拖延症主题班会共30页文档
- 格式:ppt
- 大小:1.88 MB
- 文档页数:30
第1篇一、班会背景随着社会的发展,生活节奏的加快,许多青少年在学习和生活中出现了拖延现象。
为了提高同学们的时间管理能力,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我校于2023年3月15日开展了“莫以拖延负青春”主题班会。
本次班会旨在引导同学们认识到拖延的危害,学会合理安排时间,珍惜青春岁月。
二、班会目的1. 使同学们了解拖延现象及其危害;2. 帮助同学们掌握时间管理的方法和技巧;3. 激励同学们珍惜青春,努力学习,追求卓越。
三、班会内容1. 班主任发言班主任首先对同学们的拖延现象进行了简要的分析,指出拖延不仅会影响学习效果,还会导致心理压力增大。
接着,班主任从以下几个方面阐述了拖延的危害:(1)影响学习效果:拖延会导致学习时间不足,无法充分吸收知识,影响学习成绩;(2)降低自信心:频繁的拖延会使人产生挫败感,降低自信心;(3)影响人际关系:拖延会使人在集体活动中显得不负责任,影响人际关系;(4)增加心理压力:拖延会导致焦虑、抑郁等心理问题。
2. 同学们分享经验在班主任的引导下,同学们纷纷分享了自己的拖延经历和应对方法。
以下为部分同学的经验分享:(1)同学A:“我曾经因为拖延而错过了很多机会,现在我学会了制定计划,每天按时完成任务,效率提高了不少。
”(2)同学B:“我发现拖延往往源于恐惧和不安,我尝试给自己设定小目标,一步步克服恐惧,逐渐摆脱拖延。
”(3)同学C:“我经常使用番茄工作法,把学习时间分成25分钟的工作和5分钟的休息,这样既提高了效率,又避免了疲劳。
”3. 专家讲座为了使同学们更加深入地了解时间管理,我们邀请了学校心理辅导老师进行专题讲座。
讲座内容包括:(1)时间管理的原则:目标明确、计划合理、执行力强;(2)时间管理的方法:四象限法则、ABC法则、番茄工作法等;(3)时间管理的误区:完美主义、过度依赖他人等。
4. 互动环节在讲座结束后,同学们积极参与互动环节,就时间管理方面的问题向专家请教。
以下为部分同学提出的问题及解答:(1)同学D:“我总是觉得时间不够用,怎么办?”解答:合理安排时间,提高效率,学会拒绝无意义的事务。
第1篇会议时间:2023年X月X日会议地点:学校多功能厅参会人员:全体师生主持人:张老师一、会议开始(张老师)尊敬的各位老师,亲爱的同学们,大家下午好!今天我们召开的主题班会是为了共同探讨一个我们生活中常见的现象——拖延。
希望通过这次班会,我们能够认识到拖延的危害,找到克服拖延的方法,从而提高我们的学习效率和生活质量。
下面,让我们正式开始今天的班会。
二、主题讨论1. 拖延的定义及危害(张老师)同学们,我们先来了解一下什么是拖延。
拖延,简单来说,就是推迟做应该做的事情。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可能会因为各种原因拖延,比如对任务不感兴趣、害怕失败、缺乏自律等。
拖延的危害是多方面的,它会影响我们的学习、工作和生活。
(学生A)老师,拖延会影响学习效率,导致成绩下降。
(学生B)是的,拖延还会影响人际关系,因为拖延可能会让我们错过与他人的约定。
(学生C)拖延还会让我们感到焦虑和压力,因为事情总是堆积如山,难以完成。
(张老师)非常好,同学们都认识到了拖延的危害。
接下来,我们讨论一下拖延产生的原因。
2. 拖延产生的原因(张老师)拖延产生的原因有很多,下面我们列举几个常见的:(1)缺乏目标:没有明确的目标,导致我们不知道从何做起。
(2)恐惧失败:害怕失败,担心自己做不好,所以选择拖延。
(3)缺乏自律:缺乏自律意识,容易受到外界干扰,无法专注于任务。
(4)完美主义:追求完美,害怕任务完成不好,所以选择拖延。
(5)时间管理不当:不会合理安排时间,导致任务堆积。
3. 克服拖延的方法(张老师)既然我们知道了拖延的危害和产生的原因,那么接下来我们就来探讨一下如何克服拖延。
(1)设定明确的目标:明确自己的目标,分解任务,制定计划。
(2)克服恐惧:勇敢面对失败,相信自己的能力,不要害怕尝试。
(3)培养自律:养成良好的习惯,提高自律意识,抵制外界干扰。
(4)调整心态:树立积极的心态,相信自己能够完成任务。
(5)合理安排时间:学会时间管理,合理分配时间,避免任务堆积。
