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历史太平天国运动
- 格式:ppt
- 大小:259.50 KB
- 文档页数:8
【导语】⾼⼀历史需要背诵的知识点有很多,学⽣需要将知识点总结分析,下⾯将为⼤家带来⾼⼀的必修⼀的知识点总结介绍,希望能够帮助到⼤家。
⼀、从⾦⽥起义到定都天京 1、⾦⽥起义: (1)背景:阶级⽭盾⽇益尖锐。
列强的侵略加剧了灾难。
(2)洪秀全的组织宣传: 创建拜上帝会并进⾏思想宣传等 (3)起义:1851年初。
永安封王意义:奠定了太平天国政权的初步基础。
2、定都天京(⿍盛) (1)意义:建⽴了与清王朝对峙的⾰命政权。
(2)⿍盛:定都天京后,相继进⾏了北伐、西征、东征等军事⾏动。
这是太平天国运动⿍盛的标志。
⼆、政权建设 1、前期《天朝⽥亩制度》 (1)⽬的:定都天京后,为了巩固政权。
(2)内容: ①⽣产资料分配形式:废除封建地主阶级的⼟地所有制,按⼈⼝和年龄平均分配⼟地。
②产品分配形式:每户留⾜⼝粮,其余归圣库。
③⽬的等⽅⾯:建⽴⼀个绝对平均的理想社会。
(3)评价: ①进步性:突出反映了农民阶级要求废除封建⼟地所有制的愿望,是农民反封建⽃争的思想结晶。
②空想性:绝对平分⼟地不切合实际;绝对平分⼀切财富,追求⼈⼈平等的思想观念,是农民阶级的平均主义空想。
③未能真正实⾏。
2、后期《资政新篇》 (1)⽬的:为了振兴太平天国。
(2)内容:政治上。
经济上。
社会事业上。
(3)评价: ①意义:是先进的中国⼈最早提出的带有资本主义⾊彩的⼀个改⾰⽅案,集中反映了当时先进中国⼈向西⽅寻求真理和探索救国救民道路的迫切愿望。
②未能实⾏: 三、转折与失败(天京事变到天京陷落) 1、转折:天京事变 (1)原因:根源在于农民阶级的局限性。
(2)过程略。
(3)影响: ①清政府得到了喘息的机会;②是太平天国由盛转衰的转折点。
2、失败: (1)标志:天京陷落。
(2)原因: ①主观:农民阶级的局限性。
②客观:中外反动势⼒联合绞杀。
③根本原因是:农民阶级局限性。
四、评价 1、沉重打击了中外反动势⼒。
高一历史知识点总结(太平天国运动)高一历史知识点总结(太平天国运动)1、原因; 根本原因鸦片战争使阶级矛盾激化思想基础:洪秀全创立拜上帝教(西方基督教教义、中国儒家思想、农民平均主义思想结合) 2、兴起:金田起义,建号“太平天国”――永安建制,分封王爵,初步建立政权――定都天京,同清朝对峙3、发展(太平天国达到全盛时期):北伐(推翻清王朝):失败原因孤军深入,供给困难;意义深入清朝统治中心,牵制清大量兵力西征(巩固天京):先是遇曾国藩湘军失利,后石达开在鄱阳湖打败湘军东征 (断绝清朝财源);攻破江北、江南大营4、天京变乱:太平天国由盛转衰5、防御战:攻破江北、江南大营,取得三河镇大捷在上海遭到英法联军的袭击,退守苏州,安庆陷落6、失败:标志天京陷落7、《天朝田亩制度》和《资政新篇》<<天朝田亩制度>>与<<资政新篇>>的区别与联系 (不用背,看明白即可,掌握红字) 答:相同点:①都是以反封建为目的,《天朝田亩制度》反映了农民要求废除封建地地所有制的强烈愿望,是中国几千年反封建斗争的最高峰;《资政新篇》是洪仁�\为振兴天国而写,以使更好的反抗清政府的封建统治,而发展资本主义的主张更是对封建秩序猛烈冲击。
