位为米。
三、时间和位移的关系
物体的速度可以由位移和时间的关系来描述。
速度的定义为:速度=位移/时间。
即
v=Δx/Δt。
四、速度的计算
1. 计算平均速度:
平均速度=(末位置-初位置)/(末时间-初时间)。
2. 计算瞬时速度:
瞬时速度=lim(Δx/Δt),即位移无穷小增量时的速度。
五、运动图像分析练习
1. 给定一个时间和位移的表格,让学生求出速度。
时间(s)位移(m)
0 0
2 10
4 20
6 30
2. 设有一个物体做直线运动,初速度为0,经过3秒的时间,它的位移为15米,求它的
速度。
六、课堂练习
1. 计算以下物体的平均速度:
初位置为5米,末位置为15米,时间为2秒。
2. 一辆汽车从停车开始加速,在5秒钟内跑了100米,问速度是多少?
七、作业
1. 阅读教材相关内容,巩固时间和位移的概念。
2. 完成练习题目,巩固速度计算的方法。
2.时间和位移(一)知识与技能1、知道时间和时刻的概念以及它们之间的区别和联系。
2、理解位移的概念以及它与路程的区别。
3、初步了解矢量和标量。
(二)过程与方法1、会用坐标表示时刻与时间、位置和位移及相关方向。
2、会用矢量表示和计算质点位移。
3、用标量表示路程。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用物理量表示质点不同时刻的不同位置,不同时间内的不同位移(或路程)的体验,领略物理方法的奥妙,体会科学的力量。
2、养成良好的思考表述习惯和科学的价值观。
教学重点1、时间和时刻的概念以及它们之间的区别和联系。
2、位移和路程的区别与联系。
教学难点标量和矢量在计算方法上的不同。
教学方法:比较与分类的方法教材内容详解(一)新课导入提问一个走读生,上学是在什么时候离开家的?在路上用了多长时间?怎么走的?什么时候到校的?根据学生的回答指出,要想清楚的描述一个物体的运动,仅仅只是用上节所学的内容是不够的,还有必要学习一些新的物理量。
(二)新课内容1、时间与时刻在开始学生所回答的问题中,学生离家和到校所对应的是时刻概念。
而学生在路上所用的就是时间,即时间间隔,它是指两个时刻之差。
提问:那么对于高中物理中时间与时刻中说到的第几秒、第几秒初、第几秒末、第几秒内、前几秒、前几秒内意义分别应该怎样理解呢?回答:⑴、第几秒,一般使用是指“时刻”,但也可以是指“时间间隔”(特指1秒种),要根据上下文具体情况来判断。
如果含有“第几秒时”的意思,则指“时刻”;如果有“第几秒内”、“第几秒中”、“第几秒间”的意思,则是指具体某一秒钟的“时间间隔”。
如“到达第5秒”,是指“第5秒时”、“第5秒末”这一时刻点;如“在第5秒中”,是指这一秒的时间间隔。
可以用“第几秒时刻”和“第几秒时间”做区分。
⑵、第几秒初、第几秒末指的是“时刻”,与点有关。
“第几秒初”和“第几秒末”是指具体某一秒的前后端点(时刻)。
第5秒初指的是第5秒(时间间隔)这一秒钟开始的那一点,等同于第4秒末。
江苏省常州市西夏墅中学高中物理人教版必修一《12时间和位移》教案一.学习内容1.学习时间、位移的相关概念。
2.重点学习时间、时刻的概念以及它们之间的区别与联系和位移的概念以及它与路程的区别。
3.正确认识生活中的时间与时刻,理解位移的概念,会用有向线段表示位移。
二.学习目标1.要求知道时间的概念,了解时间和时刻的区别和联系.2.能够理解位移的概念,了解路程与位移的区别.3.知道标量和矢量.4.能用数轴或一维直线坐标表示时刻和时间、位置和位移.5.知道时刻与位置、时间与位移的对应关系.三.课前预复习1.什么是时间,时间和时刻有什么区别,又有什么联系?2.什么是位移,路程与位移有什么区别?根据上面的问题,同学们,通过你的自主学习,你有哪些疑惑,请把它填在下面的表格中四.问题解决知识点一:时刻和时间间隔【阅读】P12第一部分:时刻和时间间隔并完成下列问题。
1.结合教材你能列举出哪些关于时刻和时间间隔?2.观察教材第12页图1.2—1,如何用数轴表示时刻和时间间隔?3.时间和时刻有区别,也有联系,在时间轴上,时间表示一段,时刻表示一个点。
如图所示,0点表示开始计时,0~3表示3s的时间,即前3s。
2~3表示第3s,不管是前3s,还是第3s,这都是指。
3s所对应的点计为3s末,也为4s初,这就是。
知识点二:路程和位移【阅读】P10第二部分:路程和位移并完成下列问题。
