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太平天国运动知识点
- 格式:docx
- 大小:14.40 KB
- 文档页数:2
第11课太平天国运动
一、爆发原因:
1. 根本原因:鸦片战争后,民族矛盾激化了阶级矛盾。
2. 直接原因:鸦片战争后,连年的自然灾害。
3.主观原因:西方宗教思想的影响,洪秀全创立拜上帝教的推动。
太平天国运动失败的原因
⑴主观原因:①农民阶级的局限性
②战略上失误
⑵客观原因:中外反动势力的联合绞杀
三、纲领
1.《天朝田亩制度》(1853年)
2.治国方案——《资政新篇》(1859年)
思考:
四、太平天国运动的作用和局限性
1.作用:
⑴太平天国运动是中国几千年农民战争的最高峰。
⑵沉重打击了清王朝的封建统治,为近代化减少阻力。
⑶勇敢担负起反封建反侵略的双重任务。
⑷先进的中国人首次提出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的设想。
⑸拉开了近代中国民主革命的序幕。
2.局限性:
农民阶级不是先进生产力的代表,提不出科学的革命纲领,农民阶级不可能领导中国革命取得胜利。
小结:
太平天国运动的新特点:。
最新⼈教课标版⾼中历史必修1《太平天国运动》教材梳理庖丁巧解⽜知识·巧学·升华⼀、太平天国的兴起和发展1.兴起的原因(1)阶级⽭盾的激化:鸦⽚战争以后,毒品⾛私更加猖獗,⽩银外流和银贵钱贱的问题继续恶化。
农民“昔⽇卖⽶三⽃,输⼀亩之课有余;今⽇卖⽶六⽃,输⼀亩之课⽽不⾜”,赋税负担增加⼀倍以上,以致“民怨沸腾,激成事变”。
(2)民族⽭盾的激化:鸦⽚战争后,外国资本主义加紧侵略,给中国⼈民带来新的灾难,进⼀步激化了阶级⽭盾。
2.组织酝酿1843年,洪秀全创⽴拜上帝教,决⼼借助上帝权威,宣传反封建思想,以推翻清朝统治。
(1)⽬的:宣传拜上帝教,推翻清朝统治。
(2)特点:把西⽅基督教义、中国儒家⼤同思想同农民的平均主义结合起来。
(3)著作及内容:《原道救世歌》《原道醒世训》《原道觉世训》等⽂章中指出,“皇上帝”是唯⼀“真神”,就是中国⼈所说的“天”,⼈们都是“上帝”即“天”的“⾚⼦”,⼈⼈平等,都是兄弟姐妹。
清朝最⾼统治者是“阎罗妖”,号召⼈们起来“共击灭之”。
(4)意义:洪秀全将千百年来中国农民要求平等⾃由的理想,通过宗教的理论表述出来,对⼴⼤劳动⼈民产⽣了很⼤的号召⼒。
3.兴起(1)⾦⽥起义:1851年初,洪秀全在⼴西桂平县⾦⽥起义,建号太平天国,军队称“太平军”,震惊中外的太平天国运动爆发了。
不久,洪秀全称“天王”,率军北上。
(2)永安建制:1851年9⽉在永安整顿建制,分封王爵,初步建⽴政权。
永安建制既是⾰命形势发展的需要,同时⼜为太平天国战争的迅猛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4.发展(1)北上进军:1852年,太平军从永安突围北上,冯云⼭、萧朝贵先后捐躯。
太平军连战连捷,队伍不断扩⼤。
(2)定都天京:1853年,太平军占领南京,改名天京,定为都城,正式建⽴农民政权,同清政权对峙。
5.全盛1853年太平军进驻天京后,采取了三⼤军事⾏动:北伐、西征、东征,到1856年进⼊了军事上的全盛时期。
第13太平天国运动学习目标:了解太平天国运动的主要史实,认识农民起义在民主革命时期的作用与局限性。
重点:太平天国的兴起和失败;《天朝田亩制度》。
难点:理解《天朝田亩制度》的评价、太平天国运动兴起和失败的必然性。
趣味探究历史总有惊人的相似之处,唐朝末年,有一个落第秀才黄巢,怀着对唐朝政府的仇恨,领导了唐末规模最大的一次农民大起义;而到了近代,同样有一个因科举考试而多次失意的秀才洪秀全,也怀着对清政府极端的仇恨,发动了近代第一次大规模的农民起义。
因此有人说太平天国运动就是黄巢大起义的翻版。
你认为对不对?考查太平天国运动新的时代特点。
