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五年级-科学-上册-第一单元-测验
- 格式:doc
- 大小:23.50 KB
- 文档页数:2
新版PEP五年级科学上册第一单元测试
题
一、选择题
1. 下列哪个不是科学研究的特点?
A. 观察
B. 实验
C. 猜测
2. 以下哪个是不可见光?
A. 红光
B. 蓝光
C. 绿光
3. 下列哪个不属于生物的特征?
A. 呼吸
B. 腿脚
C. 心脏
4. 热胀冷缩是物体受到温度影响的一种变化,这种变化属于下列哪种类型?
A. 生物学变化
B. 化学变化
C. 物理变化
5. 为了保护眼睛不受到伤害,我们应该怎样正确使用电脑?
A. 坐姿端正
B. 用眼时间控制
C. 阅读距离适当
二、解答题
1. 请简要解释什么是科学实验?
2. 简述一下可见光和不可见光的区别。
3. 请列举三个人体生物的特征。
4. 举例说明一种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
5. 请简要解释如何正确使用电脑保护眼睛。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 C
2. B
3. B
4. C
5. A
二、解答题
1. 科学实验是为了验证或证明科学现象或理论的真实性和准确
性而进行的一系列操作和步骤的过程。
2. 可见光是人眼能够直接感知到的光线,而不可见光则是人眼
无法直接感知到的光线。
不可见光包括紫外线、红外线和X射线等。
3. 人体生物的特征包括呼吸、心脏跳动、肌肉运动等。
4. 物理变化的例子包括水的沸腾和冰的融化;化学变化的例子
包括纸燃烧和铁锈的生成。
5. 正确使用电脑保护眼睛的方法包括保持坐姿端正、适当控制
用眼时间、保持适当的阅读距离等。
人教版五年级科学上册第一单元教材分析1. 教材概述《人教版五年级科学上册》第一单元主要介绍了科学实验的基本概念和科学实验的基本步骤。
通过研究这个单元,学生将了解到科学实验的重要性,并掌握进行简单科学实验的方法和技巧。
2. 教材内容分析本单元的教材内容主要分为以下几个部分:2.1 科学实验的定义教材首先对科学实验进行了定义,介绍了科学实验的目的和意义。
通过实验,学生能够观察和研究事物的性质和规律,培养科学思维和动手能力。
2.2 科学实验的基本步骤本单元重点讲解了科学实验的基本步骤,包括提出问题、制定实验计划、开展实验、记录实验数据和总结实验结果。
通过清晰的步骤介绍,学生能够掌握科学实验的整体过程,并且能够运用到实际的科学实验中。
2.3 科学实验中的安全注意事项在进行科学实验时,安全是非常重要的。
教材中提醒学生在进行实验时要注意安全,如佩戴眼镜、穿实验服、避免接触有毒有害物质等。
这些安全注意事项能够帮助学生在实验中保护自己的安全。
2.4 实验案例分析本单元还通过一些实验案例来展示实际的科学实验过程。
学生可以通过分析实验案例,进一步理解科学实验的基本原理和应用。
3. 教学建议为了更好地教授本单元的内容,提高学生的研究效果,以下是一些建议:- 使用多媒体辅助教学:通过使用多媒体资源,如图片、视频等,可以生动形象地展示科学实验的过程和结果,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
- 进行实践活动:在教学中,可以组织学生进行一些简单的实践活动,让学生亲自动手进行科学实验,提高他们的实际操作能力和动手能力。
- 提供实验材料:为了让学生更好地进行实验,教师可以提供必要的实验材料,并给予学生正确的使用指导。
4. 总结通过对《人教版五年级科学上册》第一单元教材的分析,我们了解到本单元主要讲解了科学实验的基本概念、基本步骤和安全注意事项。
教师在教学中可以采取多种策略,如使用多媒体辅助教学、进行实践活动和提供实验材料,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手能力。
新人教版五年级上册科学全册课时练含答案第一课:自然界的物体1. 定义:自然界的物体是指存在于地球上的、非人为制造的实物或现象。