②两者都不能或没有付诸实施。
《天朝田亩制度》主张绝对平均分配土地和产品,幻想在分散的小农经济基础上实行均贫富,无法调动人民的积极性,具有空想性,同时发展小农经济与当时世界的发展趋势是不适应的,具有一定的落后性。
《资政新篇》是洪仁�\在香港游历的经验总结与农民战争没有任何渊源,不是农民战争实践的产物,因此没有解决农民最关心的土地问题;同时中国自然经济虽然已经解体,但过程极其缓慢,还缺乏发展资本主义的市场、资金、劳动力等条件,紧张的军事斗争也是两者未能实施的重要客观原因。
不同点:①产生背景不同:《天朝田亩制度》建国纲领,此时太平天国正处于强盛时期。
《资政新篇》是1859年洪仁�\提出的改革太平天国内政和建设国家的治国方案,经过天京事变的太平天国已处于衰落时期。
高一历史必修一太平天国运动知识点高一阶段的历史知识繁多,要求学生掌握的历史知识点也比较多。
以下是小编给你推荐的高一历史太平天国运动知识点,希望对你有帮助!历史必修一太平天国运动知识点1.太平天国运动爆发的原因(1)鸦片战争后,外国产品大量涌进中国,使沿海农民和手工业纷纷失去生计(2)清政府的沉重捐税和地主的土地兼并和盘剥.。
(3)连年不断的自然灾害导致太平天国运动发生的最主要因素是封建主义与人民大众矛盾的激化,因为当时外国资本主义侵略势力局限于东南沿海地区,尚未深入到中国内地,农民阶级与列强侵略正面强烈冲突不大,他们直接感受到的还是清政府及地方贪官污吏、土豪劣绅的压迫和剥削,当时支配他们之间关系的仍然是封建和封建生产关系。
2.洪秀全组织、发动起义的准备工作洪秀全将西方____与中国的民间宗教相结合创立了“拜上帝会”组织。
其核心思想是通过平等思想和反封建统治来号召农民起来斗争,它不同与基督____是农民起义的工具,这也说明农民由于受阶级的局限,提不出先进的革命纲领,缺乏科学的理论指导,只能利用宗教达到目的。
3.太平天国的兴起和发展1851年初,洪秀全在广西桂平县今田村率众起义,起义军称“太平军”,建国号“太平天国”,不久,洪秀全称“天王”。
标志着太平天国运动的兴起。
九月,太平军攻占永安后,分封诸王,并由东王节制诸王,标志着太平天国初步建立政权。
永安突围后,发布了《奉天讨胡檄布四方谕》等重要文告,1953年,攻克武汉三镇,声威大震。
1853年,太平军攻占南京,,改南京为天京,定都与此,标志着太平天国建立了与清王朝对峙的政权。
定都天京后,太平天国进行了北伐、西征和天京突围三次战役。
1853年,由林凤祥、李开芳率领,开始了北伐,他们攻入了天津地区,但由于孤军深入,供应不足,最终失败。
北伐沉重打击了清王朝在北方的统治。
它深入到了敌人的心脏地区,牵制了敌人的兵力,为太平天国西征和天京突围的胜利,创造了有利的条件。
高一历史教案:太平天国运动
【摘要】鉴于大家对十分关注,小编在此为大家搜集整理了此文“高一历史教案:太平天国运动”,供大家参考!