知识梳理1、起因:(1)根本原因:外国资本主义侵略,民族危机加重(2)主观原因:清政府的腐败导致社会矛盾的激化(3)直接原因:连年的自然灾害。
2、过程:(1)准备:洪秀全创立“拜上帝教”(把基督教教义、儒家大同思想和平均主义思想相结合,对动员群众推翻清朝统治的斗争起了重要的宣传和组织作用)(2)兴起:金田起义,建号太平天国(1851.1)(3)转战:永安建制(初步建立农民政权)→全州(冯云山牺牲)→长沙(萧朝贵牺牲)→武昌→定都天京(正式建立与清朝对峙的政权)⊙永安建制:初步建立政权⊙定都天京:正式建立起与清政府对峙的政权(4)全盛:北伐受挫,西征胜利,军事上达到全盛。
⊙北伐:目的:直捣清廷(推翻清政府的统治)失败原因:①孤军深入;②清军重兵围剿。
⊙太平天国的“全盛”表现在三个方面:①1853年定都天京,正式建立政权;②军事上进行北伐和西征;③经济上制定《天朝田亩制度》。
(5)转折:天京变乱⊙原因:定都天京后,领导者被胜利冲昏头脑,进取心逐渐减退,腐朽思想日益滋长。
根本原因:小农意识⊙经过:东王杨秀清“逼封”→北王韦昌辉“滥杀”→翼王石达开指责→天王洪秀全平叛与猜忌→石达开出走⊙影响:天京变乱,使太平天国元气大伤,出现“国中无人”、“朝中无将”的危险局面。
也是太平天国由盛而衰的转折点,从战略进攻走向战略防御的转折点。
太平天国运动
了解金田起义、定都天京和北伐、西征
金田起义:1851年初,洪秀全在广西金田起义,建号“太平天国”。
定都天京:1853年,太平军攻占南京,改南京为天京,定为国都,同清朝对峙。
北伐、西征:定都天京后,太平军进行了北伐西征和东征,攻破江北大营和江南大营后,太平天国达到全盛时期。
理解《天朝田亩制度》和《资政新篇》
《天朝田亩制度》:1853年冬,太平天国颁布《天朝田亩制度》《天朝田亩制度》是太平天国的建国纲领。
它突出反映了农民要求废除封建土地所有制的强烈愿望,是几千年来农民反封建斗争的思想结晶。
它体现了绝对平均主义思想,幻想在分散的小农经济基础上实行均贫富。
它无法调动人们的劳动积极性,只是空想,根本无法实现。
《资政新篇》:1859年,洪仁玕提出改革的治国方案——《资政新篇》。
它具有鲜明的资本主义色彩,是先进的中国人最早提出的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的方案。
迫于当时形势,《资政新篇》并未实行。
高三历史重要知识点提纲一、太平天国运动1. 太平天国的兴起- 天地会与拜上帝教的合并- 洪秀全的理念与宗教背景2. 太平天国的政治与军事活动- 推翻清朝统治的宣言- 太平天国军的组织与战术- 太平天国军对清朝统治的威胁3. 太平天国运动的失败- 外援与清朝的反击- 太平天国内部的分裂与内讧二、戊戌变法1. 戊戌变法的背景- 清朝政治腐败与社会动荡- 对外侵略与国家危机2. 变法派的理念与措施- 赵炳鑫与康有为的改革思想- 设立新政府与改革方案的提出- 经济、教育及军事改革的推行3. 反对派与变法失败- 保守派的反弹与政变- 康有为的自废职位与废除改革三、五四运动1. 五四运动的起因与背景- 刘永福被迫签订《凡尔赛条约》 - 对日本帝国主义的不满与抵制- 中国知识分子的觉醒与变革2. 运动的主要内容与影响- 清华学生游行抗议与爱国主义情操 - 新文化运动与思想解放- 五四运动对中国社会与政治的影响3. 五四运动的启示与意义- 爱国主义与民族精神的觉醒- 提升女性地位与性别平等的呼声 - 推动中国近代化与现代化的进程四、中国共产党的建立1. 中国共产党的前身与背景- 五四运动与马克思主义的传播- 中国社会主义思想的兴起2. 党组织的成立与发展- 中国共产党一、二、三次代表大会 - 中共的组织原则与党员培养3. 党在中国革命中的作用- 党员的秘密抵抗与革命行动- 在工农运动中的领导与组织- 党对国共合作与土地改革的贡献五、抗日战争1. 日本侵略的背景与原因- 九一八事变与日本对中国的侵略- 日本对中国的经济控制与霸权政策2. 抗日战争的爆发与全面抗战的开始- 盘古会议与中共的抗日主张- 温州会议与西安事变的影响3. 抗日战争的进行与胜利- 渡江战役与淞沪抗战的胜利- 八路军与新四军的抗日战斗- 中国军民的抗战精神与牺牲精神总结:高三历史重要知识点提纲主要包括太平天国运动、戊戌变法、五四运动、中国共产党的建立以及抗日战争。
