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板运动试验工作流程
- 格式:docx
- 大小:15.72 KB
- 文档页数:2
一、背景运动平板试验作为一种无创性心血管疾病辅助检查方法,广泛应用于临床。
然而,在试验过程中,患者可能会出现各种突发状况,为确保试验安全,特制定本应急预案。
二、适用范围本预案适用于进行运动平板试验的所有医护人员和患者。
三、组织架构1. 成立应急预案领导小组,负责应急预案的制定、修订、实施和监督。
2. 设立应急指挥部,负责应急工作的组织、协调和指挥。
3. 设立应急小组,负责应急物资的准备、现场处置、信息报告和救援工作。
四、应急物资1. 应急药品:利多卡因、阿托品、肾上腺素、心肺复苏药物等。
2. 应急设备:心电图机、除颤器、氧气瓶、吸氧面罩、血压计、听诊器等。
3. 其他应急物资:急救包、防护服、急救车等。
五、应急处理流程1. 试验前准备(1)医护人员应熟悉试验流程、操作规范和应急预案。
(2)对患者进行充分沟通,告知试验风险和注意事项。
(3)检查患者生命体征,评估试验风险。
2. 试验过程中(1)密切监测患者生命体征和心电图变化。
(2)发现异常情况,立即停止试验,进行初步处置。
(3)若出现严重心律失常、血压异常等情况,立即启动应急预案。
3. 突发状况应急处理(1)室速、室颤:立即给予利多卡因100mg静滴,必要时进行电除颤。
(2)心跳呼吸骤停:立即进行心肺复苏,必要时给予肾上腺素1mg静脉注射。
(3)心肌梗死:立即给予吸氧、硝酸甘油、阿司匹林等药物,并启动紧急救援系统。
4. 救援工作(1)通知医务科、急诊科、心内科等相关部门,请求紧急救援。
(2)在救援人员未到达前,进行初步处置。
(3)确保患者安全转运至指定医院。
六、应急培训1. 定期对医护人员进行应急知识培训,提高应急处置能力。
2. 组织应急演练,检验应急预案的可行性和有效性。
七、总结本预案旨在提高运动平板试验的安全性,确保患者生命安全。
在实际工作中,医护人员应严格按照预案执行,不断总结经验,完善应急预案,为患者提供优质、安全的医疗服务。
一、背景运动平板试验作为一种无创的心血管疾病辅助检查方法,广泛应用于临床。
然而,由于个体差异和操作不当等因素,试验过程中可能会出现突发状况,甚至危及患者生命。
为确保试验安全,特制定本应急预案。
二、组织架构1. 成立应急预案领导小组,负责统筹协调、组织指挥应急工作。
2. 设立应急小组,负责试验过程中的突发事件处理。
三、应急预案1. 适应证和禁忌证(1)严格掌握运动平板试验的适应证和禁忌证,确保试验的安全性。
(2)操作者需具备心电图基础知识和心内科基本技能。
2. 仪器设备操作及紧急制动(1)熟练掌握仪器设备的操作流程,确保试验顺利进行。
(2)掌握紧急制动措施,一旦出现紧急情况,立即按下EMERGENCY STOP紧急制动或在键盘上点停止键。
3. 抢救车内药品及物品管理(1)熟悉抢救车内药品名称、摆放位置及药理作用。
(2)定期清点药品及物品,确保数量充足、效期有效。
4. 抢救技能(1)熟练掌握心肺复苏技能,确保在紧急情况下能够及时进行抢救。
(2)了解利多卡因、肾上腺素等抢救药物的使用方法和剂量。
5. 突发状况及应急处理(1)当患者出现不适或心电图有特殊改变时,立即停止试验,将患者扶卧床休息,吸氧,必要时给予药物口服或静滴。
(2)密切监测心电图及血压变化,如无缓解,启动紧急救援系统,电话联系医务科、急诊科、心内科请求紧急救援。
(3)在救援人员未到场时,如发生室速,给予利多卡因100mg静滴,必要时电除颤;如发生心跳呼吸骤停,立即进行心肺复苏,必要时给予肾上腺素1mg皮下注射,可拉明0.375mg静滴。
6. 试验结束后(1)对试验过程中出现突发状况的患者进行详细评估,记录相关信息。
