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讲 中国的工业
- 格式:doc
- 大小:566.00 KB
- 文档页数:6
第19讲古代中国的手工业经济一、古代手工业的经营方式1.家庭手工业手工业长期附属于农民家庭之中,形成了以小农业和小手工业紧密结合的“男耕女织”的经济形式,自给自足。
2.田庄手工业随着土地的集中,汉代出现了田庄手工业,生产生活自给自足。
3.官营手工业从汉武帝时代起,政府垄断煮盐、冶铁等行业;元代以后,工匠被编入专门的户籍,成为职业世袭的“匠户”。
二、手工业部门与成就1.纺织业(1)新石器时代,纺织技术已经萌芽,原料最初用的是麻和葛。
(2)商代有负责指导蚕桑生产的专职官员。
(3)汉代花色品种多样,丝织品远销到地中海地区,中国因此被称为“丝国”。
(4)唐代私营纺织作坊兴起,官营纺织业规模也相当大。
(5)宋代棉花种植普及,棉纺织技术已经推广到闽、粤等地区,丝织工艺水平有所提高。
(6)元代黄道婆创造新式纺车,推广织造技术。
棉布逐渐成为当时民众的主要衣料。
(7)明代蚕桑、棉花种植面积扩大,而且出现了雇工和自由劳动力市场。
手工工场和雇佣劳动关系的出现,标志着资本主义萌芽开始产生。
2.冶铸业(1)商周时期,黄河流域的青铜铸造工艺已达到很高的水平,作品多为礼制的象征,代表着权力和秩序。
(2)春秋晚期出现人工冶炼的铁器。
(3)战国中期后炼钢和淬火工艺有所发展。
(4)汉代冶铁以煤炭做燃料,并创造出用水力作为动力的鼓风装置——水排。
(5)南北朝时期出现灌钢法。
(6)北宋时期有以煤作为燃料冶铁的明确记载。
3.制陶业(1)原始时代的彩陶和龙山文化的蛋壳黑陶,工艺水平很高。
(2)唐代美术陶制品“唐三彩”风行一时。
4.制瓷业(1)早期瓷器是一种釉陶,又称做原始青瓷。
(2)商代中期到东汉晚期,是陶发展到瓷的过渡阶段。
(3)唐代制瓷业已成为独立的生产部门,有青瓷和白瓷两大体系,代表是越窑的青瓷、邢窑的白瓷。
(4)唐宋以来,各地瓷窑所产瓷器各具风格。
(5)清康熙年间,发明粉彩瓷器工艺;雍正时期,烧制技术达到顶峰。
(6)唐宋以来,瓷器成为中国经海路外销的重要商品,“海上丝绸之路”也被称为“瓷路”。
第19讲 中国的工业知识目标素养要求1.我国工业的地理分布特点。
2.我国主要的钢铁工业和能源工业。
3.我国主要工业基地的位置和特点。
4.我国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
1.区域认知:掌握我国工业的分布特征、主要工业城市和高新技术产业的分布特点。
2.综合思维:结合材料,综合分析我国工业发展的区位条件。
3.人地协调观:掌握我国四大工业基地的优势、问题与发展措施。
知识点1 工业的分布 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描述我国工业的分布大势。
①沿铁路线:A 京广线、B 京沪线、C 哈大线等铁路沿线,形成了具有全国意义的工业基地。
②沿江⎩⎨⎧黄河流域是能源开发的重要工业带长江沿线形成了以D 上海、E 南京、F 武汉、G 重庆等城市为中心的沿江经济发达地带③沿海:集中于a 长江三角洲、b 辽中南、c 京津唐、d 珠江三角洲地区,以及经济特区和沿海开放城市等工业最发达的经济核心区。
(2)描述我国能源工业的分布特点。
①煤炭工业:产量居世界首位,与煤炭资源分布一致。
H 山西省、I 内蒙古自治区、J 陕西省是最主要基地。
②油气工业:集中在东北松辽石油基地、华北及环渤海油气产区、K 四川天然气基地、L 新疆石油基地、近海大陆架油田。
③电力,工业)⎩⎨⎧火电是主体,分布于北方的重要煤炭基地和大城市水电主要分布在长江、黄河、珠江、澜沧江、松花江上游(3)描述我国钢铁工业的分布特点。
①主要基地⎩⎨⎧东部沿海:M 鞍山、N 本溪、O 京津唐、P 上海长江沿岸:Q 马鞍山、R 武汉、S 重庆、T 攀枝花黄河流域:U 包头、V 太原②主要的影响因素有原料、燃料、交通、市场等。
知识点2 我国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 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描述我国高新技术产业的分布特点。
①分布特点:依附于大城市,大分散、小集中。
