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解科学发展观的多重视角
- 格式:pdf
- 大小:53.02 KB
- 文档页数:2
谈谈对科学发展观的理解
《谈谈对科学发展观的理解》
科学发展观是中国共产党从改革开放后开始提出的,它是一种综合性的发展理念,把科学发展作为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战略方针。
科学发展观的内容是:根据社会主义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要求,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兼顾社会发展和环境保护,把科学技术作为第一生产力,坚持把握技术进步和科学进步,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坚持全面深化改革,坚持政治体制改革,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坚持改善民生;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法治;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制度;坚持和完善国际合作,坚持和实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从理论上讲,科学发展观是一种针对当今社会发展的理念,它要求我们坚持科学发展,以实现高质量发展。
它强调以科技进步为核心,节约资源、保护环境,全面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既要加快经济建设,又要注重社会发展,注重政治体制的改革,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而且要着力提高人民的物质文化生活水平,改善民生,实行社会公平正义,促进经济社会发展,最终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总的来说,科学发展观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提出的一种发展理念,最大的特点是把科学技术作为第一生产力,以科学技术推动发展,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改善民生,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科学发展观深刻内涵的三个视角党中央决定,从20*年*月开始,用一年半左右时间,在全党分批开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
这是认真贯彻落实党的*精神,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大战略部署。
圆满完成党中央的这一重大战略部署,首要的一项基础性工作就是要全面而深刻地理解好科学发展观的深刻内涵。
这是因为理论是行动的先导,如果对于一种理论的科学内涵没有做出全面而深刻的理解,那么要想在这种理论的指导下取得某种行动的成功是绝对不可能实现的。
以下三个视角,有助于加深科学发展观深刻内涵的理解。
一、从坚定共产主义信仰的视角理解实现共产主义是我们党的最高理想和最终奋斗目标。
虽然共产主义社会的最终实现是一个漫长的历史过程,但是对于共产主义思想理直气壮地学习和宣传、对于共产主义理想脚踏实际地奋斗和追求,却是我们党自创党以来就一直在努力推进的灵魂性工作。
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毛泽东同志豪迈地指出:“我们共产党人从来不隐瞒自己的政治主张。
我们的将来纲领或最高纲领,是要将中国推进到社会主义社会和共产主义社会去的,这是确定的和毫无疑义的。
我们的党的名称和我们的马克思主义宇宙观,明确地指明了这个将来的、无限光明的、无限美妙的最高理想。
每个共产党员入党的时候,心目中就悬着为现在的新民主主义革命而奋斗和为将来的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而奋斗的这两个明确的目标,而不顾那些共产主义的敌人的无知的和卑劣的敌视、诬蔑、谩骂或讥笑;对于这些,我们必须给以坚决的排击。
对于那些善意的怀疑者,则不是给以排击而是给以善意的和耐心的解释。
所有这些,都是异常清楚、异常确定和毫不含糊的。
”在社会主义的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邓小平同志一再提醒我们,一定要经常教育我们的人民,尤其是我们的青年,要有理想。
他说:“为什么我们过去能在非常困难的情况下奋斗出来,战胜千难万险使革命胜利呢?就是因为我们有理想,有马克思主义信仰,有共产主义信念。
我们干的是社会主义事业,最终目的是实现共产主义。
浅谈对科学发展观的认识当前,举国上下掀起了深入开展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的热潮。
深入开展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中亚政治任务,是在深刻变化的国际环境中推动我国发展的迫切需要,是落实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新要求的迫切需要,是以改革创新精神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的迫切需要。
对于企业来说,科学发展观同样具有积极的作用和意义。
特别是受金融危机影响,世界经济总体趋势下滑,国内经济增长放缓,更需要用科学发展的理念和生产经营理念、方法来实现企业的平稳过渡,并力争寻求突破,这样才能保持企业持续稳健的发展态势。
一、对科学发展观内涵的理解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了“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强调“按照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区域发展、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的要求推进改革和发展”,完整地指出了科学发展观的概念以及新时代的内涵。