高中历史基础知识:太平天国运动太平天国运动是19世纪中叶中国的一场大规模反清运动。
1851年(清咸丰元年)至1864年(清同治三年),洪秀全等领导的反对清朝封建统治和外国资本主义侵略的农民起义战争。
由洪秀全、杨秀清、萧朝贵、冯云山、韦昌辉、石达开组成的领导集团在广西金田村发动对满清朝廷的武力对抗,后建国号“太平天囯”,并于1853年攻下金陵,号称天京(今南京),定都于此。
一、兴起原因①根本原因:阶级矛盾激化;②外部原因:鸦片战争是推动太平天国运动兴起的外部原因;③直接原因:自然灾害严重。
目的:推翻清朝统治在中国,农民问题始终是中国社会最突出的问题,至今也是,历朝历代都有农民起义。
可以说农民起义一个共同的原因那就是“官逼民反”。
农民起来造反,肯定跟社会环境有着莫大的关系,那么太平天国运动到底酝酿在一个什么样的社会环境里面呢?说起太平天国,它的发生跟鸦片战争有着莫大关系。
鸦片战后,中国没能制止鸦片走私反而使得鸦片自私更加猖獗。
结果之一,便是白银大量外流,造成银贵钱贱。
加上清政府为了解决当时的财政危机征收各种苛捐杂税,造成人民纳税的负担加重,而且时有官员盘剥,人民更加穷困,加上各种不平等条约中巨额赔款的规定,人民困苦不堪。
通商不断的冲击着中国的自然经济,机器大生产生产出来的商品流入市场,导致中国几千年来的传统手工业趋于破产。
天灾不断,1846—1850年,两广地区爆发了持续性自然灾害,水、旱、虫灾不断,老百姓陷入饥饿和死亡的困境,度日更为艰难。
这所有的矛盾加起来,造成中国社会矛盾的激化。
这是背景。
所以,正是资本主义的侵略和清政府的腐败造成的民族矛盾和阶级矛盾激化是太平天国运动爆发的根本原因。
在主观上,课本导言部分提到了洪秀全创立拜上帝教,为贫苦的农民提供了思想上的寄托,所以它是主观上的原因。
连年发生自然灾害,这是太平天国运动发生的直接原因。
正是在这些条件下,太平天国运动爆发了。
二、运动经过①准备:洪秀全创立拜上帝教。
高中历史必修一知识点高中历史必修一知识点梳理太平天国运动一、从金田起义到定都天京1、金田起义:(1)背景:阶级矛盾日益尖锐。
列强的侵略加剧了灾难。
(2)洪秀全的组织宣传:创建拜上帝会并进行思想宣传等(3)起义:1851年初。
永安封王意义:奠定了太平天国政权的初步基础。
2、定都天京(鼎盛)(1)意义:建立了与清王朝对峙的革命政权。
(2)鼎盛:定都天京后,相继进行了北伐、西征、东征等军事行动。
这是太平天国运动鼎盛的标志。
二、政权建设1、前期《天朝田亩制度》(1)目的:定都天京后,为了巩固政权。
(2)内容:①生产资料分配形式:废除封建地主阶级的土地所有制,按人口和年龄平均分配土地。
②产品分配形式:每户留足口粮,其余归圣库。
③目的等方面:建立一个绝对平均的理想社会。
(3)评价:①进步性:突出反映了农民阶级要求废除封建土地所有制的愿望,是农民反封建斗争的思想结晶。
②空想性:绝对平分土地不切合实际;绝对平分一切财富,追求人人平等的思想观念,是农民阶级的平均主义空想。
③未能真正实行。
2、后期《资政新篇》(1)目的:为了振兴太平天国。
(2)内容:政治上。
经济上。
社会事业上。
(3)评价:①意义:是先进的中国人最早提出的带有资本主义色彩的一个改革方案,集中反映了当时先进中国人向西方寻求真理和探索救国救民道路的迫切愿望。
②未能实行:三、转折与失败(天京事变到天京陷落)1、转折:天京事变(1)原因:根源在于农民阶级的局限性。
(2)过程略。