②产业密集区:A长江三角洲、B环渤海地区和C珠江三角洲。
(2)说明我国不同开发区产业开发重点。
, (2021·武胜高二月考)读我国甲、乙两个工业区分布图,回答1~2题。
1.(2019·广州质检)有学者认为,“家”字在商周时期具有“氏族宗庙”的含义,春秋末战国初开始具有“个体家庭”的含义。
导致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宗法制的强化B.小农经济逐步形成C.社会政局动荡D.“百家争鸣”局面的出现解析春秋战国时期,宗法制趋向崩溃而不是强化,故A项错误;春秋战国时期,随着铁犁牛耕的使用,生产力发展,小农经济逐步形成,男耕女织的劳作方式逐渐取代以前的集体劳作,“家”的含义相应地发生了转变,故B项正确;社会政局动荡是经济变化带来的政治方面的影响,不是主要原因,故C项错误;“百家争鸣”是经济变化和政治变化在意识形态领域的反映,不是主要原因,故D项错误。
答案 B2.(2019·合肥三模)有史书记载:“水以轮济,假一毂(gu)汲引之利,为万顷生成之惠……神机日夜运,甘泽高下普”,此农具的发明( )A.体现了农业基本模式B.推动了水田农业的发展C.改变了农村产业结构D.形成了完备的灌溉体系解析材料反映的是筒车,农业基本模式是小农经济,与材料信息不符,故A项错误;筒车属于灌溉工具,推动了水田农业的发展,故B项正确;灌溉工具不能改变了农村产业结构,故C项错误;筒车只是灌溉工具,不能说明形成了完备的灌溉体系,故D项错误。
答案 B3.(2019·泰州二模)据《欧阳文忠公全集》载,民有幸不役于人而有田自耕者,皆以等书于籍而公役之,至不胜,则贱卖其田,或逃而去。
由此可见自耕农(小农)经济生存的不利因素是( )A.封建国家的沉重赋役B.自然灾害的影响C.封建地主的土地兼并D.小农经济的脆弱解析依据材料“以等书于籍而公(官府)役之,至不胜,则贱卖其田,或逃而去”可知,自耕农虽然有自己的土地,但还要向官府提供劳役,如果不能忍受,则会卖掉田地或者逃走,这反映了封建国家的沉重赋役是自耕农经济生存的不利因素,选择A项符合题意。
答案 A4.(2019·南通、扬州调研)殷墟郭家庄发掘的160号商代墓,出土青铜礼器40件,方形器数量较多,器表均有精美的纹饰和族徽文字,还有28件青铜乐器和生产工具,220件青铜兵器和900多枚铜镞。
第19讲近代中国社会经济结构的变动和民国时期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一、选择题1.在研究课上,同学们搜集了以下图片,该研究课的主题不可能是( )A.近代自然经济解体的因素B.工业革命与中国近代化C.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革D.鸦片战争时期中国新的经济因素2.鸦片战争后,近代中国的经济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①家庭手工业开始与农业分离②农村商品开始流通到城市市场③近代资本主义性质的企业开始出现④中国逐渐被卷入世界资本主义市场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3.(2011年广东深圳一模文综)“在中国的近代化进程中,1860年是个很重要的时间点”。
以下史实最能支持这一观点的是( )A.第二次鸦片战争的结束 B.《资政新篇》的颁布C.洋务运动的兴起 D.“西学东渐”的开始4.洋务派创办的民用工业和中国近代民族资本主义工业的相同点是( )A.都是私人投资兴办的B.都是为适应军事工业需要而兴办的C.管理上封建性极强D.都受西方先进生产技术的诱导5.对“中国近代工业”的理解最准确的是( )A.“近代”不是指其产生和发展于近代历史时期,而是指其使用机器生产B.中国近代工业从一开始就受到封建主义、帝国主义、官僚资本主义的压迫C.中国近代工业以重工业为主D.中国近代工业的发展彻底瓦解了中国的自然经济6.下表为中国19世纪中后期一家新式学校的招生简章节选。
据此判断学生毕业后的合理分配可能性最小的是到( )C.湘军担任陆军营官 D.北洋海军担任管带7.(2011年广东六校联考)某学校历史探究小组找到下列一组图片,该小组成员为它们确立的主题中,最恰当的是( )A.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B.中国工业化的曲折发展历程C.民族资产阶级探索强国之路D.中国军事工业的产生和发展8.(2011年北京朝阳区期中)“1902~1910年的九年中,共设立创办资本在一万元以上的工矿企业604家,创办资本额共134 517千元,家数占清朝工矿企业设立总家数的63.1%,投资额占65.4%。