【思考与交流】:1、观察教材第13页图1.2—2从北京到重庆,观察地图,你有哪些不同的选择?这些选择有何相同或不同之处?2、根据上面的学习,你能给出位移及路程的定义吗?3、在坐标系中,我们也可以用数学的方法表示出位移.实例:观察教材第13页图1.2—3质点从A点运动到B点,我们可以用从_____________A指向____________B的_______线段表示位移,.阅读下面的对话:甲:请问到市图书馆怎么走?乙:从你所在的市中心向南走400 m到一个十字路口,再向东走300m就到了.甲:谢谢!乙:不用客气.请在图1—2—3上把甲要经过的路程和位移表示出来.并归纳一下:位移和路程有什么不同?知识点三:矢量和标量【阅读】P13第三部分:矢量和标量并完成下列问题。
高一物理教案:《时间和位移》高一物理教案:《时间和位移》教学预备教学目标学问与技能1.知道时间和时刻的区分和联系.2.理解位移的概念,了解路程与位移的区分.3.知道标量和矢量,知道位移是矢量,时间、时刻和路程是标量.4.能用数轴或一维直线坐标表示时刻和时间、位置和位移.5.知道时刻与位置、时间与位移的对应关系.过程与方法1.围绕问题进行充分的商量与沟通,联系实际引出时间、时刻、位移、路程等,要使同学学会将抽象问题形象化的处理方法.2.会用坐标表示时刻与时间、位置和位移及相关方向3.会用矢量表示和计算质点位移,用标量表示路程.情感看法与价值观1.通过时间位移的学习,要让同学了解生活与物理的关系,同时学会用科学的思维看待事实.2.通过用物理量表示质点不同时刻的不同位置,不同时间内的不同位移(或路程)的体验,领会物理方法的奥妙,体会科学的力气.3.养成良好的思索表述习惯和科学的价值观.4.从学问是相互关联、相互补充的思想中,培育同学们建立事物是相互联系的唯物主义观点.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1.时间和时刻的概念以及它们之间的区分和联系2.位移的概念以及它与路程的区分.教学难点1.帮忙同学正确熟悉生活中的时间与时刻.2.理解位移的概念,会用有向线段表示位移教学工具多媒体、板书教学过程一、时刻和时间间隔1.基本学问(1)时刻是指某一瞬间,时间间隔表示某一过程.(2)在表示时间的数轴上,时刻用点来表示,时间用线段来表示.(3)在国际单位制中,表示时间和时刻的单位是秒,它的符号是s.2.思索推断(1)时刻和时间间隔都是时间,没有本质区分.()(2)飞机8点40分从上海起飞,10点05分降落到北京,分别指的是两个时间间隔.()(3)____年10月25日23时33分在西昌胜利将第16颗北斗导航卫星放射升空.25日23时33分,指的是时刻.()探究沟通时间的常用单位有哪些?生活中、试验室中有哪些常用的计时仪器?【提示】在国际单位制中,时间的单位是秒,常用单位有分钟、小时,还有年、月、日等.生活中用各种钟表来计时,试验室和运动场上常用停表来测量时间,若要比较精确地讨论物体的运动状况,有时需要测量和记录很短的时间,学校的试验室中常用电磁打点计时器或电火花计时器来完成.二、路程和位移1.基本学问(1)路程物体运动轨迹的长度.(2)位移①物理意义:表示物体(质点)位置改变的物理量.②定义:从初位置到末位置的一条有向线段.③大小:初、末位置间有向线段的长度.④方向:由初位置指向末位置.2.思索推断(1)路程的大小肯定大于位移的大小.()(2)物体运动时,路程相等,位移肯定也相等.()(3)列车里程表中标出的北京到天津122 km,指的是列车从北京到天津的路程.()探究沟通一个人从北京去重庆,可以乘火车,也可以乘飞机,还可以先乘火车到武汉,然后再乘轮船沿长江到重庆,如图所示,则他的运动轨迹、位置变动、走过的路程和他的位移是否相同?【提示】他的运动轨迹不同,走过的路程不同;他的位置变动相同,位移相同.三、矢量和标量1.基本学问(1)矢量既有大小又有方向的物理量.如位移、力等.(2)标量只有大小、没有方向的物理量.如质量、时间、路程等.(3)运算法则两个标量的加减遵从算术加减法,而矢量则不同,后面将学习到.2.思索推断(1)负5 m的位移比正3 m的位移小.()(2)李强向东行进5 m,张伟向北行进也5 m,他们的位移不同.()(3)路程是标量,位移是矢量.()探究沟通温度是标量还是矢量?+2 ℃和-5 ℃哪一个温度高?【提示】温度是标量,其正、负表示相对大小,所以+2 ℃比-5 ℃温度高.