本文题目:高一历史教案:太平天国运动
第四单元内忧外患与中华民族的奋起
第13 课太平天国运动
测试
一.选择题
1.马克思说:“推动了这次大爆炸(指太平天国运动)的毫无疑问是英国的大炮。
下列理解正确的是( )
A.鸦片战争激化了中国的社会矛盾,导致太平天国运动的爆发
B.太平天国运动反对鸦片战争中清政府的卖国行为
C.太平天国运动以反对外国侵略为主旨。
高一历史必修1:太平天国运动知识点【导语】太平天国运动是1851年—1864年,由洪秀全、杨秀清、萧朝贵、冯云山、韦昌辉、石达开等组成的领导集团反对清朝封建统治和外国资本主义入侵的农民起义战争,是19世纪中叶中国的一场大规模反清运动。
为您准备了太平天国运动知识点。
兴起原因在中国,农民问题始终是中国社会最突出的问题,至今也是,历朝历代都有农民起义。
可以说农民起义一个共同的原因那就是“官逼民反”。
农民起来造反,肯定跟社会环境有着莫大的关系,那么太平天国运动到底酝酿在一个什么样的社会环境里面呢?说起太平天国,它的产生跟鸦片战争有着莫大关系。
鸦片战后,中国没能制止鸦片走私反而使得鸦片自私更加猖獗。
结果之一,便是白银大量外流,造成银贵钱贱。
加上清政府为了解决当时的财政危机征收各种苛捐杂税,造成人民纳税的负担加重,而且时有官员剥削,人民更加穷困,加上各种不同等条约中巨额赔款的规定,人民困苦不堪。
通商不断的冲击着中国的自然经济,机器大生产生产出来的商品流入市场,导致中国几千年来的传统手工业趋于破产。
天灾不断,1846—1850年,两广地区爆发了连续性自然灾害,水、旱、虫灾不断,老百姓陷入饥饿和死亡的逆境,度日更为艰巨。
这所有的矛盾加起来,造成中国社会矛盾的激化。
这是背景。
所以,正是资本主义的入侵和清政府的腐败造成的民族矛盾和阶级矛盾激化是太平天国运动爆发的根本原因。
在主观上,课本导言部分提到了洪秀全创建拜上帝教,为贫苦的农民提供了思想上的寄托,所以它是主观上的原因。
连年产生自然灾害,这是太平天国运动产生的直接原因。
正是在这些条件下,太平天国运动爆发了。
运动经过第一是洪秀全创建拜上帝教,号令人民反抗。
1851年初,洪秀全在金田村宣布起义,建号“太平天国”,起义军称“太平军”。
然后,转战到武宣东乡,洪秀全在此正式称“天王”。
接着太平军连续北上,攻占了永安城,在这里进行了整理建制,分封王爵,分了五个王,东、西、南、北,形成了六人领导核心。
第 11 课太平天国运动( 1851--1864 )【学习目标】1.结合太平天国的形势图,认识太平天国运动主要史实,如金田起义、永安建制、天京事变等;2.比较《天朝田亩制度》与《资政新篇》的异同。
3.掌握太平天国运动在新的阶段时所表现出来的新特点。
从发展史看运动失败之因及教训史论结合议论太平天国运动。
【重点】《天朝田亩制度》和《资政新篇》的内容;太平天国运动失败的原因。
【难点】太平天国运动的新特点;辩证对待农民起义在民主革命时期的作用与限制性。
太平天国发展形势图【学习内容】一、天国流行的原因据导言和课本第一段总结太平天国运动的背景,回答为什么太平天国运动是鸦片战争炮声的回声?二、天国的发展历程1、流行:金田起义2、初建政权:永安建制3、正式建立政权:定都天京4、军事全盛:北伐西征三、天国悲剧1、天京事变2、重振国威3、天京塌陷:太平天国运动失败四、天国的反思1、《导与练》第 41 页研究 3:太平天国运动失败的原因2、《导与练》第 41 页研究 4:太平天国运动失败的议论拓展一:《天朝田亩制度》和《资政新篇》的比较:不相同点《天朝田亩制度》《资政新篇》经济主张公众基础相同点拓展二:(连连看)与过去农民战争对照,总结太平天国运动的新特点:起义背景新宣布空前未有的土地革命纲领提出了发展资本主义的方案。
起义形式新中外反动权利结合绞杀革命纲领新外来资本主义侵略担负任务新利用外来基督教思想失败原因新反封建的同时反殖民侵略【当堂训练】1、李大钊说:“太平天国禁止了鸦片,却采用了宗教,不建设民国,而建设天国,这是他们失败的一个重要的原因。
”这段话的意思是指太平天国()A、没有实行宗教改革B、不能够充分依靠人民C、缺乏科学理论指导D、没有完好的革命精神2、“太平天国运动为中国的近代化减少了阻力”。
这一说法的主要依据是()A、《天朝田亩制度》拥有革命性B、太平天国运动打击了清朝封建统治C、《资政新篇》要求发展资本主义 D 、拜上帝教吸取了西方文化3、与过去的农民战争对照,太平天国运动的时代特点表现在()①运动规模空前②反封建反侵略③《天朝田亩制度》的平均主义思想④《资政新篇》的资本主义色彩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4.中国近代史上,最早提出“以法治国”主张的历史文件是()A、魏源的《海国图志》B、太平天国的《资政新篇》C、太平天国的《天朝田亩制度》D、义和团的“扶清灭洋”的口号5.《天朝田亩制度》和《资政新篇》关于社会经济的主张()A、互相矛盾B、迥然不相同C、完好一致D、互为补充。
