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响3D打印件精度的7大因素
- 格式:docx
- 大小:16.86 KB
- 文档页数:3
如何调整3D打印机的参数来获得最佳打印效果3D打印技术正在不断进步,并在各个领域得到广泛应用。
然而,要获得最佳的打印效果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除了正确选择3D打印机和材料外,适当调整打印机的参数也是至关重要的。
本文将介绍一些常见的参数调整技巧,帮助您获得高品质的3D打印。
1. 打印速度打印速度是影响打印效果的重要参数之一。
通常情况下,较慢的打印速度可以得到更好的质量。
较慢的打印速度可以减少振动和晃动,提高打印精度。
然而,过慢的打印速度也可能导致打印时间过长,因此需要在速度和质量之间进行权衡。
建议初学者从较慢的打印速度开始,并根据实际需求进行调整。
2. 层高层高是指每一层打印时打印头的上下移动距离。
较小的层高可以获得更高的打印精度,但也会增加打印时间。
较大的层高可以加快打印速度,但会牺牲打印精度。
选择合适的层高需要考虑到打印对象的大小和形状,以及对打印质量的要求。
一般来说,打印小尺寸物体时选择较小的层高,打印大尺寸物体时选择较大的层高。
3. 壁厚和填充率壁厚和填充率决定了打印物体的强度和密度。
较厚的壁厚可以增加打印物体的强度,但也会增加打印时间和材料消耗。
填充率则表示打印物体内部的空心率,一般为百分比。
较高的填充率可以增加打印物体的强度,但也会增加打印时间和材料消耗。
选择合适的壁厚和填充率需要根据应用需求来决定,对于需要承受较大负荷的物体,建议增加壁厚和填充率。
4. 温度控制温度是影响3D打印效果的关键因素之一。
不同材料需要不同的打印温度。
过高或过低的温度都可能导致打印质量下降。
建议根据材料供应商提供的建议温度范围来调整打印机温度。
在调整温度时,可以尝试略微调高或调低温度,观察打印效果并进行适当调整。
5. 支撑结构对于一些复杂的物体,可能需要使用支撑结构来保持打印物体的稳定性。
支撑结构可以防止打印物体倾斜或下垂,但也会增加打印时间和材料消耗。
在调整支撑结构时,需要根据打印物体的形状和需要进行适当的修改。
3D打印中如何处理打印机打印物尺寸不准确问题在3D打印领域中,尺寸精确度是一个常见的挑战,因为打印物的尺寸可能会与设计规格不完全匹配。
尺寸准确性的问题可能导致打印出来的模型无法拼合、装配或者运作顺利。
为了解决3D打印机打印物尺寸不准确的问题,下面将介绍一些常见的应对方法,帮助您提高打印物的尺寸精确度。
1. 校准3D打印机打印机的校准是解决尺寸不准确问题的第一步。
首先,确保打印机床平整,调整床面高度,使其与挤出喷头保持一定的距离。
同时,确保打印机轴向对齐正常,没有松动或者位置失真的情况。
校准打印机需要参考具体型号的技术手册或者用户指南。
2. 调整模型尺寸如果打印出来的模型尺寸不准确,您可以在3D建模软件中进行尺寸调整。
首先,您可以确定打印偏差的具体数值,然后在软件中缩放模型以达到期望的尺寸。
这一过程需要根据具体模型进行调整,可能需要多次实验和调整才能得到准确的尺寸。
3. 检查和更换喷嘴喷头是3D打印机打印物尺寸准确性的关键因素之一。
如果喷嘴已经磨损或者堵塞,可能会导致挤出物质的流量不均匀,进而影响模型的尺寸准确性。
因此,定期检查和更换喷嘴是保持打印质量和尺寸准确性的重要步骤。
4. 调整打印参数打印参数的设置直接关系到打印物的质量和尺寸准确度。
您可以进行以下调整来改善尺寸准确性:- 温度控制:调整挤出头和打印床的温度,以优化材料的黏附力和收缩率,从而减少尺寸偏差。