这是深刻分析世界和中国现代化进城,对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关于发展思想的又一次继承和发展,是理论创新的一个突出成果。
科学发展观来源于实践,是我们党对长期发展实践的经验总结和理论升华,是指导我们抓住机遇、加快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我们应对更加复杂的国际国内环境和各种新挑战的强大思想武器。
从字面上看,它是由“科学”、“发展”和“观念”三个词汇组合的词组。
其中,“科学”指的是科学技术范围,表明的是措施和手段;“发展”是词组的主题和核心,表明的是目的和要求;“观念”是对词组的界定。
科学发展观的内涵极为丰富,涉及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发展各个领域,既有生产力和经济基础问题,又有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问题;既管当前、又管长远;既是重大的理论问题,又是重大的实践问题。
它的基本内涵是:一是坚持发展这个主题;二是全面发展;三是协调和可持续发展。
科学发展观指出了发展的本质是以人为本,不断满足人的需要,提高人的素质;发展的根本目的是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发展的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和可持续,经济增长、增加就业、维护公正、保护生态环境、促进社会文明,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统筹经济与社会、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
谈一谈对科学发展观的理解
科学发展观目的是促使科学技术与社会、经济、文化等领域的协调发展,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实现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科学发展观的重要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坚持以人为本。
科学发展观强调把人民的利益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将人的全面发展放在优先地位。
科学发展观提倡人的自由、平等、参与和共享,致力于创造更好的人居环境,提升人们的生活品质。
第二,坚持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科学发展观追求经济、社会、环境等各方面的和谐与协调,注重解决发展中的矛盾与问题。
它倡导资源的合理利用、生态环境的保护与修复,以及经济发展与社会进步的共同推进。
第三,坚持创新驱动发展。
科学发展观强调创新是发展的第一动力,推动科技创新与经济社会发展相互嵌套、相互促进。
科学发展观倡导全面提升科技创新能力,培育创新型人才,打破创新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推动科技与经济的融合。
第四,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
科学发展观强调要依靠人民群众,广泛调动社会各方面的积极性,推进全体人民共同参与、共同发展的思想。
科学发展观鼓励民主决策、依法治理,维护社会公平正义,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
总之,科学发展观是一种系统完整的发展理念和方法论,目标是实现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
这一理念的提出和实践对
于中国乃至全球的现代化进程具有重要意义,引领着人民生活的改善、社会进步的实现以及国家的繁荣和发展。
关于科学发展观的几点思考首先,科学发展观强调以人为本的发展理念。
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人,强调发展的根本目的是造福人民、增进人民福祉。
这就要求我们在发展中首先关注人民的利益,坚持把人民放在中心位置,推动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各个方面的发展,让人民分享发展的成果,增进人民的幸福感和获得感。
只有将人民放在核心位置,才能真正实现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
其次,科学发展观强调全面发展的思想。
科学发展观强调经济社会发展要全面协调,要坚持五位一体的发展思想,即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和生态文明建设的协调发展。
这就要求我们在发展中要注重协调各个方面的发展,避免片面追求经济增长而忽视其他方面的发展,实现各个领域的相互促进、相互提高。
只有全面发展,才能实现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再次,科学发展观强调创新发展的重要性。
科学发展观强调要贯彻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坚持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
这就要求我们在发展中注重科技创新、制度创新、文化创新等各个方面的创新,不断推动社会发展的创新动力。
只有不断创新,才能推动高质量发展,增强我国的核心竞争力。
此外,科学发展观强调和谐发展的重要性。
科学发展观强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要不断推动社会全面进步,要追求全体人民共同富裕。
这就要求我们在发展中要坚持社会公平正义,注重发展的平衡性、协调性和可持续性,不能出现贫富差距过大、城乡差距过大等社会问题,实现社会各个方面的和谐发展。
