患者坠床与跌倒防范、报告及伤情认定制度
- 格式:doc
- 大小:21.50 KB
- 文档页数:2
跌倒、坠床预防报告伤情认定制度一、背景随着人口老龄化和医疗保健水平的提高,医院住院患者数量不断增加,跌倒、坠床事件也时有发生。
为提高患者安全,降低跌倒、坠床事件的发生率,特制定本预防报告及伤情认定制度。
二、目的1. 减少跌倒、坠床事件的发生,提高患者安全。
2. 建立跌倒、坠床事件的预防、报告及伤情认定机制,提高医疗质量和效率。
3. 加强医护人员的责任心,提高医疗服务质量。
三、适用范围本制度适用于医院内所有住院患者的跌倒、坠床预防、报告及伤情认定。
四、责任主体1. 医护人员:负责对患者进行跌倒、坠床风险评估,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及时报告跌倒、坠床事件,并对伤情进行认定。
2. 医院管理层:负责监督、检查本制度的执行情况,及时解决存在的问题。
3. 患者及家属:协助医护人员进行跌倒、坠床风险评估,遵守医院相关规定,提高安全意识。
五、预防措施1. 患者入院时,医护人员应对患者进行跌倒、坠床风险评估,根据评估结果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
2. 对高风险患者,应在床头悬挂警示牌,告知患者及家属注意防范。
3. 对意识不清、躁动不安的患者,应使用床栏或约束带进行保护。
4. 做好患者及家属的安全宣教工作,提高患者及家属的安全意识。
5. 保持病室、走廊和地面清洁、干燥、平整、完好,避免影响患者行走。
6. 加强夜间巡视,及时发现并处理患者的需求。
7. 医护人员应严格遵守操作规程,确保患者在治疗、护理过程中安全。
六、报告及伤情认定1. 发生跌倒、坠床事件后,医护人员应立即报告上级领导,并记录事件经过。
2. 医院应成立跌倒、坠床事件调查小组,对事件进行调查、分析,找出原因,提出改进措施。
3. 对伤情进行认定,根据伤情严重程度进行相应处理。
4. 对跌倒、坠床事件进行统计、分析,定期向医院管理层报告,以便采取针对性的改进措施。
七、培训与教育1. 医院应定期对医护人员进行跌倒、坠床预防、报告及伤情认定制度的培训,提高医护人员的业务水平。
患者跌倒坠床报告与伤情认定制度一、引言患者跌倒坠床事件在医疗机构中时有发生,不仅给患者带来身体和心理上的伤害,同时也给医院带来不良影响。
为了有效预防和减少患者跌倒坠床事件的发生,提高医疗质量和患者安全,特制定本报告与伤情认定制度。
二、目的本制度的目的是规范患者跌倒坠床事件的报告与伤情认定流程,确保及时、准确、全面地收集和处理相关信息,为医院管理层和相关部门提供决策依据,同时提高医护人员对患者跌倒坠床事件的关注度和应对能力。
三、适用范围本制度适用于本院范围内所有患者跌倒坠床事件。
四、报告与伤情认定流程1. 事件发生后,当班医护人员应立即采取以下措施:(1)立即评估患者伤情,进行必要的急救处理。
(2)通知患者家属,告知事件发生经过和患者伤情。
(3)记录事件发生的时间、地点、经过、原因及采取的措施。
2. 当班医护人员应在24小时内将事件情况报告给科室负责人,由科室负责人进行初步审核。
3. 科室负责人应在48小时内组织相关部门进行调查,包括患者家属、当班医护人员、目击者等,收集事件相关信息。
4. 调查结束后,科室负责人应在72小时内将调查结果和相关材料上报医务科。
5. 医务科收到报告后,应在15个工作日内组织相关部门进行伤情认定,并出具伤情认定报告。