2. 特征:自然界的物体具有多样性和普遍性的特点。
它们可以是有形的物体,例如山、河、树木,也可以是无形的物体,例如风、电、光。
3. 例子:以下是一些自然界的物体的例子:- 山:山是地表的突出地形,具有较大的高度和陡峭的斜坡。
- 河:河是地表上由降雨水和融雪水形成的水流。
它们通常流向更低的地势。
- 树木:树木是生长在地球上的植物,具有根、茎和叶子。
- 风:风是空气流动的一种表现形式,可以带来凉爽或温暖的感觉。
- 电:电是一种能量形式,它可以用来产生光、热和机械运动等。
- 光:光是一种电磁辐射,它能让我们看到周围的物体。
第二课:能量的转换1. 定义:能量的转换是指能量从一种形式转变为另一种形式的过程。
2. 热能转换:- 火焰燃烧过程中,化学能转变为热能。
- 太阳照射地球,太阳光能转变为热能。
- 电能转变为热能,例如电热毯加热过程中。
3. 动能转换:- 摩擦能转变为动能,例如滑雪过程中。
- 弹性势能转变为动能,例如弹簧弹起的过程。
4. 光能转换:- 太阳光能转变为光能,让我们看到周围的物体。
- 电能转变为光能,例如电灯发光的过程。
第三课:恒温和不恒温动物1. 定义:恒温动物是指能够保持相对恒定体温的动物,不受外界环境温度影响。
不恒温动物则相反,它们体温随外界环境温度而变化。
2. 例子:- 恒温动物:鸟类和哺乳动物是恒温动物的代表。
它们具有发达的新陈代谢系统,可以通过调节身体内的新陈代谢过程来保持体温。
- 不恒温动物:爬行动物和鱼类是不恒温动物的代表。
它们的体温随外界环境温度的变化而变化。
3. 特点:- 恒温动物具有较高的活动能力和适应能力,可以在各种环境条件下生存。
- 不恒温动物对环境温度较为敏感,活动能力相对受限。
第四课:鸟类的适应生活1. 概述:“新人教版五年级上册科学全册”第四课介绍了鸟类的适应生活方式和生理特征。
五年级上第一单元测试卷(一)一、填空题。
1.13.65扩大到原来的()倍是1365;6.8缩小到原来的()是0.068。
2.把8.25684保留整数约是(),精确到千分位约是()。
3.4.09×0.05的积有()位小数,5.2×4.76的积有()位小数。
4.根据13×28=364,写出下面各式的积。
1.3×2.8=()0.13×0.28=()13×2.8=()0.013×28=()0.13×2.8=() 1.3×0.028=()二、判断题。
(正确的画“√”,错误的画“✕”)1.0.03与0.04的积是0.12。
()2.一个小数的16.5倍一定大于这个小数。
()3.53.78保留一位小数约是53.8。
()4.一个数乘小数,积一定小于这个数。
()三、选择题。
(把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括号里)1.两个数相乘,一个因数扩大到它的100倍,另一个因数缩小到它的,则积()。
A.扩大到它的10倍B.扩大到它的100倍C.扩大到它的1000倍D.不变2.下面各算式中,得数小于0.85的是()。
A.0.85×1.01B.0.85×0.99C.0.85×1D.0.85×23.4.8×37+4.8×63=4.8×(37+63)是应用了()。
A.乘法交换律和结合律B.乘法分配律C.乘法交换律D.乘法结合律四、在○里填上“>”“<”或“=”。
57×0.9○57×0.7 6.3×1.01○6.32.3×0○10.58×5.5○5.5×20.23×1○0.230.23×1.1○2.3×0.11五、计算题。
1.直接写出得数。
0.6×0.8=3×0.9= 2.5×0.4= 3.6×0.4=12.5×8=50×0.04=80×0.3= 1.1×9=2.列竖式计算。
2024-2025学年度五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测试卷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题号一二三四五总分得分一、填空题1.3.5×7表示( ),3.5×0.7表示( )。