- 打印速度:降低打印速度,可以提供更准确的尺寸。
较高的打印速度可能导致挤出物质的流动不稳定,影响尺寸准确性。
- 壁厚和外壳层数:增加物体的壁厚和外壳层数,可以提高物体的稳定性和尺寸准确性。
5. 使用支撑结构对于一些具有悬空部分或者细小结构的模型,使用支撑结构可以帮助改善尺寸准确性。
支撑结构可以提供额外的稳定性和支持,防止模型发生变形或者尺寸偏差。
打印完成后,您可以轻松地将支撑结构剥离或者修剪掉。
总结起来,处理3D打印机打印物尺寸不准确问题需要一系列的操作和调整。
影响3D打印件精度的7大因素今天的3D打印,就像上世纪90年代的互联网,前端技术、硬件已经积累到一定程度,一旦发展起来,后端的应用规模与产值将会爆发出难以想象的巨大能量。
现在,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接触和使用3D打印技术,然而在使用普通桌面3D打印机时,打印精度却不尽人意,为人所诟病。
那么在3D打印成型过程中(FDM技术),到底有哪些因素会影响成型的精度呢(包括尺寸误差、几何误差及表面粗糙度等)?给大家列举了7个方面。
材料收缩材料在3D打印过程中经过固体一液体一固体2次相变。
当材料凝固成形时,由材料收缩而产生的应力变形将影响成形件精度。
若成形过程中的材料确定,该种误差可通过在切片软件中,设定x、y、z这3个方向上的“收缩补偿因子”进行尺寸补偿来消除。
喷头温度和成形室温度喷头温度决定了材料的粘结性能、堆积性能、丝材流量以及挤出丝宽度。
既不可太低,使材料粘度加大,挤丝速度变慢;也不可太高,使材料偏向于液态,粘性系数变小,流动性强,挤出过快,无法形成可精确控制的丝。
所以,喷头温度的设定应根据丝材的性质在一定范围内选择,以保证挤出的丝呈熔融流动状态。
成形室的温度会影响到成形件的热应力大小,温度过高,虽然有助于减少热应力,但零件表面易起皱;而温度太低,从喷嘴挤出的丝骤冷将使成形件热应力增加,易引起零件翘曲变形。
为了顺利成形,打印ABS时,一般成形室温度保持在55 C 为佳,但PLA的话,尽量保持通风散热为佳,不能保温。
分层厚度也就是切片时的层厚/层高,由于每层有一定厚度,会在成形后的实体表面产生明显的台阶纹(层厚越高越明显),将直接影响成形后实体的尺寸误差和表面粗糙度。
对FDM工艺来说,这是一种原理性误差,要完全消除台阶是不可能的,只能通过设定较小的分层厚度来减少台阶效应。
补偿量这是指零件实际加工轮廓线与理想轮廓线之间的距离值,对于精度要求高的模型,一般建模就要尽量给出补偿,尤其是内孔。
该值的设定与挤出丝的直径、机器性能等有关,需要自己摸索。
如何调整3D打印机的定位精度以获得最佳打印效果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3D打印技术已经逐渐走入人们的生活中。
而在进行3D打印时,定位精度是影响打印效果的重要因素之一。
本文将探讨如何调整3D打印机的定位精度,以获得最佳的打印效果。
首先,调整3D打印机的定位精度需要考虑以下几个方面:打印机本身的精度、打印材料的选择、打印参数的调整等。
1. 打印机本身的精度:3D打印机是通过一个坐标系将打印物体分割成许多薄层并进行逐层打印的。
所以,打印机的精度直接影响每一层的打印结果。
在选购3D打印机时,需要考虑打印机的定位精度,通常以X、Y、Z轴的定位精度来衡量。
如果打印机的定位精度较高,则可以生成更加精确的打印结果。
2. 打印材料的选择:不同的打印材料具有不同的特性,例如熔点、粘度、流动性等。
选择合适的打印材料对于调整3D打印机的定位精度非常重要。
在选择材料时,要考虑材料的熔点是否适合打印机的温度控制,以及材料的流动性是否容易使打印机精确定位。