6. 医务科将伤情认定报告反馈给科室,科室负责人应在24小时内将伤情认定结果告知患者家属。
五、伤情认定标准1. 轻度伤情:患者跌倒坠床后,无明显外伤,无需特殊处理,休息后可自行恢复。
2. 中度伤情:患者跌倒坠床后,有明显外伤,需进行简单的药物治疗或外伤处理,休息后可恢复。
3. 重度伤情:患者跌倒坠床后,有严重外伤,需进行手术治疗或其他专业治疗,可能影响患者日常生活。
4. 死亡:患者因跌倒坠床导致死亡。
六、责任追究1. 当班医护人员未及时报告患者跌倒坠床事件,造成严重后果的,将根据医院相关规定进行处理。
2. 医护人员在伤情认定过程中,故意隐瞒事实真相,导致伤情认定不准确的,将根据医院相关规定进行处理。
跌倒、坠床防范和报告制度范文(一)跌倒预防制度1、对患者和家属进行预防知识教育,做好防范措施预防跌倒发生。
2、熟悉病室患者的情况,对跌倒高危患者尽量安置于一级病房或分类专人管理。
意识不清并躁动不安的患者,应加床档。
3、对于极度躁动的患者,可酌情应用约束带实施保护性约束。
4、加强环境管理,病区物品放置统一;病室地板应保持清洁、干燥,病房内避免有障碍物。
5、对有潜在受伤可能者,如有药物反应的患者、行走不便患者、年老患者和血压较高患者需重点关注与护理,严加防范。
厕所、洗澡间应铺防滑垫。
6、教会患者一旦出现不适症状,最好先不要活动,及时告知医护人员,给予必要的处理措施。
(二)跌倒报告处理制度1、一旦发现患者跌倒或坠地,立即平卧,在报告医生的情况下评估患者一般情况及生命体征变化。
重点评估有无颅脑损伤、内出血、骨折等症状,有呼吸、心搏骤停者立即行心肺复苏术。
注意做好患者和家属的安抚工作。
2、配合医生对患者进行诊治,根据伤情采取必要的急救措施,并及时上报护士长。
3、启用跌倒风险评估单,加强巡视至病情稳定,发现病情变化,及时向医生汇报。
4、及时、准确记录患者病情变化,认真做好交接班。
5、由当班护士填写《护理不良事件报告》,总结分析原因,杜绝类似情况再次发生,并提交护理部。
6科内护士长组织分析讨论、再次评估,必要时组织护理查房或请护理会诊。
护理质量管理委员会可组织对事件进行根本原因分析,补充改进、反馈并落实预防跌倒措施。
____中山同方医院护理部年____月____日第二篇:跌倒坠床防范防范跌倒坠床措施神经内科患者由于病情复杂,年龄较大,住院期间突然周围环境改变以及疾病原因引起意识,精神视觉肢体运动功能障碍,容易发生坠床、跌倒等意外事件。
高危人群:脑血管病及后遗症肢体功能障碍意识混乱烦躁年龄大于____岁应用降压药物。
措施:1病人入院后责任护士评估其行为能力,确定为高危对象的患者,护士应立即与家属沟通,告诉其危险性。
坠床与跌倒防范、报告及伤情认定制度范文坠床与跌倒是在日常生活中容易发生的意外事件,特别是对于年幼的儿童和老年人来说,更是存在着重大的安全风险。
为了有效防范坠床和跌倒事故的发生,建立一套完善的防范措施、报告机制以及伤情认定制度是非常重要的。
本文将详细探讨坠床与跌倒的防范措施、报告机制和伤情认定制度。
一、坠床与跌倒防范措施1. 家庭居民应保持良好的卫生环境,避免家中存在杂乱的物品,尤其是卧室和走廊等易发生坠床与跌倒事件的区域。
2. 幼儿的床铺应选择合适的高度,以避免孩子自己爬上爬下时发生坠床事故。
3. 家中的楼梯应装置防滑垫或者防滑条,以增加行走的稳定性,减少跌倒的发生。