四、直线运动的位置和位移1.基本学问如图所示,一个物体沿直线从A点运动到B点,若A、B两点的位置坐标分别为xA和xB,则物体的位移为x=xB-xA.若图中的单位长度为1 m,则xA=3 m,xB=-2 m,x=-5_m.2.思索推断(1)位置坐标就是位移.()(2)初末两位置坐标为正时,位移肯定是正.()(3)初末两位置坐标为负时,位移可能为正.()探究沟通上面例子中若物体到达B点接着又回到A点,那么其次个过程的位移是多少?整个过程的位移又是多少?【提示】其次个过程的位移为x=3 m-(-2 m)=5 m.整个过程的位移为零.五、时间间隔与时刻的理解【问题导思】1.班里的作息进度表上的数据,表示的是时刻,还是表示时间间隔?2.结合实际,你能列举出哪些关于时间间隔和时刻的说法?3.时间间隔与时刻怎么区分?1.时刻与时间间隔的区分与联系2.表示时间的数轴留意两点:(1)第n s(内)是时间间隔,时间是1 s;(2)第n s末与第(n+1)s初是同一时刻.特殊提示人们在日常生活中所说的"时间',其含义不尽相同,有时是指时刻,有时是指时间间隔,在物理学中,"时间'的含义就是时间间隔.例:以下画线的数字指时刻的是( )A.某中学的作息进度表上写着,第四节:10∶15~10∶55B.刘翔跨栏记录为12.91_sC.中央电视台《星光大道》栏目每晚7∶30准时与您见面D.午休从12∶10开头【审题指导】解答该题需留意以下两点:(1)时间间隔对应着某个大事所经受的某个过程.(2)时刻对应着某个大事开头、结束或进行到某一状态时所对应的瞬间.【答案】ACD六、路程和位移的理解【问题导思】1.在学校操场上,转了一圈,位移和路程分别是多少?2.位移和路程在大小上有什么关系?在什么状况下,位移的大小才等于路程?3.位移与路径有关吗?路程与路径呢?路程和位移的比较如下表所示特殊提示1.假如某段时间内某物体通过的路程为零,则这段时间内物体静止;但假如位移为零,则在这段时间内物体不肯定静止.2.位移可用"+'、"-'表示,但位移的正、负不表示大小,仅表示方向.例:同学们都喜爱上体育课,一年一度的学校运动会同学们更是期盼很大.如图所示为某学校田径运动场跑道的示意图,其中A点是全部跑步顶目的终点,也是400 m、800 m赛跑的起跑点,B点是100 m赛跑的起跑点.在一次校运动会中,甲、乙、丙三位同学分别参与了100 m、400 m和800 m赛跑,则从开头竞赛到竞赛结束时( )A.甲的位移最大B.丙的位移最大C.乙、丙的路程相等D.丙的路程最大【审题指导】解答思路是:路程找轨迹轨迹长度表示大小位移连线段线段长度表示大小【答案】AD规律总结:位移与路程的关系1.位移与路程永久不行能相同.由于位移是矢量,既有大小又有方向;而路程是标量,它只有大小没有方向.两者的运算法则不同.2.位移大小与路程可能相等,一般状况下,位移大小都要小于路程,只有当物体做单向直线运动时,位移大小才与路程相等.板书1.2时间和位移1.时间时间是时间间隔的简称,指一段持续的时间间隔。
时间和位移[ 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理解位移、路程、时刻和时间间隔。
知道矢量和标量,知道位移是矢量。
知道位移和路程的不同。
知道直线运动物体的位置及位移,并能利用直线坐标系的坐标和坐标变化来表示。
二、过程与方法1.通过具体问题引出时间、时刻、位移、路程等概念,要使学生学会将抽象问题形象化化的处理方法。
2.会用坐标表示时刻与时间、位置和位移及相关方向。
3.会用矢量表示和计算质点的位移,用标量表示路程。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时间位移的学习,要让学生了解生活与物理的关系,同时学会用科学的思维看待事实。
2.养成良好的思考习惯和科学的价值观。
[教学重点]位移和路程的区别和联系。
[教学难点]位移和路程在计算方法上的不同。
[课时安排]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提问一个走读生,上学的时候是什么时间离开家的在路上用了多长时间怎么走的什么时间到校的根据学生的答复提出,要想清楚地描述物体运动情况,仅仅用上节课所学的内容是不够的,我们需要学习更多的物理量。
二、新课内容〔一〕时刻和时间间隔时刻和时间间隔既有联系又有区别。