2.2.5×7×4=7× ,这是根据 .3.0.321×0.9的积保留两位小数是()。
4.计算6.17×4时应把6.17看作()来计算,最后将得到的积缩小为原来的( ),得数是( )。
5.一支钢笔18.8元,买8支钢笔需花( )。
6.两个一位小数相乘的积的近似值是6.9,积最小是( ),最大是().7.两个因数的积是2.45,如果一个因数不变,另一个因数缩小到它的,积应是( )。
8.一个学生用计算器算题,在最后一步应该乘100,但错误地除以100了,因此得出错误答案是1.7,正确答案应该是()。
9.在里填上“>”“<”或“=”.6.18×0.756.18 0.46×1.230.46 1.3×3.2 3.2×1.31.01×0.99 1.01 0.46×1.23 1.23 180×0.868.6×1.810.根据我们学过的运算定律,在下面的横线上填上合适的数或运算符号。
(1)2.07× =1.8×(2)(2.7×1.5)× =2.7×( ×6)(3)9.6×1.3+0.4×1.3= ×( + )二、选择题11.2.5×3.7去掉两个因数的小数点,积( )。
A .扩大到它的10倍B .不变C .扩大到它的100倍110012.与0.5×16的积相等的算式是( )。
A.5×16B.5×1.6C.0.05×0.1613.将8.65×0.3的积保留两位小数,正确的是()。
人教版小学五年级科学上册1-10课填空判断题测试(测试时间:60分钟卷面总分:100分)班级姓名分数一、填空题。
(将正确答案填在横线上)(每空一分,共计60分)1.像金属这样容易传导热的物体被称为,像塑料、木头这样不容易传导热的物体被称为。
2.物体由于温度差别,会发生。
3.温度不同的两个物体靠在一起,温度较的物体会把热传递给温度较的物体。
4.在给金属加热时,热沿着金属从温度较高的部分传向温度较低的部分,这种热传递的方式叫作。
5.将几根火柴用蜡粘在金属条的不同位置上,然后用酒精灯给金属条加热,我们发现:离酒精灯最的火柴会最先掉下来。
6.双手握住一个装有热水的杯子,手会慢慢地起来;要是握住一块冰,手就会变得越来越。
7.我们在装修时,制冷空调应安装在房间的,冬天,取暖器应放置在房间的。
8.当水的温度上下分布不均匀时,下面较热的水和上面较冷的水之间会发生循环流动,使水的温度逐渐均匀。
这种热传递的方式叫作。
9.厨房里的抽油烟机一般安装在炉灶的,这是因为油烟会随着热空气一起上升。
10.热在和中主要是靠热对流的方式传递。
11.在固体内部或固体间,热的主要传递方式是,在气体和液体中,热主要是靠的方式进行热传递的。
12.不靠固体、气体或液体也能传递热,这种传递热量的方式称为。
13.将太阳能聚焦起来,可以取得。
14.保温是尽量减少热量的散失,需要热的传递;散热需要让热量尽快散失,使物体的温度尽快降下来,这需要热的传递。
15.保温材料都是热的导体,导热性能差,它们能有效地阻止热的传递,从而达到保温的目的。
16.制作保温箱最重要的材料是要用。
17.水和沙子相比,吸热和散热的速度快一些。
18.在生产和生活中,人们常采用保温箱等设备进行采用风扇等设备进行。
19.热传递主要通过、和三种方式来实现。
20.不同材料制成的物体,导热性能是的。
21.当温度不同的两个物体接触时,热会从温度高的物体向温度低的物体传递,直到两者温度为止。
第一单元小数乘法单元检测一、单选题(共10题;共30分)1.(3分)一支铅笔0.5元,7支铅笔一共要用()。
A.35元B.3.5元C.7.5元D.75元2.(3分)两个数相乘的积是1.08,一个乘数的小数点向右移动一位,另一个乘数的小数点向左移动两位,积是()。
A.10.8B.108C.1080D.0.1083.(3分)0.2+0.a×0.b=()(a,b为两个不同的数字)A.大于1B.等于1C.小于1D.不确定4.(3分)一根绳子,对折两次后的长度是6.15厘米,这根绳子原来长()厘米。
A.12.05B.18.45C.24.6D.12.35.(3分)龙龙在用计算器计算12.8×9.4 时,将9.4 输成了9.3,得到的结果和正确结果相比,()。