人教版高一历史必修一《第11课太平天国运动》评课稿一、课程概述本课程是高一历史必修课程中的第11课,主要内容是太平天国运动。
通过教授太平天国运动的历史背景、原因、影响以及评价等方面的知识,帮助学生深入了解中国近代历史,提高他们的历史意识和历史素养。
二、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理解太平天国运动的历史背景和原因;•熟悉太平天国运动的起义过程和发展进程;•掌握太平天国运动在中国历史上的重要影响。
2. 能力目标•能够分析太平天国运动对中国社会、政治、经济等方面的影响;•能够运用历史知识,分析太平天国运动的失败原因;•能够形成对太平天国运动的独立思考和评价。
3.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对历史问题的独立思考能力;•增强学生的历史自豪感和民族自信心;•提高学生对历史事件的关注和研究兴趣。
三、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太平天国运动的历史背景和原因;•太平天国运动的发展进程和主要事件;•太平天国运动对中国历史的重要影响。
2. 教学难点•太平天国运动失败原因的探究;•太平天国运动的评价;四、教学内容和方法1. 教学内容本节课主要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太平天国运动的历史背景:包括清朝政治腐败、民众疾苦、外国侵略等因素;•太平天国运动的起义过程和发展进程:包括高起义、红平之战、天京事变等重要事件;•太平天国运动对中国历史的影响:包括农民起义的影响、中国社会的变革、外国侵略的影响等。
2. 教学方法•讲授教学法:通过教师的讲述和课件的展示,向学生传授太平天国运动的相关知识;•分组讨论法:将学生分为小组,让他们就太平天国运动的原因、发展过程、影响等方面展开讨论,激发他们的思考和互动;•问题导向法:教师通过提问的方式引导学生思考,帮助他们理解太平天国运动的内在逻辑和历史意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一组图片,引导学生回忆太平天国运动的基本信息,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为接下来的学习做好铺垫。
2. 课堂讲授教师通过讲解太平天国运动的历史背景、原因,以及主要事件和影响等方面的知识,帮助学生全面了解太平天国运动的基本情况。
太平天国运动知识点归纳高三太平天国运动是中国历史上一场重大的农民起义运动。
在19世纪50年代至60年代期间,由洪秀全领导的太平天国在中国南部迅速崛起,并几乎占据了整个江南地区。
而这场运动对于中国历史的演进产生了深远影响。
在高三的历史学科中学习这段历史时,需要了解的知识点如下:1. 太平天国的起源:太平天国运动的起源可追溯到洪秀全于1843年在广西发起的拜上帝会运动。
当时,他宣称自己是基督教的先知,并呼吁人们信仰上帝,反对满清政府的统治。
这场运动逐渐吸引了大量农民参与,并于1851年正式宣布建立太平天国。
2. 洪秀全的思想:洪秀全是太平天国的核心人物,也是这场运动的灵魂。
他提出了一系列独特的思想,如“拜上帝、救世主”、“太平天国”、“东方甲第”等。
他的教义强调人人平等,提倡地主土地公有,还建议禁止女性裹脚。
这些思想对后来的农民运动产生了广泛影响。
3. 太平军的军事力量和组织结构:太平军是太平天国的武装力量,它在运动的发展过程中成为了可怕的战斗机器。
太平军实行了军事化管理,建立了一套完整的组织体系,包括百户、千户、万户等级别的军官。
同时,太平军采取了先进的武器装备,如火炮和洋枪,使得他们在当时的战场上具有一定的优势。
4. 太平天国运动的地理范围:太平天国运动在运动发展的过程中迅速扩张,占领了中国南部的广大地区。
这个地理范围包括了广东、浙江、江苏、福建、江西等地,其中南京成为了太平天国的政治中心。
太平天国运动的规模和影响力,使得满清政府被迫采取了有力的军事打击。
5. 太平天国运动的失败原因:尽管太平天国运动在一段时间内威胁到了满清政权的稳定,但最终还是失败了。
导致太平天国运动失败的原因有多种,如内部矛盾和军事战败。