在开始学生的答复中,学生离家和到校所对应的是时刻概念,在路上所用的时间就是时间间隔,它等于两个时刻之差。
我们说上午8时上课、8时45分下课,这里的“8时〞“8时45分〞是这节课开始和结束的时刻,而这两个时刻之间的45分,那么是两个时刻之间的时间间隔。
上午前两节课开始和结束的时刻及两节课和课间休息所持续的时间间隔1.如果建立一个表示时间的一维直线坐标系,那么在这个坐标系中,时刻用点表示,时间间隔是两个时刻之差,用线段表示。
例:见下列图所示第6s末、第7s0123456初782前2s 第4st/s←→←→→←→2.要注意严格区分时间间隔(时间)和时刻。
例如:“第6s末〞、“第7s初〞、“6s末〞等指的都是时刻而不是时间。
其中“第6s末〞、“第7s初〞指的是同一时刻,在时间轴上都是指t=6s这一点;“6s末〞在时间轴上指t=6s这一点。
高一物理时间和位移教学设计一、教学任务及对象1、教学任务本节课的教学任务是向高一学生传授物理中的时间和位移概念。
通过该课程,学生应理解时间的绝对性和位移的相对性,掌握位移与时间的计算方法,以及学会运用物理公式描述物体运动的基本情况。
此外,本节课将强调对物体运动中时间和位移关系的探究,以及如何通过实验和观察来验证这些物理概念。
2、教学对象教学对象为高一学生,他们在初中阶段已经接触过基本的物理知识和运动学原理,但对于时间和位移的深入理解及运用尚处于起步阶段。
学生群体中可能存在不同层次的学习能力,因此教学需要兼顾基础知识的巩固与提高,同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他们主动参与到物理概念的探索和问题解决中。
考虑到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教学过程中应注重直观演示和实例分析,以帮助学生建立清晰、准确的时间和位移概念。
二、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理解时间的概念,包括时刻和时间的区别,以及时间的标量和矢量的属性;(2)掌握位移的概念,理解位移与路程的区别,以及位移的矢量性质;(3)学会运用物理公式计算物体在直线运动中的位移和时间,包括平均速度和瞬时速度的计算;(4)掌握运用坐标系描述物体位置变化的方法,理解位移-时间图象的物理意义;(5)通过实验和观察,学会收集和处理数据,分析物体运动规律。
2、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探究和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问题发现和解决能力;(2)运用比较、分类、归纳等逻辑方法,帮助学生形成系统的知识结构;(3)通过实际案例分析,培养学生将理论知识应用于实际问题的能力;(4)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如多媒体演示、物理模拟软件等,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效率;(5)培养学生进行科学实验和观察的基本技能,包括实验设计、数据采集、结果分析等。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激发学生对物理学科的兴趣,培养他们的好奇心和探究精神;(2)引导学生认识到物理知识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增强学生的应用意识;(3)培养学生尊重事实、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让他们明白科学来不得半点虚假;(4)通过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让他们学会倾听、尊重他人意见;(5)引导学生正确看待成功与失败,培养他们面对困难和挑战的勇气和毅力;(6)培养学生具备环保意识和可持续发展观念,让他们明白科学技术与社会发展的关系。
高中物理时间与位移的教案
教学目标:
1. 理解时间和位移的概念;
2. 掌握时间和位移的计算方法;
3. 能够运用时间和位移的知识解决相关问题。
教学重点:
1. 时间和位移的定义;
