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级上品德与社会课件-在世界舞台上北师大版1
- 格式:ppt
- 大小:1.86 MB
- 文档页数:15
5.站在国际舞台上【活动目标】1.了解新中国成立后曲折与辉煌的外交历程。
2.了解中国在世界舞台上的地位及发挥的作用。
3.了解联合国、世界贸易组织、奥林匹克委员会,并知道它们的作用。
4.增强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
【活动准备】1.教师准备:查找相关国际组织的标志,印制调查表,歌曲《红旗飘飘》、《奥运会会歌》的磁带或光盘,影音资料,奥运知识竞赛题目及小奖品。
2.学生准备:搜集建国以来我国政府重要的外交事件,搜集国际组织的资料及奥运会相关资料。
【活动过程】第1课时一、以情入境,引起共鸣师:同学们,我们都曾从影视作品中看到过旧中国100多年来的屈辱外交,那场景,让每一个炎黄子孙悲愤交加。
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开创了中国外交的新纪元,让我们的祖国以崭新的面貌出现在国际舞台上。
那么,你们想了解新中国曲折与辉煌的外交历程吗?好,让我们借助搜集到的资料,一同去回顾一下吧。
二、初步认识,交流感悟1.师:现在,请同学们畅所欲言,把你搜集到的资料说给我们听,让我们分享一下吧。
学生介绍自己搜集到的建国以来我国政府重要的外交事件资料。
2.师:看来,同学们在课前做了大量的准备工作。
老师想知道,有没有同学对刚才介绍的内容存在疑义,大胆地提出来,我们一起探讨。
学生提出问题。
(如没有学生发言,教师可引导学生说说为什么我国的外交历程充满艰辛)3.师:说了这么多,同学们对建国50多年来的外交政策有了一定的了解。
那么,你们对我国的外交政策有哪些认识和感想呢?老师很想知道。
三、深入理解,激发热情师:同学们,虽然在新中国成立初期,我国的外交历程充满了艰辛,但是建国50多年来,我国以不可阻挡的步伐取得了一系列的外交成就,这说明了什么?四、激情总结,指导实践师:同学们,截至20XX年11月,我国已与世界上169个国家建立了外交关系,与220多个国家和地区开展了经贸、文化交流与合作,同所有邻国和周边国家都建立了睦邻友好关系。
这一切足以证明:历经50多年的风云变幻,我们伟大的祖国经受住了历史的考验,对外关系得到了全面发展,国际地位大大提高,谱写了我国外交的辉煌篇章!让我们为祖国母亲喝彩!让我们以实际行动为祖国争光!第2课时一、实物展示,自然导入教师出示“联合国”、“世贸组织”和“奥运会”标志。
(北师大版)六年级品德与社会上册教案第三单元腾飞的中国3.在世界舞台上《站在联合国的讲坛上》教学目标:1.了解联合国的性质和宗旨及其一些重要的工作机构,初步了解联合国在维护世界和平、促进人类发展方面所发挥的重要作用。
2.通过查阅资料了解联合国为全人类开展工作的事例,了解联合国的工作目标,及中国在联合国中的地位,激发对世界局势的关注,开拓视野,培养国际意识。
3.学习搜集、处理资料,并在学习过程中培养合作探究的能力。
教材分析:1.该单元根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和《全日制义务教育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精神编写,教材具有综合性、开放性、情感性等特点。
增强了教材的可读性和趣味性,形式活泼,富有童趣,也使教材更具有亲和力。
主题文字:引出一个话题或对某个话题进行提升,一般是该主题主要思想和观点。
提示语:一般作为对某个话题的拓展,引导学生思考或开展相应的活动。
旁白:作为和学生对话、沟通的主持人,有时为前后内容起传承作用,有时为学生提高一种思考方向或揭示某个观点,有时向学生提出问题。
作用相对灵活。
情境对话:一般是经过锤炼的真实生活的再现,帮助学生对自己得生活经验进行反思和整理,深入地感受自己、感受他人。
照片:真实地呈现社会现实,包括相应社会的活动场面。
帮助学生开阔视野、丰富认知、加深体验、开展活动等。
图标:包括“活动、交流、小资料”等,引导多样化的学习活动,启发学生调查、体验、讨论、探究、阅读、制作、搜集整理信息等。
学生作品:有时是提供一个可供讨论的案例,有时是体现学习过程、呈现学习成果,使学生产生亲切感,增强其沟通与表达的欲望。
空白框:启发学生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和对生活的体验,记录自己的学习成果,引导他们成为学习活动的主动参与者和创造者。
2.知道近代以来列强对中国的侵略给中国人民带来的屈辱和危害,知道中国人民,尤其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救亡图存的抗争事例,爱戴革命先辈,从小树立奋发图强的爱国志向。
引导学生从小树立社会责任感,尊重自己国家、爱护自己祖国,明白这是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需要,也是我们年轻一代新人的重担所在。
新北师大版六年级品德与社会上册《在世界舞台上》教案《在世界舞台上》教案课题一、我们的朋友遍天下教学目标:1、知道万隆会议是我国政府第一次派代表参加的国际会议。
知道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我国对外交往的基本准则。
2、理解不仅交往有规则,国与国交往也有规则。
3、能够从地图中获得相关的信息。
教学准备:教师:我国对外交往的情况与政策距离学生的生活较远,很多年轻教师对这部分内容也未见得十分熟悉,因此教师必须在课前查阅相关的历史资料,了解我国对外交往政策提出的历史背景及我国的外交成就、与我国建交的国家数目等。
学生:查阅相关书籍和上网浏览网页,了解万隆会议的历史背景和历史意义,可以由此了解其他会议给新中国立足世界舞台带来的重要意义。
教学过程:1、导入。
板书课题,“我国自古就是一个热爱和平的国家,新中国成立后,我国与世界各国的友好往来越来越多,许多国家都与我国建立了友好的外交关系。
我们都知道人与人之间交往有很多的规则,而国与国之间交往也有许多的规则,你们知道在国际大家庭中,我国与其他国家之间交往的规则是什么呢?”2、阅读与讨论。
(1)“和平共处五项原则”这个词对学生们来讲并不陌生,学生们在电视新闻中和报纸上常能听到或看到,但学生未必知道它就是我国与其他国家对外交往的准则。
教师要明确地告诉学生。
请学生一起大声地读一读教科书第82页资料框里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内容。
(2)鼓励学生发言,让学生谈谈自己对于这五项原则的理解和认识。
与此同时,教师板书记录同学发言的要点。
(3)教师点评同学们的发言,并总结这五项原则的真实含义,方便大家更好得展开后面关于原则意义的讨论。
(4)请学生结合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内容想想国与国交往时为什么要遵循这个准则。
(为了避免冲突要怎样相处、当发生矛盾时如何解决、国与国之间也要彼此尊重、平等相待。
)3、读图学习。
“在与各国交往过程中,我们国家一直奉行和遵循着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我们一起看看《与我国建立外交关系的国家》这幅图吧!”请学生说说读图后的感受或者设计几个问题让学生读图作答:(1)和我国建立外交关系的国家都是什么类型的国家呢?都是社会主义国家吗?(2)和我国目前外交关系亲密的国家,以前有过什么样的不愉快呢?(3)我国的国家领导人最近去哪些国家进行了国事访问呢?(4)我们国家最近接待过哪些国家的领导人呢?4、教师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