(2)对试验过程中发现的问题进行分析,及时调整操作流程,提高试验安全性。
四、培训与演练1. 定期对操作人员进行应急预案培训,提高应对突发状况的能力。
2. 定期组织应急演练,检验应急预案的可行性和有效性。
五、总结本应急预案旨在提高运动平板试验的安全性,确保患者在试验过程中得到及时、有效的救治。
平板运动试验操作流程
1、预约
⑴每日早交班时了解当日平板预约情况,明确当日门诊及病房平板数量及工作安排。
⑵体检中心病人及门诊病人尽量安排在当日上午,并根据实际情况决定是否启用平板2机。
病房病人如无特殊情况可安排在当日下午。
⑶检查工作系统,确保环境整洁,仪器工作状态良好,所需物品齐全。
2、运动试验前
⑴明确平板运动试验适应症及禁忌症,简单询问病史,必要时进行体格检查。
⑵如存在禁忌症,需与开单医生沟通后决定是否更换为其他检查。
⑶如是运动试验适应症且无禁忌症,受检查需首先描记一份卧位12导常规静息心电图。
阅读心电图及各种相关临床资料,评估平板运动试验风险度。
⑷向受检者介绍此项检查的检查目的、步骤、意义及有可能出现的危险,以取得其配合,并让受检者阅读知情同意书,同意后由本人或其代理人签字。
⑸准备好心肺复苏设备及急救药品,防止检查过程中出现意外情况。
定期检查药品有效期。
⑹检查室温度适中,受检者充分暴露前胸,并做好隐私保护。
使用砂片打磨受检者局部皮肤,于相应位置安放电极片。
在电极安放部位,胸毛多者应尽量避开,并注意将电极安放在骨性突出部位,防止检查过程中出现信号干扰。
⑺受检者站立于运动平板旁,将导联线连接于相应导联电极片上。
将血压感应电极置于肱动脉搏动最强处,绑好袖带,用于移动过程中测量血压。
⑻告知受检者运动过程中如有不适(如胸痛、头晕、呼吸困难)或劳累不能继续检查等情况应及时告知医师,指导患者学会运动方法。
⑼运动前描记受检者坐位、立位心电图,并测量血压。
⑽确定运动试验的方案(Bruce方案或修订的Bruce方案)。
3、运动试验中
⑴连续监测心电图,每3分钟记录一次心电图,如有需要可随时记录并多次记录。
⑵监测血压,每2分钟测量一次,如发现异常,应多次重复测量。
⑶运动中注意观察患者的一般情况,如呼吸、意识、神态、面色、步态等。
告知患者如有胸痛、严重的乏力、头晕、下肢关节疼痛等情况应及时告知医师。
如出现运动试验的终止指征,应立即终止运动,防止意外发生。
4、运动试验后
⑴连续监测心电图:每2min记录1次心电图,至少观察6~10min,如需要可多次记录。
如果6min后心电图ST段改变仍未恢复到运动前的图形,应继续观察至恢复运动前的图形。
⑵血压监测:每2min测量1次,至少观察6~10min,如发现异常,应每分钟测量1次。
如果6min后血压仍异常波动,应每分钟测量1次,直至恢复运动前血压。
⑶检查完毕,去除导线及电极片。
⑷进行结果分析,应包括运动量,临床表现,血流动力学以及心电图反应4个方面。
书写诊断报告。
⑸如检查过程中出现心律失常,依据实际情况,与开单医生沟通是否需行动态心电图检查,以完善诊断。
如出现阳性结果,及时联系主管医生告知检查结果,避免延误诊断及治疗。
⑹体检中心平板报告应及时录入系统。
5、注意事项
⑴电极片安置在骨性突出部位,避免粘贴在肋间肌上,以防止肌电干扰。
⑵嘱受检者双手轻轻扶住运动平板机护栏,以防摔倒。
但双手不要用力紧握,以免肌张力增高,影响心电图稳定。
⑶嘱受检者在运动过程中尽量保持步态平稳,以保证稳定的运动心电图像。
⑷运动过程中,如出现心电图像不稳定或不清晰,应先终止运动,待查明原因并纠正后再重新开始运动。
⑸严格掌握适应症、禁忌症。
检查过程中严密观察心电图及血压,并严密观察患者的反应,如出现终止试验的指征应及时终止试验。
⑹每日工作前确保抢救设备工作状态良好,药品完备。
每日工作结束后应关闭仪器及总电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