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古诗两首
- 格式:doc
- 大小:40.00 KB
- 文档页数:5
课题22 古诗两首课时 1教学目标教学要求: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教学重难点借课文的语言材料,感受古诗文字和意境的美,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珍惜童年美好生活的感情。
教具准备课型教学过程二次备课一、导入宋代诗人陆游一生渴望的收复失地、统一祖国的强烈愿望,始终没有实现。
他只有用他的诗歌来表达他对祖国的热爱和对民族的忧虑。
他一生辛勤创作,一共留下了九千多首诗。
在我国历代诗人中,他的创作是最丰富的。
公元1210年,这位八十六岁的爱国诗人病重。
临终的时候,他还念念不忘恢复中原。
他把儿孙们叫到床边,念了他最后一首感人肺腑的《示儿》诗:死去原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
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二、学习《冬夜读书示子聿》1.简介陆游。
2.解题,释题。
示:指示、训示。
子聿:陆游的小儿子。
题意:用冬夜读书生发的感想来教育儿子子聿。
3.初读指导。
(1)教师范读,学生画出生字。
(2)学生读生字,认读并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
(3)学生试读诗文,把全诗读通、读顺。
4.理解前两行诗句。
(1)读第一行诗,疏通字词说说第一行诗的意思。
学问:读书学习。
无遗力:不遗余力。
这一行的意思是:古人做学问是不遗余力。
(2)读第二行诗,理解诗意。
始:才这一行的意思是:青少年时代花的工夫,往往要到年老时才取得成就。
(3)朗读前两行诗句,把第一、第二行的意思连起来理解。
这两句诗的意思是做学问要不遗余力地下苦功夫。
5.理解第三、四行诗句的意思。
(1)读第三、四行诗,理解“终”、“绝知”、“躬行”的意思。
终:到底、毕竟。
绝知:深入透彻地理解。
躬行:亲自实践。
(2)说说第三、四两行诗的意思。
从书本上得到的知识终究还是不完善的。
要深切地了解必须亲自通过实践才行。
(3)体味第三、四句的含意。
第三、四两句表述了知与行的关系:书本上学到的东西,一定要通过实践才能变成真正的学问。
6.指导朗读,体会古诗的思想感情。
22 古诗两首教学要求1。
学会本课的生字、新词。
朗读课文,背诵课文.2。
能解释诗句的意思,想象《观书有感》所描绘的景象。
3.感受古诗的意境美,领悟知识与实践的关系,明白从读书中不断汲取新知识的重要性。
重点难点1.能解释诗句的意思,想象《观书有感》所描绘的景象。
2。
理解诗句的意思,感受古诗意境的优美,领悟知识与实践的关系,明白从读书中不断汲取新知识的重要性。
教学课时两课时1古诗两首冬夜读书示子聿2古人学问无遗力,少壮工夫老始成。
[①读了这两句,你懂得了什么道理,你想到了谁?]诗意:古人做学问是不遗余力的,而青少年时代花的工夫往往要到年老时才能有所成就.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3[②读了这两句,你懂得了什么道理,你想到了哪些名言?]4诗意:从书本上得到的知识终归是有限的,要深切地了解必须亲自实践才行。
1知识点详解2①书籍资料浩如烟海,做学问必须日积月累,在年轻时就要肯下工夫,不能妄想一蹴而就,轻易成功。
这两句可以让我们想到凿壁借光的匡衡、牛角挂书的李密、悬梁刺股的苏秦、孙敬……3②这两句是全诗的重点,深刻地阐述了知与行的关系,启示我们,书本上学到的东西一定要通过实践才能变成真正的学问。
用手又用脑,才能有创造。
——陶行知4理论所不能解决的那些疑难,实践会给你解决。
——费尔巴哈理论是军官,实践是士兵。
——达·芬奇观书有感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