A.多了12.8B.多了1.28C.少了12.8D.少了1.286.(3分)永辉超市进行促销活动,一些食品的标价如下:牛奶饼干巧克力雪碧3.8元4.3元5.9元 2.1元明明带了10元,请你估一估,这些钱够买()A.3瓶牛奶B.2块巧克力C.5瓶雪碧D.2盒饼干7.(3分)在下列选项中,☆和□分别代表一个数字,哪个算式的得数有可能是图数线上符头所指的位置?()A.44.8÷100B.5.1×1.05C.☆.03×0.97D.0.45×9.□8.(3分)观察对比,下面算式中,与2.5×16的计算结果不相等的是()A.0.25×160B.25×0.16C.2.5×10+2.5×6D.2.5×8×29.(3分)小明在算0.6×(□+3)时忘记了有小括号,他的计算结果与正确结果相比,()。
A.多了1.8B.小了1.8C.多了1.2D.多了310.(3分)已知a×0.99=b×1.01=c×0.85(a、b、c都不为0),a、b、c三个数中最大的是()。
章节测试题1.【答题】把定滑轮和动滑轮组合在一起使用,就构成了()。
A.定轮组B.动轮组C.滑轮组【答案】C【分析】本题考查滑轮组的知识点。
【解答】滑轮组既包括动滑轮,又包括定滑轮,所以滑轮组既可以省力还可以改变力的方向。
将定滑轮和动滑轮组合在一起,就构成了滑轮组。
C选项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2.【答题】滑轮组的滑轮个数一定是两个。
()【答案】×【分析】本题考查滑轮组的滑轮个数。
【解答】滑轮组是由多个动滑轮、定滑轮组装而成的一种简单机械,既可以省力也可以改变用力方向。
滑轮组的省力多少由绳子股数决定,其机械效率则由被拉物体重力、动滑轮重力及摩擦等决定。
滑轮组的个数不固定,两个以上的滑轮组成的结构都是滑轮组。
所以题目的说法是错误的。
3.【答题】滑轮组合结合了动滑轮和定滑轮的优点,既能省力,又能改变力的方向。
()【答案】✓【分析】本题考查滑轮组的知识点。
【解答】滑轮组是由多个动滑轮、定滑轮组装而成的一种简单机械,既可以省力也可以改变用力方向。
滑轮组的省力多少由绳子股数决定,其机械效率则由被拉物体重力、动滑轮重力及摩擦等决定。
滑轮组结合了动滑轮和定滑轮的优点,既能省力,又能改变力的方向。
所以题目的说法是正确的。
4.【答题】定滑轮是固定在一个位置转动而不移动的滑轮。
()【答案】✓【分析】本题考查定滑轮的知识点。
【解答】使用滑轮时,轴的位置固定不动的滑轮称为定滑轮。
定滑轮不省力,例如2N=2N,但是可以改变力的方向。
属于滑轮原理的应用,和机械功的讨论。
实质上是动力臂等于阻力臂的杠杆。
定滑轮是固定在一个位置转动而不移动的滑轮。
题目的说法是正确的。
5.【答题】定滑轮可以省力。
()【答案】×【分析】本题考查定滑轮的知识点。
【解答】使用滑轮时,轴的位置固定不动的滑轮称为定滑轮。
定滑轮不省力,例如2N=2N,但是可以改变力的方向。
属于滑轮原理的应用,和机械功的讨论。
实质上是动力臂等于阻力臂的杠杆。
新人教版五年级上册科学(全册)同步随堂
练习一课一练
本文档提供了新人教版五年级上册科学课程的同步随堂练一课一练。
随堂练是在课堂上进行的一种练形式,旨在巩固学生对科学知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第一课食物中的物质
随堂练一:
1. 请列举出你所知道的食物来源。
根据来源的不同,食物可以分为哪些种类?请简要解释。
2. 什么是食物链?请举一个例子,说明食物链中不同生物之间的关系。
3. 什么是食物网?请举一个例子,说明食物网中不同生物之间的相互依赖关系。
随堂练二:
1. 什么是营养?食物中的什么物质对于人体是必需的?
2. 根据食物的特点,将以下食物分类为主食、蔬菜、水果、肉禽鱼蛋等几种。
- 米饭
- 苹果
- 青菜
- 鸡蛋
- 牛肉
- 青椒
3. 为什么我们需要吃各种食物?请简要解释。
第二课物质的三态变化
随堂练一:
1. 什么是固态?请列举三个例子。
2. 什么是液态?请列举三个例子。
3. 什么是气态?请列举三个例子。
随堂练二:
1. 说明水在不同温度下的三态变化过程。
2. 什么是沸点?什么是凝点?