3. 打印参数的调整:3D打印机的打印参数可以直接影响打印精度。
在打印过程中,我们可以改变打印头的速度、温度、层高等参数来调整定位精度。
较慢的打印速度可以提高打印精度,但同时也会增加打印时间。
适当调整层高可以减少打印时间,但可能会降低打印精度。
温度对于打印材料的熔点和流动性有重要影响,需要根据具体材料的要求来进行调整。
此外,以下几点也可以帮助调整3D打印机的定位精度:4. 定期清洁和维护:打印机使用一段时间后可能会产生灰尘、杂质等,这些都可能影响打印机的运行和定位精度。
定期清洁和维护打印机是确保其正常运行的重要步骤。
5. 使用合适的支撑和底座:在进行3D打印时,一些结构复杂或悬空的部分可能需要支撑来保持稳定,以确保打印精度。
合适的支撑结构和底座可以提高打印成功率,并减少打印偏差。
6. 使用校正工具:一些高端的3D打印机配备了定位校正工具,可以帮助用户快速进行定位精度调整。
使用这些工具可以更加方便和准确地调整打印机的定位精度。
3D打印机在制件时,材料是通过挤出装置进入挤出头加热,所以要求其具有较好的机械性能,具有一定的弯曲强度、压缩及拉伸强度,从而保证材料的连续供给,避免发生断丝现象。
丝材在熔融沉积成型过程中,需要通过加热的喷嘴将其融化,喷涂到热床上并层层叠加,材料要经过固相、熔融态、冷却固化三个阶段,这就要求其具有良好的热稳定性,较低的收缩率和足够的粘结强度。
目前常用的打印材料有ABS与PLA两种。
ABS即丙烯晴-丁二烯.苯乙烯共聚物,它是非晶体,具有强度高、韧性好、熔点高、凝固快、流动性低的特点,是一种易于加工成型的热塑型高分子材料,应用较为广泛,但ABS在加热时会产生刺激性气味且收缩率较大,且成型精度不易控制。
PLA 是聚乳酸的简称,主要以玉米、木薯等为原料,具有可降解性,加热融化时气味小,成型时收缩率较低,打印大型零件模型时边角不易翘起,且熔点较低,所以在实验中选择PLA作为打印材料。
打印材料3D打印材料是3D打印技术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在某种程度上,材料的发展决定着3D打印能否有更广泛的应用。
目前,3D打印材料主要包括工程塑料、光敏树脂、橡胶类材料、金属材料和陶瓷材料等,除此之外,彩色石膏材料、人造骨粉、细胞生物原料以及砂糖等食品材料也在3D打印领域得到了应用.3D打印所用的这些原材料都是专门针对3D打印设备和工艺而研发的,与普通的塑料、石膏、树脂等有所区别,其形态一般有粉末状、丝状、层片状、液体状等通常,根据打印设备的类型及操作条件的不同,所使用的粉末状3D打印材料的粒径为1一一IoOHm不等,而为了使粉末保持良好的流动性,一般要求粉末要具有高球形度。
(1)工程塑料:ABS:工业上主要采用连续乳液法进行接枝共聚合,即将苯乙烯、丙烯月青单体混合后加入聚丁二烯或苯乙烯含量低的丁苯胶乳中进行接枝共聚合。
PLA:由精制的乳酸直接进行聚合(缩合)PLA的方法。
工程塑料将PS,SAN,BS的各种性能有机地统一起来,兼具韧,硬,刚相均衡的优良力学性能。
提高3D打印机打印精度的常见方法随着3D打印技术的不断发展,3D打印机已经成为了一种非常常见的制造工具。
然而,对于很多使用者来说,提高3D打印机的打印精度仍然是一个挑战。
本文将介绍一些常见的方法,帮助使用者提高3D打印机的打印精度。
1. 选择合适的打印材料打印材料是影响3D打印机打印精度的重要因素之一。
不同的打印材料具有不同的特性,如热收缩率、流动性等。
因此,在选择打印材料时,需要根据打印对象的要求和打印机的性能来选择合适的材料。
例如,对于需要高精度的打印对象,可以选择低热收缩率的材料,以减少打印过程中的变形。
2. 调整打印机的温度和速度打印机的温度和速度也是影响打印精度的重要因素。