综上所述,科学发展观是我国科学事业的指导思想,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我们要深入学习贯彻科学发展观,把科学发展观的核心要义全面领会和准确把握,在实践中把科学发展观的要求落实到具体工作中,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不断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努力奋斗。
谈谈你对科学发展观的认识和理解
科学发展观是一种对科学发展的态度和思想,它是以科学技术的发展为核心,统筹兼顾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等各方面的发展,以促进综合国力建设的一种发展观念。
我对科学发展观的认识和理解是,要坚持以科学技术发展为核心,加强科技创新,加快实现科技成果转化,更好地发挥科技的社会效益,促进经济社会发展,推动社会进步。
充分发挥科学家、技术人员的主体作用,注重培养职业技术人才,提升职业技术人才的素质,支持科技创新,激发创业活力,促进科技成果的转化和应用,提升科技水平,推动社会发展进入科技强国的快车道。
最后,要强调,科学发展观念的实施,必须得到社会各界的支持,倡导正确的科学发展观,努力推进科学技术的广泛应用,加强科学基础的建设,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经济社会发展的协调发展做出贡献。
农学院生物技术1101 201011341109 何国鹏我所理解的科学发展观科学发展观是在继承、丰富、创新前人发展思想的基础上形成的,可以说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的最新成果。
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指出,科学发展观是与时俱进的科学理论。
我所能理解的科学发展观,可从字面上分开理解为科学,发展,观念。
首先,观念,应该理解为指导思想或者是引导发展的主要理念,这种观念应该是深入民生,被广大人民所接受、所认同,指导政府工作单位行事、办事,是社会的发展向着越来越好的方向发展,能使行政单位统筹全局的状况。
而且处理好当前利益和长远利益的关系。
同时,这个指导思想必须是要始终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党和国家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尊重人民主体地位,发挥人民首创精神,保障人民各项权益,走共同富裕道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做到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
再者,发展,在当今中国的社会中,发展毫无疑问的是指经济的发展,过去的中国经济发展落后太多,而中国国民的生活水品还远远低于其他发达国家,国内发展东西不平衡,贫富差距巨大,因此这个发展必须要牢牢抓住经济建设这个中心,坚持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不断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
要着力把握发展规律、创新发展理念、转变发展方式、破解发展难题,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实现又好又快发展。
并且最终以实现全国人民共同富裕为最终目标,全社会发展均衡,人民生活水平能达到较高水平,人民和谐相处的大同社会。
而科学,应该为重中之重,它揭示出发展观本质,先进之处,决定着该发展观念是否可行,中国的社会历史所经历的是十分复杂的,一路过来的发展几经艰辛,先后经过毛主席的伟大的思想的影响,和邓小平爷爷的改革开放的经济改革,一直到现在,但是先进的社会现状却还是甚为复杂,存在着不小得问题,而且由于中国的历史缘由,中国的社会性质很复杂,因此,发展观念要按照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全面推进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促进现代化建设各个环节、各个方面相协调,促进生产关系与生产力、上层建筑与经济基础相协调。
从三重维度深入把握科学发展观〔摘要〕科学发展观是以人为本和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理论。
科学发展观的文字表述言简意赅,而其内涵却蕴含着科学与价值、空间与时间、生态与“人态”等多重维度的统一。
其中,科学维度与价值维度的统一为当代中国的发展赋予了理性取向;空间维度与时间维度的统一为当代中国的发展开辟了实践路径;而生态维度与“人态”维度的统一则为当代中国的发展确立了基本原则。
〔关键词〕科学发展观,三重维度,唯物史观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这是以 ******为总书记的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在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上提出的科学发展观。
科学发展观的文字表述言简意赅,而其内涵却蕴含着科学与价值、空间与时间、生态与“人态”等多重维度的统一。
全面把握科学发展观的内在维度,对于我们在新世纪新阶段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用科学发展观统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具有重大的理论与现实意义。
一、科学维度与价值维度的统一为当代中国的发展赋予了理性取向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的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使发展的内涵更为深刻,发展的视野更为广阔,发展的途径更为明晰。
科学发展观的内容主要包括两个层面:一是科学发展观的前提和第一要义是发展。
发展是硬道理,是我们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这是我党始终坚持的战略思想。