3. 说明水的三态变化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以上是新人教版五年级上册科学同步随堂练习一课一练的部分内容,希望对你的学习有所帮助!。
人教版五年级上册科学第一单元测试题(含答案)一、单项选择题1. 下列属于类脊椎动物的是()。
- A. 蜈蚣- B. 虾- C. 扁桃鱼答案:C.2. 人体最重要的器官是()。
- A. 心脏- B. 肺- C. 大脑答案:C.3. 下列物体中能传热的是()。
- A. 木板- B. 玻璃棉- C. 泡沫塑料答案:A.二、填空题1. 太阳是发光的,它发出的光是(太阳光)。
2. 燃烧需要(氧气)和可燃物。
3. 为了避免手被烫伤,用手拿漏斗等物体时要用(架子钳)。
三、判断题1. 大气由气体组成。
(√)2. 水蒸气是水的固态。
(×)3. 动物分为哺乳动物和鸟类两大类。
(×)四、简答题1. 什么是社会急救?- 社会急救是指在突发疾病或意外事故发生时,通过一些简单的紧急处理措施,保护伤员的生命,减轻病情,争取时间,确保伤员在到达医院之前得到最佳护理。
2. 请简述太阳为地球带来的益处。
- 太阳为地球带来的益处包括:提供光线和热量,使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维持地球的温度适宜,促进农作物生长和动物活动,促进水循环、风力和海洋洋流的形成等。
五、解答题1. 请列举几种常见的传染病。
- 常见的传染病有:流感、肺炎、水痘、麻疹、乙肝、艾滋病等。
2. 请简述下雨的形成过程。
- 下雨的形成过程主要包括:蒸发、上升、冷却、凝结、降水几个阶段。
首先,水面受热而蒸发形成水蒸气;然后,水蒸气随着热量上升到高空;在高空,水蒸气因为气温下降而冷却,形成云层;当云层中的水蒸气凝结成液态水滴时,就形成了云中的水滴;最后,云中的水滴变大并重量增加时,就从云层中降落到地面,形成降水,即雨水。
以上为人教版五年级上册科学第一单元测试题及答案。
第一单元:生物与环境
1、种子发芽需要一定的条件。
绿豆种子发芽需要()和()的温度()等。
植物的生长需要()的环境条件。
当环境改变的时候,植物具有一定的()的能力。
在种子发芽需要的条件中,()这三个条件适合进行实验研究。
研究“水”:在两个种植盒(杯)内部垫上纸巾,再往一个纸巾上(),另一个保持()。
研究“光”:这一条件的小组可把一个种植盒(杯)放在()上,另一个用()。
研究“温度”:这一条件的小组可把一个种植盒(杯)放在()下,另一个放到()里。
种子发芽分四个阶段:吸胀、萌动、伸长、发芽。
种子发芽需要两方面的条件:种子自身具备的发芽能力和适宜的外部环境。
种子自身发芽能力即种子必须是活的。
比如干炒过的种子就没有发芽能力。
外部条件主要包括适宜的温度、充
足的水分、足够的氧气。
2、“绿豆芽生长对水的需求”实验:在一个盘子里铺上几层吸水纸,把5粒刚发芽的绿豆并排放在吸水纸上(),发现的现象是
(),体现了植物()的能力。
植物的生长需要()的环境,当环境改变后它们会努力()环境的变化
3、香蕉、松树、仙人掌生活在什么样的地方?它们的叶同它们生存的环境有什么关系?我们还知道哪些植物适应环境的例子?