通常情况下,较高的温度可以提高材料的流动性,但也容易导致打印对象的变形。
因此,需要根据具体的打印材料和对象来调整打印机的温度。
此外,合理调整打印机的速度也可以提高打印精度。
通常情况下,较低的速度可以减少振动和共振现象,从而提高打印精度。
3. 校准打印机的机械结构打印机的机械结构也会对打印精度产生影响。
因此,定期校准打印机的机械结构是提高打印精度的关键。
具体来说,可以通过调整打印机的步进电机、导轨和传动装置等来实现机械结构的校准。
此外,还可以检查和清洁打印机的传动装置,以确保其正常运转。
4. 使用支撑结构对于一些复杂的打印对象,使用支撑结构是提高打印精度的有效方法。
支撑结构可以提供额外的支撑和稳定性,减少打印过程中的变形。
在打印完成后,可以将支撑结构去除,以得到最终的打印对象。
5. 使用高精度的模型和切片软件模型和切片软件也会对打印精度产生影响。
因此,在进行3D打印之前,需要使用高精度的模型和切片软件来准备打印任务。
模型的精度和细节决定了最终打印对象的质量,而切片软件的参数设置则决定了打印过程的精度和速度。
总结起来,提高3D打印机的打印精度需要综合考虑多个因素,包括打印材料、温度和速度、机械结构、支撑结构以及模型和切片软件等。
如何调整3D打印机的打印速度与精度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3D打印技术正在逐渐走进我们的生活。
3D打印机能够将数字模型转化为真实物体,为制造业、医疗领域等提供了更多的应用可能性。
然而,在使用3D打印机时,我们常常需要调整打印速度和精度,以获得最佳的打印效果。
本文将介绍关于如何调整3D打印机的打印速度与精度的一些基本知识和方法。
首先,了解影响打印速度和精度的因素是非常重要的。
打印速度的主要影响因素包括打印头移动速度、打印材料的熔化速度以及打印层厚度。
而影响精度的因素则包括打印机的机械精度、打印材料的性质以及打印头的精度。
因此,在调整3D 打印机的打印速度和精度之前,我们需要了解这些因素的相互关系。
对于打印速度的调整,我们可以根据具体的需求和打印机的性能来进行操作。
一般来说,较低的打印速度能够提高打印质量,但会增加打印时间。
而较高的打印速度可以节省时间,但可能会降低打印质量。
因此,我们可以根据具体情况适度调整打印速度。
调整打印速度的具体方法有以下几种:1. 修改打印机的设置:大部分3D打印机都提供了设置选项,可以通过更改打印速度参数来调整速度。
这需要根据具体情况进行实验和调整。
2. 调整打印材料的熔化温度:打印速度和材料的熔化温度有一定的关联性。
适当调整材料的熔化温度可以改变打印速度。
但是需要注意的是,不同的材料可能有不同的熔化温度范围,过高或过低的温度都可能影响打印效果。
3. 调整打印层厚度:打印层厚度是指每层打印的厚度。
较低的层厚可以提高打印精度,但会增加打印时间。
较高的层厚可以提高打印速度,但可能会影响打印质量。
因此,我们可以根据具体需求调整打印层厚度。
对于打印精度的调整,我们可以尝试以下方法:1. 校准打印机:打印机的机械结构需要保持精度,因此定期进行校准是非常重要的。
可通过打印测试模型来检查并调整打印机的机械结构,确保打印的物体尺寸与设计一致。
2. 使用高质量的打印材料:不同的打印材料具有不同的特性,如收缩率、熔点等。
工艺参数对3D打印质量的影响研究3D打印技术是一种快速制造工艺,近年来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和研究。
它通过逐层堆叠材料来创建三维物体,具有制造复杂结构和个性化产品的能力。