4. 为老年人和孩子提供合适的辅助工具,如扶手、手杖等,以增加行动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5. 定期进行安全检查,特别注意楼梯、床铺、地面等易发生意外的区域,及时修复漏洞和存在的安全隐患。
二、坠床与跌倒报告机制1. 在发生坠床与跌倒事故后,相关人员应立即采取措施确保受伤者的安全,如拨打急救电话、寻求医务人员帮助等。
2. 受伤者或目击者应及时向相关部门或院校报告,如家庭、学校、护理机构等,以便及时采取措施并进行记录。
3. 相关部门应建立事故报告制度,确保收集并整理每起坠床与跌倒事故的相关信息,包括时间、地点、受伤程度等,以供后续处理和分析。
4. 报告机制应建立日常巡查和定期检查的常态化,及时发现和处理存在的安全隐患,减少事故的发生。
三、伤情认定制度1. 严格按照专业标准进行伤情认定,采取科学的评估方法,包括体检、医学影像等,确保伤情认定的客观性和准确性。
2. 有关部门应建立专业的医疗鉴定团队,由医生、护士、法医等专业人员组成,对伤情认定进行评估和判断。
3. 根据伤情认定结果,进行后续的处理和赔偿,如提供相关治疗、补偿受伤者的损失等,并及时通知相关当事人。
通过建立完善的坠床与跌倒防范措施、报告机制和伤情认定制度,可以有效预防和应对坠床与跌倒事故的发生。
医院患者跌倒、坠床的伤情认定制度
1、患者发生跌倒/坠床,立即协助医生检查患者确定有无造成伤害,并向护理部上报。
2、向患者了解当时跌倒/坠床的情景,分析跌倒/坠床的原因。
3、科室负责人及时组织讨论,查找原因,釆取针对性整改措施,做好安全指导,提高患者的自我保护意识,减少患者跌倒/坠床等意外事件的发生。
4、如未造成伤害,安慰患者并做好交接班,记录事件经过及患者情况,按照护理不良事件上报流程上报护理部。
5、如有伤害,协助医生釆取措施,将损害减至最低;上报相关科室,协助有关部门根据国家规定对损伤程度评定。
1。
跌倒、坠床防范和报告制度
跌倒和坠床是在医疗机构、养老院等照护环境中常见的安全问题。
为了防范这些事故的发生,制定和实施跌倒和坠床防范和报告制度非常重要。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跌倒和坠床防范和报告制度的要点:
1. 风险评估:制度应包括对每个病患或老年人进行跌倒和坠床的风险评估,以确定他们是否存在跌倒和坠床的危险因素。
2. 预防措施:根据风险评估结果,实施相应的预防措施,如提供足够的照明、维持走廊、房间和浴室的清洁、提供防滑地板、安装扶手等。
3. 培训:医护人员和照护人员应接受相关的培训,了解跌倒和坠床防范的重要性、鉴别高危病患或老年人的能力和技巧以及正确的干预方法。
4. 监测设备:在必要的地方安装监测设备,如床边栏、床垫报警等,以及使用合适的便携式护栏和安全带等辅助设备。
5. 报告和调查:建立跌倒和坠床事件的报告制度,确保每起事件都能得到记录。
对每起跌倒和坠床事件进行调查,了解发生原因,并采取相应的纠正措施。
6. 教育和宣传:医护人员、照护人员、病患或老年人及其家属应定期接受关于跌倒和坠床防范的教育和宣传,提高他们的意识和知识。
7. 质量改进:制度应定期评估和审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修订和改进,以提高跌倒和坠床防范的效果。
通过建立和实施跌倒和坠床防范和报告制度,可以减少跌倒和坠床事故的发生,保障病患或老年人的安全和健康。
同时,及时报告和调查事件,可以帮助改进相关的照护工作。