在现阶段,离开了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发展,就无所谓发展观。
二是坚持科学发展观,其根本着眼点是解决发展什么、为谁发展和怎样发展才是更好、更合理、更科学的发展。
以发展生产力为核心的社会历史观,是当代中国新发展观的“科学之根”;以人的自由全面发展为本质的主体价值观,是当代中国新发展观的“价值之源”。
因此,科学发展观中内在的科学维度与价值维度的统一,其实质就是马克思主义社会历史观与主体价值观的统一。
马克思主义社会历史观主要是从社会物质生产出发,建立的以唯物史观理论体系为基础,以人们的社会实践活动来考察社会发展的客观进程,体现了社会发展的物质基础和客观必然性的理论。
谈谈你对科学发展观的认识科学发展观是作为一种指导思想,以坚持以发展为主题、以人的全面发展为根本,以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为基本要求,以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发展为己任的科学体系。
科学发展观的提出,不仅是对经济社会发展规律总结的深刻认识,而且充分彰显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科学性、先进性。
以下将从科学发展观的内涵、历史渊源、理论基础以及实践意义等方面展开论述。
首先,科学发展观的内涵科学发展观,是在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指导下提出的。
其核心就是关注人的全面发展,强调科学发展、民主发展、协调发展、可持续发展,强调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并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全局中,把握贯穿始终的根本方针和基本要求。
科学发展观提出了一种全新的发展观念,即坚持发展是硬道理。
发展是硬道理,就意味着必须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人的全面发展为发展的根本目的,坚持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这是科学发展观与传统发展观念的根本区别。
科学发展观必须科学发展观,必须推动经济社会协同发展,必须形成基础坚实、链条不断、功能完备的经济社会发展新体系,这一全新的发展观念,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关于发展和发展观念的科学理论。
历史的发展证明,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的党和政府工作取得了辉煌的成就。
其次,科学发展观的历史渊源作为一种全新的发展观念,科学发展观的提出有其历史渊源。
在20世纪,中国面临着彻底改变国家和民族面貌的历史任务,要实现国家的独立、人民的解放、国家的富强是必不可少的。
因此,当时提出了“把中国建设成为人类社会发展的有益成员”和提出“全国各族人民大团结一致,为了工业化、农业现代化、国防现代化而奋斗”的任务。
到21世纪,中国的发展已经进入了新时代,经济持续增长、社会和谐稳定、人民生活持续改善、国际地位不断提高,于是需要有一种新的发展理念去适应这种新时代。
而在科学发展观提出以前,一些党员干部对主流的发展观念存在较大的误区,他们把经济建设作为唯一任务,忽视了社会的全面发展,忽视了生态环境、生态平衡、资源保护和可持续发展,因此,需要有一种新的发展观念去纠正这种误区,这便是科学发展观的历史渊源。
中国教育报/2008年/3月/25日/第003版
理论
党的十七大报告对科学发展观基本内涵和历史地位的确定,就是通过从多角度、多方面审视其内在和外在多重关系而得出的科学结论,为我们正确理解和把握科学发展观提供了方法论的启迪。
理解科学发展观的多重视角
河北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韩振峰
确定任何一种科学理论的本质内涵和历史地位,都需要找出这种理论内在和外在的多方面、多角度的关系。
党的十七大报告对科学发展观基本内涵和历史地位的确定,就是通过从多角度、多方面审视其内在和外在多重关系而得出的科学结论,为我们正确理解和把握科学发展观提供了方法论的启迪。
正确认识和把握科学发展观的本质内涵、精神实质和历史地位,应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科学发展观是新的战略思想。
党的十七大报告中讲的科学发展观“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和贯彻的重大战略思想”,就是从这个角度来定位的。
关于科学发展观的本质属性,党的十七大报告强调它是“马克思主义关于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
把科学发展观这种战略思想提到“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高度,提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的高度,这是我们党对科学发展观本质属性的准确定位。
科学发展观是新的思想体系。
科学发展观不是一种简单的、个别的、特殊的观点、论点,而是一个具有普遍意义的思想体系。
这个思想体系的基本内容和框架结构就是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所提出的“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
这四个方面中,发展是主线,是“第一要义”,一切都要围绕“发展”展开;“以人为本”是核心,是发展的出发点和立足点,离开“以人为本”发展就要走偏方向;“全面协调可持续”是基本要求,也就是发展的总原则、总思路;“统筹兼顾”是根本方法,离开统筹兼顾,科学发展就不可能实现。
四个方面是相互联系、内在统一的。
科学发展观是新的思想方法。
马克思主义创始人多次强调,他们的理论不是教义而是方法,是帮助人们认识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思想方法。
科学发展观无论是它所强调的“以人为本”,还是“全面协调可持续”,其本身首先是一种指导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方法论。