2. 时间和位移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
1. 理解时间和位移的物理意义;
2. 在实际问题中灵活运用时间和位移的计算方法。
教学准备:
1. 教科书、课件、黑板白板等教学工具;
2. 时间和位移的相关实验器材;
3. 学生练习题目。
教学过程:
一、导入(5分钟)
教师通过引入一个相关的实例或问题,激发学生对时间和位移的兴趣,引出本节课的重点内容。
二、讲解(15分钟)
1. 时间的定义和计算方法;
2. 位移的定义和计算方法;
3. 时间与位移的关系。
三、示例演练(15分钟)
教师通过几个具体的例题演示时间和位移的计算方法,并指导学生完成相关练习题。
四、小组讨论(10分钟)
学生分组讨论并解决一些相关问题,加深对时间和位移的理解。
五、课堂练习(10分钟)
布置一些时间和位移的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检验自己的学习成果。
六、总结(5分钟)
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强调时间和位移的重要性,并展望下节课的内容。
作业布置:
完成课堂练习题,并阅读相关教材内容,做好预习。
教学反思: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应该已经掌握了时间和位移的基本概念和计算方法,在实际问题中能够灵活运用。
在教学过程中,我应该注意引导学生学会如何分析和解决问题,培养其动手能力和独立思考能力。
运动的描述二、时间和位移一、内容及其解析1、内容:时刻和时间间隔、路程和位移、矢量和标量、直线运动的位置和位移。
2、解析:本节课要学的内容时间和位移指的是:时刻和时间间隔、路程和位移、矢量和标量、直线运动的位置和位移,其核心是时刻和时间间隔、路程和位移、矢量和标量。
学生已经学过时间和路程,本节课的内容时刻和时间间隔、位移就是在此基础上的发展。
由于它还与下节的速度的学习有关系,所以在本学科有重要的地位,并有承上启下的作用,是本章的核心内容。
教学的重点是时刻和时间间隔、路程和位移、矢量和标量的区别,解决重点的关键是通过对实例的讨论来理解。
二、目标及其解析1、目标定位:(1)知道时刻和时间间隔的含义以及它们的区别。
(2)知道位移是表示质点位置变动的物理量,它是矢量,可以用有向线段来表示。
(3)知道位移与路程的区别和联系。
(4)知道矢量与标量的概念及区别。
2、目标解析:知道时刻和时间间隔、路程和位移、矢量和标量的含义和区别就是指通过对实例的讨论,区别时间间隔和时刻。
通过生活中的时间、路程与物理学习中的时间间隔、时刻、位移等概念的比较,体会科学概念的重要性,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问题诊断分析在本节课的教学中,学生可能遇到的问题是时刻和时间间隔、位移与路程的区别,产生这一问题的原因是位移不仅有大小,还有方向,它是矢量。
要解决这一问题就要注重基本概念的讲解和区别,其中关键是引入矢量这个概念。
四、教学支持条件分析在本节课时间和位移的教学中,准备使用多媒体。
因为使用多媒体,有利于课堂教学。
五、教学过程设计问题1 时刻和时间间隔指导学生仔细阅读“时刻和时间间隔”一部分,然后用课件投影展示本校作息时间表.同时提出问题:1.在我校的作息时间表上,你能找出更多的时刻和时间间隔吗?2.结合教材,你能列举出哪些关于时间和时刻的说法?3.观察教材第14页图1.2—1,如何用数轴表示时间?设计意图:让学生通过实例认识时刻和时间间隔例题1 下图1—2—1给出了时间轴,请你说出第3秒,前3秒,第3秒初第3秒末,第n秒的意义.变式练习 1 学习了时间与时刻,蓝仔、红孩、紫珠和黑柱发表了如下一些说法,正确的是( )A. 蓝仔说,下午2点上课,2点是我们上课的时刻B.红孩说,下午2点上课,2点是我们上课的时间C.紫珠说,下午2点上课,2点45分下课,上课的时刻是45分钟D.黑柱说,2点45分下课,2点45分是我们下课的时间师生活动:(1)时刻是指某一瞬时,时间是时间间隔的简称,指一段持续的时间间隔。
一、知识与技能
1.认识建立质点模型的意义和方法,能根据具体情况将物体简化为质点.知道它是一种科学的抽象,知道科学抽象是一种普遍的研究方法.