第19讲改变世界的工业革命(练)1.(2022·河北邯郸·高三开学考试)英国的博塞尼原是一处比较繁华的城镇,后来变成只有三家农舍的小村子,但是这里的居民却有权选出两名议员到下院去,议员们正是靠这种方式维持自己在议会的地位。
议会对选民也有很大限制,城市选民只限于大商人之间,要求年收入在300英镑以上。
这一状况得以改变主要得益于()A.加紧推行圈地运动B.大规模发行国债C.工业革命和议会改革D.加快海外殖民步伐【答案】C【详解】根据材料“英国的博塞尼原是一处比较繁华的城镇,后来变成只有三家农舍的小村子......议会对选民也有很大限制,城市选民只限于大商人之间,要求年收入在300英镑以上。
”可知,随着工业革命的发展和推广,农村的人口大量向城市迁移;为了维护城市资产阶级的利益,进行的议会改革,对选民进行严格的限制,综上所述,C项正确;推行圈地运动,促进农村人口向城市迁移,但说法无法全面解释材料,排除A 项;大规模发行国债,在材料中没有体现,排除B项;加快海外殖民步伐,在材料中没有体现,排除D项。
故选C项。
2.(2022·全国·高三课时练习)纺织业的技术革新使英国成为工业大国,为了保护技术,英国政府通过了禁止出口纺纱机械的法律,规定出口纺纱机械或者图纸是非法行为,同时还禁止掌握纺纱技术的人员向海外移民,否则将受到罚款或监禁的惩处。
英国此举的主要目的是A.保护本国垄断组织的利益B.维护英国纺织业霸主地位C.封锁技术以压制美国发展D.保持大西洋贸易中的优势【答案】B【详解】根据材料以及所学知识可知18世纪六七十年代英国的工业革命首先从纺织业开始,一系列的技术革新推动了英国纺织业的快速发展,为了保有本国纺织业在国际上的优势地位,因而英国采取措施防止技术外泄,B项正确;纺织业的兴起是在第一次工业革命期间,而垄断组织的出现是在第二次工业革命期间,排除A项;材料并未反映英国的技术封锁是刻意针对美国,排除C项;材料并未反映英国在大西洋贸易中具有优势,排除D项。
第19讲古代中国工商业的发展和经济政策一、古代手工业的发展1.官营手工业(1)概况时期冶金业制瓷业纺织业商周青铜铸造进入繁荣时期商朝时已烧制出原始瓷器商朝已有织机,西周时能生产斜纹提花织物秦汉西汉的高炉炼铁和炒钢技术,东汉杜诗发明水力鼓风冶铁工具——水排东汉烧出成熟的青瓷西汉政府设在长安的东西织室有数千工人魏晋南北朝南北朝时发明灌钢法北朝烧出成熟的白瓷—隋唐—唐朝形成南青北白两大制瓷系统唐朝丝织技术高,以轻盈精湛著称,还吸收了波斯的织法和图案风格宋元—宋代瓷窑遍布全国各地,出现了五大名窑宋朝丝织品品种繁多,织锦吸收了花鸟画中的写实风格明清—青花瓷、彩瓷、珐琅彩争奇斗艳在苏杭等地设织造局;缎成为清朝丝织品的代表①经营方式:由政府直接经营,进行集中的大作坊生产。
②产品质量:凭借国家权力,征调优秀工匠,生产不计成本,产品大多精美。
③历史地位:素称发达,一直在世界上保持领先地位。
官营手工业与市场的关系官营手工业生产的物品主要是为了满足皇室、贵族和各级官吏的需要,这种把所需产品排斥于市场之外、依靠直接劳役实行自给的方式严重影响了市场经济的发展,但是随着封建经济领域内商品经济的不断发展,官营手工业与市场的联系逐渐加强。
2.民间手工业(1)生产特点①家庭手工业:作为农户的副业,主要用于交纳赋税和家庭消费,剩余部分作为商品出卖。
②民营手工业:由民间私人经营,主要生产供民间消费的产品。
(2)发展历程①早期状况:经历春秋战国和秦汉的发展后,魏晋南北朝时曾遭受摧残。
②隋唐时期:朝廷赋税户调的布、绢、锦等,多数出自农夫织妇之手。
③宋元时期:两宋以后,民间日常用具及用品主要出自民营手工业;元朝时,黄道婆推广棉纺织技术,棉纺织品产量增多,改变了丝、麻、棉的纺织品比例。
④明清时期:明中叶以后,民营手工业占据手工业生产的主导地位。
明朝中后期,在江南一些手工业部门中开始出现了资本主义性质的生产关系,被称为“资本主义萌芽”。
促使明中后期资本主义萌芽出现的原因(1)农业:引进高产农作物,农产品商品化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