尤其是科学发展观强调的“统筹兼顾”更是一种科学的辩证方法,它把发展看作相互推进、系统协调的过程,强调总揽全局、科学筹划、协调发展、兼顾各方,使各个方面、各个环节协调一致地运转。
科学发展观体现了唯物辩证法的基本要求。
科学发展观是新的理论形态。
党的十七大报告明确提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这个重要命题,同时强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就是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在内的科学理论体系”。
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出,科学发展观同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一样,都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要理论成果,是具有相对独立意义的科学理论形态。
作为一种新的理论形态,科学发展观“是对党的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关于发展的重要思想的继承和发展”,是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科学理论。
科学发展观是新的发展模式。
从人类历史发展的长河来看,人类对发展模式的探索也是一个
由浅入深的不断完善的过程。
最早人们把发展等同于“经济的增长”,从而形成了“经济增长模式理论”;后来,人们逐步认识到社会的发展应该是多元的,经济增长只是其中一个方面,于是又有了社会协调发展的模式,与此相适应又形成了“社会协调发展理论”。
到了上世纪七八十年代,随着环境污染、生态失衡问题的大量出现,人们又开始考虑发展的持续性,于是又形成了可持续发展模式,提出了可持续发展理论。
从这个探索过程可以发现,人类对社会发展模式的探索也是随着时代和社会的不断发展而不断完善的。
科学发展观正是在总结人类社会发展经验的基础上概括形成的一种具有很强的现实针对性和普遍指导性的发展模式,是一种适应现代经济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全新意义的发展观。
科学发展观是新的价值观念。
科学发展观与以往的其他发展观比较,有一个明显的特点,就是它超越了“以物为本”的价值观念,达到了一种全新的“以人为本”的价值追求新境界。
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强调“党的一切奋斗和工作都是为了造福人民。
要始终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党和国家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尊重人民主体地位,发挥人民首创精神,保障人民各项权益,走共同富裕道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做到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
正是因为有了这个“以人为本”的核心价值要求,所以才大大提升了科学发展观的人本性、社会性和时代性,使其成为一种正确的指导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
科学发展观是新的执政理念。
不同的社会发展阶段和国情背景,会产生不同的执政理念。
党的第一代领导集体核心毛泽东同志,在新中国成立后先后写了《论十大关系》和《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等著作,从不同方面阐述了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关于“建设一个新世界”、“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建设社会主义国家”
的执政理念。
改革开放后,邓小平同志作为党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核心,结合新时期的具体国情,明确提出了“走自己的道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等执政理念。
党的十七大报告重点论述了科学发展观的基本内涵,强调了科学发展观的重要历史地位,其目的就在于强调科学发展观这种新的执政理念在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中的重要作用。
党的十七大报告明确指出,科学发展观是在“立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最大的实际,科学分析我国全面参与经济全球化的新机遇新挑战,全面认识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市场化、国际化深入发展的新形势新任务,深刻把握我国发展面临的新课题新矛盾”的基础上提出来的,是适应当前和今后我国发展实际需要的一种科学执政理念。
科学发展观是新的指导方针。
我们党是一个高度重视理论武装和理论创新的马克思主义政党。
建党以来,我们党先后把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写进党章,作为全党的行动指南。
党的十七大充分体现全党意愿,把科学发展观写进新的党章。
党的十七大报告和十七大通过的新党章都明确强调,科学发展观“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指导方针,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和贯彻的重大战略思想”。
这是我们党在指导思想上对科学发展观的重要定位。
党的十七大报告之所以从多方面、多角度来定位科学发展观,就是为了使人们更加全面地理解科学发展观的基本内涵,更加系统地把握科学发展观的精神实质,更加自觉地在实践中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