2.理解参考系的选取在物理中的作用,会根据实际情况选定参考系.
3.认识一维直线坐标系,掌握坐标系的简单应用.
二、过程与方法
1.体会物理模型在探索自然规律中的作用,初步掌握科学抽象理想化模型的方法.让学生将生活实际与物理概念相联系,通过具体事例引出质点的这个理想化的模型.通过几个具体的例子让学生自主讨论,在讨论与交流中自主升华为物理中的概念.
2.通过参考系的学习,知道从不同角度研究问题的方法.让学生从熟悉的常见现象和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体验不同参考系中运动的相对性,揭示参考系在确定物体运动时客观存在的必要性和合理性,促使学生形成勤于观察、勤于思考的习惯,提高学生自主获取知识的能力.
3.体会用坐标方法描述物体位置的优越性,可用不同的方法设计实验并体会比较,增强学生发现问题并力求解决问题的意识和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认识运动是宇宙中的普遍现象,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培养学生热爱自然、关心科技发展、勇于探索的精神.
2.通过质点概念和参考系的学习,体会物理规律与生活的联系.
3.渗透抓住主要因素,忽略次要因素的哲学思想.
4.渗透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辩证唯物主义思想,帮助学生建立辩证唯物主义的世界观.
5.通过本节学习,激发学生学习高中物理课程的兴趣.
四、教学重点
1、时间和时刻的概念以及它们之间的区别和联系。
2、位移的概念以及它与路程的区别。
五、教学难点
位移的矢量性
六、教学过程
(一)〖自主学习〗
请阅读教材第一章第2节。
完成下列问题,并将相应内容在书上做上记号1、时刻和时间间隔
时刻和时间间隔既有联系又有区别,在表示时间的数轴上,时刻用_____________表示,时间间隔用_________表示,时刻与物体的________相对应,表示某一瞬间;时间间隔与物体的__________相对应,表示某一过程(即两个时刻的间隔)。
2、路程和位移
路程是物体运动轨迹的_______。
位移是用来表示物体(质点)________的物理量。
位移只与物体的________ 和__________ 有关,与质点在运动过程中所经历的________无关。
位移可以用从_________到__________的有向线段来表示,有向线段的长度表示位移的____________,有向线段的方向表示位移的___________。
3、矢量与标量
(1)既有__________又有__________的物理量叫做矢量,只有大小没有方向的物理量叫____________。
矢量和标量遵守不同的运算法则:标量相加遵守____________法则;矢量相加遵守平行四边形定则
(2)物体做直线运动时,若物体在t1时刻处于“位置”x1,在t2时刻处于“位置”x2,则我们就用___________来表示物体的位移,即:Δx=________。
【问题3】矢量和标量(举例说明)
【问题4】用坐标表示位置和位移
(二)新课教学:
(一)时刻和时间间隔
老师提出问题: 1.结合教材,你能列举出哪些关于时间和时刻的说法? 2.观察教材第14页图1.2—1,如何用数轴表示时间?
3. 时刻和时间有什么区别?
学生讨论: 仔细阅读“时刻和时间间隔”,相互讨论,得出结论.
老师请学生回答问题并做小结:
1.物体的运动总是伴随着时间和空间而进行.
2.在表示时间的数轴上,时刻表示一个点,而两个点之间(即两个时刻之间)对应的线段表示时间间隔, 简称时间.
3.时刻是指某一瞬时,时间是时间间隔的简称,指一段持续的时间间隔。
两个时刻的间隔表示一段时间.
学生思考: 我国在2003年10月成功地进行了首次载人航天飞行.10月15日09时0分,“神舟”五号飞船点火,经9小时40分50秒至15日18时40分50秒,我国宇航员杨利伟在太空中层示中国国旗和联合国旗,再经11小时42分10秒至16日06时23分,飞船在内蒙古中部地区成为着陆.在上面给出的时间或时刻中,哪些指的是时间,哪些又指的是时刻?
参考答案:这里的“10月15日09时0分”、“15日18时40分50秒”和“16日06时23分”,分别是指这次航天飞行点火、展示国旗和着陆的时刻,而“9小时40分50秒”和“11小时62分10秒”分别指的是从点火到展示国旗和从展示国旗到着陆所用的时间.