然而,3D打印质量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其中一个重要的因素是工艺参数的选择。
工艺参数包括打印速度、材料层厚、喷嘴温度、填充密度等等,这些参数的选择将直接影响到打印质量。
在本文中,我们将探讨不同工艺参数对3D打印质量的影响,并提供一些优化建议。
首先,打印速度是一个重要的工艺参数。
较高的打印速度可以提高生产效率,但会对打印质量产生影响。
过快的打印速度可能导致材料不充分熔化或层间附着不牢固,从而导致结构弱化、表面不光滑等问题。
因此,合理选择打印速度,确保材料充分融化并正确塑造。
其次,材料层厚也是一个重要的工艺参数。
较小的层厚意味着更高的精度和更好的表面质量,但会增加打印时间。
较大的层厚虽然可以减少打印时间,但会降低打印品质。
在选择材料层厚时,我们需要平衡时间和质量的考虑,根据具体需求进行调整。
喷嘴温度是影响材料熔化和流动性的关键参数。
不同材料对温度的要求不同,选择合适的喷嘴温度对于保证打印质量是至关重要的。
温度过低会导致材料流动不畅,造成打印表面有孔洞或不光滑。
温度过高则容易引起材料热失控,导致打印物变形或熔化。
因此,根据材料的熔融特性和供应商提供的建议,选择适当的喷嘴温度是必要的。
填充密度是指打印物内部填充物的密度。
不同物体的填充密度选择也会影响到3D打印质量。
高填充密度可以增加打印物的强度和耐久性,但会增加打印时间和材料消耗。
低填充密度则会减少打印时间和材料消耗,但可能导致打印物强度不足。
在选择填充密度时,我们需要考虑到打印物的用途和性能要求,合理选择填充参数,以平衡时间、材料和质量之间的关系。
此外,维护设备的正确运行也是保证3D打印质量的重要因素之一。
定期检查和清洁喷嘴、打印平台等部件,保持打印设备的理想工作状态,对于减少质量问题的出现至关重要。
3D打印技术中的层高与打印精度之间的关系在3D打印技术领域,层高和打印精度是两个不可忽视的因素。
层高是指每一层的厚度,而打印精度是指打印物件与设计模型的差异程度。
层高和打印精度之间存在着紧密的关系,互相影响着3D打印的质量与效果。
首先,层高对于3D打印的精度有着直接的影响。
层高越低,每一层的厚度越薄,打印的物件表面越光滑,细节部分更加清晰。
因此,较低的层高能够提高打印的分辨率,增加打印物的精细度。
相反,较高的层高会导致每一层的厚度增加,造成打印物件表面粗糙,细节模糊。
因此,选择合适的层高是保证打印精度的重要因素。
其次,打印精度也与打印机的分辨率密切相关。
分辨率越高,打印机能够更准确地再现设计模型的细节。
在选择层高时,需要考虑打印机的分辨率,以确保打印机能够准确地重建设计模型。
较高的打印精度可以通过选择较低的层高和具有高分辨率的打印机来实现。
此外,打印材料的特性也会对层高和打印精度产生影响。
不同的打印材料具有不同的粘度和流动性,这会影响每一层的打印质量。
例如,某些打印材料的粘度较高,使用较低的层高可以使材料更好地填充打印物件的间隙,提高打印精度。
相反,某些打印材料的粘度较低,使用较高的层高可以减少打印时间,并保持较高的打印质量。
除了层高和打印精度之间的直接关系,还有其他因素会间接影响打印精度。
例如,打印速度、打印温度和打印机的稳定性都会对打印精度产生影响。
较快的打印速度可能导致材料不充分熔化,从而影响打印质量。
控制打印温度可以确保材料在适当的温度下熔化。
此外,稳定性是保证层层叠加的关键,任何机械振动或不稳定性都可能导致打印精度的损失。
总之,在3D打印技术中,层高和打印精度之间存在着紧密的关系。
较低的层高可以提高打印的分辨率和精细度,但会增加打印时间。
而较高的层高可以缩短打印时间,但会降低打印精度。
因此,在选择层高时,需要综合考虑打印物件的要求、打印机的分辨率和打印材料的特性。