(3)影响:①清政府得到了喘息的机会;②是太平天国由盛转衰的转折点。
2、失败:(1)标志:天京陷落。
(2)原因:①主观:农民阶级的局限性。
②客观:中外反动势力联合绞杀。
③根本原因是:农民阶级局限性。
四、评价1、沉重打击了中外反动势力。
2、教训:农民阶级不能承担起领导民主革命的重任。
五、知识拓展和补充1、农民阶级的局限性:(1)、经济:狭隘、自私、保守和分散性。
(2)、政治:不可能提出切实可行的革命纲领。
太平天国运动知识点总结
太平天国运动是1851年—1864年,由洪秀全、杨秀清、萧朝贵、冯云山、韦昌辉、石达开等组成的领导集团从广西金田村率先发起的反对清朝封建统治和外国资本主义侵略的农民起义战争,是19世纪中叶中国最大的一场大规模反清运动。
1864年,随着太平天囯首都天京的(南京)陷落,标志着运动失败。
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太平天国运动知识点总结。
高中历史复习大事年表高考历史答题模板必备术语大全高一历史必修一知识点总结高考历史答题经典万能句
1.太平天国运动爆发的原因(1)鸦片战争后,外国产品大量涌进中国,使沿海农民和手工业纷纷失去生计(2)清政府的沉重捐税和地主的土地兼并和盘剥. 。
(3)连年不断的自然灾害导致太平天国运动发生的最主要因素是封建主义与人民大众矛盾的激化,因为当时外国资本主义侵略势力局限于东南沿海地区,尚未深入到中国内地,农民阶级与列强侵略正面强烈冲突不大,他们直接感受到的还是清政府及地方贪官污吏、土豪劣绅的压迫和剥削,当时支配他们之间关系的仍然是封建和封建生产关系。
2.洪秀全组织、发动起义的准备工
作洪秀全将西方基督教与中国的民间宗教相结合创立了“拜上帝会”组织。
其
核心思想是通过平等思想和反封建统治来号召农民起来斗争,它不同与基督教,它是农民起义的工具,这也说明农民由于受阶级的局限,提不出先进的革命纲领,缺乏科学的理论指导,只能利用宗教达到目的。
3.太平天国的兴
起和发展1851年初,洪秀全在广西桂平县今田村率众起义,起义军称“太平军”,建国号“太平天国”,不久,洪秀全称“天王”。
标志着太平天国运动的兴起。
九月,太平军攻占永安后,分封诸王,并由东王节制诸王,标志着太平。
高中历史知识点总结:太平天国运动
识记知识点:
1. 金田起义的时间、领导人:1851年1月;洪秀全
2. 《天朝田亩制度》:这是太平天国的纲领性文件,表达了农民要求废除封建土地所有制、摆脱剥削的美好愿望,但这种绝对平均主义的方案,只是一种不切实际的空想,即使是在太平军占领的地区,也未实行过。
3. 天京变乱:太平天国内部发生的严重内讧;是太平天国元气大伤,此次太平天国有强盛转向衰弱。
4. 《资政新篇》:内容:主张改革内政,学习西方,兴办近代工矿企业、交通运输业以及新式学校、医馆,与外国通商,进行文化交流;评价:具有鲜明的资本主义色彩,但在当时的战争环境下,未能付诸实施。
5. 太平天国运动失败的时间:1864年7月19日,天京陷落,太平天国运动失败。
理解知识点:
太平天国运动的评价:沉重打击了清王朝和外国侵略者;但旧式的农民战争不可能为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苦境的中国找到一条出路。
高中历史知识点总结第 1 页共1 页。
教师资格证高中历史必修一知识点整理:太平天国的兴起和发
展、《天朝田亩制度》
重点:太平天国的兴起和发展、《天朝田亩制度》
难点:《天朝田亩制度》的评价、
太平天国运动的作用
1、太平天国运动:1851年--1864年;
2、太平天国领袖洪秀全等创立的拜上帝教结合了:西方基督教教义、中国儒家思想、农民平均主义;
3、1851年,金田起义标志着太平天国运动的兴起。
4、永安建制(永安分封诸王)标志着太平天国初步建立政权。
5、1853年定都天京,太平天国形成和清朝对峙的局面。