答:香蕉生长在热带、亚热带,那里阳光充足、雨水多,所以叶子宽大。
松树生长在温带地区,针形叶有利于减少水分蒸发。
仙人掌原产于热带荒漠地区,叶变成了刺,茎肥厚多汁,能贮存大量的水,同那里缺水、酷热、干燥的环境有关。
这三种植物的形态说明植物的器官是适应生存环境的结果。
4、动物生活需要一定的环境条件。
对于一个生物来说,周围的环境包括生物环境和非生物环境。
生物环境有动物、植物、微生物等,非生物环境有阳光、温度、水、空气、土壤等。
研究“蚯蚓是适宜生活在明亮的环境里还是黑暗的环境里”:找一个长方形的盒子,把盒子的里面涂成黑色,盒盖的一端剪掉一块,在盒子底部铺上吸水纸。
将捉来的蚯蚓5条一组放在盒子中间,盖好盖子,5分钟以后,打开盒盖观察,做好记录。
把蚯蚓放入()的纸盒里,在这个实验中
()都一样,只有()的条件不一样,蚯蚓会爬向纸盒()的一边。
研究“蚯蚓是适宜生活在潮湿的环境里还是干燥的环境里”:找一个盒子,在盒子的两端分别铺上一层泥土,一端铺湿润的,一端铺干燥的。
将捉来的蚯蚓10条一组放在盒子中间,盖好盖子,5分钟以后,打开盒盖观察,做好记录。
反复多做几次。
把蚯蚓放在
()之间,在这个实验中,只有()条件不同,其他条件都相同,在这个实验中,蚯蚓会爬向()的一边。
各种动物都喜欢生活在()的环境里,不同的动物对环境有()的需求。
当环境不合适它们生存时,它们会()合适的环境生活,否则它们将难以生存。
同时,动物在()()和()上都有它们各自适应环境的本领。
企鹅生活在冰冷的南极,非洲象生活在潮湿炎热的热带森林,长颈鹿生活在炎热干燥的热带平原等。
蜘蛛——液压腿。
北极熊——光电管。
海豚——声纳系统。
萤火虫——发光细胞。
海鸥——海水淡化器。
狗、猫等动物换毛主要原因,不外乎保温和保护作用。
5、生物之间这样一种像()一样的食物关系,称为()。
蔷薇花丛中动植物之间存在着()关系。
食物链中能自己制造食物生物的叫做(),直接或间接地吃别人制造的食物的生物叫做()。
食物链通常从()开始,到()终止。
俗话说的“大鱼吃小鱼,小鱼吃虾米,虾米啃泥底”,就生动而形象地比喻了这种相依为命的()关系。
同一种植物会被不同的动物吃掉,同一种动物也可能吃多种食物,生物之间这种复杂的食物关系形成了一个(),叫做()。
如果一种生物灭绝了,就会影响()的生存,因而保护一种生物,也就是保护了()
6、像池塘里的这些生物和非生物这样,()(),形成一个密不可分的()我们可以把它们看成一个()。
()()()
()等都可以看成是一个生态群落。
制作生态瓶的步骤:(1)、找一个大油桶,清洗干净后剪掉上面一部分。
(2)先在桶底装入一层淘洗干净的沙(如要加小石子这时就可以放几块),再装入大半桶自然水域中的水。
(3)、往桶里种上自己准备的水草。
先放(),是因为植物是生产者,它可以为动物提供氧气和食物等。
(4)、植物存活后,再放入小动物7、减少水和添加动物、植物会引起生态群落的变化。
减少生态瓶里的水:由于水量减少,动植物的生存空间减小,氧气量减少,水少的生态瓶中小鱼浮到水面的次数应该多些。
增加生态瓶里的生物:由于小鱼增加,耗氧量增大,小鱼浮到水面的次数会增多。
如果小鱼增加两倍或四倍,小鱼浮到水面的次数会越来越多,甚至会因缺氧而死亡。
由于水草增多,产生的氧气量增多,一般情况下,小鱼浮到水面的次数会减少。
但是,生态瓶里的植物不是越多越好。
多到一定程度,影响了植物对光的吸收,还会减小动物的活动空间,对生态群落也会产生不良影响。
8、自然界里某一区域生存的生物形成一个()的整体,即()。
沙尘暴是(),危害我们生活的一种恶劣天气。
近年来,沙尘暴在我国()发生的次数越来越多,甚至开始影响我国其他地区。
非法采集发菜严重破坏了草原的()。
国家已将发菜列为()保护植物。
猎捕和走私猎隼的情况非常严重。
猎隼的数量急剧下降,严重影响当地(),猎隼现在是我国()重点保护野生动物。
世界上第一个自然保护区是1872年3月1日成立的()。
中国第一个自然保护区是1956年成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