此外,通过确保适当的打印速度、控制打印温度和保持打印机的稳定性,也能够最大程度地保证3D打印的精度和质量。
影响3D打印件精度的7大因素
今天的3D打印,就像上世纪90年代的互联网,前端技术、硬件已经积累到一定程度,一旦发展起来,后端的应用规模与产值将会爆发出难以想象的巨大能量。
现在,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接触和使用3D打印技术,然而在使用普通桌面3D打印机
时,打印精度却不尽人意,为人所诟病。
那么在3D打印成型过程中(FDM技术),到底有哪些因素会影响成型的精度呢(包括尺寸误差、几何误差及表面粗糙度等)?给大家列举了7个方面。
01材料收缩
材料在3D打印过程中经过固体一液体一固体2次相变。
当材料凝固成形时,由
材料收缩而产生的应力变形将影响成形件精度。
若成形过程中的材料确定,该种误差可通过在切片软件中,设定x、y、z这3个
方向上的“收缩补偿因子”进行尺寸补偿来消除。
02喷头温度和成形室温度
喷头温度决定了材料的粘结性能、堆积性能、丝材流量以及挤出丝宽度。
既不可太低,使材料粘度加大,挤丝速度变慢;也不可太高,使材料偏向于液态,
粘性系数变小,流动性强,挤出过快,无法形成可精确控制的丝。
所以,喷头温度的设定应根据丝材的性质在一定范围内选择,以保证挤出的丝呈熔
融流动状态。
成形室的温度会影响到成形件的热应力大小,温度过高,虽然有助于减少热应力,
但零件表面易起皱;而温度太低,从喷嘴挤出的丝骤冷将使成形件热应力增加,易引起零件翘曲变形。
为了顺利成形,打印ABS时,一般成形室温度保持在55 C为佳,但PLA的话,尽量保持通风散热为佳,不能保温。
03分层厚度
也就是切片时的层厚/层高,由于每层有一定厚度,会在成形后的实体表面产生明显
的台阶纹(层厚越高越明显),将直接影响成形后实体的尺寸误差和表面粗糙度。
对FDM工艺来说,这是一种原理性误差,要完全消除台阶是不可能的,只能通过设
定较小的分层厚度来减少台阶效应。
04补偿量
这是指零件实际加工轮廓线与理想轮廓线之间的距离值,对于精度要求高的模型,一般建模就要尽量给出补偿,尤其是内孔。
该值的设定与挤出丝的直径、机器性能等有关,需要自己摸索。
05挤出速度与填充速度
在填充速度合理匹配范围内,随着挤出速度增大,挤出丝的截面宽度逐渐增加,当挤出速度增大到一定值,挤出的丝可能会粘附于喷嘴外圆锥面,剐蹭到模型外表面,影响美观。
填充速度比挤出速度快,则材料填充不足,出现断丝现象,难以成形。
相反,填充速度比挤出速度慢,熔丝堆积在喷头上,使成形面材料分布不均匀,表面会有疙瘩,影响造型质量。
因此,填充速度与挤出速度之间应在一个合理的范围内匹配,应满足vj / vt =
a1~a2 (式中:al为出现断丝现象的临界值;a2为出现粘附现象的临界值;vj为挤出速度;vt为填充速度)。
06成形时间
每层的成形时间与填充速度、该层的面积大小、形状的复杂度有关。
若层面积小,
形状简单,填充速度快,则该层成型的时间就短。
相反,时间就长。
过快的成型会影响打印效果,在打印时,控制好每层的成形时间,才能获得精度较
高的成形件。
07开启和关闭延时
即丝材堆积的起停效应,主要是以丝材堆积截面的变化体现出来,这种堆积截面的
不一致,容易造成丝材堆积平面的不平整,出现空洞、拉丝等质量缺陷。
最常见的“拉丝”现象,会严重影响到打印件的外表面,处理起来非常麻烦。
填
充层层内丝材堆积面的平整性,解决的话需要出丝速度能够实时地藕合跟踪扫描速度,
针对扫描速度的变化作出相应的调整,以使丝材堆积平稳可靠,提高丝材的堆积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