患者跌倒、坠床等意外事件报告制度、处置预案与工作流程患者坠床或跌倒防范报告与伤情认定制度和程序一、患者坠床或跌倒,护士立即奔赴现场,同时马上通知医生,初步判断有无危及生命的症状、骨折或肌肉、韧带损伤等情况。
如病情允许,将患者移至抢救室或病床上。
二、发生坠床或跌倒后,当班护士应立即口头报告值班医师、护士长、科主任,由护士长报告护理部、护理部报分管院长,夜间上报院总值班。
护士长24小时内填报《护理不良事件上报表》,并上报护理部。
三、若造成严重后果的报告时限不超过6小时,当事科室应在6小时内填报《护理不良事件上报表》。
护理部于抢救或紧急处理措施后立即组织人员进行调查、核实。
四、配合医生对患者进行检查,根据伤情采取必要的急救措施。
将损害降至最低,医务科组织相关科室专家进行抢救、会诊等工作。
五、疑有骨折或肌肉、韧带损伤的患者,根据摔伤的部位和伤情,采取相应的搬运措施等,并通知骨科专家会诊。
六、摔伤头部,出现意识障碍等危及生命的情况时,应立即将患者轻抬至病床上,严密观察神智、瞳孔、呼吸、血压等生命体征的变化情况,并通知脑外科专家会诊。
七、必要时,作CT、放射检查。
八、值班人员向上级领导汇报,同时协助医生通知家属。
九、及时、准确地记录病情变化,认真做好交接班。
患者坠床或跌倒的紧急预案与处理程序【应急预案】患者由于对医院环境的不熟悉、对住院生活的不习惯以及疾病的原因,行动不便等情况下易发生坠床或跌伤。
在护理工作中积极防范,以满足安全需要,为患者提供一个安全的生物、心理社会环境。
1、对意识不清、躁动不安、偏瘫患者及婴幼儿应使用床档或约束带等保护具进行保护,以防坠床的发生。
2、对老年体弱、活动不便或长期卧床、初次下床活动的患者应注意搀扶,防止跌到。
3、病室地面应注意保持干燥、整洁、物品放置稳妥,夜间开地灯。
4、通道、楼梯等出口处应避免堆放杂物,防止发生撞伤、跌倒。
在各病房区设防跌倒标识。
5、走廊、厕所地面作防滑处理,设置呼叫系统,以利患者必要时使用。
病人跌倒/坠床防范、认定报告制度一、跌倒/坠床预防制度1.实行住院病人跌倒/坠床危险因子评估制度。
2.对跌倒/坠床高危患者(即评分≥4分)予以告知签告知书并每周评估。
3.评分≥4分列为护理问题—高危性伤害:跌倒/坠床,并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实施重点预防。
二、跌倒/坠床预防措施:1.病房内有充足的光线,地面清洁、不潮湿,有潜在危险的障碍物要移开。
2.告知患者及家属,让患者穿合适的裤子和鞋子,避免穿过长的裤子和大小不合适的鞋子。
3.睡觉时应将床栏拉起或放上,离床活动时应有人陪护。
4.将常用的物品放于固定、易取的位置。
5.告知患者在行走时如出现头晕、眼前发黑、步态不稳等情况应立即原地坐下或靠墙并呼叫他人帮助。
6.改变体位动作应缓慢,应缓慢坐起,站稳后再行走,避免突然改变体位。
7.根据患者情况,给予合适的身体约束,尽量减少跌倒/坠床的发生。
8.加强健康教育,向患者及家属宣教跌倒/坠床的预防措施,取得积极配合。
三、跌倒/坠床认定、报告制度:1.一旦发现病人坠床应立即将病人安置于床上,取合适的体位。
评估病人的神志、瞳孔、生命体征、神经系统的相应症状与体征,判断有无骨折及其他脏器的损伤。
2.报告医生,汇报坠床经过和受伤的情况,按具体情况及时给予相应的处理,并向病人及家属做好耐心细致的解释和安慰。
3.将病人的跌倒/坠床经过、受伤情况与处理措施准确及时地记录在护理记录单上。