5[③这两句只是在写方塘吗?]诗意:半亩方方的池塘像一面镜子似的打开,天光、云影在水面上闪耀浮动。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④观书有感,诗人有何感想?]诗意:要问池塘里的水为何这样清澈,是因为那永不枯竭的源头,源源不断地为它输送活水。
1。
学会本课的生字,理解诗句的意思。
2。
能解释诗句中的关键词语,并说说诗句的意思。
3.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4。
感受古诗的意境美,领悟知识与实践的关系.一诵读古诗,导入课文我们以前学过哪些古诗?同学们在课外又积累了哪些?请同学们先来背诵自己喜欢的古诗.二学习《冬夜读书示子聿》5③这两句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
22、古诗两首
一、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能解释诗句中带点的词语,并说说诗句的意思;想象《观书有感》所描绘的景象。
4、受古诗文字和意境的美,领悟知识与实践的关系以及从读书中不断吸
取新知识的重要性。
二、重难点。
引导学生感受古诗文字和意境的美,领悟知识与实践的关系以及从读书中不断吸取新知识的重要性。
1、课前搜集作者资料。
2、了解古诗故事。
3、投影。
4、挂图。
5、多媒体或音像资料。
冬夜读书
无遗力
示工夫少——老
子聿躬行——绝知
观书半亩方塘:清澈透明源头活水
有感(人的心智)(更加聪明)(读书汲取)
第一课时
一、背诵古
诗导
入。
二、学习《冬夜读书示子聿》1、我们以前学过哪些古诗?同学们在课外又学会
背诵了哪些古诗?现在请同学们背诵自己喜
爱的古诗。
2、大家背诵的古诗中,有没有宋代诗人陆游的诗
呀?
1、简介陆游。
2、解题,释题。
示:指示、训示。
子聿:陆游的
小儿子。
题意:用冬夜读书生发的感想来教育儿子子聿。
3、初读指导。
4、理解前两行诗句。
学问:读书学习。
无遗力:不遗余力。
这一行的意思是:古人做学问是不遗余力的。
5、读第二行诗,理解诗意。
始:才。
青少年时代花的工大,往往要到年老时
才取得成就。
1、学生背诵学
过古诗。
1、教师范读,
学生画出生字。
2、学生读生字,
认读并理解生
字组成的词语。
3、学生试读诗
文,把全诗读通
读顺。
4、读第一行诗,
疏通字词,说说
第一行诗的意
思。
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
二、学习《观书有感》6、理解第三、四行诗句的意思。
终:到底,毕竟。
绝知:深入透彻地理解。
躬行:亲自实践。
7、说说第三、四两行诗的意思。
8、体味第三、四句的含意:书本上学到的东西,
一定要通过实践才能变成真正的学问。
9、指导朗读,体会古诗的思想感情。
1、有感情地朗诵《冬夜读书示子聿》。
2、背诵这首古诗。
1、按自学提纲自学古诗。
A、一读,想一想,这首诗描绘了怎样的景象?
B、助字典或联系诗句理解词语“鉴”、“徘徊”、
“渠”、“如许”等,并说说诗句的意思。
C、记下不懂的问题。
5、朗读前两行
诗句,把第一、
二行的意思连
起来理解。
6、读第三、四
行诗,理解
“终”、“绝
知”、“躬行”的
意思。
7、自由练读。
指名读。
评价。
再读。
齐读。
8、指导背诵。
1、交流自学情
况。
三、由学生推荐课外自学的古诗。
四、布置作业。
2、边听边思考:这首诗描绘了怎样的景象?
鉴:镜子。
徘徊:在一个地方走来走去,诗中指天光云影
映在水塘中闪耀浮动。
渠:它,措方塘。
如许:如此。
3、理解“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的
意思。
1、分组互相交流收集的古诗。
2、请二至三名同学当小老师,向全班同学推
荐古诗。
1背诵课文。
2、默写古诗。
2、学生交流读
懂的内容。
3、边读边理解
边想象。
4、有感情地朗
诵,背诵。
进一
步感受诗的意
境,想象诗中所
描绘的景象。
5、学生自由练
读。
指名读。
练
习背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