另外,满清政府采取了有力的军事行动,并得到了外国势力的支持,都对太平天国运动的失败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
6. 太平天国运动对中国历史的影响:太平天国运动对中国历史的演进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首先,太平天国运动引发了一系列的农民起义和革命运动,推动了中国社会的变革。
太平天国运动知识点总结
太平天国运动是1851年—1864年,由洪秀全、杨秀清、萧朝贵、冯云山、韦昌辉、石达开等组成的领导集团从广西金田村率先发起的反对清朝封建统治和外国资本主义侵略的农民起义战争,是19世纪中叶中国最大的一场大规模反清运动。
1864年,随着太平天囯首都天京的(南京)陷落,标志着运动失败。
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太平天国运动知识点总结。
高中历史复习大事年表高考历史答题模板必备术语大全高一历史必修一知识点总结高考历史答题经典万能句
1.太平天国运动爆发的原因(1)鸦片战争后,外国产品大量涌进中国,使沿海农民和手工业纷纷失去生计(2)清政府的沉重捐税和地主的土地兼并和盘剥. 。
(3)连年不断的自然灾害导致太平天国运动发生的最主要因素是封建主义与人民大众矛盾的激化,因为当时外国资本主义侵略势力局限于东南沿海地区,尚未深入到中国内地,农民阶级与列强侵略正面强烈冲突不大,他们直接感受到的还是清政府及地方贪官污吏、土豪劣绅的压迫和剥削,当时支配他们之间关系的仍然是封建和封建生产关系。
2.洪秀全组织、发动起义的准备工
作洪秀全将西方基督教与中国的民间宗教相结合创立了“拜上帝会”组织。
其
核心思想是通过平等思想和反封建统治来号召农民起来斗争,它不同与基督教,它是农民起义的工具,这也说明农民由于受阶级的局限,提不出先进的革命纲领,缺乏科学的理论指导,只能利用宗教达到目的。
3.太平天国的兴
起和发展1851年初,洪秀全在广西桂平县今田村率众起义,起义军称“太平军”,建国号“太平天国”,不久,洪秀全称“天王”。
标志着太平天国运动的兴起。
九月,太平军攻占永安后,分封诸王,并由东王节制诸王,标志着太平。
高一历史教案范文:太平天国运动的兴起和发展课题:太平天国运动的兴起和发展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了解太平天国运动的兴起和发展过程;2. 能力目标:能够分析太平天国运动兴起的原因、形势和发展过程;3.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对历史事件的关注和思考能力。
教学重点:太平天国运动的兴起和发展原因、形势和过程教学难点:如何解释和理解太平天国运动的兴起和发展原因教学准备:1. 教材:高中历史教科书;2. 多媒体教学设备;3. 相关历史资料。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通过展示太平天国运动的相关图片、视频或文物,引起学生对太平天国运动的兴起和发展的兴趣,激发他们思考和探究的欲望。
二、讲授(15分钟)1. 太平天国运动的兴起原因通过简要介绍中国社会的军阀混战、民不聊生以及人民对朝廷的不满,加上洪秀全的基督教教义和扶贫济世的理念,引发了太平天国运动的兴起。
2. 太平天国运动的形势分析太平天国在起义初期的扩张势头,以及得到门徒和地方官员的广泛支持的原因。
3. 太平天国运动的发展过程以太平天国的建国、洪秀全的政治理念、太平天国的领袖组织结构、太平天国在南京的政权建设等为主要内容,详细介绍太平天国运动的发展过程。
三、讨论(15分钟)让学生分成小组,讨论太平天国运动的兴起和发展对中国历史的影响,并向全班汇报。
四、总结(5分钟)让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总结太平天国运动的兴起和发展的原因和特点,并形成自己对太平天国运动的理解。
五、拓展(10分钟)通过提问或展示相关图片、视频或文物,引导学生了解太平天国运动的失败原因,并进一步思考太平天国运动对中国历史的重要意义。
六、作业布置(5分钟)要求学生阅读相关历史资料,对太平天国运动的兴起和发展进行深入的研究,写一篇个人观点和理解的文章。
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对太平天国运动的兴起和发展有了初步的了解,并能通过讨论和思考来表达自己的观点。
但是,由于课堂时间有限,很多细节和深入的内容没有涉及到,需要学生在课后进行进一步的学习和研究。