第1篇班会时间:2023年4月15日班会地点:学校多功能厅主持人:班主任李老师参会人员:全班同学一、班会背景随着社会节奏的加快,拖延现象在学生中越来越普遍。
为了帮助学生认识拖延的危害,提高学习效率,特召开本次主题班会,旨在引导学生克服拖延,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二、班会流程1. 开场致辞班主任李老师首先对同学们的到来表示欢迎,并简要介绍了本次班会的目的和意义。
2. 案例分享(1)学生A分享:我曾经在高中时期拖延严重,作业总是拖到最后一刻才完成,导致成绩下滑。
后来在老师和同学的帮助下,我逐渐克服了拖延,成绩有了明显提高。
(2)学生B分享:我在准备考试时总是拖延,经常熬夜复习。
这次考试我决定改变自己,提前制定学习计划,按时完成学习任务。
最终,我顺利通过了考试。
3. 专家讲座心理老师结合实际案例,深入浅出地讲解了拖延的原因和克服方法。
她指出,拖延的主要原因是目标不明确、缺乏自律、时间管理能力差等。
针对这些问题,心理老师给出了以下建议:(1)明确目标:设立短期和长期目标,将大目标分解为小目标,逐步实现。
(2)提高自律:培养自我约束力,养成良好的作息习惯,远离手机、电脑等诱惑。
(3)时间管理:合理安排时间,制定学习计划,按时完成任务。
(4)寻求支持:向老师、同学、家长寻求帮助,共同克服拖延。
4. 互动环节(1)小组讨论:同学们分成小组,讨论如何克服拖延,分享自己的经验和方法。
(2)情景模拟:模拟实际学习场景,让同学们在游戏中体会克服拖延的重要性。
5. 总结发言班主任李老师对本次班会进行了总结,她强调,克服拖延需要同学们共同努力,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最后,她鼓励同学们在今后的学习生活中,勇敢面对挑战,克服拖延,实现自己的人生目标。
三、班会总结本次主题班会取得了圆满成功,同学们对克服拖延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以下是班会的主要收获:1. 认识到拖延的危害,明确克服拖延的重要性。
2. 学习了克服拖延的方法,为今后的学习生活提供了指导。
第1篇主题:心理拖延症班会内容记录时间:2023年3月15日地点:班级活动室主持人:李老师参与人员:高一(1)班全体同学---一、班会开场(主持人李老师走上讲台,微笑着对同学们说:)大家好!今天我们班会的主题是“心理拖延症”。
我们都知道,拖延症是一种常见的心理问题,它会影响我们的学习、工作和生活。
希望通过今天的班会,我们能够更好地了解拖延症,学会应对它,提高我们的效率。
二、什么是心理拖延症(李老师开始讲解:)首先,我们来了解一下什么是心理拖延症。
心理拖延症是指个体在面对任务时,有意或无意地推迟开始或完成任务的倾向。
它可能源于多种心理因素,比如恐惧失败、追求完美、缺乏动力等。
三、心理拖延症的表现(李老师继续讲解:)接下来,我们来看看心理拖延症的一些常见表现:1. 延迟开始:总是推迟开始做某件事情,即使已经意识到任务的紧迫性。
2. 分散注意力:容易受到外界干扰,无法集中精力完成任务。
3. 短期拖延:虽然开始行动,但效率低下,容易分心,导致任务完成时间延长。
4. 情绪波动:在拖延过程中,可能会出现焦虑、自责等负面情绪。
四、心理拖延症的原因(李老师深入分析:)那么,为什么会出现心理拖延症呢?主要原因有以下几点:1. 恐惧失败:担心任务完成不好,害怕受到批评或惩罚。
2. 追求完美:对任务要求过高,害怕达不到自己的期望。
3. 缺乏动力:对任务不感兴趣,缺乏内在驱动力。
4. 时间管理能力不足:不会合理安排时间,导致任务堆积。
五、应对心理拖延症的方法(李老师开始分享应对拖延症的方法:)了解了心理拖延症的原因和表现,接下来,我们来探讨一下如何应对它。
1. 明确目标:设定清晰的目标,将大目标分解为小步骤,一步一步去实现。
2. 时间管理:合理安排时间,制定时间表,并严格执行。
3. 分解任务:将任务分解为可操作的小步骤,降低心理压力。
4. 建立奖励机制:完成任务后,给自己一些奖励,提高积极性。
5. 改变心态: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接受不完美,学会自我接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