6、定都天京后,太平天国组织了北伐、西征、东征
7、太平天国革命纲领:早期有《天朝田亩制度》是太平天国建国纲领,是几千年农民反封建斗争的思想结晶;也是无法实行的空想;后期有《资政新编》是先进的中国人最早提出的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的方案;
8、太平天国运动失败标志的是:1864年7月天京的陷落;
9、太平天国运动的性质:太平天国运动是中国近代历史上第一次反封建反侵略的农民运动。
10、太平天国运动的历史作用:
太平天国运动是中国几千年农民战争的最高峰;沉重打击了中外反动势力;是中国人向西方学习资本主义的最早的探索;对后来的民主革命有重要影响。
太平天国运动知识点及练习题及时地做好课后练习能够巩固知识点的记忆,对于学好高中历史十分重要,下面店铺为大家带来太平天国运动知识点及练习题,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太平天国运动知识点:1.兴起原因:鸦片战争使中国面临的_________和_______空前激化。
2.兴起发展(1)兴起:1851年1月,洪秀全集合________群众在广西桂平县金田村发动起义。
(2)壮大:永安建制后于1853年攻克________作国都。
(3)全盛①北伐:北伐军打到________,孤军深入失败。
②西征:西征军与________的湘军激战,夺取清朝半壁江山,军事上达到全盛。
3.革命纲领(1)《天朝田亩制度》①内容:土地分配制度——以户为单位,不论男女,按________和年龄平分土地;产品分配制度──每户留足口粮,其余归________。
②目的:建立一个“四有两无”的理想社会。
③评价:反映了农民要求获得土地的强烈愿望;体现了________思想,根本无法实现。
(2)《资政新篇》①内容:政治上主张向西方学习,________,官吏由公众选举;经济上主张________,奖励技术发明;文化教育上主张开设________等。
②评价:是先进的中国人最早提出的发展_______的设想。
4.由盛转衰──天京变乱(1)原因①领导者进取心减退,腐朽思想滋长。
②领导集团内部矛盾日益尖锐(2)表现①________杀掉杨秀清后被处死。
②________遭猜忌出走,全军覆没。
5.后期防御(1)重建领导核心:提拔________、李秀成指挥军事,________朝政。
(2)开展防御战①1858年,陈玉成、李秀成合力打垮清军江北大营,又取得________大捷。
②1860年,李秀成、陈玉成攻破________打到上海近郊。
③湘军攻陷安庆,________就义。
6.运动失败:1864年,________,太平天国运动失败。
太平天国运动练习题:1.《天朝田亩制度》和《资政新篇》中关于社会经济的主张( )A.互相矛盾B.大同小异C.完全一致D.互为补充2.洪仁干在《资政新篇》中主张“外国有禁卖子为奴之例。
太平天国运动知识点
一、天国运动兴起的原因:
①根本原因:腐朽的封建统治和沉重的剥削导致阶级矛盾激化。
②外部原因:外国资本主义的侵略给中国人民带来新的灾难。
③直接原因:自然灾害严重。
二、从金田起义到定都天京
1、准备:
(1)组织准备:1843年洪秀全创立拜上帝教,借此发动组织群众。
(2)理论准备:洪秀全把西方基督教义、中国儒家大同思想和农民的平均主义结合起来,撰写《原道救世歌》、《原道醒世训》、《原道觉世训》,号召群众起来推翻清朝统治。
(3)实践活动:冯云山在广西桂平紫荆山区组织拜上帝会,发展会员,并逐步形成了洪秀全、杨秀清、萧朝贵、冯云山、韦昌辉、石达开等六人的领导核心。
2、从金田起义到定都天京:
(1)金田起义:1851年初,洪秀全在广西桂平县金田村宣布起义,建国号太平天国。
(2)东乡称王:洪秀全在武宣东乡称“天王”。
(3)永安建制:1851年秋,太平军攻占永安。