4.立即报告护士长和科主任,汇报跌倒/坠床的经过和受伤情况,记录事件经过,科室集体讨论跌倒/坠床的原因及防范方法,24小时内上报护理部。
5.必要时报告院领导做相关认定和处理。
附:发生跌倒/坠床处理流程患者不慎坠床、跌倒→立即测量生命体征,评估损伤程度→通知医生,进行病情初步诊断及进行紧急抢救措施→病情允许将患者移至抢救室床上做进一步检查,及时执行治疗,密切观察病情→通知科主任、护士长及家属→详细记录坠床或跌倒的经过及抢救过程→向护理部汇报→科内一周内组织讨论,分析原因,提出整改措施,吸取教训,实施持续质量改进。
病人跌倒、坠床风险评估、防范制度及伤情程度认定(一)跌倒/坠床风险评估制度1、建立病人防跌倒/坠床意外伤害事件危险因素评估表。
2、责任护士对所有入院患者进行跌倒/坠床风险评估,需评估患者容易跌倒的高危因素(年龄≥65岁,残疾、行动不便、神志不清、躁动不安、意识模糊、癫痫发生、精神异常;病情发生变化或使用了会导致跌倒的药物。
转科;跌倒后等)。
3、对住院患者根据病情进行动态评估,普通病区每周评估两次,监护室每日评估,病情变化随时记录,并采取相应防范措施。
(二)跌倒/坠床风险防范报告制度1、对于跌倒/坠床风险评估≥45分的患者,护理人员对病人及家属进行健康宣教,使其充分了解预防患者坠床/跌倒的重要意义,签预防跌倒告知书,床尾或床头有警示标识。
2、加强巡视,随时了解患者情况,做好护理记录。
对病房高危患者,做好动态评估,可根据情况安排家属陪伴。
病房危重患者当家属临时需离开患者身边时,应与病房护士及时交接,保障患者安全。
3、护士要熟练掌握患者跌倒/坠床的紧急处理预案,当发生患者坠床/跌倒时,根据预案采取措施,同时通知值班医生。
4、当事人要立即向护士长汇报,24小时内报科护士长、护理部,对造成病人II级及以上伤害的,护理部、科护士长应在科室上报后48小时内到科室进行追踪调查、制定改进措施。
5、科室如实填写跌倒/坠床不良事件上报表,当事人将发生经过、患者状况及后果做好详细登记。
护士长组织科内人员认真讨论,提高认识,不断改进工作。
6、发生患者跌倒/坠床的科室或个人,如有意隐瞒不报,一经发现将严肃处理。
7、护理部每月汇总跌倒/坠床发生率和伤害严重程度发生率,进行原因分析,制定持续改进防范措施,跟踪监测效果。
(三)跌倒/坠床伤情程度认定0级:无伤害I级:只需观察的伤害如擦伤、挫伤等。
II级:需冰敷、包扎、缝合或夹板等治疗和护理的伤害如扭伤、大或深的撕裂伤等。
III级:严重影响患者疗程及造成住院天数延长的跌倒伤害如骨折、意识丧失、颅内出血等。
坠床与跌倒防范、报告及伤情认定制度范本跌倒和坠床是影响老年人安全的常见事故,为了有效预防和管理这些意外事件,制定一套完善的防范、报告和伤情认定制度是非常重要的。
下面是一个关于跌倒和坠床防范、报告及伤情认定制度的范本,供您参考。
跌倒和坠床防范、报告及伤情认定制度第一部分:防范措施1. 跌倒和坠床的风险评估根据老年人的健康状况、行动能力、认知能力和其他相关因素,对其进行跌倒和坠床风险评估。
评估包括但不限于行动能力评估、认知能力评估、居住环境评估等。
根据评估结果,制定个性化的跌倒和坠床防范计划。
2. 环境改善确保居住环境的安全和舒适。
包括但不限于保持房间干净整洁、减少摆放杂物,提供足够的光线,安装扶手、防滑垫等防滑设施,确保床铺的高度合适等。
3. 动作指导和锻炼提供老年人的动作指导和锻炼,提高其平衡能力和肌肉力量,预防跌倒。