(二)位移和路程
中国西部的塔克拉玛干沙漠是我国最大的沙漠,在沙漠中,远眺不见边际,抬头不见飞鸟.沙漠中布满了100~200m高的沙丘.像大海的巨浪,人们把它称为“死亡之海”.
许多穿越这个沙漠的勇士常常迷路,甚至因此而丧生.归结他们失败的原因都是因为在沙漠中搞不清这样三个问题:我在哪里?我要去哪里?选哪条路线最佳?而这三个问题涉及三个描述物体运动的物理量:位置、位移、路程.老师提出问题: 位置、位移、路程它们有什么不同?请同学们结合教材弄明白这几个问题.
4
3
1学生讨论: 四人一组,在各组发表自己的看法,对几个概念进行讨论. 老师请学生回答问题并做小结:
1:位移是矢量,有向线段的长度表示其大小,有向线段的方向表示位移的方向.
2:质点的位移与运动路径无关,只与初位置、末位置有关.
3:位移与路程不同,路程是质点运动轨迹的长度,路程只有大小没有方向,是标量.
学生思考: 一质点绕半径为R 的圆周运动了一圈,则其位移大小为 ,路程是 。
若质点运动了周,则其位移大小为 ,路程是 ,运动过程中最大位移是 最大路程是 。
(三)矢量和标量
老师提出问题:位移是矢量,路程是标量。
那它们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呢?说说矢量和标量的算法上又有什么不同呢?
学生讨论: 仔细阅读“时刻和时间间隔”,相互讨论,得出结论.
老师请学生回答问题并做小结:
1既有大小又有方向的物理量叫矢量,只有大小没有方向的物理量叫标量。
2位移是矢量,只与始末位置有关而与路径无关,而路程与路径有关. 3两个标量相加遵从算术加法的法则.
学生思考: 气球升到离地面80m 高空时,从气球上掉下一物体,物体又上升了10 m 高后才开始下落,规定向上方向为正方向.讨论并回答下列问题,体会矢量的表示方向.
(1)物体从离开气球开始到落到地面时的位移大小是多少米?方向如何?
(2)表示物体的位移有几种方式?其他矢量是否都能这样表示?注意体会“+”“-”号在表示方向上的作用.
解析:(1)一80m ,方向竖直向下;(2)到现在有三种:语言表述法,如“位移的大小为80m ,方向竖直向下”;矢量图法;“+”“一”号法,如“规定竖直向上为正方向,则物体的位移为一80m ”.
(四)直线运动的位置和位移
老师提出问题:在同一直线中如何利用坐标表示出物体的位移,如何进行计算?
老师请学生回答问题并小结:
从上面图中我们看出,物体沿直线运动由B 运动到A 时其位移即为X
A -X
B =4m,由A 运动到O 点时的位移即为X O -X A =-2m 。
(三)巩固练习
1关于时间与时刻,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作息时间表上标出上午8:00开始上课,这里的8:00指的是时间
B.上午第一节课从8:00到8:45,这里指的是时间
C.电台报时时说:“现在是北京时间8点整”,这里实际上指的是时刻
D.在有些情况下,时间就是时刻,时刻就是时间
2 -2 0 x/m 2 -2 0 x/m
解析:时刻是变化中的某一瞬间,时间为两个时刻之间的长短,时刻是一个状态而时间是一个过程,所以答案应为BC。
答案BC
七、课堂小结
时间和时刻这两个概念是同学们很容易混淆的,同学们要掌握时间坐标轴.在时间轴上,用点表示时刻,用线段表示一段时间间隔.位移和路程是两个不同的物理量,位移是用来表示质点变动的,它的大小等于运动物体初、末位置间的距离,它的方向是从初位置指向末位置,是矢量;而路程是物体实际运动路径的长度,是标量.只有物体做单向直线运动时,其位移大小才和路程相等,除此以外,物体的位移的大小总是小于路程.找位移的最好办法是从初位置到末位置间画有向线段.有向线段的方向就是位移的方向,有向线段的长度就是位移的大小.时刻对应位置,时间对应位移.在位置坐标轴上,用点来表示位置,用有向线段来表示位移.
八、课后作业
课本P13页第1、2题
九、教后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