整顿建制,分封王爵(东王杨秀清、西王萧朝贵、南王冯云山、北王韦昌辉、翼王石达开),初步建立政权。
(4)定都天京:1853年初,太平军攻占南京,改名为天京,定为都城,正式建立起与清政府对峙的农民政权。
三、《天朝田亩制度》:
(1)颁布:1853年太平军定都天京后颁布的革命纲领。
(2)内容:①废除封建地主阶级的土地所有制。
②规定土地的分配原则和分配方法,即“凡天下田,天下人同耕”和“无处不均匀”的原则;以户为单位,不论男女,按人口与年龄平均分配土地。
③规定产品的分配原则和分配方法,即“天下人人不受私,物物归上主”的原则,每户留足口粮,其余归圣库。
目标:建立“有田同耕,有饭同食,有衣同穿,有钱同使,无处不均匀,无人不饱暖”的理想社会。
(3)评价:《天朝田亩制度》是太平天国的革命纲领,它突出反映了农民阶级要求废除封建土地所有制的强烈愿望,是几千年来中国农民反封建斗争的思想结晶。
平均分配土地与生产、生活资料统归圣库的规定,违背了社会发展规律,加之当时没有一个安定的环境作保证,因此,根本无法实施。
四、太平天国的全盛时期
1、北伐:
目的:推翻清政府统治。
时间:1853年。
将领:林凤祥、李开芳。
战果:北伐军深入到清朝统治中心地区,牵制了敌人兵力,为太平天国东征、西征的胜利创造了有利条件。
失败主要原因:太平天国战略失误,孤军深入,给养
和武器供应不足。
2、西征:
目的:巩固天京革命大本营。
时间:1853—1855年。
将领:赖汉英、石达开。
战果:1853年,西征军夺取安徽、湖北重镇,然后进入湖南。
1855年,石达开率西征军在鄱阳湖口大败湘军,然后进入江西,攻占了大片土地。
3、东征:
目的:断绝清政府的财源,充实自己的经济力量。
时间:1856年。
将领:秦日纲。
战果:1856年秦日纲率东征军夺取扬州、攻破江北大营,又同石达开会师再破江南大营,解除天京之围。
太平天国在军事上达到了全盛时期。
五、太平天国后期的保卫战?
1、天京变乱:
⑴、原因(农民阶级的局限性):定都天京以后,太平天国领导者被胜利冲昏了头脑,革命的进取心减退,腐朽思想日益滋长,领导集团内部矛盾尖锐。
⑵、经过:1856年秋,先是韦昌辉杀了杨秀清,继而韦昌辉被处死。
接着石达开率领精锐部队出走,后来在四川大渡河全军覆没。
⑶、影响:天京变乱使太平天国元气大伤,由盛转衰。
2、重建领导核心:洪秀全大胆提拔青年将领陈玉成、李秀成担任军事指挥,先后封他们为英王、忠王;又封洪仁王干为干王,总理朝政。
3、太平天国的防御战:破江北大营:1858年,陈玉成、李秀成合力打跨江北大营。
三河镇大捷:同年,他们在三河镇全歼湘军精锐部队。
再破江南大营:1860年,他们又再次合力打破江南大营,李秀成率军东征,一直打到上海近郊。
安庆保卫战失败:1861年,安庆陷落,次年陈玉成被俘,英勇就义。
4、太平天国的失败:
(1)时间:1864年。
(2)标志:天京陷落。
(3)失败的原因:从主观方面说,一是农民阶级的局限性;二是战略上的失误。
从客观方面说,中外反动势力勾结起来,对太平天国进行联合绞杀。
(4)教训:太平天国的失败充分说明由于受阶级和时代的局限,农民阶级不能领导中国革命取得胜利。
5、太平天国运动意义:太平天国运动是中国近代史上一次伟大的反封建反侵略的农民战争。
它的功绩有:①加速了清王朝和整个封建制度的衰落和崩溃。
②在反封建主义的同时,又担负起反外来侵略的任务。
③同中国以往的农民战争相比,在思想上、组织上都高出一筹,是中国几千年来中国农民战争的最高峰。
④太平天国后期提出了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的第一个方案。
⑤太平天国运动同波斯、印尼、印度等国人民的反殖民主义的斗争,相互推动、相互影响,共同打击了西方殖民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