可以根据老年人的实际情况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和锻炼。
4. 药物管理和监测及时了解老年人服用的药物情况,特别关注与跌倒有关的药物,如镇静剂、麻醉药、抗高血压药等。
及时调整用药方案,以降低意外发生的风险。
第二部分:报告程序1. 跌倒和坠床事件的报告人员跌倒和坠床事故的目击者、照料老年人的护理人员,以及医疗人员等,都应主动报告相关事件。
对于照料老年人的家属,也应鼓励他们主动报告相关事件。
2. 报告的内容报告应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内容:时间、地点、老年人的姓名、年龄、跌倒或坠床的过程、是否受伤、伤情描述等。
报告人员还应提供自己的联系方式,以便进一步的沟通和查证。
3. 报告的渠道和时限报告可以通过口头、书面或电子邮件等方式进行。
报告应该立即进行,确保相关部门尽快了解事件并采取适当的措施。
第三部分:伤情认定程序1. 伤情认定的责任部门伤情的认定由相关医疗机构或者专业的医护人员负责。
在老年人跌倒或坠床后,应立即对其进行伤情的初步评估和记录,并及时送医进行进一步的诊断和治疗。
2. 伤情认定的标准根据伤情的程度、类型和影响范围等因素,对老年人的伤情进行认定。
患者坠床与跌倒防范、报告及伤情认定制度
为了更好地落实患者安全目标,最大限度的减少坠床与跌倒的发生,或患者在坠床与跌倒发生后将对其伤害减少到最小,特制定本制度。
一、做好患者坠床与跌倒的预防
(一)针对引起坠床与跌倒的高危因素,对患者进行坠床与跌倒的危险评估,并根据患者的病情变化,实施动态评估。
(二)根据评估情况,采取适当的防范措施,高危患者将“防跌倒”或“防坠床”标识挂于床尾处,术后或长期卧床的患者第一次下床活动需由责任护士协助。
(三)将评估情况与预防措施进行详细记录。
二、患者坠床与跌倒的报告
(一)在第一时间如实做好记录,通知病区护士长。
(二)病区护士长须在24小时内电话上报护理部,一周内组织全科护理人员进行讨论,分析事件发生的原因,明确责任,提出整改措施,填写《护理不良事件报告表》上交护理部。
三、伤情认定及处理(一)伤情认定:
1.一级:不需或只需稍微治疗与观察的伤害程度。
如擦伤、挫伤、不需要缝合的皮肤小的撕裂伤等。
2.二级:需要冰敷、包扎、缝合或夹板固定等医疗处理、护理处置或病情观察的伤害程度。
如扭伤、大或深的撕裂伤等。
3.三级:需要医疗处置及会诊的伤害程度。
如骨折、意识丧失、精神或身体状态改变等。
此伤害程度会严重影响患者治疗过程及造成住
院天数延长。
(二)处理:
患者发生坠床或跌倒时,护士立即到患者身边,测量患者的生命体征及检查受伤情况,通知医师,同时加强巡视或通知家属留陪护。
根据患者受伤情况,给予不同处理:
一级:可搀扶或用轮椅将患者送回病床,嘱其卧床休息,安慰患者,并测量血压、脉搏,根据病情做进一步的检查和治疗。
二级:根据伤情为患者实施冰敷、包扎、缝合或夹板固定等医疗、护理处置,加强病情观察,发现异常及时报告医师并协助处理。
三级:1。
对疑有骨折或肌肉、韧带损伤的患者,根据受伤的部位和伤情采取适当的搬运方法,并协助医师进行医疗处置。
2。
对于摔伤头部,出现意识障碍等危及生命的情况时,应立即采取正确的搬运方法将患者转移至病床,严格观察病情变化,注意瞳孔、意识、呼吸、血压等生命体征的变化,遵医嘱迅速采取相应的急救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